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图1中A、B、C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A、B、C都在西半球 B.C在B的西南方向C.A、B位于东半球,C位于西半球 D.A在C的东北方向2.下列关于图1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实际面积小于乙区域 B.①地和③地的自转线速度相等C.②地和④地的距离为2200千米 D.③地比④地的自转角速度大3.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依赖手机,下图为我校一名同学高德地图的手机截屏。该同学想查看四中分校周边道路情况,对手机界面进行了如下操作,那么该同学的操作()A.放大了比例尺,缩小了图幅 B.缩小了比例尺,放大了图幅C.放大了比例尺,缩小了区域范围 D.缩小了比例尺,缩小了区域范围4.下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徽景观指示牌,下图(b)为校园图局部。读图,回答:指示牌在下图(b)中的位置是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在图中乙处进行从崖顶到崖底的绳降比赛,需准备绳子最适宜的长度是()A.185米 B.245米 C.325米 D.415米6.图中()A.甲村与丙山温差大约为3℃至6℃ B.①河段比②河段水位季节变化大C.③地适宜安排极限运动员露营地 D.④地为图示比赛照片的拍摄地点图a为某同学手机显示的在我国某地登山运动轨迹图,图b为登山过程中爬坡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该同学登山过程中()A.从①地至②地的坡度最陡 B.自起点至①地,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C.沿步道下山比乘缆车下山相对高度小 D.翻越了海拔414米的山峰8.该地桃花盛开,由此推断()A.此山为北方地区的丘陵 B.当地传统民居普遍为尖顶房C.观赏瀑布尚未进入最佳季节 D.桃花节可吸引大量海外游客2022年10月2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了“太阳‘微笑’照片”(如下图)。在紫外线成像中,这些太阳上的暗斑被称为日冕洞,是高速太阳风涌入太空的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日冕层()A.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 B.亮度最高,所以不能直视C.厚度在太阳大气层中最薄 D.黑暗部分太阳黑子活动10.太阳“微笑”释放的高速太阳风大约2~3天到达地球,这些带电粒子流可能()A.辅助空间通信 B.造成磁暴现象 C.减弱极光强度 D.引起火山喷发读“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数字代表正确的是()A.①-大气圈 B.②-岩石圈 C.③-生物圈 D.④-水圈12.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②主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C.③是地球表层动植物总称D.④由气体和悬浮物所组成某校地理实践小组查阅资料,绘制了某地地层剖面图(如下图)。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示意该地质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繁盛物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图示地层()A.记录了46亿年的地球历史 B.自下而上反映生物进化史C.自上而下形成的年代渐晚 D.反映出不同宙的地层特点14.图中地层反映的环境特征是()A.甲层-气候冷干,植被稀少 B.乙层-哺乳动物最为繁盛C.丙层-海洋生物保持繁盛 D.丁层-地球上生物极其稀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抚远(48°N,134°E),是我国最东端的县级市,有着“华夏东极”之称。2022年6月21日凌晨3:00(北京时间)左右,来此观光的游客迎来了我国第一缕阳光。下图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正午太阳方位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反映抚远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6.6月21日抚远日出时,摩尔曼斯克(69°N,33°E)区时为()A.6月20日9点 B.6月20日21点 C.6月21日9点 D.6月21日21点17.6月21日后一个月内()A.抚远日出方位为西北方向 B.恰逢我国立夏至芒种节气C.抚远的白昼时间变长 D.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2021年10月20日,日本熊本县的阿苏火山喷发,烟柱高达3500米,附近村庄降下火山灰,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此次火山喷发地大致位于()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和大西洋板块的生长边界19.代表喷发过程的地质作用及其可能形成的岩石类型分别为()A.a甲 B.c乙 C.d戊 D.e丁20.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①通过输送热能改变大气运动②岩浆喷出地表形成花岗岩③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④变质岩重熔再生回到岩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下图为“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1图中A.甲处以变质作用为主 B.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C.丙处沉积作用形成凹岸 D.地层形成顺序是③②①22.据图中信息推测,湖泊A.冬季水位高是因气温低蒸发弱 B.水位下降,流域面积不断缩小C.是由于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 D.对丙河的流量仍具有调蓄作用澜沧江支流沘江在云南省云龙县城形成了一个“S”型河曲,河曲与南北两个坝子构成了天然“太极图”的奇妙景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图示河段()A.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B.凹岸堆积凸岸侵蚀明显C.多分布于平原地区 D.因流水侧蚀和下蚀形成24.图中聚落分布于坝子地势较高之处,是为了()A.地处阳坡,获取光照 B.位居高处,凉爽通风C节省土地,就地取材 D.防御洪涝,少占耕地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2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北京市某中学高三年级学生进行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实践活动。表为学生观测数据,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示意图。日期被测物体影长(厘米)比值(被测物体长度/影长)正午太阳高度9月5日401.556.39月17日44.51.3453.39月23日50.11.1950.09月29日57.21.0446.210月8日61.40.9844.210月18日71.80.8339.710月29日80.30.7436.611月11日93.50.6432.6(1)读表,归纳该校在测量时间段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说出原因。(2)测量结束时,地球公转至下图甲位置。在甲图中用字母M标出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甲图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在答题纸上的图中标注)(3)甲图中Q点所在晨昏线属于____线(晨或昏线),若Q点在本初子午线,计算此时北京时间____。(4)9月23日这天,老师希望正午的时候车不被晒到,请你用//在答题卡图中画出理想车位的范围____(不考虑教学楼宽度影响),并说明理由____。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某地理研学小组对位于甘肃西北部的马鬃山(41.5°N,97°E)进行了一周的研学旅行。研学小组成员发现该地区地质作用复杂,包含岩浆侵入、褶皱变形、沉积作用、岩层断裂等过程。材料二:下图为马鬃山某地的地质剖面图。(1)写出甲地的地质构造名称及对应地貌形成原因。(2)该地计划修建一东西向隧道,在甲、乙、丙中选出合理的位置并说明原因。(3)结合图片和材料,按先后顺序写出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过程。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雅丹地貌一般出露在沙漠、戈壁之中,而在柴达木盆地鸭湖地区却形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地貌。柴达木盆地在中更新世以前为一大湖,在地壳抬升与气候干旱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东、西台吉乃尔湖和鸭湖,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水上雅丹。图1为水上雅丹形成演化示意图,图2为水上雅丹景观图。(1)说出“雅丹发育基础阶段”A处地质构造,并分析A处在“雅丹形成阶段”成为洼地的原因。(2)据图1描述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西南部,是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工程地质的隐伏危害区。此外,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2023年寒假期间在贵州某地进行地貌研学考察时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1)从气候、地质的角度,简述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2)描述图中“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地貌”演化过程。(3)调查发现,图示地区土层厚度与地形坡度大小呈负相关,分析其形成原因(4)说明喀斯特地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2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甲河谷对耕作业的有利影响。(2)指出乙、丙两地的地貌类型,并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3)说出该地区地质、地貌条件对交通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

北京市第四中学顺义分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地理期中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图1中A、B、C位置叙述,正确的是()A.A、B、C都在西半球 B.C在B的西南方向C.A、B位于东半球,C位于西半球 D.A在C的东北方向2.下列关于图1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实际面积小于乙区域 B.①地和③地的自转线速度相等C.②地和④地的距离为2200千米 D.③地比④地的自转角速度大【答案】1.A2.A【解析】【1题详解】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在160°E以东,20°W以西部分,AB所在经度为170°E,C所在经度为170°W,三地都在西半球,A正确,C错误;C在B的东南方向,A在C的西北方向,BD错误。故选A。【2题详解】跨经纬度相同的区域,纬度越低,实际面积越大,甲区域纬度比乙区域高,实际面积较小,A正确;①地比③地纬度高,所以其自转线速度小,B错误;②地与④地的距离为20°×111千米×cos10°≈2185千米<2220千米,C错误;③地和④地的自转角速度相同,D错误。故选A。【点睛】同是东经度,数值大的在东,数值小的在西;同是西经度,数值小的在东,数值大的在西。一条是东经,一条是西经,如果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3.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依赖手机,下图为我校一名同学高德地图的手机截屏。该同学想查看四中分校周边道路情况,对手机界面进行了如下操作,那么该同学的操作()A.放大了比例尺,缩小了图幅 B.缩小了比例尺,放大了图幅C.放大了比例尺,缩小了区域范围 D.缩小了比例尺,缩小了区域范围【答案】C【解析】【详解】手机界面截图中,表示了整个学校及周边地区的范围,范围大,比例尺较小,内容较简略,如果该同学想查看学校周边道路情况,则要地图内容更详细,必须放大比例尺,由手机屏幕并没有改变,即图幅并没有变化,则表示的范围缩小了。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4.下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校徽景观指示牌,下图(b)为校园图局部。读图,回答:指示牌在下图(b)中的位置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地图上的方向判读。【详解】根据校徽景观指示牌上指示的方向和距离可知,所选地点向前距离校训牌80米,向右距离气象站150米,向左距离老校门200米,综合这几个地点分析,指示牌应该在(b)图的②地,B正确。故选B。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在图中乙处进行从崖顶到崖底的绳降比赛,需准备绳子最适宜的长度是()A.185米 B.245米 C.325米 D.415米6.图中()A.甲村与丙山温差大约3℃至6℃ B.①河段比②河段水位季节变化大C.③地适宜安排极限运动员露营地 D.④地为图示比赛照片的拍摄地点【答案】5.C6.B【解析】【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是“(n-1)×d≤△H<(n+1)×d”,其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图中陡崖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合,因此n为2,据此求得图中陡崖相对高度的范围是100≤△H<300米。因此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需要比最大陡崖高度略长,C正确,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从图中可知甲村的海拔大致在100-200米之间,丙山的海拔大致在800-900米之间,因此两地之间的高差大致在600-800米之间,由于对流层中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甲村与丙山温差大约为3.6℃至4.8℃,A错误;河流由①处流到②处过程中流经一个湖泊,由于湖泊的调节作用,②处的水位季节变化较①小,B正确;③地在河流的凹岸,且在河谷附近,有一定的洪水隐患,不适宜安排为露营地,C错误;据图示图片可知拍摄地应就在陡崖垂直下方,而图中④地较为远离陡崖地区,不能拍摄图示照片,D错误。故选B。【点睛】陡崖的相对高度(ΔH),计算公式为(n-1)d≤ΔH<(n+1)d。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图a为某同学手机显示的在我国某地登山运动轨迹图,图b为登山过程中爬坡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该同学登山过程中()A.从①地至②地的坡度最陡 B.自起点至①地,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C.沿步道下山比乘缆车下山相对高度小 D.翻越了海拔414米的山峰8.该地桃花盛开,由此推断()A.此山为北方地区的丘陵 B.当地传统民居普遍为尖顶房C.观赏瀑布尚未进入最佳季节 D.桃花节可吸引大量海外游客【答案】7.B8.C【解析】【7题详解】该同学上午9:38开始登山,到地点①时间为10:10,结合我国的经度范围,此段时间一定是上午,所以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B正确;由起点到地点①之间,线路长度相对从①地至②地的距离更短,而两段线路的高差统一都是182米,所以是由起点到地点①之间的坡度更陡,A错误;无论以何种方式下山,山顶与山脚的高差都不会变,C错误;观察左图线路,会发现右图中海拔最高点②,是山顶缆车的乘坐点,地点②应为山上地形相对开阔平坦之处,而非山顶。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桃树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因图示范围较小,根据图中信息,无法确定该地地形类型及地区,A错误;一般而言房屋是尖顶或平顶与当地的降水有关,由于无法判断具体地区,所以不能判断是否为尖顶,B错误;桃花盛开一定在春季,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因此此时河流水量小,瀑布声势小,非观赏瀑布的最佳季节,C正确;桃花节景观的独特性差,价值较低,不能吸引大量海外游客,D错误。故选C。【点睛】北半球的桃花,花期在每年的花期3—4月春季,由于桃花种植普遍,各地的“桃花节”较为普遍。2022年10月2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了“太阳‘微笑’照片”(如下图)。在紫外线成像中,这些太阳上的暗斑被称为日冕洞,是高速太阳风涌入太空的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日冕层()A.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 B.亮度最高,所以不能直视C.厚度在太阳大气层中最薄 D.黑暗部分是太阳黑子活动10.太阳“微笑”释放的高速太阳风大约2~3天到达地球,这些带电粒子流可能()A.辅助空间通信 B.造成磁暴现象 C.减弱极光强度 D.引起火山喷发【答案】9.A10.B【解析】【9题详解】日冕层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A正确;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亮度最高,B错误;太阳大气层中厚度最薄的是光球层,日冕层最厚,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黑暗部分是日冕洞,发生在日冕层,而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10题详解】太阳风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干扰空间无线电通信,A错误;带电粒子流会造成磁暴现象,B正确;带电粒子流撞击地球大气层,会形成极光,C错误;火山喷发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带电粒子流无关,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点睛】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由内到外亮度逐渐降低、厚度逐渐增厚,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发生的太阳活动依次是黑子、耀斑和日珥、太阳风。读“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数字代表正确的是()A.①-大气圈 B.②-岩石圈 C.③-生物圈 D.④-水圈12.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②主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C.③是地球表层动植物总称D.④由气体和悬浮物所组成【答案】11.C12.A【解析】【11题详解】结合所学,水圈通过蒸发将水蒸气输送给大气圈,大气圈通过降水将水返回给水圈,①是水圈、②是大气圈;生物圈将合成的有机质,在生物死亡后补给岩石圈,岩石圈中矿物提供无机盐供生物圈中植物的生长,③是生物圈、④是岩石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①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正确;④岩石圈主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B错误;③生物圈是地球表层所有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C错误;②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所组成,D错误。故选A。【点睛】生物圈是地球上出现并受生命活动影响的圈层,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也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层的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表面。某校地理实践小组查阅资料,绘制了某地地层剖面图(如下图)。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示意该地质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繁盛物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图示地层()A.记录了46亿年的地球历史 B.自下而上反映生物进化史C.自上而下形成的年代渐晚 D.反映出不同宙的地层特点14.图中地层反映的环境特征是()A.甲层-气候冷干,植被稀少 B.乙层-哺乳动物最为繁盛C.丙层-海洋生物保持繁盛 D.丁层-地球上生物极其稀少【答案】13.B14.C【解析】【13题详解】图示地层没有前寒武纪的地层,不能体现46亿年的地球历史,A错误;图中显示自下而上依次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图中的化石由丁到乙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球生物进化史,B正确;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一般自上而下形成的年代渐早,C错误;图中地层只包含了显生宙的地层,故无法反映出不同宙的地层特点,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甲层为煤层,反映了气候湿热,植被茂密的环境,A错误;乙层含有恐龙化石,为中生代,小型哺乳动物出现,新生代哺乳动物最为繁盛,B错误;丙层含有鱼类化石,出现在晚古生代,海洋生物保持繁盛,C正确;丁层含有三叶虫化石,为早古生代,此时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D错误。故选C。【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抚远(48°N,134°E),是我国最东端的县级市,有着“华夏东极”之称。2022年6月21日凌晨3:00(北京时间)左右,来此观光的游客迎来了我国第一缕阳光。下图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正午太阳方位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反映抚远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6.6月21日抚远日出时,摩尔曼斯克(69°N,33°E)区时为()A.6月20日9点 B.6月20日21点 C.6月21日9点 D.6月21日21点17.6月21日后一个月内()A.抚远日出方位为西北方向 B.恰逢我国立夏至芒种节气C.抚远的白昼时间变长 D.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答案】15.C16.B17.D【解析】【15题详解】抚远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全年在当地偏南方,同时,全年无太阳直射现象,即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可能为90°,①②④错误,③正确,故选C。【16题详解】6月21日抚远日出的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6月21日凌晨3:00,33°E位于120°E西侧,位于东二区,时差6小时,所以摩尔曼斯克(69°N,33°E)区时为6月20日21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6月2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之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南移但依然直射北半球,抚远日出方位为日出东北,A错误;恰逢我国夏至至大暑节气,B错误;太阳直射点南移,抚远的白昼时间变短,C错误;之后一个月内,地球公转先靠近远日点,后远离远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D正确。故选D。【点睛】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2021年10月20日,日本熊本县的阿苏火山喷发,烟柱高达3500米,附近村庄降下火山灰,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此次火山喷发地大致位于()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和大西洋板块的生长边界19.代表喷发过程的地质作用及其可能形成的岩石类型分别为()A.a甲 B.c乙 C.d戊 D.e丁20.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①通过输送热能改变大气运动②岩浆喷出地表形成花岗岩③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④变质岩重熔再生回到岩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8.A19.C20.D【解析】【18题详解】此次火山喷发地位于日本,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故排除BCD,本题选A。【19题详解】图中甲是由沉积物转化而来,故甲是沉积岩,a为固结成岩、b为外力作用;丁可以转化为丙和戊,判断丁为岩浆、e为重熔作用,其中丙要经过隆起才能到达地表,判断丙是侵入型岩浆岩、戊是喷出型岩浆岩,则d为冷却凝固作用;最后剩下乙,则乙是变质岩。喷发过程的地质作用为冷却凝固d,可能形成的岩石类型为喷出型岩浆岩戊。综上所述,本题选C。【20题详解】岩石圈物质循环只是改变岩石的类型、结构、成份等,并不能向大气输送热能,①错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型岩浆岩,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的代表,②错误;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矿物,从而为地球带来丰富的矿产资源,③正确;变质岩重熔再生可以回到岩浆,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③④构成的D。【点睛】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型岩浆岩(如玄武岩)、侵入地下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外力作用固结形成沉积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份、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这三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下图为“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1.图中A.甲处以变质作用为主 B.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C.丙处沉积作用形成凹岸 D.地层形成顺序是③②①22.据图中信息推测,湖泊A.冬季水位高是因气温低蒸发弱 B.水位下降,流域面积不断缩小C.是由于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 D.对丙河的流量仍具有调蓄作用【答案】21.B22.C【解析】【21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为岩浆岩,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的,丙处为凸岸,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下覆岩层②先形成,上覆岩层③后形成,①岩层是最后侵入切断其他岩层的连续性,因此地层的形成顺序为②③①,乙处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形成的山麓冲积扇。故选B。【22题详解】读图,图中湖泊岩层出现断层,推测湖泊可能是构造湖,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C正确。根据图中信息,无法推测该湖冬季水位的高低,A错。湖泊水位的上升和下降,与流域面积无关,B错。该湖泊位于丙河的下游,对丙河无调蓄作用,D错。澜沧江支流沘江在云南省云龙县城形成了一个“S”型河曲,河曲与南北两个坝子构成了天然“太极图”的奇妙景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图示河段()A.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B.凹岸堆积凸岸侵蚀明显C.多分布于平原地区 D.因流水侧蚀和下蚀形成24.图中聚落分布于坝子地势较高之处,是为了()A.地处阳坡,获取光照 B.位居高处,凉爽通风C.节省土地,就地取材 D.防御洪涝,少占耕地【答案】23.D24.D【解析】【23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云南省,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因此是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A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凹岸侵蚀凸岸堆积,B错误;结合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云南;结合图片可知,是分布在高原地区的谷底,C错误;图示河谷是由于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S”型河曲是由于河流的侧蚀形成的,D正确。故选D。【24题详解】河曲地区会受洪水威胁,加之下部靠近河流的一片为耕地,为了少占耕地,聚落便分布于地势较高之处,D正确;地势高不一定是阳坡,而且高处两侧都有人家,地势高与阳坡无关,A错误;山谷处很宽,加之河流调节,河谷凉爽,因此居住在高处不是为了通风凉爽,B错误。就地取材一般是为了省力方便,聚落分布于坝子地势较高之处与就地取材无关,C错误。故选D。【点睛】S型河流的形成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河流的源头,往往是高耸的群山,由于流水的向下侵蚀,河流最初往往形成很深很窄的河谷。第二阶段,当河流走出高山,进入到相对平坦的地方之后,河水流速减慢,便会形成两岸侵蚀、堆积的情况。河流会逐渐向侵蚀岸一侧流动,使得侵蚀的力度更大,河流逐渐开始弯曲起来。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2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北京市某中学高三年级学生进行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实践活动。表为学生观测数据,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示意图。日期被测物体影长(厘米)比值(被测物体长度/影长)正午太阳高度9月5日401.556.39月17日44.51.3453.39月23日50.11.1950.09月29日57.21.0446.210月8日61.40.9844.210月18日71.80.8339.710月29日80.30.7436.611月11日93.50.6432.6(1)读表,归纳该校在测量时间段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说出原因。(2)测量结束时,地球公转至下图甲位置。在甲图中用字母M标出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甲图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在答题纸上的图中标注)(3)甲图中Q点所在晨昏线属于____线(晨或昏线),若Q点在本初子午线,计算此时北京时间____。(4)9月23日这天,老师希望正午的时候车不被晒到,请你用//在答题卡图中画出理想车位的范围____(不考虑教学楼宽度影响),并说明理由____。【答案】(1)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小,太阳直射点一直往南移动。(2)①.昏②.2时(3)①.②.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教学楼影子朝北,表中9月23日影长与被测物体比例为1.19,根据楼高12米可以计算出教学楼影长大致为10米左右,每个停车位宽度2.5米,图中停车位靠近教学楼一侧的四排共12个车位正午不被晒到。【解析】【分析】本题以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晨昏线的判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测量时间段内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小,因为9月5日至11月11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直射点远离北京,所以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小。【小问2详解】测量结束时,11月1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和夜半球如图所示。【小问3详解】地球自西向东转,Q点由白天进入黑夜,属于昏线。若Q点在本初子午线,说明此时0°经线为18时,北京时间比本初子午线早8个小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8+8=2时【小问4详解】9月23日这天,老师希望正午的时候车不被晒到,需要车位被教学楼遮挡。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教学楼影子朝北,表中9月23日影长与被测物体比例为1.19,根据楼高12米可以计算出教学楼影长大致为10米左右,每个停车位宽度2.5米,图中停车位靠近教学楼一侧的四排共12个车位正午不被晒到。如图所示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某地理研学小组对位于甘肃西北部的马鬃山(41.5°N,97°E)进行了一周的研学旅行。研学小组成员发现该地区地质作用复杂,包含岩浆侵入、褶皱变形、沉积作用、岩层断裂等过程。材料二:下图为马鬃山某地的地质剖面图。(1)写出甲地的地质构造名称及对应地貌形成原因。(2)该地计划修建一东西向隧道,在甲、乙、丙中选出合理的位置并说明原因。(3)结合图片和材料,按先后顺序写出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过程。【答案】(1)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2)乙处为背斜构造,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集聚地下水;甲处为向斜,容易集聚地下水;丙地为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定(3)沉积作用-褶皱变形-岩浆侵入-岩层断裂

【解析】【分析】本题以马鞍山的地质构造为材料,涉及地质构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小问1详解】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小问2详解】乙处为背斜构造,天然拱形,结构稳定,该剖面图为南北走向,东西走向隧道正好从乙处背斜拱形下通过;不易集聚地下水,适合修建隧道;甲处为向斜,容易集聚地下水;丙地为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定,都不适合修建隧道。【小问3详解】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褶皱变形形成向斜与背斜,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岩层断裂花岗岩层形成断层。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雅丹地貌一般出露在沙漠、戈壁之中,而在柴达木盆地鸭湖地区却形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地貌。柴达木盆地在中更新世以前为一大湖,在地壳抬升与气候干旱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东、西台吉乃尔湖和鸭湖,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水上雅丹。图1为水上雅丹形成演化示意图,图2为水上雅丹景观图。(1)说出“雅丹发育基础阶段”A处地质构造,并分析A处在“雅丹形成阶段”成为洼地的原因。(2)据图1描述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答案】(1)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形成洼地。(2)早期地势低洼处形成湖泊,接受河流沉积,形成沉积岩;中期地壳挤压,湖盆干涸形成陆地,受风力侵蚀形成雅丹地貌;后期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多,湖盆积水,形成水上雅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塑造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处岩层向上弯曲,地质构造为背斜,背斜顶部岩石受张力,裂隙发育,岩石较为破碎,易被外力侵蚀,形成洼地。【小问2详解】由图文材料分析,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早期地势低洼处积水成湖,接受河流沉积,在湖区形成沉积岩;中期地壳挤压抬升,岩层发生褶皱,湖泊干枯,陆地裸露,岩体受风力侵蚀加剧,形成雅丹地貌;后期水上雅丹地貌与湖水浸雅丹岩体有关,由于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导致冰雪融水增多,湖盆积水,淹没部分雅丹岩体,形成水上雅丹地貌。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西南部,是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工程地质的隐伏危害区。此外,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2023年寒假期间在贵州某地进行地貌研学考察时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1)从气候、地质的角度,简述图示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条件。(2)描述图中“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地貌”的演化过程。(3)调查发现,图示地区土层厚度与地形坡度大小呈负相关,分析其形成原因。(4)说明喀斯特地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答案】(1)降水量丰富,流水溶蚀力强;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可溶性强。(2)石灰岩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溶沟,溶沟进一步被流水侵蚀,底部扩大形成洼地;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呈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