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业指导书TOC\o"1-2"\h\u19438第一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210043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点 2121511.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2219581.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3157461.1.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3284821.1.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329782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4221551.1.5引言 4231181.1.6文化传承的需要 450751.1.7文化发展的需要 433341.1.8引言 550141.1.9社会经济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5161541.1.10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 532230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6165551.1.11政策法规的完善 6290041.1.12保护体系的构建 6208101.1.13传承人群的培育 614351.1.14宣传展示活动的举办 6117691.1.15国际交流与合作 6241601.1.16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足 693041.1.17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 645681.1.18商业化倾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7318171.1.19保护资金和人力资源的不足 742461.1.20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尚未普及 721378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 7233481.1.21相关国际公约 789401.1.22我国法律法规 7324611.1.23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普及 891521.1.2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 8220361.1.25法律法规的完善与修订 8150391.1.26法律法规在具体保护措施中的应用 815420第五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评估 85051.1.27概述 820671.1.28调查方法 935831.1.29调查技术 963961.1.30概述 9126621.1.31评估内容 9196241.1.32评估指标 10231351.1.33评估方法 1011206第六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10160231.1.34传承人培养的重要性 10197151.1.35传承人培养的基本原则 10310641.1.36传承人培养的具体措施 11104951.1.37传播途径 1125011.1.38传播策略 1112087第七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11252811.1.39政策扶持 12109931.1.40资金投入 12324231.1.41技术保护 12165421.1.42数字化保存 1315775第八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 13203161.1.43概述 13193531.1.44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的价值 1380571.1.45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策略 13295021.1.46概述 14200131.1.47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产业中的价值 14116101.1.48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1410200第九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4308491.1.49国际合作项目概述 14280451.1.50国际合作成果 1589641.1.51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传播 15101701.1.5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15167581.1.53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 16304931.1.54提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 1677461.1.55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完善 167796第十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展望 1649091.1.56观念创新 1647361.1.57制度创新 169571.1.58技术创新 1629031.1.59加强人才培养 17101871.1.60促进产业发展 17105231.1.61注重环境保护 17第一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点1.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人类创造的、代代相传的、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剧、节庆、手工艺技术、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等。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明确的界定。1.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1)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积淀,通过口授、模仿、实践等方式,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和演变。(2)群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或一个社群共同创造的,它承载着这个群体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3)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多样,涵盖各个领域,既有物质载体,也有精神内涵。(4)生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它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5)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生生的文化现象,它在不断传承、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具有生命力。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价值1.1.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传统表演艺术: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2)口头传统和表述:包括民间传说、故事、谚语、歌谣等。(3)社会习俗、礼仪、节庆:包括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祭祀活动等。(4)传统手工艺技术:包括传统技艺、民间美术、传统医药等。(5)传统知识和实践:包括农业、渔业、狩猎、游牧等生产生活知识。1.1.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1)历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反映了不同时期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2)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或一个社群的文化象征,承载着这个群体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3)社会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4)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可以推动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5)教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第一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1.1.5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科技信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6文化传承的需要(1)保持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保持民族特色,使之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这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2)丰富文化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使这些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3)促进文化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1.1.7文化发展的需要(1)提升国家软实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助于增强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2)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展示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推动共同发展。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多样性1.1.8引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多样性日益受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发展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1.9社会经济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1)促进经济增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通过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以带动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2)优化产业结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3)丰富人们生活文化多样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使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生活质量。(4)促进社会和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有助于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社会和谐。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1.1.10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1)政策支持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发展。(3)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以产业为载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4)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作,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第一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1.1.11政策法规的完善我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到地方性法规和政策的出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1.1.12保护体系的构建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形成了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美术、传统技艺、医药、民俗等多个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1.1.13传承人群的培育我国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培育,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会、讲座等活动,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时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1.1.14宣传展示活动的举办我国积极举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等,增强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关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1.15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务,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其他国家分享保护经验,推动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第二节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1.16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足尽管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地方和相关部门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足,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难以落实到位。1.1.17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当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传统技艺、民间文学等领域的传承人年龄较大,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传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1.1.18商业化倾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出现了商业化倾向。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性、真实性受到损害,影响了其传承与保护。1.1.19保护资金和人力资源的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支持。目前我国在保护资金和人力资源方面尚存在不足,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1.1.20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尚未普及尽管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尚未普及。部分地方和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导致保护工作难以全面开展。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第一节相关国际公约与我国法律法规1.1.21相关国际公约(1)《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该公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旨在保护具有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我国于1985年加入该公约,并在1999年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该公约旨在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于2004年加入该公约。1.1.22我国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2011年)该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保护措施、法律责任等内容。(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保护法》(2017年)该法对我国文化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包括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管理等方面。(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条例》(2018年)该条例旨在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维护村落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振兴。第二节法律法规在保护工作中的实施1.1.23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普及(1)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2)开展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1.1.24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1)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2)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监督,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1.1.25法律法规的完善与修订(1)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保证其适应时代发展。(2)加强与国际公约的衔接,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国际接轨。1.1.26法律法规在具体保护措施中的应用(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评审过程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保证项目真实、合法、有效。(2)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扶持,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优惠政策。(3)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发挥法律法规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第五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评估第一节调查方法与技术1.1.27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是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手段,是保护、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本节主要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的方法与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工作提供指导。1.1.28调查方法(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地方志、族谱等资料,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发展、传承等情况。(2)实地考察: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传承人等进行实地考察。(3)访谈调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参与者及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技艺特点等。(4)民间采集:通过采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传承情况。(5)数据挖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1.1.29调查技术(1)录音、录像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技艺等进行录音、录像,保存原始资料。(2)数字化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文献等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便于存储、传播和利用。(3)地理信息系统(GIS):运用GIS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传承路径等进行可视化展示。(4)网络技术: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传播工作。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估体系1.1.30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估是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保护状况和传承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体系的内容和指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估工作提供参考。1.1.31评估内容(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评估:包括传承人状况、传承活动、保护措施等。(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评估:包括传承人群、传承活动、传播渠道等。1.1.32评估指标(1)价值指标: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的具体指标。(2)保护状况指标:包括传承人状况、传承活动、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具体指标。(3)传承发展指标:包括传承人群、传承活动、传播渠道等方面的具体指标。1.1.33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通过专家评审、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状况和传承发展进行定性分析。(2)定量评估:运用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3)综合评估: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保护状况和传承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第六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第一节传承人的培养与教育1.1.34传承人培养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传承人的重要作用。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载体,其素质、技艺与责任感直接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与发展。因此,加强传承人的培养与教育,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1.35传承人培养的基本原则(1)尊重传统:在培养传承人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特点,保持其原汁原味。(2)注重实践:实践是传承人培养的关键环节。要通过实践锻炼,使传承人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技艺。(3)强化教育:将传承人的培养与教育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融合。(4)拓宽视野:鼓励传承人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经验,拓宽视野。1.1.36传承人培养的具体措施(1)设立传承人培养基地:依托各类文化场馆、院校和企事业单位,设立传承人培养基地,为传承人提供学习、实践的平台。(2)开展培训与研讨:定期组织传承人培训、研讨活动,提高传承人的业务水平。(3)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传承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传承的积极性。第二节传播途径与策略1.1.37传播途径(1)传统媒体: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其知名度。(2)网络媒体: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平台,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渠道。(3)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展览、演出、讲座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中。(4)教育普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1.1.38传播策略(1)精准定位: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2)融合创新: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形式,提高传播效果。(3)跨界合作:与相关行业、领域合作,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渠道。(4)品牌建设: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5)国际交流: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传播。第七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第一节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1.1.39政策扶持(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应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级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2)制定专项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相应的专项政策,以实现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政策内容应涵盖传承、传播、教育、研究等多个方面。(3)政策宣传与培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同时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1.1.40资金投入(1)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基本保护需求。同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给予财政补贴,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3)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工作。第二节技术保护与数字化保存1.1.41技术保护(1)传承人保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保证技艺、知识和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对传承人给予生活补贴、技艺传承奖励等政策支持。(2)生态环境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进行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3)传统工艺振兴对传统工艺进行技术改良和创新,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1.1.42数字化保存(1)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收集、整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建立数据库,为保护、研究、传播等工作提供信息支持。(2)数字化记录与保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保存,保证其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实现长久传承。(3)网络传播与推广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广泛传播和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第八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1.1.43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这些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对于促进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44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的价值(1)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产品,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质,满足游客对文化体验的需求。(2)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助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可以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1.1.45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策略(1)保护与传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2)创新与拓展:结合当地特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性开发,拓展旅游产业链。(3)培育人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提高其传承能力和创新水平。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1.1.46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是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新兴产业的代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文化产业,有助于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1.1.47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产业中的价值(1)丰富文化产业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创意来源。(2)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创新发展。(3)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性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1.48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1)加强政策支持: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结合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2)深化产业融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3)培育市场机制: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市场机制,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发展。(4)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文化产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第九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一节国际合作项目与成果1.1.49国际合作项目概述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通过与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国际合作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双边或多边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3)国际学术研讨会、论坛及培训项目1.1.50国际合作成果(1)加入国际公约与组织我国已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积极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务。(2)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国际合作,我国已有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昆曲、古琴、京剧等,提升了我国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地位。(3)举办国际研讨会与交流活动我国定期举办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坛等活动,邀请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问题。(4)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我国与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建立了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与合作平台,如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与合作平台、上海合作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与合作平台等。第二节国际交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1.1.51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传播国际交流有助于传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使世界各国更加了解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努力与成果,进而推动全球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1.1.5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为我国提供了学习借鉴世界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1.53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国际交流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使我国与世界各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代名人购房权益代理协议一
- 2024年第四季度工作计划
- 2024年工程合作施工标准合同模板版
-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 《误差与偏倚》课件
- 2024年上半年卫生监督工作计划范文
- 客服工作计划其他工作计划
- 市场营销部工作计划书工作计划书
- 社团部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
- 地理环境保护教学计划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想卷数学试题01 含解析
- 《论教育》主要篇目课件
- 静脉输液治疗的风险管理
- 江南大学《高分子化学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MOOC】倾听-音乐的形式与审美-武汉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班组长一日管理培训
- 《土地增值税培训》课件
- 山东师范大学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题
- 预防医学模考试题(附答案)
- 30题仪表工程师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2024年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