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辽宋夏金元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通史复习_第1页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辽宋夏金元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通史复习_第2页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辽宋夏金元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通史复习_第3页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辽宋夏金元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通史复习_第4页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辽宋夏金元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通史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辽宋夏金元高中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第3讲

目录核心知识整合01重要概念解释02考点命题探究03考点强化训练04课堂目录PART01重要概念解释重要概念解释官职差遣: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职”,不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差遣”,也称职事官(事务次官),是官僚担任的实际职务。例如,名义上宰相是中书令、门下侍中,但那仅仅是“官”,掌握相权的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这些“差遣”。如此,皇权得到加强,但也出现严重的冗官现象,冗费增多,且效率低下。二府三司制:宋代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重要举措。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政事堂)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权力相互制衡。将政务、财政、军政等权分开,而大权则系於皇帝手中。重要概念解释租佃关系:战国时期租佃关系产生,宋代日益普遍化,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随着土地兼并的出现,无地农民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并向地主交纳地租为生,地主和无地农民(佃农)之间形成租佃关系。租佃关系的出现使地主对农民的控制进一步削弱,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文官政治: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这种政治体制的确立是唐五代以来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度、崇文抑武国策等因素密切相关。重要概念解释宋明理学:又名道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日本、朝鲜、琉球、越南等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市民文学:专制社会后期,为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又称为城市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的社会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它是12世纪(宋代)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PART02核心知识整合阶段特征辽宋夏金元时期,两宋将古代文明发展到新的高度,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最后,由元朝完成统一。(1)政治上,北宋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通过分化事权、崇文抑武,强化了中央集权,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辽、夏、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制度上都有创新,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发展到新的高度,城市空前繁荣,推动了社会关系和社会观念的变革。同时,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农耕区域扩大。核心知识整合(3)民族关系上,少数民族分别建立了辽、夏、金等政权,与两宋形成并立局面,其中,有战争,也有和平的交流。蒙古军队先后灭掉了西夏、金朝和南宋,完成了国家的统一。(4)对外关系上,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起来,对外贸易港口众多。元朝控制了欧亚大陆大片疆域,对外交往更加便利,东方文化不断西传。(5)思想文化上,宋元时期,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程朱理学。文化向世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核心知识整合知识点1

宋元时期社会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联

政治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元时期,理学兴起,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适应了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宋朝时知识分子地位较高,促进了宋朝文化的全面繁荣;元朝时汉族文人进取无望,促进了元曲的繁荣国家的分裂和统一两宋时期,国家分裂,文学家多忧世之作,影响了两宋文学和绘画艺术的发展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为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宋词、话本、风俗画、戏曲等得到发展文化科技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核心知识整合知识点2

宋元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1)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宋元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了辽、金、元等,西北出现了西夏,西南出现了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逐渐完成了封建化过程。(2)民族特色的制度建设:少数民族政权一般都保留了符合本民族历史传统的政治制度,比如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等,这些制度丰富了古代中国政治治理的历史选择,体现了政治制度建设的多样性。(3)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宋元时期,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政权都促进了边疆的开发,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原地区渐趋接近,成为民族政权与两宋政权并立的经济基础,也为明清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4)统一的历史趋势:五代十国以来,民族进一步交融,统一的趋势日渐明显,元朝的统一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核心知识整合知识点3

宋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六大突破

核心知识整合知识点4

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1)国家政策: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调动了民间的经商热情,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这无疑是两宋时期商业发展最具特色也是最直接的原因。(2)丝绸之路:两宋时期,虽然陆上丝绸之路几乎中断,但是,由于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指南针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航海的风险,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为中国打开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外因。(3)江南开发:从农业条件而言,江南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更高,这为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粮食成为重要的商品,经济作物大量种植,这是两宋商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核心知识整合(4)边界贸易:对峙的民族政权之间虽然战争不断,但是,由于不同政权之间的经济存在着强烈的互补性,边界贸易发展迅速,中原的铁器、奢侈品等大量输往辽、西夏、金统治区。(5)社会风气: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上轻商的风气有所改变,商人也乐于接受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有的还参加了科举考试,获取功名,形成了所谓的“儒商”,商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形象有所提高。核心知识整合知识点5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2)文化重心:教育文化重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3)交通运输: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运输的发展。(4)人口分布:南方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5)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核心知识整合知识点6

唐宋经济制度变迁的特点

推动唐宋经济制度变迁的根本因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私有制的发展随着均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在手工业和采矿业中,官营规模不断缩小,民营规模日渐扩大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租佃制成为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在手工业中,唐朝官营手工业出现了劳役制向雇募制过渡的趋势。在宋朝,雇募制成了普遍的方式国家干预的减少国家越来越多地退出经济的直接经营,把更多的经济空间让渡给民间。在政府物资调配、专卖等领域中,国家开始更多地吸纳商人的力量核心知识整合国家更多使用经济手段管理在专卖、对外贸易等活动中,都体现了唐宋政府对经济手段和经济效益的重视知识点7

宋明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极意义

核心知识整合拓展2

儒家对基层教化的设计

西方教化主要由教会承担,而中国主要由儒士推动

(1)乡老的教化:中国是一个极为尊重老人的国家,古代皇帝还常常赏赐高寿的人布帛等。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乡村中往往具有楷模的作用,其言行具有引导社会风气的作用。(2)乡约的作用: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乡约逐渐成为乡村治理的普遍做法。明清时期,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3)乡村教育的影响: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朱熹编撰《家礼》和《小学》等儒家通俗读物,作为乡村教育的教材,宣扬儒家思想,乡村教师具有很高的威望,也具有一定的楷模作用。(4)家规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宋朝以后,家规的制定普遍化,成为乡村教化的起点和基础。核心知识整合知识点8

宋元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商品经济、理学兴起、科举制度、印刷技术等是影响宋元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高度繁荣:宋元文化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如三大发明、宋词、元曲、世俗文学、史学、绘画等。(2)科技领先:这一时期是我国科技成就的辉煌时期,在许多领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3)全面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宋元文化丰富多彩。(4)市民气息浓厚:城市商业活动的兴盛,使市民阶层发展壮大,文学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满足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作品。核心知识整合知识点9

宋元市井文化兴盛的原因及其表现

核心知识整合知识点10

元朝的历史地位(1)国家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元朝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幅员最辽阔的时期。西藏、台湾都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2)制度创新:一方面首创行省制度,设岭北、辽阳、云南行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对后世乃至今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另一方面,元朝也存在民族分化制度,体现了蒙古贵族统治落后的一面。(3)民族交融:蒙古族等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汉族人民向边疆地区流动。元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4)经济繁荣:漕运、海运规模空前,对外贸易发达。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综上所述,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核心知识整合PART03考点命题探究角度一中国宋代商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典例1】

(2022全国Ⅱ卷,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考点命题探究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可知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手工业品,因此说明宋朝时期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D项正确;进口商品多为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奢侈品,并不是基本生产资料,排除A项;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外贸成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排除C项。考点命题探究【典例2】

(2022山东卷,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河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浙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考点命题探究答案B

解析从材料“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江苏……河南……宁夏……江西……浙江”可以看出宋代我国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多位于南方,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各地出土的宋代纺织品,与对外贸易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考古中发现了大量宋代纺织品,并不能说明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对南北纺织技术进行比较,故D项错误。

考点命题探究角度二

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价值引领

宋代几乎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制茶者玩斗茶,是为了自己的茶得个好名次;商人玩斗茶,是为了更好地推销茶叶;百姓与文人雅士及皇室玩斗茶,则是闲情之趣。宋代斗茶的流行,使宋代茶文化上了一个新台阶,茶文化从诗文发展到茶画。《茗园赌(茶)市图》是一幅描绘市井斗茶情景的茶画,深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考点命题探究典例突破(2022辽宁名校联考)下面是南宋画家刘松年所作《茗园赌(茶)市图》,该作品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B.普通民众社会地位提升C.社会阶层流动异常活跃D.经济发展影响民风民俗答案D

解析题中绘画作品描绘了城市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场景,间接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景象,体现了经济发展与民风民俗的内在联系,故选D项;A、B、C三项表述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考点命题探究角度拓展(1)《茗园赌(茶)市图》反映了宋代基层市场的活跃。判断

(

)(2)《茗园赌(茶)市图》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意境”的特点。判断

(

)√×提示

“注重意境”是宋代文人画的特点,《茗园赌(茶)市图》属于写实的风俗画。

考点命题探究角度三

挽救统治危机的王安石变法【典例】

(2020山东卷,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考点命题探究答案C

解析“募饥民修水利”,饥民能够获得一定的报酬,既能直接解决饥民的生计问题,又能“兴陂塘沟港之废”,减少自然灾害,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C项正确。“募饥民”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A项错误。材料中的赈灾方式,都有利于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但稳定社会秩序并非王安石此举的独特作用,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建立抗灾救荒体系,D项错误。考点命题探究角度拓展(1)(2022山东菏泽检测)《朱子语类》中载:“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存在什么缺陷?判断

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

)(2)(2022湖北武汉一模)王安石指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观目的是什么?判断

扩大民间税赋,增加政府收入。(

)√×提示

从主观目的看,王安石变法意在“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主要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增加政府的收入。

考点命题探究(3)(2022山东滨州一模)北宋时有人在评价王安石变法时指出:“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该评价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存在什么问题?判断

用人不当,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考点命题探究角度四

辽朝促进民族交融的改革价值引领

辽、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在促进中国边疆地区封建化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些政权一方面积极吸收借鉴中原的文明成果,大胆进行封建化改革,另一方面,保留了本民族的一些传统。辽国的改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充分反映了其民族关系的特点。考点命题探究典例突破(2021河北卷,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0世纪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韩知古、韩延徽等人的帮助下建立政权。初创之时,辽境内除了有从事游牧的契丹、奚等民族,还有从事农耕的汉族。当时,“庶事草创”,没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对此,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对大臣道:“凡国家庶务,钜细各殊,若宪度不明,则何以为治?群下亦何由知禁”,于是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其中,“治契丹及诸夷之法”为适用于契丹等游牧民族的法律,即《决狱法》。该法由耶律突吕不奉诏编撰,为辽朝最早的一部基本法典,对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不同习惯法作了调整,保留了不少草原传统法律条文。“断以《律令》”即沿用唐朝律法断案,适用于汉族。——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等考点命题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太祖法律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太祖法律改革的特点。参考答案

(1)背景:契丹政权刚刚建立;境内各民族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完备的法律。(2)特点:以加强治理、维护统治为目的;不同民族适用不同的法律,因俗而治;对游牧民族的传统法律既有保留,又有调整;借鉴唐朝法律。考点命题探究角度五

隋唐至两宋社会的变化价值引领

《中外历史纲要(上)》在第三单元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设置了“社会的变化”一目;在选择性必修2中更为详细地介绍了经济发展及对生活的影响。两者都特别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变迁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唯物史观对经济基础决定作用的论述,使考生形成运用唯物史观解决历史问题的素养。考点命题探究典例突破(2021全国Ⅰ卷,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考点命题探究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宋代官府一再强调重农抑商,而苏辙认为农工商贾之家都希望成为“士”阶层,郑至道则认为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这说明尽管官府强调重农抑商,但民间真实情况并不如此,苏辙和郑至道的说法则表明宋代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故选C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排除B项;在中国古代封建等级秩序下,四民地位不可能平等,排除D项。考点命题探究典例突破2(2021全国Ⅱ卷,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考点命题探究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当时的理学家反对婚姻论财的社会现象,主张维护以往的传统纲常礼教,故选B项;由材料“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理学家们并没有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理学家背离政府的政策导向,排除C项;宋代婚姻习俗变革表现为婚姻论财,而题干中理学家们是反对这一现象的,所以他们的主张并不是促成婚俗变革,排除D项。考点命题探究角度拓展(2022北京延庆期末)北宋丁骘《请禁绝登科进士论财娶妻》中言:“窃闻近年进士登科,娶妻论财,全乖礼义。衣冠之家,随所厚薄,则遣媒妁往返,甚于乞丐,小不如意,弃而之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判断

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考点命题探究PART04考点强化训练1、元杂剧作家通过戏剧中“修齐治平”实践历程来塑造理想人格,颂扬穷困环境中固穷守志的道德品格,困厄境遇中兼济天下的入世精神,以及面对艰险时知天命、尽人事的刚健人格。据此可推断元杂剧(

)A.旨在宣泄文人不满情绪B.标志戏曲艺术走向成熟C.蕴含儒家精神D.塑造英雄形象考点强化训练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修齐治平”“固穷守志的道德品格”“入世精神”“刚健人格”可知,这都是儒家思想的主张,说明元杂剧蕴含儒家精神,故选C项;宣泄文人不满情绪与“塑造理想人格……刚健人格”不符,排除A项;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元杂剧塑造理想人格,而不是英雄形象,排除D项。考点强化训练2、汉唐时期,对内陆边疆地区主要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元朝在边疆地区设置辽阳、云南、甘肃、岭北等行省,边疆地区很多部落和地方首领直接隶属于行省,“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一变化(

)A.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治理念C.强化了元朝君主专制统治D.推动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考点强化训练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朝时期,在边疆地区设置行省,其治理方式与内地完全相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故选D项;元朝通过行省制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会引起边疆地区与中央的矛盾,排除A项;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各民族之间并没有实现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