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7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7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7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7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核心考点突破专题7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专题七专题七生命活动的调整基础达标测试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最合理的答案。)1.(2024·亳州市模拟)多细胞生物是一个有序而可控的细胞社会,这种社会性的维持依靠于信息沟通。下列关于信息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C)A.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均属于信息分子B.信息分子定向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C.信息分子与细胞膜上或胞内受体结合传递信息D.相同的信息分子作用于不同细胞,引起相同的生物学效应【解析】抗体不是信息分子,A错误;激素是信息分子,但激素不会定向运输,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B错误;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息分子传递的。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C正确;相同的信息分子作用于不同的细胞会引起不同的生物学效应,D错误。故选C。2.(2024·焦作市模拟)近年来常常有媒体报道学生在军训过程中晕倒送医,引发人们对学生乃至青少年体质的探讨。检测体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内环境是否维持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C)A.猛烈运动中有乳酸的产生,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长期养分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人体高烧不退时,无汗液蒸发,机体水分仍能保持平衡D.人体刚进入寒冷环境时,机体散热量会大于产热量【解析】猛烈运动中有乳酸的产生,由于内环境中缓冲物质的存在,pH有下降趋势,但不会有明显改变,A正确;长期养分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水渗透到组织液,进而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人体高烧不退时,使无汗液蒸发,通过皮肤表面散失的水分也会增加,若不刚好补充水分,机体水分可能会失衡,对机体造成严峻损害,C错误;人体刚进入寒冷环境时,机体散热量会大于产热量,随着机体的调整作用,机体散热量等于产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D正确。3.(2024·珠海市模拟)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D)A.机体脱水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B.原尿中的水分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会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C.汗液的蒸发是调整水平衡的主要途径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削减,尿量增加【解析】机体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加,A错误;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或帮助扩散,B错误;排尿是人体水平衡调整的主要途径,C错误;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外界温度降低,汗液分泌削减,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削减,尿量增加,D正确。4.(2024·绵阳市模拟)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干脆调整、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整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A正确;惊吓刺激可以是画面、声音、触感,因此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B正确;神经系统可以通过反射弧干脆调整心脏活动,也可以通过调整内分泌活动(如肾上腺素的分泌)间接调整心脏活动,C正确;肾上腺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快,D错误。5.(2024·南昌市模拟)关于内分泌腺及对应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B)A.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垂体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内分泌物作用的靶器官C.胰腺也不含有导管,但能分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负反馈抑制下丘脑的活动【解析】促胰液素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而不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A错误;垂体既可以作为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也能作为激素的靶器官,比如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垂体,B正确;胰腺可以分泌胰液,含有导管,属于外分泌腺,C错误;促甲状腺激素没有反馈调整作用,不能作用于下丘脑,D错误。6.(2024·咸宁市模拟)下列属于高等动物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共同特点的是(D)A.调整速度快B.作用时间长C.作用部位精确D.须要传递信息的分子参加【解析】体液调整速度缓慢,A错误;神经调整精确、快速,B错误;体液调整作用范围广泛,C错误;高等动物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都须要传递信息的分子参加,D正确。7.(2024·宜宾市模拟)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调控的结果,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整过程。A~E表示信息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通常须要E和抗原的共同作用B.人进入低温环境后,A、B、C、D的释放量均有所增加C.啼饥号寒中,人体维持体温恒定与A、C、D有关D.信息分子D的反馈调整对于人体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解析】图中协助性T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的特定分子和抗原的共同刺激,再加上E(细胞因子)的作用,使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正确;人进入低温环境后,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C(促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激素)均有所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B是抗利尿激素,低温环境中因汗液分泌削减,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削减,尿量增加,B错误,C正确;D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负反馈调整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对于人体稳态的维持至关重要,D正确。8.(2024·金昌市模拟)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反抗全部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细胞毒性T细胞反抗病毒的机制相同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加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D.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干扰素几乎能反抗全部病毒引起的感染”,说明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溶酶体分解病毒是将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而细胞毒性T细胞反抗病毒的机制是将靶细胞裂解,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B错误;吞噬细胞对病毒的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所以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加免疫反应的速度不会加快,C错误;干扰素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9.(2024·湛江市模拟)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组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D.二次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解析】过敏原是再次入侵人体的同种抗原,其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组胺能增大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上升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当过敏原初次接触机体时,产生的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说明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的受体,C正确;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肥大细胞表面的IgE与之特异性结合,引起过敏反应,D正确。10.(2024·荆州市模拟)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B)A.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是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B.用肯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可以获得四倍体无籽西瓜C.在芦苇生长期用肯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可使芦苇增产D.植物激素一般不干脆参加细胞代谢,而是为细胞代谢的调整供应信息【解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A正确;用肯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二倍体西瓜,可得到无籽西瓜(二倍体),B错误;芦苇收获的是茎秆,而赤霉素可促进茎秆的生长,C正确;激素的功能是传递信息,起调整作用,不干脆参加细胞代谢,D正确。11.(2024·济宁市模拟)植物生长调整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下列相关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A.茄子、尖椒开花期连逢阴雨,可喷洒相宜浓度的NAA防止减产B.相宜浓度的2,4-D可用于清除农田中的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C.为使瓜果提早上市,可先对瓜果喷施脱落酸,然后进行套袋处理D.用肯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水稻等作物能增加经济效益【解析】受粉季节,连遇阴雨天会影响传粉,对只须要收获果实而不须要种子的作物来说,喷施相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整剂,如NAA,可有效防止减产,A正确;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利用高浓度2,4-D可抑制单子叶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杂草,B错误;脱落酸不能催熟,C错误;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用肯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会增加收益,但处理对水稻会造成水稻疯长,植株过高易倒伏,影响经济效益,D错误。12.(2024·遵义市模拟)植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整的结果,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A.同一浓度生长素作用的发挥不会因细胞的成熟状况、植物的种类等而出现差异B.用赤霉素处理小麦种子,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贮存C.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D.脱落酸具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苍老和脱落等作用【解析】与成熟细胞相比较,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与单子叶植物相比较,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为敏感,所以同一浓度生长素作用的发挥会因细胞的成熟状况和植物的种类等而有较大差异,A错误;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B错误;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C错误;脱落酸具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苍老和脱落等作用,D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24·洛阳市质检)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表是某男子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请分析回答: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7IU/L0~45肌酐(CRE)1.9mg/dL0.5~1.5尿素氮(BUN)14.6mg/dL6~23血清葡萄糖(GLU)223mg/dL60~100甘油三酯(TG)217mg/dL50~200总胆固醇179mg/dL150~220(1)血液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健康状况,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缘由是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血液中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会发生改变。化验单显示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改变范围,说明健康人的血液中每一种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属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全部随尿液排出。依据此化验单中肌酐的数值可推想,该男子肾脏(器官)的功能可能损伤,严峻时可进一步引起水(盐)平衡的失调。(3)依据化验单中血清葡萄糖的数值可以判定该男子可能患糖尿病。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进行,其理由是解除进食引起血糖上升的干扰。长效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是皮下(填“静脉”或“皮下”)。(4)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为6.9%,无机盐含量不足1%,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缘由是血浆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微粒数目少,产生的渗透压小。(5)某人一次吃糖过多,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上升,其尿量会增加。取尿液用斐林试剂鉴定,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解析】(1)机体内的组织细胞都处于细胞外液中,须要不断地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故正常机体血液中的组分及其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血液内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会发生改变,故血液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健康状况,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化验单显示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改变范围,说明健康人的血液中每一种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属于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全部随尿液排出。化验单中肌酐的数值超过了正常范围,可推想该男子肾脏的功能可能损伤,严峻状况下可进一步引起水盐平衡的失调。(3)化验单中血清葡萄糖的浓度过高,超过了肾小管的重汲取实力,可以判定该男子可能患糖尿病。为了解除进食引起血糖上升的干扰,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进行。长效胰岛素的注射部位是皮下。(4)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为6.9%,无机盐含量不足1%,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这是因为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蛋白质微粒数目少,产生的渗透压小。(5)某人一次吃糖过多,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上升,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汲取削减,其尿量会增加。取尿液用斐林试剂鉴定,可出现砖红色沉淀。14.(2024·襄樊市模拟)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毒性充满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着甲状腺刺激性抗体,该抗体是一种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可以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刺激甲状腺肿大,增加其功能,是导致毒性充满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因,临床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材料2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构成,分别分泌不同的激素。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非糖物质的转化和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例如静脉注射0.1μ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垂体释放1μ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40μg糖皮质激素,从而增加约6000μg糖原储存。(1)正常状况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调控;突然降温后人体甲状腺激素一般不会分泌过多是因为存在负反馈调整机制调整激素的分泌。(2)推想毒性充满性甲状腺肿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缘由是当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含量以确诊毒性充满性甲状腺肿。(3)材料2可体现出激素调整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至少答两条);推想在血糖调整中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上升血糖。【解析】(1)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调控;受到降温刺激后,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一般不会过多,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整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整机制。(2)题意显示毒性充满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存在着一种抗体,该抗体是一种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该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后,促进了甲状腺激素分泌,进而使机体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依据患者的致病机理可推想,检测血液中的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含量能确诊毒性充满性甲状腺肿。(3)材料2可体现激素调整具有微量、高效,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的特点;依据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非糖物质的转化和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的信息可知在血糖调整中糖皮质激素能使血糖浓度上升。15.(2024·商丘市模拟)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大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影响,探讨者选择长度相同、生长状况相近的两组大麦胚芽鞘,分别用红光和蓝光进行单侧光照耀,随后在不同时间测量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的长度增加值(mm),结果如表。处理时间(分)306090120红光向光侧0.200.400.600.80背光侧0.200.400.600.80蓝光向光侧0.200.260.330.42背光侧0.200.550.901.22(1)蓝光照耀的30分钟内,大麦胚芽鞘没有(填“有”或“没有”)表现出向光性,缘由是生长素的运输和引起生理作用须要肯定的时间。单侧蓝光照耀60分钟后,大麦胚芽鞘两侧的长度增加值不同,这是由该激素在胚芽鞘两侧的分布不同引起的,经探讨发觉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2)由试验结果可知,单侧红光照耀不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理由是无论单侧红光照耀多长时间,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始终和向光侧相等。若在单侧红光照耀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相宜浓度的脱落酸,该胚芽鞘将向光(填“向光”或“背光”)弯曲生长,从细胞水平分析,该过程中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或抑制细胞生长)。(3)假如在单侧红光照耀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某浓度的生长素,结果胚芽鞘表现为向光性,可能的缘由是涂抹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结果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解析】(1)蓝光照耀的30分钟内,大麦胚芽鞘没有表现出向光性,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和引起生理作用须要肯定的时间。单侧蓝光照耀60分钟后大麦胚芽鞘两侧的长度增加值不同,这是由该激素在胚芽鞘两侧的浓度不同引起的,背光侧生长快,背光侧浓度较高。(2)由试验结果可知,无论单侧红光照耀多长时间,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始终和向光侧相等,因此单侧红光照耀不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若在单侧红光照耀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相宜浓度的脱落酸,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生长),因此该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3)假如在单侧红光照耀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某浓度的生长素,涂抹后可能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结果胚芽鞘表现为向光性。实力达标测试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最合理的答案。)1.(2024·湘潭市模拟)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人体细胞外液,其中Ⅰ、Ⅱ、Ⅲ分别表示生活在甲、乙、丙中的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A.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蛋白质,无机盐的浓度对其影响不大B.若乙中有神经递质,则Ⅱ可表示神经元,淋巴细胞都生活在丙中C.若Ⅱ表示肝细胞,则乙中的葡萄糖浓度不肯定高于甲D.正常状况下,甲与乙中的物质都能通过①②相互渗透【解析】依据题图可以推断,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丙为淋巴液。甲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有关,A错误;若乙中有神经递质,则Ⅱ可表示神经元,淋巴细胞生活在甲、丙中,B错误;若Ⅱ表示肝细胞,一般状况下,乙中的葡萄糖浓度与甲中的葡萄糖浓度相当,在饥饿状态下,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乙中的葡萄糖浓度高于甲,C正确;正常状况下,甲与乙中的某些物质能通过①②相互渗透,但是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一般不会渗透到乙中,D错误。2.(2024·南昌市模拟)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实力的影响,探讨者将试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比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探讨人员发觉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比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依据该探讨结果可得出(B)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C.有氧运动会削减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解析】据题中“数周后,探讨人员发觉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比照组提高了1.5倍”的信息可知,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A错误;据题中“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的信息可知,规律且适量的运动能促进学习记忆,B正确;学习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结合题中运动组“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的信息可知,有氧运动有利于学习记忆,即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不会削减神经元间的联系,C、D错误。3.(2024·永州模拟)下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成年人的排尿活动只受大脑皮层的调整B.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C.人体产生尿意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D.排尿活动的调整属于正反馈调整【解析】成年人能适时排尿,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整,即脊髓的低级排尿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A错误;若P处受损,则排尿反射失去大脑皮层的限制,但是因为脊髓中存在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故仍旧能完成排尿反射,B错误;人体产生尿意的过程不属于反射,C错误;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最终将尿液排尽,故排尿活动的调整属于正反馈调整,D正确。4.(2024·承德市模拟)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短暂性的电位改变,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改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B)A.A点时,K+从细胞膜②侧向①侧移动,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B.C→D过程中,细胞膜①侧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A→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移动到②侧D.细胞外高Na+有利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解析】A点时,细胞膜处于静息电位状态,K+从细胞膜内(②侧)向膜外(①侧)移动,为帮助扩散,须要借助通道蛋白,所以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A正确;C→D为复原静息电位的过程,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错误;A→C过程中,Na+通道打开,Na+内流,所以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移动到②侧,C正确;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属于帮助扩散,因此细胞外高Na+有利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D正确。5.(2024·潍坊模拟)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部分分泌调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整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削减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整D.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能促进动物睡眠【解析】激素的分级调整是一种分层限制的方式,比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整,图示过程并没有体现激素的分级调整,A项正确;图中显示暗信号能促进褪黑素的分泌,可推出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削减,B项正确;下丘脑可以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而褪黑素分泌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相关活动,这说明褪黑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整,C项正确;微量注射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不利于睡眠,D项错误。6.(2024·忻州模拟)人在不同状态下,其血糖浓度会有所改变。如图表示在不同“模拟活动时段”中人体的血糖浓度改变状况。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A.曲线ab段,人体内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多B.引起曲线bc段改变的主要途径有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合成糖原等C.曲线ef段,人体内的肝糖原和肌糖原会干脆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D.曲线fg段的改变状况是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解析】曲线ab段是吃饭后食物的消化、汲取使血糖浓度上升,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削减,A错误;引起曲线bc段改变(血糖降低)的主要途径有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等,B正确;曲线ef段,人体内的肝糖原会干脆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但肌糖原不会,C错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抗衡,D错误。7.(2024·山东卷改编)神经细胞的离子跨膜运输除受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影响外,还受膜内外电位差的影响。已知神经细胞膜外的Cl-浓度比膜内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静息电位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肯定阻挡K+的外流B.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后,膜内外电位差肯定减小C.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始终促进Na+的内流D.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不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状况【解析】静息电位状态下,K+外流导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内外电位差阻挡了K+的接着外流,A正确;静息电位时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后,Cl-内流,导致膜内负电位的肯定值增大,则膜内外电位差增大,B错误;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促进Na+的内流,当膜内变为正电时则抑制Na+的接着内流,C错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再变为外正内负,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状况,D错误。故选A。8.(2024·威海模拟)毒性充满性甲状腺肿(GD)的病因是机体产生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该抗体能持续刺激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该病由遗传因素和环境诱因(放射、碘摄入、压力、环境毒物等)相互作用引起。下列有关推想错误的是(D)A.从免疫学角度分析,GD是一种自身免疫病B.TSAb的作用是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起到类似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C.GD患者临床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体重一般会较轻D.与GD患者相比,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更低【解析】毒性充满性甲状腺肿(GD)的病因是机体产生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性抗体”,该抗体作用于自身的组织细胞,从免疫学角度分析,GD是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TSAb能持续刺激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故TSAb的作用是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起到类似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B正确;G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临床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体重一般会较轻,C正确;G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反馈调整作用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削减,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病因是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削减,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偏高,与GD患者相比,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更高,D错误。9.(2024·苏州模拟)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像SARS-CoV-2这类病毒始终处于“缺席”状态。人体虽然有强大的特异性免疫,能产生上百万种抗体,但适应实力也是有肯定限度的。探讨表明,S蛋白是SARS-CoV-2与宿主细胞表面ACE2受体结合、进而介导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关键表面蛋白,是疫苗研发的重要靶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A.当病毒侵染机体后,上百万种B淋巴细胞能接受该种病毒的刺激B.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与疫苗的防治作用原理相同C.T淋巴细胞接受该病毒疫苗刺激后能分泌细胞因子,增加淋巴细胞的免疫实力D.利用ACE2受体制作疫苗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可以抑制SARS-CoV-2病毒与受体结合【解析】免疫细胞中,除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外,其余免疫细胞均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病毒只能被相对应的B淋巴细胞识别,A错误;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是干脆注射抗体,属于免疫治疗,而注射疫苗是为了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反抗实力,属于免疫预防,B错误;T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能释放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作用是增加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和促进B淋巴细胞的分裂分化,C正确;利用ACE2受体制作疫苗产生的抗体与机体自身的ACE2受体结合,而不是与抗原结合,D错误。10.(2024·杭州模拟)油菜素内酯(BR)是植物体内产生的调整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为探究油菜素内酯(BR)对生长素(IAA)生理作用的影响,探讨人员利用相应浓度的BR和IAA处理番茄萌发的种子,视察其对主根伸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B)A.BR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主根的伸长B.BR可影响IAA作用浓度的最适点C.从题中信息可推断BR不属于植物激素D.乙组数据说明BR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解析】由曲线只能得出浓度为100nmol·L-1的BR抑制主根的伸长,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不用BR处理时,IAA促进主根伸长的最适浓度约为100nmol·L-1,用100nmol·L-1的BR处理后,IAA促进主根伸长的最适浓度大于或等于1000nmol·L-1,B正确;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由题意可知,BR属于植物激素,C错误;乙组数据是BR和生长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能说明BR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D错误。11.(2024·衡阳市模拟)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肯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抑制茎叶生长,促进根生长B.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想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增加,以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C.ABA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根冠、萎蔫的叶片D.经验干热之后的大雨天气,小麦植株出现“穗上发芽”现象,是由小麦种子中的ABA在高温下分解,水分足够导致的【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与突变体(不能合成ABA)相比,野生型(能合成ABA)植株茎叶的生长量小,根的生长量大,故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抑制茎叶生长,促进根生长,A正确;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根生长加快,从土壤汲取水分增多,茎叶生长减慢,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减慢,水分散失削减,以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B错误;ABA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根冠、萎蔫的叶片,C正确;脱落酸能够抑制种子萌发,经验干热之后的大雨天气,小麦植株出现“穗上发芽”现象,是由小麦种子中的ABA在高温下分解,水分足够导致的,D正确。12.(2024·信阳市模拟)激烈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整剂。为了探究激烈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若干生长状态一样的豌豆苗随机分为A、B、C三组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表所示。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组别顶芽处理侧芽处理A去除2mg/L激烈素溶液涂抹B保留2mg/L激烈素溶液涂抹C保留蒸馏水涂抹A.从试验结果可知,顶芽能促进侧芽生长B.A、B组试验结果不同可能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有关C.B、C组的试验结果说明激烈素对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D.增加去除顶芽并用蒸馏水涂抹侧芽的一组试验,可进一步证明激烈素的作用【解析】A组和B组的单一变量是是否保留顶芽,从试验结果可知,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A错误;A组去除顶芽,B组保留顶芽,故A、B组试验结果不同可能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有关,B正确;B组和C组的单一变量为是否用激烈素处理,故B、C组的试验结果说明激烈素对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正确;增加去除顶芽并用蒸馏水涂抹侧芽的一组试验,可进一步证明激烈素的作用,D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24·邯郸质检)人类众多的行为和生理现象如觉醒、血压、心率、体温等都具有昼夜周期性,这种间隔大约24小时重复一次的生理现象称为生理节律。当人体受到光照时,人体内的生物钟系统将引导并启动从光信号到生理信号的连锁放大过程,从而调整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影响人体的生理节律。人体除了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的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腺等器官局部生物钟。如图是人体生物钟调整示意图,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分泌受抑制,晚上分泌活跃,能明显改善睡眠。请回答:(1)在光暗信号引起体内褪黑素的周期性改变的反射中,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后,细胞膜外的电位改变过程是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该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细胞),该反射是非条件(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2)图中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大部分由突触前膜再摄取,回收到突触前膜处的轴浆内并重新加以利用,这样可以防止松果体细胞持续处于兴奋状态。(3)接受光照刺激后,视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中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此过程中存在的信号转换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下丘脑还能接受褪黑素的刺激,从图中看,这是一个负反馈调整过程,其意义是防止产生的褪黑素过多。(4)褪黑素能通过体液运输传送到肝脏、胰腺等器官,引起这些器官活动的生理性节律。(5)熬夜打嬉戏会扰乱生物钟,严峻影响人的睡眠质量,缘由是光照抑制了松果体细胞产生褪黑素。【解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光暗信号刺激视网膜上感光细胞,会使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发生的改变是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该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该反射是先天就有的,不须要大脑皮层参加,属于非条件反射。(2)图中去甲肾上腺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是一种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大部分由突触前膜再摄取,回收到轴浆内并重新加以利用,这样可以防止松果体细胞始终处于兴奋状态。(3)分析题图可知,接受光照刺激后,视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中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此过程通过突触完成,存在的信号转换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从图中可以看出褪黑素会反过来,从而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说明褪黑素的分泌过程是一个负反馈调整过程,防止产生的褪黑素过多,使其稳定在肯定的正常范围内。(4)褪黑素由松果体细胞分泌后,能通过体液运输传送到肝脏、胰腺等器官,引起这些器官活动的生理性节律。(5)熬夜打嬉戏会扰乱生物钟,严峻影响人的睡眠质量,推想其缘由是光照抑制了松果体细胞产生褪黑素,进而影响睡眠。14.(2024·丹东模拟)阈电位是指使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就是阈强度。图1表示多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示意图。现将一示波器的两极分别连接在D神经元膜内、外侧。用同等强度的电流分别刺激A、B、C,刺激方式不同,结果产生如图2所示波形。Ⅰ表示分别单次刺激A或B,Ⅱ表示连续两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A,Ⅲ表示单次刺激C。(1)A、B、C末端膨大的部分叫突触小体,图1中有3个突触结构。单次刺激A或B,示波器都出现波形但是未引发动作电位的缘由是刺激强度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数量少,突触后膜Na+通道少量开放导致示波器出现波形,但不能产生超过阈电位的兴奋,不能引起动作电位。(2)单次刺激C,D细胞膜内侧电位为负电位。由图2中Ⅲ所示波形推想,C神经元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上的阴离子(或Cl-)通道打开,引起相应离子内流。(3)图2中Ⅱ表明:对单个(同一)突触进行连续两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为验证对不同突触进行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也能叠加引发突触后膜动作电位,可利用图1的结构和仪器设计试验:用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A和B,视察示波器的波形改变,若能引起动作电位,表明不同突触的阈下刺激能叠加。【解析】(1)A、B、C是神经元的轴突,其末端膨大的部分叫突触小体,图1中有3个突触结构。单次刺激A或B,从图中可以看出均未达0电位,示波器都出现波形但是未引发动作电位的缘由是刺激强度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数量少,突触后膜Na+通道少量开放导致示波器出现波形,但不能产生超过阈电位的兴奋,不能引起动作电位。(2)从图中可以看出,单次刺激C,D细胞膜内侧电位为负电位。刺激C点,膜内电位下降,表示C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上的阴离子(或Cl-)通道打开,引起相应离子内流。(3)图2中Ⅱ表明:连续两次刺激A,也就是对单个突触进行连续两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用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A和B,视察示波器的波形改变,若能引起动作电位,表明不同突触受到的阈下刺激能叠加。15.(2024·唐山市模拟)科研人员利用B、L两个品系的大鼠进行肝移植试验,统计手术后的大鼠生存率,得到图1所示试验结果(移植关系用“供体→受体”表示)。(1)在不同品系的大鼠间移植肝脏时,供体肝细胞作为抗原(或靶细胞)会诱导受体大鼠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供体肝细胞,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受体大鼠死亡。而有些大鼠上述反应不明显,出现“免疫耐受”。(2)移植后,3天内死亡的大鼠不计入生存率统计范围,以解除移植手术操作对试验结果的影响。(3)丙组结果说明同品系大鼠间肝移植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由试验结果分析,乙组大鼠肝脏移植后出现了“免疫耐受”。(4)为进一步探讨“免疫耐受”机理,科研人员测定了上述三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①据图分析,甲组大鼠在第3~7天IL-2的表达量显著增高与该组大鼠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相一样,推想IL-2能够促进甲组大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②乙组大鼠在第3~5天体内IL-2表达量很高,并且发觉大量T淋巴细胞凋亡,由此推想,乙组大鼠手术后3~5天高表达量的IL-2的作用是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建立“免疫耐受”。③一种验证上述②中推想的方法:用IL-2合成缺陷的L品系大鼠重复乙组试验,并与甲、乙两组大鼠生存率进行比较。(5)免疫抑制剂常作为器官移植的手术后用药,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数量削减,易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依据“免疫耐受”的探讨,你认为既能克服免疫排斥反应,又能避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