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车路云”智驭新纪元 -“十五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落地策略_第1页
寻路“车路云”智驭新纪元 -“十五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落地策略_第2页
寻路“车路云”智驭新纪元 -“十五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落地策略_第3页
寻路“车路云”智驭新纪元 -“十五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落地策略_第4页
寻路“车路云”智驭新纪元 -“十五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落地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寻路"车路云",智驭新纪元——"十五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落地策略1寻路“车路云”,智驭新纪元——“十五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落地策略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与电子、信息通信、交通等领域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对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十五五”时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市占率将稳步提升,形成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和创新产业链体系,“人一车一路一云”系统达到高度协同,车路协同、人机交互等技术持续领跑,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注入中国力量。赛迪顾问重磅推出《赛迪顾问“十五五”重点产业落地工具册——智能网联汽车》,梳理当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情况,研判“十五五”时期发展形势,为各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深度落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01度势产业链:由大向强,全球竞争力再升级中国已建成了涵盖传感器、智能计算平台、执行系统在内的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体系,并在环境传感器、智能计算平台、通信设备等环节形成了明显竞争优势,多项产品产量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但车规级芯片、基础软件等部分环节仍待进一步突破。“十五五”时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有望保持当前优势,并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迈进。2环境传感器环境传感器车身传感器智能计算平台基础软件车载芯片执行系统整车集成路侧设施车端设备高级辅助驾驶高精度地图电池管理云车载导航地图数字孪生地图自动驾驶云运营服务认证测试感知环节决策规划环节执行环节联网环节车载地图环节云端环节增值服务信息服务后市场环节智能座舱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4年11月●感知环节企业已具备一定市场竞争优势,“十五五”时期“软硬一体化”布局或成布局新方向。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3速增长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市场需求量持续攀升,2023年智能网联汽车感知环节规模为1589.1亿元,同比增长41.5%。在技术进步、政策支持、产业链协同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作用下,环境传感器已成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优势领域,以激光雷达为例,中国已有5家车载激光雷达企业销量进入全球前十。“十五五”时期,仅提供硬件产品的企业已无法满足整车企业需求,布局配套软件算法、测试验证等服务将成为感知环节企业布局新方向。五五”时期车载芯市场竞争格局或将加速重构。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等因素推动作用下,多家车企及芯片生产商推出自主研发的车载芯片和车载智能计算平台,并实现批量出货,加快推动中国车载芯片发展进入新阶段,但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十五五”时期,车规级芯片供应链将进一步向扁平的网络状结构演进,“平台+生态”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在全新生态体系之下,车载芯片市场竞争格局或将加速重构。●路侧设施部署日益完善,“十五五”时期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或将加速落地。联网环节是将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路侧基础设施、车辆与行人以及车辆与云端平台等相互连接的重要基础,该环节涉及在道路两侧大规模部署路侧通信系统,在车辆前装阶段安装车载通信终端和车载单元,相关产品部署规模大、应用范围广、推广速度快、产业规模高,2023年中国智能网联汽4车联网环节产业规模达到2060.8亿元。目前,全国已有30余个城市和高速公路路段启动了车联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部署车联网路侧通信单元超过近9000套,完成超过1万公里的道路智能化改造。“十五五”时期,随着路侧设施部署日益完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或将加速落地。区域:东部引领,中西部崛起在即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目前呈现出东部领先优势明显,中部和西部地区奋力追赶,东北地区发展滞后的态势。东部地区聚集了全国57.2%的产业资源,安徽、湖北、重庆等中西部地区正加大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投入,抢占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兴增长点。“十五五”时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仍将以东部为引领,中西部地区有望加快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及创新生态链,增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韧性和竞争力。星5浙江7148江苏644%广东12.82%北京449%幅37中部地区河南420%广西212W重庆203贵州152安量3.31%河北4.72海南3.15%注:统计不包含港、澳、台地区。部分省(区、部分地区)产业资源聚集度较小,由于篇幅限制在图中未展示,包括:宁夏0.34%,青海0.25%,西藏0.18%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4年11月●广东省:产业发展引领全国,“十五五”时期彰显产业链核心集聚优势,推动全域协同发展。近年来,广东省大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已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引领,惠州、东莞、肇庆等地市多点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产业链较为完备。上游有众多企业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关键零部件和技术研发,中游涵盖整车生产企业和系统集成商,下游包括应用与服务、销售与售后。预计“十五五”时期,产业上下游融合加深,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增强,吸引更多的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入驻,形成更具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技术上自动驾驶升级、智能座舱创6新、车路协同深化和核心部件自主研发是突破点,带动智能网联汽车的渗透率大幅提高。●北京市:产业基础扎实,“十五五”时期有望成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策源地。北京依托众多高校科研机构、产业联盟以及多个测试与示范应用基地共同构建起强大的产业生态,车规级高算力芯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三成,基础算力和智能算力规模全国最高。截至2024年10月,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已经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企业120余家,国内领军自动驾驶企业悉数落地,在汽车设计、制造和芯片、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领域的创新能力国内领先。预计“十五五”时期,不仅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芯片、电池、传感器等技术创新突破,而且将持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法规政策创新与标准制定,为L3级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和管理提供清晰、透明、可预期的标准规范,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创新高地,推动智能交通体系的加速构建。●安徽省:产业发展特色鲜明,“十五五”时期争抢“头部梯队”位置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智能网联乘用车核心生产区。安徽省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形成以合肥和芜湖为中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聚集区,吸引从硬件制造到软件开发,再到应用场景开发的众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此外,安徽积极7拓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全省开放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道路1102公里,涵盖公园观光、智慧公交、智慧港口、矿山、航运等多个应用场景,发放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86张,完成测试里程26万公里。预计“十五五”时期,将探索更丰富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及推动商业模式落地,并在传感器技术创新、AI算法、高精度自动驾驶导航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企业:抢滩新市场,“押注”新产品截至2023年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企业数量达到714.2万家,其中上市企业1830家、高新技术企业5.1万家。“十五五”时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仍将持续增长态势,感知、决策、后市场等环节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布局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推动商业化应用成为两大重点方向。●中国车载芯片企业多为起步初创企业,“十五五”时期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现阶段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根据智能化水平的不同,单车所需芯片超过1600颗,而传统燃油车单车所需芯片约为600-700颗,未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更高等级的智能网联汽车单车所需芯片数量或超过3000颗,中国汽车市场对于车载芯片的需求激增。尽管目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芯片企业在车载通信、车身控制、环境感知、决策控制等技术领域已取得了显著进展,8但企业多为初创起步阶段,市场竞争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十五五”时期,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突破、资本倾斜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中国车载芯片企业有望进入快速发●激光雷达头部企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十五五”时期激光雷达有望逐渐从高端车型向主流市场渗透。受无人驾驶车队规模扩张、高级辅助驾驶中激光雷达应用渗透率提升等领域需求的推动,中国激光雷达市场驶入快车道。目前,中国激光雷达头部企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竞争较为激烈,截至2023年底,排名前三的企业累计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十五五”时期,随着规模效应和产业链逐步成熟,未来5年内每台激光雷达成本有望降至千元以内,这一成本的降低将使得更多主流汽车制造商考虑将激光雷达作为其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传感器之一,从而推动激光雷达技术从高端车型向更广泛的主流市场渗透。●ToB端是现阶段基础软件供应商的主要商业模式,“十五五”时期ToC端有望成为企业发展新模式。目前,汽车软件供应商盈利模式主要可划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按照项目所需耗费的开发人员数量及工时报价,该方法通常用于B端客户;二是整车厂通过向C端收取软件授权和OTA更新服务费,以完成商业模式闭环的形式。现阶段,软件供应商依然以ToB端的商业模式为主要盈利模式。“十五五”时期,随着软件定9义汽车的不断演进,整车企业及软件供应商的研发主攻方向或将转向为座舱HMI、智能驾驶等能够为消费者直接创造价值的软件,使得ToC端有望成为企业发展新模式。技术:引领靠电池,关键在电控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高地,已成为全球工业强国竞相追逐的焦点。中国对智能网联汽车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视为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等产业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目前,中国在通信技术、车身控制、自动驾驶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专利申请和论文发表总量均位居全球首位。“十五五”时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整体技术水平有望大幅提升,在激光雷达、自动驾驶等领域有望形成明显技术优势。●激光雷达已成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新名片”“十五五”时期纯固态激光雷大面积“上车”。近年来,中国重点围绕激光发射、采集和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芯片集成化设计及多传感器感知融合技术等加大创新支持力度,车载激光雷达引用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数量已超美国,占全球40%以上,部分企业研制的半固态激光雷达实际测距、点云数量、全距离精度、反射强度分离度等关键指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十五五”时期,随着市场对激光雷达要求不断提升,体积更小、使用寿命更久、产品可靠性更高的纯固态激光雷达或在智能网联整车产品中大面积应用。成为主流。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和安全性需求的日益增长,HUD技术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的HUD技术水平目前已达到国际领先位置,相关企业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根据成像距离及显示效果的不同,HUD主要分为C-HUD具有更远的投影距离和更大的信息展示区域,能够提供更加一体化的视觉体验,因此目前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这类产品的投影单元大多采用技术成熟度高且成本较低的TFT方案。而AR-HUD则通过将虚拟图像叠加到现实世界中,不仅提升了视觉效果的质量,也增强了信息的实用性,其投随着制造工艺的进步和技术成本的降低,AR-HUD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从而促进该技术从高端车型向更广泛的低端车型扩展,推动整个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高。这一趋势预示着AR-HUD将成为未来几年内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采埃孚等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导,头部企业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客户网络,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显著地位。尽管中国智能底盘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中国企业在智能底盘技术领域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形成了国际竞争与本土崛起并存的格局。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以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为代表的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加速普及,底盘线控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十五五”期间,随着更多高性能、低成本的线控底盘解决方案的出现,智能底盘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把握“1个核心”,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全球技术竞争中已展现出并跑之势,尤其在智能座舱、激光雷达、CV2X、整车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自主研发的突破。然而,车规级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依旧明显。地方政府可出台专项政策,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特别是在车规级芯片和基础软件等关键技术领域,可通过创立研发专项基金、给予税收减免等手段,降低企业投入研发的风险和成本,激活企业的创新潜能。与此同时,可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整合并优化科研资源,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加速技术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好“2个聚集”,营造智能网联汽车良好发展环境一是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和高端人才引培。地方政府可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相关领域,引导本地企业结合自身主要技术堵点与高校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关核心技术。引导本地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优质创新资源汇聚,打造创新共同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研究,加速科研成果商业转化效率。明确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目标,制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才评价体系,做好本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情况梳理工作,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培养输送机制,畅通校企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通道。二是聚焦道路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地方政府可进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