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程标准】了解西方列强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的过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单元结构】拉丁美洲殖民地化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西方列强瓜分非洲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特点:欧美为主导以资本主义发展相联系时间:15世纪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压迫VS反抗亚非拉民族独立斗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特点:民族与民主革命双重性时间:18世纪末--20世纪初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时间:15—18世纪2、殖民国家:西班牙、葡萄牙、

荷兰、英国、法国3、殖民手段: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建立总督辖区治理殖民地。经济上:①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②开采金银矿,掠夺财富;③奴役屠杀印第安人,进行黑奴贸易;④垄断殖民地贸易,限制阻碍殖民地经济发展。掠夺式、移植式的侵略拉美殖民化特点①直接掠夺金银体现早期殖民扩张时代特征;②移植宗主国落后政治体制与生产方式。③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保证宗主国利益。【核心知识】4、殖民影响根据材料分析思考:殖民掠夺分别给美洲、欧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教材“学思之窗”

材料三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很大部分来自美洲的金银,这与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和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对东方贸易有关。.....美洲的金银就通过西班牙流到了热那亚、尼德兰、英国、法国和南部德国。海外财富......通过西班牙变成其他国际的原始资本,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朱孝远《近代欧洲的兴起》

材料二

发展种植园经济,在农业方面,西班牙不许拉丁美洲种植宗主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葡和桑树等,强迫种植市场上特别需要的产品,如棉花、可可等,使拉美许多地区走上畸形的种植单一农作物的道路。【核心知识】1.15世纪到18世纪,拉丁美洲逐渐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和葡萄牙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都是封建专制国家,两国都委派了总督管理殖民地,实行封建专制统治。17世纪以后,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移居殖民地的移民一定程度上移植了英国的制度,英国对殖民地基本上采取相对放任的政策。材料从本质上表明()A.殖民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了其在殖民地的统治特点B.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对殖民地分别实行不同的殖民统治C.不同的历史时期西方殖民者进行殖民统治的特点是不同的D.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统治促进了殖民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A提升演练【名词解释】考迪罗制度:19c-20c初盛行拉美,是拉美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独裁制度。

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在思想上传统天主教影响较大。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2.西班牙王室对美洲殖民地采取贸易垄断政策,只准许殖民地与西班牙通商,所有货物必须由西班牙的船只装运,严禁其他国家与殖民地进行贸易,并禁止殖民地儿之间直接通商。西班牙采取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积累财富以维护专制统治C.限制拉丁美洲经济发展

D.满足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B3.“居于这一帝国行政结构顶端的是西印度事务院,它设置在西班牙,受到君主的严密监督。它负责作出一切重要的任命,并对殖民地事务行使一般管辖权。美洲的最高权力是委托给分别坐镇在墨西哥城和利马的两名总督。”这两名总督()A.受西印度公司管辖B.代表西班牙国王管理殖民地C.具有独立管理拉丁美洲的权力D.设置在西班牙,受到君主的严密监督B提升演练【核心知识】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1、第一阶段:15、16世纪西、葡在亚洲的早期殖民活动2、第二阶段:17--19世纪英国、荷兰和法国的殖民扩张方式:建立商站(殖民据点),控制商路范围:葡萄牙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西班牙将菲律宾变成殖民地范围:西方列强在南亚、东南亚、西亚和东亚进行殖民活动,加速了亚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特点:将所占之地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渗透和控制19世纪末与16世纪相比,列强在亚洲的殖民活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殖民范围变大:由建立殖民据点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殖民国家变多:由西、葡两国到英法美日等多国原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实力大增【知识拓展】以亚洲为例,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方式有何变化?为什么?材料一: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他自己一人就从当地土王的金库中抢夺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英国议会因克莱武“对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对他予以表彰。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攫取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1页材料二:……农村村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到19世纪中叶农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英国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很快占领了印度市场,传统的手工业部门被冲垮,印度也由棉纺织品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材料三: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庚子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教材》

直接掠夺财富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根本原因:与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原因:17、18世纪时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为主。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侵略殖民地以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为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5.从15世纪末开始,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进行殖民活动和殖民统治,其统治方式是由国王任命总督进行专制统治与管理;从16世纪开始,亚洲逐渐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葡萄牙殖民活动的特点是建立以商站为标志的殖民据点,以控制商路,获取垄断性的商业利润。造成葡萄牙对拉丁美洲和亚洲侵略方式不同的原因是()A.葡萄牙的实力和地位衰落

B.当时亚洲封建经济比较发达C.拉丁美洲的文化比亚洲落后

D.亚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B提升演练历史阶段主要特征主要史实15世纪至19世纪中叶前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局限在

地区,开展

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

,持续进行

①逐渐放弃

进行

②深入非洲

①加快侵略

以南地区;②掀起瓜分非洲狂潮①英法争夺_______和___________②英国侵占_______和______③法国入侵______________,并向________和_________扩张①英、法、德各自制定侵略计划②1884年,

召开确立

原则,也是一次

的会议。

,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埃及苏伊士运河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核心知识】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沿海黑奴贸易港口和城镇奴隶贸易奴隶贸易全面殖民入侵腹地撒哈拉沙漠

柏林会议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效占领

”“地图上作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时间:2.过程:3.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2)资本主义对当时来说具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产力的先进性(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投资场所。【核心知识】【核心知识】4.影响(如何评价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1)对殖民者:①经济:获得广阔市场、原料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②国际关系:帝国主义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一战)。(2)对殖民地半殖民地:①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②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③客观上传播西方制度、思想、生产方式,推动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的社会转型

(3)对世界: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②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9C中期18C60S15C20C初早期殖民扩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扩张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渐瓦解开始初步形成最终形成19141918

兴起:一战前19311945

高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瓦解:二战后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名词解释】民族民主运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对外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民族民主革命↓反殖民、反帝↓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反对封建专制政治民主↓【核心知识】五、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背景(1)经济: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本原因)(2)政治:欧洲殖民者的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3)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4)外因: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严重削弱了西、葡、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10.拉丁美洲,曾经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从18世纪末期开始,拉美也开始了此起彼伏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拉美独立运动期间,对其有利的国际因素是(

)A.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利配合 B.欧洲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C.拉丁美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D.启蒙思想的动员B提升演练1.第一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形势图地域时间结果政体性质法属海地1804西属拉美1826葡属巴西1822拉开了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基本实现了独立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除巴西(君主制)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拉美实际上仍是半殖民地。第一阶段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五、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背景: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①内部:政局动荡,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名词解释】考迪罗制度:19c-20c初盛行拉美,是拉美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独裁制度。

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在思想上传统天主教影响较大。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直接管理(设总督区)间接为主(经、政渗透)转变根源:帝国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促进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殖民方式的转变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背景:①内部②外部美洲大陆由于其自由和主权地位,从现在起不应成为任何欧洲国家实行殖民化的对象……我们不干预任何欧洲国家的内部事务,不想干涉欧洲殖民地,我们也不能坐视欧洲国家对我们南方各兄弟国家的干涉。门罗宣言政治渗透大棒政策美国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他任内(1901~1909)的外交政策,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武力干涉金元外交美国第27任总统塔夫脱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运用外交政策推动经济扩张,将附带苛刻条件的投资渗透进拉美,扼住拉美各国的经济命脉,使其日益依附于美国。经济侵略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3)评价(2022·山东省)19世纪末20世纪前,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形成了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同时,美国对拉美各国采取了武装干涉和经济侵略的政策。由此可见,当时拉美各国A.呈现出不同类型的发展道路 B.沦为了美国的殖民地C.面临着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D.建立了君主独裁体制C①积极A.彻底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B.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大多数建立共和国,独特的拉美文化得以发展。C.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②消极没有铲除封建主义,只完成了民族独立,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①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席卷整个拉丁美洲地区。②拉丁美洲居民的种族成分复杂,斗争具有双重性。③以战争的形式获得独立,战争具有正义性。④独立后各国相继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五、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种族压迫与阶级矛盾交织只实现了民族独立,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4、特点【核心知识】11.在西班牙、葡萄牙统治下的拉丁美洲,直到独立战争前,在社会制度上,不论是委托监护制、米达制、债役农制还是黑人奴隶制,都是以强制性劳动和人身隶属为基础的。由此可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A.群众基础十分广泛 B.斗争目标是帝国主义

C.具有民主革命性质 D.意在发展种植园经济C提升演练【核心知识】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推动历史的进步。1、背景政治: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加深经济: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亚洲的觉醒”指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起到领导作用六、亚洲的觉醒14.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为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其决定性因素是()A.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亚洲B.亚洲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B【核心知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05——1908年领导者:国大党领袖提拉克目标:民族平等和自治;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高潮: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2、表现:伊朗立宪革命:1905——1911年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成果: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意义:中国辛亥革命——1911年①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②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影响:六、亚洲的觉醒特点:①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提出了自己的斗争纲领,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②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参加了斗争。③被压迫民族在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互相声援和支持。六、亚洲的觉醒材料继俄国1905年的运动之后,民主革命席卷了整个亚洲——土耳其、波斯、中国。在英属印度,动乱也正在加剧。……世界资本主义和1905年的俄国运动彻底唤醒了亚洲。几万万被压迫的、沉睡在中世纪停滞状态的人民觉醒过来了,他们要求新的生活,要求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列宁《亚洲的觉醒》(1913年5月7日)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洲觉醒的意义。3.意义历史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本地封建势力,推动各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标志着各国人民登上国际舞台,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③标志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传播民主思潮,为民族独立奠定基础。【核心知识】(2022·山东省)有学者指出:印度民主主义和独立运动为其他地区的反殖民运动提供了一个范例。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是受过欧式教育的精英,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这一现象说明()A.启蒙思想的首先在印度得到实践

B.文化认同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C.欧式教育在印度受到欢迎并得到推广

D.西欧人的价值观催生了自身的反抗者D(2022·全国)“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ˈ的理想;在波斯(今伊朗)……​​​​​​​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由此可知亚洲觉醒()A.是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B.取得了丰硕的革命成果C.突破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D.承担着双重的历史使命D反帝反封建的双重历史使命国家领导动员手段斗争形式

结果1882年埃及抗英斗争祖国党领袖阿拉比(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1881年苏丹马赫迪起义马赫迪宗教组织1894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孟尼利克(皇帝)政党组织宗教宣传皇帝号召武装斗争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失败,但沉重打击侵略者英国控制苏丹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国家独立七、非洲的抗争1.表现【核心知识】①武装斗争是反殖民侵略斗争的主要形式;②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③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④宗教在号召、组织民众中发挥重要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