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名校联考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71年,德国学者文树德(PaulU.Unschuld)渐渐成为西方研究古老的中医疗法的著名权威。作为最早用系统、严肃的方式对待中医的西方学者之一,他认为自己更多的是在研究一种解读中华文明的方式,而不是对现代医学发起一场新世纪运动。因为在翻译中医文献时的严谨,文树德赢得了尊敬,但有时也有人厌恶他。他身材高大,仪表威严,让人想起了一个学术研究时代。那时,研究中国的人被称作汉学家。他们广泛研究华语世界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他们自身的广泛兴趣。对文树德来说,这种研究包括收集和医学有关的神像。文树德还收藏了1100份古代医药手稿,可以为我们了解中医在中国平民中的应用情况提供线索。文树德还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德国政府代表团前往中国考察,并撰写了多部著作,介绍中医如何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中国会崛起为全球性大国。“如果用两个词形容文树德,那就是严谨和精确,”太平洋东方医学院圣迭戈分校的菲尔•加里森说,“但这些品质是一把双刃剑。”这是因为直截了当、言辞坦率的文树德,正处在西方围绕中医展开的一场漫长且有争议的讨论的中心。对很多人来说,中医是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工业化、化学品化医学的替代物,但在其他人看来,中医和江湖骗术相差无几,其成功源自心理安慰和民间的偏方。文树德对这两种思维方式均发起了挑战他刚完成了对中医基础著作《黄帝内经》三个主要部分历时28年的英语翻译工作。译作已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但不同于西方中医学院使用的很多教科书,文树德的著作是严肃翻译艺术的典范。他会避免像“energy”(能量)这种新世纪术语或“pathogen”(病原体)这类熟悉的西医术语,认为这两类词对古代的作者及其世界观不公平。但这反映了文树德对中国古代作者深深的敬意,这正是诋毁中医的人有时候所缺乏的。文树德对晦涩的说法一查到底,并发明了一些前后统一的术语。它们有时候不容易读懂,但却忠实于原文。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的译文是开创性的。这是首次有人用一门西方语言的形式,让人们能够完整地读到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中医基础著作。源自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或者盖伦的著作有很多评述版”,芝加哥大学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和医学典籍的教授唐•哈珀说,“而文树德在中文典籍领域拿出了可以与之比拟的东西,他是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人”。对西方的许多中医从业者而言,文树德博士是带领他们认识中国典籍的一位不肯妥协的向导。他的书很畅销,不过很多西方人还是宁愿译本更加通俗易懂,使用更熟悉的术语。既是作家又是中医师和中医老师的泽夫•罗森贝格说,“他说你需要接触这些原始资料和术语”。再有就是功效问题。文树德博士以一种极冷的幽默,把中医药比作中世纪基督教术士希尔德加德•冯•宾根所配的草药药方。他说,如果人们想尝试一下,尽可以去尝试。看到自己研究的这个领域真的成为替代疗法的一个源头,他说中医在西方的流行可以追溯至冷战时期,确切地说是1971年。那一年,《纽约时报》的专栏作者詹姆斯•赖斯顿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他在中国因突发阑尾炎而就医的经历,治疗过程中用到了针灸和艾草。那时正值尼克松、基辛格与中国和解之际,是中国重新敞开大门,在未来数十年里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开端。中医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这个国家吸引外界的一张名片。很快,中央情报局探员奎因就去拜访了文树德博士,询问针灸的军事用途;一些中医学校也在西方世界办了起来;还涌现出大量关于这种充满异国情调的东方疗愈艺术的书籍和译本。最开始,文树德和妻子乌尔丽克一起,在慕尼黑拿到了药学学位。但他对外语也很着迷,拿到了汉学研究双学位。1969年,在投身于当时被他视为职业归宿的医药行业之前,为了提高中文技能,夫妇俩去了台湾。但文树德博士却把那一年时间花在走访100多位中医医师和药剂师上,于是就有了那篇让他走上成为中医研究专家之路的博士论文。此外,他在慕尼黑大学的医史研究所当了20年所长。不过,文树德博士认为,把中医当成一部关于中国人心态的寓言来看会有趣得多。他最有名的一本书讲的是中医思想史,书中称,黄帝等历史人物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观念的体现。两千年前,人们总是把妖魔鬼怪斥为病痛之源,中国的这些著作却把病痛归咎于人的行为或疾病,可以被矫正或治愈。“这是理性的象征”,文树德博士说,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中国人的态度是让个人负起责任,“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说法就体现出了这一点。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遭受外界攻击时,这种心态在整个国家层面都有所体现。中国人基本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通过研究外国思想、推动工业化、建设现代经济来寻求具体的答案。文树德博士说,在中国,“医学和政治是相似的:不要责怪别人,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还说:“人们会问:‘我做错了什么?是什么让我如此脆弱?我可以做些什么来抵御它?’这就是中国崛起的原因所在”。(摘编自兰•约翰逊《文树德:用中医解读中国崛起的西方学者》,陈亦亭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树德是最早用系统、严肃的方式对待中医的西方学者,在他的积极推动下,西方不再对中医存有偏见。B.“但有时也有人厌恶他”中的“厌恶”,指一些西方人不喜欢他对中医的褒扬,对他的译著颇有微词。C.“这正是诋毁中医的人有时候所缺乏的”中的“这”,指的是对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作者的尊重与敬意。D.作者认为文树德把中医药比作中世纪基督教术士希尔德加德•冯•宾根所配的草药药方是一种冷幽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树德不仅热爱医药学,而且对中文和中华文明着迷,特别是对中医有专门研究,称得上是“汉学家”。B.文树德的著作是严肃翻译艺术的典范,他的译文是开创性的,不同于西方中医学院使用的很多教科书。C.文树德担任过许多中医从业者的导师,带领他们认识中国典籍,在接触原始资料和术语方面从不妥协。D.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可以看作一部关于中国人心态的寓言,从自身找病因是其思维方式的突出特点。(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中菲尔•加里森观点的一项是A.文树德:我为什么尊敬李时珍?第一,他的知识来源广泛,从贩夫走卒到儒释道,包罗万象。他怎么可以有这样一个开放心态!B.文树德:阅读和翻译中医经典,是要用现代英语明确又恰当地表述古代医学家的作品,一定不要将现代知识与古代知识相混合,必须弄清医学术语在几个世纪前的含义。C.文树德:相较于其他方式,人们能通过医学更好地认识一种文化。因此翻译现代中国医学之前的重要著作让我们对中国文明和文化有了广泛的认知。D.文树德:如果世界上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和研究《本草纲目》,那么这或许对发明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法大有帮助。(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文树德挑战的两种思维方式。(5)文树德是如何从译介中医入手理解中国文化内核、解读中国崛起的?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路张业松残春夜雨,滴答淅沥,扰得人不能安睡。午夜梦回,在雨声和透进窗帘缝隙的街灯的微光里,拼缀梦中碎片,醒了许久。梦里回到了故乡的村道,和父亲一起去往隔邻的人家。父亲说,他们家的老人“张景梅”去世了我们去看望一下。“张景梅是谁?我好像不认得。”我说。“怎么不认得?你小时候穿过他给的旧棉裤改的裤子。”父亲说。是哦,小时候家里穷,我们是有过接受亲邻周济的经历。在父亲的讲述中,我眼前模糊出现了一位常年不怎么出门的老人,按照排行,“景”字该是我的曾祖辈。梦中父亲带我来到邻家,寒暄过后,意识到这是来作吊,却没来得及为之准备,主家门庭冷清,也没有寻常红白喜事的动静。是事出突然吧?我正想着,父亲已经在问屋里有没有鞭炮,先借一挂给我们放?答复是没有。父亲转而命我赶快去买。“去哪儿买?钱呢?”梦中的我正要询问,旋即意识到疑问多余:村道上前前后后好几户人家开了商店,而我手上正拿着随时可以电子支付的手机。于是我从邻家阶沿退回几步,转身上了村道。仿佛也是晚上,村道上没有路灯,两旁住户里似乎通了电,做生意的人家屋门敞开,将门前的屋场照亮半扇,映得村道半明半暗,乡邻们在暗影里进出,各忙各的。我在路上迟疑,似乎在估量哪一家会有我要的东西,①却终于在这似曾相识的景象里迷失,忘记了来意。这是一条20世纪70年代初修筑的南北向道路,宽约三米;长四五百米。我们村位于湖南省北部的澧浦,是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搬家时,我家三开间的木结构祖屋在卸掉盖瓦和板壁后,被几十位壮汉整体抬移安置到新屋场上;那壮观景象至今也还记得。我们在这栋房子里住了几十年,收获了各自的成长,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②在我们村的公社和乡镇年代,我的世界由纵贯居民点的村道约束和组织。村道往北,尽头是大队部和小学,我在这个方向上来来回回,接受人生最初的学校教育,结交许多同龄伙伴。往南不远是从大河排灌站引水的太沟,夏季放水时如同节日,两侧焦渴的农田滋滋畅饮,一路禾苗欢欣鼓舞;从巨大涵洞里随水流涌出的河鱼,吸引大人们争相捕捞,而我是混迹其中尽情戏水的顽童之一。太沟的名称甚有古意。我小时候,这条由高堤护卫的沟渠不仅是横贯澧澹北部的农田水利干渠,也是往东通向公社和初级中学、往西通向县城和高级中学的必经之路。初中走读,学校离家5公里,早出晚归,来回徒步,可谓真正的“走读”。③春季泥涂粘鞋,夏季雷电交加,秋季浓雾惊魂,冬季雪滑难行,父母因而担惊,自己为之受怕。高中住校,学校管理严格,只准周末一晚出校活动,离家近的可以回去,父母担心少了,但日益突出的是“钱”的问题。父亲加入了社办搬运队去澧水码头“出集体工”,可以挣点“活钱”,早出晚归的变成了他。母亲忙里忙外,先是要挣集体劳动的工分,后来家里分到的责任田也主要由她耕种照管。妹妹们长大了,各自踏上求学之路。母亲太忙,学校放假我们需要去帮工,尤其是我,作为长子已经可以顶一个“半劳力”,出一天工,可以挣几个工分,到年底用于折抵口粮和其他农副产品。有一天歇晌,我从家里出来,仿佛阔步走在村道上,村头歪脖柳树下歇凉的乡邻议论道:“不要小看这双赤脚啊,将来是要穿皮鞋走大城市的。”大学有挂号信寄给我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我正在水田里参加“双抢”。中学的电话打到乡里,乡里的通知送到村里,村里的广播反复播送通知,热情的乡邻听到后跑来告诉我,当时我手上抓着秧苗,两腿都是黑泥……④现在的我,大城市越走越多,小村社越离越远。我们乡地处津澧交通要冲,以往贯穿其间的省级公路位于洲垸南部。20世纪90年代开始城市化改造,县城北部的主干道向东延伸,劈开了我们村的居民点,先是将我们家的屋场占去小半,所幸尚未影响到房屋,反而使我们家成了村道转角的门面房。父母年事渐高,做了半辈子农民,到老竟有机会“经商”——父亲自己打造了一组货柜,就此做起了以乡邻为主顾的油盐生意。同时随着子女长大成家,父母腾出老屋一间房子出租给人做生意,所得于家计亦不无小补。到新世纪初,我们村整体划为新城区,街道进一步拓宽,变成“津澧大道”,我们家的屋场被征用,父母的“生意”没了,祖屋也就此拆毁了。犹记第一次出门上大学,是父母带着一大家子,由村道出发,徒步沿太沟送我到县汽车站,然后由父亲陪同到长沙转火车,沿途公路、轮渡逆走洞庭四水——澧、沅、资、湘。那时前两条河流上还没有架桥,全程历经七个多小时,途中需在汉寿县太子庙吃一顿饭,那也是父亲头一回到省城。寒假后,来回的路走熟了,家人便送我到县城为止。如此一直到我读完本科留城,读完研究生转城。后来,“二广高速”从村东越过,津澧大道开通出入口,县汽车总站也搬来城东,出远门更加方便,家人为我送行才变更了路径。母亲在世时,总是父母一起陪我走过离乡的最后一程;母亲离世后,父亲注目离站班车的身影总显得有些孤另。今年春节我离乡远行,妹夫驾车直接从医院送我到车站。那时父亲正要转院,妹妹们忙着代办手续,他是坐在送我的车上,被我劝阻下车送进站的吗?今年春天不寻常,整个过得紧张,刚刚过去的事情,记忆也有点恍惚了。妈妈埋在土里,再也不会回来。父亲转诊大城,有妹妹悉心照料。下一代天各一方,独自学习成长。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到底在走着怎样的路呢?风助雨声,时疏时紧。夜正长,梦已醒,我且开灯看会儿书吧,然后努力再睡,明天还有明天的事。2023年5月27日(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残春夜雨,是为了烘托作者午夜梦醒时的复杂心情,为下文的展开奠定了某种情感基调。B.作者陪父亲回到阔别的故乡,发现邻家老人去世,于是上门去吊唁,为买鞭炮回到了熟悉的村道。C.作者故乡中的南北纵贯全村的道路和东西走向的太沟,是乡村振兴与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之一。D.文章倒数第二段连发三问,既是对梦境描写的收束,也是对自我人生的拷问,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由写“我”梦中回乡去邻家吊唁,自然过渡到对道路变迁、家乡变迁,乃至时代变迁的回忆。B.句子②形象揭示“我”童年和少年时期与村道的密切关系,含蓄交代“我”儿时生活的乐趣与局限。C.句子③运用排比句式,生动表现“我”读初中时“走读”的艰难,为父母担忧、自己受怕申明缘由。D.句子④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现在的“我”道路越走越宽,离贫穷落后的乡村越来越远,心中较为喜悦。(3)本文题为“长路”,文中究竟写了哪些“路”?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概括。(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昨天•今天•明天;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乡梦。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堵师赞①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②猎得麑③,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鹿。答曰:“余不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选自《韩非子•说林》)材料二:夫病湿而强之食病暑而饮之寒此众人之所以为养也而良医之所以为病也。悦于目,悦于心,愚者之所利也,然而有道者之所辟也。故圣人先忤而后合,众人先合而后忤。有功者,人臣之所务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中山曰:“是伏约死节者也,不可忍也。”遂降之。为魏文侯大开地,有功。自此之后,日以不信。此所谓有功而见疑者也。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鹿,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鹿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鹿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鹿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注】①堵师赞:战国时魏国人。堵师,复姓。②孟孙:复姓,即孟孙氏,鲁国贵族。③麑(ní):小鹿。(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病湿A而强之B食C病暑D而饮之寒E此众人之所以F为养也G而良医之所以H为病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指被信任,“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的“容”表示被容纳,两者用法相同。B.辟,指躲避、避免,与《鱼我所欲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中的“辟”词义不相同。C.先忤,文中与“后合”相对,是指先遭受逆境、不顺心如意的意思。“忤”在这里指不顺心。D.左右,文中指的是在旁侍候的人、近侍,与成语“左右逢源”中的“左右”意思并不一样。(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羊担任魏国将领,奉命带兵去攻打中山国,为了不辱使命他喝下了敌人用他儿子的肉熬的汤,最终战胜了中山国。B.韩非子认为,魏文侯本来很欣赏乐羊的节义精神,但他听了堵师赞的谗言后就对乐羊的巧诈有了猜忌,渐渐疏远了乐羊。C.孟孙氏猎得一头小鹿,本想让秦西巴带回家去,秦西巴却不忍母鹿悲啼而放掉了小鹿,后因拙诚被孟孙氏聘为儿子的老师。D.同是记录乐羊和秦西巴之事《韩非子》得出“巧诈不如拙诚”的结论,而《淮南子》则看出“愚者”与“有道者”的区别。(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②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5)贤臣应具备怎样的优秀品质?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并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狼山①观海王安石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②仙人何处觅?灵槎③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注】①狼山:位于长江出海口,今属江苏南通市。王安石年轻时在扬州为官,曾拨冗到此一游。②阆苑:传说神仙居住的地方。③灵槎:古代神话中能乘往天河的船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想落天外,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登临狼山所见的雄伟壮阔景象,为下文的感想、体悟做好铺垫。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手法,加之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官相结合,生动描写了狼山的奇幻美景。C.颈联紧承诗人的所见所闻,由虚而实,赞叹狼山景色犹如人间仙境,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D.尾联中的“江湖”语义相关,既指诗人所见狼山的地貌特征,也指诗人初入仕途的真切感受。(2)本诗与《登飞来峰》均为王安石年轻时的游览之作,两诗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意趣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作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而曾皙的一个动作细节“”则显得他谦恭守礼。(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3)暑假里小刚到杭州游玩,欣赏西湖美景“曲院风荷”时,不禁吟诵起前人咏荷的诗词名句:“,。”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天易困乏,很多人都会A。该怎么根据个人体质选择花果药茶的种类呢?对于容易郁闷、精神紧张的人来说,春季可多喝玫瑰花、茉莉花等茶。玫瑰花茶性微温,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具有活血调经、疏肝理气、平衡内分泌等功效,并能消除疲劳、改善体质。茉莉花茶不仅香味诱人,在寒冷的初春还可以B,且可以振奋精神。另外,喝茉莉花茶还能清热解暑、健脾安神、化湿、减轻肠胃不适及经痛、和胃止腹痛。①春季同时是流感的高发季节。②对于容易上火的人来说,春季可以选用金银花茶、菊花茶等。③金银花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止痛,④可缓解春季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症,⑤对疖痛、肠炎也有缓解之效,⑥有助于凉血止痢、利尿养肝。⑦菊花茶即使有清肝明目的作用,而且还有下火、排毒、清热、消肿等功能,能有效排除体内毒素,增强抵抗力。⑧春天是万物始发之际,人体也有可能阳气过剩,所以喝些菊花茶降降火气也是不错的。⑨菊花具有养肝平肝、清肝明目的功效,特别适宜春季饮用。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茶虚寒体质及月经期内不能饮用,否则不这样的话,可能出现不良反应。(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2)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沈先生后来不写小说,搞文物研究了,国内外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熟悉沈先生的人,觉得并不奇怪。沈先生年轻时就对文物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他研究的文物基本上是手工艺制品。他从这些工艺品看到的是劳动者的创造性。他为这些优美的造型、不可思议的色彩、神奇精巧的技艺发出的惊叹,是对人的惊叹。他热爱的不是物,而是人,他对一件工艺品的孩子气的天真激情,使人感动。我曾戏称他搞的文物研究是①“抒情考古学”。他八十岁生日,我曾写过一首诗送给他,中有一联②“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是纪实。他有一阵在昆明收集了很多耿马漆盒。这种黑红两色刮花的圆形缅漆盒,昆明多的是。而且很便宜。有一次买得一个直径一尺五寸的大漆盒,一再抚摩,说:“这可以作一期《红黑》杂志的封面!”他买到的缅漆盒,除了自用,大多数都送人了。有一回,他不知从哪里弄到很多土家族的挑花布,摆得一屋子,这间宿舍成了一个展览室。来看的人很多,沈先生于是很快乐。这些挑花图案天真稚气而秀雅生动,确实很美。(1)文中加点的“多的是”“很多”意思相近,表达效果却不同,请简要分析。(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符号有时有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引号的作用。(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也可改为“他热爱的是人”,与原句相比,意思差不多,但表达效果却不同。请简要分析。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好奇心:①对一些事物表示特别注意的情绪;②喜欢探究并了解事物的心理状态;③对于怪诞的嗜好或热情。(百度百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名校联考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71年,德国学者文树德(PaulU.Unschuld)渐渐成为西方研究古老的中医疗法的著名权威。作为最早用系统、严肃的方式对待中医的西方学者之一,他认为自己更多的是在研究一种解读中华文明的方式,而不是对现代医学发起一场新世纪运动。因为在翻译中医文献时的严谨,文树德赢得了尊敬,但有时也有人厌恶他。他身材高大,仪表威严,让人想起了一个学术研究时代。那时,研究中国的人被称作汉学家。他们广泛研究华语世界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他们自身的广泛兴趣。对文树德来说,这种研究包括收集和医学有关的神像。文树德还收藏了1100份古代医药手稿,可以为我们了解中医在中国平民中的应用情况提供线索。文树德还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德国政府代表团前往中国考察,并撰写了多部著作,介绍中医如何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中国会崛起为全球性大国。“如果用两个词形容文树德,那就是严谨和精确,”太平洋东方医学院圣迭戈分校的菲尔•加里森说,“但这些品质是一把双刃剑。”这是因为直截了当、言辞坦率的文树德,正处在西方围绕中医展开的一场漫长且有争议的讨论的中心。对很多人来说,中医是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工业化、化学品化医学的替代物,但在其他人看来,中医和江湖骗术相差无几,其成功源自心理安慰和民间的偏方。文树德对这两种思维方式均发起了挑战他刚完成了对中医基础著作《黄帝内经》三个主要部分历时28年的英语翻译工作。译作已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但不同于西方中医学院使用的很多教科书,文树德的著作是严肃翻译艺术的典范。他会避免像“energy”(能量)这种新世纪术语或“pathogen”(病原体)这类熟悉的西医术语,认为这两类词对古代的作者及其世界观不公平。但这反映了文树德对中国古代作者深深的敬意,这正是诋毁中医的人有时候所缺乏的。文树德对晦涩的说法一查到底,并发明了一些前后统一的术语。它们有时候不容易读懂,但却忠实于原文。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的译文是开创性的。这是首次有人用一门西方语言的形式,让人们能够完整地读到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中医基础著作。源自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或者盖伦的著作有很多评述版”,芝加哥大学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和医学典籍的教授唐•哈珀说,“而文树德在中文典籍领域拿出了可以与之比拟的东西,他是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人”。对西方的许多中医从业者而言,文树德博士是带领他们认识中国典籍的一位不肯妥协的向导。他的书很畅销,不过很多西方人还是宁愿译本更加通俗易懂,使用更熟悉的术语。既是作家又是中医师和中医老师的泽夫•罗森贝格说,“他说你需要接触这些原始资料和术语”。再有就是功效问题。文树德博士以一种极冷的幽默,把中医药比作中世纪基督教术士希尔德加德•冯•宾根所配的草药药方。他说,如果人们想尝试一下,尽可以去尝试。看到自己研究的这个领域真的成为替代疗法的一个源头,他说中医在西方的流行可以追溯至冷战时期,确切地说是1971年。那一年,《纽约时报》的专栏作者詹姆斯•赖斯顿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他在中国因突发阑尾炎而就医的经历,治疗过程中用到了针灸和艾草。那时正值尼克松、基辛格与中国和解之际,是中国重新敞开大门,在未来数十年里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开端。中医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这个国家吸引外界的一张名片。很快,中央情报局探员奎因就去拜访了文树德博士,询问针灸的军事用途;一些中医学校也在西方世界办了起来;还涌现出大量关于这种充满异国情调的东方疗愈艺术的书籍和译本。最开始,文树德和妻子乌尔丽克一起,在慕尼黑拿到了药学学位。但他对外语也很着迷,拿到了汉学研究双学位。1969年,在投身于当时被他视为职业归宿的医药行业之前,为了提高中文技能,夫妇俩去了台湾。但文树德博士却把那一年时间花在走访100多位中医医师和药剂师上,于是就有了那篇让他走上成为中医研究专家之路的博士论文。此外,他在慕尼黑大学的医史研究所当了20年所长。不过,文树德博士认为,把中医当成一部关于中国人心态的寓言来看会有趣得多。他最有名的一本书讲的是中医思想史,书中称,黄帝等历史人物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观念的体现。两千年前,人们总是把妖魔鬼怪斥为病痛之源,中国的这些著作却把病痛归咎于人的行为或疾病,可以被矫正或治愈。“这是理性的象征”,文树德博士说,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中国人的态度是让个人负起责任,“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说法就体现出了这一点。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遭受外界攻击时,这种心态在整个国家层面都有所体现。中国人基本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通过研究外国思想、推动工业化、建设现代经济来寻求具体的答案。文树德博士说,在中国,“医学和政治是相似的:不要责怪别人,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还说:“人们会问:‘我做错了什么?是什么让我如此脆弱?我可以做些什么来抵御它?’这就是中国崛起的原因所在”。(摘编自兰•约翰逊《文树德:用中医解读中国崛起的西方学者》,陈亦亭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树德是最早用系统、严肃的方式对待中医的西方学者,在他的积极推动下,西方不再对中医存有偏见。B.“但有时也有人厌恶他”中的“厌恶”,指一些西方人不喜欢他对中医的褒扬,对他的译著颇有微词。C.“这正是诋毁中医的人有时候所缺乏的”中的“这”,指的是对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作者的尊重与敬意。D.作者认为文树德把中医药比作中世纪基督教术士希尔德加德•冯•宾根所配的草药药方是一种冷幽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树德不仅热爱医药学,而且对中文和中华文明着迷,特别是对中医有专门研究,称得上是“汉学家”。B.文树德的著作是严肃翻译艺术的典范,他的译文是开创性的,不同于西方中医学院使用的很多教科书。C.文树德担任过许多中医从业者的导师,带领他们认识中国典籍,在接触原始资料和术语方面从不妥协。D.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可以看作一部关于中国人心态的寓言,从自身找病因是其思维方式的突出特点。(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中菲尔•加里森观点的一项是BA.文树德:我为什么尊敬李时珍?第一,他的知识来源广泛,从贩夫走卒到儒释道,包罗万象。他怎么可以有这样一个开放心态!B.文树德:阅读和翻译中医经典,是要用现代英语明确又恰当地表述古代医学家的作品,一定不要将现代知识与古代知识相混合,必须弄清医学术语在几个世纪前的含义。C.文树德:相较于其他方式,人们能通过医学更好地认识一种文化。因此翻译现代中国医学之前的重要著作让我们对中国文明和文化有了广泛的认知。D.文树德:如果世界上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和研究《本草纲目》,那么这或许对发明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法大有帮助。(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文树德挑战的两种思维方式。(5)文树德是如何从译介中医入手理解中国文化内核、解读中国崛起的?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思维方式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西方不再对中医存有偏见”于文无据,且文树德是“最早用系统、严肃的方式对待中医的西方学者之一”。故选A。(2)C.于文无据。“文树德担任过许多中医从业者的导师”错,原文用了一个比喻,强调文树德在治学上的严谨和精确,给西方许多中医从业者指引方向。原文说的是“对西方的许多中医从业者面言,文树德博士是带领他们认识中国典籍的一位不肯妥协的向导”。故选C。(3)选文第三段中菲尔•加里森的观点是“如果用两个词形容文树德,那就是严谨和精确”比较而言,B项说法更能体现文树德“严谨和精确”的品质。A.是文树德申明自己尊敬李时珍的原因之一;B.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中菲尔•加里森观点。C.是文树德阐述翻译《本草纲目》的意义:D.是文树德表达翻译《本草纲目》的美好愿望。故选B。(4)①结合“对很多人来说,中医是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工业化、化学品化医学的替代物”可知,一种是西医主体论,认为中医是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工业化、化学品化医学的替代物:②结合“在其他人看来,中医和江湖骗术相差无几,其成功源自心理安慰和民间的偏方”可知,另一种是排斥贬抑论,认为中医和江湖骗术相差无几,其成功源自心理安慰和民间的偏方。(5)①明确方向:结合“作为最早用系统、严肃的方式对待中医的西方学者之一,他认为自己更多的是在研究一种解读中华文明的方式,而不是对现代医学发起一场新世纪运动”“文树德对这两种思维方式均发起了挑战他刚完成了对中医基础著作《黄帝内经》三个主要部分历时28年的英语翻译工作”可知,亲自研究并翻译介绍中医经典,中医疗法,更多的是在研究一种解读中华文明的方式,而不是对现代医学发起一场新世纪运动。②亲身感受:结合“文树德还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德国政府代表团前往中国考察,并撰写了多部著作,介绍中医如何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中国会崛起为全球性大国”“他对外语也很着迷,拿到了汉学研究双学位。1969年,在投身于当时被他视为职业归宿的医药行业之前,为了提高中文技能,夫妇俩去了台湾。但文树德博士却把那一年时间花在走访100多位中医医师和药剂师上”可知,到中国实地考察、学习汉语,亲身感受中华文化,并从中医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理解中国文化内核、探索中国崛起的原因。③类比论证:结合“文树德博士说,在中国,‘医学和政治是相似的:不要责怪别人,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可知,借助常规逻辑认知来加以分析,比如最后一段将中医与中国政治进行类比。认为二者都是从自身反思出发查找原因,进而矫正或治愈。答案:(1)A(2)C(3)B(4)示例,①一种是西医主体论,认为中医是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工业化、化学品化医学的替代物:②另一种是排斥贬抑论,认为中医和江湖骗术相差无几,其成功源自心理安慰和民间的偏方。(5)示例:①明确方向:亲自研究并翻译介绍中医经典,中医疗法,更多的是在研究一种解读中华文明的方式,而不是对现代医学发起一场新世纪运动。②亲身感受:到中国实地考察、学习汉语,亲身感受中华文化,并从中医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理解中国文化内核、探索中国崛起的原因。③类比论证:借助常规逻辑认知来加以分析,比如最后一段将中医与中国政治进行类比。认为二者都是从自身反思出发查找原因,进而矫正或治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路张业松残春夜雨,滴答淅沥,扰得人不能安睡。午夜梦回,在雨声和透进窗帘缝隙的街灯的微光里,拼缀梦中碎片,醒了许久。梦里回到了故乡的村道,和父亲一起去往隔邻的人家。父亲说,他们家的老人“张景梅”去世了我们去看望一下。“张景梅是谁?我好像不认得。”我说。“怎么不认得?你小时候穿过他给的旧棉裤改的裤子。”父亲说。是哦,小时候家里穷,我们是有过接受亲邻周济的经历。在父亲的讲述中,我眼前模糊出现了一位常年不怎么出门的老人,按照排行,“景”字该是我的曾祖辈。梦中父亲带我来到邻家,寒暄过后,意识到这是来作吊,却没来得及为之准备,主家门庭冷清,也没有寻常红白喜事的动静。是事出突然吧?我正想着,父亲已经在问屋里有没有鞭炮,先借一挂给我们放?答复是没有。父亲转而命我赶快去买。“去哪儿买?钱呢?”梦中的我正要询问,旋即意识到疑问多余:村道上前前后后好几户人家开了商店,而我手上正拿着随时可以电子支付的手机。于是我从邻家阶沿退回几步,转身上了村道。仿佛也是晚上,村道上没有路灯,两旁住户里似乎通了电,做生意的人家屋门敞开,将门前的屋场照亮半扇,映得村道半明半暗,乡邻们在暗影里进出,各忙各的。我在路上迟疑,似乎在估量哪一家会有我要的东西,①却终于在这似曾相识的景象里迷失,忘记了来意。这是一条20世纪70年代初修筑的南北向道路,宽约三米;长四五百米。我们村位于湖南省北部的澧浦,是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搬家时,我家三开间的木结构祖屋在卸掉盖瓦和板壁后,被几十位壮汉整体抬移安置到新屋场上;那壮观景象至今也还记得。我们在这栋房子里住了几十年,收获了各自的成长,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②在我们村的公社和乡镇年代,我的世界由纵贯居民点的村道约束和组织。村道往北,尽头是大队部和小学,我在这个方向上来来回回,接受人生最初的学校教育,结交许多同龄伙伴。往南不远是从大河排灌站引水的太沟,夏季放水时如同节日,两侧焦渴的农田滋滋畅饮,一路禾苗欢欣鼓舞;从巨大涵洞里随水流涌出的河鱼,吸引大人们争相捕捞,而我是混迹其中尽情戏水的顽童之一。太沟的名称甚有古意。我小时候,这条由高堤护卫的沟渠不仅是横贯澧澹北部的农田水利干渠,也是往东通向公社和初级中学、往西通向县城和高级中学的必经之路。初中走读,学校离家5公里,早出晚归,来回徒步,可谓真正的“走读”。③春季泥涂粘鞋,夏季雷电交加,秋季浓雾惊魂,冬季雪滑难行,父母因而担惊,自己为之受怕。高中住校,学校管理严格,只准周末一晚出校活动,离家近的可以回去,父母担心少了,但日益突出的是“钱”的问题。父亲加入了社办搬运队去澧水码头“出集体工”,可以挣点“活钱”,早出晚归的变成了他。母亲忙里忙外,先是要挣集体劳动的工分,后来家里分到的责任田也主要由她耕种照管。妹妹们长大了,各自踏上求学之路。母亲太忙,学校放假我们需要去帮工,尤其是我,作为长子已经可以顶一个“半劳力”,出一天工,可以挣几个工分,到年底用于折抵口粮和其他农副产品。有一天歇晌,我从家里出来,仿佛阔步走在村道上,村头歪脖柳树下歇凉的乡邻议论道:“不要小看这双赤脚啊,将来是要穿皮鞋走大城市的。”大学有挂号信寄给我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我正在水田里参加“双抢”。中学的电话打到乡里,乡里的通知送到村里,村里的广播反复播送通知,热情的乡邻听到后跑来告诉我,当时我手上抓着秧苗,两腿都是黑泥……④现在的我,大城市越走越多,小村社越离越远。我们乡地处津澧交通要冲,以往贯穿其间的省级公路位于洲垸南部。20世纪90年代开始城市化改造,县城北部的主干道向东延伸,劈开了我们村的居民点,先是将我们家的屋场占去小半,所幸尚未影响到房屋,反而使我们家成了村道转角的门面房。父母年事渐高,做了半辈子农民,到老竟有机会“经商”——父亲自己打造了一组货柜,就此做起了以乡邻为主顾的油盐生意。同时随着子女长大成家,父母腾出老屋一间房子出租给人做生意,所得于家计亦不无小补。到新世纪初,我们村整体划为新城区,街道进一步拓宽,变成“津澧大道”,我们家的屋场被征用,父母的“生意”没了,祖屋也就此拆毁了。犹记第一次出门上大学,是父母带着一大家子,由村道出发,徒步沿太沟送我到县汽车站,然后由父亲陪同到长沙转火车,沿途公路、轮渡逆走洞庭四水——澧、沅、资、湘。那时前两条河流上还没有架桥,全程历经七个多小时,途中需在汉寿县太子庙吃一顿饭,那也是父亲头一回到省城。寒假后,来回的路走熟了,家人便送我到县城为止。如此一直到我读完本科留城,读完研究生转城。后来,“二广高速”从村东越过,津澧大道开通出入口,县汽车总站也搬来城东,出远门更加方便,家人为我送行才变更了路径。母亲在世时,总是父母一起陪我走过离乡的最后一程;母亲离世后,父亲注目离站班车的身影总显得有些孤另。今年春节我离乡远行,妹夫驾车直接从医院送我到车站。那时父亲正要转院,妹妹们忙着代办手续,他是坐在送我的车上,被我劝阻下车送进站的吗?今年春天不寻常,整个过得紧张,刚刚过去的事情,记忆也有点恍惚了。妈妈埋在土里,再也不会回来。父亲转诊大城,有妹妹悉心照料。下一代天各一方,独自学习成长。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到底在走着怎样的路呢?风助雨声,时疏时紧。夜正长,梦已醒,我且开灯看会儿书吧,然后努力再睡,明天还有明天的事。2023年5月27日(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写残春夜雨,是为了烘托作者午夜梦醒时的复杂心情,为下文的展开奠定了某种情感基调。B.作者陪父亲回到阔别的故乡,发现邻家老人去世,于是上门去吊唁,为买鞭炮回到了熟悉的村道。C.作者故乡中的南北纵贯全村的道路和东西走向的太沟,是乡村振兴与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之一。D.文章倒数第二段连发三问,既是对梦境描写的收束,也是对自我人生的拷问,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句子①由写“我”梦中回乡去邻家吊唁,自然过渡到对道路变迁、家乡变迁,乃至时代变迁的回忆。B.句子②形象揭示“我”童年和少年时期与村道的密切关系,含蓄交代“我”儿时生活的乐趣与局限。C.句子③运用排比句式,生动表现“我”读初中时“走读”的艰难,为父母担忧、自己受怕申明缘由。D.句子④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现在的“我”道路越走越宽,离贫穷落后的乡村越来越远,心中较为喜悦。(3)本文题为“长路”,文中究竟写了哪些“路”?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概括。(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昨天•今天•明天;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乡梦。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句子,认真阅读每一个选项,结合文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本题考查学生个文本写短评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选择相关关键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评价。【解答】(1)B.“作者陪父亲回到阔别的故乡……为买鞭炮回到了熟悉的村道”错误,由原文“梦里回到了故乡的村道,和父亲一起去往隔邻的人家”可知,作者回乡的内容全是梦中的情景,属于作品中的虚写,并非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故选B。(2)D.“贫穷落后的乡村”“心中较为喜悦”错误,属于曲解文意。句子①概述“我”研究生毕业后辗转在大城市发展,离故乡越来越远的经历,流露出对故乡的留恋与不舍之情;且故乡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朝繁荣富裕方向发展,并非“贫穷落后”。故选D。(3)由原文“仿佛也是晚上,村道上没有路灯,两旁住户里似乎通了电,做生意的人家屋门敞开,将门前的屋场照亮半扇,映得村道半明半暗,乡邻们在暗影里进出,各忙各的。我在路上迟疑,似乎在估量哪一家会有我要的东西”可知,它是故乡村中之路;由原文“搬家时,我家三开间的木结构祖屋在卸掉盖瓦和板壁后,被几十位壮汉整体抬移安置到新屋场上;那壮观景象至今也还记得。我们在这栋房子里住了几十年,收获了各自的成长,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可知,它家乡变迁之路;由原文“这条由高堤护卫的沟渠不仅是横贯澧澹北部的农田水利干渠,也是往东通向公社和初级中学、往西通向县城和高级中学的必经之路”和“高中住校,学校管理严格,只准周末一晚出校活动,离家近的可以回去”以及“大学有挂号信寄给我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我正在水田里参加……”可知,它是作者成长之路;由原文“父母年事渐高,做了半辈子农民,到老竟有机会‘经商’——父亲自己打造了一组货柜,就此做起了以乡邻为主顾的油盐生意。同时随着子女长大成家,父母腾出老屋一间房子出租给人做生意”和“那时父亲正要转院,妹妹们忙着代办手续,他是坐在送我的车上,……”可知,它是家族演变之路。(4)甲组:先明确中心和主旨,然后抓住关键词“昨天•今天•明天”,理清思路,进行文学短评的写作。由原文“这是一条20世纪70年代初修筑的南北向道路,宽约三米;长四五百米。我们村位于湖南省北部的澧浦,是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搬家时,我家三开间的木结构祖屋在卸掉盖瓦和板壁后,被几十位壮汉整体抬移安置到新屋场上”和“犹记第一次出门上大学,是父母带着一大家子,由村道出发,徒步沿太沟送我到县汽车站……”可知,昨天,家乡以“路”为媒,连接乡村与城市,连接村民与乡情,作者从太沟出发走出乡村、走向城市,学业与事业并进;由原文“如此一直到我读完本科留城,读完研究生转城”“母亲离世后,父亲注目离站班车的身影总显得有些孤另。今年春节我离乡远行,妹夫驾车直接从医院送我到车站。那时父亲正要转院,妹妹们忙着代办手续”以及“同时随着子女长大成家,父母腾出老屋一间房子出租给人做生意,……”可知,今天,乡村并入新城,作者在大城市定居,母亲去世,父亲病重,妹妹们各自成家立业;由原文“妈妈埋在土里,再也不会回来。父亲转诊大城,有妹妹悉心照料。下一代天各一方,独自学习成长。……”可知,明天,故乡渐行渐远,下一代天各一方,独自学习成长。最后紧扣“长路”,强调情感,对作品进行高度评价。乙组:先抓住关键词“乡梦”,思考“梦”在全文中的作用,最后明确“思乡”这一主旨。由原文“午夜梦回,在雨声和透进窗帘缝隙的街灯的微光里,拼缀梦中碎片,醒了许久”和“夜正长,梦已醒,我且开灯看会儿书吧,然后努力再睡,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可知,这篇散文以“梦”开始,又以“梦”结束,中间写自己童年玩耍,初中走读,高中住校、外地求学、城市工作,以“梦”为明线,可谓“形散而神聚”;由原文“梦里回到了故乡的村道,和父亲一起去往隔邻的人家”和“乡里的通知送到村里,村里的广播反复播送通知,热情的乡邻听到后跑来告诉我”以及“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到底在走着怎样的路呢?”可知,处处可见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思考;最后紧扣“乡梦”,强调情感,对作品进行高度评价。答案:(1)B(2)D(3)示例:①故乡村中之路。②家乡变迁之路。③作者成长之路。④家族演变之路。(4)示例:甲组短评思路:①这是一篇关于“长路”的叙事散文,以“梦境”为切入点,从昨天的乡村变迁,到今天的城市发展,再到明天的各奔前程,涵盖了个人成长之路、家族演变之路、时代变迁之路等多个维度的内容,可谓“形散而神不散”②昨天,家乡以“路”为媒,连接乡村与城市,连接村民与乡情,作者从太沟出发走出乡村、走向城市。学业与事业并进:今天,乡村并入新城,作者在大城市定居,母亲去世,父亲病重,妹妹们各自成家立业;明天。故乡渐行渐远,下一代天各一方,独自学习成长。③总之,全文围绕“长路”巧妙构思,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质朴清新,不失为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散文佳作。乙组短评思路:①这篇散文以“梦”为明线,从午夜梦回写起,到开灯看书结束,其间穿插了作者从小到大、从家乡到城市的一些生活片段,可谓“形散而神聚”。②“乡思”则是贯串全文的暗线。文中所写虽然都是“梦的碎片”,但片片与乡路、乡亲、乡情、乡愁有关。融入了作者对故乡的眷念、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思考。③总之,全文围绕“乡梦”巧妙构思,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质朴清新。不失为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散文佳作。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堵师赞①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②猎得麑③,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鹿。答曰:“余不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选自《韩非子•说林》)材料二:夫病湿而强之食病暑而饮之寒此众人之所以为养也而良医之所以为病也。悦于目,悦于心,愚者之所利也,然而有道者之所辟也。故圣人先忤而后合,众人先合而后忤。有功者,人臣之所务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中山曰:“是伏约死节者也,不可忍也。”遂降之。为魏文侯大开地,有功。自此之后,日以不信。此所谓有功而见疑者也。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鹿,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鹿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鹿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鹿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注】①堵师赞:战国时魏国人。堵师,复姓。②孟孙:复姓,即孟孙氏,鲁国贵族。③麑(ní):小鹿。(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病湿A而强之B食C病暑D而饮之寒E此众人之所以F为养也G而良医之所以H为病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信,指被信任,“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的“容”表示被容纳,两者用法相同。B.辟,指躲避、避免,与《鱼我所欲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中的“辟”词义不相同。C.先忤,文中与“后合”相对,是指先遭受逆境、不顺心如意的意思。“忤”在这里指不顺心。D.左右,文中指的是在旁侍候的人、近侍,与成语“左右逢源”中的“左右”意思并不一样。(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乐羊担任魏国将领,奉命带兵去攻打中山国,为了不辱使命他喝下了敌人用他儿子的肉熬的汤,最终战胜了中山国。B.韩非子认为,魏文侯本来很欣赏乐羊的节义精神,但他听了堵师赞的谗言后就对乐羊的巧诈有了猜忌,渐渐疏远了乐羊。C.孟孙氏猎得一头小鹿,本想让秦西巴带回家去,秦西巴却不忍母鹿悲啼而放掉了小鹿,后因拙诚被孟孙氏聘为儿子的老师。D.同是记录乐羊和秦西巴之事《韩非子》得出“巧诈不如拙诚”的结论,而《淮南子》则看出“愚者”与“有道者”的区别。(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②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5)贤臣应具备怎样的优秀品质?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并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文化常识积累,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仔细比对,正确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一定要患温热病的人进食,让中暑者喝冷水,这是一般人用来调治病人的方法,但良医却认为这样做会使病情加重。“病暑而饮之寒”与“病湿而强之食”结构一致,应单独成句,在“病暑而饮之寒”前后断开,即C和E处;“此众人之所以为养也”中的“也”为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其后断开,即G处。故在CEG三处断句。(2)A.正确。句意:秦西巴因为有罪而更受信任。/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B.错误。都是“躲避、避免”的意思。句意:但有道的聪明人却对此躲得远远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免灾祸的行为有什么不会去做呢?C.正确。D.正确。在旁侍候的人,近侍;方位词,本指左边和右边,泛指到处。句意:孟孙身边的人就说。/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故选B。(3)B.“谗言”于文无据。堵师赞的话只是他个人的看法,听不听还在魏文侯自己,所以“谗言”之说没有根据。故选B。(4)①“御”,驾车者;“曩”,先前;“罪”,惩处。译句:(孟孙氏的)驾车者说:“先前你要惩处他,现在又召他作儿子的师傅。这是什么原因呢?”②“对”,回答;“诚”,实在;“纵”,放掉。译句: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母亲在我身后不停地哀啼,我实在不忍心,于是自作主张放掉了小鹿还给母鹿。”(5)示例一:①由原文“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攻之愈急”可知,忠君报国(公私分明)。乐羊听从魏王命令攻打中山国,忍受失子之痛,坚决完成魏王交给的任务,这种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令人敬佩。②由原文“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鹿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可知,有仁德之心(有良善之心)。秦西巴连一头幼鹿都不忍心加以伤害。可见其有仁爱之心,这是贤臣应有的优秀品质之一。示例二:①由原文“巧诈不如拙诚”可知,贤臣不可有巧智伪诈之心,要有一颗自然诚朴之心;②由原文“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可知,贤臣不可强求建功而失了恩义,也不可为了刻意避祸而失了仁心。答案:(1)CEG(2)B(3)B(4)①(孟孙氏的)驾车者说:“先前你要惩处他,现在又召他作儿子的师傅。这是什么原因呢?”②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母亲在我身后不停地哀啼,我实在不忍心,于是自作主张放掉了小鹿还给母鹿。”(5)示例一:①忠君报国(公私分明)。乐羊听从魏王命令攻打中山国,忍受失子之痛,坚决完成魏王交给的任务,这种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令人敬佩。②有仁德之心(有良善之心)。秦西巴连一头幼鹿都不忍心加以伤害。可见其有仁爱之心,这是贤臣应有的优秀品质之一。示例二:①贤臣不可有巧智伪诈之心,要有一颗自然诚朴之心;②贤臣不可强求建功而失了恩义,也不可为了刻意避祸而失了仁心。参考译文:材料一:乐羊任魏将去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正在中山国。中山国的君主煮死他的儿子,并送给乐羊人肉羹。乐羊坐在帐幕下小口吃喝,喝完了一杯。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的缘故,吃了他儿子的肉。”(堵师赞)回答说:“他的儿子他都能吃掉,还有谁不能吃呢?”乐羊从中山回来,魏文侯奖赏他的功劳而怀疑他的用心。鲁国的孟孙氏打猎掳获一头小鹿。派秦西巴带上它回去,小鹿的母亲跟随着小鹿并不断地哀啼,秦西巴狠不下心来,就将小鹿放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归来后索要小鹿。秦西巴回答说:“我狠不下心而放还给母鹿了。”孟孙氏大怒,赶走了他。过了三个月,又召秦西巴回来当他儿子的老师。(孟孙氏的)驾车者说:先前你要惩处他,现在又召他作儿子的老师,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孙氏说:“对小鹿都不狠心,又怎能对我儿子狠心呢?”所以说:“巧智伪诈,不如笨拙而诚实。”乐羊因有功而被怀疑,秦西巴因有罪而更受信任。材料二:一定要患温热病的人进食,让中暑者喝冷水,这是一般人用来调治病人的方法,但良医却认为这样做会使病情加重。追求赏心悦目,这是愚蠢人喜欢做的事,但有道的聪明人却对此躲得远远的。所以圣明的人是先遭逆境而后顺遂:而一般的人是先称心如意而后陷入困境。建功立业是每个做臣子的追求的目标,犯罪受罚又是每个做臣子的要避免的事情。但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有了功劳却引起别人的猜忌,有了罪过反而受人信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为了追逐功名,有时人就不顾情义了,而犯了罪过的人却不敢再失去仁慈之心。魏国将领乐羊率领部队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被中山人抓起来扣押在城内。中山人将他的儿子绑着吊在城头上给乐羊看,乐羊看了后说:“为了君臣的情义,我不能为了儿子而有私心。”于是(指挥部队)更加猛烈地进攻。中山城里的人就将他的儿子烹煮了,还派人送给乐羊一鼎肉羹和他儿子的头颅。乐羊抚摸着头颅,哭泣着说:“这是我的儿子啊!”说完向使者跪下,喝下三杯肉羹。使者回去报告:“乐羊是个不惜为节义献身的人,我们不忍心继续与他对抗。”于是(中山国只得)向魏国投降。乐羊在这次战争中为魏文侯开拓了大片土地,并因此立了大功。但谁知道,从此以后,魏文侯一天天地不信任乐羊。这就是有了功劳反而引起别人的猜疑。那么,什么叫有了罪过反而受人信任呢?孟孙打猎,得到了一头小鹿,于是让手下人秦西巴拿回家去烹煮。母鹿紧随着秦西巴哀啼不止,秦西巴不忍心伤害小鹿,于是就放掉小鹿还给母鹿。孟孙回到家后追问小鹿的去向,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母亲在我身后不停地哀啼,我实在不忍心,于是自作主张放掉了小鹿还给母鹿。“孟孙听后大怒,赶走了秦西巴。过了一年,(孟孙)又将秦西巴召回来担任他儿子的老师。孟孙身边的人就说:“秦西巴得罪过你,为什么现在又用他来做你儿子的老师?”孟孙回答说:“连一头幼鹿都不忍心加以伤害,更何况对人呢?”这就是有了罪过却反而受人信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狼山①观海王安石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②仙人何处觅?灵槎③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注】①狼山:位于长江出海口,今属江苏南通市。王安石年轻时在扬州为官,曾拨冗到此一游。②阆苑:传说神仙居住的地方。③灵槎:古代神话中能乘往天河的船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想落天外,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登临狼山所见的雄伟壮阔景象,为下文的感想、体悟做好铺垫。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手法,加之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官相结合,生动描写了狼山的奇幻美景。C.颈联紧承诗人的所见所闻,由虚而实,赞叹狼山景色犹如人间仙境,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D.尾联中的“江湖”语义相关,既指诗人所见狼山的地貌特征,也指诗人初入仕途的真切感受。(2)本诗与《登飞来峰》均为王安石年轻时的游览之作,两诗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意趣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趣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解答】(1)C.“由虚而实”错,颔联写狼山近景,主要是实写;颈联写诗人的联想,属于虚写。因此应该是“由实而虚”。故选C。(2)此诗“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首联从宏观上写出了狼山地处长江之尾黄海之端的地理形势,狼山观海,诗人感觉到自己眼界为之开阔;《登飞来峰》“闻说鸡鸣见日升”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赏心悦目、神清气爽。此诗“无边波浪”“云雾”,江水无边无际,云雾满山缭绕,营造了壮阔清朗的意境;《登飞来峰》中,千寻塔的高塔,高耸的山峰,意境高远壮阔,衬托诗人广阔的胸襟,此诗尾联“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可见,王安石从家乡临川出来后,应试、为官,还不曾有后来丰富的阅历,初见如此浩渺江面,“始觉今朝眼界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赞叹之言出于胸臆。登狼山,海阔天空,确使人眼界顿开,心胸豁朗;《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答案:(1)C(2)示例:①心旷神怡。狼山观海,诗人感觉到自己眼界为之开阔;身登飞来峰,诗人感觉到浩然之气沛然而生,两诗都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赏心悦目、神清气爽。②意境阔大。两诗都是诗人年轻时的即景抒情诗,都营造了壮阔清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宏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③气势恢宏。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初登仕途的感慨与顿悟,《登飞来峰》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两诗都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政治觉悟和一展宏图的人生抱负。赏析:这首气势磅礴的诗,既描狼山之景,又抒诗人之情,在众多关于狼山的诗篇中可称冠冕。首联总起全篇,突兀峥嵘。“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北宋时狼山还孤悬江中,尚未和陆地相接,到南宋文天祥《渡海望狼山》时也只见“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王安石是登山眺望,又处于长江出海处,和唐代杜甫登夔州白帝城时所写《登高》虽也见“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同,那是在长江中上游,从高处俯瞰,而狼山仅一百多公尺高,和长江入海处的江面开阔相比较,就更觉江阔水大,波浪拍天。“凿破昆仑,地势高,水量大,气势恢宏。用“谁凿破”的提问,更是想落天外。诗一开始就攫住读者,加之“无边波浪拍天来”更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且有震撼力。这一开篇,不仅起笔不凡,而且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颈联写近景,叙感受。“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诗人是春季早晨登临狼山的,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上句的静景,和富有动态感的下句相映衬,使人更觉得春意勃郁。如果说首联从宏观上写出了狼山地处长江之委海之端的地理形势,那么此联就从近景上写出了狼山的地貌特色。腹联宕开一笔,赞此处犹如仙境。“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阆苑”,传说神仙所在的地方。到哪里去寻找阆苑的仙人呢?意谓这里就是人间仙境。“灵槎”即星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博物志•杂说下》: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滨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诗人由上两联的实写,到此转为虚写,意在赞美狼山实为神仙居所。以上则将狼山的远景、近景、实景、虚意写全、写足,充分显示了狼山的风貌和意境。尾联总绾全诗并发感慨。“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王安石从家乡临川出来后,应试、为官,还不曾有后来丰富的阅历,初见如此浩渺江面,“始觉今朝眼界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赞叹之言出于胸臆。登狼山,“举首四顾,海阔天空;长啸一声,山鸣谷应”确使人眼界顿开,心胸豁朗。《狼山观海》系王安石早期作品,从此可见这为他后来的创作现出端倪,也为有宋一代诗作埋下根芽。象“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语言率直,就如钱锺书先生所说的“把锋芒犀利的语言时常斩截干脆得不留余地,没有回味的表达了新颖的意思”(《宋诗选》第48页)缪钺先生也说:“王安石少以意气自许,故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郡牧判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搏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宋诗鉴赏辞典》第11页)《狼山观海》正体现了王安石早期的诗风。这也可能是北宋初期诗风使然,同时王安石这一诗风也为宋诗的质直、散文化,形象思维不及唐诗埋下根芽。《狼山观海》虽然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可是它给留下了写南通狼山的名篇,也可窥见王安石早期诗风,并对研究宋诗有一定价值。不仅南通人重视它,也是王诗与宋诗研究界值得珍视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作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其言不让”,而曾皙的一个动作细节“舍瑟而作”则显得他谦恭守礼。(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3)暑假里小刚到杭州游玩,欣赏西湖美景“曲院风荷”时,不禁吟诵起前人咏荷的诗词名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默写能力。首先要熟悉课标要求的必背篇目并积极课外积累,根据题中情境提示补写诗文句,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其言不让舍瑟而作(重点字:瑟)(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重点字:弊)(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重点字:桂)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重点字:碧)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重点字:蓉)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重点字:圆)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重点字:蕖)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天易困乏,很多人都会A。该怎么根据个人体质选择花果药茶的种类呢?对于容易郁闷、精神紧张的人来说,春季可多喝玫瑰花、茉莉花等茶。玫瑰花茶性微温,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具有活血调经、疏肝理气、平衡内分泌等功效,并能消除疲劳、改善体质。茉莉花茶不仅香味诱人,在寒冷的初春还可以B,且可以振奋精神。另外,喝茉莉花茶还能清热解暑、健脾安神、化湿、减轻肠胃不适及经痛、和胃止腹痛。①春季同时是流感的高发季节。②对于容易上火的人来说,春季可以选用金银花茶、菊花茶等。③金银花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止痛,④可缓解春季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症,⑤对疖痛、肠炎也有缓解之效,⑥有助于凉血止痢、利尿养肝。⑦菊花茶即使有清肝明目的作用,而且还有下火、排毒、清热、消肿等功能,能有效排除体内毒素,增强抵抗力。⑧春天是万物始发之际,人体也有可能阳气过剩,所以喝些菊花茶降降火气也是不错的。⑨菊花具有养肝平肝、清肝明目的功效,特别适宜春季饮用。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茶虚寒体质及月经期内不能饮用,否则不这样的话,可能出现不良反应。(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2)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学生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修改。【解答】(1)A处,根据“该怎么根据个人体质选择花果药茶的种类呢”,可知语境意在引出后文对不同体质的人应选择的不同种类的茶的介绍,故可填入“选择喝茶来提神醒脑”之类的语句。B处,“茉莉花茶不仅香味诱人,在寒冷的初春还可以”语境意在介绍茉莉花茶可以在寒冷的初春驱散寒气,故可填入“驱除我们身上的寒气”之类的语句。(2)③句,成分残缺,“具有”缺失对应的宾语中心语,可在“消肿止痛”后加“的功效”。⑦句,搭配不当,“即使……而且”搭配不当,语境说的是菊花茶兼有清肝明目和下火、排毒、清热、消肿等功能,而“即使”表示让步关系,故可将“即使”改为“不仅”。⑩句,成分赘余,“否则不这样的话”成分赘余,“否则”表示的就是“不这样的话”,可删去“不这样的话”。答案:(1)A.选择喝茶来提神醒脑B.驱除我们身上的寒气(2)③句成分残缺。应在“消肿止痛”后加“的功效”;⑦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即使”改成“不仅/不但:⑩句成分赘余、句式杂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季》听评课记录
- 三都水族自治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
- 《儿童保健胡啸》课件
- 《财务分析模版》课件
- 理学研究成果分享模板
- 礼仪教育讲座模板
- 《说明重要》课件
- 04970 学前卫生学基础
- 厨房地砖上墙施工方案
- 2024年XX中学七年级书香伴我成长活动计划
- 商业广场环境卫生保洁方案
- 2024年建筑消防设计改造服务合同3篇
- 实+用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任务四-国开(ZJ)-参考资料
- 2024年国网公司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试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解读
- 汽车保养与维修服务方案
- 2024院感年终总结报告
- 保险经纪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厂中厂承租方对出租方日常安全检查记录表
- 创新创业实战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股票代持协议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