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年热点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70周年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并写入了1954年4月29日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确立①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②1954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国际关系的准则考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021·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如图《通不过去》(图中有“和平之路”“战争之路”“五项基本原则”及排队情形)意在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A.提升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C.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答案】D【详解】根据漫画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队伍朝着和平之路,并在宣传栏上有“五项基本原则”,而“战争之路”那边空无一人,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D项正确;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外交政策与“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无关,排除B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可能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2.(2012·山东·高考真题)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答案】A【详解】从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可以直接选A项。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是二战后新兴力量的崛起(日本和西欧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排除B、D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项。3.(2018·江苏·高考真题)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答案】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提倡了民主与平等的原则,推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故A项正确;中苏两国开创友好局面是在1950年,故B项错误;C项错在“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2001年,故D项错误。4.(2017·江苏·高考真题)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万隆会议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20世纪50年代”、“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准则,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与“亚洲及世界各地”不符,故B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涉及的印度支那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涉及的是中国与苏联签订的条约,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成就的表述,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史实结论A建国初期提出“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肃清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B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突破意识形态束缚,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C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形成D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巩固和发展周边关系成为中国外交首要任务A.A B.B C.C D.D【答案】B【详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1954年同印度、缅甸解决领土边界问题上提出来的,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B项正确;“另起炉灶”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具体表现是不承认国民政府签订的屈辱外交,希望同各国建立平等外交,排除A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只能表示中美关系开始改善,1979年中美之间才正式建交,排除C项;“一带一路”是中国复兴沿线经济的重要战略,但并不是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排除D项。故选B项。2.1954年7月,毛泽东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出解释:各国现在都要求缓和与和平,只有美国要打仗,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我们这个时候打出和平的旗号,可进一步分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当时的外交工作(
)A.巩固中苏同盟关系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C.具有革命斗争色彩 D.打破了西方外交孤立【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毛泽东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出解释......我们这个时候打出和平的旗号,可进一步分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当时的外交工作具有革命斗争色彩,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苏关系,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未能体现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排除B项;打破西方外交孤立是指苏联等国家率先与新中国建交,排除D项。故选C项。3.根据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的计量分析,1950年至1952年之间,“帝国主义”的词汇使用频率明显下降,“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从1953到1956年之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这一变化从侧面说明当时(
)A.“一边倒”方针被废止 B.中美关系逐渐走向缓和C.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 D.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舆论宣传中“帝国主义”一词通常代表着对西方国家的批判,1950年至1952年之间,“帝国主义”的词汇使用频率明显下降,反映出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的安全环境大大改善;“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从1953到1956年之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带着和平的诚意积极走上国际舞台。综合上述结论,可以判断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C项正确;50年代前期,“一边倒”方针没有被废止,排除A项;中美关系缓和发生在70年代,排除B项;材料内容可以反映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无法得出中国的国际地位是否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1954年完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采纳;1997年“东盟共识”的发表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明确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凝聚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这些思想的提出反映了我国(
)A.借助于传统的思想文化树立大国意识B.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机制C.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D.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基础【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为当今世界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采纳”“成为凝聚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合作的新理念,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传统文化,排除A项;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大席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解决中印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之后受到亚非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同时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好评,被称为“亚洲的宪章”。“五项原则”有如此反响缘于()A.新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成熟 B.中印之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C.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及价值取向 D.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发展变化【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外交政策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中国和印度以及国际社会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认可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各国共同的利益以及价值取向,C是最根本的原因,C项正确;ABD选项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6.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上强调:“我们主张,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当建立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 B.确立于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C.在国际社会中已被所有国家全部接受 D.标志着西方对华遏制与孤立政策的失败【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我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A项正确;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于1949年,排除B项;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且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西方对华遏制与孤立政策的失败,排除D项。故选A项。7.如表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领土、主权、完整”和“干涉内政”词汇的使用频率变化情况。这反映出当时我国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领土、主权、完整456321217206194132干涉内政71018158122154127A.坚持“一边倒”外交方针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C.外交国际环境大为改善 D.外交方针出现重大调整【答案】D【详解】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53年以后《人民日报》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词汇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这从一个侧面证明,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我国外交战略出现重大调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取代“一边倒成为新中国最基本的外交方针,这既是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也是为了服务于国内的建设,D项正确;“一边倒”指的是导向社会主义阵营,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后,我国外交的国际环境大为改善,排除C项。故选D项。8.1954年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材料反映了(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法C.我国外交政策强调意识形态 D.我国外交走出大国封锁的困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并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6月,周恩来在访印期间多次谈话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体现了新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周恩来主张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具有包容性,排除C项;当时中国外交尚未走出大国封锁的困境,中美关系尚未正常化,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分析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近代外交材料一从晚清王朝的本意上说,保持“天朝体制”和“上国”地位是宗旨,所以无论面临多大的外界压力,晚清王朝誓死保留了负责朝贡外交事务的理藩院,这种抗争直至1895年朝贡体系完全崩溃为止。在西方的强迫之下,晚清王朝为适应日益复杂的外交交涉而按西方的要求设置了主管洋务的总理衙门,并在上海和天津设置了南北洋大臣,负责一切对外交涉。而自1875年开始,晚清王朝在内外压力下设置的使领制度就更明显地反映出其对近代国际体系中的国际法原则的一种适应。1873年,同治帝在紫光阁以“五鞠躬礼”代替朝贡礼接见了当时列强驻华公使与代表,此举解决了自1793年以来中西方外交体制在觐礼问题上的争议。对晚清王朝而言,这实属无奈之下的变通与适应。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中国在国际法律体系中的立场和地位的确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一直以来,国际法长期处于西方主导之下,中国等亚非国家被这一体系边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改变这一格局的一次尝试,它提出了代表亚非国家观念的国际法新思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全球性国际法属于一个体系。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它不仅仅是对《联合国宪章》的简单重复,而是选取了一些方面予以强调,表明了中国对国际法的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国同各国交往的基本出发点和总体思路,成为中国进入国际体系、参与国际法律制度建设的基调。——摘编自何志鹏、孙露《大国之路的国际法奠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外交体制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法制意义,并指出新中国能够维护司法主权的原因。【答案】(1)变化:宗藩体制受到冲击;设置近代外交机构;外交礼仪近代化。(2)意义:有利于确立中国在国际法律体系中的立场和地位;有利于打破亚非国家被国际法边缘化的格局;有利于国际法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有利于促进中国参与国际法律的制度建设。(三点)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工业化建设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三点)【详解】(1)变化:根据“无论面临多大的外界压力,晚清王朝誓死保留了负责朝贡外交事务的理藩院,这种抗争直至1895年朝贡体系完全崩溃为止”得出宗藩体制受到冲击;根据“晚清王朝为适应日益复杂的外交交涉而按西方的要求设置了主管洋务的总理衙门”设置近代外交机构;根据“同治帝在紫光阁以‘五鞠躬礼’代替朝贡礼接见了当时列强驻华公使与代表,此举解决了自1793年以来中西方外交体制在觐礼问题上的争议”得出外交礼仪近代化。(2)意义: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中国在国际法律体系中的立场和地位的确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提出了代表亚非国家观念的国际法新思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全球性国际法属于一个体系”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确立中国在国际法律体系中的立场和地位;有利于打破亚非国家被国际法边缘化的格局;有利于国际法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有利于促进中国参与国际法律的制度建设。中国能够维护司法主权的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其次是工业化建设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最后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主席就多次发表声明:中国愿意在和平、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当时,印度作为中国的近邻,不但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而且与中国之间有许多历史遗留下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本着睦邻与和平共处的政策,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派遣的代表团就关于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于1953年12月31日至1954年4月29日在北京进行了谈判。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得到了印方的赞同,并写入了1954年4月29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县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及管理情况汇报工作汇报
- 《误差分析处理》课件
- 2024年社区工作计划范本模板
- 建工工作计划集锦
- 国有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 《固液界面》课件
- 小学体育专题教学计划范本
- 《混合特征》课件
- 二○○四某市建筑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计划
- 汽车营销专业教学计划
- 医师临床三基训练综合试卷
- 激光雷达测风技术完整版课件
-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件《我的人生我做主》
- 2023年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绘画心理测试与治疗课件
- 操作规程评审
- 水泥基自流平地面施工方案
- 新道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综合实践信息化竞赛平台考试服务器操作指导手册
- 沉淀滴定法(共59张PPT)
- 颅脑外伤(共61张PPT)
- 交通疏解方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