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复习16:期末考前教考衔接模拟训练1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复习16:期末考前教考衔接模拟训练1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复习16:期末考前教考衔接模拟训练1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复习16:期末考前教考衔接模拟训练1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复习16:期末考前教考衔接模拟训练1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训练一(解析版)(统编版必修上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4-25高一上·广东江门·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材料一:工匠精神的重塑是一个事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大问题。纵观世界制造强国,无论是“日本制造”还是“德国制造”,其强大莫不与工匠精神密切相关。中国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真正缺乏的不是钱和技术,而是一种谦虚进取、克己奉公、忍耐执着、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国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曾有过诸多精微的阐释,如《诗经》所描述的工匠在制作玉器、象牙、骨器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仔细、认真与执着;如墨家及其弟子所提倡的“强力而行”的敬业精神;如《考工记》所倡导的“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的“臻达极致”的技术追求;等等。然而,自进入大工业时代以来,中国传统分散化的手工生产方式迅速衰落,传统工匠日渐沦为社会的边缘甚至成为机器的附庸,技术甚至发展为压制、支配与统治人类和社会的外部力量。虽然不能说工匠精神消失了,但在机器化和标准化社会生产条件下,它确实被削弱和忽略了。工匠精神在当下中国的倡导,仍然面临一些现实挑战:社会的急功近利思想,使能静下来精心研发、打磨产品的人越来越少;传统“重道轻器”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体力劳动仍然存在着被贬抑的现象,劳动者缺乏发言权、缺乏工作尊严……在如此环境下,仅仅依靠一些个体坚守工匠精神显然是不够的。要让工匠精神真正落地生根,全社会应形成一种“职业无贵贱”的认同和共识,营造出尊重劳动、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积极引导劳动者摒弃功利主义意识。工匠精神的塑造需要宣传教育和市场引导,它更加需要一整套有效的制度来做保障。国家应创造一个保障公平、自由、竞争的制度环境,营造一种使企业和员工各司其职、各安其分的社会环境,规范市场运行的监督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产品和服务供应的问责机制,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此外,还需要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工匠群体的社会地位,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为人才自由流动创造条件,等等。工匠精神的塑造依赖国民素质的提高与国民教育的改善,最终目标则指向劳动者生存权利的保障和做人尊严的维护。而国民的高素质与教育的高水平密切关联。在教育理念上,要着力改变重知识传输、轻技能培养,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在教育机制上,要建立起高效的、市场化的精英型工程师和高技能产业工人培养体系;在学科专业培养上,要改变财经等文科专业过热、“逃离工科”现象愈演愈烈和实用型人才匮乏的现状,等等。进一步讲,重视教育并不仅是为了提升产品质量与职业技能,更是为了使劳动者成为具有真正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自由个体。因而,工匠精神指向一种自觉能动、自由自主、富有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劳动。为此,我们不仅应打破那种将人作为手段的“异化”工作模式,更应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来享受生活的愉悦与满足。正如马克思所言:“正是创造活动,使劳动者在劳动时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感觉到个人的乐趣。”追求独立人格、尊严和个体价值,在当今工匠精神的塑造中,应成为一种自觉的理性诉求。(摘编自彭新武《工匠精神的中国语境》,《光明网》2021年9月)材料二: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②《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③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下列关于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工匠精神的重塑事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只有着力塑造劳动者的工匠精神,才能真正成为制造强国。B.工匠精神的塑造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监督机制、问责机制等,防止出现“良币驱逐劣币”的逆向淘汰。C.作者追本溯源,从“匠”的意义发展变化谈起,强调在当今时代虽然没有职业贵贱的区别,但却有职业品质和专业精神的不同。D.作者指出工匠精神的内涵不仅包括炉火纯青地掌握一门技术,还包括专心如一的热爱、臻于至善的追求和物我两忘的境界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B.“防止出现‘良币驱逐劣币’的逆向淘汰”错误。由原文“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可知,防止出现的应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故选B。2.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文科专业过热、实用型人才匮乏的现状,提出了改善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思路,具有现实针对性。B.材料二指出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种种误解,肯定“工匠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展示出强烈的舆论导向作用。C.材料一引用马克思的话论证了创造活动对劳动者的作用,材料二引用“躲进小楼成一统”,强调坚守工匠精神不能与世隔绝。D.两则材料话题、侧重点都不同,材料一侧重阐述如何塑造工匠精神,材料二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揭示工匠精神的重大意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文科专业过热、实用型人才匮乏的现状”错误,原文为“工匠精神的塑造依赖国民素质的提高与国民教育的改善”,是针对工匠精神的塑造提出了改善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思路。选项张冠李戴。故选A。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两则材料有关“工匠精神”特点的一项是(3分)A.袁隆平给人的印象是杰出的科学家和地道的湖南农民。B.张秉贵心有一团火,糖果称重一抓准、算账是一口清。C.钟扬教授以植物学家的视角,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D.《插秧歌》中有人呼唤农人休息一下,但他还继续工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依据“而是一种谦虚进取、克己奉公、忍耐执着、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等可知,“工匠精神”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或高超的生产技能(精益求精)、对工作的积极态度(敬业精神)。A.体现了袁隆平作为农业科学家的精神面貌。不能支撑。B.表现张秉贵对待工作的热情与高超的技能。能支撑。C.强调钟扬对生命的积极看法。不能支撑。D.强调农人的辛苦劳作。不能支撑。故选B。4.材料一结构清晰,论证严谨。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思路。(4分)【答案】①材料一首先指出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引出了工匠精神这一概念。②然后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进入大工业时代以来,我国工匠精神存被削弱和忽略的现实。③接着针对我国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的重塑工匠精神的方法。④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塑造的终极目标指向劳动者生存权利的保障和做人尊严的维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①第一段,首先说到“工匠精神的重塑是一个事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大问题。纵观世界制造强国,无论是‘日本制造’还是‘德国制造’,其强大莫不与工匠精神密切相关”,即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然后写到“中国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真正缺乏的不是钱和技术,而是一种谦虚进取、克己奉公、忍耐执着、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即引出了工匠精神这一概念。②第二段,说到“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国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曾有过诸多精微的阐释”,首先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接着说到“然而,自进入大工业时代以来,中国传统分散化的手工生产方式迅速衰落,传统工匠日渐沦为社会的边缘甚至成为机器的附庸,技术甚至发展为压制、支配与统治人类和社会的外部力量。虽然不能说工匠精神消失了,但在机器化和标准化社会生产条件下,它确实被削弱和忽略了”,即进入大工业时代以来,我国工匠精神存被削弱和忽略的现实。③第三段说到“工匠精神在当下中国的倡导,仍然面临一些现实挑战”“要让工匠精神真正落地生根,全社会应形成一种‘职业无贵贱’的认同和共识,营造出尊重劳动、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积极引导劳动者摒弃功利主义意识”,第四段说到“工匠精神的塑造需要宣传教育和市场引导,它更加需要一整套有效的制度来做保障”,即针对我国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的重塑工匠精神的方法。④第五、六段说到“工匠精神的塑造依赖国民素质的提高与国民教育的改善,最终目标则指向劳动者生存权利的保障和做人尊严的维护”“追求独立人格、尊严和个体价值,在当今工匠精神的塑造中,应成为一种自觉的理性诉求”,指出工匠精神塑造的终极目标指向劳动者生存权利的保障和做人尊严的维护。5.材料二的第④段是如何体现新闻评论“有的放矢、直面现实、解决问题”的新闻品格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材料分析了当今时代工匠精神的特点,工匠精神因热爱而付出,因追求而卓越,因有境界而笃实的思想品格,使得文章评论的内容有的放矢。②材料深入分析工匠精神的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指出推崇工匠精神对解决当下社会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的弊端的重要作用,体现出新闻评论能直面现实的特点。③材料最后提出希望,希望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体现了新闻评论解决问题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材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①文中有“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可知材料分析了当今时代工匠精神的特点,工匠精神因热爱而付出,因追求而卓越,因有境界而笃实的思想品格,使得文章评论的内容有的放矢。②文中有“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可知材料深入分析工匠精神的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指出推崇工匠精神对解决当下社会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的弊端的重要作用,体现出新闻评论能直面现实的特点。③文中有“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可知材料最后提出希望,希望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体现了新闻评论解决问题的特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4-25高一上·四川泸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小题。敌后武工队冯志人是地里仙,一日不见走一千。这支撤退的部队,经过一夜的急行军,爬沟、绕点、穿过平汉铁路、通过层层封锁线,来到了山区,在分区驻地——贾各庄住下了。进山区后的二十几里路,指导员魏强的鞋底就磨透了。第二天,吃过午饭,他坐在院里,在日头底下,穿针引线地缀补起来。这时,排长贾正挑着两大桶水,噔噔噔地闯进房东的屋门,哗哗地倒进了瓮里。“哎呀,同志!瓮里都满啦……嗨,一住下,吃水就给包下了!”一阵尖细的、满怀感激的话语,从屋里传来,这是房东老太太的声音。“在咱冀中,想给房东挑也不敢。”贾正放下水桶,从屋里走出来。“报告,魏指导员,参谋长请你和贾排长。”一个倒背小马枪、武装整齐的小通信员很有礼貌地冲魏强行着军礼。“走!”魏强箍箍头上的毛巾,摸摸紫花褂子襟纽,按按腰间的驳壳枪,拽拽前后的底襟,和贾正一前一后紧跟通信员走出了大门。参谋长一见魏强和贾正走进来,忙移开眼前的《抗敌报》,招呼他俩坐下。“你们跟我到这边来,是知道要干什么的!”“知道!”魏强、贾正同声回答。“知道就好!敌人让咱冀中根据地变了质,武装工作队就变成一把牛耳尖刀,悄悄地插到敌人心脏里,去搅和它个乱七八糟。分区党委决定调你俩去武装工作队,魏强同志担任小队长。你俩有什么意见?”魏强听说分区党委决定派自己到武工队去,并且要担任小队长,当时不知是高兴,还是胆怯,总之,心里突突跳个不停。稍一沉思,想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于是忙站起说:“服从组织需要,没有意见。”贾正用舌头舔了一下嘴唇,也跟上一句:“没有意见。”贾各庄到南峪,中间只隔个小山渠,不到二里地。魏强、贾正不到吃一顿饭的工夫就赶到了。武工队人数不多,四十六七个人,可是从人员到武器,真是棒得出奇。讲武器,除了有机关枪、掷弹筒等自动火器,每个人还有一支日造马步枪,绝大部分人腰间还插支驳壳枪:论人员,那真是好样的:二小队长蒋天祥是魏强抗大二分校的同学,来前,在通信连任连长;武工队的队员们,都是九分区部队的金疙瘩,富有战斗经验的班、排干部。魏强心里非常高兴,这些队员,他是认识的多,不认识的少。蒋天祥听说魏强来了,忙找到一小队,还在院子里就“魏强、魏强”地喊起来。魏强从屋里跑出,两个多月没见面的老朋友,四只大手狠劲地攥在一起,立刻叙起离情来。贾正来到武工队,一瞅,都是枪林弹雨里的老战友,更是高兴。少言寡语的赵庆田,是和他一起参的军,一起入的党。贾正扭脸转向一直叼着烟袋光笑不说话的赵庆田:“你这一阵子怎么样?”说着走了过去,和赵庆田并肩站在一起。赵庆田笑眯眯地向贾正身旁靠了靠。“咱们这个小队长怎么样?”赵庆田憋了老大半天,才憋出了十个字。“你说魏小队长?那可是个厉害上级。你说是打,是说,是写?样样都数头份。他是俺们连的指导员。我和你一分手,就跟他一起……”贾正本着自己知道的,向赵庆田介绍着。魏强送走蒋天祥,就朝赵庆田、贾正走来。“小队长来了。”赵庆田低声地说。“好,贾正,你来啦!”这时,从大门外闯进一个身穿便衣、持马步枪的军人。瓜子脸、尖下巴颏,嘴上长着黑黝黝的一抹子短胡髭,个子准比贾正高出半头。他上来就把贾正的手攥住了。“刘太生,这是咱们小队长。”赵庆田觉得在魏强——自己的小队长跟前,不应这样随便,忙介绍。刘太生立正、挺胸、二目平视地报告:“小队长,刘太生值勤回来。”“你们都是老战友?随便谈吧。”魏强点头回礼地说。看到刘太生,魏强的脑际立即出现了一位身高体胖、慈眉善目的老太太,这就是他在清苑县张庄认识的那位模范抗属刘大娘。她在八月间,被敌人杀死了。这个小伙子,一旦要知道母亲被敌人杀害的消息,将不知道多么悲痛呢。他知道贾正也知道刘太生的母亲去世的事,生怕贾正冒失地说出来,两眼不时地凝盯着他。“刘太生,你家可出了个大事……”贾正一本正经地刚说到这,魏强立刻使劲地咳嗽了两声。贾正扭脸朝魏强一望,见魏强丢过来个眼色,马上把语气缓和下来:“你猜是什么大事吧?”“我离家好几年,怎么会知道?”“说给你吧,你二兄弟长生参加县大队啦!”“这个?我早知道,还是我妈送去的。是不?”刘太生对这个过了时的消息很不满足,“贾正,我妈结实呗?”贾正不愿意在自己的同学、多年的战友、革命的同志面前说假话,但是,暂时又不能照实地说,只好忍着内心的苦痛,小声说了三个字:“还结实。”“刘太生,你这个大马虎,头晌午借老乡的镰刀,你还了没有?”辛凤鸣进来望见刘太生就问。“哎哟!没有。人家要啦?我去。”刘太生很忏悔地扭头就要走。“得了吧!等你送,早破坏群众纪律啦!”“你送啦!好,我谢谢你!”魏强虽然乍来到武工队,一见这起子生龙活虎般的队员,从心眼里痛快。确实,在这些人的身上,能看到一种雄厚的力量。这力量就是那坚强的意志,火般的热情。他们自己也都认为:有这样的意志,这样的热情,一切阻挡革命前进的东西,都将会被轧毁、碾碎。(节选自冯志《敌后武工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战士们虽然长途跋涉,鞋破身累,但是到达驻地后并没有贪图享乐,而是热情帮助当地人民并有序进行下一步的战斗安排。B.“在咱冀中,想给房东挑也不敢”,贾正的这一句话说明我方部队在冀中地区难以得到百姓的认可,与百姓的关系并不亲密。C.下属对魏强的崇拜、敬仰以及上级领导委派其负责极具重要性的工作,都体现了魏强出众的工作能力、强大的个人魅力。D.刘太生家上至慈眉善目的老母亲,下到刘太生及其二兄弟都为革命事业贡献了力量,映射出革命时期军民齐心的斗争历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我方部队在翼中地区难以得到百姓的认可,与百姓的关系并不亲密”错误。由原文战士们撤退到后文组建敌后武工队和“敌人让咱冀中根据地变了质”可知,由于敌人入侵冀中根据地,战士们不得以进行撤退并转入敌后,在冀中不敢给房东挑水是因为怕暴露行踪,并非得不到百姓的认可。故选B。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的“人是地里仙,一日不见走一千”为夸张式的表述,说明部队撤退时行军速度之快,与后文魏强鞋子被磨破的内容相呼应。B.文中的贾正正直诚实、会察言观色,他不愿意对战友说假话,准备告诉刘太生其母的事情,但因得到队长的暗示而作罢。C.本文大量的对话描写不仅能够起到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还能营造出革命战争时期,军民互帮互助的生动画面。D.结尾段写魏强来到武工队领略了战友们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了坚强的意志和如火般的热情,直接表现出魏强心底革命必胜的信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直接表现出魏强心底革命必胜的信念”错误。由原文“确实,在这些人的身上,能看到一种雄厚的力量……这样的热情,一切阻挡革命前进的东西,都将会被轧毁,碾碎”可知,此处以全知视角表现了作者对战士们坚定革命意志的赞美,直接表现了战士们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而并非魏强心底革命必胜的信念。故选D。8.文本中的魏强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服从组织:当分区党委决定派他到武工队并担任小队长时,他表示服从组织需要,没有丝毫犹豫,体现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②有领导能力:从贾正和赵庆田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魏强在战斗、表达、书写等方面能力突出,能胜任小队长这一领导职务。③关心战友:他担心贾正冒失地说出刘太生母亲去世的消息,以免刘太生悲痛,展现出对战友心理和情绪的关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①根据“分区党委决定调你俩去武装工作队,魏强同志担任小队长”时,虽然“心里突突跳个不停”,但“想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连忙回答“服从组织需要”,体现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②根据“那可是个厉害上级。你说是打,是说,是写?样样都数头份”,通过贾正的交待,侧面表现了魏强在“打”“说”“写”等方面的突出能力,他战斗、表达、书写等“都数头份”,有领导能力。③由原文“这个小伙子,一旦要知道母亲被敌人杀害的消息,将不知道多么悲痛呢。他知道贾正也知道刘太生的母亲去世的事,生怕贾正冒失地说出来”和“‘刘太生,你家可出了个大事……’贾正一本正经地刚说到这”“贾正扭脸朝魏强一望,见魏强丢过来个眼色,马上把语气缓和下来”可知,魏强能够体察刘太生的心情,他细腻的心思凸显了体贴战友,心思细腻的形象特征。9.本文与课文中的《百合花》在主题方面有共同之处。请根据两篇小说的内容,分别从战友之情与军民之情的角度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战友之情角度:在《敌后武工队》中,贾正和赵庆田是老战友,彼此熟悉,相见很高兴,刘太生回来时大家热情交流,魏强也关心战友的情绪。《百合花》里,小通讯员和“我”在战斗过程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战友情感,虽然开始有隔阂,但后来互相理解。两篇小说都体现了战友之间真挚的情感。②军民之情角度:《敌后武工队》战士们给房东挑水,关心群众纪律,体现了军民鱼水情。《百合花》中,新媳妇为小通讯员缝补衣服,把自己的新婚被子借给部队,表现出军民之间深厚的情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小说主题的能力。①战友之间的革命友谊:《敌后武工队》中,魏强与贾正作为战友,不仅在战场上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中相互关心。例如,当魏强被任命为小队长时,贾正用舌头舔了一下嘴唇,跟上一句:“没有意见。”这表明他对魏强的信任和支持。另一个例子是贾正与赵庆田的对话,两人不仅分享了彼此的近况,而且在提到刘太生母亲的事情时,贾正为了不使刘太生难过,选择了暂时隐瞒事实,这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和相互理解。《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对待“我”非常友好,不仅在行军路上给“我”馒头,还在晚上为“我”准备饭菜,这种行为展示了战友之间的关怀和支持。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我”与小通讯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小通讯员在关键时刻舍己救人的英勇行为,深刻体现了战友情深和革命友谊的崇高价值。②军民之间的真挚情感:《敌后武工队》中,战士们一到达贾各庄,就开始帮助老乡挑水等,体现了军队对人民的关爱和服务精神。老乡们对战士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愿意提供帮助,如借给战士们镰刀等农具,这反映了军民之间的和谐关系和深厚的鱼水之情。这种互帮互助的关系,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为战士们提供了强大的后盾。《百合花》中,乡亲们对战士们的支持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提供住宿、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尤其是新媳妇儿在通讯员牺牲后,将自己的新婚被子无私地贡献出来,用于包裹通讯员的遗体,这一举动深刻体现了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充满温情和互助的社会氛围,展现了军民一家亲的美好图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4-25高一上·浙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材料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安可言A木石之雕刻B乃胜C金玉之矿璞哉D不得以E有学之F贫贱G比于无学之富贵也【答案】BD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怎么可以说经过雕刻的木、石,就胜过未经琢磨的矿石、璞玉呢?(所以)不能把有学问的贫贱之士,和无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安可言木石之雕刻”单独成句,“安可言”是反问句的开头,不能与后面的内容断开;“木石之雕刻”是主语,为了表示强调,所以B处断开;“金玉之矿璞”是“胜”的宾语,“哉”是句末语气词,所以D处断开;“不得以……比于……”是完整的句子,但比较长,可在“比”前停顿,所以G处断开。故选BDG。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指符合、合乎,与现在所说的“中规中矩”的“中”意思相同。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与今天的“步”不同。C.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字用法相同。D.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与“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意思相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辨析古今异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法度。B.正确。句意: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C.正确。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千里马”。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日行千里的马。D.错误。选文中的“学者”不是“求学的人”。“学”指学习,“者”与“耳”连用,表判断;/求学的人。句意:人学习的原因是希望增加智慧,通达事理罢了。/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故选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客观条件的好与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坚持不懈。B.材料二中,面对学习无用的看法,主人认为不能将无学问的富贵之人与有学问的贫贱之人相提并论。C.材料二中,主人认为如果有天才,不读书而具备了孙武、管仲一样的才能,那么他们也是有学问的人。D.两则材料的主旨都是劝勉学习,论述的角度也高度一致,既有学习的意义,也有学习的方法、态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也有学习的方法”错,材料二没有论述学习的方法。故选D。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答案】(1)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2)现在你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又不去效法古人的所作所为,就像蒙着被子睡觉罢了(什么也不知道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博学”,广博地学习;“参省”,检验反省;“知明”,智慧明达。(2)“即”,如果;“师”,效法;“踪迹”,所作所为。14.学习具有哪些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作简要概括。(3分)【答案】①生活上,可以自己谋生;②视野上,可以弥补不足(见多识广);③能力上,可以知明而行无过(多知明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二“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可知,通晓《六经》的旨意,涉猎百家著述的人,即使不能增强道德修养,砥砺世风习俗,仍算有一项才能,可借此自谋生计。强调学习在生活上的作用,可以自己谋生。②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可知,这一段荀子通过自己的切身经验举例,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应该走出狭窄的思维和环境,去寻找更广阔的世界,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世界。可见学习在视野上的作用,可以弥补不足(见多识广)。③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知,荀子认为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可见学习在能力上的作用,可以知明而行无过(多知明达)。参考译文材料一: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斧锯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材料二:通晓《六经》的旨意,涉猎百家著述的人,即使不能增强道德修养,砥砺世风习俗,仍算有一项才能,可借此自谋生计。父亲兄长不能长期依赖,家乡邦国不能常保无事,一旦流离失所,没有人庇佑保护时,就得靠自己了。俗话说:“积蓄千万财产,不如薄技在身。”容易学习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莫过于读书了。世人不管愚蠢还是聪明,都希望认识的人多,见识的事广,却不肯读书,这就好像想饱餐却懒得做饭,想身暖却懒得裁衣一样。有客人质问我说:“我看见手持强弓长戟,讨伐罪人,安抚百姓,以此取得公侯爵位的人是有的;阐释文章义理,研习吏道,匡正时代,使国家富强,以此博取卿相职位的人是有的;而学问贯通古今,才能兼备文武,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挨饿受冻的人却数不胜数,又哪里值得推崇学习呢?”我回答他说:“人的命运坎坷还是显达,就好像金玉木石;研习学问和技艺,就好像琢磨与雕刻的手艺。金玉经过琢磨,比矿石、璞玉更美,一段一块的木、石,比经过雕刻的丑陋;怎么可以说经过雕刻的木、石,就胜过未经琢磨的矿石、璞玉呢?(所以)不能把有学问的贫贱之士,和无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况且披起铠甲当兵的人,口含笔管充任小吏的人,身死名灭的人多如牛毛,超群出众的人少如灵芝;勤奋攻读,歌咏高尚品德,含辛茹苦而没有获得好处的人像日食那样少见,而闲适安乐、追名逐利的人却像秋荼那么多,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况且我又听说:生下来(不学)就知道的人是天才,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差了一等。人学习的原因是希望增加智慧,通达事理罢了。如果说一定有天才的话,那就是出类拔萃的人,(如果他们)做将领,便暗合了孙武、吴起的军事谋略;(如果)执政先天就凭空获得了管仲、子产那样的政治教养,即使他们没有读过书,我也认为他们是有学问的人。现在你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又不去效法古人的所作所为,就像蒙着被子睡觉罢了(什么也不知道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4-25高一上·浙江温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小题。满江红·赤壁怀古①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猛兽,指军队,勇士。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气势雄伟。B.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怀想了历史英雄周瑜年少有为的风度,对人物的描写细致而生动。C.上阕结尾“今如许”以问句作结,作者将对时事的感伤由这三个字宣泄而出,语言简朴但意味深厚。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东风吹,光景移,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此句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都表达了时光流逝、世事变幻的悲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都怀想了历史英雄周瑜年少有为的风度,对人物的描写细致而生动”错误,本词对周瑜并没有细致生动的描写。故选B。16.此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描写了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的画面,请结合诗词分析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上各有什么不同。(6分)【答案】修辞手法:①苏词主要运用夸张的手法,逼真地再现了周瑜当年轻而易举指挥吴蜀联军火烧赤壁而使曹操覆灭的情景。②戴词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手法,生动具体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表现了他们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表达情感:①苏词通过描写周瑜“谈笑间”大败曹操,意在表现对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的仰慕,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②戴词描写出了吴蜀联军大败曹军的情景,意在通过战争场面的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怀古是为讽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和思想情感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修辞手法:①苏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运用夸张手法,将赤壁之战火烧曹军战船使其瞬间覆灭的过程极度浓缩在“谈笑间”这一轻松的表述里,突出了周瑜指挥作战的轻松自如、轻而易举,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巨大胜利,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的战争场景。②戴词:“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把军队比作貔虎,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军队的勇猛;“噪”“怒”赋予貔虎、鱼龙以人的情感和行为,是拟人手法;同时这两句在句式上对仗工整,是对偶手法。通过这些手法综合运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吴蜀联军高昂士气以及火攻曹军时那种翻江倒海的浩大、激烈之势。表达情感:①苏词:词中描绘周瑜“谈笑间”就大败曹操,展现出周瑜年少有为、才能卓越且建立赫赫战功,作者通过对周瑜的这般刻画,表达出对周瑜的仰慕之情。而紧接着作者感慨自己“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形成鲜明对比,以周瑜的年少立功反衬自己已至中年却功业无成,所以怀古主要是为了伤己,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②戴词:作者详细描写吴蜀联军大败曹军的宏大激烈场面,然而联系其所处南宋时期,朝廷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军事不振。作者借此宏大的历史战争场面反衬出南宋朝廷当下的国势衰颓,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其怀古的目的在于讽今,批判南宋朝廷的不作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曹操《短歌行》中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杜甫《登高》诗中“,”反其意而用之。(2)《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勾勒了一幅安定平和的田园生活图画,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也有类似农村环境的描写。(3)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3)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鬂”“潦”“巷”“颠”“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23-24高一上·山东济宁·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小题。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①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与惊喜并存。”“那次,我们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②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这位同事回忆。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①处画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B.中秋节到了,我却不能回家,想想家里的父母,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C.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句子的引号,是为了强调他的牛仔裤是极其便宜的,表强调。A.“泥土”“种子”是为了强调海伦学会的单词,表强调。B.“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引用诗词来表达思念亲人之意,表引用。C.“傻子”在此处并不是真的“傻子”,而是有特殊含义,表特殊含义。D.“自由”语含讽刺,其实是指通过出卖国家或组织向敌人妥协,而获得的所谓“自由”的软弱行径,表讽刺。故选A。19.下列有关修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比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均用了比拟的手法。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呦!”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C.“百合花”“红烛”“云雀”这些意象在文中都具有象征意,百合花象征着纯洁的情感,红烛象征诗人对祖国的赤诚,云雀象征欢乐、光明、美丽。D.文中“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运用的是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没有生命的“东西”拟人化,让其拥有了人的行为“沉睡”;“黑暗”拟人化后也有了“怀里”。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故选B。20.文中第②处画线句子可以改写成:“钟老师出现了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高原反应,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6分)【答案】(1)从句式结构看,原句多是短句子,读起来紧促而简洁有力,而修改后变成一个长长的句子,成为普通的陈述语气,失去了原文的表达效果;(2)原句“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与后文“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联系紧密,相互呼应,更能突出钟扬品格。改句把这几个短句放到“高原反应”前,不能突出他高原反应的严重与危险,也不能反映其不顾个人生命安全的品格。【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从句式结构看,“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多是短句子,读起来紧促而简洁有力,而“钟老师出现了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高原反应”把短句变为定语,变成一个长长的句子,成为普通的陈述语气,失去了原文的表达效果;原句让“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独立成句,既强调了高原反应的具体表现又与“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相照应,从而突出钟扬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不顾的忘我精神。(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23-24高二上·河南郑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小题。我读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读泰戈尔的作品。我们学校是所百年老校,图书馆有很多老书。我在周末到图书馆,盲人摸象一般,摸到一本《飞鸟集》,作者是泰戈尔,20世纪40年代上海商务出版社出版,郑振铎翻译。郑振铎听说过,泰戈尔第一次见。书很薄,文字清浅,每一小节只是简单一两句,有点儿像我们古诗中的绝句,很好读,很有味道,我一下子便喜欢上了,①,站在那里读了很长时间。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这样的句子。(1)我从来没有读过这么美好的诗句,(2)都是在日常微小事物引发出的诗情和思考。(3)那些诗情来自朴素而美丽的大自然,(4)那些思考并不故作高深,(5)是那样真切动人。(6)我在想,那些鸟、草、麻雀、云、花……多么②,为什么我也看见了,却写不出这样动人的句子?我真的很佩服泰戈尔,痴迷泰戈尔。高一那年暑假,我在一家旧书店,看见一套《泰戈尔全集》插在书架中间的一层上。我抽出全集中的第一卷,扉页上,一幅泰戈尔的彩色画像,是徐悲鸿画的。画像前面有一张透明玻璃纸,像窗帘一样遮挡住了画像,画像显得③,有些梦幻般的色彩,很吻合我对这个大胡子泰戈尔的想象。21.请在文中标有序号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答案】①流连忘返②真切动人③若隐若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站在那里读了很长时间”可知,此处说舍不得离开,可填“流连忘返”。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第二空,结合“为什么我也看见了,却写不出这样动人的句子”可知,此处说花草鲜明可感,动人心弦,可填“真切动人”。真切动人:清楚明白,打动人心。第三空,结合“画像前面有一张透明玻璃纸,像窗帘一样遮挡住了画像”可知,此处说画像不很清楚,可填“若隐若现”。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很难分清。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5分)【答案】(2)把“在”改为“从”;(5)把“是”改为“却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2)“在日常微小事物引发出”介词使用错误,“在……引发出”搭配不当,把“在”改为“从”;修改为:都是从日常微小事物引发出的诗情和思考。(5)“(那些思考并不故作高深,)是那样真切动人”不合逻辑,前后句子内容应该是转折关系,把“是”改为“却是”;修改为:却是那样真切动人。四、写作(60分)23.(24-25高一上·河北邢台·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何为“守拙”?守是坚守,持之以恒,拙是笨拙,迟钝、不灵巧。“守拙”,语出晋·陶潜《归园田居(其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意思是持守愚拙的本性,不学巧伪,不争名利。袁隆平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生奉献给稻田;钟扬探索自己的边界,不计名利,献身科学;张秉贵全心全意,热情服务,在平凡岗位绽放伟大光芒……他们都可谓守拙之人。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守拙之心,铸就辉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们往往追求机巧与变通,试图以最少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回报。然而,历史与现实中的无数例子却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与伟大,往往源自于一颗守拙之心。“守拙”,是一种坚守本真、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它源于对内心纯粹与真实的执着,是对外在浮华与诱惑的拒绝。晋代诗人陶渊明,放弃功名利禄,回归田园,以诗酒自娱,以耕读为乐。他的“守拙”,是对自然与真诚的向往,是对自我本性的坚守。让他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田园诗篇。“守拙”,也是一种持之以恒、专注如一的精神追求。它要求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能够保持定力,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与理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生都在为解决中国人的粮食问题而努力奋斗,他始终坚守在田间地头,不畏艰辛,不计名利,终于培育出了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他的“守拙”,是对农业科学的热爱与执着,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正是这份专注和坚持,让他成为了世界粮食安全的守护者。“守拙”,更是一种在平凡中追求卓越的人生哲学。它启示我们,即使身处平凡的岗位,也要全力以赴,用心去做,做到极致。被誉为“中国高铁焊接第一人”的李万君,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却凭借对焊接技术的极致追求,成为了高铁焊接领域的顶尖人才。最终实现了高铁焊接的“零缺陷”。他的“守拙”,是对工作的热爱与敬畏,是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极致追求和不懈努力,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非凡的价值。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里,更需要我们保持一颗守拙之心,坚守自己的信念与理想,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屠呦呦团队历经数十年研究,终于从传统中药中提取出青蒿素,为世界抗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守拙”,是对传统医学的深入挖掘和创新,是对人类健康的责任担当。正是这份坚守和执着,让他们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之,“守拙”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境界。它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纯粹,让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与执着。让我们以守拙之心,铸就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第一段介绍“守拙”定义及出处,第二段以袁隆平、钟扬、张秉贵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何为守拙之人及守拙的意义和价值。“守拙”,是一种坚守本真、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它源于对内心纯粹与真实的执着,是对外在浮华与诱惑的拒绝。真正的成功与伟大,往往源自于一颗守拙之心。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里,更需要我们保持一颗守拙之心,坚守自己的信念与理想,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非凡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行文构思上,可围绕“守拙”主题展开,探讨“守拙”的内涵和外延、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做到“守拙”等。开篇可以通过引用古语或名人事例,如陶渊明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来引出“守拙”这一主题。阐述“守拙”的含义,即坚守本真、不慕名利,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然后如何做到“守拙”,一是培养定力,面对诱惑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二是坚守原则,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追求名利。三是持续学习,指出“守拙”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守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呼吁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坚守“守拙”原则,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立意:1.以守拙之心,铸就辉煌人生。2.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纯粹。3.坚守本真,不慕名利。班级姓名学号分数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训练一(原卷版)(统编版必修上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4-25高一上·广东江门·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材料一:工匠精神的重塑是一个事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大问题。纵观世界制造强国,无论是“日本制造”还是“德国制造”,其强大莫不与工匠精神密切相关。中国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真正缺乏的不是钱和技术,而是一种谦虚进取、克己奉公、忍耐执着、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国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曾有过诸多精微的阐释,如《诗经》所描述的工匠在制作玉器、象牙、骨器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仔细、认真与执着;如墨家及其弟子所提倡的“强力而行”的敬业精神;如《考工记》所倡导的“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的“臻达极致”的技术追求;等等。然而,自进入大工业时代以来,中国传统分散化的手工生产方式迅速衰落,传统工匠日渐沦为社会的边缘甚至成为机器的附庸,技术甚至发展为压制、支配与统治人类和社会的外部力量。虽然不能说工匠精神消失了,但在机器化和标准化社会生产条件下,它确实被削弱和忽略了。工匠精神在当下中国的倡导,仍然面临一些现实挑战:社会的急功近利思想,使能静下来精心研发、打磨产品的人越来越少;传统“重道轻器”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体力劳动仍然存在着被贬抑的现象,劳动者缺乏发言权、缺乏工作尊严……在如此环境下,仅仅依靠一些个体坚守工匠精神显然是不够的。要让工匠精神真正落地生根,全社会应形成一种“职业无贵贱”的认同和共识,营造出尊重劳动、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积极引导劳动者摒弃功利主义意识。工匠精神的塑造需要宣传教育和市场引导,它更加需要一整套有效的制度来做保障。国家应创造一个保障公平、自由、竞争的制度环境,营造一种使企业和员工各司其职、各安其分的社会环境,规范市场运行的监督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产品和服务供应的问责机制,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此外,还需要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工匠群体的社会地位,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为人才自由流动创造条件,等等。工匠精神的塑造依赖国民素质的提高与国民教育的改善,最终目标则指向劳动者生存权利的保障和做人尊严的维护。而国民的高素质与教育的高水平密切关联。在教育理念上,要着力改变重知识传输、轻技能培养,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在教育机制上,要建立起高效的、市场化的精英型工程师和高技能产业工人培养体系;在学科专业培养上,要改变财经等文科专业过热、“逃离工科”现象愈演愈烈和实用型人才匮乏的现状,等等。进一步讲,重视教育并不仅是为了提升产品质量与职业技能,更是为了使劳动者成为具有真正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自由个体。因而,工匠精神指向一种自觉能动、自由自主、富有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劳动。为此,我们不仅应打破那种将人作为手段的“异化”工作模式,更应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来享受生活的愉悦与满足。正如马克思所言:“正是创造活动,使劳动者在劳动时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感觉到个人的乐趣。”追求独立人格、尊严和个体价值,在当今工匠精神的塑造中,应成为一种自觉的理性诉求。(摘编自彭新武《工匠精神的中国语境》,《光明网》2021年9月)材料二: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②《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③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下列关于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工匠精神的重塑事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只有着力塑造劳动者的工匠精神,才能真正成为制造强国。B.工匠精神的塑造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监督机制、问责机制等,防止出现“良币驱逐劣币”的逆向淘汰。C.作者追本溯源,从“匠”的意义发展变化谈起,强调在当今时代虽然没有职业贵贱的区别,但却有职业品质和专业精神的不同。D.作者指出工匠精神的内涵不仅包括炉火纯青地掌握一门技术,还包括专心如一的热爱、臻于至善的追求和物我两忘的境界等。2.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文科专业过热、实用型人才匮乏的现状,提出了改善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思路,具有现实针对性。B.材料二指出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种种误解,肯定“工匠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展示出强烈的舆论导向作用。C.材料一引用马克思的话论证了创造活动对劳动者的作用,材料二引用“躲进小楼成一统”,强调坚守工匠精神不能与世隔绝。D.两则材料话题、侧重点都不同,材料一侧重阐述如何塑造工匠精神,材料二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揭示工匠精神的重大意义。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两则材料有关“工匠精神”特点的一项是(3分)A.袁隆平给人的印象是杰出的科学家和地道的湖南农民。B.张秉贵心有一团火,糖果称重一抓准、算账是一口清。C.钟扬教授以植物学家的视角,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D.《插秧歌》中有人呼唤农人休息一下,但他还继续工作。4.材料一结构清晰,论证严谨。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思路。(4分)5.材料二的第④段是如何体现新闻评论“有的放矢、直面现实、解决问题”的新闻品格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4-25高一上·四川泸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小题。敌后武工队冯志人是地里仙,一日不见走一千。这支撤退的部队,经过一夜的急行军,爬沟、绕点、穿过平汉铁路、通过层层封锁线,来到了山区,在分区驻地——贾各庄住下了。进山区后的二十几里路,指导员魏强的鞋底就磨透了。第二天,吃过午饭,他坐在院里,在日头底下,穿针引线地缀补起来。这时,排长贾正挑着两大桶水,噔噔噔地闯进房东的屋门,哗哗地倒进了瓮里。“哎呀,同志!瓮里都满啦……嗨,一住下,吃水就给包下了!”一阵尖细的、满怀感激的话语,从屋里传来,这是房东老太太的声音。“在咱冀中,想给房东挑也不敢。”贾正放下水桶,从屋里走出来。“报告,魏指导员,参谋长请你和贾排长。”一个倒背小马枪、武装整齐的小通信员很有礼貌地冲魏强行着军礼。“走!”魏强箍箍头上的毛巾,摸摸紫花褂子襟纽,按按腰间的驳壳枪,拽拽前后的底襟,和贾正一前一后紧跟通信员走出了大门。参谋长一见魏强和贾正走进来,忙移开眼前的《抗敌报》,招呼他俩坐下。“你们跟我到这边来,是知道要干什么的!”“知道!”魏强、贾正同声回答。“知道就好!敌人让咱冀中根据地变了质,武装工作队就变成一把牛耳尖刀,悄悄地插到敌人心脏里,去搅和它个乱七八糟。分区党委决定调你俩去武装工作队,魏强同志担任小队长。你俩有什么意见?”魏强听说分区党委决定派自己到武工队去,并且要担任小队长,当时不知是高兴,还是胆怯,总之,心里突突跳个不停。稍一沉思,想到自己是个共产党员,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于是忙站起说:“服从组织需要,没有意见。”贾正用舌头舔了一下嘴唇,也跟上一句:“没有意见。”贾各庄到南峪,中间只隔个小山渠,不到二里地。魏强、贾正不到吃一顿饭的工夫就赶到了。武工队人数不多,四十六七个人,可是从人员到武器,真是棒得出奇。讲武器,除了有机关枪、掷弹筒等自动火器,每个人还有一支日造马步枪,绝大部分人腰间还插支驳壳枪:论人员,那真是好样的:二小队长蒋天祥是魏强抗大二分校的同学,来前,在通信连任连长;武工队的队员们,都是九分区部队的金疙瘩,富有战斗经验的班、排干部。魏强心里非常高兴,这些队员,他是认识的多,不认识的少。蒋天祥听说魏强来了,忙找到一小队,还在院子里就“魏强、魏强”地喊起来。魏强从屋里跑出,两个多月没见面的老朋友,四只大手狠劲地攥在一起,立刻叙起离情来。贾正来到武工队,一瞅,都是枪林弹雨里的老战友,更是高兴。少言寡语的赵庆田,是和他一起参的军,一起入的党。贾正扭脸转向一直叼着烟袋光笑不说话的赵庆田:“你这一阵子怎么样?”说着走了过去,和赵庆田并肩站在一起。赵庆田笑眯眯地向贾正身旁靠了靠。“咱们这个小队长怎么样?”赵庆田憋了老大半天,才憋出了十个字。“你说魏小队长?那可是个厉害上级。你说是打,是说,是写?样样都数头份。他是俺们连的指导员。我和你一分手,就跟他一起……”贾正本着自己知道的,向赵庆田介绍着。魏强送走蒋天祥,就朝赵庆田、贾正走来。“小队长来了。”赵庆田低声地说。“好,贾正,你来啦!”这时,从大门外闯进一个身穿便衣、持马步枪的军人。瓜子脸、尖下巴颏,嘴上长着黑黝黝的一抹子短胡髭,个子准比贾正高出半头。他上来就把贾正的手攥住了。“刘太生,这是咱们小队长。”赵庆田觉得在魏强——自己的小队长跟前,不应这样随便,忙介绍。刘太生立正、挺胸、二目平视地报告:“小队长,刘太生值勤回来。”“你们都是老战友?随便谈吧。”魏强点头回礼地说。看到刘太生,魏强的脑际立即出现了一位身高体胖、慈眉善目的老太太,这就是他在清苑县张庄认识的那位模范抗属刘大娘。她在八月间,被敌人杀死了。这个小伙子,一旦要知道母亲被敌人杀害的消息,将不知道多么悲痛呢。他知道贾正也知道刘太生的母亲去世的事,生怕贾正冒失地说出来,两眼不时地凝盯着他。“刘太生,你家可出了个大事……”贾正一本正经地刚说到这,魏强立刻使劲地咳嗽了两声。贾正扭脸朝魏强一望,见魏强丢过来个眼色,马上把语气缓和下来:“你猜是什么大事吧?”“我离家好几年,怎么会知道?”“说给你吧,你二兄弟长生参加县大队啦!”“这个?我早知道,还是我妈送去的。是不?”刘太生对这个过了时的消息很不满足,“贾正,我妈结实呗?”贾正不愿意在自己的同学、多年的战友、革命的同志面前说假话,但是,暂时又不能照实地说,只好忍着内心的苦痛,小声说了三个字:“还结实。”“刘太生,你这个大马虎,头晌午借老乡的镰刀,你还了没有?”辛凤鸣进来望见刘太生就问。“哎哟!没有。人家要啦?我去。”刘太生很忏悔地扭头就要走。“得了吧!等你送,早破坏群众纪律啦!”“你送啦!好,我谢谢你!”魏强虽然乍来到武工队,一见这起子生龙活虎般的队员,从心眼里痛快。确实,在这些人的身上,能看到一种雄厚的力量。这力量就是那坚强的意志,火般的热情。他们自己也都认为:有这样的意志,这样的热情,一切阻挡革命前进的东西,都将会被轧毁、碾碎。(节选自冯志《敌后武工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战士们虽然长途跋涉,鞋破身累,但是到达驻地后并没有贪图享乐,而是热情帮助当地人民并有序进行下一步的战斗安排。B.“在咱冀中,想给房东挑也不敢”,贾正的这一句话说明我方部队在冀中地区难以得到百姓的认可,与百姓的关系并不亲密。C.下属对魏强的崇拜、敬仰以及上级领导委派其负责极具重要性的工作,都体现了魏强出众的工作能力、强大的个人魅力。D.刘太生家上至慈眉善目的老母亲,下到刘太生及其二兄弟都为革命事业贡献了力量,映射出革命时期军民齐心的斗争历史。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的“人是地里仙,一日不见走一千”为夸张式的表述,说明部队撤退时行军速度之快,与后文魏强鞋子被磨破的内容相呼应。B.文中的贾正正直诚实、会察言观色,他不愿意对战友说假话,准备告诉刘太生其母的事情,但因得到队长的暗示而作罢。C.本文大量的对话描写不仅能够起到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还能营造出革命战争时期,军民互帮互助的生动画面。D.结尾段写魏强来到武工队领略了战友们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了坚强的意志和如火般的热情,直接表现出魏强心底革命必胜的信念。8.文本中的魏强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本文与课文中的《百合花》在主题方面有共同之处。请根据两篇小说的内容,分别从战友之情与军民之情的角度作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4-25高一上·浙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材料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