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的功能1.对社会(基本功能)2.对民族3.对个人4.对经济、政治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民族复兴塑造人生有反作用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身心健康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与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发展。一、文化的功能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3.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
1.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等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提升个人的科学文化修养和道德素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4)大众化传播: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把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5)具体手段方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等(6)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自信)(7)要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发展文化的主体作用。(主体)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所学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XX精神的(意义/重要性/时代价值)或分析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XX精神?
①XX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弘扬XX精神有利于(结合材料)②弘扬XX精神有利于激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推动XX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结合材料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吸收外来)不负韶华,高三征途,必将繁花似锦。课程标准今年考情考情预测1.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3.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1.2024.浙江.高考真题/选择题2.2024.江苏.高考真题/选择题3.2024.湖北.高考真题/选择题4.2024.北京.高考真题/选择题5.2024.湖南.高考真题/选择题6.2024.吉林.高考真题/选择题7.2024.北京.高考真题/选择题8.2024.北京.高考真题/非选择题,考查“翻译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9.2024.
广东
.高考真题/非选择题以“国际传播中如何将‘中国故事’转为‘世界故事’”为议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高频考点: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等。题型预判: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会考查。选择题以体现类、措施类和意义类为主,非选择题以意义类、措施类、启示类为主。且试题的综合性较强,常与第七、九课知识结合联合考查。备考时要关注时政热点中,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的典例,如巴黎奥运会、一带一路建设,紧密联系本课所学知识点进行分析、运用。第一环节:明确课标,联系考情,预测考向知识体系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作用:维系……,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体现:核心价值观(核心和灵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意义: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求: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维护文化多样性,交流学习借鉴错误观点:文化复古主义(守旧/封闭)、全盘西化论(历史/民族虚无)维护要求原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意义:是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的必然要求要求:坚持各民族平等/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认同…尊重…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对本国;对世界关系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前提意义原因:要求: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立足国情,交流互鉴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借鉴有益正确态度构成前提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基础发展、升华必须推动文化发展第一框第三框第二框第二环节:核心考点梳理地位形成作用核心表现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根本标识,但不是唯一标识)历史发展的产物+人民智慧的结晶+借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内外因共同作用)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一、文化的民族性二、文化的多样性地位重要性(意义)
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正确态度①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地位意义要求途径①对文化发展: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本动力)。②对民族文化: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③对人类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①原则: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②态度: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还包括旅游、聚会、政治、经济活动等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交流前提原因意义(作用)要求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①对本国而言: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②对世界而言: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文化交融错误观点正确态度①心态: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包容)②学习借鉴(措施):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必要性: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②重要性: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如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中国化时代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①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②原则: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②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①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国情交流互鉴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求原因要求(措施)第三环节:知识拓展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表现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原因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联系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任何文化都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错误倾向①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规律,否定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基础;②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而看不到存在的差异,否定各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也否定了交流的必要性。。知识拓展1:正确认识文化民族性与文化世界性(个性与共性)注意:中华民族文化的两个维度:①对外: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②对内:中国56个民族,每种民族文化各有特色。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区别表现不同文化交流是一个过程,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语言、报刊、网络等)使得文化得以传播。文化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难分你我,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侧重不同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结果不同文化交流发生的是量变文化交融发生的是质变意义不同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文化交流间接促进文化发展。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联系(1)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2)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知识拓展2:比较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区别生产目的特征运营机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联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供具有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公共文化类产品。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为市场生产商品,以市场需要为转移,满足人民群众一般性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如:影视音像、图书出版、游戏动漫等产品。
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娱乐性、营利性(1)两者是文化建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2)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文化产业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使国家有更多的物力和财力支持文化事业知识拓展3:比较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1.文化多样性角度:(原则)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文化交流和交融角度:(1)文化交流:(原则)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态度)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2)文化交融:(措施)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推进人类文化交融,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角度:要克服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的倾向,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4.对待外来文化角度:(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态度)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措施)学习借鉴三个“一切有利于”(2)立足国情交流借鉴:(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原则)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立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如何进行文化交流补充:1.走出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要加强经济合作、政治互信(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角度正确态度中华传统文化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外来文化(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态度)维护各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措施)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态度)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措施)学习借鉴三个“一切有利于”立足国情交流借鉴:(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原则)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立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对待文化的态度第四环节:易错易混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2、几个关于“核心”的提法:①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也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3.不能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只能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文化。4.不能认为本民族文化具有优越性,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5.要尊重文化差异,不能消除差异。6.文化多样性≠文化多元化,指导思想一元化7、文化交融≠文化趋同/渐趋统一/文化一体化8、文化交流
≠
文化输出、文化渗透、文化霸权;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主导或引领世界文化9、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第五环节:高考真题演练1.(2024年新课标I卷)2016年以来,我国已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建有20多家“鲁班工坊”。“鲁班工坊”系统推广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创新开发了百余个国际化标准,开展了千余人次参加的海外教师研修项目,培养了一大批本土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今,“鲁班工坊”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创办“鲁班工坊”①超越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既有模式②是我国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③增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认同和影响④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跃升到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鲁班工坊”系统推广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是我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表明创办“鲁班工坊”是我国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有利于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认同和影响,②③正确。我国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创办多家“鲁班工坊”,是把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专业标准、教材资源与世界分享,并不是超越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既有模式,①说法错误。创办“鲁班工坊”说明我国职业教育的成功,但创办“鲁班工坊”并不意味着我国从教育大国跃升到教育强国,④说法错误。高考怎
么
考,考
什
么2.(2024年湖北卷)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太空歌剧院》,在数字类别竞赛中夺得头奖,这是人类第一次把奖项颁给人工智能作品;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未完·待续》卖出110万元,这是全球首次成功拍卖人工智能山水画作。以上事例表明①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推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②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艺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③人们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做到方法新与结果新的统一④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坚持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并非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才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①排除。公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这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但没有涉及艺术是否具有真理性,不涉及实现艺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②排除。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人类第一次把奖项颁给人工智能作品;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首次成功拍卖人工智能山水画作。这是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做到方法新与结果新的统一,③正确。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说明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坚持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④正确。高考怎么
考,考
什
么3.(2024年湖北卷)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图)是唐三彩中的国宝级精品,其造型为一峰骆驼驮载五位胡、汉乐舞人表演的形象。该文物展现了盛唐时期国际化都城长安百姓喜爱的胡人乐舞艺术,是当时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印证。这表明()①乐舞表演构成了长安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②胡汉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唐代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③三彩骆驼载乐俑艺术地折射出长安繁荣的社会景象④胡汉民族杂居为胡人乐舞风靡长安提供了现实条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该文物展现了盛唐时期国际化都城长安百姓喜爱的胡人乐舞艺术,是当时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印证。这表明胡汉民族杂居为胡人乐舞风靡长安提供了现实条件,三彩骆驼载乐俑艺术地折射出长安繁荣的社会景象,③④正确。该文物展现了盛唐时期国际化都城长安百姓喜爱的胡人乐舞艺术,构成长安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故①排除。是当时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印证,没有涉及到文化交流的作用,即便是作用,推动唐代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夸大了文化交流的作用,故排除②。高考怎么
考,考
什
么4.(2024年安徽卷)在中华民族对外交流史上,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郑和下西洋的帆影…中华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同世界其他民族进行交往,留下了千古佳话。今天,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正谱写着各国文化融合共生的时代新篇。中外交往的历史和现实说明()①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地吸纳人类文化成果
②文化多样性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交流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④应在文化交融基础上增进文化的相互认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材料中华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同世界其他民族进行交往,留下了千古佳话。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正谱写着各国文化融合共生的时代新篇。中外交往的历史和现实说明文化多样性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交流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②③符合题意。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而不是人类文化成果,①说法错误。文化发展要在继承基础上发展,立足国情基础上,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且认同的都是本民族的文化,而不是相互认同,④说法错误。高考怎
么
考,考
什
么5.(2024北京,16,8分)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中国历史上佛经汉译,近代西方学术文化著作汉译,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传播,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在欧洲的流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翻译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既可以让我们认识世界,又可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阐明翻译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参考答案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是在交流中实现的。②通过翻译,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③通过题译,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2023全国甲卷,40(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解决传统菌业生产中日益突出的“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1983年,林占熺团队引进某原产于北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经过不断改良,培育出耐旱抗寒、适应范围广的优质草种;1986年,该团队“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新技术的菌草研究取得突破,创造性地实现了菌与草的结合;1996年,林占熺正式将菌草的汉语拼音确定为菌草的英文名称。随着研究的深入,林占熺团队创立了“菌草学”这门新兴学科,拓展应用菌草技术于沙漠治理、饲料生产和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领域,菌草新兴生态产业逐渐成型。
菌草技术作为中国政府援助发展中国家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联合国“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被推广到100多个国家,在荒漠化土地治理、助推居民脱贫致富中取得显著成效。在中国科技人员帮助下,菌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种植成功,当地民众将菌草称作“中国草”,该国一部长把女儿的名字改成“菌草”。科研、扶贫几十年,林占熺拒绝高薪聘请,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在全国科技扶贫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等多项荣誉,登上了“时代楷模”领奖台。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交流的知识,说明我国菌草技术的全球应用推广是如何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10分)参考答案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社会交往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在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实现的。(4分)②通过教育活动和经济、政治合作项目,将菌草技术推广到其他国家,能够提高中华文化的知名度,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华文化提供窗口;③能推动治理荒漠、脱贫致富问题的解决,帮助被推广国家实现经济发展,进而增强中华文化在相关国家的接受度;④能够使相关国家理解我国的援助活动所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2023湖南,20(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各种文明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敌视甚至战争。中国式现代化破解“文明冲突论”,紧紧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华文明发展逻辑,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以辩证方式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种潮流设计风格》课件
- 《上海美食文化》课件
- 《医院统计》课件
- 《因特网上的资源》课件
- “皖南八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 政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 《市场营销演讲》课件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时分的认识课件
- 商业选铺培训课件
-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课件《观察一种动物》
-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课件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 02565+24273中医药学概论
- 2023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直属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2024-2025学年度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卷(含答案)
- 《旅游概论》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1000亩水产养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国开2024年秋《休闲农业概论》形考任务1-4答案
- 防范工贸行业典型事故三十条措施解读
- 跟着音乐游中国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州大学
-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4份(含答案)
- 中国法律史-第二次平时作业-国开-参考资料
- (高清版)JTGT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