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2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奋斗史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2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奋斗史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2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奋斗史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2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奋斗史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2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奋斗史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案[22]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奋斗史第22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选择题1.(2024·河北模拟)1950年初,政务院先后发出关于老解放区市郊农业土地问题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问题的指示,要求新老解放区均要按期完成土改,对十恶不赦的恶霸分子予以惩处,但必需经过法律程序,由人民法院依法审判。这体现出(C)A.废除土地私有制燃眉之急B.国民经济复原成效显著C.人民政府依法巩固新政权D.社会主义改造有法可依[解析]依据材料“老解放区……土地改革问题的指示”“但必需经过法律程序,由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可知,新中国依法巩固新生的政权,C项正确;废除土地私有制指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中“土地改革”不符,解除A项;国民经济的基本复原是在1952年年底,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B项;依据材料可知,此时为1950年,社会主义改造尚未起先,解除D项。故选C项。2.(2024·海南模拟)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记——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标记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解析]依据材料“1949年”“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要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巩固新生政权,A项正确;标记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的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与之后重大节日突出国家形象符号无关,解除B项;提高新政权在民众中的认同感,与国际影响力无关,解除C项;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子,这些国家形象符号并不能干脆体现国家权力驾驭在人民手中,解除D项。故选A项。3.(2024·北京怀柔)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依据实际状况实行分层次的探讨方式,即精英探讨和大众探讨相结合;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学问分子进行了同等充分的协商,甚至变更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实行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D)A.推动了近代政党政治的产生B.表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性C.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供应借鉴D.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文字改革中都充分听取和接受各个阶级和团体党派的看法,由此可知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D项正确;近代政党政治在此之前就早已产生,解除A项;这些立体协商模式不仅仅包括与其他党派的协商,因此不能表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性,解除B项;文字改革和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无关,解除C项。故选D项。4.(2024·湖南模拟)土改结束后,土地买卖现象起先出现,有的农户因为被国家征收部分土地而不得不再购买土地;有的农户因丢失劳动力,无力经营而卖地;有的农户因生活困难、负债、破产等而卖地。这表明(B)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成效有限B.新型农业生产关系亟待建立C.农夫的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D.农业生产合作社有肯定弊端[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土地改革虽然让广阔农夫获得了土地,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不足,农夫对土地的有效利用受限,农夫自主支配土地买卖可能会使土地改革的成果付诸东流,因此,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必需加速推动,才能巩固土地改革的成果,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变封建土地全部制为农夫土地全部制,满意了广阔农夫的需求,成就巨大,解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于三大改造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D项。故选B项。5.(2024·吉林模拟)1950年6月,中心重工业部安排司在《国营工业经济安排工作的组织与方法》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完整的工业经济安排;政务院先后成立了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其次机械工业部等工业管理部门。这些部门的设立(C)A.体现了对官僚资本的改造B.反映了完整工业体系的形成C.为工业集中管理奠定基础D.标记着安排经济体制的确立[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50年中心重工业部安排司制定完整的工业经济安排,成立一批工业管理部门,为工业集中管理奠定基础,C项正确;材料不是对官僚资本的改造,解除A项;制定安排,成立工业管理部门不等于完整工业体系的形成,解除B项;三大改造完成标记着安排经济体制的确立,解除D项。故选C项。6.朝鲜斗争的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一个月,中美双方起先了停战谈判。周恩来就此次谈判做出了全面指示:“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行不止。抗美,是保家卫国,是当行的爱国主义的正义斗争;援朝,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周恩来这番话说明当时我国谈判的动身点是(B)A.尽可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B.在和平环境中建设新中国C.坚守并扩大已有战略成果D.坚决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解析]依据材料“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行不止。抗美,是保家卫国,是当行的爱国主义的正义斗争;援朝,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和所学学问可知,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当侵略者伤亡惨重,被迫求和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得审时度势,把斗争停下来,争取在和平的环境中进行新中国的建设,B项正确;尽可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只是抗美援朝动身点之一,谈判的根本动身点是在和平环境中建设新中国,解除A项;C、D两项与材料中“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行不止”不符,解除。故选B项。7.(2024·四川宜宾)1950年,新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赐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救济,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条约的这一规定,有助于当时我国(B)A.实现“赶英超美”B.推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C.加快“三线建设”D.多种全部制的共同发展[解析]依据“彼此赐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救济,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利于新中国放手进行国内建设,B项正确;1958年“大跃进”运动提出“赶英超美”,解除A项;20世纪60年头我国起先“三线建设”,解除C项;中苏“彼此赐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救济,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什么全部制经济形式无关,解除D项。故选B项。8.(2024·湖南衡阳)1955年4月,中国代表团团长在印度新德里参与亚洲国家会议时说:“中国坚决信任,只要能够支持并遵守这五项原则,任何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都可以建立起来,并且可以巩固和发展下去。”由此推知,中国政府此行(B)A.加强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B.加强了亚洲国家间的友好关系C.促进了亚非国家间的和平交往D.消退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解析]依据材料“1955年4月”“亚洲国家会议”“只要能够支持并遵守这五项原则,任何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都可以建立起来”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是在亚洲国家会议上,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了亚洲国家间的友好关系,B项正确;印度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解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非洲国家,解除C项;D项错在“消退”一词,过于肯定,解除。故选B项。9.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交理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20世纪80年头体现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21世纪初的外交理念为“和谐世界”;2012年明确提出“要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据此可知,我国外交(C)A.渐渐摆脱意识形态干扰B.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C.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D.致力于打破国际旧秩序[解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1世纪,我国的外交理念始终提倡和平,这体现了我国外交始终奉行和平外交的政策,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外交政策摆脱意识形态干扰,走向成熟,解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国际社会对我国外交的评价,解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解除。故选C项。10.(2024·山东模拟)1954年,在对待中国的立场上西方阵营首次公开分化。这年8月,中国与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1月,中国又与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这是因为(D)A.朝鲜斗争提升中国国际地位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认可C.第三世界的国际影响力增加D.日内瓦会议增进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解析]依据“这年8月,中国与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1月,中国又与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可得出,这一年4月—7月,中国参与日内瓦会议,走向国际舞台,使西方更多地了解中国,改善同中国的关系,D项正确;A项与材料内容没有太大关系,解除;材料不能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认可,解除B项;材料不涉及第三世界,解除C项。故选D项。11.(2024·河南模拟)1954年2月,中国政府收到一份邀请:美、苏、英、法四国打算于(1954年)4月在瑞士日内瓦实行探讨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邀请中国一同参与。西方三大国同意邀请新中国参与这次会议主要是基于(C)A.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B.同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须要C.新中国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D.新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解析]日内瓦会议主要探讨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西方三大国邀请中国说明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新中国,即新中国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C项正确;日内瓦会议不涉及整个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独立国家,解除A项;新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解除B项;当时新中国被排挤出联合国,解除D项。故选C项。12.(2024·广西河池)1952—1953年,国家对高等学校院系实施大调整。调整后,综合高校数量大为削减,单科性特地院校则大量增加,工业院校数量增加最为明显。与此同时,专科学校渐渐削减。此外,在调整过程中,高等学校全部改为公立。这些调整(C)A.得益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B.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最初萌芽C.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D.保证了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解析]结合所学,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复原,1953年中共提出过渡时期总路途,实施第一个五年安排,因此,这一时期国家对高校实施的大调整明显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C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科教兴国战略,解除B项;“保证了”表述肯定,解除D项。故选C项。13.(2024·河南模拟)过渡时期,刘少奇提出农村党组织通过合作社对农夫进行社会主义教化,使合作社“成为一个广阔的共产主义的学校”。现阶段合作社任务是“与投机资本作斗争,与旧资本主义成分斗争并组织小生产,以提高小生产的生产力;在将来则在极大的范围内改造小生产为大生产”。这表明刘少奇主见(B)A.逐步转变基层组织职能B.渐次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变革C.借鉴苏俄经济建设阅历D.维护社会市场环境公允正义[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刘少奇提出在思想层面上通过合作社对农夫进行社会主义教化,逐步宣扬推广共产主义理论思想,在经济层面上,与反动势力作斗争,组织发展小生产,并适时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其主见渐次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变革,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基层组织职能发生转变,解除A项;苏俄新经济政策引入市场机制,发展商品经济,渐渐从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解除C项;材料重在说明变革社会生产关系过程呈现渐进性,并非维护社会市场环境公允正义,解除D项。故选B项。14.(2024·江苏扬州)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为了便于人民大众理解,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C)A.突出宪法的时代性 B.突显宪法的肃穆性C.便于推动普法教化 D.更好贯彻民主传统[解析]依据材料“为了便于人民大众理解”可知,修改以后,老百姓更加能够理解宪法的内容,体现了宪法是为人民服务的,便于推动普法教化,C项正确;材料中进行文字的修改,并不是要突出宪法的时代性,解除A项;宪法表述的修改对肃穆性并没有任何影响,解除B项;材料不涉及贯彻民主传统,解除D项。故选C项。15.(2024·新疆期中)有学者指出,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更了中国。他们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以取代过去那种权力分散的松弛的政治状态。这表明白中国共产党(D)A.集中全国力气实现了国家统一B.完善了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C.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成功D.通过体制建设重塑国家形象[解析]依据材料“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更了中国。他们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以取代过去那种权力分散的松弛的政治状态”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通过体制建设重塑国家形象,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行政体制的变更,无法体现国家统一的信息,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重塑新的国家体制,并非完善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解除B项;1956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C项时间与材料不符,解除。故选D项。16.(2024·湖北模拟)《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心的官方媒体,其叙事与话语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与立场看法,又反映了国家与社会的巨大变迁。下列1949—1956年《人民日报》关于国家话语部分核心词词频统计数据中,按年度依次处于明显上升趋势的应当是(D)A.人民、新民主主义、苏联B.民主、革命、土地改革C.社会主义、和平、抗美援朝D.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49—1956年,随着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复原,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其在《人民日报》中的出现频率应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在1956年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非该时期的上升核心词,解除A项;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其运用频率不应保持上升趋势,解除B项;抗美援朝在1953年已结束,不是1954到1956年间上升的核心词,解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中,在外交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下表所示序号新中国外交制度建设①新中国成立之初,基本参照前苏联外交部的模式,筹建外交部各地区司局和职能司局的组织机构,构建外交部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②1950年初,外交部确定把中国人民高校等作为职业外交官培训基地。周总理还在1955年制定了《培育外交干部十二年规划》,健全外交系统的人才培育机制③新中国成立之初,有步骤地完善外交岗位体系和外交工作程序。依据调来的干部的语种和特长,规划了一个各地区业务司的编制,并把各司的各级干部配备好,以便全体干部都能各得其所,各尽其职④早在1952年第一次外交使节会议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