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南京高中语文高二期末典型卷2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江宁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商周时代,中国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这种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确立嫡长子继承权和主事权的父系家长制,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不仅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这与古希腊、古罗马同时期形成的社会结构颇为不同。古希腊、古罗马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原始性的集体协作生产逐步被家庭个体生产所代替,通过清算氏族制、瓦解原始公社、发展家庭私有制的途径步入文明社会发展旅程。中国在使用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则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通过发展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踏上文明社会发展道路。由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不是剪断而是保留了氏族制的“脐带”,氏族血缘宗法制的产生实乃自然而又必然之事。殷周以至春秋,所谓邦、国“八百诸侯”等,实际是由血缘宗法遗风为基础的氏族—部落—部族国家构成。以父子关系为心脏和骨骼的父系家长氏族,其首领首先要具备优良的才干和德行,在本家族、本部落及部族中得到认可,赢得地位和权威后,才能进一步联络和团结其他氏族、部落、部族,逐步拓展邦国的疆域以“一统天下”。这种“由家而国”的真实社会进程和历史事实,既造成人们对家庭、家族、宗族及其人伦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情感交织的民族心理,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由这种氏族血缘宗法制所决定,社会自然形成相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或者说礼义道德,也就是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这套思想观念或谓礼义道德,在《礼记》里被简要归纳为“五止十义”。“五止”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五止十义”以君臣、父子的关系为主干,又以臣、子的责任或义务为重点,敬是忠,也是孝的表现形式,忠是敬的重要内涵,也是孝的具体形态。就此而言,朝廷的为臣之道与家庭的为子之道,分为异途,实为一理。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演进到夏商周时期,“家国同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血缘亲情为本位的家庭或家族管理形式,不仅父权与君权互为表里,而且两者的传承方式也如出一辙。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国与家虽有大小之别、上下之分,却仿佛一个有机体的微小局部与庞大整体的关系,既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又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一方面,家是国的最小社会单位、是国的细胞和缩影,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的放大和延伸、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这种“家国同构”的理念,使我们的先人将家与国的治理几乎看作是同一回事。《左传》桓公二年晋大夫师服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虽然主要是描述春秋早期邦国社会的主从等级秩序,表明尊卑上下之异,但也显示出血缘亲情之和,传达了家与国紧密相连的信息。在这种“天子建国,诸侯立家”的等级分封、家国“胶结”的社会结构中,“家”里对父母之“孝”与“国”中对君主之“忠”自然结合在一起,“亲亲”与“尊尊”很大程度上相互重合、融为一体。孔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先秦思想家常常把家与国的联系看作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一方面,家兴可以影响国运:另一方面,国乱则不免家丧。这种“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的家国同构认识,长期延续、积淀下来,成为我们民族一种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正是家国情怀萌生滋长的“肥沃土壤”和“适宜气候”。换言之,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现实母体上,自然且必然地要“涌流”出家国情怀的“乳汁”,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家国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成为后世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如此,不仅将个人、家庭、国家纳入联动递进的演进链条和轨道,而且为千千万万明德有为之士指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步阶梯和人生目标。作为当代青年,有必要了解家国情怀的由来,让家国情怀萌发。家国情怀高扬了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关心、维护热爱、奉献担当精神,数千年来如春雨润物,浸润和滋养中华儿女的情感与心灵,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摘编自钱念孙《家国情怀溯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商周时期,中国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主要是通过家族关系的远近来决定财产、土地的继承与分配。B.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中国与古希腊在社会发展上逐渐拉开差距,与古希腊相反,中国依然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C.中国古人认为国与家是同构的,它们虽然有大与小、上与下的区别,但在管理形式与传承方式上是完全相同的。D.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既是后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丰功伟业的动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氏族血缘宗法制是社会结构的重要支架,也决定了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了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B.按照家国同构的观念,以侍亲之孝移之于君,就一定可以成为国君所需要的臣子,以理家经验治国,就一定可以治理好国家。C.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下,对“孝”的提倡一方面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一方面有利于国家的统治。D.家国情怀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在逐渐形成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家国同构”观念的一项是A.夫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其行一焉。B.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C.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D.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5)为什么说“作为当代青年,有必要了解家国情怀的由来,让家国情怀萌发”?请结合本文内容,概述其理由。2.(2022秋•秦淮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纪念(节选)孙犁住在定县的还乡队回村复辟。为了保卫农民的斗争果实,我们队伍开来了。一清早,我又到小鸭家去放哨。她家紧靠村南大堤,堤外面就是通火车站的大路。她家只有两间土坯北房,出房门就是一块小菜园,园子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柳树。这些年,每逢情况紧张的时候,我就爬到柳树上去监视敌人的来路。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柳树的叶子黄了,小菜园里满是整整齐齐的大白菜。小鸭的娘刚刚起来,正在嘱咐小鸭,等门楼醒了给他穿好衣服。随后她就忽地一声把门开开,嘴里叼着用红铜丝扭成的卡子,两手梳理着长长的头发,一看见我,就笑着说:“呀!又是老纪同志,快到屋里暖和暖和。”“你好吧,大嫂!”我说,“今年斗争,得到了什么果实?”她把头发卡好,抬手指着家前面的园子说:“分了这三亩园子。它在大恶霸陈宝三手里待了十年,现在又回来了。地多了,明年咱要好好种!叫恶霸们看看,是他们种得好,还是咱穷人种得好!”她回手关上门说:“纪同志,咱们回来再说话吧,我赶集去!”说完转身走了,我望着她那壮实的身子和那比男子还要快的脚步!不一会儿,老远传来了母亲喊小鸭的声音。母亲回来了,提着一个大柳罐,满脸红光,头发上浮着一层土。她说:“鸭,我在集上买了几十斤山药,我们娘儿俩去把它抬回来。”正赶上我要下岗,小鸭就说:“叫纪同志和我抬去!”我和小鸭把山药抬回来。我这么高,她那么小,我紧紧拉着筐系,不让筐滑到她肩上去。她一路走着笑着,到了家里,她娘留我吃饭,我在她家屋里坐了一坐。屋里比夏天整齐多了,新安上一架织布机,炕上铺着新席,母亲说,都是用斗争款买的。门楼那家伙却不言不语地摘下他自己造的木枪来。那枪做得很不高明,只是一根弯榆木棍,系上了一条红布条子。我只能夸好,小鸭在一旁笑了,母亲也笑着说:“纪同志,你知道他是什么心思吗?夏天,你在这里不是答应给他一支枪吗?后来你就走了。他整天磨翻你记性坏,赌气自己做了一支,这是拿出来叫你看看,羞臊你哩!”我赶紧说:“这怨我记性坏,回头我们做一支!”母亲这时才红着脸说:“纪同志,有个事和你商量商量,俺家他爹,出去了这就九年了,老也没个音讯,也费心给打听打听!”我说:“这好办,我们去封信打听打听。大嫂,不要结记,队伍开远了,交通又不方便,接不到信是常有的事。我也是八九年没和家里通信了。”“纪同志不是东北人吗?有人说俺家他爹也跟着吕司令开到东北去了。”“很有可能,那里来信不容易。”我说着告别了出来,想着一定要给小鸭的爹写封信,告诉他:他的孩子长大了,这样聪明;老婆进步了,这样能干;家里的生活变好了,一切是这么可羡慕,值得尊敬,他该是多么愉快!晚上,我又到小鸭家放哨,小鸭听见动静就跑出来,说:“纪同志,俺爹来信了!”“怎么这样巧,拿来我看看净写的什么?”母亲也掩饰不住快乐的心情,把信交给我,并且把灯剔亮。我把信看了一遍,这是走了很远路程的一封信,信封磨破了,信纸也磨去了头,还带着风霜雨露的痕迹。可是,别提信上的言词是多么热情激动!我拿着信纸,好像握着一块又红又热的炭。不只小鸭的母亲吓得脸烧红了,我的心也跳起来。上面写着他在这八九年里,走遍了河北、山西、陕西,现在又开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上面写着他怎样和日本鬼子作战,现在又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现在已经升为营长;上面写着他们解放了东北多少万苦难的人民,那里的人民十四年经历的是什么样的苦难!上面写着他身体很好,胜利的日子就要到来;上面写着希望妻子进步,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和反顽的斗争;上面问到小鸭长得怎么样了……小鸭嘻嘻笑着,指一指门楼说:“上面没提他!”“那时他……”母亲像是要安慰门楼,说着脸红了。我明白那意思是,爹走的时候,门楼还在娘肚子里,出远门的人,恐怕是忘记临行时遗留的这块血肉了。我回到我的岗位上去。想到我的同志们解放了我的家乡,我分外兴奋。天已经黑了,星星还没出全。我把身子靠在那根大干上,把背包架在老鸹窠里,把枪抱紧,望着堤坡那里。夜深了,月亮升上来,照亮半个窗户。我听见门楼像大人一样呼呼地酣睡,像是小鸭翻了一个身,说:“多讨厌呀,人家越睡不着,他越打呼噜!”“鸭,明天我们给你爹写一封信吧!”母亲问。“叫他回来吗?”“干么叫他回来!把家里的事情和他学说学说。写上咱家新添了三亩地。”“对!给爹写封信,娘,我们给信缝一个布信封吧,布信封就磨不破了。”过了一会儿,小鸭又说:“娘!我看还是叫爹回来吧,听说陈宝三的大儿子参加了还乡队,要领着人回来夺地哩!”“不要听他们胡嚷嚷!”母亲说,“有八路军在这里,他们不敢回来。天不早了,快睡吧。”从此就听不见母女两个的交谈,月亮也落下去。我望一望那明亮的三星,很像一张木犁,它长年在天空游动,密密层层的星星,很像是它翻起的土花、播撒的种子。母子三个睡熟了,听他们的鼻息睡得很香甜,他们的梦境很远也很幸福。我想到战斗在我们家乡的雪地里的同志们,我觉得肩头加上了很重的东西,我望着很远的西方。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修改于博野史家佐村(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楼拿出自己做的枪来“羞臊”我的情节,虽是与主题无关的闲笔,却能让人感受到战争年代短暂的祥和与安宁。B.“母亲这时才红着脸说”的细节,展现出这位坚强的后方妇女提及丈夫时的羞涩,以及对丈夫的担忧和思念之情。C.“我”保卫小鸭的家乡,小鸭的父亲解放了“我”的家乡,两件事看似巧合又有其必然性,这一设计深化了小说主题。D.文中多处运用“磨翻”“结记”等方言口语,真实再现了冀中地区的生活风貌,语言生动而朴实自然,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2)关于文中小鸭和母亲睡前活动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鸭和母亲在夜深时都还不能入睡,其实与门楼酣睡中打呼噜关系不大。B.小鸭和母亲对是否叫父亲回来的分歧,反映了两人对革命支持程度的差别。C.“添三亩地”“缝信封”等内容,与前文形成照应,使小说产生起伏有致之美。D.小鸭和母亲的对话触动了“我”的内心,引起了下文“我”丰富的心理活动。(3)文中有两处加点的“望”,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小说没有展读小鸭父亲的原信,而是用转述的方式呈现信件内容,这样处理产生了怎样效果?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谈谈你的理解。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江宁区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琴茶①白居易兀兀②寄形群动内,陶陶③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④,茶中故旧是蒙山⑤。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⑥?【注】①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职务,赋闲东都之时。②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③陶陶:和乐的样子。④渌水:琴曲名。⑤蒙山:茶名,即蒙山茶。⑥往还:交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性格与官场众人格格不入,不愿同流合污,后来他离开官场隐居在洛阳。B.离开官场之后,诗人时常在春日里买醉,也懒得再读书,生活非常无聊烦闷。C.诗人弹琴弹的是名曲《渌水》,喝茶喝的是蒙山茶,可见其对高雅情操的追求。D.尾联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琴和茶比作常伴自己左右、与自己交往的朋友。(2)古代文人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的这种思想。三.默写(共1小题)4.(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4)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5)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3秋•江宁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大学之道《礼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原道(节选)(唐)韩愈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夏葛而冬裘A渴饮B而饥食C其事D虽殊E其所以F为智一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末”,“本”指树根,代表事物的根本,“末”指树梢,代表事物的细枝末节。B.“国”,即诸侯国,与《墨子•兼爱》“诸侯各爱其国”的“国”意思相同。C.“庶人”,泛指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地位比较低,在中国古代社会属于下层阶级。D.“传”,指解释经文的著作,与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传”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大学之道》中,“格物”“致知”是紧密联系、层层递进的两个步骤,推究事物原理才能使认识更充分。B.韩愈反对“无为而治”,批评古人修身养性、置家国天下于不顾的做法,指出他们对纲常伦理的破坏作用。C.韩愈在《原道》中所指“道”的本质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他以继承道统、恢复儒家为己任,对当时的社会有现实意义。D.孔子修订《春秋》,把“用礼”作为评判标准,如果诸侯用夷礼就列入夷狄,如果诸侯用中国礼就列入中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②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5)韩愈《原道(节选)》与《礼记•大学之道》所倡导的观点有哪些相同之处?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所熟悉的孔子形象大多源自儒家典籍,其实道家经典《庄子》中也有很多涉及孔子的故事。《庄子》中的孔子既是一代善教的宗师,①。关于孔子善教的故事,《庄子》中有异常精彩的描述。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究其原因,除了他本人的悟性和勤勉之外,②。颜回想去危乱的卫国辅佐卫君,为了使颜回成功的概率更大,孔子设置层层否定启发他。庄子勾勒的孔子的教育方法之脉络,契合了《论语》中记录的孔子的教育理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孔子以师礼待老子,孔子不仅敬仰地位尊贵的道家创始人老子,还尊重地位卑微的得道之人,孔子游历到缁帷之林,闻渔夫与弟子议论,孔子即刻求教,并向渔夫行“再拜”礼四次。可见,只要是有道之人,孔子就乐于向之求教。据《天运》篇,孔子自三十多岁开始求道,但直到五十一岁还没有得道。尽管如此,孔子仍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并南往沛地拜见老子,希望从老子那里听到道。(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简述最后两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7.(2023秋•南京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行走在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令人。清晨,在小区健身廊道跑步锻炼时,忽然瞥见路边花园里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远看,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像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空气是那样清新,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缀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漫步于石榴树下的蜿蜒小径,我忽然读懂了(),此时,若按下快门,会是石榴花开时节的最美瞬间。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望着石榴花,遐想着金秋时满树的石榴果,我的思绪又飘飞到老家的那棵石榴树身上,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红艳似火,秋后硕果累累,让儿时的我有了的冲动。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那棵石榴树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让我满口生津,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沁人心脾花团锦簇齿颊生香流连B.心旷神怡花团锦簇齿颊生香留恋C.沁人心脾灿若烟霞大快朵颐流连D.心旷神怡灿若烟霞大快朵颐留恋(2)括号中诗句填写最正确的一项是A.苏辙口中的“开到石榴花欲尽,阴阴高柳一蝉鸣”B.苏轼口中的“无人不道看花回。惟见石榴新蕊、一枝开”C.苏轼口中的“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D.司马光口中的“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3)画横线句连用三个词语,独立成句,极具表现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六.作文(共1小题)8.(2023秋•江宁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10月10日,《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在北京发布。蓝皮书显示,随着生活、学习和工作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急速加剧,国民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其中,作为全社会的关注重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但是不少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某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学校的心理教师配比严重不足,一些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不知所措,一些学生认为学校的心理课程形式单一……假如你所在的班级召开“心理健康,人生基石”的主题班会,你作为代表将在班会上发言,请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南京高中语文高二期末典型卷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江宁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商周时代,中国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这种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确立嫡长子继承权和主事权的父系家长制,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不仅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这与古希腊、古罗马同时期形成的社会结构颇为不同。古希腊、古罗马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原始性的集体协作生产逐步被家庭个体生产所代替,通过清算氏族制、瓦解原始公社、发展家庭私有制的途径步入文明社会发展旅程。中国在使用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则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通过发展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踏上文明社会发展道路。由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不是剪断而是保留了氏族制的“脐带”,氏族血缘宗法制的产生实乃自然而又必然之事。殷周以至春秋,所谓邦、国“八百诸侯”等,实际是由血缘宗法遗风为基础的氏族—部落—部族国家构成。以父子关系为心脏和骨骼的父系家长氏族,其首领首先要具备优良的才干和德行,在本家族、本部落及部族中得到认可,赢得地位和权威后,才能进一步联络和团结其他氏族、部落、部族,逐步拓展邦国的疆域以“一统天下”。这种“由家而国”的真实社会进程和历史事实,既造成人们对家庭、家族、宗族及其人伦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情感交织的民族心理,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由这种氏族血缘宗法制所决定,社会自然形成相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或者说礼义道德,也就是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这套思想观念或谓礼义道德,在《礼记》里被简要归纳为“五止十义”。“五止”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五止十义”以君臣、父子的关系为主干,又以臣、子的责任或义务为重点,敬是忠,也是孝的表现形式,忠是敬的重要内涵,也是孝的具体形态。就此而言,朝廷的为臣之道与家庭的为子之道,分为异途,实为一理。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演进到夏商周时期,“家国同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血缘亲情为本位的家庭或家族管理形式,不仅父权与君权互为表里,而且两者的传承方式也如出一辙。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国与家虽有大小之别、上下之分,却仿佛一个有机体的微小局部与庞大整体的关系,既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又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一方面,家是国的最小社会单位、是国的细胞和缩影,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的放大和延伸、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这种“家国同构”的理念,使我们的先人将家与国的治理几乎看作是同一回事。《左传》桓公二年晋大夫师服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虽然主要是描述春秋早期邦国社会的主从等级秩序,表明尊卑上下之异,但也显示出血缘亲情之和,传达了家与国紧密相连的信息。在这种“天子建国,诸侯立家”的等级分封、家国“胶结”的社会结构中,“家”里对父母之“孝”与“国”中对君主之“忠”自然结合在一起,“亲亲”与“尊尊”很大程度上相互重合、融为一体。孔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先秦思想家常常把家与国的联系看作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一方面,家兴可以影响国运:另一方面,国乱则不免家丧。这种“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的家国同构认识,长期延续、积淀下来,成为我们民族一种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正是家国情怀萌生滋长的“肥沃土壤”和“适宜气候”。换言之,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现实母体上,自然且必然地要“涌流”出家国情怀的“乳汁”,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家国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成为后世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如此,不仅将个人、家庭、国家纳入联动递进的演进链条和轨道,而且为千千万万明德有为之士指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步阶梯和人生目标。作为当代青年,有必要了解家国情怀的由来,让家国情怀萌发。家国情怀高扬了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关心、维护热爱、奉献担当精神,数千年来如春雨润物,浸润和滋养中华儿女的情感与心灵,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摘编自钱念孙《家国情怀溯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商周时期,中国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主要是通过家族关系的远近来决定财产、土地的继承与分配。B.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中国与古希腊在社会发展上逐渐拉开差距,与古希腊相反,中国依然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C.中国古人认为国与家是同构的,它们虽然有大与小、上与下的区别,但在管理形式与传承方式上是完全相同的。D.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既是后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丰功伟业的动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氏族血缘宗法制是社会结构的重要支架,也决定了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了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B.按照家国同构的观念,以侍亲之孝移之于君,就一定可以成为国君所需要的臣子,以理家经验治国,就一定可以治理好国家。C.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下,对“孝”的提倡一方面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一方面有利于国家的统治。D.家国情怀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在逐渐形成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家国同构”观念的一项是BA.夫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其行一焉。B.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C.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D.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5)为什么说“作为当代青年,有必要了解家国情怀的由来,让家国情怀萌发”?请结合本文内容,概述其理由。【答案】(1)D(2)B(3)B(4)①首先提出家国情怀在中华文明中有着肥沃的土壤和深厚的渊源的观点。②然后指出,商周时期氏族血缘宗法制度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从源头上让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家国同构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③最后总结家国情怀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5)①家国情怀的核心就是爱家、爱乡、爱国,在中华文明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②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是家国情怀萌生滋长的基础;③家国情怀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也是激励青年为国、为家拼搏奋斗的情感基础和精神力量。【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D.“家国情怀……它既是后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错误,结合“家国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成为后世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可知。故选D。(2)B.太过绝对。故选B。(3)“家国同构”观念是指: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国与家虽有大小之别、上下之分,却仿佛一个有机体的微小局部与庞大整体的关系,既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又命运相连休戚与共。B.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如同对待自己的国家,对待别人的家庭如同对待自己的家庭,对待别人如同对待自己。是兼爱思想。故选B。(4)①结合“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可知,首先提出家国情怀在中华文明中有着肥沃的土壤和深厚的渊源的观点。②结合“商周时代,中国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这种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确立嫡长子继承权和主事权的父系家长制,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不仅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可知,然后指出,商周时期氏族血缘宗法制度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从源头上让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家国同构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③结合“家国情怀高扬了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关心、维护热爱、奉献担当精神,数千年来如春雨润物,浸润和滋养中华儿女的情感与心灵,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可知,最后总结家国情怀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5)①结合“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可知,家国情怀的核心就是爱家、爱乡、爱国,在中华文明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②结合“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正是家国情怀萌生滋长的‘肥沃土壤’和‘适宜气候’”可知,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是家国情怀萌生滋长的基础;③结合“家国情怀高扬了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关心、维护热爱、奉献担当精神,数千年来如春雨润物,浸润和滋养中华儿女的情感与心灵,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可知,家国情怀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也是激励青年为国、为家拼搏奋斗的情感基础和精神力量。答案:(1)D(2)B(3)B(4)①首先提出家国情怀在中华文明中有着肥沃的土壤和深厚的渊源的观点。②然后指出,商周时期氏族血缘宗法制度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从源头上让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家国同构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③最后总结家国情怀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5)①家国情怀的核心就是爱家、爱乡、爱国,在中华文明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②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是家国情怀萌生滋长的基础;③家国情怀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也是激励青年为国、为家拼搏奋斗的情感基础和精神力量。2.(2022秋•秦淮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纪念(节选)孙犁住在定县的还乡队回村复辟。为了保卫农民的斗争果实,我们队伍开来了。一清早,我又到小鸭家去放哨。她家紧靠村南大堤,堤外面就是通火车站的大路。她家只有两间土坯北房,出房门就是一块小菜园,园子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柳树。这些年,每逢情况紧张的时候,我就爬到柳树上去监视敌人的来路。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柳树的叶子黄了,小菜园里满是整整齐齐的大白菜。小鸭的娘刚刚起来,正在嘱咐小鸭,等门楼醒了给他穿好衣服。随后她就忽地一声把门开开,嘴里叼着用红铜丝扭成的卡子,两手梳理着长长的头发,一看见我,就笑着说:“呀!又是老纪同志,快到屋里暖和暖和。”“你好吧,大嫂!”我说,“今年斗争,得到了什么果实?”她把头发卡好,抬手指着家前面的园子说:“分了这三亩园子。它在大恶霸陈宝三手里待了十年,现在又回来了。地多了,明年咱要好好种!叫恶霸们看看,是他们种得好,还是咱穷人种得好!”她回手关上门说:“纪同志,咱们回来再说话吧,我赶集去!”说完转身走了,我望着她那壮实的身子和那比男子还要快的脚步!不一会儿,老远传来了母亲喊小鸭的声音。母亲回来了,提着一个大柳罐,满脸红光,头发上浮着一层土。她说:“鸭,我在集上买了几十斤山药,我们娘儿俩去把它抬回来。”正赶上我要下岗,小鸭就说:“叫纪同志和我抬去!”我和小鸭把山药抬回来。我这么高,她那么小,我紧紧拉着筐系,不让筐滑到她肩上去。她一路走着笑着,到了家里,她娘留我吃饭,我在她家屋里坐了一坐。屋里比夏天整齐多了,新安上一架织布机,炕上铺着新席,母亲说,都是用斗争款买的。门楼那家伙却不言不语地摘下他自己造的木枪来。那枪做得很不高明,只是一根弯榆木棍,系上了一条红布条子。我只能夸好,小鸭在一旁笑了,母亲也笑着说:“纪同志,你知道他是什么心思吗?夏天,你在这里不是答应给他一支枪吗?后来你就走了。他整天磨翻你记性坏,赌气自己做了一支,这是拿出来叫你看看,羞臊你哩!”我赶紧说:“这怨我记性坏,回头我们做一支!”母亲这时才红着脸说:“纪同志,有个事和你商量商量,俺家他爹,出去了这就九年了,老也没个音讯,也费心给打听打听!”我说:“这好办,我们去封信打听打听。大嫂,不要结记,队伍开远了,交通又不方便,接不到信是常有的事。我也是八九年没和家里通信了。”“纪同志不是东北人吗?有人说俺家他爹也跟着吕司令开到东北去了。”“很有可能,那里来信不容易。”我说着告别了出来,想着一定要给小鸭的爹写封信,告诉他:他的孩子长大了,这样聪明;老婆进步了,这样能干;家里的生活变好了,一切是这么可羡慕,值得尊敬,他该是多么愉快!晚上,我又到小鸭家放哨,小鸭听见动静就跑出来,说:“纪同志,俺爹来信了!”“怎么这样巧,拿来我看看净写的什么?”母亲也掩饰不住快乐的心情,把信交给我,并且把灯剔亮。我把信看了一遍,这是走了很远路程的一封信,信封磨破了,信纸也磨去了头,还带着风霜雨露的痕迹。可是,别提信上的言词是多么热情激动!我拿着信纸,好像握着一块又红又热的炭。不只小鸭的母亲吓得脸烧红了,我的心也跳起来。上面写着他在这八九年里,走遍了河北、山西、陕西,现在又开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上面写着他怎样和日本鬼子作战,现在又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现在已经升为营长;上面写着他们解放了东北多少万苦难的人民,那里的人民十四年经历的是什么样的苦难!上面写着他身体很好,胜利的日子就要到来;上面写着希望妻子进步,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和反顽的斗争;上面问到小鸭长得怎么样了……小鸭嘻嘻笑着,指一指门楼说:“上面没提他!”“那时他……”母亲像是要安慰门楼,说着脸红了。我明白那意思是,爹走的时候,门楼还在娘肚子里,出远门的人,恐怕是忘记临行时遗留的这块血肉了。我回到我的岗位上去。想到我的同志们解放了我的家乡,我分外兴奋。天已经黑了,星星还没出全。我把身子靠在那根大干上,把背包架在老鸹窠里,把枪抱紧,望着堤坡那里。夜深了,月亮升上来,照亮半个窗户。我听见门楼像大人一样呼呼地酣睡,像是小鸭翻了一个身,说:“多讨厌呀,人家越睡不着,他越打呼噜!”“鸭,明天我们给你爹写一封信吧!”母亲问。“叫他回来吗?”“干么叫他回来!把家里的事情和他学说学说。写上咱家新添了三亩地。”“对!给爹写封信,娘,我们给信缝一个布信封吧,布信封就磨不破了。”过了一会儿,小鸭又说:“娘!我看还是叫爹回来吧,听说陈宝三的大儿子参加了还乡队,要领着人回来夺地哩!”“不要听他们胡嚷嚷!”母亲说,“有八路军在这里,他们不敢回来。天不早了,快睡吧。”从此就听不见母女两个的交谈,月亮也落下去。我望一望那明亮的三星,很像一张木犁,它长年在天空游动,密密层层的星星,很像是它翻起的土花、播撒的种子。母子三个睡熟了,听他们的鼻息睡得很香甜,他们的梦境很远也很幸福。我想到战斗在我们家乡的雪地里的同志们,我觉得肩头加上了很重的东西,我望着很远的西方。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修改于博野史家佐村(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门楼拿出自己做的枪来“羞臊”我的情节,虽是与主题无关的闲笔,却能让人感受到战争年代短暂的祥和与安宁。B.“母亲这时才红着脸说”的细节,展现出这位坚强的后方妇女提及丈夫时的羞涩,以及对丈夫的担忧和思念之情。C.“我”保卫小鸭的家乡,小鸭的父亲解放了“我”的家乡,两件事看似巧合又有其必然性,这一设计深化了小说主题。D.文中多处运用“磨翻”“结记”等方言口语,真实再现了冀中地区的生活风貌,语言生动而朴实自然,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2)关于文中小鸭和母亲睡前活动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鸭和母亲在夜深时都还不能入睡,其实与门楼酣睡中打呼噜关系不大。B.小鸭和母亲对是否叫父亲回来的分歧,反映了两人对革命支持程度的差别。C.“添三亩地”“缝信封”等内容,与前文形成照应,使小说产生起伏有致之美。D.小鸭和母亲的对话触动了“我”的内心,引起了下文“我”丰富的心理活动。(3)文中有两处加点的“望”,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小说没有展读小鸭父亲的原信,而是用转述的方式呈现信件内容,这样处理产生了怎样效果?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A(2)B(3)①“堤坡”是来犯之敌的必经之地,“望着堤坡”表现出“我”保卫家园时警惕和专注的心理;②“三星”象征撒播革命种子的先行者,“望一望三星”表现了“我”对革命星火已成燎原之势的振奋之情;③“西方”代指革命圣地,“望着西方”寄寓了“我”对革命的神圣使命感和必胜的信念。(4)①使故事情节更加凝练集中,节省了文章的笔墨;②选取信件的主要内容,以铺排的形式渲染了革命者的自豪之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③转述时融入了“我”的情感,饱含对革命者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精神的赞美,凸显小说主旨。【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品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本相关内容,把握其主题,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内心世界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要联系前后文语境对其进行理解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从人物形象、情节、主题和读者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1)A.“与主题无关的闲笔”错,闲笔不闲,该情节表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故选:A。(2)B.“分歧”和“支持程度的差别”错。“娘!我看还是叫爹回来吧,听说陈宝三的大儿子参加了还乡队,要领着人回来夺地哩!”表现了小鸭的担心,她并没有坚持要让父亲回来,和母亲没有分歧,两人对革命支持程度没有差别。故选:B。(3)第一处,“我把身子靠在那根大干上,把背包架在老鸹窠里,把枪抱紧,望着堤坡那里”,结合“她家紧靠村南大堤,堤外面就是通火车站的大路……这些年,每逢情况紧张的时候,我就爬到柳树上去监视敌人的来路”可知,“我”望着堤坡是因为“堤坡”是来犯之敌的必经之地,“望着堤坡”表现出“我”保卫家园时警惕和专注的心理;第二处,“我望一望那明亮的三星,很像一张木犁,它长年在天空游动,密密层层的星星,很像是它翻起的土花、播撒的种子”,把“三星”比作“翻起的土花、播撒的种子”,意思是“三星”象征撒播革命种子的先行者,“望一望三星”表现了“我”对革命星火已成燎原之势的振奋之情;第三处,“我想到战斗在我们家乡的雪地里的同志们,我觉得肩头加上了很重的东西,我望着很远的西方”,“西方”代指革命圣地,“望着西方”寄寓了“我”对革命的神圣使命感和必胜的信念。(4)如果展读小鸭父亲的原信,需要把信件的内容一字不落地呈现出来,而转述的方式呈现信件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加凝练集中,节省了文章的笔墨;“上面写着他在这八九年里,走遍了河北、山西、陕西,现在又开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上面写着他怎样和日本鬼子作战,现在又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现在已经升为营长;上面写着他们解放了东北多少万苦难的人民,那里的人民十四年经历的是什么样的苦难!上面写着……”,以铺排的形式渲染了革命者的自豪之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别提信上的言词是多么热情激动!我拿着信纸,好像握着一块又红又热的炭。不只小鸭的母亲吓得脸烧红了,我的心也跳起来”,转述时融入了“我”的情感,饱含对革命者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精神的赞美,体现小说主旨。答案:(1)A(2)B(3)①“堤坡”是来犯之敌的必经之地,“望着堤坡”表现出“我”保卫家园时警惕和专注的心理;②“三星”象征撒播革命种子的先行者,“望一望三星”表现了“我”对革命星火已成燎原之势的振奋之情;③“西方”代指革命圣地,“望着西方”寄寓了“我”对革命的神圣使命感和必胜的信念。(4)①使故事情节更加凝练集中,节省了文章的笔墨;②选取信件的主要内容,以铺排的形式渲染了革命者的自豪之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③转述时融入了“我”的情感,饱含对革命者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精神的赞美,凸显小说主旨。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江宁区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琴茶①白居易兀兀②寄形群动内,陶陶③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④,茶中故旧是蒙山⑤。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⑥?【注】①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职务,赋闲东都之时。②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③陶陶:和乐的样子。④渌水:琴曲名。⑤蒙山:茶名,即蒙山茶。⑥往还:交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诗人性格与官场众人格格不入,不愿同流合污,后来他离开官场隐居在洛阳。B.离开官场之后,诗人时常在春日里买醉,也懒得再读书,生活非常无聊烦闷。C.诗人弹琴弹的是名曲《渌水》,喝茶喝的是蒙山茶,可见其对高雅情操的追求。D.尾联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琴和茶比作常伴自己左右、与自己交往的朋友。(2)古代文人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的这种思想。【答案】(1)B(2)①二、三两联写诗人赋闲东都时与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闲适、惬意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穷则独善其身”的高雅情怀。②尾联作者一方面表达了看透“穷通行止”的豁达,另一方面却又表达了依然希望能重返朝廷施展抱负的心志。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的入世追求。【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离开官场后,诗人时常在春日里买醉,也懒得再读书,生活无聊而烦闷”错。颔联是对辞官后悠闲雅致生活的描写,极写赋闲后的惬意之状。故选B。(2)诗人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的官职,赋闲东都,做《琴茶》一诗,表达了诗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首联,写自己天性开朗,旷达洒脱,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受排挤。颔联,写赋闲后的惬意之状。“抛官”即辞官,退隐之后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再无为搏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自在。颈联,运用典故,一是为诗人所爱的《渌水》古琴曲,二是饮之可成地仙的蒙山茶。两者皆表明自己超然的思想。所以,中间两联写诗人赋闲东都时与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闲适、惬意的生活,体现了诗人“穷则独善其身”的高雅情怀。尾联,“穷通行止”,这里的“穷”指报国无路,“通”指才华得施,“行”指政见得用,“止”指壮志难酬。尾联一方面表达了看透“穷通行止”的豁达,另一方面却又表达了依然希望能重返朝廷施展抱负的心志。体现了他“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答案:(1)B(2)①二、三两联写诗人赋闲东都时与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闲适、惬意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穷则独善其身”的高雅情怀。②尾联作者一方面表达了看透“穷通行止”的豁达,另一方面却又表达了依然希望能重返朝廷施展抱负的心志。体现了“达则兼济天下”的入世追求。赏析: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的官职,赋闲东都,做《琴茶》一诗,表达了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首联写自己天性开朗,旷达洒脱,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受排挤。“抛官”即辞官,退隐之后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再无为搏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自在。次联极写赋闲后的惬意之状。三联起句写琴,《渌水》古琴曲,为诗人之所爱。诗人精通音律,曾有《听弹古渌水》诗云:“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漫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阳下,竟日有余清。”可知诗人提此曲是为了表明平和心境;次句写茶,“故旧”老朋友、旧相识。“蒙山”指蒙山茶,产于雅州名山县(今属四川),蒙顶山区,相传西汉年间,吴理真禅师亲手在蒙顶上清峰甘露寺植仙茶七株,饮之可成地仙。诗人举此茶,以表明自己超然的思想。但诗人毕竟是标准的儒家子弟,他的辞官亦并非完全出自本心,看到唐王朝日益加剧的矛盾,各种弊端的呈现,他的忠君爱国之心无法掩饰,故此在尾联他仍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欲展宏图的期望。“穷通行止”,这里的“穷”指报国无路,“通”指才华得施,“行”指政见得用,“止”指壮志难酬。乐天的《江南谪居十韵》“壮志徒许国,薄命不如人。才展凌云志,俄成出水鳞。葵枝犹向日,蓬断即辞春……行藏与通塞,一切任陶均”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释。末句表达了诗人想返回长安为国效力的愿望,但诗人至终亦未能再进西京,令人感叹。三.默写(共1小题)4.(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代代无穷已。”(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4)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5)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答案】(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代代无穷已(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点字:喻)(2)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代代无穷已(重点字:已)(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重点字:指、迩)(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重点字:瓮、牖)(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重点字:豪)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3秋•江宁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大学之道《礼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原道(节选)(唐)韩愈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夏葛而冬裘A渴饮B而饥食C其事D虽殊E其所以F为智一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末”,“本”指树根,代表事物的根本,“末”指树梢,代表事物的细枝末节。B.“国”,即诸侯国,与《墨子•兼爱》“诸侯各爱其国”的“国”意思相同。C.“庶人”,泛指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地位比较低,在中国古代社会属于下层阶级。D.“传”,指解释经文的著作,与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传”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在《大学之道》中,“格物”“致知”是紧密联系、层层递进的两个步骤,推究事物原理才能使认识更充分。B.韩愈反对“无为而治”,批评古人修身养性、置家国天下于不顾的做法,指出他们对纲常伦理的破坏作用。C.韩愈在《原道》中所指“道”的本质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他以继承道统、恢复儒家为己任,对当时的社会有现实意义。D.孔子修订《春秋》,把“用礼”作为评判标准,如果诸侯用夷礼就列入夷狄,如果诸侯用中国礼就列入中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②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5)韩愈《原道(节选)》与《礼记•大学之道》所倡导的观点有哪些相同之处?【答案】(1)ACE(2)D(3)B(4)①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②这就好像怪人们在冬天穿皮衣:“为什么你不穿葛衣,岂不是简单呢?”或者怪人们饿了要吃饭:“为什么你不光喝水,岂是不简单呢?”(5)①治国平天下;②修身齐家;③正心诚意。【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夏葛而冬裘”和“渴饮而饥食”句式对称,应在“裘”“食”后断开;“其事虽殊”意思是“这些事情虽然各不相同”,表意完整,其后断开,综上应在ACE三处断开。译文:夏天穿葛衣,冬天穿皮衣,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这些事情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同样是人类的智慧。(2)D.“意思不同”有误,“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大意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传”指的是古代对经书的解释性著作,和文中的“传”意思相同。故选:D。(3)B.根据“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韩愈反对今人修身养性、置家国天下不顾,对纲常伦理破坏。故选:B。(4)①第一个“明”,彰明;第二个“明”,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亲近爱抚民众;“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②“责”,责怪;“裘”,穿皮衣;“葛”,穿葛衣;“易”,简单。译文:这就好像怪人们在冬天穿皮衣:“为什么你不穿葛衣,岂不是简单呢?”或者怪人们饿了要吃饭:“为什么你不光喝水,岂是不简单呢?”(5)《礼记》中说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它主张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正心诚意。韩愈文中说到“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他认为古人所谓正心和诚意,都是为了要有所作为。现在一些修心养性的人,却想抛开天下国家,灭绝天性,不讲君君臣臣,这是作者批判的。他反对韩愈反对今人修身养性、置家国天下不顾,对纲常伦理破坏。他也主张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正心诚意。答案:(1)ACE(2)D(3)B(4)①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②这就好像怪人们在冬天穿皮衣:“为什么你不穿葛衣,岂不是简单呢?”或者怪人们饿了要吃饭:“为什么你不光喝水,岂是不简单呢?”(5)①治国平天下;②修身齐家;③正心诚意。参考译文:大学之道《礼记》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通过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原道韩愈五帝与三王,他们的名号虽然不同,但他们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是相同的。夏天穿葛衣,冬天穿皮衣,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这些事情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同样是人类的智慧。如今道家却说:“为什么不实行远古的无为而治呢?”这就好像怪人们在冬天穿皮衣:“为什么你不穿简便的葛衣呢?”或者怪人们饿了要吃饭:“为什么不光喝水,岂不简单得多!”《礼记》说:“在古代,想要发扬他的光辉道德于天下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他的国家,一定要先整顿好他的家庭;要整顿好他的家庭,必须先进行自身的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必须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须先使自己具有诚意。”可见古人所谓正心和诚意,都是为了要有所作为。如今那些修心养性的人,却想抛开天下国家,灭绝天性,做儿子的不把他的父亲当作父亲,做臣子的不把他的君上当作君上,做百姓的不做他们该做的事。孔子作《春秋》,对于采用夷狄礼俗的诸侯,就把他们列入夷狄;对于采用中原礼俗的诸侯,就承认他们是中国人。《论语》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国的没有君主。”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所熟悉的孔子形象大多源自儒家典籍,其实道家经典《庄子》中也有很多涉及孔子的故事。《庄子》中的孔子既是一代善教的宗师,①。关于孔子善教的故事,《庄子》中有异常精彩的描述。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究其原因,除了他本人的悟性和勤勉之外,②。颜回想去危乱的卫国辅佐卫君,为了使颜回成功的概率更大,孔子设置层层否定启发他。庄子勾勒的孔子的教育方法之脉络,契合了《论语》中记录的孔子的教育理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孔子以师礼待老子,孔子不仅敬仰地位尊贵的道家创始人老子,还尊重地位卑微的得道之人,孔子游历到缁帷之林,闻渔夫与弟子议论,孔子即刻求教,并向渔夫行“再拜”礼四次。可见,只要是有道之人,孔子就乐于向之求教。据《天运》篇,孔子自三十多岁开始求道,但直到五十一岁还没有得道。尽管如此,孔子仍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并南往沛地拜见老子,希望从老子那里听到道。(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简述最后两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答案】(1)①又是一位尊师好学的学生②与孔子的善教息息相关(2)①因为孔子一生都在追求道,②所以他不仅以师礼待老子,③而且还向地位卑微的得道之人求教。【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2)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段落的内容,抓住要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第①空,根据前文“《庄子》中的孔子既是一代善教的宗师”可以推断句式为“又是一位……”;此句应为总起句,前一分句对应第二段,后一分句对应第三、四段,结合三、四段的内容“孔子以师礼待老子”“据《天运》篇可知,孔子自三十多岁开始求道,但直到五十一岁还没有得道”,故可填写“又是一位尊师好学的学生”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本段写孔子善教,并以颜回为例,分析孔子善教的故事,故可填写“与孔子的善教息息相关”之类的句子。(2)首先概括最后两段的内容。倒数第二段共两句,其中第一句是重点信息,由“孔子以师礼待老子,孔子不仅敬仰地位尊贵的道家创始人老子,还尊重位低的得道之人”“只要是有道之人、孔于就乐于向之求教”可概括为:孔子不仅以师礼待老子,而且还向地位卑微的得道之人求教。最后一段语意重点在“尽管”后,由“孔子仍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并南往沛地拜见老子,希望从老子那里听到道”可知,孔子终身都在追求道。然后分析句间关系,因“孔子终身都在追求道”,果“以师礼待老子”“向地位卑微的得道之人求教”。最后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进行组织,可以使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进行连接。答案:(1)①又是一位尊师好学的学生②与孔子的善教息息相关(2)①因为孔子一生都在追求道,②所以他不仅以师礼待老子,③而且还向地位卑微的得道之人求教。7.(2023秋•南京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行走在初夏的早上,尽是雨后的微凉和氤湿的绿意,令人。清晨,在小区健身廊道跑步锻炼时,忽然瞥见路边花园里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远看,石榴树上开满许多像小喇叭似的花朵,红红的,缀满在朦胧的绿丛里,。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走近栅栏,来到石榴树下,仔细端详。昨夜下了一阵小雨,空气是那样清新,石榴树的枝叶上还有一层水滴。绿叶红花,点缀滴滴晶莹露水,石榴花越发显得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漫步于石榴树下的蜿蜒小径,我忽然读懂了(),此时,若按下快门,会是石榴花开时节的最美瞬间。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抓人眼球,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成为初夏时节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望着石榴花,遐想着金秋时满树的石榴果,我的思绪又飘飞到老家的那棵石榴树身上,石榴树枝繁叶茂,石榴花红艳似火,秋后硕果累累,让儿时的我有了的冲动。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那棵石榴树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让我满口生津,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DA.沁人心脾花团锦簇齿颊生香流连B.心旷神怡花团锦簇齿颊生香留恋C.沁人心脾灿若烟霞大快朵颐流连D.心旷神怡灿若烟霞大快朵颐留恋(2)括号中诗句填写最正确的一项是CA.苏辙口中的“开到石榴花欲尽,阴阴高柳一蝉鸣”B.苏轼口中的“无人不道看花回。惟见石榴新蕊、一枝开”C.苏轼口中的“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富含多酚花生油的绿色制备工艺研究》
- 家庭教育中的科技新趋势
- 《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高音用)的声乐训练价值研究》
- 2025年硅胶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虾苗养殖产业投资基金购销合同3篇
- 《改性生物质材料对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及去除工艺研究》
- 中国修容粉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词汇模式与作文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影响因素研究》
- 2024年石材购销合同范本
- 九年级化学课程纲要
- 人教版六年级口算题大全(打印版)
- 胸痛中心护理相关知识培训
-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父母课堂》教学设计五篇
- 什么是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心电图的“6+2”现象
- 商业模式画布模板
-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标书范本
- 智能语音机器人解决方案
- 历史论述题汇总
- 领导干部实绩报告表表样
- 钢结构起重机行车轨道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