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第一章:直线运动第1讲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和参考系1.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①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②和③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④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
二、位移和速度1.位移和路程(1)位移a.定义:表示物体(质点)的⑤的变化。
b.表示方法:用从⑥指向⑦的有向线段表示。
c.位移是矢量。(2)路程是物体运动⑧的长度,是标量。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a.定义: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⑨所用时间的比值。
b.定义式:v=⑩,单位:m/s。
c.矢量性: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平均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大小,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
d.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方向即物体这一时刻(或这一位置)的运动方向。能够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3.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的大小,是标量。
(2)平均速率:是与的比值,是标量。
三、加速度1.定义:速度的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ΔvΔt3.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4.物理意义:描述速度的物理量。
答案:①质量②大小③形状④地面⑤位置⑥初位置⑦末位置⑧轨迹⑨发生这段位移⑩ΔxΔt位移粗略某一时刻瞬时速度路程时间变化量变化快慢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基本规律1.定义和分类(1)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①不变的运动。
(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2.三个基本关系:(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④。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⑤。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⑥。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v=vt2=⑦2.位移差公式:Δx=x2-x1=x3-x2=…=xn-xn-1=⑧。
可以推广到xm-xn=(m-n)aT2。3.某段位移内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vx2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v0与vt的关系为v三、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物体只在作用下,从开始的运动。
(2)运动性质:初速度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运动。
(3)基本规律a.速度公式:v=。
b.位移公式:h=。
c.速度位移关系式:v2=。
(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a.伽利略通过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
b.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是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合理外推。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
答案:①加速度②同向③反向④v=v0+at⑤x=v0t+12at2⑥v2-v02=2ax⑦
v0+vt2⑧aT2重力静止匀加速直线运动gt
12gt四.运动的两种图像1、直线运动的x-t图像(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①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3)两种特殊的x-t图像①若x-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甲所示)②若x-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乙所示)2、直线运动的v-t图像(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①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两种特殊的v-t图像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如甲所示)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乙所示)(4)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2.图像“六看”(1)看“轴”(坐标轴代表哪个物理量):x-t图像、v-t图像。(2)看“线”(形状是直线还是曲线):倾斜直线表示y随x均匀变化;曲线表示y随x非均匀变化。(3)看“斜率”:斜率k=ΔyΔx表示y(4)看“点”(特殊点和图线的交点):转折点表示图像的斜率发生突变;两线交点表示对应纵、横坐标轴物理量相等;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5)看“面积”(面积代表哪个物理量):y对x的累积量。(6)看“象限”(图线在时间轴上方还是下方):第1象限代表正方向,第4象限代表负方向。3.应用运动图像的三点注意(1)无论是x-t图像还是v-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像和v-t图像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x-t图像和v-t图像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一、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①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
关于打点计时器要知道以下内容: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工作条件电磁打点计时器:连接②8V交流电源
电火花计时器:连接220V交流电源纸带上点的意义a.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b.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二、实验步骤1.把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③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如图所示。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细绳与长木板④平行。
3.把小车放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⑤接通电源,后⑥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二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填入表中。位置编号12345t/sx/mv/(m·s-1)5.计算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Δx1、Δx2、Δx3…6.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表格中。7.增减所挂钩码个数,再做两次实验。三、数据处理1.利用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的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4…,若v2-v1=v3-v2=v4-v3=…,则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由此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a=Δv1Δt(2)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若Δx=x2-x1=x3-x2=x4-x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⑦aT2。
2.速度、加速度的求解方法(1)“平均速度法”求速度vn=xn+(2)“逐差法”求加速度a1=x4-x13T
2,a2=x5-(3)“图像法”求加速度由“平均速度法”求出多个点的速度,画出v-t图像,图线的⑧斜率即加速度。
说明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像要注意:根据表格中的v、t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作出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得到的v-t图像,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四、误差分析1.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2.电源频率不稳定,造成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不完全相等。3.纸带运动时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4.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线并不是一条直线。5.木板的粗糙程度并非完全相同,这样测量得到的加速度只能是所测量段的平均加速度。第二章物体的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一、力1.定义:力是①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②(即产生加速度)。
3.性质: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共存性、矢量性、独立性等特征。二、重力1.产生:由于③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
2.大小:G=mg,可用④测量。注意:(1)物体的质量不会变;(2)G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
3.方向:总是⑤。注意: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2)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⑥法。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
三、弹力:1.定义:发生⑦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2.产生条件(1)物体间直接接触;(2)接触处发生形变。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⑧。
4.胡克定律(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和弹簧形变量大小(伸长或缩短的量)成⑨。
(2)表达式:F=kx。注意: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用符号N/m表示;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四、摩擦力项目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定义两个具有⑩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两个具有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的力
产生条件(必要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仍保持相对静止)
(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
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满足;
(2)最大静摩擦力Ffmax的大小与正压力大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即Ff=μFN(μ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接触面的及粗糙程度,FN为正压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
答案:①物体与物体间②运动状态③地球吸引④弹簧测力计⑤竖直向下⑥悬挂⑦形变⑧相反⑨正比⑩相对运动趋势EQ\o\ac(○,11)相对运动EQ\o\ac(○,12)相对运动EQ\o\ac(○,13)相对运动趋EQ\o\ac(○,14)相对运动EQ\o\ac(○,15)0<Ff≤FfmaxEQ\o\ac(○,16)有关EQ\o\ac(○,17)材料EQ\o\ac(○,18)相反EQ\o\ac(○,19)相反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一、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①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②,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③。
(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④关系。
2.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⑤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如图均为共点力。
3.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⑥的过程。
(2)运算法则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⑦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⑧,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⑨大小和⑩。如图甲所示。
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乙所示。
二、力的分解1.定义:求一个力的的过程。力的分解是的逆运算。
2.遵循的原则: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正交分解法(1).概念: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的方法。(2).坐标轴的选取原则:原则上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是任意的,为使问题简化,一般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使尽量多的力处在坐标轴上。2)尽量使待求力处在坐标轴上。[特别提醒]正交分解法不一定按力的实际效果来分解,而是为了简化问题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分解,它是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一种简便方法。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的物理量,叠加时遵循定则,如速度、力等。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的物理量,求和时按法则相加,如路程、时间等。答案①产生的效果②合力③分力④等效替代⑤延长线⑥合力⑦两个力⑧平行四边形⑨大小⑩方向首尾相连分力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方向平行四边形方向代数
第3讲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一、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①,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要分析受力的物体);(2)隔离研究对象(3)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逐步找力,画出力的示意图;(4)检查分析正误(是否有遗漏或多余的力,已分析的力是否正确)二、共点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⑥状态或⑦状态。
2.平衡条件F合=⑧或者
Fx如图,小球静止不动,物块匀速运动。则:小球F合=F-mg=0。物块Fx=F1-Ff=0,Fy=F2+FN-mg=0。3.平衡条件的推论(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这三个力的矢量可以平移形成一个首尾顺次连接的封闭矢量三角形。(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几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答案:①示意图②整体法③隔离法④重力⑤方向⑥静止⑦匀速直线运动⑧0第4讲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一、实验器材弹簧、毫米刻度尺、铁架台、钩码若干、坐标纸。二、实验原理1.如图所示,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时弹簧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2.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弹簧的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了。三、数据处理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2.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四、误差分析1.弹簧所受拉力大小的不稳定易造成误差。使弹簧的一端固定,通过在另一端悬挂钩码来产生对弹簧的拉力,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2.弹簧长度的测量是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测量时尽量精确地测量弹簧的长度。3.描点、作图不准确也会造成误差。五、注意事项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纸上描的点尽可能稀,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3.测量弹簧的原长时要让它自然下垂。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以减小误差。4.测量有关长度时,应区分弹簧原长l0、实际总长l及伸长量x三者之间的不同,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5.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两轴上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大小要适当,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6.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同一条曲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描出的线不应是折线,而应是平滑的曲线。7.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第5讲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一、实验原理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①,看F1、F2用②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二、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两只、三角板、刻度尺、铅笔。三、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③的读数,用铅笔描下④的位置及此时⑤的方向。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拉到⑥,记下⑦。5.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做两次实验。四、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O点沿两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合力F的图示。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4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五、注意事项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对拉,读数相同。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O一定要相同。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⑧,在60°~100°为宜。4.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要⑨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5.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移开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6.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长一些。六、误差分析1.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2.读数误差和作图误差。3.弹簧测力计与木板不平行引起的误差。答案:①效果②平行四边形定则③两弹簧测力计④O点⑤两细绳套⑥同样的位置O,⑦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⑧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⑨正视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讲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①状态或②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1)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③。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④。
(2)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⑤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⑦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⑧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两种表现(1)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其惯性表现在保持静止或⑨状态。
(2)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其惯性表现在反抗运动状态的⑩。
3.量度: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4.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
三、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单位制1.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3)适用范围a.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相对于地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b.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等)、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2.力学单位制(1)单位制:单位和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共七个,其中力学有三个,是、、,对应的国际基本单位分别是、、。
(3)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四、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2.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相反,作用在。
(2)表达式:F=-F'。答案:①匀速直线运动②静止③惯性④惯性定律⑤维持⑥改变⑦匀速直线运动⑧静止⑨匀速直线运动⑩改变质量质量质量固有无关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宏观低速基本导出长度质量时间米千克秒物理关系相互相等相反同一直线上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一、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1.两类动力学问题2.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方法:以①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②列方程求解。
二、超重、失重现象1.实重与视重(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③。
(2)视重a.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式弹簧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式弹簧秤的④称为视重。
b.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⑤或台式弹簧秤所受物体的⑥。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概念名称超重现象失重现象完全失重现象概念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⑦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⑧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⑨等于零的现象
答案①加速度②牛顿运动定律③无关④示数⑤拉力⑥压力⑦大于)⑧小于⑨等于零第4讲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①法研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掌握灵活运用图像处理问题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本实验的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1.保持②不变,探究加速度跟物体受力的关系。
2.保持物体所受的③不变,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作出a-F图像和a-1m图像,三、实验器材小车、砝码、小盘、细绳、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薄木块、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导线、纸带、复写纸、天平、刻度尺。四、实验步骤1.测量:用④测量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和小车的质量m。
2.安装:按照实验装置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薄木块,使小车在不挂砝码和小盘的情况下能⑤下滑。
4.实验操作(1)将小盘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系于小车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⑥后⑦,打出一条纸带,取下纸带编号码。并计算出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即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2)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砝码和小盘的总质量m',重复步骤(1)。(3)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测加速度a。(4)描点作图,作a-F图像。(5)保持砝码和小盘的总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1)和(3),作a-1m五、数据处理1.计算小车的加速度时,可使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利用打出的纸带,采用逐差法求加速度。2.作a-F图像、a-1m六、注意事项1.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要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2.实验步骤2、3不需要重复,即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3.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4.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5.作图像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6.作图时两轴标度比例要选择适当,各量须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这样作图线时,坐标点间距不会过密,误差会小些。7.为提高测量精度(1)应舍掉纸带上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点。(2)可以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从开始点起,每五个点标出一个计数点,而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七、误差分析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细绳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以小盘和砝码整体为研究对象得m'g-F=m'a,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得F=ma,解得F=mm+m·m'g=11+m'm·m'g<m'g。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3.平衡摩擦力不准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盘外,其他的都跟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点的距离相等。答案:①控制变量②质量③力④天平⑤匀速⑥接通电源⑦放开小车必修二第一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第1讲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曲线运动1.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①。
2.运动的性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②运动。
3.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③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它的④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运算法则: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故它们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⑤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1)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2)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时,各分运动⑥进行,不受其他分运动的影响。
(3)等效性:各分运动叠加起来与合运动有完全相同的效果。三、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性质的判断两个互成角度的分运动合运动的性质两个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v合与a合共线,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v合与a合不共线,为匀变速曲线运动答案:①切线方向②变速③合力④加速度⑤平行四边形⑥独立第2讲抛体运动一、平抛运动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①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2.运动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恒为②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研究方法:将运动分解,化繁为简,化曲为直,先分后合。水平方向上做③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做④运动。
(1)速度项目匀速圆周运动非匀速圆周运动定义线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变化的圆周运动运动特点Fn、an、v均大小不变,方向变化,ω不变
Fn、an、v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ω发生变化向心力大小Fn=F合由F合沿半径的分力提供向心力Fn,Fn≠F合向心力大小Fn=F合由F合沿半径的分力提供向心力Fn,Fn≠F合水平方向:速度vx=⑤。
竖直方向:速度vy=⑥。
合速度:v=vx2+vy2,设方向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α,则tanα(2)位移:水平方向:x=⑧。
竖直方向:y=⑨
。
合位移:x合=x2+y则tanβ=yx=⑩答案①重力②重力加速度g③匀速直线④自由落体⑤v0⑥gt⑦
gtv0⑧v0t⑨
12gt2⑩第3讲圆周运动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1.线速度:描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v=ΔsΔt=①2.角速度:描述物体绕圆心转动的快慢,ω=ΔθΔt=②3.周期和频率:描述物体③转动的快慢,T=2πrv,f=4.向心加速度:描述物体④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an=rω2=v2r=ωv=45.向心力:作用效果为产生⑤向心加速度。Fn=man。
二、匀速圆周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1)大小:Fn=man=⑥mv2r=⑦mω2r=⑧m4π2T
2r=⑨(2)方向:始终沿半径方向指向⑩圆心,时刻在改变,即向心力是一个变力。
(3)作用效果: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答案:①
2πrT②
2πT③转动的快慢④线速度方向⑤向心加速度⑥mv2r⑦mω2r⑧m4π2T
2r⑨mωv⑩圆心变2.匀速圆周运动与非匀速圆周运动的比较第4讲万有引力与航天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二、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⑥,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⑦。
2.公式:F=⑧,其中G=6.67×10-11N·m2/kg2。
3.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⑨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⑩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其中r是间的距离。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也适用,其中r为到质点间的距离。
三、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1)v1=km/s,是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人造卫星最大的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方法①由GMmR2=mv2R得v=
。
②由mg=mv2R得v(3)第一宇宙速度理解:人造卫星最小发射速度2.第二宇宙速度:v2=km/s,使物体挣脱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v3=km/s,使物体挣脱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四、经典力学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1.经典力学时空观(1)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不随的改变而改变的。
(2)在经典力学中,同一物理过程发生的位移和对应时间的测量结果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是的。
2.相对论时空观(1)在狭义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随物体的速度的增加而增加。(2)在狭义相对论中,同一物理过程的位移和时间的测量与参考系,在不同的参考系中。
3.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运动,不适用于运动;只适用于宏观世界,不适用于世界。
答案:①椭圆②焦点③面积④半长轴⑤周期⑥正比⑦反比⑧Gm1m2r2⑨质点⑩远大于两球心球心7.9发射环绕
GMR
gR11.2地球16.7太阳速度相同有关不同于低速高速微观第三章机械能第1讲功和功率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①。
2.公式:W=②。此式适用于③做功,其中l为物体对地的位移,α为F、l方向间的夹角。
3.力对物体做正、负功的判断(1)0°≤α<90°时,W>0,力对物体做④功。
(2)90°<α≤180°,W<0,力对物体做⑤功,或说物体克服外力做功。
(3)α=90°时,W=0,力对物体⑥功。
提醒:功是标量,比较做功多少要看功的绝对值。二、功率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⑦。
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⑧。
3.公式(1)定义式:P=⑨
Wt。P为时间t内的⑩(2)推论式:P=,其中α为F与v方向间的夹角。答案:①位移②Flcosα③恒力④正⑤负⑥不做⑦比值⑧快慢⑨
Wt⑩平均功率Fvcosα第2讲动能动能定理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①而具有的能。
2.公式:Ek=12mv23.单位:②,1J=1N·m=1kg·m2/s2。
4.标矢性:动能是③,动能与速度方向④。
5.动能的变化:物体⑤与⑥之差,即ΔEk=12mv22-16.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相对性,所以动能也具有相对性。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二、动能定理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⑦。
2.表达式:W=ΔEk=Ek2-Ek1=12mv22-13.物理意义:⑧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⑨。
(2)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⑩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作用。答案:①运动②焦耳③标量④无关⑤末动能⑥初动能⑦动能的变化⑧合力⑨曲线运动⑩变力分阶段第3讲机械能守恒定律一、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①与所处②的乘积。
2.公式:Ep=③。
3.标矢性:重力势能是标量,正、负表示其④。
4.特点a.系统性:重力势能是⑤和⑥共有的。
b.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⑦的选取有关。重力势能的变化是⑧的,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⑨;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做多少正(负)功,重力势能就⑩多少,即WG=。
二、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而具有的能。
2.大小: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及弹簧的等因素有关。同一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劲度系数,弹簧的弹性势能越大。
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或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
2.表达式a.守恒观点:Ek1+Ep1=(要选参考平面)。
b.转化观点:ΔEk=(不用选参考平面)。
c.转移观点:ΔEA增=(不用选参考平面)。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或)做功或虽有其他外力做功但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答案:①重力②高度③mgh④大小⑤地球⑥物体⑦参考平面⑧绝对⑨减少⑩减少(增加)Ep1-Ep2弹性形变劲度系数越大减少增加重力弹力不变Ek2+Ep2ΔEk=-ΔEpΔEB减重力(或系统内弹力)为零。第4讲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一、功能关系1.功能关系:功是①的量度,即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②,而且③必通过做功来实现。
2.几种常见的功与对应能量的变化关系功能量的变化合外力做正功动能④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⑤
弹簧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⑥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⑦
其他力(除重力、系统内弹力外)做正功机械能⑧
二、能量守恒定律1.内容:能量既不会⑨,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⑩到另一个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
2.表达式(1)E1=E2。(2)ΔE减=。
答案:①能量转化②能量的转化③能量的转化④增加⑤减少⑥减少⑦减少⑧增加⑨凭空产生⑩转移保持不变ΔE增。
第5讲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含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①流6V以下)、纸带(数条)、复写纸、导线、②、重物(带纸带夹)。
三、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③和④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若在某个过程中⑤的减少量和⑥的增加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实验步骤1.安装器材:将⑦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电源相连。
2.打纸带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⑧,再⑨,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打3~5条。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1)若选第1点到下落到某一点的过程,即用mgh=12mv2来验证,应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离接近⑩(2)若用12mvB2-12mvA2=mgΔh验证时,不必从起始点开始,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第1、2两点间距离是否接近2mm就无关紧要了,只要五、实验改进1.重物下落过程中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可以用光电计时器测出来,利用这种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能消除纸带与限位孔的摩擦力带来的误差。
2.为防止重物被释放时的初速度不为零,可将装置改成如图所示形式,剪断纸带最上端,让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答案:①交②毫米刻度尺③重力势能④动能⑤重力势能⑥动能⑦打点计时器⑧接通电源⑨松开纸带⑩2mm点迹清楚系统必修三第一章静电场第1讲电场力的性质一、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1.点电荷:①及电荷分布状况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带电体称为点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②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③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④。
3.起电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二、库仑定律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⑤成⑥,与它们的⑦成⑧,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⑨F=kq1q2r2。式中的k=9.0×1093.适用条件:真空中的⑩。
三、静电场电场强度1.静电场:静电场是客观存在于电荷周围的一种,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
2.电场强度(1)意义: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2)公式a.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F为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静电力,q为试探电荷的电荷量。
b.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E=,Q为场源电荷的电荷量,r为某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
c.匀强电场的场强:E=
。
(3)方向:电场强度是,规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与在该点所受静电力的方向相同。
(4)单位符号:N/C或V/m。四、电场线及特点1.电场线: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
2.电场线的特点(1)电场线从或无限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
(2)电场线在电场中不,不相切。
(3)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
(4)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5)沿电场线方向。
(6)电场线和等势面互相垂直。3.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答案:①形状和大小②转移③转移④不变⑤电荷量的乘积⑥正比⑦距离的二次方⑧反比⑨F=kq1q2r2⑩点电荷物质力的作用
FqkQr2
Ud矢量正电荷切线正电荷负电荷相交大电势降低第2讲电场能的性质一、静电力做功和电势能1.静电力做功(1)特点: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功与电荷的①无关,只与②有关,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相似。
(2)计算方法a.W=qEd,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其中d为沿③的距离。
b.WAB=qUAB,适用于④。
2.电势能(1)定义:电荷在⑤中具有的势能。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将电荷从该点移到⑥位置时静电力所做的功。
(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静电力做的功等于⑦,即WAB=EpA-EpB=-ΔEp。
(3)电势能的相对性:电势能是⑧的,通常把电荷在离场源电荷⑨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或把电荷在大地表面上的电势能规定为零。
二、电势、等势面1.电势(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⑩与它的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2)定义式:φ=Ep(3)标矢性:电势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其正(负)值表示该点电势比高(低)。(4)相对性:电势具有相对性,同一点的电势因 的选取不同而不同。
2.等势面(1)定义:电场中 的各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
(2)特点a.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 。
b.等势面一定与电场线垂直,即与场强方向 。
c.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d.等差等势面的疏密可以表示电场的强弱(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线越密)。三、电势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电势差(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叫做电势差。(2)电势差与电势的关系:UAB= ,UAB=-UBA。
(3)计算式:UAB=
。
(4)影响因素:电势差UAB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与移动的电荷q及电场力做的功WAB无关,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无关。2.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沿 的距离的乘积,即UAB=Ed。
▲提醒:电势和电势差都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试探电荷无关,但电场中各点的电势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有关,而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无关。答案:①实际路径②初、末位置③电场方向④任何电场⑤电场⑥零势能⑦电势能的减少量⑧相对⑨无穷远⑩电势能电荷量零电势电势零点电势相同不做功垂直φA-φB
WABq电场方向第3讲电容器与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电容器、电容1.电容器(1)组成:由两个彼此①又相互②的导体组成。
(2)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是指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③。
(3)电容器的充、放电a.充电: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充电后电容器两极板带上等量的④,电容器中储存⑤。
b.放电:使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放电过程中⑥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容器的电容(1)定义式:⑦。
(2)单位:法拉,符号为F。1F=106μF=1012pF。(3)电容与电压、电荷量的关系:电容C的大小由电容器本身结构决定,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无关。3.平行板电容器(1)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极板的⑧成正比,与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成正比,与⑨成反比。(2)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C=εrS4π注意:C=QUC=ΔQ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示波管1.加速问题在匀强电场中:W=qEd=qU=⑩
。
在非匀强电场中:W=qU=。
2.偏转问题(1)常见情境: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0沿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入匀强电场。(2)运动性质:运动。
(3)处理方法: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a.沿初速度方向:做运动。
b.沿电场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运动。答案:①绝缘②靠近③绝对值④异种电荷⑤电荷⑥电场⑦C=QU⑧正对面积⑨两极板间的距离⑩
12mv2-12mv02Ek2-Ek1:匀变速曲线匀速直线匀加速直线第二章恒定电流第1讲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一、电流、欧姆定律1.电流(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①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②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三个公式:a.定义式:I=③
;b.微观式:I=④;c.决定式:I=UR2.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⑤成正比,跟导体的⑥成反比。表达式为:⑦。
(2)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a.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对气体导电不适用)。b.纯电阻电路(不含电动机、电解槽等器件的电路)。二、电阻、电阻率、电阻定律1.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R=⑧。
2.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⑨,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⑩,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表达式R=。
3.电阻率(1)物理意义:反映制作导体的材料好坏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
(2)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a.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b.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c.超导体:当温度降低到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成为超导体。
三、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1.电功(1)定义:电路中移动自由电荷做的功。
(2)公式:W=qU=。
(3)电流做功的实质: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2.电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
(2)公式:P=Wt=。
3.焦耳定律(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跟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
(2)公式:Q=。
4.热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2)表达式:P=Qt=。
四、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项目串联并联电流I=I1=I2=…=InI=
电压U=U1+U2+…+UnU=
电阻R=R1+R2+…+Rn1R=1R1+答案:①定向移动②正电荷③
qt④nqvS⑤电压U⑥电阻R⑦I=UR⑧
UI⑨正比成⑩反比ρlS导电性能增大减小绝对零度减小为零电场力UIt电能快慢UI正比正比I2RtI2RI1+I2+…+In
U1=U2=…=Un
第2讲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电动势(1)定义: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的①在电源内从②移送到③所做的功。
(2)表达式:E=④
。
(3)物理意义: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2.内阻:电源内部也是由导体组成的,也有电阻,叫做电源的⑤,它是电源的另一重要参数。
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⑥,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⑦。
2.公式I=3.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1)关系式:U=⑧。
(2)用图像表示如图所示,其中纵轴截距为⑨,横轴截距为⑩,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答案:①正电荷②负极③正极④
Wq⑤内阻⑥正比⑦反比⑧E-Ir⑨电动势⑩短路电流电源内阻。
第3讲电学实验基础考点一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1.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和读数(1)原理:测微螺杆与固定刻度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mm,即旋钮每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5mm,(1/50=0.01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mm。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2)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读数(注意半毫米刻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读数(估读一位)×0.01mm。2.游标卡尺的原理和读数(2)读数规则:主尺读出的整毫米数+游标尺读出与主尺上刻度线对齐的游标的刻线数nX精确度游标尺格数(分度)精确度(格数的倒数)100.1mm200.05mm500.02mm考点二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及改装电表读数先确定量程,再确定分度值(分度值=最小刻度=量程总格数(1)电流表:视线垂直于刻度盘表面,一般都需估读,0~3A量程估读到分度值的110即0.01A,0~0.6A量程估读到分度值的12即0(2)电压表:视线垂直于刻度盘表面,一般都需估读,0~3V量程估读到分度值的110即0.01V,0~15V量程估读到分度值的15即0考点三实验器材的选取和实物图连接1.电学实验器材的选取选取电学实验器材主要是选取电表、滑动变阻器、电源等器材,一般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安全因素:通过电源、电阻和电表的电流均不能超过其允许的最大电流。(2)误差因素:选用不同量程的电表应考虑尽可能减小测量值的相对误差,电压表、电流表在使用时,其指针应偏转到满偏刻度的13以上;使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时宜选用指针尽可能在中间刻线附近(3)便于操作:选用滑动变阻器时应考虑对外供电电压的变化范围既能满足实验要求,又便于调节。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应使其大部分电阻线都可以被用到。(4)实验实际:除以上三个因素外,还应注重实验实际,如所用的电源与元件的匹配问题等。2.实物图连接的注意事项(1)画线连接各元件,一般先从电源正极开始,按照电路原理图依次到开关、滑动变阻器,按顺序将主电路中串联的元件依次连接起来;再将要并联的元件并联到电路中去。(2)连线时要将导线接在接线柱上,两条导线不能交叉。(3)要注意电表的量程和正、负接线柱,要使电流从电表选用量程所对应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第三章磁场第1讲磁场的描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磁场、磁感应强度1.磁场(1)定义:磁场是①、或者②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磁场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③的作用。
(3)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受磁场力的方向。2.磁感应强度(B):(1)物理意义:描述磁场的④。
(2)定义式:B=FIL(3)磁感应强度是矢量,方向: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4)单位:⑤,符号为T。
二、磁感线及其特点1.磁感线:在磁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⑥方向都跟这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一致。
2.磁感线的特点(1)磁感线上某点的⑦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定性地表示磁场的⑧,在磁感线较密的地方磁场⑨,在磁感线较疏的地方磁场⑩。
(3)磁感线是闭合曲线,没有起点和终点。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指向;在磁体内部,磁感线由指向。
(4)同一磁场的磁感线不,不,不相切。(5)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客观上不存在。3.安培定则:磁感线的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由安培定则判定(1)通电直导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拇指所指的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则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环绕的方向.(如图甲所示)(2)环形电流:让右手弯曲的四指与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电流轴线上磁感线的方向.(如图乙所示)甲乙三、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1.安培力(1)方向:根据左手定则判断。(2)大小:由公式计算,其中L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
2.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从进入,并使四指指向的方向,这时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答案:①磁体、②电流③力④强弱和方向⑤特斯拉⑥切线⑦切线方向⑧强弱⑨较强⑩较弱N极S极S极N极中断相交F=BIL垂直掌心电流拇指第2讲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一、洛伦兹力1.洛伦兹力:①在磁场中所受的力叫洛伦兹力。
2.洛伦兹力的方向(1)判定方法:左手定则:掌心——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②;
拇指——指向③的方向。
(2)方向特点:F⊥B,F⊥v,即F垂直于B和v决定的④。
3.洛伦兹力的大小:F=qvBsinθ,θ为v与B的夹角,如图所示。答案:①运动电荷②反方向③洛伦兹力④平面⑤不做功⑥不受洛伦兹力⑦匀速圆周运动第三章电磁感应第1讲电磁感应现象一、电磁感应现象1.磁通量(1)概念: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与磁场方向①的面积S与B的乘积。
(2)公式:Φ=②。
(3)单位:③,符号Wb。
(4)标矢性:磁通量是④量,但有正、负。
(5)物理意义:磁通量可以理解为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条数。2.电磁感应(1)概念: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⑤时,电路中有⑥产生的现象。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a.电路⑦;b.磁通量⑧。
(3)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⑨,如果电路闭合则有感应电流产生。
(4)能量转化:发生电磁感应现象时,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⑩。
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一定是闭合的.(2)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导体不动、磁场运动时,造成导体切割磁感线)eq\a\vs4\al(三、电磁感应规律的发现对社会发展的意义)1.发电机、变压器、感应电动机都是根据电磁感应制造的,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2.为生产、生活和科研等各个领域的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奠定了基础.答案:①垂直②BS③韦伯(韦)④标⑤发生变化⑥感应电流⑦闭合⑧变化⑨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⑩电能电磁波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溃疡性口腔炎病因介绍
- 《DIY热场活动》课件
- 2024年中考英语复习冲刺过关专题10 语法填空(解析版)
- 《假如人类也有尾巴》课件
- 开题报告:艺术设计下中国壮族地区中小学民族文化传承机制与发展策略研究
- 明挖管道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 开题报告:新中国高等教育援疆政策的变迁逻辑与内生转型研究
- 开题报告:新时代教育公平视角下基础教育集团办学质量评估模型与监测研究
- 2024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合同
- 《温度调节系统》课件
- 跨境电子商务英语 课件 Unit 1 Overview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Unit 2 Ma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Platforms
- 甲状腺癌科普健康知识讲座
- 哲学与人生总复习
- 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 物业环境管理服务标准及措施方案
- 卫生洁具采购与安装投标方案(技术标)
- 平整土地施工方案及方法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选择题】专项复习训练练习100题
- 绿色环保生产工艺
- 核医学核医学物理基础
-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