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故事观后感_第1页
中华美德故事观后感_第2页
中华美德故事观后感_第3页
中华美德故事观后感_第4页
中华美德故事观后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美德故事观后感TOC\o"1-2"\h\u1204第一章:孝道之美 129101.1慈母手中线 141871.2子欲养而亲不待 284861.3孝感动天 23959第二章:诚信之光 288612.1立木为信 2200482.2一诺千金 2239282.3诚信者,天下之达道也 229738第三章:礼仪之邦 3129983.1礼仪之道 3167163.2尊师重道 3326023.3礼尚往来 328221第四章:勤奋之志 4134684.1孜孜不倦 4158354.2勤能补拙 432584.3破釜沉舟 48505第五章:节俭之德 5239575.1俭以养德 58755.2量入为出 5265875.3以身作则 517572第六章:宽容之怀 5113106.1豁达大度 5264516.2包容之心 6241386.3和为贵 618213第七章:勤奋之学 637147.1学无止境 6125637.2勤学苦练 792357.3好学深思 711496第八章:忠诚之美 7222998.1忠心耿耿 730378.2忠诚担当 738928.3忠诚无私 7第一章:孝道之美1.1慈母手中线在我国传统美德中,孝道是的组成部分。孝道之美,首先体现在慈母手中线的故事里。这个故事讲述了孟母为儿子孟子编织麻鞋,孟子为了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勤奋学习,终成一代儒家大师。慈母手中线,不仅仅是母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更是孝道的具体体现。孟子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母亲的期望,展现了孝道的美好。1.2子欲养而亲不待“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出自《论语》,讲述了孔子对孝道的深刻理解。这句话意味着,当子女想要尽孝时,父母可能已经离世,无法享受到子女的孝心。这种遗憾让人深感孝道的重要性。故事中,孔子教导弟子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及时尽孝。这种观念警示我们,要在父母在世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爱和照顾他们,以免留下遗憾。1.3孝感动天孝感动天的故事,讲述了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为了尽孝道,亲自为母亲尝药,以缓解母亲的病痛。刘恒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使得他的母亲病情得以好转。这个故事传颂了孝道的伟大,展现了孝心可以感动天地的力量。在古代,孝道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孝顺的子女不仅会受到人们的赞誉,还能得到上天的庇佑。孝感动天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孝道之美在于子女对父母的关爱和尊敬,这种美德将永远流传下去。第二章:诚信之光2.1立木为信《中华美德故事》中,“立木为信”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季布因诚实守信而受到人们的敬仰。季布在楚地卖柴,他立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诚信无欺,童叟无欺”,以此向人们承诺他的诚信。这个故事让我明白,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石,真诚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2.2一诺千金“一诺千金”的故事则让我看到了诚信的力量。故事中的主人公,因一句话的承诺,不惜舍弃生命也要坚守。这种坚守让我震撼,它揭示了诚信的伟大和宝贵。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比千金更珍贵。它让人们在交往中感到安心,使社会关系更加和谐。2.3诚信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华美德故事》中提到,“诚信者,天下之达道也”。这句话让我深思。诚信,不仅是个人的品质,也是社会的准则。人人讲诚信,社会才能有序运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相处。诚信是一种美德,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品质。我们应该以此为准则,做到言行一致,真诚待人。第三章:礼仪之邦3.1礼仪之道自古以来,我国就被誉为“礼仪之邦”。在中华美德故事中,礼仪之道贯穿始终,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古人认为,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基石。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领域,礼仪之道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家庭中,礼仪之道体现在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等方面。孩子们要学会尊敬长辈,听从父母的教诲;长辈们则要关心晚辈,给予他们关爱与指导。这种家庭氛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品德,使他们成为有礼貌、有爱心的人。在学校里,礼仪之道表现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生们要学会尊重老师的教导,虚心请教;同时与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种校园文化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在品德与知识上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在社会中,礼仪之道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古人提倡“礼尚往来”,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要以礼待人,尊重他人的感受。这种交往方式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3.2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中华美德故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古人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尊师重道成为了一种传统美德。在中华美德故事中,尊师重道的例子比比皆是。诸如孔子尊师颜回、孟子尊师子思等,都是尊师重道的典范。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尊师重道不仅是对教师的尊重,更是对知识的尊重。尊师重道意味着学生要虚心接受教师的教诲,勤奋学习,不辜负教师的期望。同时教师要关爱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指导。这种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3.3礼尚往来礼尚往来是中华美德故事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古人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要以礼待人,尊重他人的感受。这种交往方式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在中华美德故事中,礼尚往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诸如刘备三顾茅庐、范式守信等,都是礼尚往来的典范。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以诚相待,宽容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礼尚往来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还要关心他人的感受。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彼此关心,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交往方式在我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使社会保持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第四章:勤奋之志4.1孜孜不倦在《中华美德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关于孜孜不倦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正是对孜孜不倦精神的最好诠释。无论是孟子的母亲三迁择邻,还是匡衡凿壁借光,他们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取得了学业上的成就。4.2勤能补拙勤能补拙是中华美德故事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勤能补拙,意味着只要我们勤奋努力,就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正如《后汉书·班超传》中所说:“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在这个故事中,班超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免受外敌侵犯,毅然投身军旅,通过勤奋训练,最终成为了一名英勇善战的将领。勤能补拙的精神,让我们明白,通过努力,我们才能弥补自己的缺陷,实现人生的价值。4.3破釜沉舟破釜沉舟是《中华美德故事》中一个极具震撼力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楚霸王项羽在决战时刻,为了激发士兵们的斗志,下令破釜沉舟,断绝对后退路的决心。这种破釜沉舟的精神,体现了对事业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在中华美德故事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故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屈等,他们都是以破釜沉舟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通过学习《中华美德故事》,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勤奋之志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人生道路上,具备勤奋之志,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让我们以这些中华美德故事为榜样,努力践行勤奋之志,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第五章:节俭之德5.1俭以养德观看《中华美德故事》后,我深感节俭作为一种美德,在古人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古人云:“俭以养德”,这句话道出了节俭与品德之间的内在联系。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道德修养。在故事中,许多先贤都以节俭为本,修养自己的品德。他们把节俭当作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从而在简朴的生活中培养了高尚的品德。5.2量入为出在《中华美德故事》中,许多人物都遵循着“量入为出”的原则。这是一种明智的消费观念,旨在告诫人们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合理安排生活,不过度消费。故事中的先贤们,不仅在物质生活中遵循这一原则,更在精神世界中追求简朴。他们以节俭为荣,以奢侈为耻,从而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约束下,达到了生活的和谐与内心的安宁。5.3以身作则《中华美德故事》中的先贤们,不仅在个人生活中践行节俭,更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节俭的美德,使这种美德得以传承和发扬。在他们的影响下,许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摒弃奢侈,追求简朴。这种以身作则的精神,使得节俭之德在古社会中蔚然成风,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第六章:宽容之怀6.1豁达大度观看中华美德故事,我深受其中所传递的豁达大度之美德的感染。故事中的主人公们,面对误解、挫折甚至背叛,都能以一种宽广的胸怀去包容,去理解,去原谅。他们不以狭隘之心待人,而是以豁达大度之心去化解矛盾,这便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豁达大度。在《六尺巷》的故事中,张英面对邻居侵占家产的无理要求,他没有选择以牙还牙,而是以宽容的心态,写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家书。这种宽容大度的精神,不仅化解了邻里纠纷,更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6.2包容之心中华美德故事中的包容之心,同样令人感慨。包容之心,是一种对他人的接纳和理解,是一种宽广的胸怀。故事中的角色们,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敌人,都能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在《负荆请罪》的故事中,蔺相如面对廉颇的侮辱和挑衅,他没有选择反击,而是以包容之心去理解和接纳。他深知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恩怨,因此选择了退让。这种包容之心,使得他将个人的情感置于国家大义之上,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6.3和为贵中华美德故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便是“和为贵”。这里的“和”,不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更是指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在《将相和》的故事中,廉颇和蔺相如两位将军,原本因个人恩怨而心生嫌隙,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能够放下个人恩怨,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达成和解。这种“和为贵”的精神,成为了他们共同抵御外敌、保卫国家的强大动力。通过观看中华美德故事,我深刻理解到宽容之怀的力量。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努力践行宽容之怀,以豁达大度、包容之心和和为贵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第七章:勤奋之学7.1学无止境在《中华美德故事》中,学无止境这一章节让我深受启发。古人云:“学海无涯,回头是岸。”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学习的无限性和重要性。故事中,许多先贤为大家树立了勤奋好学的典范,他们深知知识的力量,因此不畏艰辛,勇于摸索。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意味着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虚心向他人请教,汲取他人的智慧。故事中的主人公们,无论贵贱老幼,都以求知的姿态面对生活,他们的勤奋精神令人敬佩。7.2勤学苦练勤学苦练是中华美德故事中频繁出现的一个主题。古人认为,通过勤奋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掌握知识,提升自己。故事中的诸多人物,如颜回、韩愈等,都是在勤学苦练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颜回身在陋巷,不为五斗米折腰,专心致志地学习,终于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韩愈则以“业精于勤,荒于嬉”自勉,勤奋学习,终成一代文豪。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知识的果实。7.3好学深思在《中华美德故事》中,好学深思这一章节让我领悟到了学习的真谛。古人提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味着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故事中的诸多人物,如孟子、庄子等,都是在学习中不断思考,从而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通过学习《中华美德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了勤奋之学的重要性。勤奋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所在。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秉持这一美德,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第八章:忠诚之美8.1忠心耿耿在中华美德故事中,忠心耿耿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它体现在人物对国家、民族、家庭、朋友的无私奉献和坚守信仰。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他忠诚于刘备,即使在曹操的高官厚禄诱惑下,依然坚守初心,忠诚于刘备,成为后人传颂的忠义化身。8.2忠诚担当忠诚担当是指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民族、家庭、朋友担当重任的品质。如《水浒传》中的宋江,他在得知朝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