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复习12必修上册:小说阅读(考题猜想+知识清单)_第1页
2024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复习12必修上册:小说阅读(考题猜想+知识清单)_第2页
2024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复习12必修上册:小说阅读(考题猜想+知识清单)_第3页
2024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复习12必修上册:小说阅读(考题猜想+知识清单)_第4页
2024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复习12必修上册:小说阅读(考题猜想+知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小说阅读(考题猜想)一、(24-25高一上·福建莆田·期中)阅读文本,完成下面1-4小题。文本一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文本二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节选自铁凝《哦,香雪》)1.下列对选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她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B.《哦,香雪》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C.《哦,香雪》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她,这是少女渴望知识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农耕文明的衰落。D.文本二的景物描写其作用在于烘托香雪的心情变化,引出对铅笔盒的描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C.“这是少女渴望知识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农耕文明的衰落”错误,香雪并非爱慕虚荣,她想在镇上的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体现了她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从文中可见女孩儿的追求和美好的心灵世界,保留了纯真质朴,也不能说这是农耕文明的衰落。故选C。2.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选文写新媳妇的神态、《哦,香雪》选文写香雪的动作,都有着清新的笔调、温婉的用词以及灵动的叙述节奏,勾勒出“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面。B.《百合花》选文写了新媳妇的肖像、神态、动作以及“我”的解释,唯独不写新媳妇的语言,是为了表现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人性的美好。C.《哦,香雪》选文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D.《百合花》选文以象征纯洁情感的百合花为题,不但会让读者联想到新媳妇美丽纯洁的心灵,也能让人体味小说含蓄主题及“清新俊逸”的风格;《哦,香雪》则是选用极富生活气息的细节,用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语言写出了山村女孩的纯真率直清丽的情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不写新媳妇的语言,是为了表现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人性的美好”错误,不用语言描写,是为了表现新媳妇害羞、内向的特点,并不是为了表现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人性的美好。故选B。3.有人认为二则材料都是“诗意小说”的典范。请结合文本,从矛盾冲突、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特点、细节描写等角度选取两个角度,分析小说“诗意”的特征。【答案】①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百合花》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描写了新媳妇和通讯员美好的第二次相见,虽有误解,却有情趣。②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哦,香雪》通过对满月、山谷、小路、败草、树干等诗化景致的描写,烘托出寂静、清冷的氛围,为下文心境的变化做了铺垫。③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百合花》中“不断向房里瞅着”“好像在掂量”等细节,表现出新媳妇为是否献出新婚被子而展开的纠结;《哦,香雪》中“她”端详铅笔盒时一系列的细微动作,如“打开”“一拍”“合得严严实实”“又打开”“摸出”“放进去”“又合上”等,表现了“她”爱护珍惜的心理。④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选文分别塑造了娴静美好、深明大义的新媳妇形象,细腻纯真、自尊自爱的少女形象。这些人物都是美好自然、淳朴善良的。⑤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百合花》中,新媳妇“咬着嘴唇笑”“低头咬着嘴唇”等细节,表现了她的羞涩和内心的矛盾。《哦,香雪》中,香雪“轻轻一拍盒盖”“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等细节,表现了她对新事物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少女纯真而美好的内心世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①矛盾冲突方面:主要在《百合花》中体现,作家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既有模式,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如选择的人物是普通平凡的战士和老百姓,他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小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也是做暗场处理,不做正面描写。作品仅仅截取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横断面,从几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开掘,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写。②景物描写方面:主要体现在《哦,香雪》中,《哦,香雪》中“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这一段景物描写具有诗意美,通过对满月、山谷、小路、败草、树干等诗化景致的描写,烘托寂静、清冷的氛围,为下文心境的变化做了铺垫。③心理描写方面:二者都有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百合花》中“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中,“不断向房里瞅着”“好像在掂量”等细节表现出新媳妇为是否献出合欢被而纠结的心理;《哦,香雪》中“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又合上了盖子”中,香雪端详铅笔盒时一系列的细微动作,如打开、一拍、合严、又打开、摸出、放进去、又合上等,表现了她爱护珍惜的心理。④人物特点方面:《百合花》中“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等内容,写出了新媳妇的美丽大方、淳朴善良、矜持羞涩。《哦,香雪》中“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又合上了盖子”等内容,塑造了香雪善良、纯朴,有自尊、有追求的人物形象,读来让人悄然动容。⑤细节描写方面:《百合花》中的细节描写体现在新媳妇的神态和动作上。她“咬着嘴唇笑”“低头咬着嘴唇”,这些细微的动作表现了她的羞涩和内心的矛盾,增添了人物的真实感和生活气息,营造出一种含蓄而温婉的诗意氛围。《哦,香雪》中的细节描写集中在香雪对铅笔盒的观察和动作上。她“轻轻一拍盒盖”“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她对新事物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少女纯真而美好的内心世界,充满诗意。综合以上看出,清新、温柔、情趣、明媚、细腻、娴静、美丽,这些诗意之美洋溢在选文中,故都是“诗意小说”的典范。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认为在乡土社会中“欲望”指导行为,现代社会中“需要”指导行为,从“欲望”到“需要”是理性的进步。请结合《哦,香雪》中的相关内容分析这一观点。【从“欲望”到“需要”内容摘要:“在乡土社会人可以靠欲望去行事”(14.1)“欲望如果要能通过意志对行为有所控制,它必须是行为者所自觉的”(14.4)“爱情、好吃、是欲望,那是自觉的。直接决定我们行为的确是这些欲望”(14.6)在乡土社会中,“个人的欲望常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14.7)“充分的满足我们本性里带来的欲望,社会就会形成一个最好、最融洽的秩序”(14.6)】【答案】①以凤娇为代表的姑娘们关注的是“爱情”“好吃”之类的当下的“欲望”需求。②香雪关注的是能给自身发展带来益处,给生存环境带来光明的精神意义上的“需要”需求。③从“欲望”到“需要”是理性的进步。香雪是理性的,以前她不会为了物质的“芝麻糖”而说谎,现在她会为了上大学的美好梦想去说这是一个要什么有什么的“宝盒子”。乡土社会的香雪们对现代文明从无欲望到有需要的变迁,是理性的进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①以凤娇为代表的姑娘们关注的是“爱情”“好吃”之类的当下的食色“欲望”需求。凤娇们关心打扮方面的金圈圈、手表。她们对于为什么要得到这些饰物、怎么能得到、得到这些后将会达成什么既定目标、实现什么新的愿景,从未计划过。只是依着各自的欲望,看见什么了,自然而然喜欢什么了就去“要”什么而已。对得到或者得不到并没有必须地执着。就连凤娇对“北京话”的喜欢也是这样,完全来自生理的本能欲望,并不计划与他有什么结果。②香雪关心的是“知识”。她发现了“皮书包!”“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谁知没等人家回话,车已经开动了。她追着它跑了好远。”香雪关注的是能给自身发展带来益处,给生存环境带来光明的精神意义上的“需要”需求。③香雪是理性的,以前她不会为了物质的“芝麻糖”而说谎,现在她会为了上大学的美好梦想去说这是一个要什么有什么的“宝盒子”。香雪没有芝麻糖吃并没有人盘问嘲笑她,她也不会因此感到羞愧从而生出欲望,而对于铅笔盒的需要正是由于同学的盘问才产生的。铅笔盒不仅是知识和文明的象征,更是一种信念与力量。香雪有机会接触到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变动的社会,原来的文化并不能带来生活的满足。香雪除了对生存的物质欲望的追求,还有了更高的精神需要的追求。于是开始注意到对生存条件的本身的改变,这自觉的生存条件就是需要。她的行为变成自觉的需要了,这就是香雪进步的标志。乡土社会的香雪们对现代文明从无欲望到有需要的变迁,是理性的进步。二、(23-24高一下·广东江门·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5~9小题。哦,香雪铁凝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这条线正式营运后,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日久天长,就在这个一分钟里,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来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欢迎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火车停了,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香雪顺着车身不停地跑着,在一张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可怎么办呀!”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香雪。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香雪想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在了女学生座位下面。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金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台儿沟走去。她边走边想,台儿沟将来一定会是“这样的”: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今晚台儿沟发生了什么事?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章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台儿沟在哪儿?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脚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哦,香雪!香雪!(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轨铺进深山,火车为台儿沟带来了外面世界的信息,山里人接触到了更多的现代文明,产生了对山外世界的憧憬。B.“欢迎远方的贵宾”“准备着接受检阅”,这些文字表明台儿沟姑娘将自己摆在卑微渺小的位置,体现出谦卑、好客的心态。C.文中“山谷”“群山”“深山”等词语,表现了台儿沟所处地区的地形与地貌,暗示了这里的贫弱、偏僻、落后和封闭。D.“短暂的一分钟’变成“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五彩缤纷’既指外部世界新鲜绚丽,也表现了姑娘们新奇复杂的感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B.“这些文字表明台儿沟姑娘将自己摆在卑微渺小的位置,体现出谦卑、好客的心态”错,“迎候远方的贵宾”表现了她们对城市生活的羡慕,“接受检阅”,是希望得到火车上乘客的关注、认可,而非把自己摆在卑微渺小的位置谦卑好客。故选B。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写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山村宁静生活带来的冲击,情节曲折多变、波澜起伏,矛盾冲突却并不激烈,有散文化特点。B.香雪渴望得到铅笔盒,为此走出三十里夜路,可见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象征知识、文化乃至现代文明。C.小说的基调清新、婉丽、优美、纯净,但并不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现实和时代深沉而严肃的思考。D.作者选取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定位在局外人的位置上,以火车为依托展开故事,突出中心人物,构思精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情节曲折多变”概括错误。本文矛盾冲突并不激烈,情节也散文化,就写了孩子们去车站卖东西的经过,情节简单,并不多变。故选A。7.与画线句“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B.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C.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D.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子:用“冷静”形容“铁轨”,赋予铁轨以人的情态,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A.比喻,把“群山”比成“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B.借代,“北京话”代“男列车员”。C.设问和比喻,把“隧道”比作“眼睛”。D.拟人,用“沉默”“告诉”赋予群山和树林以人的行为。故选D。8.请简要赏析最后一段“哦,香雪!香雪!”的作用。【答案】①情节结构上,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更完整。②内容上,是人们对香雪归来的热烈欢呼,也是作者对香雪历经艰辛的赞颂,也是对她向往知识文化的肯定。③手法上,反复呼告,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④主题上,深化主题。古老的大山终于被现代文明所唤醒,热切呼唤现代文明的到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时先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从结构、内容、手法、主题的角度加以分析。小说的结尾很短,只有一句“哦,香雪!香雪!”这一内容与小说的标题“哦,香雪!”一致,从而二者形成了照应关系,形成首尾呼应,让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其次,这一内容是人们对香雪归来的热烈欢呼,香雪历经艰辛终于换来了铅笔盒,这也是作者对她的执着的赞颂,同时是对她向往知识文化的肯定。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感情:有对贫穷落后的怜悯,有对香雪追求新生活的期待;有对香雪质朴心灵的赞叹,也有对这质朴美可能被现代文明吞没的担忧。再次,从表现手法上看,“哦,香雪!香雪!”形成反复呼告,如同香雪就在读者的面前,从而增加抒情效果,让感情达到最高峰,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最后,这一结尾深化了主题,这一呼唤是对现代文明的到来的热切呼唤,表明了作者对古老的大山终于被现代文明所唤醒感到兴奋与愉悦。9.铁凝的作品执着于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讴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①本文描写了台儿沟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山野寂静,树木丰茂,月明风柔,充满诗情画意。②本文讴歌山区人们美好的人性:山村的姑娘们活泼、善良、纯朴,有自尊,有追求,读来让人悄然动容。③作者以自然美来烘托人性美,两者交相辉映,表现了作者对对台儿沟及其人们的喜欢和赞美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意蕴和艺术构思的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自然美和人性美”这一关键信息,结合文本的主题,从自然环境和人物塑造两方面作答。①从环境角度分析小说对“自然美”的讴歌。“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而被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小说描写了台儿沟美丽的自然风景:山野寂静,树木丰茂,月明风柔。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展现了台儿沟这地方宁静、庄严、诗化的自然美。②从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对“人性美”的讴歌。“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香雪和台儿沟的姑娘们用地方土特产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体现了香雪等一批年轻人对现代文明的追求。“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香雪用鸡蛋环铅笔盒一事,展现了香雪纯朴善良、不屈不挠的人性美。“她边走边想,台儿沟将来一定会是‘这样的’——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香雪的诸多想法代表台儿沟一批年轻人的想法,她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改变现在贫穷的台儿沟状况。综上分析,自然美与人性美不是割裂开的,自然美又烘托了人性美,二者交相辉映,使台儿沟成为一个和谐美好的整体,表现了作者对台儿沟及其人们的喜欢和赞美之情。三、(23-24高一上·浙江绍兴·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0-13小题。文本一: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文本二: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台儿庄也一定会是“这样的”。(节选自铁凝《哦,香雪》)文本三: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节选自孙犁《荷花淀》)10.下列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的新媳妇有着笑而不语、美丽娴静的别样韵致,“半晌”二字足见新婚被子的珍贵和情感上的不舍,也因此更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B.文本二中“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现代文明,体现了香雪对新生活的向往。C.文本二写到“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希望同伴们盘问,这是少女虚荣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D.文本三中“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这两句活画出了水生嫂有着优美的劳动姿态和娴熟的编席手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C.“这是少女虚荣的表现,也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说法错误。香雪并非爱慕虚荣,她想在镇上的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体现了她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从文中可见女孩儿的追求和美好的心灵世界,保留了纯真质朴,也不能说这是乡村文化的失落。故选C。11.下列对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选文写新媳妇的肖像、神态、动作以及“我”的解释,但不写新媳妇的语言目的是为了写出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B.文本二,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C.文本三,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D.文本一写新媳妇的神态、文本二写香雪的动作、文本三写水生嫂的劳动场面,都有着清新的笔调、温婉的用词以及灵动的叙述节奏,勾勒了一幅“文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画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目的是为了写出新媳妇在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理解错误。不用语言描写,是为了表现新媳妇害羞、内向的特点,并不是为了突出贫寒中仍然保持着温润的美好。故选A。12.“百合花”和“铅笔盒”在《百合花》和《哦,香雪》中反复出现,请分析它们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案】①具有线索作用。绣有百合花的被子串联了借被子、还被子、盖被子等情节,铅笔盒串联了香雪盼铅笔盒、换铅笔盒、赏铅笔盒等情节。②具有象征意义。百合花象征了小说人物纯洁的心灵及人物间淳朴的感情,铅笔盒象征了知识与现代文明。③增加小说艺术效果。百合花增加了小说的诗意美,铅笔盒增加了小说的时代感与生活气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物象作用的能力。“百合花”和“铅笔盒”都具有线索作用。《百合花》这篇小说通过描写通讯员向新媳妇借被子不成,把“我”拉去借了被子;得知是新婚被子后通讯员感到歉疚,想要洗干净再还给新媳妇;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动手把被子铺在棺材底,一半盖在了通讯员身上。而《哦,香雪》中,先写香雪渴望得到一支铅笔盒;后来在火车上发现了铅笔盒,用四十个鸡蛋换铅笔盒;再写香雪走回台儿沟的过程中在月光下欣赏铅笔盒。总之,这两个物象都有串联情节的线索作用。“百合花”和“铅笔盒”都有象征意义。“百合花”的花语是“纯洁神圣”“大爱”“祝福”等,在小说中,“百合花”象征着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纯洁美好的心灵,也象征着他们之间,包括通讯员和“我”之间的淳朴感情;“铅笔盒”和香雪的“木头铅笔盒”相比,代表着山外的世界,更加先进的文化和文明。“百合花”和“铅笔盒”的出现增加小说艺术效果。“百合花”的纯洁美丽给小说增添了诗意,在战争的残酷中让人多了一份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铅笔盒”使得香雪们对先进文化和文明的追求更加具体化,富有生活气息,其象征意义代表的知识和文明增加了小说的时代感。13.三个文本都有着相近的风格,是“诗意小说”的典范。作家孙犁曾这样评价《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请你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看法。【答案】①人物纯美:台儿沟的少女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②环境优美: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具有天然原生态的诗情画意。③语言清新:小说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抒情意味浓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诗意小说”,即小说具有诗歌的艺术境界。诗意是与“美”有关、与“情”有关的一种文学要素,总能给人一种审美的刺激和享受。此题可从人物、环境、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①从人物角度看,本文塑造了以香雪为代表的台儿庄的少女们善良美好的形象。这是一群住在大山里,未曾被世俗污染过的质朴纯洁的形象。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了一只铅笔盒。节选部分写了香雪的善良和勇敢,自尊和上进,也写了凤娇她们沿着火车轨道来找她的美好情谊。文章描写这群少女天真烂漫的笑,“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以及香雪不会骗娘的淳朴,这些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②从环境来看,文章把这些人、这个故事安排在一个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美好环境里。文章多次写到台儿庄的环境,“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还有香雪回忆“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这些就是小说中人物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这样干净的不受污染的环境,与人物的美好共同营造了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画卷。③从小说语言来看,小说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如节选部分写香雪看到凤娇她们来找她,“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茎,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这段内容融心理、动作、环境等各种描写为一体,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四、(24-25高一上·贵州遵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4-17小题。材料一: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了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百合花》节选材料二: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节选自闻一多《红烛》)1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了年纪的担架员”的话一方面交代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机智和勇敢。B.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次是表明她认出是小通讯员,第二次表明她发现小通讯员伤势严重,可能已经牺牲。C.“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照应上文,既表现了小通讯员关心他人的品格,也表达了“我”无比痛苦的心情。D.“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流泪”写出红烛燃烧的状态,“灰心”表明红烛对未来信心不足的矛盾心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灰心’表明红烛对未来信心不足的矛盾心理”理解有误。文中“灰”应该是“烧成灰”的意思。诗中“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是歌颂红烛燃烧自己的奉献精神。故选D。1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中的“我”,不仅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B.“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的“百合花”象征着小通讯员的纯洁与高尚,同时也照应了题目。C.“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中“残风来侵”是指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D.闻一多的《红烛》这首诗,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了诗歌浓郁的抒情氛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理解有误。一般情况下,小说中的“我”都不会是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以“我”的第一人称叙述只是作者的一种叙事方式,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故选A。16.文中小通讯员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死的?【答案】第一问:小通讯员是一个年轻的战士,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关心战友、体贴群众,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第二问:为了战友和抬担架民工的生命,他自己扑在人缝里冒着烟乱转的手榴弹上,壮烈牺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人物的言行举止等方面着手。“年轻稚气的圆脸”可见他年轻,联系全文可知他涉世不深,还保有孩子般的天真质朴;“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为保护担架队员英勇牺牲,可见他体贴群众,舍己救人;“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临走前还把馒头留给“我”,可见他体贴他人,关心战友。小通讯员牺牲的场景是通过民工的叙述侧面表现出来的。根据“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可知,小通讯员为了战友和抬担架民工的生命,他自己扑在人缝里冒着烟乱转的手榴弹上,壮烈牺牲。17.请分析《百合花》中,“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这句话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答案】这句话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幸存同志的讲述,再现了小通讯员牺牲的画面,刻画了小通讯员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英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描写作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大类。人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为凸显人物的外貌、性格、精神品质。题干要求分析《百合花》中,“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围绕描写方法及作用回答即可。“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这里的“这位同志”就是小通讯员,他叫大家“快趴下”,“自己却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而这个“东西”指的是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这句话是幸存者描述的,显然是侧面描写的方法;而这样写表现了小通讯员的舍己为人、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也使得讲述显得真实可信,令人感动。五、(24-25高一上·浙江宁波·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1小题。碑孙犁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地响。屋里是纺车嘣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大娘!”“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老李呢?”“李连长死在河里了。”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撤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有删改)1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到李连长的声音后,“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既写出了母女二人与李连长的熟稔,也揭示了“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开始纺织的原因。B.小说围绕滹沱河展开故事,讲述了赵庄村普通村民赵老金在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后,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却导致十几名战士命丧冰河,赵老金执著打捞战士遗体遗物的故事。C.“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构成了小说特定的环境;滹沱河水面结了冰,小队无法过河,却又不得不跳入河中,增加了文章的悲壮感。D.“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写出了小菊希望通过辛勤劳作转移注意力以减轻战士牺牲的事实给她带来的巨大的痛苦,表现了她对战士们的深情。【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赵老金在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后,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却导致十几名战士命丧冰河”错,应该是赵庄村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十几个战士跳河牺牲。“导致”说法不当。故选B。1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使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如在战士牺牲后,一些精准的动作描写“织布”“用力”,神态描写“发呆”等传达了小菊的悲愤和痛楚,突出了小菊直爽的性格。B.小说精心穿插多处环境描写,比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暗示着战士们将要牺牲的悲惨结局。C.小说结尾处写滹沱河“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运用比拟的手法,寄寓了作者对八路军战士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的赞美以及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永存的歌颂。D.小说在构思和表达上都有“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比如李连长只出场一次,他与赵老金家的亲厚已然传递出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突出了小菊直爽的性格”错,战士牺牲后,作者描写小菊用力织布、发呆等神态动作含蓄地传达了她深藏的悲愤和痛楚,应该是“含蓄内敛”的性格。故选A。20.本文同《百合花》一样,具有“诗意化”的特点,请结合本文简要说明。【答案】本文具有“诗意化”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文章语言富有诗意,细腻而富于表现力。比如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如滹沱河、霜雪等,营造出了一种朦胧、动人的氛围。②文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情感表达富有诗意,例如小菊的织布,体现了她深厚的情感与内心的痛楚。③小说通过象征手法表现主旨,结尾处的“纪念碑”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宁静而深邃,传达出对英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①文章语言富有诗意。滹沱河是贯穿小说的物象,小说围绕滹沱河展开故事,描绘了滹沱河两岸的自然风貌,如“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构成了小说特定的环境,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时代特点,体现画面的诗意之美;②人物描写富有诗意。如小菊,她矜持内敛,战士牺牲后,作者用精准的动作描写如“织布”“用力”,神态描写“发呆”和心理描写“心里一股东西流走了”含蓄传达了小菊深藏的悲愤和痛楚。③通过象征手法表现主旨。结尾处“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纪念碑具有象征意义,既指在河边固执打捞的老人赵老金,又喻指保家卫民的八路军英雄,还象征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和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碑”的形象深化了文学内核,细腻表达了对爱国精神的讴歌。21.小说以“碑”为标题,有何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①“碑”指在河边固执打捞的赵老金,他是八路军战士战斗与牺牲的见证者和纪念者;②“碑”喻指保家卫民的八路军英雄,昭示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③“碑”联结着军与民,象征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和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从表层意义看,“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这是小说结尾的点题句,所以题目的“碑”首先指的是在河边固执打捞、不肯放弃的赵老金;他带战士们过河,又目睹了战士们牺牲的过程,是八路军战士的见证者和纪念者。从深层意义看,“碑”一般指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石头。赵老金的打捞就是一种无声的纪念,他之所以要在特定地点执着打捞,是因为他亲眼见证了八路军战士的战斗与牺牲。他是八路军战士的见证者和纪念者,起到了与“碑”相同的作用,这是“碑”的第一个深层含义。作为纪念标志的“碑”,在小说中还指以李连长为首的一队八路军战士,他们保家卫民的艰苦战斗与悲壮牺牲,是八路军战斗征程和伟大功业的一个缩影、一座丰碑。赵老金执着的打捞行为是他们被百姓深情铭记的有力证明,因此“碑”昭示着八路军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永垂不朽。这是“碑”的第二个深层含义。“碑”纪念的是八路军战士,而“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他“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不难发现文章主旨指向军民鱼水情,无形的“碑”承载的是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这是“碑”的第三个深层含义。六、(22-23高一下·黑龙江哈尔滨·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2~25小题。文本一:关连长朱定“第三连关连长是个优秀的战士,”团政委对我说,“也是个优秀的党员!就是文化程度低一点,这一次你去当文书,要好好学学他的榜样,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同时在文化方面要帮他克服困难。”第二天我就来到连部,三连刚解放杭州回来,暂时驻在公路旁的一个庙里待命。我找到一个通讯员,他把我带到最后一间房里。这房间,大概是用来堆破东西的,到处歪歪斜斜地放着一些破破烂烂的桌子凳子经台等。在这些破东西中间,硬挤出一丈多地方,地上铺了点稻草当床,把一个三只腿的破桌子用木条支起来放在前面,就当办公桌;桌上放着一只电话机,铺着一张地图。这大概就是连长办公室了。“连长在看病号,我去叫他。”通讯员说。等了差不多一小时,才听见院子里有人声,接着通讯员就和一个三十多岁,中等身材,很瘦的人进来。我第一眼注意的是他两条浓眉毛和眼边的一长条伤疤,我知道这就是关连长,赶紧站起来。他已经抢步过来,双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讲一口陕西音很重的官方话:“朱同志,你来了!”“王同志,”他又回头向通讯员说,“快去搞点稻草来!”说着就蹲下去解我的行李卷。“不、不,我自己来。”我不好意思地挡住他。“嗳嗳,不要客气,都是革命同志么!”他和气地笑着,颊上的肌肉把那条伤疤直挤到耳后去。我们合作解开了行李卷,里面带了几本书。他翻了翻那本厚厚的《联共党史》,羡慕地向我笑笑:“以后得多多帮我认字呀!”通讯员扛进两大捆稻草,他们两个就帮着我铺在地上,关连长拍拍那垫得厚厚的床说:“就睡在我的旁边,朱同志,咱们今晚好好谈谈。”那晚上我们真的谈开了。“我入党入得迟了!”他叹息着说,“吃亏就吃在文化程度不高,道理都是人家给讲的,自己如果能捧本书本子来念,”他羡慕地望了望垫在我头底下的书,“脑筋也就不会这样糊涂,以后得好好地帮我多认字啊!”他又重复一遍。我答应了他。连指导员姓马,年纪很轻,一见面也像亲兄弟一样。那时候第三连一休息就搞“识字运动”,我和他计划把许多有用的字写在方块纸上,再贴在这些东西上。给关连长,我设计了一个“认字串”:把几个方块字用纸条连起来,叠起来是一个总方块,拉开来就成了一个句子。第一句是“我是关连长”。他一天就把它念熟了。后来就写较长些的句子给他,他用心地念着,每天总能至少识五个字,乐得他嘴也合不拢,一天到晚就问我要串串。晚上我们同睡在一间房里,大家无所不谈。谈到家庭,老关就把他的伤疤一直笑到耳朵后去,谨慎小心地从贴肉袋里摸出一个纸包,一层一层地剥开,最后拿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他的老婆,两手拉着两个孩子,后面歪歪斜斜地写着“爸爸收”。“我的婆姨跟两个娃儿,”老关说,一面斜着头看着这照片,一面孔爸爸的神气说,“前年寄来的。”他把照片上的儿子看了又看。我们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充满了希望幸福。不久,部队奉令向上海开拔。沿路很平静,反动派的抵抗非常薄弱,但老关却发了一次脾气。“你们闭着眼乱闯,人家的菜畦子是一锄一锄开出来的,费了好多劲才长了这么几畦,你们可把他们一下子就踩垮了!你自己种的菜是不是这样踩呢?没有办法也得从缝里过去啊!就闭着眼乱闯?!这样不爱惜人民的劳动,还能算得人民的军队?!”他讲话的声音很高,脸涨得通红,伤疤发紫。晚上有四个弟兄跑来向老关坦白认错。老关这时又笑得合不拢嘴,把自己的一包烟都分光了。到了上海近郊,第二天天没亮就接着命令:向右翼移动去接替二连,开始向敌人攻击。老关这时更加沉静了,分配了各排的具体任务,自己带领第一排先走。这时离敌人的阵地很近了,天空中满是炮弹呼呼的声音。我们阵地前有一所红洋房,那是敌人的据点。“用迫击炮先把这些机枪阵地打垮!”指导员提高喉咙来压服不断的枪声;老关却把脸绷得像石板:“不要打!”脸上的紫疤像要裂开似的,默默地把望远镜递给了马指导员。老马看着看着就破口大骂起来,骂着又把望远镜递给了我,我校正了一看,就呆了。这洋房是两层,后墙上望过去,刚看见后面一间的玻璃窗,从窗中望过去,挤满了很多孩子,有几个小的正把脸贴在玻璃窗上,把鼻子压扁了,天真地向我们这边看着。“我们炸倒了一段墙,”三排长报告说,“敌人的机枪就在楼底下,正对那个缺口。中间又有一段刈平的草地,啥子东西也没有,进了墙也不济事,怎么办呢?”老关向三排长说,“集中火力射击那个缺口,把敌人的火力引过来,我从后面搞他的屁股!”过了十来分钟,机枪得得地响起来,直扫在红砖上,把那些红砖都打得一片片飞开来,我紧张地望着那些一起一伏的人影,向围墙逼近过去。突然,对方的枪声也响起来。接着一阵爆炸声,敌人的一架机枪暗哑了。“炸得好!”通讯员抓住望远镜高兴地大叫起来,“炸他个精光!连长炸的,连长爬在前头。”就在这时,几声可怕的爆炸声又传过来。在墙外逼近的人影中升起了几股灰沙。“连长!”通讯员突然惊吓地叫起来,抛掉了望远镜,捞起马枪,就疯狂地冲了出去。一阵寒冷通过了我的全身,跳起来跟了上去。这时前面的弟兄都站起来,大喊着冲了上去,第二排已爬到墙上,冲锋枪嘶叫起来。“完了!”通讯员的声音深得像山谷里的回声。“老关炸死了!……”我茫然地望着老关伏卧的身体,好像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同志们!连长光荣牺牲了!”老马停了一停来控制他的感情,“为别人,为下一代牺牲了自己……”老马和我走上楼去,推开了中间那个房间的门,满房子挤满了小孩子,惊惶地向我们呆呆地看了一分钟,最后坐在角落里的女教师先叫起来:“解放军!解放军来了!”那些小孩子,一瞬间都拥过来,牵住我们的手,天真地叫着,笑着,跳着,老马无限亲热地俯身抱起了一个有着大眼睛的孩子,紧紧地偎住他那苹果似的面庞,两行眼泪流了下来。……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日(有删改)文本二:百合花(节选)茹志鹃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着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儿,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2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歪歪斜斜”等词语,表现关连长办公环境的破旧不堪、简易清贫。B.普通的方块纸和“认字串”表现了“我”对工作的认真投入与对承诺的重视。C.长条伤疤是关连长鲜明的标记,它的变化彰显了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憎情仇。D.小说插叙了关连长看妻儿合照的情节,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为下文做铺垫。【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小说插叙了关连长看妻儿合照的情节”错误。由原文“这一次你去当文书,要好好学学他的榜样,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同时在文化方面要帮他克服困难”“第二天我就来到连部,三连刚解放杭州回来,暂时驻在公路旁的一个庙里待命。我找到一个通讯员,他把我带到最后一间房里”“等了差不多一小时,才听见院子里有人声,接着通讯员就和一个三十多岁,中等身材,很瘦的人进来”“我们合作解开了行李卷,里面带了几本书。他翻了翻那本厚厚的《联共党史》,羡慕地向我笑笑:‘以后得多多帮我认字呀!’”“那晚上我们真的谈开了”“晚上我们同睡在一间房里,大家无所不谈……他把照片上的儿子看了又看。我们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充满了希望幸福”“不久,部队奉令向,上海开拔。沿路很平静,反动派的抵抗非常薄弱,但老关却发了一次脾气”“到了上海近郊……同志们!连长光荣牺牲了”可知,全文按照顺序展开,看家人照片不是插叙。故选D。23.关于文中三连跟敌人交锋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指导员提议用迫击炮攻打敌方阵地,而关连长细心观察到红洋房二楼有孩子的存在,这也给三连攻下敌人阵地带来了新的挑战。B.关连长冷静地安排任务,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用机关枪吸引火力,自己带队从后突击,顺利炸掉敌方机枪,可见连队配合默契。C.当通讯员发现关连长可能出事了,他的一声惊叫引得几乎所有人往前冲锋,表达出弟兄们对连长的爱戴之情,使小说主题更多元。D.交锋后,“我”与老马成功救下孩子跟老师,“叫着,笑着,跳着”传递出孩子们被救后的欣喜,但其实这快乐中也隐含着悲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使小说主题更多元”错误。由原文“通讯员突然惊吓地叫起来……为别人,为下一代牺牲了自己”“老马和我走上楼去……解放军!解放军来了!”可知,本文写于1949年,重在歌颂像关连长这样舍己为人的解放军战士,所以主题并非多元。故选C。24.本文的关连长形象真实可亲,充满血肉,摆脱了平面化、脸谱化的倾向。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①关连长的文化程度不高,但积极上进。他对自己有清醒端正的认识,并一直强调“以后得多多帮我认字呀”,事实上也用心认字,流露他对知识的渴求和提高自己的迫切需求。②关爱革命战友,质朴真性。对病号伤员充满关爱;对同志热情亲切,与“我”紧紧握手,帮忙解行李卷;对踩坏农户菜畦的行为,严厉批评,对能认识到错误的同志又“笑得合不拢嘴,把自己的一包烟都分光了”,率性坦诚。战士也对他既敬又爱。③心有大爱,也顾念小家。关连长是一个坚毅的革命战士,为了人民解放事业转战多地;为了保护作为人质的小学生,不惜以身涉险,终至牺牲,体现了人物身上的大爱;从老关对家人照片的珍视,“贴肉”放置、“看了又看”等,流露出了他对家人的思念,体现了丈夫与父亲的柔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原文“他翻了翻那本厚厚的《联共党史》,羡慕地向我笑笑:‘以后得多多帮我认字呀!’”“‘我入党入得迟了!’他叹息着说,‘吃亏就吃在文化程度不高,道理都是人家给讲的,自己如果能捧本书本子来念,’他羡慕地望了望垫在我头底下的书,‘脑筋也就不会这样糊涂,以后得好好地帮我多认字啊!’他又重复一遍”“我设计了一个‘认字串’:把几个方块字用纸条连起来,叠起来是一个总方块,拉开来就成了一个句子。第一句是‘我是关连长’。他一天就把它念熟了。后来就写较长些的句子给他,他用心地念着,每天总能至少识五个字,乐得他嘴也合不拢,一天到晚就问我要串串”可知,关连长的文化程度不高,但积极上进。他对自己有清醒端正的认识,并一直强调“以后得多多帮我认字呀”,事实上也用心认字,流露他对知识的渴求和提高自己的迫切需求。根据原文“连长在看病号,我去叫他”“他又回头向通讯员说,‘快去搞点稻草来!’说着就蹲下去解我的行李卷”“你们闭着眼乱闯,人家的菜畦子是一锄一锄开出来的,费了好多劲才长了这么几畦,你们可把他们一下子就踩垮了!你自己种的菜是不是这样踩呢?没有办法也得从缝里过去啊!就闭着眼乱闯?!这样不爱惜人民的劳动,还能算得人民的军队?!”“晚上有四个弟兄跑来向老关坦白认错。老关这时又笑得合不拢嘴,把自己的一包烟都分光了”可知,关爱革命战友,质朴真性。对病号伤员充满关爱;对同志热情亲切,与“我”紧紧握手,帮忙解行李卷;对踩坏农户菜畦的行为,严厉批评,对能认识到错误的同志又“笑得合不拢嘴,把自己的一包烟都分光了”,率性坦诚。战士也对他既敬又爱。根据原文“谈到家庭,老关就把他的伤疤一直笑到耳朵后去,谨慎小心地从贴肉袋里摸出一个纸包,一层一层地剥开,最后拿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他的老婆,两手拉着两个孩子”“他把照片上的儿子看了又看”“到了上海近郊,第二天天没亮就接着命令:向右翼移动去接替二连,开始向敌人攻击。老关这时更加沉静了,分配了各排的具体任务,自己带领第一排先走。这时离敌人的阵地很近了,天空中满是炮弹呼呼的声音。我们阵地前有一所红洋房,那是敌人的据点”“‘连长!’通讯员突然惊吓地叫起来……为别人,为下一代牺牲了自己……”可知,心有大爱,也顾念小家。关连长是一个坚毅的革命战士,为了人民解放事业转战多地;为了保护作为人质的小学生,不惜以身涉险,终至牺牲,体现了人物身上的大爱;从老关对家人照片的珍视,“贴肉”放置、“看了又看”等,流露出了他对家人的思念,体现了丈夫与父亲的柔情。25.《百合花》和《关连长》讲述的都是解放军战士的故事,但读来有所不同。试从叙述视角与语言风格两个角度简析两文表达上的异同。【答案】①叙述视角:两篇小说均为有限视角,“我”既是故事的亲历者,又是叙述者,使小说更真实;《百合花》从女性视角出发(以文工团女兵口吻)进行叙述,观察细致,刻画出小通讯员拘谨羞涩的一面;《关连长》从男性视角(以男性知识分子/新进连队的文书的口吻)进行叙述,凸显关连长的英勇果敢的一面。②语言风格:两篇小说的语言都贴近生活(平实质朴接地气);《百合花》的语言更细腻抒情,带有诗化意味,如“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着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关连长》的语言更贴近乡土,更口语化,如“炸他个精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叙述视角与语言风格的能力。从叙述视角看:根据原文“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第二天我就来到连部,三连刚解放杭州回来,暂时驻在公路旁的一个庙里待命”“我第一眼注意的是他两条浓眉毛和眼边的一长条伤疤,我知道这就是关连长,赶紧站起来”“我不好意思地挡住他”“我答应了他”“我紧张地望着那些一起一伏的人影,向围墙逼近过去”“我茫然地望着老关伏卧的身体,好像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可知,两篇小说均为有限视角,“我”既是故事的亲历者,又是叙述者,使小说更真实;《百合花》从女性视角出发(以文工团女兵口吻)进行叙述,写了通讯员带路护送、“我”和通讯员到百姓家借被子、新媳妇为通讯员缝衣服、新媳妇执意献新被等情节,将通讯员的“难堪”“尴尬”“崇高”刻画得细腻深刻,也使读者获得了独特的艺术审美体验;《关连长》从男性视角(以男性知识分子/新进连队的文书的口吻)进行叙述,刻画了关连长积极上进,关爱革命战友,质朴真性,心有大爱,也顾念小家,不惜以身涉险,终至牺牲的伟大形象,歌颂了像关连长这样舍己为人的解放军战士。从语言风格看:两篇小说的语言都贴近生活(平实质朴接地气)。根据原文“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着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的盲目的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可知,《百合花》的语言清新俊逸,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充满诗意;根据原文“快去搞点稻草来”“嗳嗳,不要客气,都是革命同志么”“我的婆姨跟两个娃儿”“我从后面搞他的屁股”“炸他个精光!连长炸的,连长爬在前头”可知,《关连长》的语言更贴近乡土,更口语化。七、(24-25高一上·四川南充·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6-29小题。十八岁出门远行郑士波父母一早出去了,中午回来的时候,脸色很不好。终于,母亲忍不住了,对我说道:“波仔,今年考不上就算了。我们明年再考。”我平静地询问后得知,曹二姑给我批的八字是:没有上大学的命。父母比我还焦虑不安,又不敢在我面前表现出来,就偷偷去找了我们那个小城里远近闻名的算命人。大家都叫她曹二姑。对此,我完全不相信。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对于考试,我非常自信。我不相信自己没有考大学的命,哪怕考砸了,也能上个二本大学吧。知了单调地鸣叫着,叫声没完没了,从敞开的窗户传进来,让即将十八岁的我极度烦躁。空气异常燥热,一点风都没有,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就如同烙饼在滚烫的热锅上被来回翻动。漫长的等待,让我的自信一点一点失去。我开始整晚整晚地失眠。关上灯之后,双眼盯着黑黑的屋顶,困却睡不着。因为睡不着,眼泪总是流个不停。耳边不时传来邻居们的闲话,说是哪个成绩好的同学去年没有考上,复读了一年,今年还是没考好。有人对父母说:“你们家波仔不是成绩很好吗?不会也考不上吧?”还有人不知怎么就知道了曹二姑给我批的命,到处宣扬道:“成绩好有啥用啊?没那个命也不行啊。人斗得过命吗?”我开始想,要是我今年考不上,会怎么选择呢?①是出门打工赚钱,还是复读一年呢?或者在家务农?或是做点小生意?我不知道。因为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努力读书,我想考上大学。我不知道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在连续一周的失眠后,我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掉。每天早上起床,枕头上都是头发。头顶前部已经掉光了,两侧也稀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