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赤壁赋》 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6课 赤壁赋》 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16课 赤壁赋》 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16课 赤壁赋》 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16课 赤壁赋》 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赤壁赋【助读链接】一、作者简介豪放乐观豁达的词人——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在党争等政治斗争中,曾被诬陷入狱,屡遭贬谪,直至远贬海南。最后遇大赦北还,但病死常州,葬于河南,追谥文忠公。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有很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书法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诗《海棠》《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等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定风波》《卜算子》等文《石钟山记》《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二、背景回放乌台诗案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元丰二年(1079)六月,权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舒亶(dǎn),国子博士(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的官员)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四次上疏弹劾苏轼。他们摘出苏轼的一些诗文认为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皇帝的代称)”“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不得不下令御史台审理。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贬官黄州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所以这里所说的赤壁,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而已。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三、相关知识(一)文学常识赋“赋”是一种古老的文体。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作为一种文体最早出现在诸子散文中,叫“短赋”。战国时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如屈原的《离骚》。汉代正式确定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如东汉张衡的《二京赋》。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如王粲的《登楼赋》、左思的《三都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向律体,叫作律赋。在唐宋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作文赋。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赋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汉书·艺文志》载:“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即描摹景物,“写志”即抒发感情,“体物”与“写志”要高度统一。其特点是铺张排比,讲究词采,骈散结合。(二)文化常识1.七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2.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中国有二十八宿之称,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3.寄蜉蝣于天地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人们常用它比喻人生短促。【语言整合】给下列加点的单音字注音壬戌() 属客() 一苇()冯虚() 扣舷() 窈窕()()桂棹() 洞箫() 倚歌()袅袅() 幽壑() 嫠妇()愀然() 旌旗() 舳舻()()酾酒() 横槊() 渔樵()麋鹿() 匏樽() 蜉蝣()()须臾()【理解与分析】一、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1.[通假现象]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实词虚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动词,)(3)少焉①,月出于②东山之上,徘徊于③斗牛之间(①形容词词尾,。②介词,。③介词,)(4)纵一苇之所如①,凌②万顷之③茫然(①动词,。②动词,。③助词,)(5)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①歌②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③兮溯④流光。”(①连词,。②动词,。③名词,。④动词,)(6)客有吹洞箫者,倚①歌②而和③之④(①动词,。②名词,。③动词,。④代词,)3.[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古义。(1)徘徊③于斗牛②之间(①古义:;今义: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②古义:;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也指人跟牛相斗的西班牙的斗牛娱乐活动)(2)白露横江(古义:;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今义:美貌的女子)4.[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歌窈窕之章()(2)舞幽壑之潜蛟()(3)泣孤舟之嫠妇()5.[翻译与句式]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译文:句式特点:(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句式特点:(3)凌万顷之茫然。译文:句式特点:(4)渺渺兮予怀。译文:句式特点:(5)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译文:句式特点:6.下列对第1、2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点明出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这是赋的常见手法。B.作者夜游赤壁,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C.“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乎对游人恋恋不舍的情景。D.箫声与饮酒的气氛一致,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7.第一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有怎样的心理感受?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二、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1.[实词虚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苏子愀然①,正襟危②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③也?”(①形容词词尾,。②形容词,。③指示代词,)(2)方①其破②荆州(①介词,。②动词,)(3)固①一世之雄也,而②今安③在哉(①副词,。②连词,。③疑问代词,)(4)哀吾生之①须臾②(①助词,。②形容词,)(5)知不可乎骤得()(6)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助词,)(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8)盖①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②不能以一瞬(①句首发语词,。②副词,)(9)而又何羡乎(连词,)(10)且夫①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②非吾之所有,虽③一毫而莫取④(①发语词,。②连词,。③连词,。④动词,)(11)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动词,)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正襟危坐()(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3)乌鹊南飞()(4)方其破荆州()(5)下江陵,顺流而东也()(6)侣鱼虾而友麋鹿()(7)不知东方之既白()3.[翻译与句式]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何为其然也?译文:句式特点:(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句式特点:(3)固一世之雄也。译文:句式特点:(4)而今安在哉?译文:句式特点:(5)而又何羡乎!译文:句式特点:(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译文:句式特点:(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译文:句式特点:4.下列对第3~5自然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来说,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D.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5.结合全文,说说作者的思路怎样,全文以何为线索,课文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答:情感线索①时间线索②叙事线索③【技法迁移】绘声绘形一、教材技法本文是古文中的名篇,除了文中蕴含的哲思给人启迪以外,其写景绘声的笔法也堪称一绝。作者描写风物之美,给读者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如开篇,作者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织组成了一个“羽化而登仙”的澄清境界,使读者陶醉其中。作者还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落泪。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我们知道,绘其形不容易,绘其声就更难了。本文使我们受益无穷,只有慢慢品读,细细咀嚼,才能体会。二、名师点拨如何做到绘声绘形呢?在此,我们主要谈谈如何绘声:1.运用博喻的手法:多个比喻的使用,以声写声。2.运用通感:以形、色、光、味觉、触觉写声音。3.运用联想、想象,描绘意境画面:如朱自清由零星的比喻发展到完整的音乐场景的描画。三、迁移运用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听颖师①弹琴韩愈昵昵②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③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④。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⑤。颖师尔诚能⑥,无以冰炭⑦置我肠![注]①颖师:西域僧人,“颖”是其名,“师”是对僧人的尊称。②昵昵:亲昵的样子。③跻攀:登攀。④丝篁:丝竹等弦乐器,这里借指音乐。⑤滂滂:流淌的样子。⑥诚能:确实擅长(弹琴)。⑦冰炭:比喻心中忽冷忽热,忽忧忽喜。《听颖师弹琴》一诗在音乐的描写上十分成功,试分析。【阅读广场】一、美文赏读苏东坡突围(节选)余秋雨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之后,他从监狱里走来,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他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苏东坡的日常生活,在把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大义凛然地为道义、为百姓,甚至为朝廷、为皇帝捐躯。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这确实很接近有的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一旦跳到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人会不怕。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对于一个文化人来说,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宁静。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赏析]文章巧妙运用对比,凸显观点。作者将林语堂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对比,突出并引出苏东坡黄州生活的凄苦,引出下文,为后文解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的观点张本。再就是将苏东坡与那些太晚觉悟而无所作为的人对比,指出“苏东坡真是好命”。作者认为苏东坡在黄州真正地成熟了,而且“他还不年老……今后还大有可为”,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文章多用修辞。运用比喻,语言形象生动;排比句式,气势磅礴,语势强劲,节奏铿锵。二、时文鲜读疯狂补习班:放下功利心,参悟教育的艺术每逢周末,全民补课。据统计,我国一线城市学生中,有70%左右参加过课外补习班。有人甚至说,我们进入了“全民补习”时代。我国基础教育负担过重,确实是一大痛点,是时候该好好反思了,我们的教育为何走进了“负担越减越重”的怪圈,校外培训机构为何能与基础教育互为“掎角之势”,因补课背上沉重负担的家长为何难以自拔……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探讨,在人生的起跑线上,青少年应该如何卸下畸重的负担,轻装上阵,奔向更长远的未来。2014年,韩国出台了《推进公共教育正常化及先行教育规制特别法》,禁止公共教育机构进行“先行教育”。“先行教育”是指教育机构提前指导学生学习规定课程的行为,比如,通过补习等方式让初中生学习高中课程,让小学生学习初中课程。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其中提到,我们一直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一种投资,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划被突出,人逐渐变得无足轻重。现在,我们需要反思和改变这种发展主义、经济主义、功利主义的教育观。教育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工具,人不仅仅是发展经济的生产力,人有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个性。对于培训教育的研究其实由来已久,尤其是在东亚地区,这是一个非常有共性的话题。但随着时代发展、教育进步,很多国家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培训教育加以限制。一个学校抢跑,别的学校就坐不住了;一个家长抢跑,别的家长就坐不住了。这种宏观秩序,必须由政府出面调控。而在新的时代,我们应强调教育的人文性。这是世界范围内教育价值转变的一个新趋势,我们应跟上。[思与用]在校外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下,义务教育阶段被国家明令禁止的招生考试和奥数与升学挂钩,又在种种统测中换汤不换药地隐身出现,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教育生态,是时候把教育观从功利主义转向以人为本了。三、国学品读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知义明理]冉求作为孔门“四科十哲”中政事科之首,是一位多才多艺且适合从政的人才,孔子曾说:“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雍也》)然而冉求的个性却偏于保守畏缩,孔子曾说:“求也退,故进之。”(《先进》)本章冉求表达他对夫子之道的看法,与他向来的性格表现相似。孔子非常了解他,当他学习退缩时,孔子并没有严加谴责,而以走路作比喻,鼓励他要勇往直前,不能画地自限。

【参考答案】【语言整合】壬戌(xū) 属客(zhǔ) 一苇(wěi)冯虚(pínɡ) 扣舷(xián) 窈窕(yǎo)(tiǎo)桂棹(zhào) 洞箫(xiāo) 倚歌(yǐ)袅袅(niǎo) 幽壑(hè) 嫠妇(lí)愀然(qiǎo) 旌旗(jīnɡ) 舳舻(zhú)(lú)酾酒(shī) 横槊(shuò) 渔樵(qiáo)麋鹿(mí) 匏樽(páo) 蜉蝣(fú)(yóu)须臾(yú)【理解与分析】一、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1.[通假现象]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实词虚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动词,劝请)(3)少焉①,月出于②东山之上,徘徊于③斗牛之间(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介词,从。③介词,在)(4)纵一苇之所如①,凌②万顷之③茫然(①动词,往。②动词,越过。③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5)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①歌②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③兮溯④流光。”(①连词,表修饰。②动词,唱。③名词,月光下的清波。④动词,逆流而上)(6)客有吹洞箫者,倚①歌②而和③之④(①动词,循,依。②名词,曲调。③动词,同声相应,唱和。④代词,代指歌)3.[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古义。(1)徘徊③于斗牛②之间(①古义:指明月停留;今义: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②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也指人跟牛相斗的西班牙的斗牛娱乐活动)(2)白露横江(古义:指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4.[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歌窈窕之章(名词作动词,吟诵)(2)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3)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5.[翻译与句式]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译文:我和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览。句式特点:状语后置句,“泛舟游”的状语“于赤壁之下”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句式特点:状语后置句,“于东山之上”和“于斗牛之间”分别后置于“出”和“徘徊”后。(3)凌万顷之茫然。译文: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句式特点:定语后置句,以“之”为标志。(4)渺渺兮予怀。译文:我心里想得很远。句式特点: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兮”。(5)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译文:有位吹洞箫的客人,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句式特点:定语后置句,以“者”为标志。6.D[“箫声与饮酒的气氛一致”错,气氛是不一致的,致使作者的情感发生变化。]7.写景色的共三组对偶句: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③“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明月,澄澈优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悠悠自得,怡然自乐。何等自在!何等惬意!何等快乐!何等逍遥!二、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1.[实词虚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苏子愀然①,正襟危②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③也?”(①形容词词尾,……样子。②形容词,端正。③指示代词,这样)(2)方①其破②荆州(①介词,当。②动词,攻破,占领)(3)固①一世之雄也,而②今安③在哉(①副词,本来。②连词,表转折,可是。③疑问代词,哪里)(4)哀吾生之①须臾②(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形容词,时间短暂)(5)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得到)(6)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助词,吗)(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却)(8)盖①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②不能以一瞬(①句首发语词,表假设的语气。②副词,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9)而又何羡乎(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