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模拟考试试题_第1页
甘肃省张掖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模拟考试试题_第2页
甘肃省张掖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模拟考试试题_第3页
甘肃省张掖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模拟考试试题_第4页
甘肃省张掖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模拟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级高一第一学期全市联考前适应性考试试题语文试题说明:本试题分为第I卷(分)和第Ⅱ卷(分),试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第I卷(共27分)一、基础学问(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脊(jī)骨安慰(jiè)蜂涌而至霞蔚云蒸B.罅(xiá)隙

偌(ruò)大

洪福齐天一幅手套C.躯壳(qiào)消弭(mǐ)纵横捭阖清辉洋溢D.揳(qì)入悠邈(miǎo)自然赐予鞠躬尽悴2.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B.很难设想,一个离群索居、脱离了社会的人,能够许久地生活下去。C.会议室里济济一堂,只有东南角有几个空位。D.三名熊孩子在34层楼顶踩着外墙亦步亦趋,居民吓呆。3.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表现手法与“赋、比、兴”三种诗歌形式。B.词,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曲子词”或“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确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C.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D.闻一多(1899-1946),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整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死水》、《七子之歌》等。4.关于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对“文字”的论述,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公众号中学试卷资料下载A.文字在传情达意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B.中国的文字产生于社会的上层,而非基层的乡土社会。C.在“熟识”的乡土社会中,语言比文字更为好用。D.文法和艺术能够完全弥补文字在传情达意上的缺陷。二、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诗经》中五百年风物流转,天光云影,我们在其中看到了一种诵读有韵、赓续至今仍富活力的诗体形式。我们在惊慌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学问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诗经》是一条文字之河,()。在古人一咏三叹的吟诵中,我们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这份诗意和美妙,我们的后代也值得拥有,不是吗?因此,我觉得,每一个读书人都应当做点什么,坚持点什么,敬重点什么。我认为,《诗经》不行丢弃,传统文化不能遗忘。我们阅读《诗经》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所能影响的人也特别有限,可是这是我们能做的对抗粗鄙文化的方式,这也是我们能做的文化传承的方式。假如坚持学习且传播,在今后的山河岁月里,我们的后代能看到每一部经典,字里行间都会有你我每一次挑灯夜读的身影。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我们惊慌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学问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B.在惊慌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学问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C.在惊慌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学问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一块心灵的绿地。D.我们在惊慌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学问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一块心灵的绿地。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恒久生活在它的下游,接受其哺养,感受其芳香B.我们恒久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时间的关系,接受其哺养,感受其芳香C.我们恒久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时间的关系,感受其芳香,接受其哺养D.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恒久生活在它的下游,感受其芳香,接受其哺养三、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孝宗弘治元年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马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三月,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于内节用一条,云:“一应供应之物,陛下量减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言尤剀切①。十二年夏五月,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行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行以为训。下所司知之。十三年春正月,高校士刘健上言:“自古愿治之君,必早朝晏罢,日省万机。祖宗黎明视朝,每日奏事二次。迩者视朝太迟,散归或至昏暮,四方朝贡,奚所瞻观?矧②今各边启衅,四方荐灾,尤为可虑。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上嘉纳之。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专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乃令中贵人掖之下陛。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日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十八年春正月,上召刘大夏、戴珊面议政事。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怨望”。珊尝以老病乞骸骨,不允。大夏为言:“珊实病。”上曰:“主子留客坚,客且为强留,独不能为朕留耶?且天下尚未平,何忍舍朕!”已,泫然者久之,珊与大夏皆叩首泣。珊出而语大夏曰:“死此官矣。”谷应泰③曰:“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又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注]①剀(kǎi

)切:切合事理,切实。②矧(shěn):况且,何况。③谷应泰(1620-1690年)字赓虞,别名霖苍,清初学者,所著有《明史纪事本末》等。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行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行以为训B.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行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行以为训C.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行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行以为训D.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行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行以为训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出亵语”与“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两句中的“或”字含义相同。B.“悉施行”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两句中“悉”字含义相同。C.“珊尝以老病乞骸骨”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两句中“尝”字含义相同。D.“客且为强留”与“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且”字含义相同。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文升提出天子应知稼穑艰难,节约用度,以解民困,言辞恳切,孝宗能够赞许接受建议,并全部推行实施。B.孝宗皇帝激励马文升按实际状况仔细考课天下官吏,马文升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称职官员,并将他们全部判罪。C.刘大夏在两广时,一年两次托病乞请离职,并婉谏孝宗要看到国内民穷财尽,形势危殆,孝宗陷入深思。D.戴珊因年老多病上疏求退,明孝宗没有答应并难过落泪;戴珊深受感动,并知恩图报,表示将为国尽忠。第Ⅱ卷(共93分)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2)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秋日田家杂咏(节选)黄燮清[注]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注】黄燮清:晚清诗人,少以贫四处充任幕僚,有短暂的从政为官经验。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两句对“豪华子”发出感叹,讽刺他们生活奢侈无所事事,看法立场显明。B.百姓生活艰辛,粮食来之不易,与“豪华子”的“安坐”“嗜欲”形成剧烈反差。C.七、八两句诗人对比自己舒适的园居生活和农夫艰苦的野居生活,内心觉得很惭愧。D.诗歌就稼穑之事发出争论,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怜悯,具有主动意义。12.诗歌最终两句“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中的“君”指代的人不同,情感表达也会有差异,请对此详细分析。(6分)四、现代诗文阅读(24分)(一)现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4小题。一朵野花陈梦家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慧他自己知道,他的高兴,他的诗,在风前轻摇。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望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听惯风的温顺,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简单忘掉。一九二九年一月(选自《梦家诗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13.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生存境遇,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的慨叹。B.“向着太阳发笑”正是“上帝给他的聪慧”的详细表现,“不想到”则写出诗人对小小野花做出这一举动而产生的意外和惊喜。C.这首诗将一朵野花进行了人格化的塑造,诗人以饱满而轻婉的诗情入笔,以小见大,透露出深切的生命感怀与由衷的生命礼赞。D.“他望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两句之间形成了对比映照,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夜郎自大的人性弱点。1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野花的形象特点。(6分)通讯报道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5-17题。一生就做两种事:学习和实践——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与空间电子技术专家张履谦李大庆8月下旬。北京航天科技大厦。离约定的采访时间还有几分钟。记者们都在摆布自己的手机。只见坐在桌子对面的93岁院士张履谦,也拿出自己的手机,全神贯注地看着,并时常地用食指划动屏幕。知他有些耳背,我便大声对他说:“张院士,您是在看微信吗?”全部记者的目光都聚焦在张院士的手机上。“是的,我是在看微信。”张院士安静地回答。“那您发微信吗?”“发,每天都发。从2014年2月14日起,我每天都发,没有一天停过。”每天早上,他要把收到的新闻整理一下,挑出重点,或者把与他所从事探讨领域相关的内容摘出重点,发到挚友圈。张院士大约是在88岁时学会运用微信的。这么大年龄还学新“技能”,张履谦有别于常人。他坦承,一辈子就做两种事:学习和实践。听从安排学习伴随了张履谦一辈子。1951年,他从清华高校电机工程系毕业后,被安排到了军委通信部雷达处。那一年他25岁。部长拍着他的肩头说:“小伙子,以后全军的雷达就都交给你管了。”他一愣,自己并不了解雷达,必需学习啊。那时的张履谦一切听从国家的须要。他在1948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愿为天下劳苦大众牺牲自己的一切。安排到军委后,他就起先学习有关雷达的学问,业余时间常常是属于雷达的。经过12年的刻苦努力,他攻读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编写的英文全套28册《雷达丛书》,为他从事雷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张履谦说:“我的一生都是组织上怎样支配我就怎样做。”正是在听从安排的任务中,张履谦边学边干,而且干出了名堂,成为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出名堂学习之后就得在实践中应用。抗美援朝斗争中,美国为割断志愿军的供应线,派B-29飞机在鸭绿江沿岸狂轰滥炸,并施放电磁波干扰,使我军雷达不能发觉目标,难以引导空军作战。张履谦奉命赴前线解决雷达抗干扰问题。经过探讨,他接受了雷达收发设备同时快速变频、运用瞬时自动增益限制和多站雷达交叉定位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抗干扰问题。在当时战地器材极缺的状况下,张履谦接受罐头盒制作电容器、用拉杆麻绳作联动装置,制作了雷达收、发设备同步跳频装置。这种装置虽然简陋,但能够解决问题,至今依旧是各种现代雷达抗干扰的基本手段。张履谦在雷达接收机上加装瞬时自动增益限制电路,防止强干扰掩埋弱信号,提高了雷达发觉目标的实力。他利用多站雷达测得的干扰方位角,以几何定位的原理测得了目标的坐标。学以致用,在斗争中学习斗争。这是张履谦成长的“诀窍”。实践成长1957年,张履谦被调到国防部第五探讨院,参与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大到强的奋斗历程。他和同事边学习边实践,胜利仿制出边扫描边跟踪体制的导弹制导雷达——红旗一号。1962年,在我国“两弹一星”研制的关键时刻,美国U-2高空侦察机频繁进入我国领空刺探军事情报,并携带干扰机干扰我地空导弹雷达站,张履谦向军委总部出谋献策,并亲临改装雷达,探讨击落美国U-2飞机。倚仗着飞得高和远,U-2飞机在中国领空大摇大摆四处拍照。摸清了它的航路后,中国导弹打下了一架。而后美国人在U-2上安装了电子接收机,中国雷达一开机它便溜掉了。为此我方接受开机快速打的“快打近打”策略,又先后打下了两架。之后U-2又带了干扰信号放射装置,放射假信号,使我们的雷达误判、导弹偏离轨道。我方又通过变更雷达体制和加强抗干扰技术,打下了美国第四、第五架U-2。再往后,美国U-2就不敢到中国大陆来了。也正是在与U-2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张履谦与同事使中国的红旗一号雷达发展到水平更高的红旗二号雷达,批量装备了部队,成为我军主战装备,之后又研制了多种先进雷达,推动了我国雷达技术的发展。功勋卓著20世纪70年头末,张履谦领衔研制我国通信卫星工程中的微波统一测控雷达系统和超远程引导雷达。在高端仪器缺乏、器材无法引进等困难条件下,他与同事自食其力,研制出了全部国产化的设备。他还参与了我国气象观测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数据中继卫星等研制,是中国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策划者之一。1984年,他和国内专家一道,提出在我国建立双星定位系统(即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议,得到了中心批准和实现,揭开了我国建立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序幕。他还是最早向国家提出建议中国建立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的科学家之一。张履谦为我国的雷达技术、电子对抗事业、空间技术和航天事业,做出了显著成果和重大贡献,聂荣臻元帅曾赞誉他是“国防科研战线上优秀技术指挥员的代表”。(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15.下列事实可以证明张履谦“一生就做两种事∶学习和实践”的一项是()(3分)A.张履谦在清华高校电机工程系学习时,见到同学没有什么像样的冬衣,就把自己最好的一件衣服—―皮夹克送给了他。B.他克服了苏联专家突然撤离带来的困难,历经200多次试验,通过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和代用材料,完成了上级要求的科研任务。C.他指责近年来的科技奖申报项目“大不如从前”:报奖人并非一线科研人员,很多项目说自己是国内领先、国际水平,有浮夸现象。D.别人的呼叫都是手机转移到座机,而他是将办公室的座机呼叫转移到手机。他说,必需让自己保持信息畅通,不能让别人找不到他。16.文章开篇描述采访前的一个场景,请简要分析其用意。(6分)17.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你从张履谦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6分)五、作文(50分)18.你顺当地从初中跨入了中学,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人,推动你的成长。选择令你最难忘的一位,以“一个给了我力气的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语文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实力。A.“脊"应读“jǐ"。“蜂涌而至”应为“蜂拥而至”。B.“罅”应读“xià”。“一幅手套”应写成“一副手套”。

D.“揳”应读xiē。“鞠躬尽悴”应为“鞠躬尽瘁”。故选C。2.B【解析】A.巧夺天工是形容人造的胜于自然的,而苍山、洱海不是人造的,所以应当改成鬼斧神工。C.济济一堂是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与后面的空位冲突,去掉济济一堂即可。D.亦步亦趋:别人慢走,跟着慢走;别人快走,也跟着快走。比方没有主见,事事都仿照或追随别人。3.A《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4.D“完全”一词错。5.C【解析】“心灵的一块绿地”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应为“一块心灵的绿地”;“我们在惊慌的社会竞争中,《诗经》……”中途易辙,应为“在惊慌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C项修改到位。6.D【解析】留意逻辑依次。紧承上文“文字之河”,下文应接“它的下游”,但时间状语应放在前。后面是先“感受”再“接受”。7.B8.D【解析】D前尚且,后并且;A有人;B全部;C曾经。9.A【解析】孝宗赞许并接受的是马文升分条陈述的政事,“应知稼穑艰难”是在孝宗宴请群臣的时候马文升对教坊杂伎说的话。10.(1)警诫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宾语前置句1分,关键词“庶”或许“回”挽回各1分,句子大意通顺2分。)探讨完毕,皇上就各拿一锭白银赐给二人,说:“略微补贴一下你们过于清廉的生活。”

(关键词“毕”完毕“手”拿“佐”补贴各1分,句子大意通顺2分。)

11.C【解析】“诗人对比自己舒适的园居生活和农夫艰苦的野居生活,内心觉得很惭愧”错误。通过分析可知,七、八两句的含意是诗人因为身居田园,所以更了解农夫劳作的艰苦,表达的情感是诗人对劳动者的怜悯。12.①可以指代“豪华子”,诗人告诫“豪华子”不能奢侈奢侈,要珍惜农夫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②可以指代“为政者”,诗人提示“为政者”关切民生,敬重劳动;③可以指代读者,诗人面对读者描绘丰收场景,既可以让读者了解劳动者收获的喜悦,又能表达诗人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和对劳动的赞美。1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实力。D.“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夜郎自大的人性弱点”错误,此句意在歌颂野花尽管渺小,却依旧自信而不自卑的品行。公众号中学试卷资料下载14.①野花生于荒原,是孤寂的,却能泰然处之,顺其自然;②野花一开一落,生命是短暂的,却能自由生存,自由绽放;③野花是渺小的,饱经风吹雨打,却能超脱乐观,充溢自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实力。这首短诗,着意刻画并赞美“野花”这一形象。其中第一句内涵就特别丰富,“一朵”表现其孤寂,“在荒原里”表现其生存环境的恶劣;“开了又落了”则是最朴实的生命呈现,随意而又永恒,自由而无矫饰。依据以上分析,归纳出答案①。这朵野花“开了又落了”,生命短暂,但是它有着本能的追求和欢乐,它一旦开了,就以笑脸迎接太阳。向着太阳,向着世界,呈现瞬间的辉煌,自由生存,自由绽放。依据以上分析,归纳出答案②。诗歌其次节写宽阔荒原上的“一朵野花”实在不起眼,然而“野花”并没有纠结于自己的渺小。温顺的暖风摩挲过它,怒号的寒风摧残过它,它习惯了这一切,在生存的搏击中,从不悲观,也没有幻想,正如诗中所言:“就连他自己的梦也简单忘掉。”由此可见,“野花”有着主动仔细的生活看法,有花容就得展露,有芳香就要散发。依据以上分析,归纳出答案③。15.B【解析】A项,表现他的友爱精神。C项,表现他的科学严谨看法。D项,表现他的敬业看法。16.①开篇以93岁的张院士看微信的场景,引出他88岁学会运用微信,并每天发微信的故事,体现他高龄学习新技能的精神状态;②以小见大,自然引出文章的中心:一辈子就做两种事,即学习和实践;③从作者目睹的生活细微环节人手,真实、生动地再现张院士的当下状态,增加报道的真实性与可读性。【解析】文章开篇描写采访前93岁的张院士看微信的场景,“在88岁时学会运用微信”“从2014年2月14日起,我每天都发,没有一天停过”,体现他高龄学习新技能的精神状态。本文的标题是“一生就做两种事:学习和实践”,张院士高龄学习运用微信,以小见大,自然引出文章的中心,切合标题以及主旨。张院士看微信的场景,是作者亲眼见到的生活细微环节,真实、可信,生动地再现了张院士的当下状态,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性与可读性。17.①酷爱祖国,以报国、强国为己任,听从祖国须要,在奉献中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②努力学习科学学问,立志成材,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③学以致用,学习学问应听从于祖国须要,让实践推动学习,学习服务于实践,学习与实践相互促进。【解析】①张履谦酷爱祖国,听从祖国须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的国防科研事业,他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人民和国家的确定,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的。②张履谦毕业于清华高校电机工程系,正因为他有学问,才走上了科技报国之路;不仅如此,他听从祖国须要,依据现实的须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学习,与时俱进,到了88岁还学会了运用微信。这启示我们,应一生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服务于实践的须要。③学以致用、实践与学习相互促进、在实践中成长是张履谦不断进步、一生为祖国服务,并且取得很多重大成就的重要缘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以致用,形成学习与实践的良好互动。18.略附:参考译文:孝宗弘治元年二月,皇帝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教坊用杂伎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的语言。文升表情肃穆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马上斥退他们。三月,马文升分条陈述十五件政事,皇帝兴奋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