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模拟试题C卷_第1页
2024-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模拟试题C卷_第2页
2024-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模拟试题C卷_第3页
2024-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模拟试题C卷_第4页
2024-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模拟试题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第页省(省(市区)姓名准考证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2024-2024年硕士讨论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真题模拟试题C卷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认真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纳家庭教育形式的是()A.基督教教育B.骑士教育C.行会教育D.城市教育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社会教育以成人教育为重心,其最广泛、最普遍的教育形式是()A.工读校B.半日校C.列宁学校D.冬学3、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基本消除受教育权上的性别差异,规定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A.寅学制B.癸卯学制C.子癸丑学制D.戌学制4、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进展起促进作用的是()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D.学生进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进展5、为18世纪后期德国泛爱教育运动兴起提供直接的思想启蒙和理论指导的是()A.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B.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C.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D.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理论6、为讨论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教育讨论的情况,某讨论者以《新华文摘》转载的教育类论文和篇目辑览的论文为讨论对象。这些资料属于()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7、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A.纵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一般迁移

D.普遍迁移8、以下道德教育模式中,将“学会选择”作为核心理论的是()A.价值澄清模式B.认识进展模式C.体谅模式D.社会学习模式9、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师范教育问题的著述是()A.张之洞的《劝学篇》B.康有为的《大同书》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严复的《救亡决论》10、强调老师文化建设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沟通的老师专业进展模式是()A.知识取向模式B.实践取向模式C.生态取向模式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11、在教育文献中,讨论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等属于()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12、豆豆妈妈将豆豆送到幼儿园后极不放心,于是,在幼儿园的监控室观察豆豆的在园表现。豆豆妈妈的观察属于()A.直接观察B.间接观察C.参加式观察D.实验室观察13、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在学校表现最突出、易见的时期是()A.小学低年级B.小学中年级C.小学高年级D.初中14、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比准成立的日本教育改革领导机构是()A.中央教育审议会B.临时教育审议会C.学生管理局D.教学局15、某讨论者试图用实验法来验试“灌输会窒息学生的制造力”这一讨论假设。这种做法违反了教育讨论的()A.客观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伦理原则16、唐代中央官学体系中实施儒学教育的学校主要为()A.国子学,太学,四门学B.国子学,太学,中书学C.太学,四门学,中书学D.国子学,四门学,中书学17、有关大脑神经递质如何影响学生记忆的讨论属于()A.比较讨论B.基础讨论C.应用讨论D.预测讨论18、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A.识字为主B.读书为主C.学事为主D.穷理为主19、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实践中,以“骑士七技”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阶段是()A.家庭教育B.礼文教育C.侍从教育D.社会教育20、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推断依据是他的()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B.外在教育目的论C.教育准备生活说

D.教育适应生活说21、根据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A.言语信息

B.具体概念

C.定义概念

D.问题解决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定性分析的理论的是()A.分析的归纳B.敏感的概念C.实地理论D.用定性分析软件进行分析23、以下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的要求B.终身教育的原则是连续性、整体性C.终身教育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延续D.终身教育将学校化教育转变为社会化教育24、1927年经蔡元培等人提议试行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借鉴国外教育行政制度的结果。所借鉴的国家是()A.法国B.德国C.日本D.美国25、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采纳寄宿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这种“公学”的含义是()A.公立学校B.公共机构管理的学校C.由政府或地方使用公共税收开办的学校D.为培育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26、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须作平常看”的教育政策,在中等教育阶段实行的主要措施是()A.设置国立中学B.实施毕业会考C.中学西迁D.实行军训制度27、讨论者在某小学进行阅读教学方法改革实验,经测验得到:三年(一)班(25人)的平均分是85分,三年(二)班(29人)的平均分是87分。问三年级的平均分是()A.85分B.87分C.86分D.86.1分28、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立场与方法讨论教育问题的教育学流派是()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元教育学29、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A.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B.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C.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D.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30、场依存认知风格者偏向的学习方式是:()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

D.有意义学习31、心理学讨论发现,在一段主题思想不明确的短文之前加上主题标题与未加相比,被试感到加上标题的材料更易于理解且记忆效果好。最适宜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A.同化论B.生成论C.联想轮D.图式理论32、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进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派是()A.有用主义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33、以掌握为目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34、某学生做作业时,常常依据身边老师的面部表情来推断自己做题的对错并迅速更改答案。这位学生的认知风格很可能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35、“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这一观点出自()A.《墨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36、科尔伯格主张用“道德两难法”来促进学生的()A.道德认知进展B.道德情感进展C.道德意志进展D.道德品行进展37、制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A.严密性、流畅性、准确性

B.敏捷性、严密性、独特性C.准确性、变通性、敏捷性

D.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38、在正偏态分布中,下列各数值最大的是()A.平均数B.中数C.众数D.Q139、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出对知识要坚持“效验”“有证”、对师长要敢于质疑问难的教育家是()A.墨翟

B.孟轲

C.王充

D.韩愈40、傅老师在执教中极为关怀“同学们如何看我?”“他们喜爱我吗?”“校长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诸如此类的问题。根据富勒的老师专业成长理论,傅老师处于()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自我阶段41、凯M斯提倡的教育行动讨论类型是:()A.理论取向的教育行动讨论B.技术取向的教育行动讨论C.反思取向的教育行动讨论D.批判取向的教育行动讨论42、讨论表明,学习成功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而学习遭受挫折的学生对学习抱消极态度。能对这种态度作出合理解释的是()A.认知失调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效果律D.准备律43、上题中可可妈妈的记录方法是描述记录法中的()A.日记描述法B.轶事记录法C.连续记录法D.行为核定法44、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A.教育管理制度

B.国民教育制度C.义务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45、在法国启蒙教育思想的影响下,18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采纳“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注重有用性和儿童兴趣的新式学校,这类学校被称为()A.泛爱学校

B.文科学校

C.实科学校

D.国民学校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认知风格就是认知策略。2、现代教育旨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育新人。3、老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老师资格证书的过程。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1、简述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2、简述学科德育的内涵、特点及其实施方式。3、简述参加式观察的优缺点。4、简要解释举例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5、列举问卷设计中封闭式题目的三种答案格式,并各设计一个完整的题目。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1、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20世纪中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判、质疑和挑战,或明或暗地主张“学校消亡”的观点不时出现。例如:(1)1971年,伊凡•伊里奇厅发表《非学校化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伊里奇以为,学习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主活动,是自律、自助、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不必非得与别人的东西交换才有价值。他批判学校“把学习从一种活动变成了一种商品。”把只是证书(文凭)变成了一种财宝形式,这不但从根本上剥夺了人独立自主的学习动机和能力,而且通过文凭、学历对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分层,导致更深刻的社会两极化,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开”。(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不再让孩子进入学校我上学,而是“在家上学(homeschool)”,主要由父母直接教育孩子。进入21世纪,全美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在家上学”。家长不送子女去学校接受教育的理由很复杂,包括: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认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宗教信仰)。家长不造成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理念,家长认为老师的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等等。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评析伊里厅的观点。(2)结合学校在促进人的身心进展方面的作用,评析“在家上学”现象。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路易斯是一个性格文静的初三学生。他有好几门课程的成绩不及格。现在,他有时来校,有时不来校。他有几个哥哥姐姐都没有读完中学,父母也没有中学毕业。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戴莎找路易斯谈话,问他为什么不来上学。他说,自己在四年级时学习便碰到了麻烦,感觉很无助。他觉得自己很“蠢”,而且越认为自己笨,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少,因为反正付出了努力也没有作用。由于不努力,成绩落后得更厉害,这使得老师也认为他很笨,对他要求很低甚至不作要求,把他.安置在“差”生班里。路易斯感觉难受,干脆就不来学校了。而学校除了把这些事情告诉他父母之外,什么也没做。戴莎老师问他:假如辍学了你会做什么?路易斯说:辍学的哥哥姐姐都找到了工作,一个做招待,一个在建筑施工场地做工。他们既有钱花,在工作中也没有人会因为他们没完成学业而刁难他们。自己也想去打工,有钱后就可以四处游玩。看来,以前总认为辍学可能会带来许多麻烦的说法都是谎话,学校无法帮助自己得到想要的东西,只是浪费时间。在认真倾听了路易斯的看法后,戴莎老师告诉他:“我觉得你很聪慧,而且实际上你非常了解自己和其他人。但我提醒你,政府法律不允许你现在辍学。”戴莎老师还告诉他,学校有一些专门的计算机程序和辅导老师旨在帮助学生赶上学业。戴莎老师找来了一些曾经接受过这种帮助,现在进展很不错的学生和他沟通,并告诉他,可以选修一些职业技能课程,参加职业培训、实习等。这样一来,在完成学业后,比起那些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然而,要想获得这些,必须现在回学校。戴莎老师还告诉他:“我们只关怀下星期,你的目标是下周每天都要来上学,接下来的几周以后再说。”路易斯认为这有点困难,自己可能坚持不了一周。戴莎老师说:“我们一天天来,我们做一个日程表,每来一天学校就在上面做个标记。”(1).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出路易斯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并根据社会认知学习论的互动观,分析这种水平与他在校经历之间的关系。(2).阅读第三、四自然段,分析“榜样”对其辍学的影响。(3).阅读第四自然段,分析戴莎老师主要采纳哪些策略来帮助路易斯改变自我效能感,实现对学习与行为的自我调节。3、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卡洛斯是个墨西哥裔美国男孩,英语说的不怎么顺溜,他用英语讲话时,常常会被同学取笑。长期的学校生活使他逐渐学会了在教室里保持沉默。在这个问题上,他甚至跟老师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一言不发,把自己埋在课堂活动喧嚣中,再也不会因为回答不出问题而尴尬。反过来,老师也不会抽他回答问题了,老师下这样的决心,其动机相当单纯;她不想看到其他孩子取笑卡洛斯,不想让他蒙羞,但是,老师忽视卡洛斯的存在,实际上就把他给“勾销”了。她的行为是在暗示自己不值得为卡洛斯烦心,也给其它孩子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既然老师都不太叫卡洛斯回答问题,那一定是因为他笨。久而久之,连卡洛斯本人都觉得自己确实有点笨。卡洛斯终于在拆拼课程(jigsawclassroom)中发现了自我,找回了自信。他所在的阅读小组和班上别的小组一样,正在阅读约瑟夫﹒普利策的传记。读完之后,全班同学马上就要迎来一场有关这位著名报人一生经历的测验。普利策的传记太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读完传记。所以,各个阅读小组都采纳了分工策略--每小组员各个度读一部分,再将自己了解到的重要信息告诉给小组其他成员。卡洛斯的任务是了解普利策的中年生活经历,并将所得信息告知本组成员,他发现,其他阅读小组也有同学承担了跟他一样的阅读任务。于是,他们围坐在一张课桌旁,认真地讨论普利策先生在中年时代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在共同学习中,卡洛斯顺利掌握了这部分阅读内容,回到了自己原来的阅读小组。小组同伴报告完普利策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后,就轮到卡洛斯发言,报告普利策中年时代的重大生活经历。他结结巴巴,犹犹豫豫,紧张得要命,组里其他同学不帮忙,反而像早已习惯的那样奚落他,嘲笑他:“啊,你根本就不不了解。”“你可真是大笨蛋!”你太笨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每当听到这种嘲讽,在一旁观察的老师和助手就会插嘴,提些建议,例如”好吧,要是你同意,要是你觉得有趣,那就尽管取笑他好了。但是,这么做没法让你了解普利策的中身生活经历。你得记住,有过一小时考试就开始了!“准则中提醒让劝阻成员意识到,羞辱卡洛斯得不到任何好处,相反还可能遭受到更大的损失。几天之后,经历几次这样的情形,孩子们逐渐明白,要想学到卡洛斯掌握的那部分知识,就只能留心听懂她所讲的东西。孩们逐渐变成了非常友好的采访员。他们不再取笑卡洛斯,而是相仿设法让她把活讲出来,问一些更方便他大声加以解释的问题。卡洛斯也变的更放松了,而放松又改善了他的够沟能力。卡洛斯越来越顺利发言,让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在接下来的测验中收益。过了几个星期,孩子们得出结论--卡洛斯并不像她们想的那么笨,她们从这位同伴身上看到了一些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大家喜爱上了卡洛斯。卡洛斯也更喜爱上学了,他不再把白人同学当成噩梦,而把他们当成了朋友了(1)分析教例中的教学组织形式。(2)评析教例中的教育效果。(3)结合教例阐述教学与德育的关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B只有骑士教育有家庭教育的特点。2、D,解析:群众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冬学、夜校、雨校、半日学校、识字班等。其中冬学是最主要的形式,它是利用冬季农闲的时候开办的,故本题选D。3、C4、B解析:教育对社会进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此题目从选项直接出发,C体现是不是促进作用,而是阻碍作用,是属于负向功能;D是教育对个人进展的影响,而非是对社会进展的影响;A是教育方式,方法本身对教育的影响,而非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因此,选项为B。5、A,解析:在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德国出现了泛爱主义教育运动,即18世纪后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因其主要代表人物巴西多所创办的泛爱学校而得名。巴西多根据卢梭的教育观点提出了一系列教育主张,故本题选A。6、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的等级。教育文献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其中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二次文献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三次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和专题讨论报告。D项的四次文献是干扰项。因此,问题的答案为B。知识模块:教育讨论方法7、B8、A价值澄清模式重在让学生“选择”价值观。9、C10、C11、D1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观察讨论的基本类型。教育观察讨论的基本类型根据分类方法的不同而不同,根据是否借助媒介,可将观察讨论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知识模块:教育讨论方法13、A14、B15、D16、A17、C这个题干具有实践性。18、C19、C20、C21、A22、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定性分析的理论。定性分析的理论有分析的归纳、敏感的概念、实地理论(持续比较法)。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知识模块:教育讨论方法23、C,解析:C选项的表述是明显错误的,终身教育并不是哪种教育的延续,它的含义不仅仅指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还包含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其他几个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项。24、A25、D26、A中小学都有BD,西迁是高校。A最合适,建议采纳排除法。27、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在已知各组平均数和各组频数的基础上,求得的总的平均数就是加权平均数。总的平均数=(85×25+87×29)/(25+29)≈86.1。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知识模块:教育讨论方法28、B,解析: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讨论儿童进展和教育之间关系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是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主张教育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育完整的人格,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讨论教育问题;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在当前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讨论教育中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带有较强的批判性,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和阿普尔;元教育学指对教育学这个学科的再讨论。答案选B项。29、B解析:教育的定义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进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养、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育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进展,追求和制造的合理存在的人的活动。选项C是老师的学生管理,D是小明的自学,A虽然看似是父亲对小明的教育,但是,给予的是一种负向的影响,是基本的价值取向问题,因此,从选择最佳答案出发,答案选择B。30、B31、D32、A33、B34、A35、D,解析:题于的含义是:“道德有时候是无效的,威势才是有效的。”只有法家主张法治,轻视德治,选项中只有《韩非子》属于法家。答案选D项。36、A科尔伯格主张进展道德认知(道德推断)。37、D38、A解析:在正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大于中数,中数大于众数;在负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小于中数,中数小于众数。也就是说,中数始终在中间,正偏态时,平均数与中数之差为正数;负偏态时,平均数与中数之差为负数。在正偏态分布中,第一四分位(Q1)显而易见小于平均数。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知识模块:教育讨论方法39、C40、A,解析:依据富勒的老师职业生涯进展阶段理论,老师的专业进展过程分为:关注生存阶段(老师关注自己的职业适应性,最关怀的问题就是“学生、同事怎么看我”)、关注情境阶段(老师关注如何教好每一节课的内容)、关注学生阶段(老师考虑学生的进展水平和个别差异)。答案选A项。41、C42、C4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观察讨论的记录方法。教育观察讨论的记录方法有描述记录、取样记录和行为检核表。其中描述记录法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知识模块:教育讨论方法44、D45、A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参考答案:错误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模式,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个体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分析性与非分析性概念化倾向;对认知域宽窄的选择;对两可与非现实体验的不容忍;复杂认知与简约认知;记忆过程中信息的整合与分化;扫描与聚焦;冒险与保守;解决问题的滞阻与畅通等。由于个体的认知风格不同,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指导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认知策略是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包括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因此,认知风格不是认知策略。2、答案:错误。我国学者的观点是认为现代教育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进展起来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育全面进展的人的教育。现代教育是迄今为止教育进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教育进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此尚未存在的社会这一点是错误的,现代教育就在为社会培育新人。3、答案要点:错误。老师个体专业化是指老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进展过程。老师资格证书是国家颁发给个人,允许其从事老师职业的一种资格凭证。从事老师职业首先要获得老师资格证书,但获得老师资格证书并不等于成了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老师个体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专业进展过程。【评分说明】本题考察了教育学原理第十章老师与学生中关于老师专业化进展的内容。首先要回答老师专业化的内涵,其次要说明老师专业化与取得老师资格证二者的区别,最后总结,写出对错即可。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1、参考答案:社会中心课程论也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其基本观点包括:(1)设计课程要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来确定教育目标;(2)要兼顾儿童的年龄特征,以社会现实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3)通过对社会各方面问题的综合学习,以达到改造社会、改造传统的目的;(4)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进展。社会中心课程论的核心观点是:课程不应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它重视教育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的联系,以社会需要来设计课程,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制约课程的其他因素;忽视各门学科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系统知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为许多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造成的,单靠教育是不可能解决的。2、答案要点:1.内涵:学科德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进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育所期望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法律素养等,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任何学科都承担着德育的任务。2.特点:德育内容丰富性;德育方法多样化;德育过程协同化;德育效果的综合性;德育途径多样化。3.实施方式:直接的德育途径:直接的德育课程;间接的德育途径:其他学科课程中的德育任务。主张德育渗透于一切课程和教学过中。3、答案要点:(1)优点: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便于获得较完整的资料;便于进行多次观察。(2)缺点: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观察的样本数少,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评分说明】出题范围就在一些分类、实验过程、实验的优缺点中4、答案:教育的功能就是由教育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决定的、对个体进展和社会进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这一分类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是根据教育作用方向的不同,对教育功能所作的分类。正向功能是“贡献性”功能,负向功能是“损害性”功能。例如,法西斯时期的教育对于社会具有更大的破坏功能。另外,教育盲目先行也产生负向功能:教育的盲目进展可能培育出过多的大学毕业生,而国际经济进展的现实又不能给他们提供相应和足够的岗位,致使这些毕业生无法就业,或无相应的岗位就业,慢慢就会造成社会的压力,成为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产生教育的负向功能。5、答案要点: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讨论方法,是教育讨论中最常用的资料搜集方法,特别是在教育调查讨论中,它的使用更为普遍。问卷调查中的封闭式问卷也称结构型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封闭式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是否式。示例:你是班主任吗?A.是

B.否(2)单项选择式。示例:你最喜爱下列哪一类体育活动?A.球类

B.田径

C.游泳

D.体操

E.武术

F.其他(3)多项选择式。示例:你比较喜爱看哪些电视节目?(限选三项)A.新闻类

B.影视剧类

C.体育类

D.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