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及模拟试题汇总
(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等).
目录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核心笔记整理.............................2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58
社会心理学简答题汇总....................................62
社会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71
社会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79
社会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85
社会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四...............................89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核心笔记整理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一、两种研究倾向
心理学取向社会学取向
界定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研究不同水平的交往,如
如何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
人与群体之间
强调重点个体团体和社会
理解行为的途径分析状态和人格等分析社会变量(地位角色)
首要目标预测行为描述行为
方法以实验为主兼调查调查与参与观察
二、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几个较具影响的界定
Allport(1968):是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真实或想象的他人存在的影响的学
科
Myers(2002):是研究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Baron(2003):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如何表达其内在佗思想
和情感,以及为什么会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为什么会产生其特殊的社会思想和情感。
金盛华(2005):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研究取向与侧着眼于社会本身,注重社会、群着眼于社会背景下的个人,关
重点体注社会
结构、功能变化等问题相互作用对人的影响
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相关性研究注重因果关系的揭示
二、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研究对象个体内部的心理过人在社会情境下的行为
程
个性的结构等
研究着眼个体差异在某一社会情境下的共性
点
研究层面有关人的行为的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社会心
本理
理论探索与行为问题的研究
三、社会心理学与人类文化学
I、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2、结合案例分析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个性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异同
3、举例说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4、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5、收集资料深入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强化导向的SP理论
一、强化理论溯源
二、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强化模仿
三、社会学习理论:注意保持复制动作再现
四、社会交换理论
人际互动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
收益N代价关系维持
收益〈代价关系破裂
收益NNN代价内心不安
收益VVV代价愤怒
第二节认知导向的SP理论
一、认知失调理论(Festinger,1957)
(一)基本假设
1、认知因素间的三种关系:相互无关,一致的认知,不一致的认知
2、假设:意识到认知间的不协调是令人很不舒服或讨厌的;因此人们产生了减少失调感的
动机
(-)认知失调的条件
1、逻辑的违背;2、文化价值冲突;3、观念层次冲突;4、新旧经验的矛盾
(三)认知失调的程度
I、与某一认知的重要性成正比2、失调认知数日与协调认知数目的比例
(四)减少和消除认知失调的途径
1、改变不协调中的一种2、增加协调认知
二、社会同一性理论(Tajfel,etal.,1982,1987)
基本观念:群际冲突和群际歧视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分类、群际比较及人们对积极社会同
一性的追求。
三、自我类化理论(Tajfel,Turner,1982)
1、类化
2、社会类化
3、类化的作用一一加强效应
4、自我类化理论一一完成群体的高认同和高凝聚力
第三节角色理论(Mead,1934;Cooley,1902)
一、基本观点:
•是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和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取
向。由于这一理论的基础概念是角色,其基本原理也是借助与戏剧比拟来阐发的,故称为角
色理论。
•认为人们是按照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去解释个人或群体的行为。
・强调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定向作用
二、角色理论的来源
•社会学来源-符号互动论(symbolicinteractionism)
最初是由布鲁默(H.Blumer,1937)在一本由莎密特(E.P.Schmitt.1937)主编的《人与社会》
的著作中提出的,布鲁默在1969年则专门出版了《符号互动论》一书,专门阐述了该理论
的原理。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定:
①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前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
②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班的互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的本身之中。
③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此意义。
・人类学来源结构功能论(structuralfunctionalisn)
认为一个社会系统是由各种社会身份和地位构成的,执行这些社会功能的正是这些身份和
地位构成的结构。
这种结构是人们相互之旬动力关系的引导体系,并决定人们的行为。
角色则是个人在特定社会身份上的表现,一个人对他的--切行为,都是由其社会身份的功
能意义决定的。
・心理学来源-角色扮演技术
三、主要概念
角色期望:周围人依据某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对其社会行为产生的要求和期望。
镜象自我:从他人的表情和态度中看到的自我。
角色获得:能够按照社会期望形成自我并在这个框架中夕亍动。
角色间冲突:个体不同角色之间互不相容时产生的冲突。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定向作用。
角色内冲突:同一种角色内由于不同的角色期望而产生的冲突。
第四节自我价值定向理论(金盛华,2005)
一、基本观点
1、人需要解释世界
2、人需要解释自己
3、自我价值是个人的意义定义体系
4、人寻求自我价值
5、自我价值定向和自我价值状况决定个人的行为
二、基本概念
I、自我价值2、自我价值定向3、自我价值感
4、自我价值支持5、自我价值保护
思考题:
1、举例说明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观点
2、理解认知导向的几种理论,并对其比较
3、利用角色理论分析自身的角色及曾遭遇的角色冲突,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
4、运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解释个人的一些社会行为。
第三章SP研究方法
第一节SP研究的方法学路径
一、现象揭示研究
探索描述研究:x是什么?描述
二、关系解释研究
相关研究:x<——>预测
三、因果联系实证研究
纵向研究:X、——>y因果关系
第二节具体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二、档案法三、调查法四、现场实验五、实验室研究
一、观察法
优点:
获得第一手资料
了解有深度、细腻,能及时发现变化
外显行为的观察,能避免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
缺点:
需要对研究者进行系统的训练(观察表样例)
被动等待现象出现,花费时间精力
观察者效应
无法观察很少发生的现象以及•些微妙的现象
结果处理过于主观
二、档案法
优点:
不引人注FI、非觉察的、非反应性的,排除了特殊反应
研究一段时间内的社会心理趋势、特点
缺点:
不易得到档案,
易受档案编著者等因素的限制
量大、耗时
有赖于分析者的抽样方法及概括分析能力
三、调查法访谈、问卷、测验
优点:
能获得第一手生动的材料
手续简练,可在不同时间对同质被试重复使用
可获得数据与某些假设的验证
缺点:
必须有被调查者的配合
被试必须有自我意识、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
在必须选择典型代表做被试时,易受条件限制
四、现场实验
优点:
所要考查的现象不用期待,缩短研究周期
环境真实,被试不易觉察,心理、行为自然,因果关系清晰明了
缺点:
选题与设计难度大,若时间长,则易受无关变量影响
自变量有时不能引起反应
受外部条件的限制
五、实验室研究
优点:
把复杂环境移植到实验场所,研究便利
可控制环境操纵自变量
可重复实验,检验假设成为可能
缺点:
人为环境中,会影响实验的真实性
分离变量,所得实验结果不一定能在社会现实中推论
第三节SP实验研究的变量与操作
一、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干扰因素,无关因素
二、操作
自变量:差异性;实验条件的作用同等性
因变量:操作性定义;同等的被记录性
三、研究的控制与误差
(-)随机分配
(二)误差控制一一研究者影响
—被研究者的影响
误差控制---研究中的偏向问题
I、研究者的偏向一一期望效应(对结果、对被试)
避免方法:双盲法,用录音带播放指导语
2、被试的偏向
(1)实验效应(2)社会赞许性倾向
避免方法:要求其尽量自然反应,参与观察法,
隐瞒真实目的
第四节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二、分析与综合原则三、交互作用分析原则
四、宏观与微观统一原则五、伦理性原则
补充: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一)表现
1、侵犯隐私的问题
2、哄骗被试的问题
3、心理不安的问题一一弱点的发现
4、被试可能遭受实质伤害的问题
(二)哄骗的使用与处理
1、使用
优点:保证研究的可信性
缺点:引起被试反感与愤怒;身心伤害
2、处理方法一活跃的扮演角色
限制:实验枯燥,被试很难高度介入;被试在开始前已确定行为方式
3、使用原则
a、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
b、权衡利弊结果VS被试的伤害
c、知晓同意
d、实验后的真实告白
思考题
1、分析三种研究的方法学路径各自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
2、了解社会心理学的五种具体研究方法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与优缺点
3、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涉及到的伦理道德问题有那些
4、试举例说明哄骗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问题
第四章社会化
第一节社会化的理解
一、社会化的内涵
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一
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二、不同学科对社会化的研究偏向
学者的视角对社会化的理解和解释
社会学的社会化偏重:社会对人的规范作用;
关注:社会规范内化、社会角色形成
文化人类学的社会化偏重:文化继承,把社会化看作文化的延续
和传递的过程;
关注:民族文化模式对其成员人格社会行为
的影响
教育学的社会化偏重:教育环境对人的社会影响
关注:个体适应社会的引导和
影响个体发展的教育体制设计
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化偏重:“个体社会化”,强调个人与社会环境
相互作用
关注:特别关注个人人格、自我形成及一般的
社会学习过程
三、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一)社会教化
内容:教授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导行为规范;培养社会角色;树立面向未来的生活目标
分类:系统、正规的VS非系统、非正规
(二)个体内化
途径: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同,自我强化
四、社会化的基本目标和类型
(-)基本目标(内容)
1、政治社会化自然人政治人
2、民族社会化自然人民族意识的人
3、法律社会化自然人法律意识的人
4、道德社会化自然人道德意识的人
5、性别角色社会化
6、言语社会化自然人社会人
(-)社会化的基本类型
1、早期社会化(青少年期)
2、预期社会化(大学期)
3、发展社会化(继续社会化)(青年期)
4、反向社会化一一文化反哺(成年期)
5、再社会化(成年期)
第二节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一、社会角色引导机制二、社会比较机制三、社会学习机制四、亚社会认同机制
第三节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一、基因与遗传
二、文化
作用:
1、通过文化传承,了蟀前人的生活经验;2、向个人传递本群体、本民族的行为价值准
则;3、使个人能够顺利与他人及群体建立社会联系。
三、家庭
重要性:1、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期;2、童年期儿童对家庭的依赖最强;3、家庭是最早
的社会关系
四、学校
教师的威信教师的期望成绩的公开评价班级气氛
五、同辈群体
影响社会化的原因:
个人自由选择,有高度心理认同感;独特的亚文化;没有强制的性质。
六、媒体
(―)电视
优点:
1、获得了社会事件的一般知识,不同社会角色的职责2、教学节目更有利于学习
缺点:
1、儿童的理解力和价值观未成熟,易错误理解和模仿2、暴力镜头的增多与青少年犯罪
的关系
(二)网络
优点:
1、了解社会,开阔视野2、大量的信息收集3、新的交往渠道与平台
缺点:
1、思想的混乱2、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3、色情、暴力等信息的泛滥
第四节社会化的过程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
二、荣格的“人的后半生”
三、艾里克森与“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
四、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
五、科尔伯格与“儿童道德发展”
三水平:前习俗(4—10岁);习俗(10-13岁);后习俗(13岁以后)
第五节社会化的启示
一、生命全程观
注重社会化过程中的质变
二、社会化是一种整体发展
认知、情感、道德、个性等共同发展;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三、发展意味着变化
四、让儿童拥有童年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化?
2、社会化有那些途径?试举例说明这些途径得以实现的因素有那些?
3、社会化的过程都存在那些观点,试对你所赞成的观点进行分析
4、社会化的启示有那些?
第五章态度
第一节态度的实质
一、什么是态度
(一)G.W.Allport(1935):态度是一种心理的或神经的准备状态,对个人的反应具有指导性或动
力性的影响.
(~)Krcch&Cruthficld(1948):
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中某些现象的动机过程、情感过程、知觉过程的持久组织
(三)Freedman: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组成的心理倾向.
•态度就足对人、事、观点的评价。它足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二个成分组成的。
二、态度的构成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
事实
信念评价意向
观点情感倾向外显行为
理解情绪偏好
三、态度的特点
1.态度的社会性2.态度的具体指向性3.态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4.态度的土观经验性5.态度的复杂性与筒单性
四、态度的维度
指向一一肯定or否定
强度
深度一一卷入水平
向中度一一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
外显度
五、态度的功能
1.实用功能2.自我保护功能.自我防御机制3.认以功能4.价值表达功能
第二节态度的形成
Zanna&Rempel.l988
1并非所有的态度都是以同样的方式形成的,
2尽管所有的态度都具有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
3但一种确定的态度可能更多是来源于某一种经验的。
一、以认知经验为基础的态度
基于对态度对象的相关知识与信念(belief)而形成的。
信念的来源: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父母、朋友、学校,媒体
功效:区分某一事物的优狭点
二、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
“我不喜欢你,但是我爱作,我好像总是惦念你,你对我很糟糕,我却疯狂地爱着你,你真
的已经完全支配了我"----SmokeyRobinson(1962)
基于人们的感觉和价值观
两个途径:简单呈现一一熟悉导致喜欢感
条件反射作用:••无关刺激与情绪反应的联结
--强化
共同特点:
I.都不是来自于对问题的理性检验
2.不受逻辑支配
3.经常与人们的价值观相关联,不易改变
三、以行为为基础的态度
“在听到自己说的话之前,我怎么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呢?”
,基于对行为的观察而作出的推断
*Bem的自我觉知理论
发生情境: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很模糊
当人们的行为没有其他合理解释时
四、态度形成的阶段(Kelman/958,1961)
(-)依从阶段(二)认同阶段(三)内化阶段
五、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一)需要的满足和情绪性经验(二)知识(三)家庭
(四)参照群体人们在价值取向上认同的群体(五)文化
(六)生物因素:遗传,药物
第三节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可以预测行为吗?
一、态度与行为分离的研究
拉皮埃尔的研究(1934):p89
威克尔(1969)回顾了30多个相关研究:
态度与行为的相关很少超过.30,
表明态度能解释的行为变异还不到10%
二、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研究
I、态度与行为测显的兼容性:
一般态度预测一般行为,
具体态度预测具体行为
3、态度的本质
基于直接体验的态度更能预测行为
态度的可接近性:某一态度进入意识的难易程度,或某一事物与你对该事物的评价之间的联
系强度。
结论:态度能够预测行为
当对态度和行为的测量兼容时,
当态度测量和行为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很短时,
当态度是高可接近性态度时
第四节态度的测量
一、自陈量表
(一)瑟斯通量表
每题只作“是否”回答,按题目的审定值记分
(二)李凯特量表
(三)语义差异量表,成对的两级反义词
二、投射法
在测验时,向被试提供一些刺激,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反应,从而不知不觉露出
其人格特点。印在没有控制的条件下,个人内在因素通过某些刺激投射出来
1.主题统觉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用几十张内容暧昧的图片,让被试看图后自由编
故事,但必须有四方面内容:你看到什么?促使图片上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后会有什
么结果?以画中人的体验是什么?
2.造句测验造句测验(SCT):事先准备好几个有关某一事物的未完成的句子,让被试把
句子写完,从中反映被试的态度。
思考:假设你希望人们能少食油炸食品,而使用更健康的食品,你会如何帮助人们抵制油炸
食品的诱惑?
第六章态度改变(说服)
第一节态度改变的过程
一、Hovland的劝导模型
外部刺激态度主体干预过程结果
态度改变的程度依
赖于论点的性质
说服信息
I未出现j态度改变侬赖于
低精细化边缘路线
;仔细加工I说服线索的出现
第二节有关说服的理论
一、平衡理论(Heider,1946,1958)
Newcomb的修订
有条件限制的:
1、态度改变的方向遵循最小费力的原则
2、平衡存在强弱区分:
联系肯定下的平衡〉联系否定下的平衡
联系肯定下不平衡的压力,联系否定时的压力
二、失调理论的相关研究
失调理论相关内容回顾
*基本假设:意识到认知间的不协调是令人很不舒服或讨厌的;因此人们产生了减少失调感
的动机
*减少和消除认知失调的途径:
1、改变不协调中的一种2、增加协调认知
(-)经典范例
・I.自由选择范例:决策后失调
*人们被要求在两个以上的可选物中做出选择。当人们自由地做出一种选择后,常常就会体
验到失调感。
,降低决策后失调的方法:增加协调认知因素一一支持该决定的一些想法。
•2.诱导的服从范例:与态度相反的行为
*个体被诱导做出与他们私下态度不一致的行为时,如果个体有很好的理由解释他们与态度
不•致的行为那么即使态度没有改变,他们也可以通过增加的协调认知来降低失调感。
*实验:费斯廷格和F尔史密(1959)
*情境:诱导失调vsnot
I美分vs20美分的报酬
研究的意义:
它表明了行为会影响态度(而不是平常认为的态度会影响行为);
它揭示报酬的反常效应:当所得报酬很少时,与态度相反的行为对态度的影响更大
•3.努力合理化范例:承受痛苦是爱的表现
*假设:我们并不喜欢付出多余的努力;也不喜欢去有所7员失。当个体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或
者承受了很多的痛苦或者花费了很多的钱财.)去达到某一目标,他将会倾向于认为这个FI标
是很重要而且很值得的
辛失调的认知因素是:
“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这个目标是没有意义、不值得的”
(二)失调理论的替代观点
•1、自我觉知理论
当个体行为与原有态度不一致很低,遵循自我觉知理论
当个体行为与原有态度不一致很高,遵循认知失调理论
・2、印象管理理论(Tedeschi,Schlenker&Bonama,1971)
态度改变是由表现一致性所驱动的
公众行为增加了态度改变
•3、自我验证理论(Steele,1988)
人们并不总是很介意他们认知间的一致,而是很介意他们作为优秀的、有能力个人的地位
(他们的自我价值)
人们失调感的降低可以通过证明他们价值的任何方式来实现
•4、自我概念理论(艾洛森1968;1992)
任何对自我概念的威胁都会产生失调感,而不管它是否卷入了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
“我是一个诚实的人”和“我己经误导了他人”
三、认知反应路径(Bohner&Wanke,2002)
主要假设:
1.某一信息的有效性是由接收者在对说服信息进行预期、接收或反应时产生的想法或者认知
反应决定的。
2.决定某一信息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是否它会导致接收者产生普遍积极的、支持性的想法(称
为“有利论证”)或者普遍负性的、批判性的想法(称为“相反论证”)。
测试方法:想法罗列技术
四、双加工模型
佩蒂和Q斯泊(1981,1986)精加工似然模型
柴肯(1980,1987)系统一启发式模型
加工类型加工特点态度改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态度改变的效
果
启发/边缘加接收者依据外部线宣传说服者变量:如可信性态度改变微弱
工索和吸引力;信息表面特征;而
而不是通过积极思宣传说服次数短暂,根据态度
考较难推测行为
信息本身内容
系统/中心加接收者对信息本身信息接收者的认知反应;信息接态度改变相对
工内容反应积极并作收者的逻辑判断;宣传说服质量强烈,较持久,
内容加工信息的论点可由态度预测
其行为
第三节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信息传达者的特点:被人喜爱,可信性
信息接收者的特点:性别,好心情,承诺,认知需要
信息的特点:恐惧唤醒,重复,论点的特点
一、信息传达者的特点
I被人喜爱:我总是与我喜欢的人的观点相一致
2可信性:可靠性;专长
睡眠者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低可信性的传递者造成的态度改变量明显增加
二、信息接收者的特点
1、性别:不同性别态度改变的差异是与各自的专'也分工有关
2、好心情:为了维持好心情而避免艰难的思考
好心情可能会降低仔细加工信息的能力
3、承诺
承诺强度的条件:
已经作出了相应的行为;公开化:直接体验;自由选择
4、认知需要:个体参与认知活动的愿望
三、信息的特点
1、恐惧唤醒高恐惧唤醒导致态度改变?
保护动机理论(Rogers,1983etal)
恐惧唤醒产生态度改变的条件
第一、问题的严重性(肺癌,艾滋病)第二、问题的可能性
第三、做出改变的有效性第四、自我效能感
2、重复
材料的特点:论点的有效性,论点的数量
第四节态度防卫与保护
一、态度的自我防卫及其策略
(一)态度的自我防卫倾向
抗拒反应心理惯性保留面子
(二)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卫措施
1、笼统拒绝2、贬损来源3、歪曲事实4、论点辩驳
5、合理化作用及其他防御措施
二、拒绝态度改变的措施
(一)个人卷入度增加(二)预先警告(三)态度接种
三步骤:
1、告知接收者要面临攻击2、给予轻度攻击3、使接收者主动反击说服信息
第五节态度改变的方法
一、信息影响力的提升
高可信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提供信息
二、态度防卫的回避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
弱化态度主体的自我防卫倾向
三、参照群体引导
利用个人与他人以及与群体的关系来改变个人的有关态度。
四、过度理由效应(overjustificationeffect)
附加的外部理由取代了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
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
五、行为改变的态度改变
诱导的服从范例
角色扮演
思考题:
I、请分析与评价劝导与态度改变过程模型
2、评述态度改变的理论
3、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在现实中当你试图说服他人时,他人是否有防御倾向?请根据本章所学分析他人的各种
防御策略并找出消除其防御倾向的方法。
5、举例说明如何诱导他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6.面对说服信息.,如何有效地抵制其对态度的影响?靖结合实例说明。
第七章社会知觉
第一节社会知觉的理解
知觉: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映,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从而形成完整印象。
信息:自然界中机械、物理、生物、化学方面的种种现象。
人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现象,具有各种社会角色的人,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社会事件。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社会知觉(SocialPerception):人对各种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整体性印象,主要
足指对人的知觉(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群体)。
硬币实验布鲁纳(.J.S.Burneretal.,1974)
二、概念辨析
社会知觉vs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社会知觉的上位概念,包括社会推理等:社会知觉仅是社会认知的一部分。
社会知觉VS一般知觉
一般知觉针对物、时间、运动等;社会知觉则更关注人
社会知觉VS印象
社会知觉关注过程,印象是社会知觉的结果。
三、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一个陌生情境中,首先注意到一个衣着亮丽的美女;你喜欢红色,对美女身着的红色小礼服
很欣赏;
如果是一个party,你对美女的着装很赞赏,
如果是一个葬礼,你会认为这样的穿着不合时宜。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二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认知对象的意义,认知对象的突出性等
口认知者本身的特点:认知者的需要,认知者的生活经验等
3认知的情境:特定的社会情境规定了人们特殊的行为,因此,人们会根据情境来推
论相应的行为
第二节印象形成
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
印象:个体对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
过程。
问路指路
一个人冲到你面前我也不太清楚
抢劫大呼求救
把钱包主动给他
定向作用:明确周围的个体,尤其是他人对自己的意义,从而确定自己的行为。(影响人际
关系最初、最宜接的因素)
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
自然特征:性别、种族、外表吸引力(女性VS男性)
社会特征:所属群体、社会角色(农民工VS老师)
心理特征(具有社会评价意义):人际关系(真诚VS自负)、智力(聪慧VS笨拙)
三、总体印象形成模式
回人在获得各种信息的同时,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将各种信
息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N.H.Anderson)。
a.加法模式b.平均模式c.加权平均模式d.中心品质理论
四、对个体和团体的知觉
个人属性身体特征:容貌、体形、年龄
心理特质:能力、人格
对个人的知觉生理状态:疲劳、饥饿、觉醒水平
个人状态心理状态:注意、情绪、意向
表现行为:动作、姿势
团体属性部分特性:成员资格、人际关系、角色
对团体的知觉全体熔性:规范、领导、团体特性
团体状态团体气氛、士气、活动
第三节社会知觉偏差
一、社会知觉偏差一首因效应
“一个人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给人以第一印象。DeLucchi
首因效应(PrimaryEffect):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
息影响更大。
他内向还是外向?(A.S.Luchins,1957)——课本P110
材料1:吉姆友好、外向、乐于交往、快乐材料2:吉姆呆板、害羞、内向
a.最初接触陌生人,注意力投入完全充分,此时形成的印象鲜明强烈,对后继信息,
注意力游离,信息影响作用下降。
b.按照先入为主的最初印象的轨道来解释后继信息。
(eg:先看外向材料,后看内向材料,认为吉姆今天心情不好,才会表现出内向的行为)
二、社会知觉偏差一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RecencyEffect):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最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
影响更大的现象。(没有首因效应普遍、明显)
」前提:a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提供;b原来的印象已经随时间推移而淡忘。
3(回忆旧有信息存在困难,判断需要依赖目前情境时,倾向于以新近信息为依据。)
三、社会知觉偏差一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HaloEffect):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其他特质
的判断,人们会习惯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评估其所有的特点
口光环效应扫把星效应
%美女效应
对于容貌美丽的照片,被试赋予其和蔼可亲、沉着善良的人格特质,认为他们会谋得称心的
职业,找到理想的配偶,建立幸福的家庭。
一个人漂亮、有魅力是一种好的特点,于是其他的特点往往也被认知为具有积极意义。
晕轮:外貌、衣着、家庭背景
四、社会知觉偏差一自我实现预言效应(皮格马力翁效应)
」预言自我实现效应(Self-fulfillingProphecy):对一种情境的最初错误解释,会引起
某种预料的行为,使错误的观念成为现实。
口罗森塔尔效应:P113
五、社会知觉偏差一积极性偏差
亘与人为善
>对人的知觉,往往倾向作出积极、肯定的评价(尤其是缺乏充足信息条件情况下)。
宾双赢原则(你好我好,大家好)。
3存在利益冲突时
六、社会知觉偏差一自我中心偏差
旦夸大自己在某种活动中的作用。
S.C.Thompson&H.H.Kelley(1981)
夫妻双方中的每一方总认为自己在一些活动(对对方需要的敏感性、解决冲突等)中承
担的责任大于50%。
A:)50%B:>50%A+B?
•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
」认知启发(CongnitivcHeuristics):人并不对关于他人的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足倾
向于走捷径,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
-表征性启发:根据与典型事件相似度进行判断
可用性启发:容易被回忆和联想的信息
-调整性启发:设定一个点,以此为标准,进行比较,调整判断
口,投射作用:将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倾向投射到别人身上。(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口对被知觉者的熟悉和个人情感卷入:越熟悉,个人卷入越多,越有可能出现偏差(法
官、警察等回避亲属的规定)
国内隐人格理论: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格的独特见解,有各自的体系。
体系中个性品质相互联系,其中有一个特征占重要位置,可据此进行推断(说话
粗俗一胆大妄为、不守信用……)
第四节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ImpressionManagement: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
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的期望。
回印象形成:信息的输入,形成有关别人的印象。
3印象管理:信息的输出,对别人的印象形成过程发挥影响。
口,印象管理的作用:适应社会;迷惑他人
一、印象管理与情境一致性
」情境•致性(SituatedIdentity):每个社会情境都有•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人们
在交往中,会进行印象管理,力求使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符合情境的要求,具
有一致性。
二、印象管理的策略
3自我美化——努力增加自己对他人的吸引力。(整洁的外表、对自我的积极肯定描述)
指向自我
3他人美化——通江各种途径使他人感觉很好,引发他人的积极的心情和反映。(赞
扬他人,对他人观点表示赞同,表现对别人的关注)指向他人
三、印象管理的识别
亘非语词反应
I)人们易控制的表现,如语言,仪表;
2)非控制性的信息,如姿势、眼神、无意识动作。(往往会透露个体的真实信息)
叵自我监控程度
自我监控量表题目(见《社会心理学》金盛华,2005,p120)
高自我监控者:实用主义的自我,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适应自己
低自我监控者:原则性的自我,更容易表现出态度行为一致
四、印象管理的利用
3希望表现稳定一致,保持一定的形象是给人良好印象的前提。
口“登门槛”效应(The“fbot-in-thodoor”Effect):个体接受一个小要求后,为保持形象
一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得寸进尺)。
」“门面”效应(The;tdoor-in-the-faceMEffect):先提出•一个很大的会被拒绝的要求,接
着提出一个小一些的要求,比直接提出要求更有可能接受这个小要求。
第五节内隐社会认知
」内隐社会认知(ImplicitSocialCognition):社会认知过程中的一些个体不能回忆的经
验,这些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具有潜在影响作用,足更深层的、复杂的社会认
知活动。(A.G.Greenwaldetal,1995)
•社会性:包含社会、文化影响
•枳淀性:社会历史事件和生活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
・无意识性:自动、无意识的过程
•启动性:旧有的经验和认知对当前的认知加工产生影响
研究方法
辞卜笔法,阈下条件法,反应时法,内隐联想测验(IAT)
*相关研究
印象形成
刻板印象
内隐自尊
思考:
1.在社会中,我们如何认识人和事,受什么因素影响?
2.我们每时每刻都会对人、物、事形成印象,印象如何形成,有什么规律?
3.在形成印象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正确,会出现什么偏差?
4.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偏差,让自己看起来更好,如何看清别人的本质?
5.我们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犯错误、粉饰自己,内陷认知是什么?
第八章刻板印象与归因
第一节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一、刻板印象的概念
概念: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及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认知模式。
特点:僵化性、广泛性、无意识性
理论解释:
1.心理动力学—知觉者的动机投射2.社会文化倾向—社会环境与文化传承
3.认知倾向一观念系统,图式
作用1.节省认知资源
2.偏见与歧视
二、刻板印象的形成
类别化
扩大组间差异,缩小组内差异
减少他他差异,扩大他我差异
我总是与众不同的
第二节偏见与歧视
一、概念界定
偏见:是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对•人、对事的态度
歧视:是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对人、对事的行为
刻板印象、偏见、歧视三者比较
二、偏见与歧视的成因(影响因素)
(一)情绪因素
歧视的替罪羊理论一挫折如:困苦的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歧视
外群体成为替罪羊的特征(Berkowitz,1962)
安全
可见性;目标群体的突出恃征
陌生性
以前不喜欢某群体
(二)社会因素
1.社会地位的不平等2.成群结党,明分彼此-社会同一性理论
(三)人格因素:独裁主义人格
(四)认知因素:类别化,选择性信息加工
三、对偏见目标的研究
(一)客观上的劣势
造成心理上、经济上和生理上的损失
(-)劣势群体的归因偏差
劣势群体与优势群体的自尊水平没差异
失败归因为偏见和歧视的存在
(三)个体一群体歧视差异
弱势个体报告个人歧视比群体歧视更少
两种解释
*个体可能被激发否定个体歧视或将其最小化
尽力保持能够控制他们生活的感觉
否定个体歧视为没有坚决采取行动反对歧视者的行为提供合理化解释
*弱势个体可能会夸大群体歧视
报道的夸张与经历的真实;提高地位的证据
四、减少偏见和歧视
宜社会性对策
□立法反对歧视
□父母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可以建立社会规范
•促使人们遵从非歧视行为
>增进团体间的接触
□相同的地位,非正式的方式,合作的气氛
第三节归因及其理论
一•归因的定义:根据外部有关的线索、信息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说明的过程就
是归因。即对某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
二.归因理论
)Heider的朴素心理学观点
寻找人们行为的因果性解释
两种动机:
1.对周围环境一致性理解的需要
2.对周围环境控制的需要
个体行为原因:1.外在因素2.个人因素
(二)Jones&Davis相应推断理论
通过外显行为推测其内在动机与人格特质
行为和引起行为的意图总是与人的某种重要的稳定殍点(倾向性)相应。
他人行为归因的三个条件:
1.社会期望水平(socialdesirability)
2.不寻常结果效应(noncommoneffects)
3.行为的自由选择性(freedomofchoice)
局限:
1.人们更加关注寻常的偶发行为,而非不寻常行为
2.合乎社会期望的行为也会被归因为个人特质
(三)Kelley的三维归因理论
回更为关心人们究竟是利用哪些信息做出归因的
3归因时三方面的因素:行动者,客观刺激物,环境背景
口归因时三种信息:
1.一致性信息:土要针对行动者
Consensusinformation不同人刿同一彳固刺激的反鹰悬何
一致性高,外在归因的可能性越大;一致性低,内在归因的可靠性高
2.区别性信息:主要针对刺激物
Distinctivenessinformation同一低1人举寸不同刺激的反鹰卷何
区别性越高,外在归因可能性越大
3.一贯性信息:针对情境
Consistencyinformation同一f0人在不同畤候封同一彳固刺激的反卷何
一贯性反映的是稳定性的存在,与内外归因无关。反应无常的现象(一贯性低)往往是因临
时突发的情境引起的。
信息维度高低
•一致性行动者外在归因内在归因
区别性刺激物外在归因内在归因
一贯性情境外在情境归因
亘局限性:
1.验证该模型的方法是值得怀疑的先给出被试共变信息,事实上人们也许根本不考虑这
些因素
2.过高估计了普通人的思考能力
3.忽视「其他信息加工过程存在的可能性
(四)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
」该理论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败行为论影响
亘二维归因影响因素:
不稳定稳定
内部努力能力
外部运气任务难度
对个体成败的不同归因:
1.目前成就与过去不相致,但与他人的成就不同,归因为不稳定的内在因素(努力)
2.目前成就与过去一致,但与他人的成就一致,归因为工作的难易程度
3.目前成就与过去一致,但与他人成就不同时,归因为能力
L.Abramson提出了抑郁型与乐观型归因风格
抑郁型: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整体的因素之上,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
不稳定的和局部因素之上
乐观型:与上相反
Petcrson&Scligman研究发现这两种风格对■个体的健康有影响,可能存在一下几种原因:
1.抑郁型的归因风格影响个体的免疫系统,其作用机制与紧张相类似。
2.抑郁型风格的人不是一个好的问题解决者,他们注定会在解决问题中变得疯狂
3.抑郁型风格的人常忽视自己的健康,缺乏适当的营养.睡眠和运动
4.抑郁型风格的人在面对疾病时比较被动,不会主动寻求帮助
第四节归因原则与归因偏差
一、归因原则
(一)共变性原则: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共变)不变联系
(-)折扣原则:如果不同的原因能够产生同样的结果,那么当其它可能的原因存在时,给
定的一种原因对于产生特定的结果的作用就要打折扣
(三)扩大原则:如果行为发生在有连续性的抑制原因出现的时候,那么一个可能的促进性
原因的强度将理解得更高
二、归因偏差
(-)基本归因偏差(主要归因偏差)
时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行为归因为内部稳定的个性特征,低估了情境的作用
(二)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
•行动者对自身行为的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区
•同一行为,行动者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个人,失败归因为情境,而观察者则更多把成功
归因于情境,把失败归因于个人特质。
•行动者对自身行为的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
•同一行为,行动者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个人,失败归因为情境,而观察者则更多把成功
归因于情境,把失败归因于个人特质。
原因:
着眼点不同
•信息来源不同(当时的状况,过去的行为方式)
(三)自我服务偏差
•个体会对良好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于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否认自己的责任
原因:(Ross,ftSicoly,1979)
1.自己在活动中的作用和贡献更容易被注意
2.回忆自己的作用和贡献更容易
3.接受信息的差异可能导致我们认为自己作用更大
4.某些动力因素的存在促进了自我服务偏差
思考
1.什么是刻板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些不良影响?
2.对于偏见目标的相关研究有那些?
3.什么是归因,相关的归因理论及其观点有那些?
4.试结合具体事例,用凯利的三维归囱模型对其分析
5.归因中存在那些偏差,如果解释和避免?
第九章自我认识
第一节自我的界定
一、自我的本质
我们对自我知觉的二元性(James):
•自我是对自己的看法与信念所组成的一一已知的,me(宾我)
・自我越是个活跃的信息处理器——知悉者,I(主我)
二、自我概念
(一)界定
“自我概念”就是,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一些看法,不论这些看法是否正确,是否与别人对
他的看法一致,它将影响个人以后的行为和生活,也影响个人与别人的关系,这种个人对
自己的看法,称为自我概念。
(二)自我概念的特性
(1)自我概念是后天学来的
我们她非天生就有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经由与别人的互动,学习到自己是怎么样佗人,
或经由别人的回馈,逐渐地形成了对自己的概念
(2)自我概念的形成,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影响最大
(3)自我概念加不一定客观,有畤与别人的看法不一致,有畤则与事实不符
造成这种不适切的自我概念,可能有三个原因(Adler&Towne):
A自我概念是根据过去的事实而立的
B别人的回馈不正确
C为了达到要求完美的社会期望
(4)自我概念有自行增强的效果
我往往会根据自我概念来选择信息,当对自己形成特定的自我概念后,就会选择性的
注意与自己概念一致的信息,而忽略与自己概念不一致的信息
第二节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
一、关注自我:自我觉知理论
根据自我觉知理论:当集中注意力于自己时,我们会根据内在的标准与价值观来对自己现状
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比较。
•当我们开始知觉我们自己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假如:你和朋友聊天,你说谎了,就在交谈的中途,你发现你的朋友正注视着你,你认为你
的感觉如何?
•当个人取得了正面成绩时,自我觉知会让自我相当愉快
•另外,自我觉知可提醒我们的是非观,从而避免惹上麻烦。(如作弊的欲望)
•当自我觉知提醒人们自己的缺点时,自我觉知是特别令人反感的,人们就是避免进行自我
觉知,如喝醉泗,转移注意力等
二、判断我们的感受方式:告诉更多我们所不知道的
我们基本的心理过程,很多是发生在意识知觉之外的一一我们意识到思考过程的最后结果,
但常常觉察不到导致这种结果的认识过程。
如恋爱一一你为什么爱上那个女孩子?他爱上个女孩子是因为她会吹萨克斯管
•内省可能无法告诉我们自己的感受和行为的真正原因,但是我们会设法说服自己去思考自
己所提供的原因:
我的心情糟糕透了,我敢肯定这一定与我昨晚没睡好有关。
•尽管人们有许多因果理论(关于自己的感受及行为的起因的理论,),但这些理论却都是错
误的:
小别胜新婚每逢星期一人们的情绪就会较差
大相关研究:
・评价购物中心里的衣物的质量
结果发现展示台上愈靠右边的衣物人们越喜欢
•评价噪音对影片的喜欢程度实验组”控制组(有无噪音)
实验组对影片的评分并没有低于控制组(事实上前者影片的喜爱程度还略高丁后者;
大部分的被试报告说噪音驿低了他们对影片的评分
三、对原因进行内省的结果
•做决策时.,对原因进行内省时.,我们会寻找一些听起来合理的理由来解释,而这些理由是
不正确的。
・我们可能说服自己去相信这些理由,进而改变自己对自身感受的看法去符合这些看似合理
的理由一一原因所导致的态度改变
•当要求人们写下对某位情人有那些感受的确切原因时,他们常常改变(至少暂时改变)对
于其爱人的看法Why?
•你和伴侣本来相处融洽,但却很难用言语表达真正的原因,首先想到的理由会导致态度的
改变
例如:你想到你俩的背景和兴趣非常不同,你也许会说:“我俩的共同点不多,我想这段关
系并无幸福的将来可言”一一结果:你并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样爱她
第三节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来认识自己
当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处「不确定或模棱两可时,我们会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该行为发生的
情境,来推论自己的态度和感受。当我们自由选择r某行为的话,我们通过行为来推测自己。
・过分理由效应
•理解我们的情绪:情绪的二因素理论
Schachter:我们推断自己情绪是通过观察自己的内在行为,即去感受唤起生理反应的情形。
情绪经验是一种二阶段的自我知觉过程的结果,首先,我们必须体验到生理的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徐州工程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赏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投资股票市场的基本分析计划
- 战胜主管年度工作计划的常见困难
- 研发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培训
-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计划
- 徐州工程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二)(Premere、AfterEffects)》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工程学院《服装工业制版》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邢台学院《色彩》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PPT)
- 闸室及交通桥施工方案
- 加强民航空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 读者文摘精选100篇【文摘】
- (高清正版)T-CAGHP 032—2018崩塌防治工程设计规范(试行)
- 公园绿化养护景观绿化维护项目迎接重大节会活动的保障措施
- 电机安装技术规范
- 航运企业船员安全培训及宣传制度
- 数据库及数据仓库精要Adhoc报表系统
- 《口腔修复学(一)》教学大纲
- 船舶结构设计任务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