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西省临川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听话丛台①(唐)李远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云遮襄国②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注:①丛台:在今河北邯郸市内。相传战国时赵武灵王为阅兵和歌舞而筑,赵武灵王常携宠爱的惠妃登台玩乐。②襄国:古县名,位于河北邢台西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借朋友游台之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写朋友刚从赵地回来,向我介绍说他曾登上古代的丛台,交待了作诗的缘由。B.作者站在丛台上,看到白云缭绕的襄国远在天边、绿树夹岸的漳河蜿蜒地上,既写出赵地的恢弘气象,也衬托了丛台的高峻。C.尾联将往日赵武灵王时的豪侈、繁华与当下丛台上长满绿苔任凭风吹雨打的荒芜景象作对比,极言繁华不再的落寞凄凉之感。D.诗中用白云、树木、绿苔、山鸟、野花等意象,巧妙地与丛台昔日的人、事、物相关联,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2.清人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中评论此诗说“‘变成’‘留作’四字,有稚气,有俗韵”,对诗中的稚俗气韵多有褒扬之意。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赏析。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今,解决中国人养老问题不能靠家庭的力量,而要整合医院、社区、机构、家庭资源,构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机构保障相统一的“三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B.在人类对自我的无限探索中,文艺以审美的方式透视着不同时空中人们的生命和情感体验,从而搭建了感知和理解人类情感与精神世界的桥梁。C.改革先锋们为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贡献,是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先锋们的背后,都有一段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进程,彰显了改革开放的鲜明特征。D.8月5日,印度宣布取消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特殊地位”,这意味着印度将加大印控克什米尔的统治,为未来全面吞并整个克什米尔地区做准备。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晚妆才罢,她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出落得更精神了。B.那整个的房间像暗黄的画框,把窗外的海景镶成一幅大画。那酽酽的,滟滟的海涛,直溅到窗帘上,把帘子的边都染蓝了。C.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着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密织成网。D.昆明气候好,秋来无萧瑟,经过了雨季,草木都极旺盛。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人蕉结了籽,远看一片鲜红。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一波刚平,又起一波于虹在单位也闹出事来。②不知是按照什么人的想法,于虹她们制作了一批动物作品,有虎、骆驼、猫头鹰、狼什么的,据说作为国礼赠予外宾时,他们都很喜欢。问题就出在那样一批麦秸画上,它们取材于一批“”的老画家们的国画。画家们是奉命无偿为北京各大宾馆创作,但有人首先看出了那些国画作品是“黑画”,接着,许多人的也都看出“黑意”来。画虎的是以草为林,三虎为彪,明摆着是为悼念林彪而画,画骆驼的将骆驼们画得那么瘦,神态那么茫然,居然题曰“任重道远”,明摆着是在讽刺大好形势;画的猫头鹰,明摆是在暗示现实;革命者常说阶级敌人“狼子野心,何其毒也”,可画上的狼却那么漂亮……③于是,“黑画事件”当然上升到“为资产阶级反动势力复辟做與论准备”的严重政治事件。那么,A市那小小的麦秸画作坊里的姑娘们,又为什么偏偏做出这么一批连名字都一模一样的作品呢?不追查行吗?结果一追查,查到了业务组长于虹头上。她又是受谁的指使呢?当然并没有人指使她。一次,外交部礼宾司的人陪同几位外宾到了A市,参观了他们单位,一位礼宾司的女同志建议鼓励姑娘们集思广益,多从中国画中借鉴题材,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节选自梁晓声《人世间》)1.下列对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的破折号表示解说,和《林黛玉进贾府》中“一时众人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用法相同。B.第②段中的“黑画”“黑意”,加引号表示强调,且有特殊含义;“任重道远”,加引号表示是一幅作品的题目;“狼子野心,何其毒也”,加引号表示是引用俗语。C.第②段末的省略号表示叙述省略,意犹未尽,留下空白,如《凡卡》:“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D.第③段中三个问号的作用各不相同,第一个问号表示疑问,不答存疑;第二个问号表示反问,不答无疑,答则多余;第三个问号是设问,自问自答,答而释疑。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戴罪立功洞若观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惨绝人寰B.立功赎罪火眼金睛睁眼瞎看告示两眼墨黑惨不忍睹C.立功赎罪洞若观火睁眼瞎看告示两眼墨黑惨绝人寰D.戴罪立功火眼金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惨不忍睹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礼宾司的一位女同志建议鼓励姑娘们集思广益,多从中国画中借鉴题材,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B.一位礼宾司的女同志建议鼓励姑娘们集思广益,多从中国画中借鉴经验,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C.礼宾司的一位女同志建议鼓励姑娘们集思广益,多从中国画中摄取题材,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D.一位礼宾司的女同志建议鼓励姑娘们集思广益,多从中国画中挖掘题材,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早春对雪奉寄澧州元郎中①刘禹锡新赐鱼书②墨未干,贤人暂出远人安。朝驱旌旆行时令,夜见星辰忆旧官。梅蕊覆阶铃阁③暖,雪峰当户戟枝寒。宁知楚客思公子,北望长吟澧有兰④。[注]①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刘禹锡因“八司马事件”遭贬,该诗为其在朗州司马任上的酬答之作。②鱼书:古时朝廷任命州郡长官时所颁的鱼符和敕书。③铃阁:翰林院以及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④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郎中前往澧州就任时,收到的敕书上墨汁还未干透,说明时间紧迫。B.元郎中被派往远地是暂时的,但远地的百姓却将因此受惠,安居乐业。C.在刺史新任上兢兢业业的元郎中,夜望星辰时回想起过去的郎官生涯。D.颈联揭示了元郎中在朝时办公环境十分优越,如今所处环境条件艰苦。2.《诗镜总论》评价刘禹锡的诗歌有时委婉含蓄,有时朴素自然。你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以上哪种风格?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况《劝学》)(3)夕阳下,___________,两三航未曾着岸。(马致远《远浦帆归》)(4)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5)悍吏之来吾乡,______________,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高山仰止,____________。(《诗经》)(8)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②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说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③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①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字本来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④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在这一点上,礼和法律不同,甚至不同于普通的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⑤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的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⑥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这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怎样有效,环境一旦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⑦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注:①“礼”的繁体字为“禮”。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它依靠传统而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B.乡土社会里人口流动很小,土地也很少变动,个人可以信任自己和前人的经验。C.礼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而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D.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治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③段根据“礼”的字形来解释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进而论证了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的观点。B.第⑤段用孔子多用“克”字和“约”字的论据,论证了礼治不是自动形成的秩序,而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C.文章采用不破不立的写法,先摆出错误观点,然后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我们不是“人治”的社会,而是礼治社会。D.文章以“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为立论前提,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释了礼治社会的由来和发展趋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所以人都会逃避法网。B.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这就为礼治的推行提供了可能。C.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只有依靠法律才能去应付新的问题,这就是“法治”。D.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的,这里所谓的“礼治”就是普通所谓的“人治”。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35年的羊徐建宏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也在中间。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汁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曹老师疑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清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借条兹借到瓦村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红军指挥员叶××1935年10月25日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那元富是你家什么人?”“俺爷爷哪”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40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冬天的风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湿,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答字也真实无说,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1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致在走出办公室时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在几天以后,那是个今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腿残又老实巴交的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引人注日。1935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第二天,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曹老师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进来的光线照出曾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2000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曹老师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老旺然一笑说:“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几干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慈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多次写到曹老师领着学生打柴的场景,表现了瓦村的偏僻贫穷,塑造了曹老师为了瓦村的教育和明天,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执著、无私献的形象。B.“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这既展现老旺这个农民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更为了表现百姓对政府毫无保留的信任。C.“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这里的神态描写说明老旺一夜无眠,终于做出捐款决定,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但也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D.小说构思精心而又巧妙,大多情况下,作者在表现老旺时用的是曹老师的视角,在表现曹老师时用的是老旺的视角,视角的变换使人物塑造更富立体感。2.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用意。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那位皇帝明明没有穿衣服,为什么成人明明知道而不敢说,反倒说皇帝的新衣如何如何漂亮;最后还是一个孩子直截了当地说,皇帝没穿衣服,是光屁股,把事实戳穿呢?这就是因为成人知道皇帝的厉害,戳穿事实是要掉脑袋的,所以面对事实不敢说破。孩子还不懂世事,没有什么顾虑,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所谓“童言无忌”。我国明代有一位思想家,叫李贽,他是一位思想很解放的学者。他写过一篇文章《童心说》。他认为,一个诗人、作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有“童心”“赤子之心”。他说,一个人要是头脑里塞满了四书五经、孔孟之道,那么他就有了所谓的“闻见”和“道理”,这“闻见”和“道理”就会把他的眼睛蒙蔽住,从而失去“童心”。丧失“童心”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时候,人就成为“假人”,言就成为“假言”,文也随之成为“假文”。只有保持“童心”,不为所谓的“闻见”和“道理”所遮蔽,“发乎情性,由乎自然”,以“最初一念之本心”去看世界,才能写出天下之至文,成为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作家。这个道理许多艺术家都谈到过。有的画家说,牡丹花最难画。因为你必须抛弃别人的眼光和自己以前眼光中的牡丹花形象,似乎是第一次看见这种牡丹花那样惊奇,你才能画出一朵新的属于你的牡丹花,而不是别人画过的或自己画过的牡丹花。有一个现象是值得注意的。那些极富创造力的大师当然是成熟的、老练的,但他们往往憎恨自己的成熟和老练,期望能重新获得童心,以儿童的天真直率的眼睛来看世界。毕加索有一次参观了一个儿童画展,感慨很多,他说:“我和他们一样大时,就能够画得和拉斐尔一样,但是我要学会像他们这样画,却花去了我一生的时间。”另一位画家柯罗说得更直接:“我每天向上帝祈祷,希望他使我变成一个孩子,就是说,他可以使我像孩子那样不带任何偏见地观察自然。”当然,使成人变成孩子,这连上帝也做不到,假如真有上帝的话。但人们可不可以使童心再现呢?这是可以的,那就是被某些心理学家称为“第二次天真”。不过通往这“第二次天真”的路是困难重重的,因为成人已经社会化了,连他对世界的看法也社会化了。当你看见一个新的事物,总是会用社会世俗赐给你的眼光去看它,于是你所看到的与别人看到的是一样的,这里很少有新鲜感。如果你不愿像别人那样去看,就意味着你必须与强大的社会化保持距离,摆脱陈规陋习和世俗之见。只有这样,你才会或多或少获得“第二次天真”,在更高的层次上恢复童心,以质朴的、率真的、自由的、诗意的眼睛去面对世界。这时,世界就将像最初展现在儿童面前的一样,充满神奇,充满诗一般的色彩和声音,世界才会听你调遣:太阳是甜甜的,晨雾是红红的,春天是喧闹的,秋天是寂静的;你可以从黄河里钻进去,又可以从亚马孙河里钻出来;你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你可以从平凡中看出伟大,从伟大中又看出平凡……这时你才是一个富于独创性的诗人、作家、画家、音乐家……(选自《苦日子、甜日子:童庆炳美学随笔》,上海人民出版社,有删改)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中认为,丧失“童心”为人为文就“假”了,这是很可怕的。B.那些极富创造力的大师们之所以憎恨自己的成熟和老练,是因为他们很难再获童心。C.画家柯罗每天向上帝祈祷,希望他能让自己变成一个天真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生活。D.虽然通往“第二次天真”的路很难,因为成人已经社会化了,但也不是无法实现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皇帝的新衣》这一家喻户晓的故事,例证拥有“童心”才能无所顾忌。B.文章从美学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做人和创作的问题,提出“第二次天真”这一论题。C.文章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分别谈了“童心”的重要性和如何获得“第二次天真”。D.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逻辑严密,思路清晰。3.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童心”的重要性及如何重获“第二次天真”。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①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萼遂与璁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萼亦入矣。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谥文宪。(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注)①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杭之次子朱厚熜继承大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胞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B.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C.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D.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甫冠:刚刚加冠。冠礼,是中国古代男性20岁的成年礼,古人在冠礼之后不是必须取字。B.首辅:即首席大学士。明典制有明文规定其名,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C.御制:指古代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等。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常冠以“御”字。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亦作“乞免”。古代官员提前请求致仕被称之为“乞休”。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宏行事持重-恪尽职守。当皇帝耽于安逸享乐时,他极力劝谏,曾多次劝嘉靖皇帝革弊政,对皇帝的询问竭诚尽力。无所隐藏。B.和蔼宽厚的费宏在“大礼”之争中,和其他大臣一样极力谏诤,并坚决不依附权势而背离道义。C.张璁和桂萼使劲弹劾费宏,费宏接连上疏请求退休。皇帝未斥责张璁和桂萼,只下褒奖诏书安慰挽留费宏。D.在桂萼去世、张璁离职后,皇帝派使者到费宏家里起用他仍任原职,从此费宏得到的眷顾待遇更为丰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2)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5.结合原文,概述张璁,桂萼嫉妒并打压费宏的理由。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稚廉,赵郡高邑人也。少而寡欲,为儿童时,初不从家人有所求请。家人尝故以金宝授之,终不取,强付,辄掷之于地。州牧以其蒙稚而廉,故名曰稚廉。聪敏好学,年十五,颇寻览五经章句。属葛荣作乱,本郡纷扰,违难赴京。永安中,释褐奉朝请。天平中,高祖擢为泰州开府长史。稚廉缉谐将士,军民乐悦。高祖频幸河东,大相嗟赏。诏以济州控带川陆,接对梁使,尤须得人,世宗荐之,除济州仪同长史。高祖行经冀州,总合河北六州文籍,商校户口增损。高祖亲自部分,多在马上,征责文簿,指景取备,事绪非一。稚廉每应机立成,恒先期会,莫不雅合深旨,为诸州准的。高祖顾谓司马子如曰:“观稚廉处分,快人意也。”因集文武数万人令郎中杜弼宣旨慰劳仍诘诸州长史等诸人并谢罪稚廉独前拜恩观者咸叹美之其日赐以牛酒高祖还并以其事告世宗世宗喜而语人曰:“吾足知人矣。”世宗嗣事,召诣晋阳,除霸府掾。谓杜弼曰:“并州王者之基,须好长史,各举所知。”时互有所称,皆不允。众人未答。世宗乃谓陈元康曰:“我教君好长史处,李稚廉即其人也。”遂命为并州长史。常在世宗第内,与陇西辛术等六人号为馆客,待以上宾之礼。显祖尝召见,问以治方,语及政刑宽猛,帝意深文峻法,稚廉固以为非,帝意不悦。语及杨愔,误称为杨公。以应对失宜,除济阴郡守。肃宗即位,兼省方大使。行还,所奏多见纳用。除合州刺史,亦有政绩。未满,行怀州刺史。天统元年,加大理卿,世称平直。武平五年三月,卒于晋阳,年六十七。赠仪同三司、信义二州刺史、吏部尚书。(节选自《北齐书·李稚廉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因集文武数万人/令郎中杜弼宣旨慰劳/仍诘诸州长史等诸人/并谢罪/稚廉独前拜恩/观者咸叹美之/其日/赐以牛酒/高祖还/并以其事告世宗/B.因集文武数万/人令郎中杜弼宣旨慰劳/仍诘诸州长史等/诸人并谢罪/稚廉独前拜恩/观者咸叹美之/其日/赐以牛酒/高祖还/并以其事告世宗/C.因集文武数万人/令郎中杜弼宣旨慰劳/仍诘诸州长史等/诸人并谢罪/稚廉独前拜恩/观者咸叹美之/其日/赐以牛酒/高祖还并/以其事告世宗/D.因集文武数万/人令郎中杜弼宣旨慰劳/仍诘诸州长史等诸人/并谢罪/稚廉独前拜恩/观者咸叹美之/其日/赐以牛酒/高祖还并/以其事告世宗/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章句,诗文的章节句子。文中指李稚廉用自己的语言解说经义,即通过注释剖章析句。B.释褐,文中指脱去布衣换穿官服,即做官;在科举时代,称进士及第授官为“释褐”。C.河东,地名,黄河以东的地区。秦汉曾于此设河东郡,其后唐置道,宋置路,都称河东。D.仪同三司,始于东汉时,本义为非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而给予与三公同等的待遇。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稚廉为官重情感,深受皇帝赞赏。李稚廉担任泰州开府长史时,与将士们和睦相处、与百姓关系融洽,高祖赞叹他的才干,后来被世宗推举担任济州仪同长史。B.李稚廉做事有准备,成为官员榜样。李稚廉做高祖分派的任务时能随机应变,这得益于他的提前准备,这种提早准备的做法让他最终成为了其他各州官员的榜样。C.李稚廉做官有能力,受到上宾礼遇。李稚廉在世宗继承高祖皇位后被召集到晋阳,经常出入世宗府第,和陇西的辛术等人并称为馆客,世宗用上宾礼节招待他们。D.李稚廉为人有主见,直陈看法被贬。显祖曾经召见李稚廉,询问他关于治国的方略。显祖主张严刑峻法,李稚廉坚持认为这一主张是错误的,显祖很生气,把他贬谪。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家人尝故以金宝授之,终不取,强付,辄掷之于地。(2)高祖行经冀州,总合河北六州文籍,商校户口增损。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十几年前,如果你走进一间课堂,问孩子们的理想是什么,他们也许会说“当科学家”“考清华北大”“当作家”……但在今天,有太多不一样的答案。据新华网的职业意愿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超过一半的“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主播和网红。“读书不如当网红,高考不如去整容”。抖音、斗鱼、B站、小红书……新兴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正帮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一夜成名。与此同时,也带动网红经济的火爆,网红月入百万、月入千万的新闻屡见不鲜。对挣扎在题海中的学生们来说,有人认为做网红这条“捷径”无疑要轻松多了。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人生的选择,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讨论,你有怎样的思考?是否赞同这样的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B2.①“变成”“留作”都是平常字眼,看似普通,但两个词语,运用比喻手法,把丛台由盛转衰缓慢的过程,形象地加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②使昔日的弦歌齐鸣、舞袖翩翩的繁华热闹场面与今日山鸟乱啼、野花丛开的荒芜败落的画面,对比更加鲜明,把丛台之荒凉,写得有声有色。【解析】1.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作者站在丛台上”说法有误。由诗歌标题可知本诗是诗人听友人谈论丛台而作,诗歌首联写有个朋友刚刚从赵国回来,说他曾经登上过古代的丛台,所以站在丛台上的不是作者。故选B。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等。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答题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拟人、通感等;(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解释诗句意);(3)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颈联中“变成”“留作”是动词,弦管指管弦乐器,代指音乐;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这里写音乐变成了山鸟叫声;五颜六色的丝绸衣饰变成开放的野花。这两个词使诗句构成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丛台上,山鸟啼鸣,野花盛开,绿苔遍地,一片荒芜。当年丛台上弦管齐奏,歌声婉转,舞袖翩翩;众多美貌妃嫔和绝色宫女,身着绮罗,环绕台前,那是多么欢乐。如今早已风流云散,只剩得山鸟乱啼,野花怒开,古今形成鲜明对比,使表达有着很强的抒情效果,且用语清新,耐人寻味,写景如画,富有景致。2、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A项,“解决中国人养老问题不能靠家庭的力量,,而要……”,不合逻辑。“不能靠”应为“不能仅靠”,“而要”应为“更要”。C项,“彰显了改革开放的鲜明特征”,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彰显”前应加“这些历史进程”。D项,“加大……统治”,搭配不当,“加大”改为“加强”。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3、D【解析】
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A项,将蓝天比喻成一汪水,比喻词是“仿佛”,明喻。B项,将房间比喻成画框,比喻词是“像”,明喻。C项,将雨沿着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的声音比作一张网,暗喻。故选D。4、1.B2.D3.C【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B项,作品题目当用书名号,“任重道远”的引号表示强调,着重指出。故选B。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戴罪立功: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以功赎罪。立功赎罪:以立功来抵偿罪过。据下文“画家们是奉命无偿为北京各大宾馆创作”的语境,当把落脚点放在“立功”上。火眼金睛: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许多人的也都看出“黑意”来”空处应当是主语,前面受“许多人的”修饰,后面要支配“看”,当用名词性短语;洞若观火是形容词性短语,无此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喻对应该阻止的事情佯装没见,姑息纵容。睁眼瞎看告示两眼墨黑:此为歇后语,睁眼瞎观告示是谜面,两眼墨黑是谜底;睁眼瞎即文盲,两眼墨黑即啥也看不见,比喻十分陌生。猫头鹰的特性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惨不忍睹: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惨绝人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呼应上文的“闭一只眼”只能用“不忍睹”,且“惨绝人寰”语义太重。故选D。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原句有两处语病:表领属的定语“礼宾司”当放在表数量的定语“一位”之前,排除BD;“借鉴”和“题材”搭配不当,排除A。故选C。5、1.D2.本诗的语言风格是委婉含蓄的,刘禹锡在这首酬答诗中没有直接夸赞元郎中勤勉,而是通过百姓安乐、政令推行、环境描摹等内容委婉表达;诗的尾联化用屈原的诗句含蓄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颈联揭示了元郎中在朝时办公环境十分优越,如今所处环境条件艰苦”错误,颈联是诗人想象的元郎中在澧州所处的环境,而非对过去的追忆。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具体方向,如本题是考查诗歌的语言风格,且题干中给出两种特点,即“委婉含蓄”“朴素自然”,这就意味着考生可以从这两种里选出一种,然后理解其意思,再结合诗歌进行判断。所谓“委婉含蓄”是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所谓“朴素自然”,质朴,无文饰。就本诗来看,这是刘禹锡写给元郎中的酬答之作,诗歌首联说元郎中新受鱼书前往澧州,颔联说元郎中“朝驱旌旆行时令”,可见澧州之人深受其惠而获安,这些内容没有直接点明元郎中的勤勉能干,而是借助百姓安乐间接体现,可见含蓄委婉;尾联“宁知楚客思公子,北望长吟澧有兰”中化用屈原的诗句,借以表达自己对元郎中的思念之情,表情达意可谓委婉含蓄,故考生可以从委婉含蓄角度分析本诗的语言风格。6、霓为衣兮风为马吾尝跂而望矣酒旆闲玉垒浮云变古今叫嚣乎东西赢得生前身后名景行行止达则兼济天下【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霓、跂、旆、嚣、赢、兼。7、1.D2.C3.B【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礼治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错误,原文相关信息在第⑤段“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可见原文是说“表面看去好像是”,其实不是,也就是说人们的行为还是受规律约束,且原文还说“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成规罢了”。D项曲解文意。故选D。2.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文章采用不破不立的写法,先摆出错误观点,然后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我们不是‘人治’的社会,而是礼治社会”错误。文章采用了破立结合,边破边立的论证方法,比如开头段便体现了破立结合,“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的。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且全文论证的观点也不是“我们不是“人治”的社会,而是礼治社会”,原文信息说“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主体部分主要是说乡土社会的特点为“礼治”。故选C。3.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人都会逃避法网”曲解原文,原文相关信息在第④段第三、四句,原文表述为“人可以逃避法网”,可见选项表述绝对。C项,“只有依靠法律才能去应付新的问题,这就是‘法治’”错误。原文相关信息在第⑥段“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这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怎样有效,环境一旦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可见”只有……才”说法绝对化,只是说传统效力无法保证。D项,“这里所谓的‘礼治’就是普通所谓的‘人治’”错误。原文相关信息在第⑦段第一、二句,原文表述为“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可见选项表述绝对。故选B。【点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句子一般是那些结构复杂的长句或内容深奥的句子或者对理解文章内容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解题方法:(1)一般情况下:考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语,即可准确解题。(2)若句子意思比较含蓄,则可采用“还句入文”法,将考查的语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并特别注意其与上下文的关系。8、1.C2.①作为文章线索,小说围绕着这张借条来叙述故事,使小说情节集中凝练,结构清晰;②联接小说时空,小说借助这张借条,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的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③交汇明暗线索,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老旺与曹老师,暗线是他们的祖辈父辈的奉献牺牲,一张借条,将两代人高贵而明亮的精神世界连接在一起。3.①串联小说情节,小说用曹老师来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②衬托(烘托)主要人物,小说通过曹老师的视角来塑造老旺这个人物形象,而老旺之所以决定捐款,也是因为受到曹老师精神的感召;③拓展小说主题,曹老师作为革命烈士遗孤的后代,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将青春奉献给瓦村,这个形象丰富了小说的主题。【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错,于文无据,本文中老旺的形象前后不矛盾。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明确本题考查的内容,即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中,故事情节由那张缺角的“借条”展开,“借条”贯穿全文,可见,它是文章的线索;其次,这张“借条”的落款是1935年,文中说道“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这样的构思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的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最后,“借条”的设置是双线索结构中的交汇,文中可看出“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答字也真实无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这些内容可见老旺与曹老师的祖辈父辈的奉献牺牲,一张借条,连接了两代人。3.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用意”,考生在解答本题时,应先了解: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说赏析水平。次要人物的设置只要是为主要人物服务,其作用一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2.深化主题;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烘托气氛。本题中,“曹老师”这一角色属于小说的次要人物,他的出现,贯穿了故事情节的前后,“曹老师疑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根据曹老师的指点”、“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从这些内容可看出,“曹老师”推动情节的发展;其次,老旺之所以决定捐款,是因为他想到“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所以,“曹老师”的设置也烘托了老旺这一主要人物;同样,这是曹老师这一奉献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两代人高贵而明亮的精神品质。考生从这几方面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分析小说中物象的作用,要分析情节结构方面,概括主要故事情节,可以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某一物象表达某种态度,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9、1.C2.B3.①只有拥有“童心”,才能直面事实,无所顾忌。②只有拥有“童心”,才能“发乎性情,由乎自然”。③只有拥有“童心”,作品才具有独创性。只有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摆脱陈规陋习和世俗之见,才能获得“第二次天真”在更高的层次上恢复童心,以质朴率真、自由诗意的眼光面对世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无忧无虑地生活”错,结合原文“我每天向上帝祈祷,希望他使我变成一个孩子,就是说,他可以使我像孩子那样不带任何偏见地观察自然”分析,应该是“不带任何偏见地观察自然”。故选C。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从美学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做人和创作的问题”错误。文章没有具体分析“做人”的问题。结合“那些极富创造力的大师当然是成熟的、老练的,但他们往往憎恨自己的成熟和老练,期望能重新获得童心,以儿童的天真直率的眼睛来看世界”“不过通往这‘第二次天真’的路是困难重重的,因为成人已经社会化了,连他对世界的看法也社会化了”“这时你才是一个富于独创性的诗人、作家、画家、音乐家……”等分析,文章主要论述创作的问题,没有具体分析“做人”的问题。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题干问的是“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童心’的重要性及如何重获‘第二次天真’”,本题为两问。结合“只有保持‘童心’,不为所谓的‘闻见’和‘道理’所遮蔽,‘发乎情性,由乎自然’,以‘最初一念之本心’去看世界,才能写出天下之至文,成为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作家”分析,只有拥有“童心”,才能直面事实,能“发乎性情,由乎自然”,作品才具有独创性。结合“如果你不愿像别人那样去看,就意味着你必须与强大的社会化保持距离,摆脱陈规陋习和世俗之见。只有这样,你才会或多或少获得‘第二次天真’,在更高的层次上恢复童心,以质朴的、率真的、自由的、诗意的眼睛去面对世界”分析重获“第二次天真”的方法。10、1.A2.B3.B4.(1)张璁、桂萼从郎署进入翰林,突然官至詹事,满朝大臣都厌恶他们。费宏常常表现出(对他们的)制裁抑制。张璁,桂萼也大为怨恨。(2)桂萼说:“作诗写文章属于小才能,不足以烦劳圣心。并且由此使得费宏得以凭借恩宠光耀,欺凌打压朝廷其他官员。”皇帝置之不理。5.费宏没有依附权势背离道义。常常制裁并抑制张璁、桂萼。深得皇帝的至高尊崇礼遇。【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特殊句式和句间逻辑关系来断句。这个语段的意思是:等到张璁官居兵部,费宏想启用新宁伯谭纶掌管奋武营,张璁于是弹劾费宏企图控制府部。不久,又因为费宏的儿子费懋良获罪下交司法官,(二人)攻击费宏更加尽力,又抄录前后弹劾费宏的奏疏上奏皇帝。费宏也接连上疏请求退休。句子“新宁伯”和“谭纶”是身份与姓名的互指关系,指的是同一个人,故“新宁伯谭纶”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C;“无何”文言固定搭配,表时间,不久,往往独立成句,据此排除CD;依据“又因”和“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可知,这是张璁又一次弹劾费宏,故“攻之益力”的人是张璁,而不是“下吏”,故“下吏”不能与“攻之益力”断在一句,故排除CD。故选A。2.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B项,“明典制有明文规定其名,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错误,明典制未有明文规定“首席大学士”其名,但惯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故选B。3.本题考查归纳情节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B项,“和其他大臣一样极力谏诤”错误,依据第三段“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他在“大礼”之争中(虽然)不能极力谏诤,也没有依附权势而背离道义。可知,费宏没有极力谏诤,故B项曲解原意。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骤:突然;举:满,全部;恶:厌恶;示:表现出;裁抑:制裁抑制;大怨:非常怨愤。(2)言:说;诗文小技:省略句,作诗写文章(属于)小才能,劳:烦劳;冯:通“凭”,凭借;宠灵:恩宠光耀;置不省:省略句,置(之)不省,置之不理。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整合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依据题干的提示性信息,分析出“张璁,桂萼嫉妒并打压费宏的理由”,考生注意紧扣文意,分要点作答。张璁,桂萼嫉妒并打压费宏的理由,考生要紧扣文本,筛选原句。如依据第二段“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费宏在“大礼”之争中(虽然)不能极力谏诤,也没有依附权势背离道义,可概括出原因一:费宏没有依附权势而背离道义;第三段“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张璁、桂萼从郎署进入翰林,突然官至詹事,满朝大臣都厌恶他们。费宏常常表现出(对他们的)制裁抑制。张璁、桂萼也大为怨恨。据此,可概括出原因二:常常制裁并抑制张璁、桂萼;依据第三段“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皇帝命令辑录倡和诗集,署费宏官衔为“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费宏受到的尊崇礼遇,在这之前没有人有过。张璁、桂萼更加嫉妒费宏的受宠。可概括出原因三:嫉妒费宏深得皇帝的至高尊崇礼遇。【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兼词等往往都被设置为得分点,一定要依据前后语境补充出相应的主语、宾语、介词等,对难翻译的地方,要依据语境的提示,结合逻辑事理合理推出。参考译文:费宏,字子充,铅山县人。刚成年,就考中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官修撰。弘治年间,擢升为左赞善,在东宫中担任直讲,晋升为左谕德。武宗即位,擢升为太常少卿,正德二年被授予礼部右侍郎,不久转任左侍郎。正德五年进升尚书。正德皇帝沉湎于安逸享乐,早朝、日讲一并废除。费宏请求(皇帝)勤政、务学、纳谏,皇帝批复已知晓。费宏行事慎重,顾全大局,通晓熟知国家旧事,多次劝嘉靖皇帝革除武宗时的弊政。“大礼”之争中,各位大臣与嘉靖帝据理力争,嘉靖帝不能忍受。费宏很能揣摩皇帝心意,只在公疏上署名,不曾另外劝谏,因此皇帝很欣赏他。等到杨廷和等离开内阁,费宏担任内阁首辅。加封少师兼任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信任到了极致。费宏为人和蔼平易,喜欢荐举后进。他在“大礼”之争中(虽然)不能极力谏诤,也没有依附权势背离道义。而这时候席书、张璁、桂萼掌权。席书的弟弟检讨官席春,原来是从其他部门改用过来的。等到《武宗实录》修成,费宏提议让他来担任佥事,席书因此怨恨费宏。张璁、桂萼从郎署进入翰林,突然官至詹事,满朝大臣都厌恶他们。费宏常常表现出(对他们的)制裁抑制。张璁、桂萼也大为怨恨。嘉靖皇帝曾经驾临平台,特意赐下七言诗一首,命令辑录倡和诗集,署其官衔为“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他受到的尊崇礼遇,在这之前没有人有过。张璁、桂萼更加嫉妒费宏的受宠。桂萼说:“作诗写文章属于小才能,不足以烦劳圣心,并且由此使得费宏凭借恩宠光耀,欺凌打压朝廷其他官员。”皇帝置之不理。桂萼于是与张璁在皇帝面前诽谤费宏,说费宏收纳郎中陈九川所盗窃的天方贡玉,接受尚书邓璋的财物谋划重新起用他,并提到他居住在家乡时发生的事。费宏上书请求退休,(皇帝)不允。等到张璁官居兵部,费宏想启用新宁伯谭纶掌管奋武营,张璁于是弹劾费宏企图控制府部。不久,又因为费宏的儿子费懋良获罪下交司法官,(二人)攻击费宏更加尽力,又抄录前后弹劾费宏的奏疏上奏皇帝。费宏也接连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便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安慰挽留,却始终不因此斥责张璁、桂萼。于是奸人王邦奇受张璁、桂萼的指使,上书诬告原大学士杨廷和等,并诬告费宏。费宏最终辞职离去。当时是嘉靖六年二月。嘉靖六年十月,张璁凭借着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入值内阁。隔一年,桂萼也进入内阁。嘉靖十四年,桂萼已经死在前面,张璁也离职了,皇帝开始追念费宏。又派使者到费宏家里起用他仍任原职。从此费宏得到的眷顾待遇更为丰厚。费宏与李时一起被皇帝召见进入无逸殿,(皇帝)和(他们)遍览殿堂,谈笑自然,过了好一会儿才出去。赐给他银质勋章“旧辅元臣”。(皇帝)多次咨询(他),费宏也竭诚回复,无所隐藏。在张璁、桂萼严苛执政之后,改用宽厚平和的执政措施,朝廷官员都仰慕相悦。不久,去世,年龄六十八岁。皇帝哀叹悼念,抚恤助丧都增加等级,追赐太子太保称号,谥号文宪。11、1.C5.A6.D4.①家人曾故意把金银珠宝给李稚廉,他始终不要,强塞给他,他就扔到地上。
②高祖经过冀州时,全部检查河北六州的文书、簿籍,核对人口的增减。【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本题句意为:于是召集文武数万人,让郎中杜弼宣布皇帝的旨意,慰劳稚廉,并且责问各州长史,太守县令等,其他人都一齐谢罪,只有稚廉上前谢恩。旁观的人都感叹赞美不已。这一天,高祖赏给他牛和酒。回到并州后高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世宗。
“文武数万人”连在一起作“集”的宾语,排除BD;“并谢罪”的主语是“诸人”,要连在一起,排除A。故选C。5.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文中指李稚廉用自己的语言解说经义”表述有误。章句有三种解释:1.古籍的分章分段和语句停顿5.分析古文的章节和句读。6.指文章诗词。从文中的“年十五,颇寻览五经章句”来分析,这里“章句”应是指文章诗词,“用自己的语言解说经义,即通过注释剖章析句”是错误的。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D项,“显祖主张严刑峻法,李稚廉坚持认为这一主张是错误的,显祖很生气,把他贬谪”表述错误,原文是“语及杨愔,误称为杨公。以应对失宜,除济阴郡守”,由此可见,李稚廉被任命为济阴郡守的原因是把杨愔误称为杨公,而不是认为显祖的观点错误。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的得分点:①“尝”,曾经;“授”,给;“辄”,就。译文:家人曾故意把金银珠宝给李稚廉,他始终不要,强塞给他,他就扔到地上。②“合”,检查;“文籍”,文书、簿籍;“商校”,核对。译文:高祖经过冀州时,全部检查河北六州的文书、簿籍,核对人口的增减。【点睛】参考译文:李稚廉,赵郡高邑人。齐州刺史李义深的弟弟。李稚廉从小就清心寡欲,还是儿童的时候,从来不对家人提出什么请求。家人曾经故意给他金元宝,他却始终不要,强塞给他,他就扔到地上。州牧认为他虽然年纪小却不自私,所以为他取名叫稚廉。李稚廉聪明好学,十五岁就已经熟读了五经章句。正赶上葛荣作乱,郡中混乱,来到京城避难。永安年间,初为奉朝请。普泰初年,授开府记室、龙骧将军、广州征南府录事参军,没有去上任。不久改任开府谘议参军事、前将军。天平年间,高祖提拔他任泰州开府长史、平北将军。李稚廉与将士们和睦相处,军民关系融洽。高祖多次到河东,很叹赏他的才干。改任世宗骠骑府长史。下诏说,济州是水陆要地,时常接待应对梁的使者,尤其需要一个得力之人,世宗推荐稚廉,任济州仪同长史。又改任瀛州长史。高祖巡察经过冀州时,聚合黄河以北六州全部的文书簿籍,核对户口的增减。这些都是高祖亲自部署,大多在马上索要簿籍,头绪繁多。稚廉常常能随机应变,马上办好,他经常提前做好准备,没有不与高祖的意旨非常相符合的,从而成为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肥发电风机吊装施工方案
- 《无功调压》课件
- 城区管理五月份个人工作计划
- 学生会文艺部招新计划书
- 交通局农村公路建设计划
- 2021学校教学德育工作计划例文
- 2024年城南村团支部工作计划行政工作计划
- 《永拓资产管理系统》课件
- 工厂计划年终总结
- 《谁要在黑暗中哭泣》课件
- 常见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图上墙
- 华电天津北辰风电园分布式能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股票交易记录模板
- 内科学常见疾病英语词汇
- 2021年国网电网建设(变电专业)考试题库(含答案)
- LED灯珠检验标准
-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PPT
- 酒店管理 专业建设 建设规划申报书
- 变电站事故油池施工方案
- 博士后变更研究课题或研究项目
- 北京地铁14线监理9标段土建工程监理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