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然电场选频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其工作原理是测量地下介质的电性属性,以确定地下固体物质和水体的位置、深度、边界及特征。具体来说,天然电场选频法是利用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电场震源,通过测量地表上电场的变化情况,推算出地下不同深度位置的电性差异,从而形成地下介质的电性剖面,进而分析地下水、矿产和地质构造等信息。现场施工的方法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合适的施工位置:适宜的施工位置应该是没有强电场干扰的地方,没有建筑物、高压电线、水泥路面等导电体的干扰,并且有较好的地质构造条件。2布置触电极和地电极:在施工位置上,需要将触电极和地电极布置在地面上,触电极和地电极之间通过电缆相连,以形成电场观测点。3数据采集:在布置好电极后,需要使用天然电场选频仪器对电场的变化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和记录。4数据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滤波、分析和剖面绘制等,以获得地下介质的电性参数信息。图备注:0档、2档、3档、4档、5档以左竖轴为y轴,1档以右竖轴为y轴成井位置应该大概选在x=50-x75m处,一般来说,如果剖面曲线上出现明显的峰值或谷值,可能意味着地下存在异常地质构造,如裂隙、断层等。这些位置可能是地下水流的重要通道或者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因此可以作为打井的备选位置。2.中间梯度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用于测定地下电阻率分布。它甚于测量地下电。场,并使用中间端点梯度(即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计算电阻率。下面是中间梯度法的工作原理:1.布置电极:按照定距离和定布点的要求在地面上布置-组电极。这组电极通常包括四个电极,其中两个电极位于距离较远的端点,两个电极位于距离较近的中间点。2.电流输入:在较远电极之间施加电流,通过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引起电场漏斗,在距离较近中间点之间产生电位差。3.终端电位测量:在远离电源的两个电极上,测量电位差。4.中间端点测量:在距离较近的两个电极上,测星电位差。5.计算电阻率:分别计算出远离电源的两个电极间距离的电阻率和距离较近的两个端点之间的中间端点梯度,以计算出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分布。1中间梯度法的方法技术:电极排布:布置电极时需要按照要求的距离进行排布,通常是等距离、等阻距、等面积或等密度排布。2.电极的接触质量:电极的接触质量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做好电极与地面的接触,以确保稳定的电位测量。3.防止干扰: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人造和自然干扰,如电力设备、电子设备和雷电等。4.数据处理:通过采集的电压、电流和距离等参数进行计算和处理,得到电阻率分布图。视极化率变化超过10%应考虑是否是电子导电矿物或炭质岩层引起的。在测线1的32号位出现很大的视极化率的变化,所以此处应该富含铜矿。3.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是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用于测定地下电阻率分布。它利用直口流电源施加的电压和响应的电场,通过对电场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分布。下面是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的工作原理:1.布置电极:按照规定的距离和布点距离,在地上布置-组电极。这组电极通常包括四个电极,其中两个电极作为输入端,另外两个作为输出端。2.电流输入:在输入端施加电流,通过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引起电场漏斗,在输出端产生电位差。3.电场测量:在输出端测量电位差。4.数据处理:计算输出端两个电极间的电势差和电流,并使用欧姆定律计算出地下介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的方法技术:1.标准化电源:使用标准化的电源,确保输出电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电极布置:按照规定的距高和布点距高,在地上布置组电极,同时确保电极的接触质量和稳定性。3.数据处理:对每个场次采集的包括电流、电压、距离和时间等数的处理。5m、10m、15m测点的测深曲线为H型曲线,20m、25m、30m、35m、40m、45m、50m测点的测深曲线为HK曲线通过观察等P断面图的形态特征,等P断面图呈现高低阻区域,则说明地下岩层电阻率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区域可能是潜在的油气藏或其他地质现象的指示。。4.地震反射波法,地震折射波法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技术地震勘探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其中地震反射波法和地折射波法是常。用的勘探方法,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技术。地震反射波法的工作原理:地震反射波法是基于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所产生的反射波来勘探地下构造的一种方法。当地震波传播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波,这些反射波被接收器接收并记录,通过分析反射波的时间和幅度,可以判断介质的物性。1.地震反射波法的方法技术:、布设源和接收器:在地面上布置震源和接收器,通常采用线性、网格或环状布置方式2.施加震源:在指定的点施加源,产生压力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3.反射波记录:记录震源产生的反射波在不同接收器上的到达时间和强度,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4.反演成像:通过处理和分析数据,可以反演出地下介质的反射界面和结构特征。地震折射波法的工作原理:地震折射波法是甚于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所产生的折射波来勘探地下构造,当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因为介质的速度和密度不同而发生弯曲折射,折射波与界面相交产生波场干涉,形成折射波。1.地震折射波法的方法技术:布设源和接收器:在地面上布置責源和接收器,通常采用线性、网格或环状布置方式。2.施加震源:在指定的点施加震源,产生压力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3.折射波记录:记录震源产生的折射波在不同接收器上的到达时间和强度,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4.折射定位:根据不同介质的声速、密度、厚度等参数,计算出折射界面的位置和特征。四、水平两层层状介质地震波传播分析地质模型描述图展示了一个水平两层层状介质的地质模型。震源点位于第一层界面上,其垂直深度为h1=20m。第一层介质的波速为v1=50m/s,第二层介质的波速为v2=150m/s。(一)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直达波时距曲线方程:对于第一层,直达波时距方程为:t1=(h1/v1)*√(2*Δx/v1)对于第二层,直达波时距方程为:t2=(h1/v2)*√(2*Δx/v2)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对于第一层至第二层的反射,反射波时距方程为:trefl=2*h1/(v2-v1)*(v2+v1)*√(Δx/(v2-v1))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对于第一层至第二层的折射,折射波时距方程为:ttrans=√((v2*Δx/D1)+h1^2/v1^2)(三)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时距曲线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直达波:直接从震源传播到接收点的波。其传播时间主要取决于震源深度和介质的波速。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距离Δx的增加,直达波的传播时间线性增加。反射波:当入射波遇到介质界面时,发生反射。反射波的传播时间主要取决于界面深度和两介质间的波速差。在图1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先减小后增加。这是由于当距离较小时,反射点的深度较小;而当距离较大时,反射点的深度增加。折射波:当入射波从一层介质进入另一层介质时,由于介质波速的变化,导致波的前进方向发生变化,产生折射。折射波的传播时间与两层介质的波速和深度有关。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距离Δx的增加,折射波的传播时间呈曲线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肺心病病因介绍
- 亿只肉鸭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 经营合同培训课件
- 耳内疼病因介绍
- 《数据的表格处理》课件
- 《海得控制公司介绍》课件
- 物流管理基础课件 情景4子情境3 电子商务物流
- 2019-2020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 甲状腺结核病因介绍
- 国际贸易课件-规划-新教材
- 种业市场营销大全课件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六篇】
- 《毛主席在花山》-完整版课件
- 西游记 品味经典名著导读PPT
- 支付宝承诺函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复习课件
- 职工代表提案工作培训
- 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参考模板范本
- 生物化学(第二版)-电子教案(完整版)
- (新版教材)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