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赤壁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_第1页
16.1《赤壁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_第2页
16.1《赤壁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_第3页
16.1《赤壁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_第4页
16.1《赤壁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朗读感知,读准字音1、壬戌()2、属客()3、窈窕()4、万顷()5、冯虚()6、扣舷()7、桂棹()8、溯流光(

)9、倚歌而和之()

10、袅袅()11、幽壑()12、嫠妇()13、愀然()14、相缪()15、荆州()16、舳舻()17、旌旗()18、酾酒()19、横槊()20、麋鹿()21、扁舟(

)yǎotiǎorénxūqǐngpíngzhǔzhàoniǎosùxiánhèyǐ,líhèqiǎomíliáojīngzhúlújīngshīshuòpiān22、匏樽()23、相属()24、蜉蝣()25、一粟()26、须臾()27、挟飞仙()28、遨游()29、消长()30、苟非吾之所有()31、惟江上之清风(

)32、无尽藏也(

)34、肴核()33、洗盏更酌()()35、狼籍()36、枕藉()páofúyóuyúsùjièxiéáogǒuwéizàngzhuózhǎnyáohéjízhǎngzhǔ朗读感知,读准字音预习任务

一、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罕见的全才,他创造的文化世界有“苏海”之称。“士大夫不能诵东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苏轼作品学习,贯穿了中小学整个语文学习阶段。

同学们对苏轼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请同学们结合资料及以往所学知识创意打造东坡名片,从不同维度收集、展示东坡形象。编写东坡人生大事记,绘制东坡头像,给东坡写人物简介,收集历朝对东坡评价,发表一段评价感言。

二、元丰五年(1082年),苏子携友人赤壁一游,情之所至,妙笔生花,便作《赤壁赋》一文为朋友圈文案,谨以留念。但图文兼备的朋友圈才更有围观度,请你细读《赤壁赋》第1~2段,为苏轼的朋友圈配上四宫格图,使其图文并茂,多多获赞。

要求:图文匹配,意蕴一致。研读文章1-2段,从中选择语句,为课文配上四宫格图苏轼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赋的相关知识。反复阅读,提高语言感受能力。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思维发展与提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整体感知贰壹第1段贰第2-3段叁第4-5段乐悲喜整体感知,梳理线索疏通文意叁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

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

于东山之上,徘徊

于斗牛之间。起农历十六日。既,过了。一会儿通“嘱”,劝请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互文状后状后状后古:斗宿、牛宿,星宿名今:一种游戏方式文意疏通,知识积累第一段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一会儿,明月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指小船(比喻)太空放任驾横贯,此处引申为笼罩。动词,往,去指广阔的江面同“凭”,乘脱离人世,独自生活。定后古:白茫茫的水汽今:二十四节气之一越过飞升成仙古:旷远的样子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adj词尾,…的样子到文意疏通,知识积累第一段译文: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漂到它所到的地方,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多么浩渺啊!就如同凌空驾风而行,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多么飘逸啊!如脱离尘世,超然独立,升入仙境。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年次纪年法是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这种纪年法多用于春秋战国时期。如:“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2.帝王纪年法

用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来纪年的方法就是帝王纪年法。如:“汉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和“贞观时期”。3.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知识链接---文化常识知识链接---农历日期称呼古人根据天上有无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月,称为晦、朔、弦、望晦:农历每月最末;朔:农历每月初一朏(fěi):农历每月初三望:

农历每月十五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根据赤壁之景划分本段层次。点明时间、人物、地点。月出前:写景—叙事月出后,写景—叙事—抒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万顷之茫然。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赏析。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风月无边,秋景如画。“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哪些词句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秋江的心情?“诵”“歌”表现出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纵”有听凭、随意的意思。主人公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

月白风清水天相连小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景色1活动:举酒属客诵歌东山之上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景色2活动:纵凌感受:遗世独立羽化登仙情感基调“乐”叙事主客夜游泛舟赤壁写景月夜壮景如诗如画抒怀良辰美景乐事赏心七月既望清风、明月碧水、薄雾荡舟、饮酒知己、诵诗悠然、逍遥快乐、惬意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在这时悠远的样子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

古:所思慕的人,常用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今:美貌的女子n,歌声n-v,唱n,歌词循、依随着歌声伴奏思慕使…起舞,使…哭泣。(使动)主谓定后第二段译文:在这时,我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歌来。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船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我心里想得很远,眺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他在天的那一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奏,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寡妇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划分本段层次,体会所呈现的情感。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情感上由乐转悲。作者的歌声客人的箫声赏析苏轼所唱之歌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高洁的品性贤君明主香草美人香草、美人最早出自屈原《离骚》:1、高洁的品质2、圣明的君主3、美好的理想“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赏析客人所吹之箫声。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夸张、想象把洞箫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的十分形象、真切细弱悠长感人肺腑正面侧面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

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容色改变的样子名作状,向南形作动,整理端坐名作状,向西、向东宾前这样通“缭”,盘绕,围绕。被被动助词,的第三段译文: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理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

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正本来名作动,攻占攻破名词意动,以……为侣,以……为友。宾前战船前后相接名作动,打渔砍柴。哪里判断名作动,向东进发状后表并列第三段译文: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向东进军的时候,战船首尾相接千里之远,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斟酒,横端着长矛吟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

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片刻,形容生命之短用葫芦做成的酒器。余音,指箫声。一下子,很轻易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比喻人生短促。一粒米。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取独以,而:表修饰助词,的第三段译文: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劝酒,如同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无穷无尽。想要携同仙人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世长存。知道这些不可能轻易得到,只得将箫声的余音托寄给悲凉的秋风。”英雄谢幕自身渺小人生短暂理想难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客人因何而悲?睹物(绘景)思人(联想)感怀(抒情)明理(议论)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而今安在生之须臾,长江无穷美人(贬谪)箫声(悲凉)其声呜呜,如怨如诉怀望美人,渺渺远望对

比主问客答古人事迹现实人生孟德遗诗孟德遗迹渔樵江渚蜉蝣天地而今安在哉人生短暂自身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写景议论抒情悲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第三段一主一客其实都是作者的独白,这些正是苏轼贬谪黄州后苦闷与迷惘的写照,只不过是借客人之口表达出来罢了。这“四悲”只是客人的悲伤吗?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来说,政治失意就意味着前途尽失,往往就容易陷入到心情苦闷和前途迷茫之中。客人的回答表现出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在文中虽为“客”语,实际上反映了苏轼本人思想中的消极层面。如何理解“客”这种“悲”的情怀?

乌台:即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的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了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作诗的由来和词中典故的出处。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针对客人的悲情,苏子是否产生了共鸣?看看苏子是怎样从眼前的水月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去开导客人的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羡乎!终究宾前月圆、月缺盈,满;虚,缺表假设流去的水。逝,往。消减和增长简直、尚且。代词,它表转折,却第四段译文: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的道理)吗?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真正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即使代词,它享有只有取独代词,它取独代词,它们助词,的第四段译文: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自己应有的东西,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才称其为声音,眼睛看到的才称其为美景,占有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不会竭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苏子哲学——变与不变水与月水变:逝者如斯水不变:未尝往也月变:盈虚者如彼月不变:卒莫消长变不变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物与我皆无尽第四段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适一是“变”与“不变”是相对的,无论水、月或人自身,都时时在变,又皆可无尽,因此不必为“

”与“

”悲伤苏子的话有两层意思:吾生之须臾长江之无穷二是要知足常乐,非吾所有者一毫莫取,可取用不竭者——如

——则尽情享用。清风明月悲和喜其实只是一念之间的情感,关键在于对问题如何看待物各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jiàn越之心。大自然是抚慰人心灵、开阔人胸襟、陶冶人情操、启迪人智慧的百科全书,所以我们要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面对逆境,不要抱怨,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让人生更充实有意义。面对客人的悲观,苏轼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的?以江水、明月作比,先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纠结人生的短暂,阐发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关系。再从“取”与“不取”的角度,阐述大自然是个无穷宝库,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不取碌碌官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己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苏轼的回答传达着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理想抱负,并保持好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010203第四段作者的观点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积极进取,直面人生听天安命,随意而安明确: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江上之清风有声,山间之明月有色,江山无尽,天地无私,风月长存,声色俱美,正可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正是用这种观点看待万事万物,作者的悲怨也就得到了思想上的解脱。回归自然,融于自然,在恬淡幽静、气氛清新的清风明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思想矛盾解决了,心胸也随之旷达超脱起来。那苏子认为该怎样度过人生呢?苏轼这一生:“四处贬谪”,先后被贬到黄州、汝州、惠州、儋州,汝州还没来得及到任。

总的来说,苏东坡从政40年,在地方做官33年,在朝廷7年;执政28年,被贬谪12年“八州太守”苏东坡先后当过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8个州的太守。最短的是登州,任期5天。0103“三部尚书”,先后担任吏部、兵部、礼部尚书,任期都不长。0502“一任皇帝秘书”,正式职务为“翰林学士知制诰”。这一职务都是由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担任,正三品。苏东坡在这一任上干了2年零6个月,起草了800多道诏书,干得非常出色。04《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坎坷的一生“三苏”“唐宋八大家”“欧阳修苏”2.多才的一生文诗词书“苏黄”:苏轼、黄庭坚“苏辛”:苏轼、辛弃疾宋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苏黄米蔡”。则“纵横恣肆”则“清新豪健”则“豪放旷达”则“妩媚娟秀”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3.哲思的一生——作者的复杂思想儒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作者简介①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轼《猪肉颂》②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食荔枝》③“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熏鼠烧蝙蝠。”——苏轼《闻子由瘦》叶嘉莹先生说得有趣,东坡是个天才,是个沾染了几分仙气儿凡人,他的一生都在用这“仙气儿”来解脱人生的不幸,他的一生教给我们如何与世界和解,如何与自我握手言和。

听了苏子的回答,客有何反应?客喜而笑满面春风,换去愁颜

①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既白”呼应“月出于东山之上”,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②结尾用“反衬”写法,用“杯盘狼籍”的杂乱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这时喝酒已不是为了借酒消愁,而是表达精神获得自由与解放后的轻松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