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制造与修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船舶制造与修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船舶制造与修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船舶制造与修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船舶制造与修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船舶制造与修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27045第1章船舶制造概述 4131591.1船舶分类与结构 462731.2船舶制造工艺流程 414724第2章修船工艺及设备 5243722.1修船工艺概述 599632.1.1修船工艺基本流程 5278082.1.2修船工艺关键技术 5121372.2常用修船设备及其操作 6112692.2.1焊接设备 695332.2.2表面处理设备 6293452.2.3密封设备 632632.2.4无损检测设备 628469第3章船体建造 6200483.1船体结构设计 647963.1.1设计原则 71773.1.2设计内容 791783.1.3设计流程 7223243.2船体分段制造 7314413.2.1分段划分 7231483.2.2材料准备 745973.2.3预处理 718513.2.4分段制造 7140763.2.5质量控制 739503.3船体总装 7193623.3.1总装工艺 741863.3.2总装准备 8144433.3.3总装过程 8304653.3.4总装检验 827063.3.5总装调整 8181293.3.6总装完成 815980第4章船舶舾装 8243224.1舾装件分类与安装 84434.1.1舾装件的分类 8317584.1.2舾装件的安装 8219624.2船舶系统安装 8240394.2.1船舶系统的分类 9305424.2.2船舶系统的安装 92074.3船舶设备调试 9251784.3.1调试原则 915374.3.2调试内容 9150824.3.3调试要求 94744第5章动力系统安装与调试 10263215.1主机安装 10240615.1.1主机安装前准备 10194715.1.2主机安装流程 10143405.1.3主机安装注意事项 10324725.2辅机安装 10170735.2.1辅机安装前准备 10176215.2.2辅机安装流程 10208145.2.3辅机安装注意事项 11162275.3动力系统调试 1156545.3.1调试前准备 11237745.3.2调试流程 11242745.3.3调试注意事项 1128990第6章船舶电气系统 11244646.1船舶电气设备安装 1162816.1.1设备验收 11173446.1.2设备安装 11230166.1.3设备接线 12167586.2船舶电缆敷设 12308246.2.1电缆选型 1219696.2.2电缆敷设 1217016.2.3电缆接头制作 12265746.3船舶电气系统调试 12156056.3.1调试准备 12234376.3.2调试步骤 12199196.3.3调试要求 1321592第7章船舶涂装 1347367.1涂装材料选择 13260287.1.1涂装材料的选择应根据船舶的使用环境、施工部位、防腐要求及预算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的涂料应具备良好的附着力、耐腐蚀性、耐磨性、耐水性及施工功能。 13313417.1.2涂装材料主要包括底漆、中间漆和面漆。底漆应具有良好的防锈功能,中间漆用于提高涂层的厚度和增强防腐能力,面漆则需具备良好的耐候性和美观性。 13112157.1.3涂装材料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优先选择环保型涂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13147007.2涂装工艺及设备 1364597.2.1涂装工艺流程包括:表面处理、底漆施工、中间漆施工、面漆施工和涂装后处理。 13220237.2.2表面处理是涂装工程的基础,应彻底清除船舶表面的油污、锈迹、氧化皮等杂质,保证涂层与基体具有良好的附着力。 13267317.2.3涂装设备包括:喷枪、喷砂机、空气压缩机、涂料搅拌机等。设备的选择应根据涂装面积、涂料类型和施工要求进行。 13324117.2.4涂装施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373947.3涂装质量控制 1412087.3.1涂装施工前,应对涂料进行质量检验,保证其符合标准要求。 1455467.3.2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涂层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检查内容包括:涂层厚度、附着力、颜色、光泽度等。 1461837.3.3涂装完成后,应进行验收。验收标准如下: 1411877.3.4涂装质量保证期为一年。在保证期内,如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予以修复。修复后的涂层应满足验收标准。 1426500第8章船舶检验与试验 14310568.1船舶建造过程中的检验 14149318.1.1概述 14253508.1.2材料检验 14309568.1.3焊接检验 14198848.1.4结构检验 14309138.1.5设备检验 15300678.2船舶试验项目及标准 15224648.2.1概述 15289588.2.2船舶倾斜试验 15184058.2.3船舶动力试验 15286398.2.4船舶航行试验 15297498.2.5船舶安全设备试验 15119908.3船舶交付验收 15129858.3.1概述 15111798.3.2交付验收程序 1549198.3.3交付验收内容 1612468.3.4交付验收文件 166322第9章船舶修理工艺 16158169.1船舶损坏评估 1671689.1.1损坏类型识别 1629079.1.2损坏程度判定 1620359.1.3损坏原因分析 16143689.2船舶修理方法及工艺 16255789.2.1修理方案制定 16248489.2.2船舶修理方法 1619869.2.3船舶修理工艺 1767059.3船舶修理质量检验 17277779.3.1检验标准 17166759.3.2检验方法 17264249.3.3检验流程 1713563第10章船舶维修与保养 171839710.1船舶日常维护 17976410.1.1船舶清洁保养 172566010.1.2检查与润滑 18156510.1.3船舶防腐措施 18593510.1.4船舶设备日常检查 18775510.2船舶定期检修 181605010.2.1船舶年度检修 182002710.2.2船舶中间检修 182242510.2.3船舶特殊检修 181356910.3船舶应急维修及处理方法 18305510.3.1船舶故障排查与诊断 182627410.3.2船舶应急维修处理方法 182899510.3.3船舶应急维修设备及工具 19553810.3.4船舶应急维修案例分析 19第1章船舶制造概述1.1船舶分类与结构船舶作为水上运输的主要工具,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按照用途,船舶可分为货船、客船、渔船、工程船、科研船等。根据船舶的结构与设计,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单体船:船体为一个整体,适用于各种水域的航行。(2)双体船:由两个相同的船体并列组成,稳定性较好,适用于高速航行。(3)多体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船体组成,稳定性更好,适用于大型船舶。(4)水翼船:船体下方装有水翼,航行时水翼产生升力,使船体部分或全部脱离水面,减小阻力,提高航速。(5)气垫船:船体下方有气垫,航行时气垫产生浮力,使船体脱离水面,减小摩擦阻力,适用于浅水区或冰区航行。船舶的主要结构包括船体、上层建筑、动力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生活设施等。1.2船舶制造工艺流程船舶制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设计阶段:根据船舶的用途、功能要求、技术标准等进行设计,包括船体结构设计、动力系统设计、电气系统设计等。(2)材料准备阶段:根据设计图纸,采购所需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3)切割下料阶段:将采购来的原材料切割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4)加工制造阶段:对切割后的零部件进行加工,包括弯曲、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5)装配阶段:将加工好的零部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船体结构。(6)涂装阶段:对船体及其内部进行涂装,防止腐蚀,提高船舶的美观性。(7)设备安装阶段:安装动力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设备。(8)调试阶段:对船舶的动力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进行调试,保证其正常运行。(9)验收阶段:对船舶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船舶满足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10)交付使用阶段:完成所有制造和修理工作,将船舶交付给客户使用。第2章修船工艺及设备2.1修船工艺概述修船工艺是指在船舶使用过程中,针对船舶各部位损坏、老化、磨损等问题所采取的修复措施和技术。修船工艺包括船舶检验、损坏评估、修理方案制定、材料选用、施工方法、检验验收等环节。本章主要介绍修船工艺的基本流程、关键技术和方法。2.1.1修船工艺基本流程(1)船舶检验:对船舶进行全面检查,了解船舶的技术状态,发觉存在的问题。(2)损坏评估:对发觉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评估损坏程度,为制定修理方案提供依据。(3)修理方案制定:根据损坏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修理方案,包括修理部位、方法、材料等。(4)材料选用:根据修理部位和损坏情况,选择合适的修理材料。(5)施工方法:根据修理方案,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法,保证修理质量。(6)检验验收:修理完成后,进行检验验收,保证修理质量符合规定标准。2.1.2修船工艺关键技术(1)焊接技术:焊接是修船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包括焊缝设计、焊接材料选择、焊接工艺参数控制等。(2)表面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除锈、喷砂、涂装等,目的是防止船舶锈蚀,提高船舶的使用寿命。(3)密封技术:船舶修理过程中,密封技术,包括密封材料选择、密封结构设计等。(4)无损检测技术:用于检测船舶修理过程中的缺陷,保证修理质量。2.2常用修船设备及其操作修船设备是船舶修理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合理选择和使用修船设备对提高修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常用修船设备及其操作简介。2.2.1焊接设备(1)电弧焊机:用于船舶修理中的焊接作业,操作时应注意焊机电流、电压的调整,保证焊接质量。(2)气体保护焊机:采用气体保护焊接,适用于对焊接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3)激光焊机:焊接速度快,焊接质量高,适用于精密焊接。2.2.2表面处理设备(1)喷砂机:用于去除船舶表面的旧漆、锈蚀等,操作时应注意喷砂压力、喷射角度等参数。(2)喷漆设备:包括喷枪、压力泵等,用于船舶涂装作业。2.2.3密封设备(1)密封胶注射器:用于注射密封胶,操作时应保证密封胶均匀填充。(2)密封条安装工具:用于安装密封条,保证密封效果。2.2.4无损检测设备(1)超声波探伤仪:用于检测船舶修理过程中的内部缺陷。(2)磁粉探伤仪:用于检测船舶修理过程中的表面缺陷。(3)射线探伤仪:用于检测船舶修理过程中的深层缺陷。操作上述设备时,应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保证设备安全、高效运行。同时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以保证修理质量。第3章船体建造3.1船体结构设计3.1.1设计原则船体结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船舶的安全、经济、环保和舒适;满足船级社和海事法规的要求;充分考虑船舶的使用功能、航区特点及工艺可行性。3.1.2设计内容船体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船体总体布局、船体主要尺寸、船体结构形式、船体材料选择、结构强度计算、稳定性分析等。3.1.3设计流程船体结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结构计算、图纸绘制、审查修改等环节。3.2船体分段制造3.2.1分段划分根据船体结构特点和制造工艺要求,将船体划分为若干个分段,以便于制造、运输和总装。3.2.2材料准备根据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准备相应的船体材料,包括钢材、焊接材料等,并对材料进行验收、复验。3.2.3预处理对船体分段材料进行预处理,包括切割、矫正、边缘加工等,保证分段制造的质量。3.2.4分段制造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分段结构零件的加工、组装、焊接等工序,制造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船体分段。3.2.5质量控制在分段制造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焊接质量检验、尺寸精度检查、无损检测等。3.3船体总装3.3.1总装工艺根据船体分段制造情况和现场条件,制定合理的总装工艺,保证船体总装的顺利进行。3.3.2总装准备进行总装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分段翻身、定位、焊接材料准备、施工设备调试等。3.3.3总装过程按照总装工艺要求,将船体分段逐个组装、焊接,形成完整的船体结构。3.3.4总装检验在船体总装过程中,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尺寸精度、焊接质量、结构强度等,保证船体总装质量。3.3.5总装调整根据检验结果,对船体总装进行调整,包括分段位置调整、焊接缺陷修复等,以满足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3.3.6总装完成完成船体总装后,进行全面的验收检查,保证船体结构安全、可靠,满足使用要求。第4章船舶舾装4.1舾装件分类与安装4.1.1舾装件的分类船舶舾装件主要包括船体舾装件、动力系统舾装件、电气系统舾装件、导航系统舾装件等。各类舾装件应根据其功能、材质、规格和安装位置进行分类。4.1.2舾装件的安装(1)船体舾装件的安装:主要包括船壳板、甲板、舱壁、舱顶等舾装件的安装,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工艺进行。(2)动力系统舾装件的安装:包括主机、辅机、传动装置、锅炉等舾装件的安装,需遵循设备制造商的技术要求及我国相关法规。(3)电气系统舾装件的安装:涉及发电机、配电板、电缆、灯具等舾装件的安装,应符合电气设备安装规范及安全标准。(4)导航系统舾装件的安装:包括雷达、导航仪、通讯设备等舾装件的安装,应满足导航设备安装要求。4.2船舶系统安装4.2.1船舶系统的分类船舶系统主要包括船体系统、动力系统、电气系统、导航系统、消防系统、救生系统等。4.2.2船舶系统的安装(1)船体系统:主要包括船体结构、甲板、舱室等部分的安装,应保证船体结构强度和密封性。(2)动力系统:包括主机、辅机、传动装置、锅炉等设备的安装,需保证设备功能稳定、运行安全。(3)电气系统:涉及发电机、配电板、电缆、灯具等设备的安装,应保证供电稳定、安全可靠。(4)导航系统:包括雷达、导航仪、通讯设备等设备的安装,以满足船舶航行安全需求。(5)消防系统:包括消防泵、消防栓、灭火器等设备的安装,应符合我国消防法规。(6)救生系统:涉及救生艇、救生筏、救生衣等设备的安装,应满足我国救生设备配备要求。4.3船舶设备调试4.3.1调试原则船舶设备调试应遵循设备制造商的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4.3.2调试内容(1)主机、辅机调试:包括启动、运行、停车等操作,检查设备功能、振动、温度等指标。(2)电气设备调试:检查发电机、配电板、电缆、灯具等设备的功能和功能。(3)导航设备调试:校验雷达、导航仪、通讯设备等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4)其他设备调试:包括消防设备、救生设备、通风设备等,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3.3调试要求(1)调试前,需完成设备安装、接线、润滑等准备工作。(2)调试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设备运行参数,对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3)调试合格后,出具调试报告,为船舶交付使用提供依据。第5章动力系统安装与调试5.1主机安装5.1.1主机安装前准备在主机安装前,应对安装现场进行彻底清理,保证无杂物、油污等影响安装的障碍物。检查主机及相关配件的完整性、规格及质量,保证符合设计要求。5.1.2主机安装流程(1)根据设计图纸,明确主机安装位置,铺设主机地脚螺栓及垫铁。(2)使用吊装设备将主机吊起,缓慢移至安装位置,注意避免主机与船体结构发生碰撞。(3)调整主机位置,使地脚螺栓孔与船体结构孔对齐,插入地脚螺栓并紧固。(4)检查主机安装水平度,保证符合技术要求。(5)连接主机与船体的管道、电缆等,并进行绝缘、密封处理。5.1.3主机安装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主机安装工艺流程,保证安装质量。(2)吊装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3)保证主机与船体连接牢固,防止运行过程中产生振动。5.2辅机安装5.2.1辅机安装前准备与主机安装类似,应对辅机安装现场进行清理,检查辅机及相关配件的完整性、规格及质量。5.2.2辅机安装流程(1)根据设计图纸,明确辅机安装位置,铺设辅机地脚螺栓及垫铁。(2)使用吊装设备将辅机吊起,移至安装位置,注意避免与船体结构发生碰撞。(3)调整辅机位置,使地脚螺栓孔与船体结构孔对齐,插入地脚螺栓并紧固。(4)检查辅机安装水平度,保证符合技术要求。(5)连接辅机与船体的管道、电缆等,并进行绝缘、密封处理。5.2.3辅机安装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辅机安装工艺流程,保证安装质量。(2)注意吊装安全,防止发生意外。(3)保证辅机与船体连接牢固,防止运行过程中产生振动。5.3动力系统调试5.3.1调试前准备(1)完成动力系统所有设备的安装,保证连接管道、电缆等无遗漏。(2)检查调试工具、仪器、仪表的完好性,保证调试过程顺利进行。(3)配备专业人员参与调试,保证调试质量。5.3.2调试流程(1)对主机、辅机进行单机调试,检查设备运行状态,保证正常。(2)进行主机与辅机的联合调试,观察系统运行稳定性,调整设备参数,保证系统协调工作。(3)对动力系统进行负载试验,验证系统功能,保证满足设计要求。5.3.3调试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调试流程,保证调试质量。(2)调试过程中,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及时排查、处理。(3)保证调试现场安全,防止发生意外。第6章船舶电气系统6.1船舶电气设备安装6.1.1设备验收在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前,应对所有电气设备进行严格验收,保证设备符合我国船舶行业标准及国际海事组织相关规定。验收内容包括设备型号、规格、数量及质量等。6.1.2设备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及安装规范,对船舶电气设备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中应保证设备固定牢固、接线正确、绝缘良好,并应符合以下要求:(1)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便于操作、维护及检修。(2)设备安装应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不妨碍船舶的正常运行。(3)设备安装应考虑船舶的电磁兼容性,防止电磁干扰。6.1.3设备接线船舶电气设备接线应严格遵循以下规定:(1)接线应正确无误,电缆标识清晰,便于查找及检修。(2)接线端子应紧固可靠,防止因振动而松动。(3)电缆绝缘应良好,防止因绝缘不良造成短路或漏电。6.2船舶电缆敷设6.2.1电缆选型根据船舶电气系统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电缆类型和规格,保证电缆满足船舶的电力传输需求。6.2.2电缆敷设电缆敷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电缆敷设路径应合理,避免与船舶其他系统设备发生干涉。(2)电缆敷设应便于维护和检修,同时满足船舶的防火、防爆要求。(3)电缆敷设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损伤,如拉伤、挤压等。6.2.3电缆接头制作电缆接头制作应严格遵循以下要求:(1)电缆接头应采用合适的工艺和材料,保证接头功能可靠。(2)电缆接头应具有良好的绝缘功能,防止漏电和短路。(3)电缆接头应固定牢固,防止因振动而脱落。6.3船舶电气系统调试6.3.1调试准备调试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确认船舶电气设备安装、接线无误,绝缘测试合格。(2)检查调试工具、仪器、仪表功能可靠,满足调试需求。(3)准备调试所需的技术资料,如设计图纸、设备说明书等。6.3.2调试步骤船舶电气系统调试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对船舶电气设备进行单体调试,保证设备功能良好。(2)对船舶电气系统进行分系统调试,检验系统功能是否正常。(3)进行船舶电气系统联合调试,验证系统整体功能。6.3.3调试要求调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要求:(1)调试工作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保证安全、高效。(2)调试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防止设备损坏。(3)调试完成后,应对船舶电气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第7章船舶涂装7.1涂装材料选择7.1.1涂装材料的选择应根据船舶的使用环境、施工部位、防腐要求及预算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的涂料应具备良好的附着力、耐腐蚀性、耐磨性、耐水性及施工功能。7.1.2涂装材料主要包括底漆、中间漆和面漆。底漆应具有良好的防锈功能,中间漆用于提高涂层的厚度和增强防腐能力,面漆则需具备良好的耐候性和美观性。7.1.3涂装材料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优先选择环保型涂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7.2涂装工艺及设备7.2.1涂装工艺流程包括:表面处理、底漆施工、中间漆施工、面漆施工和涂装后处理。7.2.2表面处理是涂装工程的基础,应彻底清除船舶表面的油污、锈迹、氧化皮等杂质,保证涂层与基体具有良好的附着力。7.2.3涂装设备包括:喷枪、喷砂机、空气压缩机、涂料搅拌机等。设备的选择应根据涂装面积、涂料类型和施工要求进行。7.2.4涂装施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均匀涂覆,保证涂层厚度一致;(2)多层涂装时,前后层涂料应相互兼容,避免出现不良反应;(3)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涂料用量,避免浪费;(4)施工环境应符合涂料施工要求,如温度、湿度等。7.3涂装质量控制7.3.1涂装施工前,应对涂料进行质量检验,保证其符合标准要求。7.3.2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涂层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检查内容包括:涂层厚度、附着力、颜色、光泽度等。7.3.3涂装完成后,应进行验收。验收标准如下:(1)涂层表面平整、光滑、颜色一致;(2)涂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3)无流挂、起泡、脱落等缺陷;(4)附着力良好,能满足使用要求。7.3.4涂装质量保证期为一年。在保证期内,如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予以修复。修复后的涂层应满足验收标准。第8章船舶检验与试验8.1船舶建造过程中的检验8.1.1概述船舶建造过程中的检验是保证船舶质量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材料检验、焊接检验、结构检验、设备检验等。本章将详细介绍船舶建造过程中各项检验的要求和方法。8.1.2材料检验材料检验主要包括对船用钢材、焊接材料、涂料等原材料的检验。检验内容应包括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功能、力学功能等,保证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8.1.3焊接检验焊接检验主要包括对焊接工艺、焊接质量、焊缝外观和内部缺陷的检验。检验方法包括目视检验、无损检测等,保证焊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8.1.4结构检验结构检验主要包括对船体结构尺寸、形状、位置等的检验。检验方法有测量、目视、无损检测等,以保证船体结构满足设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8.1.5设备检验设备检验主要包括对船舶动力系统、导航系统、电气系统等设备的检验。检验内容应包括设备的功能、安装、调试等方面,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安全可靠。8.2船舶试验项目及标准8.2.1概述船舶试验是验证船舶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本章将介绍船舶试验的项目及标准。8.2.2船舶倾斜试验船舶倾斜试验旨在测定船舶的稳性参数,如稳性高度、复原力矩等。试验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进行。8.2.3船舶动力试验船舶动力试验包括主机、辅机、传动装置等设备的功能试验。试验项目应包括功率、转速、燃油消耗等,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8.2.4船舶航行试验船舶航行试验主要包括对船舶的操纵性、航速、油耗等功能的检验。试验应在规定的海域和条件下进行,保证船舶满足航行功能要求。8.2.5船舶安全设备试验船舶安全设备试验包括对救生设备、消防设备、导航设备等的安全功能检验。试验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8.3船舶交付验收8.3.1概述船舶交付验收是船舶制造与修理作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包括对船舶建造质量、设备功能、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查。8.3.2交付验收程序交付验收程序应按照合同约定和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船舶建造方提交验收申请;(2)验收方对船舶进行全面检查;(3)对发觉的问题进行整改;(4)整改完成后进行复验;(5)验收合格后,双方签订船舶交付文件。8.3.3交付验收内容交付验收内容应包括船舶建造质量、设备功能、安全性、环保要求等方面。验收方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查。8.3.4交付验收文件船舶交付验收应提交以下文件:(1)船舶建造合同;(2)船舶设计文件;(3)船舶建造过程中的检验、试验报告;(4)船舶交付验收报告;(5)其他相关文件。通过本章的介绍,希望读者对船舶检验与试验的要求、程序和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保证船舶建造与修理作业的质量和安全性。第9章船舶修理工艺9.1船舶损坏评估9.1.1损坏类型识别对船舶进行损坏评估时,首先应对损坏的类型进行识别,包括但不限于:结构性损伤、腐蚀损伤、碰撞损伤、火灾损伤等。9.1.2损坏程度判定根据船舶损坏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损坏。判定标准可参考相关船舶修理规范和标准。9.1.3损坏原因分析分析船舶损坏的原因,为后续修理提供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