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已有文言学问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明确文体特色。2.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造成魏晋名士寄情山水等行为背后的社会缘由,进而相识王羲之、陶渊明能够摆脱时代拘囿,对不良思想进行反思的主动意义之所在,形成主动的人生看法。3.思维发展与提升:明确作者情感变更过程,体会作者在深厚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哲理。4.审美鉴赏与创建:体会融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的行文艺术,赏析情与景的关系,明确作者情感与写作意图。学习情境兰亭,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实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与的名士,有“卷土重来”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的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陶渊明29岁出仕,在以后的10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不仅济世的志向无从施展,而且必需降志辱身地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使他感到特别苦痛和耻辱,因而屡屡辞官回乡。公元405年秋天,由于叔父陶夔的引荐,他被用为彭泽令,在官80余日,逢郡遣督邮至县,属吏告知他应束带接迎,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结束了仕途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隐的道路。《归去来兮辞》就是一篇他结束仕途生活的宣言书。兰亭序周杰伦作曲,方文山填词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牧笛横吹,黄酒小菜又几碟。夕阳余晖,如你的羞怯似醉。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一行朱砂,究竟圈了谁?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独缺,你一生了解。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湮灭。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约。恨了没,你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而深闺,徒留胭脂味。人雁南飞,转身一瞥你噙泪。掬一把月,手揽回忆怎么睡?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我等春雷,来提示你爱谁。【赏析】一边看着《兰亭序》的MV,一边听着这首歌,令人回味无穷。能够拿“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的摹本拓字典故,来与“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我等春雷,来提示你爱谁”之心事密缝加以结合,已然是词作者的一绝。而“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尽然与“墨香不退与你共留余味”的意境相吻合,令人拍案叫绝。这首歌词韵味悠长,令人品尝一再。周杰伦以京剧小旦吊嗓子的方式重唱一遍副歌,颇有剧中剧的感觉,更增加了《兰亭序》的古典美。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赏析】本篇是《归园田居》其次首,先是从正面写“静”。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不过,柴门也有放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夫披草来往,不是世俗的“人事”;共话桑麻,也不是“杂言”。与充溢机巧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别有洞天。——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诗人或从正面说,或从旁说,让读者去领会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安静。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正是描绘了一个安静、纯美的天地。课|前|预|习1.作者作品千古书圣——王羲之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祖籍琅玡(lángy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会(kuài)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书法家、文学家。王羲之诞生于两晋门阀世家,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等,后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得其父所藏之书《笔论》,又从卫夫人学书,融汇古今,独创一家。他完成了中国书法由古体的篆、隶向今体的楷、行、草的转变,开创了遒美俊健的书风,框定了此后数千年中国书法的大致面貌,被后人尊为“书圣”。时人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二王”。王羲之在诗文创作上也有独到之处,其文用笔洗练,不尚辞藻而多情致。主要作品有《王右军集》《兰亭集序》。[《兰亭集序》评价]此文一意反复生死之事甚疾,现前好景可念,更不许顺口说有妙理妙语,真古今第一情种也。——清·金圣叹雅人深致,玩其抑扬之趣。——清·李兆洛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病。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古文观止》非止序禊事也,序诗意也。修短死生,皆一时诗意所感,故其言如此。笔情绝俗,高出选体。——清·浦起龙因游宴之乐,写人生死之可悲,则兰亭一会,固未可等诸寻常小集。而排斥当日竞尚清谈;倾惑朝廷者之意,亦寓言下。林西仲谓古人巡游之文,亦不苟作如此。信非诬也。至其文情之高旷,文致之轻松,更难备述。——清·余诚隐逸诗人——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也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出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任彭泽令。因厌恶官场黑暗,弃官隐居,躬耕田园。直到晚年,仍不改初衷,最终在贫病交迫中死去。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明哲保身、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陶渊明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弱),其二是淡,其三是远。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善用白描手法,情感真挚自然,意境美丽,情致悠闲冲淡。代表作有诗歌《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并序》等。[作者评价]居备勤俭,躬兼贫病。人否其忧,孑然其命。隐隐就闲,迁延辞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南朝宋·钟嵘《诗品》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唐·李白《九日登山》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宋·苏轼一语自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陶靖节诗,如展禽仕鲁,三仕三止,处之冲然,出言制行,不求甚异于俗,而动合于道,盖和而节,质而文,风雅之亚也。——明·宋濂《题张泐和陶诗》渊明在情感生活上经过极端底苦闷,达到极端底和谐肃穆。——现当代·朱光潜《陶渊明》2.探寻背景《兰亭集序》《晋书·王羲之传》说:“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王羲之与挚友们徜徉于会稽的名山秀水之间,诗酒风流,逍遥度日。其中最出名的一次聚会,便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的兰亭之会。聚会源于古代三月上巳日的“修禊(xì)”这一习俗。此次聚会名流荟萃,规模宏大,与会者多达41人。为了增加趣味,实行流觞赋诗的方法,流觞所至,即席赋诗。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当场挥毫作《兰亭集序》。两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致“魏晋……名士少有全者”。所以士大夫们普遍崇尚老庄之学,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则表述了不同于老庄思想的人生观。在王羲之看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生的执着、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这就彻底否定了老庄“齐生死”的观点。《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去来兮辞(并序)》作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其时陶渊明出任彭泽令。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始终厌恶官场,憧憬田园,最终在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辞去彭泽令。这篇文章就是其回来田园之初激烈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全文分“序”和“辞”两部分,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缘由;“辞”部分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开心的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基|础|梳|理兰亭集序一、重要字音修禊(xì) 癸丑(guǐ)流觞(shāng) 彭殇(shāng)游目骋怀(chěng) 放浪形骸(hái)会稽(kuàijī) 嗟悼(jiē)契合(qì) 消遣(yú)感慨系之(xì) 清流激湍(tuān)二、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同“晤”,面对)2.趣舍万殊(“趣”同“取”,与舍相对)三、一词多义1.致eq\b\lc\{\rc\(\a\vs4\al\co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名词,思想情趣),罗敷前致词(《陌上桑》)(动词,传达),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动词,取得)))2.期eq\b\lc\{\rc\(\a\vs4\al\co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动词,至),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周),君与家君期日中(名词,动词,约定)))3.修eq\b\lc\{\rc\(\a\vs4\al\co1(修禊事也(动词,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高的),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动词,修建)))4.以eq\b\lc\{\rc\(\a\vs4\al\co1(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把),亦足以畅叙幽情(连词,来),又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为)))四、词类活用1.少长咸集(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2.映带左右(名词用作动词,环绕)3.一觞一咏(名词用作动词,喝酒)4.引以为流觞曲水(使动用法,使……流)5.所以游目骋怀(使动用法,使……放开)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用作动词,把……看作一样)7.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用作动词,把……看作相等)五、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曲水的)旁边。今义:次第较后;其次(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自然界的万物。今义:种类。3.或取诸怀抱古义:心怀。今义:抱在怀里;胸前。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古义:一俯一仰之间,比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5.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六、文言句式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推断句,“为”表推断)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省略主语“众人”,应为“(众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3.悟言一室之内。[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悟言(于)一室之内”]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句,由“之”构成定语后置的标记,应为“仰观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类”)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句,由“之”构成定语后置的标记,应为“虽无盛之丝竹管弦”)6.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斯文有感”)7.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所遇欣”)归去来兮辞并序一、重要字音眷然(juàn) 西畴(chóu)眄庭柯(miàn) 载欣载奔(zài)盈樽(zūn) 壶觞(shāng)矫首(jiǎo) 出岫(xiù)翳翳(yì) 盘桓(huán)寻壑(hè) 流憩(qì)二、一词多义1.策eq\b\lc\{\rc\(\a\vs4\al\co1(策扶老以流憩(动词,拄着),振长策而御宇内(名词,马鞭子),蒙故业,因遗策(名词,策略),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2.行eq\b\lc\{\rc\(\a\vs4\al\co1(感吾生之行休(副词,将要),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动词,行走),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名词,行为),余嘉其能行古道(动词,实行),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名词,辈分)))3.绝eq\b\lc\{\rc\(\a\vs4\al\co1(请息交以绝游(动词,断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横渡),枯松倒挂倚绝壁(形容词,走不通的)))4.之eq\b\lc\{\rc\(\a\vs4\al\co1(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感吾生之行休(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记),填然鼓之(凑足音节,无实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到,往),均之二策(代词,这)))5.而eq\b\lc\{\rc\(\a\vs4\al\co1(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时矫首而遐观(连词,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三、词类活用1.眄庭柯以怡颜(使动用法,使……开心)2.悦亲戚之情话(意动用法,以……为悦)3.或棹孤舟(名词作动词,用桨划)4.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经常)5.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天)6.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作动词,喜好,艳羡)7.乐琴书以消忧(意动用法,以……为乐)8.实迷途其未远(名词作动词,指出来做官)四、古今异义1.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常指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状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育、调配、奖惩等工作。2.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3.悦亲戚之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4.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叹。今义:充溢正气,心情激扬;大方,不吝惜。5.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6.无趣盈室古义:小孩。今义:年纪小;形容头脑简洁或缺乏阅历。7.策扶老以流憩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8.问征夫以前路古义:行人。今义:指出征的人。9.既窈窕以寻壑古义:幽深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雅而美妙。五、文言句式1.皆口腹自役。(推断句,“皆”表推断)2.富贵非吾愿。(推断句,“非”表推断)3.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见”表被动)4.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5.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宾语“焉”前置)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宾语“何”前置)7.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宾语“奚”前置)8.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句,状语“以春及”后置)9.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句,状语“于西畴”后置)10.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武昌”后置)11.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句,状语“以前路”后置)12.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寓形”后省略介词“于”)13.景翳翳以将入。(省略句,最终省略宾语“山”)序《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好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举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目的、写作过程、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往往还有一些评价性的内容。不论是古代还是今日,都有“序”。有的近似论说文,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争论中夹着感慨,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见解和对人对事的看法。还有描述文人雅集的《兰亭集序》、记述高阁盛宴的《滕王阁序》、交代写作因由的《〈呼喊〉自序》等。除了为文章、著作所写的序外,还有如《送孟东野序》《送薛存义之任序》《送东阳马生序》的赠序,内容多为述交游、道惜别、致愿望,有时也谆谆训诲,以求有益于对方。辞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敏捷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和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押韵的方式敏捷而富于变更。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运用楚地方言,创建出来了一种新诗体,新诗体内容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楚辞以六字句为主,好用语气词“兮”(不包括在六字之内),虚词置于句腰(第四、五字)上,也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例如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了西汉,在辞的影响下产生了赋这类新文体。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显著的区分。其相像之处在于二者都注意文采,讲究铺排,擅长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常用关联词语,长短句明显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陶渊明五次“入出”第一次“入出”:出任江州祭酒。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不久便“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闲居六七年。其次次“入出”:入桓玄军幕。晋安帝隆安四年(400),陶渊明投入东晋权臣桓玄幕下。隆安五年(401)冬,他借母丧辞职回家。第三次“入出”:入刘裕军幕。桓玄夺取东晋大权,篡位改国号为楚。元兴三年(404),刘裕起兵讨桓平叛。陶渊明投到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但入幕不久,面对刘裕剪除异己等行为,他倍感悲观,再次辞职隐居。第四次“入出”:出仕任刘敬宣参军。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入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下任建威参军。三月,刘敬宣辞官,他亦去职。第五次“入出”:任彭泽县令。同年(405)秋,叔父陶夔介绍他任彭泽县令,陶渊明到任八十余天,遇到浔阳郡派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即日解印绶去职。中国的隐士文化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而又重要的一部分,其文化主体是隐士。隐士是怎样的人物呢?《庄子·缮性》说:“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躲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同‘智’)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大意是说,古人所谓的隐士,并不是自己要有意识地躲起来不让别人找到,也不是有意识地不发表言论,更不是有意识地隐藏自己的才智与才能,而是因为世道不顺,为了保全自身,他们只好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若到了有道之世,他们自然会出来大显身手。这与孔子所说的“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并无二致。中国的士人,当他们处于顺境、治世时,就出来做官,主动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与志向,这时他们就是“显士”;若处于逆境、乱世时,为了自保,他们就隐居避世,成为“隐士”。因此,隐居是古人保全自身的一种方式。春天的雅称古代将夏历的正月、二月、三月称为春。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古代春天还有各种各样的雅称,这些雅称从不同角度生动地传达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感受、憧憬和希望,记载了春天的文化意义。1.三春:古时以夏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诗人孟郊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2.九春:春季三个月共九十天,十天一春,故称“九春”。阮籍《咏怀》云:“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3.青阳:春天阳光温柔明媚,因此春又有“青阳”之美称。陈子昂有“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的诗句。4.艳阳:春天风和日丽,阳光绚丽,故又称“艳阳”。杜甫有诗云:“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5.芳春:春每天气渐暖,百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春有了“芳春”的雅号。陈子昂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的诗句。6.天端:因为“春为四时之始”,春天被前人称作“天端”,意思是一年天时的初步。《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徐彦疏:“天端,即春也。”在民间,人们依据节气、农事等分别将正月称为孟春、早春、首春、初春、上春、首阳、元阳、春王、正阳;二月称为仲春、酣春、大壮、中和、仲阳、阳中;三月称为季春、暮春、杪春、春杪、晚春、末春等。此外,春天还有“苍灵”“淑节”“昭节”“韵节”“阳节”等诸多雅称。表达归隐的意象1.式微:年老式微自然地归隐《诗经·邶风》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式:语助词。微:(日光)衰微,即天黑。大意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句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有意设问。“式微”一词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王维《渭川田家》:“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孟浩然的“因君家乡去,遥寄式微吟”等。2.采薇:坚持节操式的归隐《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采薇”喻隐居不做官。如王绩《野望》:“相顾不相识,长歌怀采薇。”也表现坚守节操,如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3.桃源:躲避乱世的归隐“桃源”一词出于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人就多以“桃源”指避世隐居之处。如李白《古风》中的“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自然“桃源”的作者陶潜以及他的诗句中相关的事物也成了隐逸之意象。如高适《封丘作》:“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结构图示归去来兮辞(并序)eq\b\lc\{\rc\}(\a\vs4\al\co1(序言:交代写作缘由,决意归去:迷途知返,今是昨非,归去之乐\b\lc\{\rc\(\a\vs4\al\co1(家中之乐,田园之乐,交往之乐,出游之乐)),综述情志:顺其自然,乐天安命))厌恶官场酷爱田园主旨归纳《兰亭集序》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记叙了兰亭集会,作者通过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充分表现了生之快乐。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争论,引发出对忧乐生死的感慨与思索,阐明白“死生亦大”的观点。《归去来兮辞(并序)》本文叙述了作者弃官归田时一路上的心情,以及回家后的生活情趣和感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劳动的歌颂,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宠爱,对自由的追求和憧憬,体现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尤其是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作者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从中也流露出作者“乐天安命”和“委心乘化”的避世思想。任务探究兰亭集序任务一言外之韵,鉴赏语言1.从文章内容上看,开头两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状况,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①②③④答:_①前来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聚会的地点环境美丽,“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聚会时的活动高雅好玩,“流觞曲水”“畅叙幽情”,④聚会时天气晴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2.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请赏析《兰亭集序》的语言特点。答:_①生动、精确的词语。本文中多处词语运用生动、精确,于洗练中见作者功底。如“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句中“清”字写出兰亭四周水的质——澄澈透亮,“激”字写出水的状——激越奔流,两者静动相结合,构成互补。“映带”既写出了远观水的情态,又奇妙地引出与兰亭的关系,为“流觞曲水”创建了条件。②工整、华丽的对偶。文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增加了文章的形式美,使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如“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前句遥看宇宙,思绪飞扬;后句回望大地,万物葱郁,心潮澎湃。感情美与形式美达到高度统一。③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如文中第三段“夫人之相与……感慨系之矣”,句子形式敏捷,有骈句,如两个“或……”句,节奏明快,有音乐美;其他多是散句,长短不一,错落中见精致。__任务二披文入情,鉴赏情感1.纵观全文,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起伏变更的?答:_本文感情曲折深厚,脉络清晰。开头写宴集之乐;而后又由宴集想到人生,由聚想到散,不禁“痛”从中来;而后又由“兴感之由”与古人“若合一契”,发出深厚的“悲”叹。__五乐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良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情真: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赏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三痛一痛: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二痛:俯仰一世,不知老之将至。三痛: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三悲一悲:“昔人”,对自己生命的体验和古人是何其相像。二悲:时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三悲:“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三悲是对个体之痛的思索,是由己悲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之“悲”,更加深刻感人2.《兰亭集序》中为什么说“一死生”“齐彭殇”是“虚诞”“妄作”?答:_这一观点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认为生和死是相对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像细胞的新陈代谢。但他夸大了这个相对,否定了生和死的区分,所以,生死相等说是荒谬的。他又认为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和未成年就死去的人没什么差别,因为长短是相对的,但他同样夸大这种相对性,否定了寿夭的区分,所以是胡说。其次从第三段的内容看,作者先引用庄子的话说死生是人生的大事,接着分别写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对死生这一人生大事感慨万端,对人生无常悲恨不已,那么既然古往今来人们无一例外都为人生无常兴叹生悲,庄子的死生一样、寿夭等同的说法莫非不是虚妄、荒诞之辞吗?__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自己高旷的宇宙情怀,同时蕴含着深深的“悲情”,作者的悲从何处来呢?探讨分析。答:_观点一:人生如白驹过隙,美妙却短暂。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存在社会上,好静者常在室内清谈佛老,好动者尽情山水,遇上宠爱的事物就心满足足,因为乐而忘了忧愁,竟然“不知老之将至”。观点二:来自生命本体的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当人们“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但转瞬之间,“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就是说,人对美的感受不是凝固不变的,得到的东西即使再好,也会很快厌倦,感慨也随着产生了。观点三:“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时间的快速消逝,事物的急剧变更,更显诞生命的脆弱,所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更何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生命最终要归于毁灭,这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人生之大悲啊!悲来自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时间无情的恐惊。__归去来兮辞并序任务一言外之韵,鉴赏语言1.如何理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答:_这几句是自慰之辞。“悟已往之不谏”,过去的已经成为事实,不行变更了,懊悔之意溢于言表。“知来者之可追”,知道将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让自己有了一点劝慰。用今“是”而昨“非”干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鄙弃官场,酷爱田园生活。__2.“载欣载奔”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_体现了作者远远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与为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显明的比照。__3.“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有怎样的深刻内涵?答:_这两句意蕴丰富,既表达了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憧憬,又有恨自己不早些归来的感叹,同时“松菊犹存”更是喻指自己高洁的品行仍在。__4.如何理解“云无心以出岫”和“鸟倦飞而知还”两句话的含意?答:_出则无心归则有意,这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真实写照。出去做官是无心的,并不是有意追求功名利禄。在这里,“无心”并不是作者的开脱之辞,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辞官归田则是因为“倦飞”,因作者已经厌倦了官场的污浊和黑暗。作者触景生情,又能将这种困难的感情不露形迹地轻点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__5.《归去来兮辞并序》的语言运用,自古以来,评价极高。依据你的理解领悟,美在何处?答:_①通过口语化的语言构建本真生活。陶文擅长提炼语言,但又看不见痕迹。如“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等,给人一种自然质朴、平淡清爽的感觉,读起来节奏感很强。②平淡中显精奇。农村俗事,田园风光,以及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安静心情,都是通过朴实的语言抒写出来的。文章所写到的都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事物,“松菊”“云”“鸟”“孤松”“寻壑”“经丘”等等,但以极为平淡、极为自然的语言把最本质的生活和最坦荡的心灵展示给读者,使人无比憧憬那种纯净心灵和纯朴生活的呼唤。③语词特别简洁。文中用到一些虚词,如“胡、奚、焉、曷”等,实词,如“芜、瞻、熹微、衡宇、遐观、出岫、倦飞、盘桓、窈窕、坎坷、欣欣、涓涓、耘耔、舒啸、乘化”等,无论从词性还是从词义上,都能品尝到其中简洁平淡之美。④韵律的美丽。本文运用“辞”的形式,既便于叙事,又便于抒情;既有诗歌的韵律美,又有散文自由奔放、华美多变的特点。在用韵上,也是既规范高雅,又独具匠心。如:正文第一段用“归、悲、追、非、衣、微”,正文其次段用“奔、门、存、樽”,正文第三段用“游、求、忧、畴、舟、丘、流、休”,正文第四段用“时、之、期、耔、诗、疑”,读起来朗朗上口。__任务二披文入情,鉴赏情感1.有人说“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表现了一种乐尽哀来之悲。你对这两句是如何理解的?答:_面对生气勃勃的自然景象,作者艳羡万物,感叹自身。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之伤感。由春来万物复苏,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到人生的短暂与仓促。这两句虽有点沉郁,但细品尝之,基调还是静谧而愉悦的。__2.如何评价结尾两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这两句抒发了诗人乐天安命的思想感情。既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也流露出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消极心情。隐逸的道路基本上都是躲避现实的,有消极的成分。但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陶渊明不与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其不慕富贵、安贫乐道的思想还是有肯定主动意义的,它启示人们要蔑视那丑恶污秽的现实,从生活上远离它,从道德上鞭挞它。__3.《归去来兮辞并序》多种抒情手法的综合运用,将情感畅快淋漓地抒发出来,请详细分析本文的抒情手段。答:_①直抒胸臆。情到深处就喊出来,直抒的胸臆往往更能够打动人,所以诗人也忍不住喊出“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行期”。这正是埋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郁积多年的情感的大爆发。②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把诗人解除思想冲突后那种回家途中愉悦畅快之情表现得多么真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即意境全出。云之无心,乃人之有意;鸟之倦飞,实人之乏累。两相衬托,不露痕迹而意味隽永。对孤松和日光的描写则更能看出诗人对这美妙的田园风光的钟爱与留恋。文章中诗人浓墨重彩地对乡村生活情景的描绘,是向人们展示乡村生活的美妙,传递出的是一种浓浓的宠爱之情。③借物抒情。“松菊犹存”“孤松”中的“松”“菊”都是诗人的自喻,象征着诗人孤傲岸世、超尘绝俗的特性品行。__4.《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心胸旷达、淡远潇洒的风格?答:_从该辞的序及辞的第一段可见,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却只言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而不言官场的黑暗。对已往的居官求职,也只言“不谏”“昨非”,确定不与达官贵人来往,反用“息交以绝游”轻轻带过,而在写回到田园生活的场景时,句句从心中流出,家中景——有松,有菊,有幼,有酒,有樽,差足慰问;写涉园之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因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到处显示作者“旷而真”的感情。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看法是完全一样的。__整合探究《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都体现了作者的“生死观”,从整体上看,二者的“生死观”有同有异,试依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答:_同:二者较为相同的观点是生年有限、人生易逝。《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面对良辰美景,两文作者都感叹人生短暂,不及自然万物那样生命长久。异:两文“生死观”的不同正是对待生年有限、人生易逝的看法。王羲之的“生死观”表面上是消极的,但内核却是主动的,他振聋发聩地喊出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魏晋时代,由于社会的黑暗,现实的残酷,普遍崇尚玄谈,尊崇老庄思想,把死和生看作等同,把长寿和短命看作一样。而王羲之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这种思想,阐释了他自由之精神,生命之意识。他对时间和死亡的恐惊,并没有必定导向消极悲观,反而引起更剧烈的创建冲动,以扎实的现实努力,来抗拒人生的“空无”。这种慨叹,不是消沉,而是奋起和抗争。《兰亭集序》本身就是他抗拒人生虚无的执着努力。陶渊明的“生死观”虽然有消极﹑悲观的心情,但是整体上是比较闲适平淡的,超脱世俗,达观自由。__兰亭集序eq\f(永和九年①,岁在癸丑②,暮春③之初,会于④会稽⑤山,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我们)在会稽郡山)eq\f(阴⑥之兰亭,修禊事⑦也。,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eq\b\lc\[\rc\(\a\vs4\al\co1(①永和九年:东晋穆帝年号,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②癸丑:,古人用“天干”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eq\b\lc\\rc\(\a\vs4\al\co1(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③暮春:春季的最终一个月。暮,,晚。④于:介词,在。⑤会(kuài)稽:郡名,在今浙江北部和江))eq\b\lc\\rc\](\a\vs4\al\co1(苏东南部一带。⑥山阴:当时的县名。⑦禊(xì)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游戏,以祓除不祥。))eq\f(群贤毕⑧至,少长咸⑨集。,很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年长的和年轻的都聚在一起。)eq\b\lc\[\rc\](\a\vs4\al\co1(⑧毕:全。,⑨咸:都。))eq\f(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eq\f(修⑩竹,又有清流激湍⑪,映带⑫,高高的竹子,又有澄澈而湍急的溪流,在(亭的)四周衬托)eq\f(左右,引以为⑬流觞⑭曲水,列坐⑮其次⑯。,环绕。把水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eq\b\lc\[\rc\(\a\vs4\al\co1(⑩修:高。⑪激湍:流势很急的水。⑫映带:景物相互衬,托。⑬以为:把……作为。⑭流觞: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eq\b\lc\\rc\](\a\vs4\al\co1(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觞,酒杯。⑮列坐:排列而坐。⑯次:旁边。))eq\f(虽无丝竹管弦⑰之盛⑱,一觞一咏⑲,亦足以,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eq\f(畅叙幽情⑳。,痛快地表达各自幽深内藏的感情。)eq\b\lc\[\rc\(\a\vs4\al\co1(⑰丝竹管弦:都是乐,器,这里泛指音乐。))eq\b\lc\\rc\](\a\vs4\al\co1(⑱盛:繁盛。⑲一觞一咏:喝点酒,做点,诗。觞,饮酒。⑳幽情:深远高雅的情思。))段解:记叙兰亭聚会盛况。eq\f(是㉑日也,天朗气清,惠风㉒和畅。,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爽,和风吹来心情安逸。)段解: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段解: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段解:由观赏美景、流觞畅饮引发对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归去来兮辞并序eq\f(余家贫,耕①植②不足以③自给④。,我家境贫困,耕田植桑不够用来供应自己的生活。)eq\b\lc\[\rc\](\a\vs4\al\co1(①耕:耕田。②植:植桑。,③以:来。④给:供应。))eq\f(无趣⑤盈⑥室,瓶无,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eq\f(储粟,生生所资⑦,未见,储存的粮食,(没有)所赖以维持生活的东西,(我也)没有)eq\f(其术⑧。,经营生计的本事。)eq\b\lc\[\rc\](\a\vs4\al\co1(⑤无趣:指小孩。⑥盈:满。⑦资:凭,借。⑧术:这里指营生的本事。))eq\f(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⑨有怀,,亲戚挚友大都劝我出去做个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eq\f(求之靡途⑩。,(但)求官又没有门路。)eq\b\lc\[\rc\](\a\vs4\al\co1(⑨脱然:忧虑解除而放松的,样子。⑩靡途:没有门路。))eq\f(会⑪有四方⑫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刚巧碰上有任命出访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疼惜人才为美德,)eq\f(家叔以余贫苦,遂见⑬,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举荐),于是我)eq\f(用于小邑。,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eq\b\lc\[\rc\](\a\vs4\al\co1(⑪会:恰逢。⑫四方:,到各处去。⑬见:被。))eq\f(于时,在那时,)eq\f(风波⑭未静⑮,心惮⑯远役⑰,彭泽去家,战乱还没有停息,心里胆怯 到远方供职,彭泽县距离家乡)eq\f(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有一百里路程,供俸禄的田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eq\b\lc\[\rc\](\a\vs4\al\co1(⑭风波:指战乱。⑮静:停息。,⑯惮:胆怯 。⑰役:供职。))eq\f(故便求之。及少,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eq\f(日,眷然⑱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⑲,几天,就有辞官回家的想法。什么道理呢?(因为我的)本)eq\f(自然,非矫厉⑳所得。,性坦率自然,不是造作牵强所能够变更的。)eq\b\lc\[\rc\(\a\vs4\al\co1(⑱眷然:思念,的样子。⑲质))段解:交代了作者写这篇辞的缘由。段解:表示要辞官归隐的决心。段解:写作者回到家后的安乐闲适。段解:到田园耕作和出游的快乐。段解:抒发了诗人明哲保身、自命不凡的情怀。素材提炼如何看待生与死?王羲之在本文给我们做了一个深刻的回答。在他看来,对生的执着、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生命到了终点都是要死的。他感到人世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定的。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要珍惜时间,眷念生活,追求真实,表现了一种主动的、高旷的宇宙情怀,充溢了哲理思辨,从而彻底地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文笔洗练,文风纯正,发人深省,令人回味。素材点金课外链接青年英雄献身谱秋瑾,25岁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28岁时打算组织反清武装起义,后被捕,在绍兴古轩亭口壮烈牺牲。夏明翰,20岁参与革命,后被捕,狱中题诗:“砍头没关系,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28岁他在武汉英勇就义。向警予,2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的第一位女中心委员,33岁时在汉口被捕,牺牲前在刑场上进行最终一次讲演,敌人用手卡她的颈项,用皮带抽她的双颊,用东西塞她的嘴。向警予奋力摆脱,高呼口号,英勇就义。赵一曼,抗日女英雄,18岁参与革命,30岁为掩护同志受伤被俘,她至死不屈,英勇就义。罗盛教,在朝鲜战场上,为救一名落水儿童献出年轻的生命,时年21岁。董存瑞,19岁时,舍身炸碉堡。黄继光,22岁时,用身体堵住敌人碉堡的枪眼,壮烈牺牲。邱少云,在朝鲜战场上,为了潜藏的目标不被暴露,他忍着火烧的剧痛,像一块巨石那样始终卧在那里,直至牺牲。时年21岁。精彩运用你对生和死有着怎样的看法,结合上面的素材,写一段文字,500字左右。示例:世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不行抗拒,因而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因此,谁都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索。林语堂说“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于是他很快速地变成诗人了”。王羲之和陶渊明都是这样的诗人。他们深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个“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唯望“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一个“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倍加珍惜。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诞生命价值的箴言。美文赏读少年听雨悟陶潜很小的时候不宠爱陶渊明,每逢读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时候,脑海里总会出现出一个很滑稽的画面。那个画面里是一个驼背的老人,他曾在某个山坡上种了一丘的豆苗,可是六月草儿疯长,吃了他的庄稼。所以纵使他早出晚归,锄地也还算勤奋,村民望见他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地讥讽。在我幼小的认知里,陶渊明是一个连地都种不好的人,一个糟老头子,穷得叮当响,就像某些村庄里那些老单身汉一样。再后来读到的是“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也渐渐在他的诗句里发觉这是一个挺有情调的人,所以曾经刻画在我的想象空间里的那个糟老头子被一个挺有气质白衣飘飘的中年人代替了。但是我还不曾读懂他诗歌中的味道,觉得他写的东西都很平淡,就像我们经验的很多个一模一样柴米油盐的乏味生活一样。我觉得我对陶渊明有点感觉是在最近的时候,我在他的诗歌里找到了很多平实但是深化在很多人骨子中的真理。陶渊明的诗歌是适合那些有点经验的人来读的,这样的话说出来会让人生厌,觉得我在故弄玄虚。仿佛很多年前我和外婆一起坐在中秋的瓜架下,看着一轮圆月在缥缈的浮云里穿梭。外婆总是碎碎念地跟我讲很多人生的道理,而我并不真正明白外婆的用意,总是打破砂锅问究竟——追问外婆为什么。后来外婆被我问住了,于是她摸着我的头说,外婆告知你的这些道理等你长大你就明白了。我厌烦外婆那种讳莫如深的语气,感觉她有点看不起我。但是长大后我渐渐地领悟外婆讲过的那些道理,也渐渐明白人生的经验才是一笔重要的财宝。就像我到了二十岁就慢慢有些理解陶渊明的诗了。我觉得20岁对一个男孩来说肯定是一个重要的节点。20岁之前我们总是无忧无虑的,父母总是为我们撑起一片晴空;20岁之前我们还是一个孩子,做错的很多事情都会被人宽恕。但是从20岁之后一切都起先不同了,一个男孩须要考虑很多现实的问题。20岁之前我的志向是天马行空的,所谓诗和远方,幻想自己有一天功成名就、衣冠楚楚。但是20岁的时候我突然就想明白了一件事,其实像我们这样的人,可能终其一生的努力,也不会在历史的进程里留下什么痕迹。我们中的大多数可能都是一般人,毕业之后走进大山中的某所小学,或者留在某个县城里。然后找一个你爱也爱你的人,就是平平淡淡的一生。顶多在乏味的生活之余创建一些暖和,或者一些惊喜,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日子里也过得快快乐乐、幸华蜜福。我曾经发过这样一条说说,我说:假如有一天我买房了,我肯定会买在小城的市中心,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步行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人们在大红伞下吃那种很辣很辣的酸辣面。然后有很多人在评论区给我评论,他们说一个男孩怎么突然就生了一种小女人式的思想。我没有回复他们,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回复,其实我也是青春热血的,也有幻想要走进一个很大很大的城市,然后建功立业,坐在有着落地窗的写字楼里,透过写字楼的窗户,可以望见黄浦江的浪花拍打着江岸。但是只有轰轰烈烈的人生才是华蜜的吗?曾经我也这样以为。但是20岁之后我突然就想明白了一些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也都有自己的华蜜。所以当我在20岁的时候读到陶渊明的“人生归有道,衣食故其端”的时候,才发觉陶渊明真的不是一个仙风道骨的人,他的身上是有烟火气的啊。20岁的时候突然那么想要独立,想要不靠父母而养活自己,也想要扛起那些我们应当扛起的责任。这就是“人生归有道,衣食故其端”啊,一个人假如连自己都养不活,那还谈什么志向,谈什么诗和远方。始终很宠爱读词,最宠爱的还是那首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我青年时代读到的陶渊明不是我幼年时代读过的,或许我将来读到的陶渊明又不同于我现在读到的。但是我20岁时读到的陶渊明,他是柴米油盐的陶渊明,他是一个满身烟火气、满生清贫的农夫。他带着自己的满腔傲气和一身傲骨,经验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在宏大的生活的泥潭里卑微而又平凡地挣扎着找寻自己的华蜜。【点评】淡淡的香,绵延了千年;浓浓的情,渲染了整个历史的天空。一朵迟开的花,绽放出一段不了的菊花情缘。一个绚丽的肆意潇洒的笑脸,为曾经争奇斗艳的百花夺魁赛做个干练的总结。该谁夺魁,嘉宾微笑不语,留个悬念让历史揭秘。陶君啊,采菊做茶,酿菊为酒,丝丝花瓣在风中翩翩起舞,遍地的潇洒分明幻作张张懂风通情的瑶琴,眩然奏起心旌摇荡的菊之歌,响彻历史的天空。好一首千古绝唱!醉眼迷离中,品诗读文;恬心淡雅时,饮酒赏菊。“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箪瓢屡空,晏如也。”陶翁,菊花伴你,南山懂你,于静谧中写意人生绝配。“大济苍生”的梦寄存在桃花源,留待渔人去摇醒沉睡的世界。“草盛豆苗稀”,给自己的贫困找个出口,让枯死的心暂缓灭亡。历史,须要你未尽的诗行!学以致用学习名词的活用《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都有一些名词活用的语法现象。在高考全国卷中,一般不单独命题,而是与翻译题融合起来考查,而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卷中,有时会单独命题考查。典例剖析对下列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不事文墨久矣 事:从事B.病目眚 病:乏累C.詈不佳 詈:责骂D.令五县会鞫之 鞫:审讯【解析】B项中的“病”本指不健康的现象。从语境看是眼睛害病,名词活用为动词,“病”应译为“生病,患病”。技法归纳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亲密相关,只是动作化了。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句中“舍”后带的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这里的“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2)几个名词连用,假如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为动词。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句中“籍”与后面的名词“吏民”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登记造册”。(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句中“罾”原来是名词,意思是“鱼网”,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网捕”。(4)名词若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如“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句中名词“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命名”。(5)名词用在“欲”“敢”“未”等能愿动词或副词之后,则该名词可能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刃”用在“欲”之后,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杀”。2.名词用作状语(1)一般名词用作状语名词干脆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深厚的修辞色调。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状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廷”用作状语,意思是“在朝堂上”。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句中“箕畚”本是名词“竹筐”,这里用作状语,意思是“用箕畚(装土石)”。③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句中“翼”用作状语,意思是“像翅膀一样”。④表示行为的方式或看法。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句中“兄”用作状语,意思是“像对待兄长的礼节一样”。(2)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频率、趋势等。如“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句中“朝”“夕”用作状语,表示动作“济”“设版”的时间,意思是“在早晨”“到了傍晚”。再如“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蛇者说》),句中“岁”用作状语,表示“赋(征收)”的频率,意思是“每年”。再如“则刘病日笃”(《陈情表》),句中“日”用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势,意思是“一每天地”。(3)方位名词用作状语文言文中,方位名词也可以干脆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赤壁赋》),句中“西”“东”用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是“向西”“向东”。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资管理基础
- 居间买卖合同15篇
- 心理微课课件
- 化工经营安全培训
- 教师师德师风工作总结2022
- 大学生建筑实习报告4篇
- 快乐过暑假安全不“放假”
- 大学生学生会工作总结集合15篇
- 小学五年级生防火安全
- 结肠癌根治术后护理
- 印刷行业保密协议2024年
- 10以内加减法口算100题
- 2024年山西省忻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库含答案
- 2024年达州水务集团限公司招聘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消防康复方案
- 四年级上册劳动试卷答案版
- 职引-大学生涯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海洋大学
- 2024年电力公司安全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成长赛道医学检验技术
-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
- 数字营销外文翻译文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