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真题专题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第03期)(解析版)_第1页
中考语文真题专题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第03期)(解析版)_第2页
中考语文真题专题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第03期)(解析版)_第3页
中考语文真题专题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第03期)(解析版)_第4页
中考语文真题专题复习 文言文对比阅读(第03期)(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专题12文言文对比阅读(2024·上海·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庆历末,妖贼王则盗据甘陵,贾魏公镇北门,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公日夜忧思,有指使马遂者白公曰:“坚城深池,不可力取,愿得公一言。”公壮其言,遣行。见贼偶坐,为陈朝廷恩信:“尔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若守迷自固,天子遣一将,提兵数千,不日城陷。”辞甚激切,贼不答。遂度终不能听,遂急击贼仆地,扼其喉几死。1.甲文选自《____________》一书。2.下列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故不为苟得也()A.暂且

B.假如

C.随便

D.已忘(2)遂度终不能听()A.度过

B.揣测

C.测量

D.准则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4.下列对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表现出了战争胶着C.引出下文马遂前去与敌军谈判 D.突出贾魏公的无能5.甲文用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乙文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论点。6.你认为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是否有损他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孟子2.CB3.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4.D5.比喻(正反对比)舍生取义6.示例:我认为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并没有损害他的形象。因为他是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才采取这种以富贵劝降敌军的手段。他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拯救甘陵,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富贵。这种行为体现了他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文选自《孟子》一书。《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2.本题考查文言词义。(1)句意: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苟,随便。故选C。(2)句意:马遂估计最终他们不会听从。度,揣测。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非独,不只,不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是,此,这样;心,思想;勿丧,不丧失。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D.有误,句意:庆历末年,妖贼王则盗占了甘陵,贾魏公负责镇守北门,急忙派遣将领带领军队回城,还没有制定出破敌的计策。“庆历末”交代了时间,“甘陵”交代了地点,“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写出了战争的胶着,在此情况下,引出下文马遂前去与敌军谈判的情节;但是因为事起仓促,所以没有破敌之策是正常的,所以本句并未突出贾魏公的无能。故选D。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第一问。甲文开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把生和死的选择比喻为鱼和熊掌的选择,是比喻论证的手法。通过“舍鱼而取熊掌”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在面对生死与义的选择时会如何取舍,从而引出文章并证明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命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命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因此又运用了正反论比的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舍生取义”因此第一空填“比喻”或“正反对比”皆可。第二问。乙文中的马遂在面对妖贼时,勇敢地提出劝降妖贼,并且在妖贼不听从的情况下,果断地发动攻击,差点勒死敌人。马遂的行为体现了甲文中所论述的“舍生取义”的观点。6.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并不有损他的形象。首先,根据“尔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马遂提出的条件是敌人束手就擒,主动投降,而不是对敌人的屈服。他是在利用敌人的贪婪和对富贵的渴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城池的和平解放。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有利于表现朝廷的恩宠和信任,更能表现出马遂知己知彼,富有谈判智慧的特征。这种策略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考虑,是正当的。其次,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舍生取义的观点。他在面对妖贼威胁时,没有选择牺牲无辜的百姓和城池的安危,而是勇敢地站出来,试图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当谈判失败时,他也没有犹豫退缩,而是果断地采取了武力行动。这表明他既有智谋又有勇气,是一个有担当的人物。最后,马遂的行为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责任心。他在国家危机时刻,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参与平叛行动,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因此,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并不有损他的形象,反而彰显了他的智慧、勇气和忠诚。【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具有,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但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但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乙

庆历末年,妖贼王则为盗,占了甘陵,贾魏公负责镇守北门,急忙派遣将领带领军队回城,还没有制定出破敌的计策。贾魏公日夜忧心忡忡,有个名叫马遂的指使官对他说:“坚固的城墙和深池,不能用武力强行攻取,我希望能听到您的一句话。”贾卫公觉得他的话壮烈,就派遣他去。马遂见到敌人偶尔坐着,就向他陈述朝廷的恩德和信用:“你如果能捆绑自己出城,我会向朝廷为你求情,你也不失为富贵之人。如果你坚守错误,不肯悔改,天子派遣一名将领,带领数千士兵,不久城池就会陷落。”他的话非常激烈诚恳,但敌人没有回应。马遂估计最终他不会听从,于是急忙攻击敌人,将他击倒在地,几乎勒死了他。(2024·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乙】又南五里,诸峰森丛江右,石崖回亘①,亦犹山门之列于江左者,而其上复有石森列,若立而伛偻,若坐而箕踞者。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奕”,岂即此耶?至此江稍转西南,其东岸有聚落②日鸡腊,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道侧有溪自西来入,于是舟转东行。五里,转而南,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光采离奇。眺其东,有尖峰弯竖,形若牛角。既而东转五里,江北聚落出焉,名曰犁冲。江流环其三面,中成盘涯,若犁之尖,故名。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③森然。遥闻滩声如雷,久之始至,则悬流回瀑,一泻数里,是曰横旋滩。(节选自《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有删减)【注释】①亘:连绵不断。②聚落:村落,③桧:树名。又名松柏、刺柏。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时朝发白帝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春冬之时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C.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D.是曰横旋滩

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8.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弈”,岂即此耶?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10.甲乙两文皆描绘山水。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其中石的特征是、。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文横旋滩的水相同之处是、。【答案】7.D8.(1)从三峡开始算起,绵延七百里,两岸都是紧密相连的山峰,几乎没有任何缺口。(2)船夫说这里就是“八仙对弈”的地方,难道就是这里吗?9.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10.森列离奇盛大湍急【解析】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出发/动词,被任用;B.名词,季节/副词,按时;C.动词,表判断,是/副词,才;D.都是代词,这;故选D。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缺口、中断。

(2)谓:说。岂:难道。即:就是。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忽然转向北,直接抵达牛角山下,又转向东去。“忽转而北”表示方向的转变,是一个完整的表述;“直抵牛角山下”是说抵达的地点,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复转东去”又是新的方向变化。故断句: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前两空,结合【乙】“而其上复有石森列,若立而伛偻,若坐而箕踞者”“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光采离奇”可知,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山上石头森然排列,有的像站立着弯腰,有的像坐着叉开腿的样子;悬崖突立在江左,层层叠叠地镶嵌着,光彩奇异。据此可知,其中石的特征是森列、离奇。后两空,结合【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三峡夏季水势浩大,漫上两岸的丘陵。水流湍急,行驶在江流上的小船速度极快。结合【乙】“忽转而北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森然。遥闻滩声如雷,久之始至,则悬流回瀑,一泻数里,是曰横旋滩”可知,奔腾的旋滩水流发出的声音好像雷鸣。据此可知,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文横旋滩的水相同之处是:水势浩大、水流湍急。【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乙】又向南五里,众多山峰在江右密集丛生,石崖回绕绵亘,也像山门排列在江左那样,而山上又有石头森然排列,有的像站立着弯腰,有的像坐着叉开腿的样子。船夫说这里有“八仙对弈”,难道就是这里吗?

到这里江水渐渐转向西南方,它的东岸有个村落叫鸡腊,是柳州东南方向的陆路大道。道路旁边有条溪流从西边流来,于是船转向东行。五里,又转向南,有悬崖突立在江左,层层叠叠地镶嵌着,光彩奇异。眺望它的东边,有尖峰弯弯地竖起,形状像牛角。接着向东转五里,江北的村落出现了,名叫犁冲。江流环绕着它的三面,中间形成盘状的水边陆地,像犁的尖,所以得名。

忽然转向北,直接抵达牛角山下,又转向东去。北山松树桧树森然。远远听到滩声如雷,过了很久才到达,原来是高悬的急流和回旋的瀑布,一泻数里,这里叫做横旋滩。(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联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翟璜应对文侯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注]①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臣之妻私臣

私:(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3)克之

克:(4)臣是以知之

是以: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而自视

学而不思则罔B.谓其妻曰

其真不知马也C.臣之妾畏臣

乃记之而去D.皆以美于徐公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1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B.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C.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D.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15.【甲】文中邹忌进谏的结果是“王曰善”,【乙】文中翟璜应对的结果是“文侯悦”,二人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1.(1)私:偏爱(2)面刺:当面指责(3)克:战胜(4)是以:因此12.D13.C14.(1)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讽刺(寡人的)过失,传到寡人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15.甲文中邹忌是以自己切身体验进行类比(设喻说理),这样既亲切自然,又委婉含蓄,使人容易接受;乙文程璜先肯定对方是仁君,然后再指出君主仁厚臣子就会直言进谏的道理,这样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意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为: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2)句意为: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3)句意为:战胜中山国后。克:战胜;(4)句意为:我才得以知道。是以:因此。1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代词,指邹忌/语气词,表推测,意为“恐怕”;C.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小石潭的景物”;D.都是介词,意为“比”;故选D。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君得中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成分,表达了“魏文侯得到了中山”这一事实,因此应在此处断开。“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两个分句结构相似,内容相反,进一步说明了魏文侯的处理方式,彼此之间应断开,“何谓仁君”是一个反问句,单独成句,询问这样的做法怎么能称得上是仁君呢?因此应和前文断开。故断句为: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故选C。1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1)重点字词: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喻。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2)重点字词:于:向;何如:怎样。1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甲文根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并没有直接批评齐王的过失,而是先从自身经历说起,通过自己与徐公比美的故事,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将家事国事相联系,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从而说明齐王受蒙蔽的程度之深,这种方式亲切自然、委婉含蓄,让齐王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易于接受。乙文根据“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可知,翟璜能够敏锐地观察到任座被逐出后的情况,并准确把握文侯的心理,首先肯定对方是仁君,再从“君仁则臣直”的角度入手,通过肯定任座直言不讳的行为来间接证明文侯的仁德,指出君主仁厚臣子就会直言进谏的道理,这种巧妙的方式既避免了直接冲撞君主,又达到了称赞君主的目的,让对方容易接受。【点睛】参考译文:【甲】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使我听到的,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战胜中山国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君呢?”魏文侯大怒,任座快步走离开。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2024·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感受了古诗文的精神力量,东东再邀你一起阅读两篇文言文,学习古人的劝勉智慧。【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念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②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杨君③,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为尉于剑浦④,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节选自《送杨寘序》)【注释】①宫声数引:古代的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文中泛指各种曲调。引,曲调的一种体制。②写:同“泻”,倾吐,宣泄。③杨君:即杨寘(zhì),作者的朋友。④剑浦:县名。16.请你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C.缓者舒然以和

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D.亦有至者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17.请你用“/”给【乙】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其幽思18.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2)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19.甲、乙两文均为赠序,即临别赠言,都饱含作者的良苦用心,请结合文章内容,从劝勉艺术、勤奋学习、平和心态三个方面任选其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答案】16.C17.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其幽思。18.(1)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2)但是要平和他的心态,调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有一点好处吧。19.示例:甲文通过叙述自己求学的艰难和勤奋的经历,劝勉马生要勤奋学习。乙文通过叙述自己学习乐曲,时间一长,不觉病还在身上,劝勉杨真以弹琴寄托情怀,排遣忧愁,养神祛病。我们在平时勉励别人时,也要运用现身说法的劝勉方法,这样有较强的说服力,容易让对方接受。【解析】1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名词,客舍/动词,离开;B.名词,中间/动词,参与;C.相同,助词,……的样子;D.语气助词,啊/代词,哪里;故选C。1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宣泄心中的忧郁的情思。“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其幽思”,是三个句式相同的短句,后两处承前省略了“其”,写听琴、弹琴和功效,为三层意思。故断为: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其幽思。1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重点词:或,有时;叱咄,训斥;色,脸色;愈,更加;礼,礼节;以,来;复,回复。(2)重点词:然,然而;欲,想要;平,平和;以,用来;养,调养;于,对于;得,好处。19.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甲、乙两文均为赠序,即临别赠言。《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东阳马生的临别赠言,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送杨寘序》是作者写给去远方当官的友人的赠序,根据“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等语句可知,通过叙述自己因为忧劳的病症而学习弹琴,时间一长,不觉病还在身上,劝勉仕途不得志且身体多疾病的杨寘以弹琴寄托情怀,排遣忧愁,养神祛病。从劝勉艺术来看,两文都写了作者的亲身经历,通过现身说法,劝勉同乡或友人,有很强的说服力,感情真挚,有很强的感染力。从勤奋学习来看,《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叙述自己求学之路的艰难坎坷,“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告诉马生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源泉。由此可见,学习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与客观条件关系不大。在学习中我们要有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思想,同时也应该要好好珍惜我们现有的优越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从平和心态来看,甲文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运用对比手法,将“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平和。乙文中“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说明弹琴时心境平和,令人感受到快乐,慢慢地会忘掉病痛。根据以上分析,从劝勉艺术、勤奋学习、平和心态三个方面任选其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言之有理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我小的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跑着去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的圣贤的学说。又忧虑不能与才学渊博的老师和有名的学者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一屋子,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等待他高兴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深冬时节,刮着猛烈的西北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我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吃。跟我住在一起的学生,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装饰着红缨和宝石的帽子,腰上挂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却没有一点羡慕他们的意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大概我求学时的勤劳和艰苦就是这样。【乙】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等这种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宫调的声音,小的是羽调的声音,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会深深地打动听者的心弦。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宣泄心中的忧郁的情思,那么感动人心,也是极为深切的。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得志。(后来)在剑浦担任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方几千里以外,这样,他心里确实有不平之处。并且(他)从小(身体)又多疾病,可是南方又缺少名医良药,风俗与家乡不同。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态,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但是要平和他的心态,调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有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把琴赠给他当作临别的纪念。(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芙蕖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早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①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②秋,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节选自《闲情偶寄》,有删改)【注释】①成说:通行的说法。②徂(cú):到。2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B.①中通外直

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C.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D.①请备述之

②前人之述备矣2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①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

②杂然而前陈者D.①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蔓”,名词作动词)B.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该句是判断句)C.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芬”,这里是使动用法)D.【乙】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芙蕖“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的特点。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24.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作者爱莲的主要原因。【答案】20.D21.A22.D23.(1)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2)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24.同样热爱莲花,甲文的作者爱莲洁身自好、质朴、正直、庄重的品质,而乙文作者喜欢莲有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的实用价值。【解析】2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清澈、清净/凄清;B.指莲梗中空,直挺不弯,比喻人心胸开阔,行为端正/通达;C.认为/叫做;D.都解释为:详尽,完备;故选D。2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都是助词,连接主谓,取独,不译;B.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疑问代词,哪里;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D.介词,对、向介词,表示处所,到;故选A。2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句式及内容。D.有误。《‌芙蕖》‌第二段主要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可目”的特点。‌第二段“自荷钱出水之日……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在“可目”方面,‌文章特别强调了芙蕖的美观和观赏价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描述了芙蕖从荷叶出水到花朵绽放,‌再到果实成熟的整个过程。‌全文介绍芙蕖,作者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写出芙蕖的“可人”之处。最后从“适耳目之观”“备家常之用”两个方面总结。故选D。2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1)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至:到。能事:擅长的本领。已:停止。2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甲文,首先,‌作者被莲花的高洁品质所吸引。‌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描绘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能保持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性也受到了作者的赞赏。‌这句话形容了莲花内部空心且外表挺直,‌象征着一种质朴、正直的品质。此外,‌作者还提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强调了莲花的高贵和不可侵犯性,‌就像一位庄重、傲然不群的君子,‌凛然不可侵犯。‌“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将莲花比作君子,‌通过借物抒怀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君子品格的向往和追求。‌乙文,第二段“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此皆言其可目者也”重点写芙蕖的“可目”,文字较多;第三段“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署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第四段“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第五段“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几句介绍芙蕖的可鼻、可口、可用的特点。第六段总括莲花兼具“耳目之观(观赏价值)”与“家常之用(实用价值)”。综上,作者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写出芙蕖的“可人”之处。【点睛】参考译文【甲】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乙】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2024·四川广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材料二:徽宗立,以日食求言。涣之对曰:“求言非难,听之难;听之非难,察而用之难。今国家每下求言之诏,而下之报上,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①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志士仁人知言之无益也,不复有言,而小人肆为诡谲可骇之论。愿陛下虚心公听,言无逆逊②,唯是之从;人无同异,唯正是用。则人心说,治道成,天意得矣。”帝欣然延纳。(节选自《宋史·王涣之传》有删改)【注释】①讪:讽刺,挖苦。②逊:谦逊,恭顺。25.根据两则材料,表演“进谏”故事,下列导演手记中不正确的是(

)原文加点字理解表演指导臣诚知不如徐公美A.真正,确实邹忌眉头紧锁,双手后背,略有思索王曰:“善。”好的B.齐威王面露喜色,掷地有声涣之对曰回答C.涣之真诚直言,态度诚恳志士仁人知言之无益也D.利益涣之神情严肃,言辞恳切2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

以日食求言B.王之蔽甚矣

听之非难C.斯是陋室

唯是之从D.令初下

而下之报上27.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B.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C.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D.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则人心说,治道成,天意得矣。29.“谏”字从言,目的是让对方听。完善的言谏机制,不仅凸显了谏臣谏言的重要性,更能维持稳定、促进兴盛。在纳谏方面,结合材料一分析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并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的齐威王还有哪些建议?【答案】25.D26.A27.B28.(1)几个月之后,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想要说的,也没有可以进谏的(言论)了。(2)那么人们内心愉悦,治理国家的方法就会有成效,就能符合天意。29.①齐威王广开言路,他下令当面指出过错或上书进谏等均能获得赏赐。②建议:察纳雅言或唯是之从、择善而从或唯正是用。【解析】2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与分析。D.句意:有志之士仁人知道进言没有好处。益:好处、益处。不是“利益”的意思。故选D。2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辨析。A.相同,都是“因为”的意思;B.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代词,代指进言;C.表判断,是/正确的;D.下达/下级,下面;故选A。2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却有时不是这样,把指出缺失说成是讽刺皇上,把阿谀谄媚说成是尊敬君主。“乃或不然”句子独立完整,“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与“以阿谀佞谄为尊君”都是“以……为……”的固定句式,句式结构一致。故断句为: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故选B。2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时时”:常常,不时。“间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尔。“期年”:满一年。“虽”:即使。(2)“说”:同“悦”,高兴。“治道”:治国的道理、方法。“得”:顺应,符合。29.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材料一“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齐威王下令,广开言路,无论是当面指责他的过错、上书进谏,还是在公共场合议论并让他听到,都能够获得赏赐。这一广开言路的举措极大地鼓励了群臣和百姓向他进谏。由材料二“今国家每下求言之诏,而下之报上,乃或不然以指陈阙失为讪上以阿谀佞谄为尊君。志士仁人知言之无益也,不复有言,而小人肆为诡谲可骇之论。愿陛下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人无同异,唯正是用”可知,王涣之对宋徽宗进谏,希望陛下能够虚心公正地听取意见,只要是正确的就听从,只要是正直的就任用。据此可建议材料一中的齐威王要“察纳雅言”“唯是之从”“唯正是用”。【点睛】参考译文:材料一: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材料二:宋徽宗即位,因为出现日食而征求进言。王涣之回答说:“征求进言不是难事,倾听进言不是难事,考察并采用进言才是难事。如今国家每次下达征求进言的诏令,但下面上报给上面的,却有时不是这样,把指出缺失说成是讽刺皇上,把阿谀谄媚说成是尊敬君主。有志之士仁人知道进言没有益处,就不再进言了,而小人肆意发表荒诞可怕的言论。希望陛下虚心公正地倾听,进言无论是否恭顺,只要正确就听从;人无论是否与自己意见相同,只要正直就任用。那么人们内心愉悦,治理国家的方法就会有成效,就能符合天意。”皇帝高兴地接纳了他的意见。(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①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②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③国死义乎!”(选自《宋史•岳飞传》)【注】①沈:同“沉”,深沉。②朔望:阴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③徇:同“殉”,为某种目的而死。30.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未冠,挽弓三百斤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32.【甲】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请从以下两句中任选一个加点词,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该词所蕴含情感的理解。(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我选:(填词语),我的理解是:。33.有评者说:“义”是诸葛亮和岳飞共同的人生准则。岳飞遵循的“义”是什么?在他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乙】文内容回答。【答案】30.拜访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31.(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于陛下的职责。(2)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32.示例:(1)感激感动而奋发,表达了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2)担心。表达了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33.岳飞的“义”是情义(或重情重义)和正义(或家国情怀)。既有对师傅的“孝”,也有对国家的“忠”。师傅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坟前祭奠,赢得父亲赞誉,认为他能将来为国家、为正义而献身。【解析】3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三次到茅庐之中拜访我。顾:拜访。(2)句意为: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3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此:这。臣:我。所以:用来。报:报答。职分:职责。(2)重点词语:学射:学习射箭。于:向,尽:完全。术:本领。3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1)(2)两句中任选一个加点词,联系全文,说出自己对该词所蕴含情感的理解即可。(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意思是:因此使我感动奋激,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加点词“感激”意思是感动而奋发,结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可知,作者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与对先帝的无限感激。(2)“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意思是:我整天担忧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加点词“恐”意思是担心,结合“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知,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表达了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3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乙文“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他父亲认为儿子为人仁义)可知,师傅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坟前祭奠,父亲认为他仁义。古人认为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岳飞对师傅如期祭奠,突显了他的“孝”,表现了他的重情重义。根据乙文“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家、为正义而献身吧!可知,岳飞具有为国家、为正义而献身的品质,结合岳飞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以及为收复失地,一生征战,为的是大宋江山可知,“义”中有对国家的“忠”,是正义。【点睛】参考译文:【甲】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之中闻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使我感动奋激,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整天担忧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年少时的岳飞就有气节,沉默忠厚,很少言语,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膑吴起的兵法。天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他父亲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家、为正义而献身吧!”(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参加校文学社组织的“兰”主题诗文共读活动。【甲】兰(明)陈汝言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①。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选自明·簟溪子《兰史》,中国林业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注】①雕伤:花木枯萎。雕,通“凋”,凋落,衰败。【乙】跋①盆兰(明)李流芳①己未春,余北上至濠梁,病还。夜则苦不寐独处惘惘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即无以遣日。二月二日,与子薪、韫父、尔凝、家伯季从子,泛舟南郊,听江君长弦歌。值雨,子薪偕尔凝、君长宿余家。盆兰正开,出以共赏。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②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态变颇具。其葩或黄或紫,或碧或素。其状或含或吐,或离或合,或高或下,或正或攲;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②,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来而如就③,或往而如奔。或相顾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抑而如羞,或偃蹇④而如傲,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或独立而如思。盖子薪为余言如此,非有诗肠画笔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诗记之,欲作数笔写生,而亦复不果。然是夜与子薪对花剧⑤谈甚欢,胸中落落一无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晓,从此病顿减。此花与爱花人皆我良药,不可忘也。(选自《檀园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有删改)【注】①跋: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②承:捧着。③就:前往。④偃蹇(jiǎn):高耸的样子。⑤剧:流畅,此处指畅快。34.甲诗“长养非其方”中的“长”字,有同学认为应该读“cháng”,有同学认为应该读“zhǎng”。你赞同哪种读法?谈谈你的理解。35.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超出三处不得分)。夜则苦A不寐B独处C惘惘D非对友生E流连F酒肆G即无以H遣日36.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文中词句方法解释或相顾而如笑【查工具书】顾:①看;②考虑;③拜访;④反而(1)(填序号)或倚而如困【结合语境】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2)而亦复不果【课内关联】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3)3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38.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好诗往往“自然达意,委婉尽情”,甲诗也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9.请梳理乙文中“兰”能让作者“从此病顿减”的原因。40.有感于“兰”的品质,你想制作一枚兰花书签,勉励自己做“兰”一样的人。请结合对诗文的感悟,撰写书签上的文字。(不超过50字)【答案】34.示例一:我赞同读“cháng”,“长养”理解为长时间地养育。示例二:我赞同读“zhǎng”,“长养”理解为使生长、培养。35.BDG36.①困倦;疲乏实现37.子薪以前就有赏花的癖好,这天晚上点上蜡烛照着看花,不停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38.甲诗“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自然地写出兰花生长在深山,散发着浓郁的幽香,“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委婉地表达出兰花虽被移到高堂却因生长环境改变而可能受到伤害,体现了“自然达意,委婉尽情”的特点。39.①盆兰色彩绚丽,形态万千,令人赏心悦目;②与好友子薪等一起赏花畅谈很愉快。40.示例:如兰之淡雅,似兰之坚韧,绽放自我,芬芳人生。【解析】34.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长养非其方”,若理解为“长期养殖不是对待兰花的正确方法”可知,此处“长”是长期的意思,应读“cháng”;若理解为这样培养它却不是按照它生长的方式,则“长”是“使生长,培养”的意思,则读“zhǎng”。3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夜晚就痛苦得难以入睡,独自一个人就怅然若失,不是面对朋友、留恋在酒肆中,就没有办法消遣日子。“夜则苦不寐”主谓结构,描述在夜晚的状态,应在“寐”后停顿;“独处惘惘”偏正结构,描述独自时的情绪,应在“惘”后停顿;“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并列结构,“对友生”表示面对朋友,“流连酒肆”表示留恋在酒肆中。应在“肆”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夜则苦不寐/独处惘惘/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即无以遣日。故选BDG。3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有的在相对而笑。根据查工具书法,查看选项,“看”切合本句语意,故选①。(2)句意为:有的倚靠着好像很困倦。根据结合语境法,“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是在描述兰花的状态,“有的挺拔好像庄重典雅”,“有的成群面向好像在交谈”,再根据句中的“倚”是靠着,那么兰花靠在一起,好像很疲惫。可知,此处的“困”是困倦,疲乏。(3)句意为:也没有结果。根据课内关联法,“未果,寻病终”意为,没有实现,最终病死了。“果”是“实现”的意思,推知此处也是“实现”之意。句意:也最终没有做成。3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故:以前。癖:癖好。烧:点燃。啧啧:表示赞叹。已:停止。3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诗“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自然地描绘出兰花生长在深山中散发着浓郁香气的情景,简单而直接地表达了兰花的生存环境和独特气质。“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以平实的语言讲述兰花被世人发现移到高堂的经历,表达自然流畅。“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委婉地写出兰花离开原本的生长环境,即便受到爱护但也并非最适宜它的地方,含蓄地表达了对兰花遭遇的惋惜。“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真切地写出对兰花在寒冷冬天可能受伤害的担忧,情感表达很真挚。“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最后通过对比,委婉地传达出兰花还是在山林中更能自然绽放的观点,充分表达了对兰花原本生存状态的向往,以及对其被改变环境的遗憾之情,情感抒发得较为深沉而委婉。3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乙文②段“是夜与子薪对花剧谈甚欢,胸中落落一无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晓,从此病顿减。此花与爱花人皆我良药,不可忘也”可知,“从此病顿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花”,而二是爱花人(子薪)。结合②段“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态变颇具。其葩或黄或紫,或碧或素。其状或含或吐,或离或合……”可知,“花”的颜色色彩绚丽,“花”的形态千姿万别;令人赏心悦目。结合②段“盖子薪为余言如此,非有诗肠画笔者,不能作此形容也”可知,子薪对兰花的解读具有诗情画意,十分形象和生动,令人耳目一新,与好友子薪等一起赏花畅谈很愉快。40.本题考查感悟。先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写出“兰”的品质,然后写出自己如何做一个像“兰”一样的人。根据甲文“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