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祐二年(1057)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他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两人并称“苏辛”。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方面,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画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易传》《东坡七集》等。题目解说

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揭示该词所写的是词人游览赤壁,追念古人。苏轼所游的赤壁是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苏轼只是借题发挥。写作背景本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后所作。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刺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结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和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遂作词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有志报国却壮怀难酬的感慨。正音

公瑾()纶()巾华()发酹()江月jǐnguānhuālèi重点字词(1)古今通假字

a.早生华发

“华”通“花”

,花白

b.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

,酒杯(2)古今异义

a.大江东去

古义:长江

今义:大的河流

b.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杰出、有才华

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3)名词活用a.大江东去

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樯橹灰飞烟灭

名词用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b.形容词活用

乱石穿空

形容词用作名词,天空本词重点提到了哪个人物?用意如何?明确:周瑜;词人想要通过自己与周郎的对比,表达自己年岁衰老,功业无成的慨叹项目

周瑜

苏轼年龄婚姻外貌职位际遇基调24岁47岁幸福美满三十丧妻英俊儒雅早生华发东吴都督团练副使功成名就功业未就感奋感伤对比当中,哀叹自我主题:羡慕

源自内心深处与他人的深刻比照。课文探究

赏如画江山

思考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词人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把滔滔东流的长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历史背景,并为全词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思考2:苏轼是公认的古代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请说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是如何体现其豪放品性的。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雄奇壮观气势浩大景:思考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在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在全词中是一句过渡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承接上文景色描写,“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的“风流人物”,又为下阙周瑜的出场造势,作了铺垫。思考4: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有很多,为何作者独独怀念周瑜?怀风流人物思考5:“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句描绘了周瑜怎样的形象?有什么用意?明确:写出了周瑜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英姿。“羽扇纶巾”,儒将装束,以形写出人物的神。“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写此,在于抒发词人对英雄建功立业的仰慕之情,从而引发自己未能一展抱负的伤感。译文: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便被烧得灰飞烟灭。思考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对历史人物的景仰,正包含了对自己现实状况的不满。这一句由遥想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理想与实际的冲突之后,作者只能徒生感慨、自笑多情。对比之下,四十七岁的苏轼深为自己不能像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著的功业而感叹。他只好用自我嘲笑的口气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像他这样,通过想像去经历(神游)那三国(故国)的赤壁之战,人们大概会嘲笑他太富于感情,因而过早地有了花白头发(华发)吧!自嘲之余,一种看破红尘的消极情绪油然而生。思考7:“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受贬抑之后的自慰之词。“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作者忽然觉得,人间不过像梦境一样,不要徒然感叹了,还是给江上的明月,献上一杯酒,伴月痛饮吧!

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色调灰黯,格调低沉,反映了苏轼思想中消极颓废的一面。你是如何看待的?

志士的感叹仁者的幽怨。

再图振作前的自宽自解,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心灵的慰藉。问题探讨:深入探究1.本词可谓借奇景抒豪情,借历史咏愁怀。试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①借景抒情。词的上片借景抒情,时越古今,把奔流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到风流人物的卓越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对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不同感觉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②借史咏怀。词的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周瑜年轻有为,而词人自己现在已鬓染霜华,却一事无成,一腔报国之志无处施展。苏轼怀周郎,实为抒发其壮志难酬之叹。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史事、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2.“人生如梦”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观点1: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但更多的是感奋。

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急切愿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感伤。“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观点2:确实表现了他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

他建功立业的急切愿望不能变成现实,他仰慕“风流人物”,特别是周瑜这样年轻有为、志得意满的青年才俊,但是自己直到四十多岁依然壮志难酬,被贬遭放,政治理想不得实现,加之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慨,因而消极颓废。观点3:诗人的情感是以旷达为主的。如果词写到“人生如梦”即戛然而止,则流露出的是哀伤和感叹,但是加了“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则多少可以看出词人旷达的一面: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