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2.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3.理解本文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目标这就是圆明园。圆明园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富丽堂皇、最宏伟壮观、最幽静奇美的园林,被誉为“万园之园”。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作者简介“万园之园”圆明园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圆明园内还珍藏了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历史不会忘记

在英法联军劫掠中国圆明园归来后,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写就了一封回信。在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以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毁坏人类文明成果的行为。写作背景文体介绍书信格式:1.称呼。顶格。2.问候语。如“您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4.祝颂语。例“此致”“敬礼”。“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5.署名和日期。赃物(

箱箧(

)赞誉(

琉璃(

)珐琅(

惊骇(

)瞥见(

绸缎(

劫掠(

眼花缭乱(

)读准字音zāngyùfàlángjiéqièliúlíhàipiēliáoduàn惊骇:惊慌害怕。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都没有了。词语理解整体感知1.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这封信主要表达了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描摹、盛赞圆明园之美;二是揭露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2.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第一部分(1):转述巴特勒来信的观点和目的,点明写信的原因。第二部分(2-3):作者描摹赞美圆明园之美。第三部分(4-10):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合作探究第一部分1.文章开头,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他远征中国的“胜利”歌功颂德,雨果虽然没有直接表态,但却已经表明了立场,从哪里能看出来?

雨果此时虽然没有直接表态,但“你认为”“在你看来”“而你想知道”等语句,已经表明了自己的不同立场。2.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并不是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的态度,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首先引起悬念,让读者有兴趣读下去;在信中这样写显得委婉而有礼貌;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显得铿锵有力。1.朗读第3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再想一想: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

在雨果看来,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的杰作。第二部分2.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绘圆明园的?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好处。使用了铺陈的写作手法,从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建筑规模等方面对圆明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有很强的感染力,为下文批判英法联军做了铺垫。铺陈,是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讴歌等,以产生文句上的形式美,表达上的激情美。3.作者为什么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经过岁月沉淀的一切,都会变成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人类精神的一部分,没有国界。尤其是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范围内根深蒂固,文化更是没有了国别之分,一切财富都是属于人类的财富。4.作者将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相比,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将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进行比较,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从侧面表明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行径是对整个人类的犯罪。类比,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进行类比的事物本质属性必须相同,否则就不能构成类比。1.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国家、政府的形象是抽象的,用“强盗”来比喻英吉利政府和法兰西政府,使两国政府的形象具体化、贬义化,鲜明地揭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第三部分2.作者在揭示联军劫掠行径部分并未直接用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语言,但是却达到了强烈谴责的效果,你认为达到该效果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词语,活画出了强盗的丑态,讽刺了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加强了谴责效果。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3.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作者这样说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4.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这话突出强调了对圆明园进行劫掠、焚毁是英法政府犯下的强盗罪行,而不是英法人民,强盗政府并不代表人民,英国和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表达了作者对英法政府强烈的不满。5.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富丽堂皇的破烂”?

圆明园的物品虽然是富丽堂皇的,但强盗的行为是丑恶的,把抢来的东西展览就像展览“破烂”。6.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7.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呼应开头。深入研讨1.作者善于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例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些反语的含义和作用。(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更漂亮”原本是赞美的词语,这里正话反说,讽刺、批判了额尔金等人对巴特农神庙和圆明园的破坏,表达了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讽刺和愤慨。(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按照常理,文明人应该有文明的样子,但是自称文明人的英法两国却对中国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动——侵略,对圆明园这个人类文日明的典范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径劫掠和焚毁,这里作者者用讽刺辛辣的语言道出了英法侵略者野蛮、无耻的实质。2.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主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否不够“爱国”?谈谈你的看法。作者并非不爱国。其一,在文中,作者说“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可见,作者清楚地知道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的错误,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正是作者爱国的表现。其二,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长远计,也是爱国的体现。其三,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只站在狭隘的民族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园问题,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3.从这封信来看,你认为雨果立场的可贵之处在哪里?①他能冲破狭隘的民族主义,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说话。作为一名法国公民,他以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爱憎分明的态度表达出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对侵略者的批判。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法国政府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②他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精辟的。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1.铺陈类比,爱憎分明。文章善于采用铺陈、类比的手法,细致描绘圆明园这个“世界奇迹”。在书信正文第3段,作者发挥想象,运用铺陈手法,从材料、布局、陈设、园林景观等方面,细致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为后文批判英法联军做了铺垫。同时作者采用类比手法,将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进行比较,突出圆明园在世界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明确指出圆明园是“一个世界奇迹”,是亚洲文明的代表。在铺陈、类比的过程中,作者以热烈的情感、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笔法,展现出浪漫主义作家行文的语言风格,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2.运用反语,讽刺辛辣。本文巧用反语,形成讽刺辛辣的表达效果。面对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雨果在书信中巧用反语,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与批判。比如,在描述圆明园被洗劫时,作者用“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极具嘲讽与批判意味。写作特色

这封书信高度赞扬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揭露了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文章主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