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冲关训练2_第1页
新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冲关训练2_第2页
新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冲关训练2_第3页
新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冲关训练2_第4页
新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冲关训练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冲关训练(二)一、选择题1.(2024·德阳市高三三模)周人在文诰中时常赞扬商代君王,称其“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成王畏相(成就王业,敬重贤能)”。周公在劝诫成王时也常常将商朝贤王与周文王并列。周人此举旨在(B)A.表彰商王功绩 B.宣扬德治理念C.巩固君主权力 D.强化宗法关系【解析】据材料“周公在劝诫成王时也常常将商朝贤王与周文王并列”可知,周代推崇商代的贤王,其目的是希望周王也和商朝贤王一样敬重贤能,推崇德治,故选B项;据所学,表彰商王功绩只是现象,并非目的,解除A项;据材料“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可知,周人宣扬的是商王的治国方式,并非巩固君权,解除C项;据所学,商王与周王没有血缘关系,此举并非强化宗法关系,解除D项。2.(2024·连云港市二模)《左传》载,晋文公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大臣子犯以民未知义,(因)未安其居民未知礼,未生其共(通‘恭’)等理由谏阻。于是晋国实行了入务利民作执秩以正其官等措施,数年后一战而霸。据此可知时晋文公能够称霸是因为他(D)A.宣扬礼治,完善制度B.崇尚儒学,伸张信义C.以民为本,专务生产D.擅长纳谏,注意德教【解析】由材料“大臣子犯以民未知义,(因)未安其居民未知礼”“于是晋国实行了入务利民作执秩以正其官等措施,数年后一战而霸”可知晋文公听从大臣子犯的建议,对百姓进行教化,让其知义知礼,最终取胜,说明晋文公擅长纳谏,注意德教,故选D项,解除A、B、C三项。3.(2024·辽宁高三模拟试)《左转》记载,昭公六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二十九年晋“铸刑鼎”,定公九年,郑国邓析“作竹刑”。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春秋后期(A)A.通过建立法制维护政治稳定B.地主阶级成为新的统治阶级C.贵族集团受到了法律的约束D.争霸斗争须要诉诸法律解决【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立法的现象在春秋后期频频出现,这说明统治阶层相识到通过立法的形式来维护统治,故选A;春秋后期的统治阶级依旧是传统的贵族,解除B;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律的约束对象是贵族还是非贵族,解除C;争霸斗争是通过武力争霸,通过会盟得以确认霸主身份,解除D。4.(2024·青岛市高三二模)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汉承秦制,实行“编户齐民”制度。两者的首要目的是(B)A.取代血缘政治 B.进行赋役征发C.实行社会救济 D.维护社会治安【解析】依据基础学问可知,“为户籍相伍”是编排户口,目的之一是征发赋役,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担当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故两者的首要目的是进行赋役征发,故选B项,解除A、C、D三项。5.(2024·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二模)五铢钱自汉武帝推行以来长期运用,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曾下达法令“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但魏明帝时又重新铸造五铢钱发行,史载“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五铢钱的存废(B)A.源于货币制度的惯性B.反映商品经济的变更C.促成世家大族的兴起D.体现长期战乱的危害【解析】五铢钱作为古代社会的一般等价物其本身就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所以五铢钱的存废反映的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变更,故选B项;货币制度的惯性指的是货币政策的滞后性,但材料强调的是五铢钱的存废,而非滞后,解除A项;世家大族的兴起并非因为五铢钱,解除C项;五铢钱的存废不会对魏晋时期的斗争产生干脆影响,解除D项。6.(2024·宣城市二模)北齐时将“不孝”列入“重罪十条”,为不赦之罪。《唐律》规定:子女听到父母的丧讯,没有立刻进行哀悼者,处流放二千里之刑。对不孝之罪处重刑(C)A.有利于儒家思想趋向法律化B.表明白儒学成为官方哲学C.维护了父为子纲的道德规范D.体现了古代法律残酷无情【解析】据所学,自汉武帝起儒家思想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以三纲五常作为道德规范,北齐将不孝之罪处重刑,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践行,是为了维护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故选C项,解除A、B、D三项。7.(2024·青岛市高三二模)《唐律疏议》规定:马球、角抵等对抗性体育运动的损害,以“戏杀伤”定罪;射箭、弹弓等造成他人意外损害,以“过失杀伤”定罪;体育活动中出现的争斗,以“斗杀伤”定罪。这反映了(D)A.基层教化的加强 B.中华法系的确立C.礼法并施的执行 D.国家治理的才智【解析】据材料“马球、角抵等对抗性体育运动的损害,以‘戏杀伤’定罪;射箭、弹弓等造成他人意外损害,以‘过失杀伤’定罪;体育活动中出现的争斗,以‘斗杀伤’定罪”可知,唐朝以法律形式对“戏杀伤”“过失杀伤”“斗杀伤”等罪名治理体育人身损害,立法逻辑清楚,层级明确,体现了国家治理的才智,故选D项,解除A、B、C三项。8.(2024·潍坊市高三三模)下表为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反映出当时(B)制度征收方式租庸调制租:政府授田的男丁,每年须交纳粟二石庸:每丁每年须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调:每丁依据当地的出产,每年输纳绢二匹、绫二丈、绵三两两税法全国各地的人民,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A.封建剥削减轻 B.货币经济发展C.人身限制加强 D.实物地租消逝【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在租庸调制之下,其征收方式以实物为主,并且名目繁多,在两税法之下,其征收方式主要是货币,并且其征收标准较为简洁:人丁与田地数,据此可知,正是由于货币经济的发展,政府在赋税制度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即由“租庸调制”改为“两税法”,故选B项;据材料不能得出A、D结论,C项表述错误,均解除。9.(2024·渭南市二模)唐朝时,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更。唐前期农夫家庭主要是以核心家庭为主体的小户型,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家庭,农夫家庭人口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导致这种变更的主要缘由是(D)A.儒家伦理的影响 B.社会经济的发展C.家庭观念的变更 D.赋税制度的变革【解析】由材料“唐前期农夫家庭主要是以核心家庭为主体的小户型,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家庭,农夫家庭人口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结合唐朝赋税制度的改革,唐中后期以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转向以田亩和资产为主,不用躲避人丁税,导致家庭人口的增加,故选D项,解除A、B、C三项。10.(2024·北京市通州区高三模拟)在宋朝,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先用4块铜版印刷基本的文本和面额,然后再用蓝色和红色双色版印刷特制的装饰设计:带有金鸡图案的敕字以蓝色印刷;红色版印刷合欢万岁藤图案,标记长寿;龙龟负书的图案用黑色墨水印刷。纸币印刷过程中这些细心设计的主要意图是(B)A.垄断纸币的印刷权力B.提升纸币的防伪功能C.保证纸币的美观耐用D.体现金融领域的创新【解析】“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可见其制作工艺特别超群,很难仿照,达到货币防伪的效果,故选B项;“在宋朝,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任何一个国家,其货币的发行必需由国家统一管理,不行能放开,纸币是财宝的象征,首先要防伪,解除A项;“先用4块铜版印刷基本的文本和面额,然后再用蓝色和红色双色版印刷特制的装饰设计:带有金鸡图案的敕字以蓝色印刷;红色版印刷合欢万岁藤图案,标记长寿;龙龟负书的图案用黑色墨水印刷”体现了困难的印刷工艺,却没有说明纸张的耐用性,解除C项;“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这里强调的是纸币的印刷技术,属于科技的范畴,金融领域创新指纸币本身的运用,解除D项。11.(2024·菏泽市高三二模)有学者认为,北宋中期,地主阶级内部猛烈分化,为变法造成了一些条件,但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气,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这意在说明,当时(D)A.经济的发展导致地主阶级的分化B.过度中心集权的弊端日益显现C.王安石变法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D.统治阶级缺乏政治自救的实力【解析】依据题干内容中“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气”“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可以看出该学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是历史的必定,这说明宋朝的统治阶级缺乏政治自救实力,故选D项;A、B、C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解除。12.(2024·河南省名校高三联合考试)宋代民间结社兴盛,最典型的表现是乡约的设立,乡约内容大致包括四项: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乡村成员推举的约正有权处理争论纠纷,同时享有肯定的惩戒之权。据此可知,宋代的乡约(B)A.强化了宗法血缘制度B.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治理C.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D.促进了理学统治地位确立【解析】由材料“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有权处理争论纠纷,同时享有肯定的惩戒之权”可知乡约的基本价值理念和处事方式有利于稳定基层秩序,加强对基层的治理,故选B项;春秋战国宗法血缘制度不断瓦解,解除A项;乡约体现的是儒家的伦理思想而非民本思想,解除C项;是官方确立了理学的统治地位,而非乡约,解除D项。13.(2024·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三模)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纳“编户”和“定籍”等方法限制人口;汉朝实行“编户齐民”;隋朝“大索貌阅”;唐承隋制;明朝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方法。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D)A.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B.防止人口流淌造成社会动荡C.为抵挡外族进攻供应足够的兵源D.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解析】历朝历代重视户籍制度是因为征税的对象是人民,而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能够精确的管理和限制人口,以便进行兵役、徭役和赋税的征派,故选D项;兴修水利工程也是目的之一,但不算“主要目的”,解除A项;户籍管理并不能阻挡人口流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淌是必定的,解除B项;户籍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增加人口,因此并不肯定能保障足够的兵源,解除C项。14.(2024·吕梁市高三三模文综)据记载,明朝自成化、弘治时期(1465—1505年)以后,朝廷强力疏通钱法、屡开铸局试图挽救日渐式微的铜钱流通体制,但效果甚微。而清朝初年铸钱制度则有序开展,钱价围绕官价上下波动,表现较为稳定,且出现了广泛的“钱进银退”现象。这说明清代(C)A.自然经济瓦解速度较快B.铜矿的开采量突飞猛进C.国家治理实力有所提升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解析】材料反映出明清政府处理同一件事,即疏通钱法,调整银钱的流通制度,明朝收效甚微,但是在清朝却有序开展,说明清朝政府对国家的治理实力较明朝时期提高了,故选C项;自然经济瓦解是在鸦片斗争之后,解除A项;铜矿开采和银钱流通没有干脆联系,解除B项;“钱进银退”不能说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解除D项。15.(2024·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私家修史既高潮迭起,又低谷频生,呈现出跌宕起伏的曲线形外观。其中四次私家修史高潮分别出现在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两宋之际和明末清初。这一现象(B)A.表明私家修史是中国史学的主流B.侧面反映出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C.说明白国家重视著史修史的传统D.主要源于官修史书的排斥与打压【解析】由“四次私家修史高潮分别出现在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两宋之际和明末清初”可知,我国私家修史高潮时期多是朝代更迭和战乱分裂时期,这从侧面能够反映出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故选B项;A、C、D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解除。16.(2024·济宁市高三三模)清朝前期,由科举功名之士和退休官员为主构成的士绅是特别的社会阶层。从弥息争讼到襄赞公共设施,从教化百姓到组织当地防务,士绅在家乡本土都发挥了不行或缺的作用。这表明清代(A)A.士绅成为官府与百姓联结的纽带B.地方基层行政组织日趋完善C.政府对学问分子的羁縻成效显著D.权力下移成为时代的新潮流【解析】“从弥息争讼到襄赞公共设施,从教化百姓到组织当地防务,士绅在家乡本土都发挥了不行或缺的作用”表明士绅发挥了处理社会冲突和协调社会秩序的作用,作为民间组织在帮助政府开展工作,表明士绅成为了政府和百姓联结的纽带,故选A项;B、C、D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解除。二、非选择题17.(2024·衡水市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学派号称承继“先王之道”,儒家认为先王之道以礼乐为盛,礼治与德治相协作。韩非认为,法可以声张国家的意志,树立公法的肯定威望,君主面前人人同等。——摘编自谢扬举《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哲学:王道到治道》材料二我国古代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干脆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以明代为例:乡村流行保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相互监督。明代后期推行乡约制,没有统一的形制,大多是各乡里结合实际设置相应职务,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包括宣讲圣谕、提倡互助、处理纠纷等。皇帝禁止官员插手基层乡村事务,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地方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为了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效果,明代统治者颁行了很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乡规民约和家族法规。——摘编自林乾、杨练《明代乡村治理体系探讨》(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意义。【解析】(1)由材料二“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干脆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乡村流行保甲制”“推行乡约制”等信息可得,建立较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由材料二“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地方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可得,重视发挥乡村地方群体的作用;由材料一“先王之道以礼乐为盛,礼治与德治相协作”“声张国家的意志,树立公法的肯定威望,君主面前人人同等”“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明代统治者颁行了很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等信息可得,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有机结合;由材料二“明代统治者颁行了很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乡规民约和家族法规”“推行乡约制”“实施乡村地方自治”等信息可得,国家统一管理和地方自治有机结合。(2)可以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个角度思索作答。对当时可以从对基层政治以及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建设和政治统治等角度来分析。详细来说,对当时的影响表现在:对基层来讲,乡村治理肯定程度上缓和了基层冲突,维护了社会稳定。对国家来讲,经济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上,扩大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治。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对现代地方治理具有借鉴意义。【答案】(1)特点:建立较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重视发挥乡村地方群体的作用;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有机结合;国家统一管理和地方自治有机结合。(2)意义:缓和了基层冲突,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对现代地方治理具有借鉴意义。18.(2024·济宁市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传承与创新制度的传承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两税法与一条鞭法的联系与区分,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制度在传承与创新中的不断发展。两税法一条鞭法◎量出制入。中心合并原征各项税役,定出“两税元额”,向各地摊派。各州县依据所摊税额,向下摊派◎取消租、庸、调和一切徭役、杂税,但丁额不废◎“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1/30征税——宁欣《中国古代史》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