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梯度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次单元第4课一、素养达标1.(2024·全国乙卷·1)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旺盛(C)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靠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解析:依据图例可知,商周政治重心位于黄河流域,而重要铜矿位于长江流域,长途运输成为必要,南北方联系由此加强,C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比较宝贵且坚韧度不够好,未广泛用于农业,解除A项;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解除B项;地图未标注统治区域,无法得出扩大到江南,且青铜铸造的旺盛主要缘于技术进步等因素,地理因素不是主因,解除D项。2.经考古发掘,东北至辽西,西北至甘肃、青海、新疆一带,西南至云贵边陲,当前已有五十个以上地点出土了汉代的铁农具。据此可知,汉代(A)A.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B.社会经济重心渐渐转移C.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质的改变D.先进冶铁技术普及全国解析:中国边疆地区多处发掘出土了汉代铁农具,说明当时铁农具渐渐在全国范围普及,意味着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解除;汉代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未发生根本改变,解除C项;题干涉及的是铁农具范围的扩大,而非冶铁技术的普及,解除D项。3.下表摘编自汉代文献中关于蔬菜种植的记载。(D)记载出处种瓠(葫芦)时,既生长二尺余,便总聚十茎一处,以布缠之五寸许,复用泥泥之。数日,便合为一茎。留强者,余悉掐去《氾胜之书》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汉书》三月“可种瓜”“封生姜”“别小葱”……六月“可种芜菁、冬兰、小蒜”“别大葱”《四民月令》A.蔬菜栽培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产业结构合理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D.精耕细作水平较高解析:材料对“葫芦、葱、韭菜、瓜”等蔬菜的种植方法刚好间都有具体的介绍,体现了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蔬菜种植水平”与世界的比较,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产业结构,只是强调蔬菜的种植方法刚好间,解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产品与市场的联系,解除C项。4.如图为两种不同的养马方式,图1是散养、图2是厩养。两相比较,后者的优势主要在于(D)A.爱护生态环境 B.确保牲畜平安C.降低养殖成本 D.增加综合效益解析:厩养可以为马匹挡风遮雨,削减自然界的影响;同时通过马匹之间的栅栏间隔,削减了相互之间的干扰;通过马槽喂养,降低了养殖成本;通过马肥的再利用,增加了经济效益,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5.据记载,虽然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独创了水排冶铁,但当时仍以人力(排)或畜力(马排)冶铁为主,甚至到唐代以后更是无好用性记载。对此合理的说明是(C)A.官营方式无力担当巨额成本B.民营方式导致技术失传C.水排应用对水力的需求较高D.水排冶铁难以提高产品质量解析: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对水力的需求较高,导致这一技术无法广泛推广,甚至到了唐代以后更无相关好用记载,C项正确;没有得到普及与官营方式无关,解除A项;没有得到普及不等于技术失传,解除B项;水排冶铁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水排作为一种鼓风工具,其有助于提高铁器的质量,解除D项。6.匣钵将火焰与坯件隔离,削减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专家劳法盛指出:越窑因在制瓷时运用了匣钵,其青瓷制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更为晶莹光润,瓷器质量有了极大提高,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D)A.中国古代科技应用非常广泛B.唐代越窑制瓷水平为中国历代最高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解析:材料“越窑因在制瓷时运用了匣钵,其青瓷制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更为晶莹光润,瓷器质量有了极大提高,成为全国瓷器之冠”属于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发展的典型,故选D项;仅依据材料不能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广泛,故解除A项;B项说法太过肯定,故解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故解除。7.“何足挂齿”的“齿”原指织机上的定经齿,能挂在齿上的丝,就能被织成锦,后“挂齿”引申为“重要的事物”;“丝丝入扣”之“扣”通“筘”,原是织机上的主要机件,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后引申为细致之意。这些成语的由来折射出古代中国(A)A.手工业生产精益求精B.文人精通纺织技术C.纺织业生产效率高D.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解析:“定经齿”“筘齿”都是织机上的主要机件,反映了古代中国纺织技术的水平,也折射出手工业生产的精益求精,故选A项;文人不肯定精通纺织技术,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意在强调纺织技术水平高,而非生产效率高,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私营纺织业、家庭纺织业大量存在,且D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故解除。8.公元前59年王褒到(四川)湔山时写下了《僮约》,描述了田庄经济的场景:“脍鱼炰鳖,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茶”;“绵亭卖席”;“贩于小市”;“往来市聚”。以下理解正确的是(B)A.生产模式的特地性B.田庄丰富的商业活动C.自然经济的封闭性D.辞赋夸张无史料价值解析:材料“脍鱼炰鳖,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茶”;“绵亭卖席”;“贩于小市”;“往来市聚”体现的是田庄内部的商业交换活动频繁,B项正确;材料与生产模式的专业性无关,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商业活动丰富,非自然经济的封闭性,解除C项;辞赋具有肯定的史料价值,解除D项。9.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间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西周耒、耜、镈、铚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公社农夫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在耕作、浇灌、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学问战国耒、耜、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公社及其全部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依据材料,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答案:趋势: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时期小农户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生产工具的改变”“经营方式的改变”以及“农业技术的进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经营方式的改变、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等方面分析作答。其次小问,依据“西周至战国时期”并结合所学学问,可围绕“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等角度思索作答。二、实力提升10.商周时期,锸、类农具开沟起土较慢,农田垄与沟的宽度比约为1∶2,沟宽垄窄;战国晚期,垄、沟宽度之比变为1∶1;沟、垄宽度基本一样。这一改变表明战国晚期(D)A.生产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集体劳作方式不断得到强化C.人地冲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D.技术革新带动种植面积扩大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商周时期的垄与沟的宽度比约为1∶2,战国晚期的垄、沟宽度之比变为1∶1,再结合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运用,可得出技术革新带动种植面积扩大,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解除A项;战国时期的劳作方式主要是个体耕作方式,解除B项;材料信息与经济结构调整无关,解除C项。11.以下史实,反映了西汉时期(B)甘肃武威磨咀子48号汉墓出土了西汉木牛犁模型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出土了巨型犁件居延(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汉简记载了诸多“田卒”“治渠卒”等称谓A.自耕农经济的盛行 B.农业经济区北移C.土地兼并得到抑制 D.地方治理的加强解析: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西汉时期耕犁等农具在甘肃、辽阳一带出现,内蒙古出土的汉简中多次提到屯田戍边和水利兴修的士兵等,反映出当时农业文明向北扩展和农业区的北移,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自耕农”即小农经济的盛行,A项错误;土地兼并得到抑制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汉代地方治理的加强,D项错误。12.《唐会要》中记载,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三月“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由这则材料可获得的信息是(A)A.政府重视推广浇灌技术B.政府对农户的限制严格C.高转筒车已应用于生产D.中原农业生产歉收严峻解析:依据材料“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来看,政府造出大量的水车供百姓运用,体现了政府对浇灌技术的重视,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出政府对农户严格的限制,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政府制造水车,但不能得出这是高转筒车的结论,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府重视推广浇灌技术,与中原农业生产是否严峻歉收无关,D项错误。13.世界上多数的早期文明区域,不但天文历法、数学等相关学科获得了较早、较快的发展,而且大都独创了浇灌工具,修建、疏浚、维护水利工程也往往被当作地区发展的大事。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D)A.天文历法的历史悠久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C.水利浇灌的不行或缺D.农耕文明的必定要求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世界早期的文明区域属于大河文明,其经济表现形态是农耕经济,因此重视对天文历法探讨和水利工程的修建,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无关,解除。14.(2024·泰安)中国古代官府对手工业工匠人户编订特殊户籍制度,称之为匠籍制度,世代相袭,许多工匠因不堪忍受沉重剥削,常以逃亡、怠工等方式进行抗拒,明政府不得不指定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以银代役”法。这种匠籍制度的改革(A)A.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源于新式生产方式的推动D.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以银代役”法的实施,使得工匠的人身约束得以放松,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解除B项;材料未涉及新式生产方式,解除C项;匠籍制度的改革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未体现赋税制度的改革,解除D项。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出土于1990—1991年发掘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断代为西周末至春秋初。我国一些学者甚至历史书籍就曾据此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2003年出版的《中国军事工程技术史》对出土的秦代铁兵器做了统计,结果如下表:陕西临潼下刘村秦始皇陵西刑徒墓秦始皇陵园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江西遂川铁戟2件铁剑1把铁匕首1件铁矛1件、铁镞1件、铁铤铜镞2件铁铤铜镞80件在汉墓发掘中,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出土铁兵器141件,但青铜器高达6751件,其中兵器1904件。始终要等到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摘编自《碾压世界的秦代“上古神兵”真的存在吗?》材料二西汉早期兴起了“百炼钢”技术和铸铁脱碳钢。到了中期又相继出现了炒钢技术,这是继生铁冶铸之后,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上又一重大事务。西晋刘琨写下“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一喜闻乐见的诗句后,“百炼成钢”“千锤百炼”等成语由此而来。依据上述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学问,围绕“中国铁器时代的上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真实,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起先进入铁器时代。论证: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西周末至春秋初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出现了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广泛运用,牛耕也得到推广。总结: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在冶铁技术、铁器的运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起先进入铁器时代。示例二:观点:西汉中期,中国起先进入铁器时代。论证:河南三门峡虢季墓中出现得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只表明白中国起先运用铁器以及冶铁术独创的年头;秦代铁兵器在秦军兵器中所占比例小,汉初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中的铁兵器占墓葬总兵器的比例不足10%,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西汉中期相继出现炒钢技术,这是继生铁冶铸之后,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史上又一重大事务。总结:铁器起先运用的年头、冶铁术独创的年头和进入铁器时代的年头,这三者是有区分的;西汉中期,中国铁农具、铁兵器日益增多,冶铁技术也明显进步,中国起先进入铁器时代。解析:从材料“我国一些学者甚至历史书籍就曾据此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和“始终要等到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