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湘教版)总复习讲义:第4~5章_第1页
2024年高考地理(湘教版)总复习讲义:第4~5章_第2页
2024年高考地理(湘教版)总复习讲义:第4~5章_第3页
2024年高考地理(湘教版)总复习讲义:第4~5章_第4页
2024年高考地理(湘教版)总复习讲义:第4~5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考纲解读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题型备考指南考纲下载核心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形成地理环境整体性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016课标Ⅰ,37(2)、(3)题,16分2015课标Ⅰ,10~11题,8分2014课标Ⅰ,9题,4分2014课标Ⅱ,8~9题,8分2013课标Ⅰ,37题,24分选择题综合题命题重点:今后,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人类活动,运用整体性的原理解释地理现象,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考查形式: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0.5左右。热点探究: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命题方向来看,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问题,以自然带的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直是高考的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016课标Ⅰ,10~11题,8分2013课标Ⅰ,6题,4分2013课标Ⅱ,8题,4分2013课标Ⅱ,37(1)、(2)题,14分选择题综合题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预览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应用: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高分素养提升]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演变发展史的五个地质年代。关于这五个地质年代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亿年)()A.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代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代D.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④代解析根据时间可以判断①到⑤代表的地质年代分别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含有恐龙化石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新生代。答案A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环境演变的历程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2)生物灭绝的重要时期: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特点: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2)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变暖,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3)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核心知识再现]1.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具体如下图所示:以气候与地貌的相互影响为例,说明气候与其他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系。提示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地貌,如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气候条件下。不同地形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特点,如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与那里山高谷深,气温垂直变化大有关。2.三大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以南方低山丘陵为例:(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为例:(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eq\x(\a\al(黄土高原,水土流失))→eq\x(\a\al(黄河含沙,量增加))→eq\x(\a\al(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eq\x(\a\al(黄河下游地区,洪涝威胁加重))在半干旱绿洲地区,若上游引水过度,会对下游带来哪些影响?提示上游引水过度,会导致中下游水量减少,下游植被缺水死亡,加剧土地荒漠化的发生;或下游湖泊因注入水源减少而萎缩,周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高分素养提升](2015·江苏地理,6)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安第斯山脉的隆起使山脉东西两侧的河流流向不同,西侧主要流向太平洋,东侧主要流向大西洋。由于安第斯山脉分布在大陆西侧,故地表径流主要流向大西洋。故选B。答案B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如南方低山丘陵)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真题考向探究]考向一区域间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1.(2015·新课标Ⅰ,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第(1)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故D正确。第(2)题,1992~1997年期间两者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故B正确。答案(1)D(2)B考向二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2.(2014·海南地理,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如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10分)解析通过经纬度定位,此岛位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附近。“冷”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寒流影响(西风漂流)。“湿”是因为纬度较高(蒸发微弱)、多雨多雾(温带海洋性气候,日照少)、地势低平(图示岛屿海拔较低,排水不畅)。答案(该岛屿)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风(位于西风带),受海洋(寒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年均温较低,蒸发弱,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排水不畅。考点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核心知识再现]1.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温馨提示】我国南北方土壤肥力特性差异成因(1)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少,积累较多;北方雨水较少,水分蒸发较多,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多,故呈碱性。(2)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多,积累少;南方雨水较多,淋溶作用强,故呈酸性。[高分素养提升]读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图甲)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图(图乙),回答(1)~(2)题。(1)为保护图甲中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合理的措施不包括()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B.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C.强化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D.采取措施大幅度改变③自然地理要素,使其变得稳定(2)关于图乙中E环节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C.夏季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保持水土可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民众意识等方面考虑。③自然地理要素是大气,不可能被人类大幅度改变。第(2)题,图乙中E环节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集中,淋溶作用强,易使红壤变得更贫瘠。答案(1)D(2)C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条件下;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植物→动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用而成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真题考向探究]考向一地理位置、洋流对生物特征影响1.(2014·全国卷Ⅱ,8~9)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远离美洲大陆,自然环境单一封闭,生物进化慢,特有动物多。第(2)题,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受海洋影响大,气温日较差小;位于热带,海拔较低,气候垂直差异不明显;位于热带但有寒流经过,因此耐寒和喜暖的动物均可生存。答案(1)B(2)C考向二气候对生物特征影响2.(2014·江苏地理,14)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题。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解析该地位于10°N~15°N之间,地处热带,岛上植物特点反映了该岛降水少、蒸发旺盛,高温干燥,故D项正确。温暖湿润地区植被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项错误。温和干燥多为中纬度大陆内部气候特征,B项错误。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特征,C项错误。答案D考向三地理各要素间的影响与渗透3.[2016·新课标全国Ⅰ,37(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解析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的生活都需要大量的食物来源,在堪察加半岛上,空间狭小,纬度高,热量不足,冬季漫长都不利于植被的生长。食物来源不足,限制了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的数量。答案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主观题常考的15题型之六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题型解读]该类型问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是先确定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其次是该要素对其他要素有什么影响,及什么要素对该要素有什么影响。角度一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eq\x(区域图)→eq\x(\a\al(区域内各主要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eq\x(\a\al(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角度二以地理关联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eq\x(\a\al(地理关,联图))→eq\x(\a\al(分析主,要地理,要素))→eq\x(\a\al(把握该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影响))→eq\x(\a\al(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典题示例](2012·上海地理)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解题流程】答案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答题模板]涉及事物与问题答题要素与思路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土壤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牵一发而动全身明确主导要素的变化由这一个要素的变化分析其他要素的变化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地理位置入手,联系气候、地貌、植被、水文、土壤等要素特征,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解释地理现象或成因方面的运用例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要从气候、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方面分析;利用整体性原理解释桂林山水的成因,要结合气候(降水)、水、岩石、生物等方面分析分析推测某一地理现象或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实践应用]读“渤海等深线图”和“盘锦市地图”,完成问题。辽东湾畔辽河入海口有世界最大的芦苇沼泽地,还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红海滩。红海滩是由适宜于盐碱环境的一棵棵纤弱的碱蓬草织就而成的,碱蓬草经不起洪水和沼泽侵袭,但适宜在含沉积有机物的沿海滩涂生长。简析盘锦红海滩生长大片碱蓬草的主要原因。解析任何地理要素的产生都与其生存的地理环境协调一致。根据碱蓬草的生长习性,结合盘锦红海滩有机质含量、土壤、海滩面积及洪水和沼泽威胁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泥质海岸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盐碱丰富,适宜碱蓬草生长;海滩面积宽阔;大面积的芦苇减少了洪水和泥沙对碱蓬草的侵袭。课后作业一、选择题(2013·安徽文综,32~33)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2.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解析第1题,由图中自然带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热量条件的变化引起的;由自然带热带森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曲线Ⅰ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降低,应代表降水;曲线Ⅱ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升高,应代表蒸发。第2题,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因此,风化壳的发育厚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图中风化壳厚度甲大于丁主要是因为甲地降水量大,温度低,蒸发微弱,空气潮湿;乙大于丙是因为乙地降水量大,气温高,植被茂盛;刚果盆地位于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位于苔原带,由图可知刚果盆地风化壳厚度总体上要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属于热带荒漠草原带,恒河平原属于热带森林带,由图可知伊朗高原风化壳厚度要小于恒河平原。答案1.B2.C(2015·四川文综,11~12)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完成3~4题。3.贝加尔湖()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4.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解析第3题,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应是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湖面中心结冰应晚于边缘;位于山谷气温应偏高不会导致冰层较厚;北部纬度高于南部,气温比南部低,封冻期长于南部,A、B、C项错误,D项正确。第4题,贝加尔湖与陆地相比,湖水热容量大于陆地,故夏季增温慢,气温低,冬季降温慢,气温高,减小了气温年较差,A项正确。结冰时放热不会使气温降低,融冰时吸热不会使气温升高;湖水结冰冰层使水汽含量少,不会增加空气湿度,A、B、D项错误。答案3.D4.C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5~6题。5.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圈层的移动()A.大气圈 B.岩石圈C.水圈 D.生物圈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当中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解析第5题,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则本质上就是限制碳物质向大气圈流动。第6题,图中显示④环节是人类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圈排放碳物质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D项正确。答案5.A6.D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读图回答7~8题。7.按图中字母顺序将①地表侵蚀、②地表起伏大、③水土流失、④植被条件差填入,其顺序正确的是()A.③④②① 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8.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造成的不利影响是()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严重B.河流汇水速度快,水位升高C.河流落差减小,水流速度减慢D.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降水集中等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水土流失,故d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土壤退化、地表侵蚀,故c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b为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后地表起伏变大,故a为地表起伏大。第8题,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河道中淤积,从而影响内河航运。答案7.D8.A(2016·郑州十校联考)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做石环。读图,完成9~10题。9.石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有()①地形起伏较大②岩石块颗粒大小均匀③有充足的水分④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下列地区中可能发育有石环的是()A.撒哈拉沙漠 B.云贵高原C.西西伯利亚平原 D.亚马孙平原解析第9题,从材料中“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可以判断石环地貌区的岩石颗粒大小不一;地形不是必要条件。冻融作用要有足够的水分和较大的气温波动。第10题,西西伯利亚平原能满足冻融需要的水分和气温条件。撒哈拉沙漠、亚马孙平原和云贵高原,热量丰富,没有“冻”的条件。答案9.B10.C11.(2017·临沂模拟)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与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要素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差异性C.整体性 D.相似性解析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C二、综合题12.(2017·合肥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某地理野外考察队在新疆天山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考察线路经过的伊犁河谷是世界著名的伊犁马和薰衣草产区。伊犁马能够适应严寒的气候,是一种名贵的千里马。薰衣草一般分布于半干旱地区,适宜生长在海拔600~1200米、光照充足的地带,薰衣草是一种名贵而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国际市场对薰衣草精油需求在快速增长。(1)指出图中考察线路的分布特点。(2)考察队员们到达B地,了解到这里虽远离海洋,但年均降水量多达476mm,请分析该地降水较多的原因。(3)考察队途经A、B两地,队员们发现A地沼泽广布,而B地较少。请分析B地沼泽相对较少的原因。(4)C地年降水量140~460mm,既有大面积的耕地,又有广阔的山麓草场。考察队发现当地人对农业发展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发展原有的传统伊犁马放牧业,另一种观点主张大力发展新兴薰衣草种植业,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考察线路基本沿河分布。第(2)题,可从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入手分析,注意图中信息:从纬度看,该地属于西风带范围;从地形看,该地位于开口向西的谷地东侧。第(3)题,两地相比,图示最大差异是等高线数值和稠密程度不同,则地形坡度与气温有较大差异,再结合沼泽成因:来水多(降水与河流流入)、去水少(蒸发、地表径流流走、下渗)分析即可。第(4)题,选择一种观点,从区位条件与带来的好处角度分析。答案(1)考察线路主要沿着河谷(河流)分布。(2)B地以西少高大山地(高原)阻挡,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在B地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降水较多(多地形雨)。(3)与A地相比,B地整体坡度较大,水流较快,地表不易积水;地势相对较低,气温较高,蒸发较多;冻土存在时间短,水分易于下渗。(4)支持薰衣草种植业。C地大部分属半干旱气候,光照充足,降水适中;海拔适宜;国际市场对高档薰衣草精油需求大;大面积种植薰衣草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发展薰衣草精油加工业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过度放牧伊犁马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支持伊犁马放牧业。C地降水适宜,草类茂盛,有广阔的山麓草场;伊犁马能适应当地冬季严寒环境;伊犁马是名贵的千里马,市场价值高;发展伊犁马放牧业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伊犁马放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大规模种植薰衣草可能导致土地退化。13.(2017·上海市十二校联考)东南亚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景观多姿多彩。读图,完成问题。据图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南半岛主要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首先要明确中南半岛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继而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方面分析影响气候的各要素对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人文地理包括工农业生产活动、人口和城市、交通、地域文化等方面,都深受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答案中南半岛大致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北与中国相连。一年中受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风向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形成明显的旱季(冬)和雨季(夏);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大致呈南北向延伸,大河下游平原广阔,易于暖湿空气北上深入内陆;夏季的台风和热带风暴对气候又起强烈的影响作用。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南半岛独特的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的热带季风气候。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受气候和地形影响,中南半岛河流较多,河流流域面积狭小、由北向南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流量大、含沙量小、水流平稳利于航运。对农业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对这里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油棕等生长十分有利,产量大、质量高,种植业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等粮食产量较大。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南半岛的气候、北高南低的地形造就北部林业、热带经济作物、南部水稻种植业,是形成当地以稻米为主的饮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物质基础。对人口、城市和工业的影响: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地势地形的影响,沿海、河流沿岸、河流冲积平原及三角洲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分布密度大,城市众多,工业区稠密。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预览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考点一水平(纬度、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主题1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核心知识再现]1.地域差异的形成2.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世界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3.主要陆地自然带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制约。分布植被因纬度和热量条件差异分出的种类森林自然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森林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苔原带等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旱生植物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高分素养提升](2015·安徽文综,23)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解析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示地区为北非和西亚,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形成荒漠带。答案A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对应关系在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中,以下几点需要同学们注意:(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带与热带草原气候。(2)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带的对应中,气候使用的是“沙漠”,自然带使用的是“荒漠”。(3)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在各地的降水特征不同,对应的植被可能是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为森林,200~400mm为草原,在200mm以下为荒漠)。[真题考向探究]考向一气候类型与植被发育对应关系原理应用1.(2013·课标Ⅰ,6)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回答问题。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解析据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该区域为45°N的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山脉西坡山麓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因山麓海拔相对较高,其自然植被应为针阔叶混交林。答案C2.(2013·课标Ⅱ,8)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题。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解析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③地由于地势高,年平均气温低,不适合樟树生长,④地位于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过高,也不适合樟树生长。图中①地虽然温度适合,但由于位于沿海平原地区且处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对樟树生长不利,而且人类活动多,不可能形成樟树的集中分布区,故排除①地。B项正确。答案B主题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核心知识再现]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水分热量成因总结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总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吗?提示不一定,南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是南北延伸,南北更替。[高分素养提升](经典高考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上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解析P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主要有两大特点:大分水岭东侧自然带南北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整体从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变化,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真题考向探究]考向一纬度地带分异规律1.(2014·大纲全国,4~5)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1)~(2)题。(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 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解析第(1)题,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状况判断图示区域属于马来群岛的一部分,图中面积较大的岛屿为爪哇岛。该区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第(2)题,据材料可知,K岛屿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没有种源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恢复植被的优势,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植被生长。答案(1)A(2)C2.(2015·江苏地理,7)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客家人南迁路线大致是由北向南,沿线自然景观差异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雨林。答案C考向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3.(2012·浙江文综,7)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解析成都位于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宝鸡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从宝鸡向西北到兰州再到酒泉,景观由森林向草原再向荒漠过渡。答案D4.(2013·山东文综,3~4)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完成(1)~(2)题。(1)图中②为()A.草原 B.荒漠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解析第(1)题,②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应该为草原,故选A项。第(2)题,东部森林植被分布南宽北窄,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因为夏季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势力逐渐减弱,所以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植被的覆盖范围也逐渐减小。故选D项。答案(1)A(2)D考点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题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与表现[核心知识再现]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1米气温下降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纬度地带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1200米。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分异规律?为什么?提示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高分素养提升]1.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 D.荒漠(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海拔D.土壤解析第(1)题,该山地位于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山地基带带谱与所在纬度带谱一致,所以甲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带为荒漠草原带。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答案(1)B(2)A2.(2017·烟台模拟)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1)~(2)题。(1)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地雪线高度自西向东降低,自南向北增高。第(2)题,长江上游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雪线高度逐渐升高。答案(1)D(2)B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温度(热量或纬度)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而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真题考向探究]考向一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形成1.(2016·新课标全国Ⅰ,10~11)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1)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解析第(1)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000米到4500米处最大,结合该山地理位置,该高度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故选A项。第(2)题,由图可知,2000米到3000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含水高,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C项正确;地表径流小,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D项错误。答案(1)A(2)C考向二垂直带谱及雪线的综合分析2.(2016·江苏地理,17~18)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2)题。(1)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 D.冰川带(2)阿尔泰山南坡()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C.此时季节为冬季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解析此题组考查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及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掌握能力。由材料信息可知,教授站在高山草甸带;阿尔泰山的南坡主要为针叶林;山上也存在山地牧场;根据“花草相映”可判断此时应为夏季;阿尔泰山南坡的降水主要为来自大西洋的西风。答案(1)B(2)D3.(2015·北京文综,1)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往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完成下题。太白山()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解析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植被的变化特点。太白山是秦岭主峰,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故太白山北麓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错;据“越往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知,“山的中腰”处降水多,B错;山的中腰处与山麓相比气温低,为针叶林带,C正确;“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知,“大稀大矮”为高山灌木,D错误。综上所述,选C项符合题意。答案C主题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常考的类图像之十五)[高分素养提升](2012·北京文综,4~5)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审题指导】从图中获取信息[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答案(1)C(2)A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南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真题考向探究]考向一山地林线高度分布图判读1.(2015·江苏地理,15~16)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水热条件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森林分布范围广,所以选D。第(2)题,森林分布主要受水分影响,地势较高区域,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河谷和平地有冻土发育不利于树木生长,所以选C。答案(1)D(2)C考向二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2.(2015·山东文综,9~10)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 B.南岭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解析第(1)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的自然带。据图知,基带为暖温带荒漠带,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基带是森林带而不是荒漠带,A项错;南岭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项错;昆仑山北侧位于暖温带,基带是荒漠带,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带,D项错。综上,选C项。第(2)题,考查地域分异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文材料准确获取有效信息。甲、乙、丙三地均位于某地北坡,说明三地的海拔、光照、温度差别不是太大,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引起的。故选B项。答案(1)C(2)B考点三非地带性(地方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核心知识再现]非地带性(地方性)地域分异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地方性分布(现实状况)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冰原带无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内地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东岸向较低纬度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热带荒漠带沿纬线呈带状分布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或直逼海岸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广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水灌溉【方法技巧】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判断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提示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微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高分素养提升]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地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体现了地方性因素。第(2)题,四个选项都属于地方性现象,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的陆地环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热带雨林带。答案(1)D(2)C非地带性(地方性)的主要表现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真题考向探究]考向非地带性(地方性)现象及成因分析(2013·海南地理,8~9)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 D.地形解析第(1)题,根据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2)题,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现象,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生成天然白桦林。答案(1)C(2)D课后作业选择题1.(2015·广东文综,3)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依文献表述,该地带性是指纬度地带性,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是典型的纬度地带性现象,故选A。B选项表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带性:C选项表现的是经度地带性;D选项表现的是非地带性现象,故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答案A(2014·北京文综,1)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1日0时42分,我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信卫星。读下图,回答第2题。2.玻利维亚()A.东邻巴西,西临太平洋B.受寒流影响,多雾少雨C.西南山地垂直带谱复杂D.城市多分布于平原地区解析据图可知,玻利维亚为内陆国,A项错误;玻利维亚西部为安第斯山脉,受秘鲁寒流影响小,B项错误;西南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纬度低,山地垂直带谱复杂,C项正确;该国地处热带,人口多分布于气候相对温和的高原地区,D项错误。答案C(2014·浙江文综,4)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3题。3.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解析咸海至阿拉木图,地处中亚腹地,气候干旱、自然景观变化不大,大致是荒漠向草原的变化,A项错误。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山地降水相对较多,有植被分布,且海拔较高,顶部有积雪,B项正确。锡尔河流经干旱地区沿岸地区引水灌溉,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减少,C项错。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此地区越向北、海拔越低,D项错误。答案B(2015·天津文综,5)读下图,回答第4题。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4.结合上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A.水系的分布特征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热带荒漠受热量、水分规律性分布的影响而形成,呈现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特点,C项正确。答案C(2017·西安市质检)三江并流地区雪峰横亘,山高谷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每年2至4月是云南的旱季,但下图中甲处却总会出现小雨季,导致怒江水位上涨,因正值沿岸桃花盛开,故称“桃花汛”。下图是沿27°N所作的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5.甲地出现“桃花汛”的主要原因是()A.春季气温回升,对流旺盛B.春季气温回升,冰川消融C.西南风带来水汽,地形抬升D.东南风带来水汽,地形抬升6.金沙江部分河谷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垂直植被带逆向分布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光照 D.坡度解析第5题,怒江河谷是南部湿润气流北上和青藏高原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份以后青藏高原南侧的西南气流不断加强,甲地正好处于沿横断山脉爬升的西南气流和沿青藏高原南下的偏北气流的交汇之处,故春季多雨,引发了“桃花汛”。第6题,金沙江河谷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度损耗,这里的森林植被难以存活。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岩地。植被自下而上出现荒漠一灌丛一森林的演替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答案5.C6.B(2017·郑州一中月考)下面的图中,甲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在甲图中,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A.受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B.受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8.在乙图中,B处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C.B处有高山冰雪融化,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解析第7题,A处的苔原植被处于亚寒带针叶林植被之中,应该是由于地势起伏而形成的,属非地带性现象。第8题,B处东西两侧均为温带荒漠、半荒漠、说明其距海洋远,降水少,由于B处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形成丰富的灌溉水源,滋润了土地,B处形成草原。答案7.D8.C(经典高考题)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9~11题。9.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10.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A.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11.该山可能位于()A.四川B.新疆C.安徽D.山西解析第9题,该山3000米以上,两个山坡的自然带带谱都是四个,但是东坡自然带比西坡的海拔低,说明气温比西坡低;东坡的雪线比西坡低,说明东坡的降水更加丰富。第10题,一般情况下,河谷地带气候湿润,但是此处的河谷气候干旱,说明下沉气流的影响导致河水不易蒸发,影响降雨。第11题,我国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南北走向,且有高山冰雪带。也可用排除法获取正确答案,安徽、山西的山脉没有高山冰雪带,新疆的山脉没有常绿阔叶林带。答案9.B10.D11.A(2012·山东文综,1~2)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完成12~13题。12.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3.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风力 D.光照解析第12题,由图可知,纵坐标由O到F体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由山麓R地区向上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高山草原带;横坐标由O到E体现的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地域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自然带位于温带荒漠带与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之间。通过以上分析可知,R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第13题,沿OF方向,以高山草原带—山地草原带—温带草原带之间的更替为例,可看出主要体现的是热量的变化,水分变化并不明显。答案12.B13.A14.(2017·华中师大附中期末)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解析由图可知珠峰南坡相对高度大、基带的纬度低,海拔低,水热条件在垂直方向变化幅度大于北坡,因此A项正确;考虑坡向,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相同海拔比北坡温度高,主要影响相同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差异,故B项错;坡度大小与自然带复杂程度无关,故C项错;山的南坡、北坡海拔应相同,故D项错。答案A(经典高考题)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5~16题。15.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B.o→a海拔高度越来越近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16.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全年炎热干燥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解析第15题,由图可知:o→b自然带呈现从热带向寒带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以热量为基础,所以,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o→a自然带的变化主要是水分差异形成的。第16题,由图可知非洲土地退化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应为热带草原气候。答案15.D16.B(2017·安徽江南十校一模)下图为我国新疆地区雪线高程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17.影响乔戈里峰、博格达峰和友谊峰雪线高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 B.降水量C.海拔 D.纬度18.影响甲处等值线数值特征及弯曲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和地形B.海陆因素和洋流C.坡度和坡向D.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解析第17题,影响雪线高程的因素有纬度、地形等,图中三座山峰的雪线总体自南向北降低,是纬度差异所致,纬度高雪线低,纬度低雪线高,故D正确。第18题,图中甲处等值线向东(数值较大处)弯曲,说明甲处雪线高程较低。甲处地处伊犁河谷地,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遇山地抬升而多地形雨,故雪线较低,则A正确。答案17.D18.A(2017·山东德州模拟)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地面年辐射差额(即地面热量年净收入),n/Lr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完成19~20题。19.与①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A.亚马孙平原 B.东非高原C.江南丘陵 D.西西伯利亚平原20.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B.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D.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解析第19题,①地区地面热量年净收入大,说明位于热带;地面干燥指数小,说明气候湿润,则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景观与亚马孙平原一致。第20题,③—⑥—⑦—⑧地面干燥指数越来越大,即越来越干燥,则主要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①—②—③—④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地面热量年净收入上,水分条件则没有太大变化,即热量条件差异,故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注意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水热两个因素都有变化。答案19.A20.D

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考纲解读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题型备考指南考纲下载核心知识点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等的影响;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线路走向、密度、布局的影响2014课标Ⅰ,4~5题,8分选择题命题重点:不同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形成、分布和发展以及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部分自然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台风、寒潮、洪涝等几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系数在0.6左右,分值为4~8分。热点探究:全球气候异常,特别是2016年1月份发生的北美暴风雪灾害等热点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特点;全球变暖原因及解决措施2016课标Ⅱ,6~8题,12分2016课标Ⅲ,10~11题,8分选择题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不同历史阶段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变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2015课标Ⅰ,7~9题,12分选择题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寒潮和台风的形成、危害与防治--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预览1.了解:聚落的概念和类型;交通运输方式的类型。2.掌握:理解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等的影响;理解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等方面的影响。3.应用:运用景观图、区域图等来分析聚落、交通布局的因素。考点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核心知识再现]1.聚落(1)概念: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2)类型:按性质和规模不同分为城市和乡村。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区域聚落规模分布聚居人口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较大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较多南方丘陵山区一般较小相对分散较少[高分素养提升]甲图示意墨西哥主要城市分布,乙图示意我国西藏自治区主要城镇分布。关于图中城市(镇)分布及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高原地区地形平坦B.乙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河谷地区热量充足C.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高原地区光照充足D.乙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河谷地区水运便利解析甲图(墨西哥)位于热带地区,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候比较凉爽,适合人类活动和城市发展;乙图(西藏)为高寒气候,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丰富一些,更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答案B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影响表现原因典型案例聚落的形态平原地区平原广阔,聚落多呈团聚型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我国北方的村落丘陵山区聚落多呈条带状山区河谷地带城镇发展受地形制约;水乡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水运交通便利我国南方的村落聚落的区位平原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山区和高原一般气候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西宁位于湟水谷地,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太原位于汾河谷地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高原上比较凉爽巴西利亚、墨西哥城等位于热带地区的高原上【特别提示】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影响的聚落分布特点地区分布特点西北干旱地区多分布在沙漠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带青藏高原多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河谷地带云贵高原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坝子)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南方丘陵山区一般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真题考向探究]考向一地形对乡村聚落数量的影响1.(2014·广东文综,4~5)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图1图2(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2)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在各海拔段中,<125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由此可判断出A项错,C项正确。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较多,由此可判断出B项错,D项错。第(2)题,仔细读图,结合上题可知此地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1850之间,坡度在5°~20°之间。A项中黄土高原两个条件都符合,A项正确。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势低平,两者皆不符合,B项错。塔里木盆地地势平坦,坡度方面不符合题意,C项错。江南丘陵,海拔高度低于500米,海拔方面不符合,D项错。答案(1)C(2)A考向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2013·北京文综,41(1),10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读下图,完成下题。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10分)解析甲区域所在地区纬度略高,冬季气温偏低,聚落沿河谷分布,热量条件好,取水便利。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利于聚落的发展;山区和高原自然条件较差,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乙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密布,聚落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交通便利。长江以南水网、道路密集,所以聚落密度较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