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防护设计标准》_第1页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防护设计标准》_第2页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防护设计标准》_第3页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防护设计标准》_第4页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防护设计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号:DB11/xxxx—20xx

备案号: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防护

设计标准

Codefordesignoncivilairdefenceofurbaninfrastructure

(征求意见稿)

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联合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1总则

1.0.1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防护能力建设,提高城市防空袭能力,保障城市基础设施战时安全有效运行,

规范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设计,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地下部分的人民防空设计,未涉及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

人民防空设计可参照执行。

1.0.3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设计应符合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满足“分类分

级、突出重点、结构防护与其他防护手段相结合的综合防护”的要求,充分利用平时的设施、设备,完善战

时防护功能。

1.0.4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civilairdefenceofurbaninfrastructure

城市基础设施地下工程建设项目中,除依法履行修建的人民防空工程之外,以平时功能为主,通过适当

增加战时功能设计和平战转换措施,满足战时人民防空需要或提高战时运行保障能力。

2.0.2轨道交通工程railtransit

在不同型式固定轨道上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的统称,其中包括地铁、轻轨、市域快轨以及现代有轨

电车等。

2.0.3城市地下联系隧道urbanundergroundcontacttunnel

设置于城市地面以下,联系地面道路与地下停车设施的地下车行道路。

2.0.4城市综合管廊urbanutilitytunnel

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2.0.5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urbancomprehensivepassengertransferhub

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公共交通方式的客流集散换乘场所。

2.0.6城市地下综合体urbanundergroundcomplex

在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大型交通枢纽、大型公共建筑集群等区域,将步行、车行、停车等交通功能与商

业、文化娱乐服务等功能有机结合,沿三维立体空间发展并进行空间集约与整合形成的大型多功能公共地下

空间设施。

2.0.7生产调度指挥中心urbandispatchandcommandcenter

平时为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防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战时为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的生产调度指挥

中心,具备人防指挥信息系统、情报和通信网络、防空警报系统功能,承担人防部门交办的平时演练和战时

指挥调度、防护救援及其他任务的指挥信息保障任务。

2.0.8紧急人防工程emergencycivildefenceworks

城市基础设施除依法修建的人防工程外,满足战时或临战紧急条件下人员、物资、车辆等掩蔽需要的工

程。按战时功能分为紧急人员掩蔽部、紧急物资掩蔽库、紧急车辆掩蔽部等。

2.0.9紧急人员掩蔽部emergencypersonshelter

战时保障流动人员、待疏散人员及周边服务半径内居民的临时、应急掩蔽场所。

2.0.10紧急物资掩蔽库emergencymaterialsshelter

战时保障流动人员、待疏散人员紧急掩蔽期间的生活必需品以及紧急救援物资装备储存、转运的掩蔽场

所。

2.0.11紧急车辆掩蔽部emergencyvehicleshelter

平时为车库,战时为车辆、物资等提供临时防护的应急掩蔽场所。

2.0.12紧急交通干(支)道和连通道emergencytransportationway

平时为市政道路、连通道,战时作为应急交通、疏散转移通道等功能。

2.0.13防护区protectiondistrict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中能满足战时防护要求的区域。

2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设计的规划和布局应符合城市总体防护要求,应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相结

合,纳入城市防护体系,并符合人民防空工程专项规划要求,做到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体系完善、功能配

套。

3.1.2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设计,应满足战时和平时的功能要求,且有利于提高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

能力和人民防空综合防护能力。

3.1.3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设计应遵循战时功能与平时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在符合人民防空工程

专项规划等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宜遵循平战功能相同或相近要求灵活布局,避免造成平时功能与战时

功能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3.1.4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设计与周边地下空间设施的连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与相邻的人防工程、人防交通干(支)道或城市其他地下空间设施相互连通,并在连通道起始、

终止位置标明所连通的工程类型、工程规模、防护级别和方向标识等;

2暂不能连通时,宜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规划预留连通口;

3先建的应预留连接通道,便于衔接;

4防护单元之间的连通口或连通道,应设置防护设施。

3.1.5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设计,当战时防护要求与平时使用要求不一致时,应采取防护功能平战转

换措施,满足平时与战时功能要求,且防护功能平战转换设计应与人民防空设计同步完成。

3.1.6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结构设计,除规定外,应按现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RFJ02和北京市《平战结合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DB11/994执行,并应满足平时使用条件下的结构设计要求。

3.1.7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应根据平时功能进行防火设计,并应符合现行《人民防空工程防火设计规范》GB

50098的规定。

3.1.8城市基础设施紧急人防工程防水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规定的一级

标准。

3.1.9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的装修,应满足平时使用功能要求、人防设施维护和检修便利的要求。

3.2防护要求和防护标准

3.2.1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设计应按甲类工程建设,甲类工程设计必须满足其预定的战时对核武器、

常规武器和生化武器的各项防护要求。

3.2.2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和要求:

1应遵循体系防护建设原则,融合集成各防护要素和防护资源,联网增效;

2工程防护级别应根据区域可能受到的空袭威胁、设防类别、工程位置、工程类型和不同战时功能组

成等因素确定;

3在遭受预定武器袭击产生的破坏效应及其次生灾害环境下,应保障工程内人员、物资和重要设备的

安全;

4工程的防护单元应自成防护体系;

5应采用坚固耐久、耐腐蚀、符合环保和防火要求的建筑材料。

3

3.2.3紧急人防工程的防护级别应按表3.2.3确定,并应符合城市人民防空工程专项规划要求。

表3.2.3紧急人防工程防护级别

防核武器防常规武器

战时功能防化级别战时通风方式

抗力级别抗力级别

紧急人员掩蔽部xy级xy级丁隔绝式防护、清洁式

紧急物资掩蔽库xy级xy级—隔绝式防护

紧急车辆掩蔽部xy级xy级—隔绝式防护

3.2.4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设计,防护单元建筑面积应符合表3.2.4和各基础设施的具体规定;当符合

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划分防护单元:

1作为紧急交通干(支)道的城市道路工程;

2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抗力级别为5级及以下的工程的地下二层及以下各层,且相邻工程的战时功能、

抗力级别、防化级别相同时;

310层及以上地面建筑的建筑投影下的防护区域。

注:工程上方的地下室和设备架空层可计入上部建筑层数。

表3.2.4防护单元建筑面积

战时功能紧急人员掩蔽部紧急物资掩蔽库紧急车辆掩蔽部

防护单元建筑面积(m2)≤8000≤12000≤20000

注:紧急人防工程防护单元内不划分抗爆单元。

3.2.5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设计的人防功能规模除符合人防工程专项规划要求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1紧急人员掩蔽部人均掩蔽面积按3~5m2计算,每个防护单元内掩蔽人数不宜超过1400人,也可按

防护单元内平时使用的防护密闭通道宽度确定;

2紧急车辆掩蔽部按小型车30~40m2/台计算。

3.2.6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设计的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个防护单元应设置不少于两个出入口,其中宜包括一个室外出入口,战时主要出入口应设在室外出

入口;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直通地面出入口时,各口之间宜保持最大距离,并宜设置成不同朝向;

2主要出入口的通道地面段上方应设置防倒塌棚架;

3战时主要出入口的沿途全段结构设计应满足人防荷载作用要求;

4两个相邻防护单元可共用1个主要出入口,主要出入口可借用相邻人防工程战时主要出入口;

5紧急车辆掩蔽部与紧急物资掩蔽库的战时主要出入口应结合平时汽车坡道设置;

6与相邻人防工程或兼顾人民防空需要工程的战时连通口不应少于1个,且宜分散布置。

3.2.7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设计,在隔绝防护掩蔽期间的通风、电力、水等基本保障不应少于3h。

3.2.8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设计的多层结构,下层结构抗力级别不应低于上层结构抗力级别。

3.2.9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的防护功能平战转换分为临战转换和紧急转换两个阶段。临战转换时限为

15d,紧急转换时限为3d。紧急人防工程在各个转换时限内完成的转换项目应达到战时使用要求。

3.2.10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地下部分、城市地下综合体内功能相对独立的局部空间,在计算兼顾人民防

空需要的面积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不计入地下建筑面积:

1设置采光顶的换乘区域的中庭部分;

4

2室内地平面至梁底和管底的净高小于2.0m的地下空间;

3国铁站台层及铁路部分。

其中设置采光顶的换乘区域的中庭部分,换乘厅主体结构应满足人防荷载要求,计入兼顾人防面积,不

划分防护单元。

3.2.11下列空间不宜设置人民防空功能,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兼顾人防面积计算基数:

1毗邻下沉式广场,当出地面外墙连续长度大于13m时,其外墙内侧15m范围内的地下空间;

2设置屋面天窗时,当天窗长边大于13m,天窗投影线外侧15m范围内的地下空间;

3地下中庭各层回廊结构板边内侧15m范围内的地下空间;

4设置屋面天窗时,当天窗面积大于169m2,中庭底层天窗投影线外侧15m范围内的地下空间。

3.3设施要求

3.3.1紧急人防工程人防出入口人防门的设置数量应符合表3.3.1的要求。

表3.3.1人防出入口人防门设置数量要求

战时功能

门类型

紧急人员掩蔽部紧急物资掩蔽库紧急车辆掩蔽部

防护密闭门111

密闭门1——

3.3.2人防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在直通式出入口内的防护密闭门,应采取遮挡、转折等防护措施;

2当防护密闭门设置于竖井内时,其门扇的外表面不得突出竖井的内墙面;当防护密闭门沿通道侧墙设

置时,防护密闭门门扇应嵌入墙内设置,其门扇的外表面不得突出通道的内墙面;

3相邻两个防护单元之间的连通口处需设置双向受力的防护密闭门;采用单向受力的防护密闭门时,需

在防护单元隔墙两侧各设置一道,防护单元隔墙厚度应满足两道防护密闭门安装间距的要求;

4防护密闭门应向外侧开启,密闭门宜向外侧开启;

5人防门前的通道净宽和净高尺寸应满足人防门开启、安装和装修的要求;

6坡道起坡点位置不应影响人防门的正常开启;

7人防门不宜与其它建筑使用功能的门扇重叠设置;

8设置在通道两侧的人防门,其门扇开启后,不得影响通道的正常使用;设置在竖井内的人防门,其门

扇开启后,不得遮挡竖井内的其它洞口或减小竖井的有效使用空间。

3.3.3战时人员出入口应设置明显的人防专用指示和导向标识,且应在工程设计、施工、安装时一次完成。

3.3.4人员出入口、竖井、窗井等开口部位,均应采取防止雨水倒灌及小动物进入的措施;开敞式竖井、窗

井等应设置排水措施;

3.3.5穿过防护密闭墙的给水引入管、排水出户管、通气管、供油管、消防管等,应采取防护密闭措施,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径不大于DN150mm的管道,在其穿墙(板)处应设置刚性密闭套管;

2管径大于DN150mm和不大于DN250mm的管道,在其穿墙(板)处应设置外侧加防护挡板的刚性

密闭套管;

3管径大于DN250mm和不大于DN300mm的管道,在其穿墙(板)处应直接预埋钢管,并设密闭肋、

外侧加防护挡板;

4在穿越围护结构墙体的内侧、防护单元隔墙的两侧,应设置阀芯为不锈钢或铜材质的闸阀或截止阀,

5

且给排水管阀门工作压力不小于1.00MPa,消防水管阀门工作压力不小于1.60MPa。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报警阀后管道穿人防围护结构处的阀门应采用信号阀,或设置带锁定阀位的锁具,

并应带有明显的启闭标识。

3.3.6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设计的各类管道防护阀门,应符合现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

50225的规定。

3.3.7穿过防护密闭墙的各类管道应采用钢塑复合管、热镀锌钢管或其它经过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管道工

作压力不小于1.00MPa。

3.3.8给排水管道不应穿过信息、变配电室、控制室、弱电机房等电气设备房间。

3.3.9人防进、排风竖井宜结合平时竖井设置。

3.3.10紧急人防工程的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给水排水系统,应满足战时和平时的使用要求,并确保

各战时功能的运行。

3.3.11紧急人防工程战时通风、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系统等,应充分利用平时系统,并宜采取平战转换措

施实现快速切换。

3.3.12紧急人防工程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照明系统设计宜符合战时功能与平时功能相一致的要求。

3.3.13紧急人防工程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的要求。

6

4轨道交通工程

4.1一般规定

4.1.1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的范围应包括新建、改(扩)轨道交通工程地下车站、地下区间,以及附

属于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主体及区间隧道以外、独立设置的安装重要设备的地下工程。

4.1.2轨道交通工程战时在拟定核武器、生化武器、常规武器袭击和袭击后的城市次生灾害作用下,车站战

时作为紧急人员掩蔽部和物资储备场所。

4.1.3轨道交通工程及其一体化商业开发和连通部分的战时防护应统一考虑、分别设防,其防护面积不应计

入与其连接的商业部分的配建人防面积。

4.1.4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应配套建设信息化网络平台,并接入全市人民防空工程网络平台。

4.2防护标准

4.2.1轨道交通兼顾人民防空需要的地下工程设计应满足防常规武器及防核武器抗力级别不低于XX级,防

化级别丁级。

4.2.2防护单元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个车站与一个相邻区间宜为一个防护单元;

2非节点换乘车站应分线划分防护单元;节点换乘车站应合线设防,车站与两线各一个区间为一个防护

单元,防护等级应按设防级别较高者统一设置。

3附属于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主体及区间隧道以外,独立设置的安装重要设备的地下工程应单独划分防护

单元。

4防护单元内可不划分抗爆单元。

4.2.3单线防护单元的紧急掩蔽人数应符合表4.2.3

表4.2.3单线防护单元的紧急掩蔽人数

车站的掩蔽面积(m2)紧急掩蔽人数(人)

4000~5000<800

5000~80001200

8000以上1500

4.2.4多线换乘车站合并设置防护单元时,紧急掩蔽人数最多不超过3000人。

4.3设施要求

4.3.1轨道交通工程口部的设置,应符合战时和平时使用要求及地面建筑规划要求。

4.3.2人员出入口防护段门孔尺寸应根据平时、战时人员出入流量和相关宽、高限值确定,通风口防护段

门孔尺寸应根据通风量和相关宽、高限值确定。

4.3.3战时人员出入口每个防护单元不应少于2个(不含连通口和垂直式出入口),并应有不少于1个直通

室外地面的战时主要人员出入口(垂直式除外),各战时人员出入口之间的距离不宜少于15m,并宜设置成

不同朝向。

4.3.4战时人员出入口通道净宽度应不小于1.50m,净高度应不小于2.20m;门洞净宽度应不小于0.80m,

净高度应不小于2.00m。战时人员出入口门洞净宽度之和(不含连通口和垂直式出入口),应按掩蔽人数每

100人不小于0.30m计算确定。

7

4.3.5直通室外地面的战时主要人员出入口宜设置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以外,并应设置防倒塌棚架。

4.3.6室外进风口应设置在安全和空气清洁的地点,并宜设置在排风口、排烟口的上风侧和地面建筑倒塌范

围之外并应设置防倒塌棚架,通风口不应设置在人员出入口内。

4.3.7人员出入口防护段内应设置不影响防护设备启闭、便于平时维护检修、利于平战转换、协调周围环境

的装修措施。

4.3.8车站出入口出地面的垂直电梯应设在口部防护密闭门以外,设在防护区内通向外部的电梯井和检修、

安装等其他孔口应采取防护密闭措施,或采取战前封堵措施。

4.3.9过江(河)段两端的防淹门宜与正线上的防护密闭隔断门合并设置;合并后的隔断门应分别进行空

气冲击波超压荷载组合工况下的结构计算和防淹水荷载组合工况下的结构计算,取其中不利结果进行设

计。

4.3.10轨道交通工程的下列项目应在工程施工、安装时一次完成,不得实施预留设计和二次施工:

1战时使用的出入口、通风口的防护设施;

2区间正线上的防护设施;

3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浇筑的结构或构件;

4防爆波地漏及排水管道、防爆波清扫口、战时使用的给水引入管和排水出户管。

4.3.11防护功能平战转换措施应符合下列各项规定:

1采用的转换措施应能满足战时的各项防护要求,并应在规定的转换时限内完成;

2当转换措施中采用预制构件时,预埋件、预留孔(槽)等应在工程施工中一次就位,预制构件应与工

程同步预制完成,并应设置构件的存放位置;

3平战转换设计应与工程设计同步完成。

4.3.12专供平时使用的人员出入口,临战时优先选用门式封堵,若采用垂直封堵措施应在3d转换时限内

完成,且在一个防护单元内不宜超过2个。专供平时使用的人员出入口不宜采用水平封堵措施。

4.3.13专供平时使用的进风口、排风口,临战时优先选用门式封堵,若采用垂直封堵措施应在3d转换时

限内完成,采用水平封堵措施时应在15d转换时限内完成,且在一个防护单元内采用预制构件进行封堵

的通风口不宜超过2个。

4.3.14因平时使用的需要,在车站顶板上或在多层车站中的防护密闭楼板上开设的采光窗、平时风管穿板

孔和设备吊装口,顶板上采用的封堵措施应在3d转换时限内完成,在防护密闭楼板上采用的封堵措施

应在15d转换时限内完成。

4.3.15当车站作为紧急人员掩蔽部时,防化级别为丁级,应设置清洁式通风和隔绝式防护;当车站仅作

为物资储备场所时,应隔绝式防护。

4.3.16清洁式通风区域为防护单元内的地下车站公共区。

4.3.17战时通风风量标准及隔绝式防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清洁式通风新风量应不小于5m3/p.h;

2紧急人员掩蔽部隔绝式防护时间不小于3h。

4.3.18清洁式通风新风量应按车站清洁区掩蔽人数和清洁式通风新风量标准设计。

4.3.19战时通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战时新风井道、排风井道宜分别设置在车站的两端,且宜虽斜对角形式布置;

2进风应采用机械送风方式;消波宜选用门式活门;

3战时清洁式通风宜利用平时新风井道、排风井道、通风空调机房、风管、风口;

4战时人员出人口、通风口的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的门框墙上应设置气密测量管,气密测量管应采用

DN50的镀钵钢管,且两端应有防护密闭措施。

4.3.20通风系统的平战结合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战功能转换措施必须满足战时的防护要求和使用要求;

8

2在规定的临战转换时限内完成战时功能转换;

3专供平时通风使用的进风井道、排风井道和排烟井道,战时采取的防护密闭措施,应满足战时的抗力、

密闭等防护要求;

4专供平时使用的空调水管不宜穿越人防围护结构,当必须穿越时,在穿过人防围护结构处应采取可靠

的防护密闭措施,井应在围护结构的内侧设置工作压力不小于1.0MPa的阀芯为不锈钢或铜材质的闸阀或截

止阀;

5当专供平时使用的通风管道、多联机铜管必须穿越人防围护结构时,应采用临战封堵的方式。

4.3.21给排水系统一般规定:

1战时给排水系统应尽量利用轨道交通工程平时给排水系统供排水;

2各防护单元战时给、排水系统应能独立使用;

3应在防护单元内的站台层储存战时人员饮用水。

4.3.22平时和战时进、出工程的给水引入管、消防水管、空调冷却水管、排水出户管等给排水及消防管道应

按下列规定设置公称压力不小于1.0MPa的防护阀门:

1穿越围护结构时,应在工程内侧设置阀门;

2穿越防护段时,应在靠近第一道防护门(防护密闭门)门框墙内侧设置阀门;

3管道穿过防护单元隔墙或密闭墙时,应在墙两侧分别设置阀门。

4阀门的近端面距离围护结构、防护门、防火单元隔墙及密闭墙的距离不宜大于200mm;

5防护阀门应采用阀芯为不锈钢或铜材质的闸阀或截止阀,阀门应有明显启闭标志;阀门与管道的连接

应采用螺纹或法兰连接。

4.3.23战时饮用水水质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表4.3.1战时饮用水水质

项目单位限值

色无明显异色

浑浊度可有轻度浑浊

臭和味不得有明显异臭、异味

肉眼可见物不得含有

PH值5.0-9.0

砷mg/l0.5

贡mg/l0.1

氰化物(以CN计)mg/l1.5

细菌总数个/ml100

大肠菌群个/100ml1

游离余氯mg/l接触30min不得低于1.5mg/l,生物战剂污染情况下,接触

30min不得低于5.0mg/l

沙林mg/l0.07

梭曼mg/l0.025

维埃克斯mg/l0.01

芥子气mg/l1.5

路易氏剂mg/l1.0

毕兹mg/l0.005

放射性(核沉降)物质Bq/l2×105

4.3.24战时饮用水采用桶(瓶)装贮存,也可采用快速装配式水箱,在临战时15d转换时限内安装。

4.3.25战时人员用水标准及储水时间应符合表4.3.2。

9

表4.3.2战时人员用水标准及储水时间

用水标准(L/人.d)储水时间(d)

工程类别

饮用水生活用水饮用水生活用水

紧急人员掩蔽部3030

其他配套工程3030

4.3.26轨道交通口部染毒区墙面、地面的冲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需冲洗的部位包括战时主要出入口的防毒通道及其防护密闭门以外的通道,并应在这些部位设置收集

洗消废水的地漏、清扫口或集水坑;

2冲洗水量宜按5~10L/m2冲洗一次计算;

3口部洗消宜采用移动泵加压供水;

4应设置供墙面及地面冲洗用的冲洗栓或冲洗龙头,并配备冲洗软管,其服务半径不宜大于25m,供水

压力不宜小于0.1MPa,供水管径不得小于20mm;

5口部洗消用水应贮存在清洁区内,并应按战时主要口部一次冲洗水量储存,当冲洗水量超过10m3时,

可按10m3计算。

4.3.27洗消染毒污水排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洗消(染毒)排水系统应单独设置,战时染毒污水不得排入清洁区;

2集水池宜在防毒通道内设置,其有效容积不应小于1.0m3;

3需要洗消的通道有冲击波余压处宜设置金属清扫口或防爆波地漏,通过管道将水排至污水集水池内;

地漏和清扫口直径不宜小于75mm;

4洗消废水集水池可与防护密闭门外的集水池共用,不得与清洁区内的集水池共用;

5集水池污水可采用移动式排水泵排至城市污水管网。

4.3.28给排水及消防管管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穿越工程围护结构处的给排水及消防管材应采用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金属管材或钢塑复合管;管道配件

及接口材质应与所选用的管材相匹配,管道连接方式应采用螺纹、法兰或焊接连接等方式;

2穿越工程防护围护结构处的给排水及消防管道的额定工作压力应不小于1.0MPa。

4.3.29穿过人防围护结构的给排水及消防管道的防护密闭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径不大于DN150mm的管道穿过轨道交通工程的顶板、外墙、密闭隔墙、防护单元之间的防护密闭

隔墙及临空墙时,在其穿墙(穿板)处应设置刚性防水套管;

2管径大于DN150mm的管道穿过轨道交通工程的围护结构时,在其穿墙(穿板)处应设置外侧加防护挡

板的刚性防水套管。

4.3.30平时设置的生活给排水设施可兼顾工程战时功能,但污水池的积水应有临战前排空的措施。

4.3.31战时供电电源宜由电力系统电源、车站蓄电池组、人防区域电源或自备电源组成。

4.3.32战时应急照明和通信报警设备为一级负荷,战时正常照明、通风设备、电动密闭阀门、电动防护设

备等为二级负荷,不属于一、二级负荷的战时其他负荷为三级负荷。

4.3.33战时一级负荷供电持续时间应不小于隔绝防护时间。

4.3.34利用平时的部分正常照明系统转化为战时正常照明,利用平时的部分应急照明系统转化为应急照明。

4.3.35应在出入口人防门上方预留引接地面应急移动电源配电管,以备战时临时供电需要。

4.3.36线路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穿过防护密闭墙的电气管线均应预埋防护密闭墙穿墙套管。

2电缆桥架不得直接穿过临空墙、防护密闭墙、密闭隔墙。当必须通过时应改为穿管敷设,并应符合防

护密闭要求。

3从防护区引到非防护区的照明回路,应在防护区内设置短路保护措施,或单独设置照明回路。

10

4.3.37轨道交通工程各线防护区内应设置人防监控中心,实时显示和监控本线路人防设备的启闭状态。

4.3.38轨道交通工程防护宜优先采用标准化、通用化、定型化、国产化的防护设备和构件。

11

5城市地下联系隧道

5.1一般规定

5.1.1城市地下联系隧道人民防空设计的范围应包括与城市地下空间相连通的地下道路、城市道路下方长度

超过300m的交通隧道。

5.1.2位于城市地下综合体内的联系隧道,可全部或部分按城市地下综合体防护标准建设。

5.1.3单独设置于城市道路下方的地下联系隧道可根据具体条件按防护标准建设。

5.1.4城市地下联系隧道工程战时在拟定核武器、生化武器、常规武器袭击和袭击后的城市次生灾害作用下,

应作为人防紧急疏散连通道,保障车辆、人员、物资的交通、转移和运输。

5.2防护标准

5.2.1城市道路下独立建设的地下联系隧道主体结构应满足不低于甲类yy级荷载设计。

5.2.2位于城市地下综合体内的地下联系隧道,主体结构应满足城市地下综合体人防荷载要求。

5.3设施要求

5.3.1城市道路下方独立建设的地下联系隧道的车库出入口、人员出入口、人员逃生口、进排风(烟)口等

部位,宜根据人防工程相关要求满足战时封堵要求。

5.3.2当地下联系隧道的车库出入口、人员出入口、人员逃生口与地下车库或地下综合体相连接时,若地下

车库或地下综合体按人防工程标准建设,则地下联系隧道的车库出入口、人员出入口、人员逃生口也应按人

防工程标准建设。

12

6城市综合管廊

6.1一般规定

6.1.1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应兼顾人民防空需要,依据城市地下空间或人防工程规划统筹建设。

6.1.2城市综合管廊兼顾人民防空需要应采取综合防护手段,确保战时廊内工程管线、设施设备和运维人员

的安全。

6.2防护标准

6.2.1城市综合管廊主体结构应满足不低于甲类yy级荷载设计。

6.2.2城市地下综合体内的有人防工程建设要求的综合管廊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综合管廊按整体划分为一个防护单元;

2利用综合管廊结构本体排水的舱室,可不纳入防护区;

3单独建设的监控中心划分为一个防护单元。

6.2.3城市综合管廊的监控中心和变配电室宜设置在地下工程防护区内。

6.3设施要求

6.3.1位于城市道路单独建设的综合管廊,其人员出入口、逃生口、进风口、排风口等出地面部位,应满足

战时可封堵的要求。

6.3.2位于城市地下综合体内的综合管廊应满足下列要求:

1根据城市地下综合体人防工程规划,在满足平时工程管线安装维修、规划预留及人员巡检空间的同时,

可设置人防出入口、消防值班室、配电室等;

2廊内工程管线穿越防空地下室顶板、临空墙、门框墙等处应采取防护密闭措施,满足战时可封堵的要

求。

6.3.3综合管廊监控中心车辆出入口应设置车阻装置,防止实施恐怖袭击的汽车强行闯入。

13

7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7.1一般规定

7.1.1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人民防空设计范围,可设置于地下的人行区或车行区。

7.1.2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根据战时防护需要,可设置紧急人员掩蔽部、紧急物资掩蔽库、紧急车辆掩蔽

部或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等功能。

7.2防护标准

7.2.1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人民防空的抗力级别不应低于甲类yy级。

7.2.2防护单元宜结合防火分区设置,应满足3.2.4规定的防护单元面积要求,如影响平时使用功能,可按照

平时不同使用功能区划分防护单元。

7.2.3防护单元的临空墙、防护单元之间的隔墙应结合防火分区的实体墙部分设置钢筋混凝土墙。

7.2.4出入口设置应满足3.2.6要求,人行出入口宜结合平时使用疏散楼梯设置。

7.2.5战时通风方式应符合表7.2.5的规定:

表7.2.5战时通风方式及新风量

战时功能战时通风方式战时清洁式新风量(m3/p.h)

紧急人员掩蔽部隔绝式防护、清洁式5~10

宜结合平时功能采用间歇式通风

紧急物资隐蔽库隔绝式防护

(可按清洁区换气次数1~2h-1计算)

宜结合平时功能采用间歇式通风

紧急车辆隐蔽库隔绝式防护

(可按清洁区换气次数1~2h-1计算)

注:掩蔽人员通风量按照3h应急需要考虑。

7.2.6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紧急人防工程的隔绝防护时间,应按下式公式进行校核:

1000V(C−C)

t=00

nC1

式中t——隔绝防护时间(h);

3

V0——紧急人防隔绝密闭区内的容积(m);

C——隔绝防护时二氧化碳体积浓度(%),应按表7.2.6-1采用;

C1——每人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量[L/(Ph)],紧急人员隐蔽部可取20,工作人员可取25~30;

C0——隔绝防护前,清洁式通风时的二氧化碳体积浓度(%),可按表7.2.6-2采用;

n——紧急人防工程内总人数。

对于紧急人员掩蔽部,隔绝防护时间应≥3h。

隔绝防护时间当校核值小于隔绝防护时间时,应采取生氧、吸取CO2、或减少战时掩蔽人数等措施,

延长隔绝防护时间。

14

表7.2.6-1C值选用表

战时功能紧急人员掩蔽部紧急物资掩蔽库紧急车辆隐蔽库

--

C(%)≤2.5--

表7.2.6-2C0值选用表

隔绝防护前新风量(m3/p·h)20~2515~2010~157~105~7

C0(%)0.15~0.130.18~0.150.25~0.180.34~0.250.45~0.34

7.2.7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紧急人防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应按防护单元各自独立设置。

7.2.8紧急人防工程战时人员饮用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紧急人员隐蔽部饮用水量标准按3L/人计算。

2饮用水可采用贮水箱或成品桶装水、瓶装水等。

7.2.9紧急人防工程应充分利用平时设置的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作为战时正常照明及应急照明,合用供电回

路及灯具时,应分别满足平时和战时的要求。

7.3设施要求

7.3.1专供平时使用的进排风口,战时防护密闭应与次要出入口的防护密闭措施相适应。

7.3.2紧急人防工程战时室内可为自然温湿度;有特殊要求时,室内温湿度应根据工艺和卫生要求确定。

7.3.3雨水、污水、废水的排水应按系统分类收集、各自独立,宜采用机械排出。

7.3.4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紧急人防工程战时排水宜利用平时排水。

7.3.5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紧急人防工程应利用电力系统电源设置紧急人防电源配电箱,自成配电系统。

7.3.6紧急人防工程的应急照明按防火分区设置封闭式蓄电池组供电,蓄电池组连续供电时间除满足平时使

用外,不应小于隔绝防护时间,且不少于3h。

7.3.7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内安装的变压器、断路器、电容器等高压电器设备,应采用防潮性能良好的无

油产品。

7.3.8每个防护区应预留引接战时电源的条件,可在各防护区的出入口附近预留一组4xSC80密闭套管。

7.3.9紧急人防工程一般照明应利用平时照明的部分或全部灯具。

7.3.10紧急人防工程应急照明应利用平时使用的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15

8城市地下综合体

8.1一般规定

8.1.1城市地下综合体人民防空设计范围,应包括兼顾人民防空需要的商业、餐饮、办公、文化、娱乐、体

育、停车、交通等功能的大型公共地下空间。

8.1.2城市地下综合体根据战时防护需要,可设置紧急人员掩蔽部、紧急物资掩蔽库、紧急车辆掩蔽部或生

产调度指挥中心等功能。

8.2防护标准

8.2.1城市地下综合体人民防空的抗力级别不应低于甲类yy级。

8.2.2城市地下综合体人民防空防护单元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护单元的划分应与建筑平面布置相结合,不宜对建筑平时使用的功能布局、流线设计和空间完整性

造成不利影响;

2相邻两个防护单元之间应设置连通口;

3防火分区的划分宜与防护单元结合设计,防火分区不宜跨越防护单元设置;

4电梯、自动扶梯、自动步道等大型设备设施不应跨越人防围护结构和防护单元设置;

5防护单元内严禁设置结构变形缝。

8.2.3口部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战时主要出入口应为室外出入口并宜与平时出入口结合设计,其位置应根据周边环境及城市规划要求

确定;除满足战时防护要求外,口部的外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2与相邻人防工程或兼顾人民防空的连通口可作为城市地下综合体人民防空的次要出入口。

8.2.4紧急人员掩蔽部防护单元内应设男女卫生间;当未设置男女卫生间时,应设置移动式打包环保卫生间。

紧急人员掩蔽部男女人员数量比宜为1:2;男卫生间按每80~100人设一个厕位,女卫生间每60~80人设

一个厕位。

8.2.6城市地下综合体人民防空的下列部位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1外墙及基础;

2有防毒要求时,顶板、防护密闭隔墙、扩散室、防毒通道和密闭通道内及第一道防护门或第一道防护

密闭门的开启范围内。

8.2.7城市地下综合体紧急人防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上部建筑结构相同,且应不少于50年。

8.2.8城市地下综合体紧急人防工程平时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设计应确保战时防护要求,同时宜按防

护单元和防火分区设置独立的系统。

8.2.9城市地下综合体紧急人防工程的清洁式通风系统宜充分利用平时通风管道。

8.2.10城市地下综合体紧急人防工程的战时通风方式应符合表8.2.10的规定:

表8.2.10战时通风方式及新风量

战时使用功能战时通风方式清洁式新风量(m3/p.h)

紧急人员掩蔽部隔绝式防护、清洁式5~10

紧急物资掩蔽库隔绝式防护宜结合平时使用功能采用间歇式通风

紧急车辆掩蔽部隔绝式防护宜结合平时使用功能采用间歇式通风

16

8.2.11城市地下综合体紧急人防工程的隔绝防护时间,应按下式公式进行校核:

1000V(C−C)

t=00

nC1

式中t——隔绝防护时间(h);

V0——紧急人防工程隔绝密闭区内的容积(m3);

C——隔绝防护时二氧化碳体积浓度(%),应按表8.2.11-1采用;

C1——每人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量[L/(h·p)],紧急人员掩蔽部可取20;

C0——隔绝防护前,清洁式通风时的二氧化碳体积浓度(%),可按表8.2.11-2采用;

n——紧急人防工程内总人数。

当校核值小于隔绝防护时间时,应采取生氧、吸取CO2、或减少战时掩蔽人数等措施,延长隔绝防护时

间。

8.2.11-1C值选用表

战时功能紧急人员掩蔽部紧急物资库掩蔽库紧急车辆掩蔽部

C(%)≤2.5≤3.0≤3.0

表8.2.11-2C0值选用表

隔绝防护前新风量(m3/p·h)20~2515~2010~157~105~7

C0(%)0.15~0.130.18~0.150.25~0.180.34~0.250.45~0.34

8.2.12城市地下综合体紧急人防工程平时的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应按防护单元各自独立设置。

8.2.13城市地下综合体紧急人防工程战时人员饮用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紧急人员掩蔽部饮用水量标准按3L/人计算;

2饮用水可采用贮水箱或成品桶装水、瓶装水等。

8.2.14城市地下综合体紧急人防工程在隔绝防护时间内不得向防护区外排水,在此期间产生的生活污废水

和设备排水均应储存在集水池内。集水池应按《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DB11/994要求设置。

8.3设施要求

8.3.1仅供平时使用、影响战时人防设施安装和使用的设备设施,应便于拆卸和运输。

8.3.2城市地下综合体紧急人员掩蔽部每个防护单元应设置饮用水储水空间或贮水箱。储水空间面积和贮水

箱的有效容积应根据紧急人防战时的掩蔽人员数量、战时用水量标准确定。储水空间和贮水箱应与人员掩蔽

空间分开设置,并应设置消毒设施。

8.3.3城市地下综合体紧急人防工程的进、排风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平时使用的进、排风口应确保战时防护密闭要求;

2防护单元进、排风口的设置宜与平时功能相结合,并确保每个防护单元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

3当平时与战时的通风口不能合用时,临战前应对平时使用的进、排风口进行门式封堵,封堵措施应满

足抗力和密闭性能要求;

17

4进、排风口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

5紧急人员掩蔽部的战时进、排风口可采用防护密闭门+密闭通道+密闭门的防护密闭措施;

6紧急物资掩蔽库、紧急车辆掩蔽部的战时进、排风口可采用防护密闭门+集气室+防火门的防护密闭措

施。

8.3.4城市地下综合体紧急人防工程宜采用机械排水,机械排水设备应具备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当战时使

用的排水泵无电源保障时,应设置手摇泵。

8.3.5设有口部洗消的紧急人防工程,其洗消给水应从综合体内部取得,废水排入口部洗消集水坑,由移动

泵或手动排出。洗消水量的计算和集水池的设置按《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DB11/994执行。

8.3.6紧急人防工程战时常用设备电力负荷分级应符合表8.3.8的规定。

8.3.7战时供配电应利用平时供电电源及其配电系统,供紧急人防工程使用的配电箱、柜及其出线回路应设

明显标识。

8.3.8战时变电所、发电机房应具有和紧急人防工程相同的防护能力。当利用平时使用的变电所、发电机房

时,宜将变电所、发电机房等设在紧急人防工程范围内。

表8.3.8战时常用设备电力负荷分级

负荷等级

战时功能要素

一级二级三级

重要的风机、水泵;清洁式通风装置系统;正常照

基本通信设备、音响警报接收设备、

明;洗消用的电加热淋浴器、防化设备电源插座箱;不属于一级和二级

紧急人员掩蔽部应急通信设备;柴油电站配套的附属

区域水源的用电设备;电动防护密闭门、电动密闭负荷的其它负荷

设备;应急照明

门和电动密闭阀门

紧急物资掩蔽库基本通信设备、应急通信设备;柴油重要的风机、水泵;正常照明;电动防护密闭门、不属于一级和二级

紧急车辆掩蔽部电站配套的附属设备;应急照明电动密闭门和电动密闭阀门负荷的其它负荷

8.3.9紧急人防工程的每个防护区应预留引接战时电源的条件。

8.3.10紧急人防工程应设置应急电源装置EPS为战时应急照明供电。EPS可在临战时装设,但应设计到位

并预留土建安装条件。

8.3.11紧急人防工程正常照明应利用平时照明的部分或全部灯具,灯具选型及安装应满足人防工程的要求。

8.3.12紧急人防工程应急照明应利用平时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应急照明供电时间不应小于隔

绝防护时间。

8.3.13战时供配电系统的接地应利用建筑物平时的接地系统。在战时电源接入点附近应预留电源接地条件。

8.3.14战时加装的机电设备、金属管道等应做等电位连接,并应与建筑物的总等电位连接系统连为一体。

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