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行业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方案TOC\o"1-2"\h\u19996第1章引言 3172981.1背景与意义 3291931.2研究目的与任务 418059第2章新型显示技术概述 4174092.1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 4191012.1.1阴极射线管(CRT)时代 4107512.1.2液晶显示(LCD)时代 486182.1.3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与微型显示技术 5273682.2新型显示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5269792.2.1OLED显示技术 5241902.2.2量子点(QD)显示技术 5286602.2.3微型显示技术 5250712.3国内外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现状 5283772.3.1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现状 6239962.3.2全球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现状 621915第3章显示技术产业化现状分析 6205033.1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 6274673.2显示产业市场分析 699553.3产业链上下游分析 61264第4章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关键因素 7202174.1技术创新 7164514.1.1提高显示功能:新型显示技术需在分辨率、亮度、对比度、色彩还原等方面实现突破,以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 7190454.1.2降低成本:通过研发新型材料、优化工艺流程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7280144.1.3节能环保:新型显示技术需注重节能环保,降低能耗,减少有害物质排放,满足国家政策要求。 7280854.1.4创新交互方式: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开发新型交互方式,提升用户体验。 7265404.2产业链协同 793604.2.1设备与材料供应商:加强与设备与材料供应商的合作,保证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7235464.2.2显示面板制造商:与面板制造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型显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与产能。 8246204.2.3终端应用企业:与终端应用企业紧密合作,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功能,拓宽应用领域。 8138794.2.4产学研合作:加强产学研各方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培养人才,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898264.3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 8287774.3.1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新型显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如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 8118874.3.2市场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 874224.3.3市场需求:关注市场需求变化,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引导企业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显示产品。 883504.3.4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显示技术企业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水平。 83139第5章产业化实施方案设计 8308385.1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目标 8118805.1.1技术研发目标 8176955.1.2产业化目标 878785.2产业化路径与阶段划分 987265.2.1产业化路径 9272125.2.2阶段划分 9211015.3关键技术与难点分析 9292305.3.1关键技术 9315335.3.2难点分析 95465第6章产品设计与开发 1075666.1产品定位与规划 10241166.1.1市场需求分析 10143686.1.2产品功能规划 1081176.1.3产品功能指标规划 10281916.2显示模组设计 109816.2.1显示原理与结构设计 10201036.2.2驱动电路与控制策略 10242926.2.3光学设计 10247396.3产品功能优化 10302926.3.1显示功能优化 1125986.3.2功耗优化 1179166.3.3环境适应性优化 11171786.3.4耐用性优化 1130082第7章生产工艺与制造 11281927.1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11201507.1.1工艺流程概述 1181507.1.2原料准备 1174857.1.3制程工艺 11139277.1.4检测及品质控制 11193847.1.5封装及成品包装 11272747.2设备选型与优化 12118317.2.1设备选型原则 1234477.2.2主要设备介绍 1243057.2.3设备优化 129327.3产能规划与生产组织 12214977.3.1产能规划 12190127.3.2生产组织 12195727.3.3生产计划与调度 121500第8章质量控制与检测 1231118.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12190568.1.1制定质量方针与目标 1287138.1.2建立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1246218.1.3制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1248698.1.4质量培训与考核 13155548.1.5质量信息管理 1368008.2检测方法与设备 1333968.2.1检测方法 13310348.2.2检测设备 13286288.3质量问题分析与改进 1321848.3.1质量问题分析 1313038.3.2质量改进 1418132第9章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 14309879.1市场定位与策略 14253599.1.1市场定位 14118339.1.2市场策略 14203659.2营销渠道与推广手段 14183809.2.1营销渠道 14236269.2.2推广手段 15126199.3品牌建设与宣传 1572449.3.1品牌建设 15309579.3.2品牌宣传 1514087第10章产业化风险与应对措施 151483610.1技术风险 15356710.2市场风险 153236210.3管理风险与应对措施 16809710.4政策法规风险与应对措施 16第1章引言1.1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行业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新型显示技术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推动我国电子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全球显示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我国在新型显示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程度仍有较大差距。加快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进程,有助于提升我国电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2研究目的与任务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产业化方案,为推动我国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具体研究任务如下:(1)梳理新型显示技术发展脉络,分析各类显示技术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2)调研国内外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现状,总结我国在该领域的主要成果和差距;(3)分析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提出促进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4)结合我国产业发展实际,设计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方案,并探讨其实施路径。通过以上研究,为我国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我国电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第2章新型显示技术概述2.1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显示技术自20世纪初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阴极射线管(CRT)到液晶显示(LCD)以及现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微型显示技术,显示技术不断革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节将对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2.1.1阴极射线管(CRT)时代阴极射线管(CRT)是第一代显示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电子束扫描荧光屏产生图像。自20世纪初问世以来,CRT技术在电视、计算机显示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CRT设备体积大、功耗高、易损坏等缺点逐渐暴露出来,促使人们寻求新的显示技术。2.1.2液晶显示(LCD)时代20世纪70年代,液晶显示(LCD)技术开始崛起。LCD利用液晶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分子排列的变化,实现图像的显示。与CRT相比,LCD具有体积小、功耗低、重量轻等优点,迅速在便携式设备、计算机显示器、电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1.3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与微型显示技术21世纪初,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微型显示技术逐渐崭露头角。OLED具有自发光、高对比度、广视角、低功耗等优点,适用于手机、电视、虚拟现实等设备。微型显示技术主要包括硅基液晶(LCoS)、数字光处理(DLP)等,主要应用于投影设备、虚拟现实等领域。2.2新型显示技术的分类与特点新型显示技术主要包括OLED、量子点(QD)、微型显示技术等。本节将对这些技术进行分类,并分析各自的特点。2.2.1OLED显示技术OLED显示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自发光:无需背光源,具有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对比度。(2)广视角:视角接近180度,显示效果不受观看角度影响。(3)快速响应:响应时间可达微秒级,适用于动态图像显示。(4)轻薄:无需额外的背光源和彩色滤光片,可实现更薄、更轻的显示设备。2.2.2量子点(QD)显示技术量子点(QD)显示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高色域:量子点材料具有宽色域、高亮度特性,显示效果更佳。(2)低功耗:相较于传统LCD,QD显示具有更低功耗。(3)长寿命:量子点材料稳定性好,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2.2.3微型显示技术微型显示技术主要包括硅基液晶(LCoS)、数字光处理(DLP)等,具有以下优点:(1)高分辨率:可实现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2)小型化:便于实现小型、轻便的投影设备。(3)长寿命:采用固态成像原理,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2.3国内外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现状国内外新型显示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以下分别介绍我国和全球范围内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现状。2.3.1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现状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驱动下,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器件生产和消费市场。在OLED领域,我国企业已具备一定竞争力,多条生产线陆续投产。在QD显示领域,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材料、器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微型显示技术也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2.3.2全球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现状全球范围内,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在新型显示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OLED领域,韩国企业三星和LG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日本企业在QD显示技术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已实现部分产品的商业化。美国企业在微型显示技术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如德州仪器(TI)的DLP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新型显示技术在我国和全球范围内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为显示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第3章显示技术产业化现状分析3.1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我国高度重视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规划指导。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将新型显示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发展。《中国制造2025》也对新型显示产业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也相继出台政策,加大对新型显示产业的支持力度。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3.2显示产业市场分析全球显示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新型显示技术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新型显示市场规模逐年上升,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器件生产和消费市场。在产品结构方面,新型显示技术如OLED、AMOLED、MicroLED等逐渐崭露头角,市场占比逐年提升,传统液晶显示技术市场占比逐渐下降。3.3产业链上下游分析新型显示产业的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设备和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为显示面板和模组制造商,下游为终端应用产品制造商和消费者。(1)上游产业链:我国在新型显示产业上游原材料、设备和零部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部分原材料和设备仍需依赖进口,国产替代进程有待加快。(2)中游产业链:我国新型显示面板和模组制造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新型显示面板产能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力量。(3)下游产业链:新型显示技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车载显示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我国下游终端应用产品制造商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新型显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下游应用市场将持续扩大。第4章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关键因素4.1技术创新新型显示技术的产业化进程,首先依赖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显示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本章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技术创新对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影响:4.1.1提高显示功能:新型显示技术需在分辨率、亮度、对比度、色彩还原等方面实现突破,以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4.1.2降低成本:通过研发新型材料、优化工艺流程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4.1.3节能环保:新型显示技术需注重节能环保,降低能耗,减少有害物质排放,满足国家政策要求。4.1.4创新交互方式: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开发新型交互方式,提升用户体验。4.2产业链协同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以下是产业链协同的关键因素:4.2.1设备与材料供应商:加强与设备与材料供应商的合作,保证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质量和供应稳定性。4.2.2显示面板制造商:与面板制造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型显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与产能。4.2.3终端应用企业:与终端应用企业紧密合作,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功能,拓宽应用领域。4.2.4产学研合作:加强产学研各方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培养人才,推动产业快速发展。4.3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是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的外部关键因素,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4.3.1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新型显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如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4.3.2市场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4.3.3市场需求:关注市场需求变化,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引导企业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显示产品。4.3.4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显示技术企业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水平。第5章产业化实施方案设计5.1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目标5.1.1技术研发目标围绕新型显示技术,开展材料、器件、驱动及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国电子行业显示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研究高功能、低功耗的显示材料,提高显示器件的亮度和对比度;(2)开发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显示器件制备工艺,实现批量生产;(3)研究高效、低成本的驱动技术,提升显示系统的功能;(4)实现新型显示技术在各类电子产品中的应用。5.1.2产业化目标推动新型显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规模化、低成本生产,提高我国电子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体目标如下:(1)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从材料、器件到系统的国产化;(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满足市场需求;(3)提高产品可靠性,保证新型显示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的稳定运行;(4)拓展市场应用领域,提高市场份额。5.2产业化路径与阶段划分5.2.1产业化路径新型显示技术的产业化路径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技术研发阶段: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中试及产业化示范阶段:建立中试线,开展产业化示范,优化工艺及生产流程;(3)规模化生产及市场推广阶段:扩大生产规模,拓展市场应用领域,提高市场份额。5.2.2阶段划分根据产业化路径,将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2年):技术研发阶段,完成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2)第二阶段(34年):中试及产业化示范阶段,建立中试线,开展产业化示范;(3)第三阶段(56年):规模化生产及市场推广阶段,实现规模化生产,拓展市场应用。5.3关键技术与难点分析5.3.1关键技术(1)显示材料研发:优化材料组成,提高材料功能;(2)显示器件制备工艺:开发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制备工艺;(3)驱动技术:研究高效、低成本的驱动方案;(4)系统集成:实现新型显示技术在各类电子产品中的应用。5.3.2难点分析(1)材料功能提升:在保证显示功能的同时降低功耗;(2)制备工艺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3)驱动技术改进:实现高分辨率、高刷新率显示;(4)系统集成与兼容性:解决新型显示技术在不同电子产品中的应用问题。本章对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我国电子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6章产品设计与开发6.1产品定位与规划6.1.1市场需求分析针对当前电子行业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潜在市场与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对新型显示技术产品的市场定位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规划产品的功能、功能、应用场景及价格区间,以实现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双重提升。6.1.2产品功能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分析,确定产品的基本功能、附加功能以及潜在需求。充分考虑用户体验,规划产品的交互方式、操作逻辑和界面设计,以实现产品功能的优化配置。6.1.3产品功能指标规划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新型显示技术的特点,制定产品功能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分辨率、亮度、对比度、响应时间、功耗、使用寿命等,以满足各类应用场景的需求。6.2显示模组设计6.2.1显示原理与结构设计依据新型显示技术的特点,设计显示模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考虑显示模组的高效、稳定、轻便和易于集成等要求,优化结构设计,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兼容性。6.2.2驱动电路与控制策略针对显示模组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驱动电路和控制策略。保证显示模组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工作,实现高质量图像显示和快速响应。6.2.3光学设计结合显示模组的结构特点,进行光学设计。优化光源分布、光学路径和光学元件布局,提高显示模组的亮度和对比度,降低能耗。6.3产品功能优化6.3.1显示功能优化通过调整材料、工艺和驱动策略,优化显示模组的亮度、对比度、色彩还原等关键功能指标。同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实现自适应调节,提升用户体验。6.3.2功耗优化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降低显示模组的功耗。包括但不限于:优化驱动电路设计、采用低功耗材料、改进制造工艺、调整控制策略等。6.3.3环境适应性优化考虑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需求,对显示模组进行环境适应性优化。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振动、冲击等极端工况下的功能稳定性提升。6.3.4耐用性优化针对产品的使用寿命,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优化。提高产品的耐磨、耐腐蚀、抗老化等功能,保证产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第7章生产工艺与制造7.1生产工艺流程设计7.1.1工艺流程概述针对新型显示技术的特点,设计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制程工艺、检测及品质控制、封装及成品包装等环节。7.1.2原料准备选用高品质的原材料,保证产品功能。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检验和储存,以保证生产过程中原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7.1.3制程工艺根据新型显示技术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制程工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温度、压力、速度、时间等。同时对关键工艺环节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7.1.4检测及品质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设置多道检测环节,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功能和外观检测,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对不良品进行及时处理,提高产品合格率。7.1.5封装及成品包装采用先进的封装工艺,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防护功能。同时对成品进行精美的包装,提升产品形象。7.2设备选型与优化7.2.1设备选型原则根据生产工艺需求,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设备选型:先进性、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扩展性。7.2.2主要设备介绍详细介绍生产线上关键设备的功能、功能和技术参数,保证设备满足生产需求。7.2.3设备优化针对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优化和调整,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故障率。7.3产能规划与生产组织7.3.1产能规划结合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产能规划,保证生产能力的稳定增长。同时预留一定产能储备,以应对市场波动。7.3.2生产组织建立高效的生产组织体系,合理分配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培训、考核等手段,提升员工技能水平,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7.3.3生产计划与调度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和调度方案,保证生产任务按时完成。对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障生产秩序稳定。第8章质量控制与检测8.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保证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8.1.1制定质量方针与目标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为全体员工提供清晰的质量追求方向。8.1.2建立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与权限。8.1.3制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制定质量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保证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8.1.4质量培训与考核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技能,定期进行质量考核,保证员工具备相应的质量素质。8.1.5质量信息管理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和处理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处理质量信息,为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8.2检测方法与设备为保证产品质量,本节将介绍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检测方法与设备。8.2.1检测方法(1)外观检测:采用高清晰度摄像头、图像处理技术等,对产品外观进行实时检测。(2)功能检测:通过自动化测试设备,对产品的各项功能功能进行检测。(3)环境适应性检测:模拟各种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振动等,检验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功能。8.2.2检测设备(1)自动光学检测设备:用于检测产品外观缺陷,如划痕、气泡等。(2)自动化测试设备:用于检测产品功能功能,如亮度、对比度、响应时间等。(3)环境试验设备:用于模拟各种环境条件,检验产品的环境适应性。8.3质量问题分析与改进在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难以避免。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质量问题的分析与改进措施。8.3.1质量问题分析(1)数据收集:收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质量数据,如不合格品数量、不合格原因等。(2)原因分析:运用鱼骨图、柏拉图等工具,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3)风险评估:评估质量问题对产品质量和项目进度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8.3.2质量改进(1)优化生产工艺:根据质量问题分析结果,优化生产工艺,降低不合格品率。(2)提高员工技能: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3)强化过程控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和监控,保证产品质量。(4)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质量问题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第9章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9.1市场定位与策略本章节主要阐述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市场定位与策略。针对电子行业的特点及新型显示技术的优势,我们提出以下市场定位与策略:9.1.1市场定位(1)针对高端市场,以高品质、高功能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打造行业领导品牌;(2)针对中端市场,以性价比优势拓展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3)针对低端市场,以成熟可靠的技术和产品,满足大众消费者需求。9.1.2市场策略(1)技术创新策略:持续研发新型显示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2)差异化策略:针对不同市场层级,推出具有差异化特点的产品,满足各类客户需求;(3)合作共赢策略: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业发展。9.2营销渠道与推广手段本章节主要介绍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化的营销渠道与推广手段。9.2.1营销渠道(1)线上渠道:利用电商平台、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进行产品推广与销售;(2)线下渠道:与代理商、经销商合作,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3)行业合作:与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春朱自清听评课记录
- 彭泽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预测密卷含解析
- 《颈部血管超声》课件
- 《ESD教材资料》课件
- 《演讲能力中层会议》课件
- 劳动节校家共育会模板
-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 第2版》 课件 Unit9 Passive Base Isolation with Merits and Demerits Analysis
- 《方支付介绍》课件
- 吉林柔性防护网施工方案
- 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 非标设备检验标准
- 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方法课件
- 山西地图可拆分
- 湘教版高中高一数学必修二《向量》说课稿
- 塑胶模具类中英文对照专业术语
- (2023)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
- 2023年健康管理师考题(含答案)
- 2024年电梯安装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含质量记录表符合特种设备许可规范TSG07-2019
- 2023年1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企业法务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温州大学
- GB/T 6379.3-2012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3部分:标准测量方法精密度的中间度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