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考纲要求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课标提示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知识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十月革命后,列强武装干涉,妄图推翻苏维埃政权。(2)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形势。(3)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非常措施。2.内容(1)农业:余粮征集制。(2)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3)商业:取消商品贸易。(4)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3.评价(1)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2)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苏俄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知识点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经济困难: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企业的生产。(2)政治危机: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日益不满,频繁发生暴动。2.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3.内容(1)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4.意义(1)理论上:列宁找到了一条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2)实践上: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思考应用』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列宁采取了哪一项措施?提示: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允许自由贸易。知识点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1.确立过程(1)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2)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3)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2.表现(特点)(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4)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3.评价(1)积极: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2)消极①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逐渐僵化,阻碍经济的发展。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该体制。『思考应用』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提示:苏联是通过农业集体化将农业的大量积累抽出投入到工业中,从而解决工业化资金的。考向一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的探索[史料研读]史料一1921年苏俄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为此而震惊的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史料二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全球通史》1.史料一中“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叛乱席卷了全国”可推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空前激化了各种矛盾,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列宁也认识到了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尝试行不通。2.史料二中“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向国家缴纳……实物税”“准许……出售他们的农产品”“使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可推知苏俄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缓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稳定政治形势。1.据史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了什么后果?提示: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根据史料二概括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指出“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提示:前提: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后退一步: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前进两步: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摘自20XX年天津高考T9)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够实现上述活动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提示: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恢复资本主义和外国投资经营企业;邓小平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史论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同①前提: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②目的:巩固政权,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③内容: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等。④作用:巩固了政权异含义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域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调整,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生产资料公有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原则平均主义分配多种分配形式经济运行机制绝对计划调节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作用和实践效果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命题分析]方法1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特点和作用角度命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它排斥商品贸易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运转,虽有积极作用,但其消极性也不容忽视。解题时主要结合苏俄的国际国内形势来辩证分析和认识。方法2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角度命题。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利用市场和货币经济发展经济。解题时一般需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方法3综合链接角度考查对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认识。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都是为克服经济和政治危机而实行的一种举措,具有相似性与不同点。高考命题注意运用材料,考查二者的差异及相似性,复习备考时,应注意结合所学史实,多角度比较分析。1.(2015·广东文综,22)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1920年苏俄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商品贸易,实行工业国有化,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的做法,B项错误;“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时期出现的,D项错误。答案C2.(2013·课标全国Ⅰ,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据此判断,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选择B项。答案B考向二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评价[史料研读]史料一史料二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中学历史教学》史料三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在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大国的崛起》1.史料一中经济增长数据可以看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注意其中的备注信息:“‘一五’时期农业产值为负增长”,说明当时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史料二第一句可知集体农庄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由第二句可知集体农庄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由第三、四、五句可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停滞不前。3.史料三中“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和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的现象,可推知苏联长期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社会再生产力的发展。1.据史料一、史料二,阐述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农业所扮演的角色,结果如何?提示:角色: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为其提供资金积累。结果:使苏联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但也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发展滞后,农民生活徘徊不前。2.据上述史料,归纳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提示:优先发展重工业;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摘自20XX年广东高考T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提炼该学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提示:认为斯大林模式虽有不足但也有合理之处。合理之处: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不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效率,浪费了资源。[史论归纳]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特点、评价及启示(1)特点①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②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④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评价①斯大林模式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斯大林创立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②它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在较短时间内使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③它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经济管理过死过严。④它造成了诸多严重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日渐突出,成为苏联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3)启示①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要注意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协调发展,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③注意调动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改革僵化的模式,注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命题分析]方法1从斯大林模式的内涵角度命题。苏联的社会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等都是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命题时经常考查背景、内容、特点和评价。解题时要全面获取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方法2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斯大林模式曾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但是其后期的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如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等,这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深刻的教训。解题时注意结合相关史实及历史教训分析。方法3从综合链接角度考查中美苏现代化模式的比较。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世界现代史上三种现代化模式,三者之间互有借鉴。解题时需立足不同的国情,进行多角度分析。1.(2015·课标全国Ⅱ,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斯大林执政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从1930年、1931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说明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A项符合题意。答案A2.(2014·大纲全国,21)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一五”计划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不是改造经济基础,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B项,排除。苏俄一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快”不准确,排除D项。根据题干材料“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进行集体化改造。故答案为C项。答案C1.(2016·湖南怀化二模)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解析题目中的“理想”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现实”是指苏联(俄)落后的经济状态。战时共产主义实行余粮征集制,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取消商品贸易,属于追随理想的实验;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属于面对现实的实验;斯大林执政后,放弃了新经济政策,重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属于回归理想的实验,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2.(2015·吉林三模)1913年~1928年苏联农业生产对比表年份191319221928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10272101谷物收获量865673马(百万头)362434牛(百万头)614666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1928年谷物收获量低于1913年收获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集体农庄的建立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解析1921年~1928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故C项正确。A项是对图表内容的直接表述,而没有体现出变化的原因,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没有涉及分配土地的内容,故B项错误;苏联全盘推行集体农庄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图表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2016·新疆乌鲁木齐二模)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实践中体现为()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国家工业化政策的推行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解析提取材料的信息“列宁”“资本家”“资产阶级专家”可以推断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经济来建设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目的是为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争取战争胜利并实现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要求消灭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利用“资产阶级”,故A项错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都是在斯大林时期进行的,斯大林模式实行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消灭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故C、D项错误。答案B4.(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相比较,二者的根本共同点是()A.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B.都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经济C.都率先从农村开始经济体制改革D.都在后来的经济建设中得到继承解析A项属于二者改革背景的共同点,但非根本共同点,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通过市场、货币关系,部分发展资本主义以发展经济,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发展经济,都属于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是其根本共同点,故B项正确,C项属于二者改革方向的共同点,但非根本共同点,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后来被斯大林模式取代,没有得到继承,故D项错误。答案B5.(2015·河南洛阳二模)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B.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C.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D.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解析材料中“农民没有居民证……不能异地流动”说明苏联希望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发展农业生产以支援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生产,故B项正确。限制农民自由流动属于经济手段,不是材料中反映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是斯大林时期工业化的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是限制农民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B6.(2015·东北三省四市教研三模)1927年苏联粮食获得丰产,但国家收购到的粮食较前一年下降了1.28亿普特,导致该年苏联粮食出口量从1.53亿普特骤降到0.27亿普特,这对依靠粮食出口获得外汇从而购买设备建设工业的苏联来说是致命的。为此苏联推行()A.农业集体化 B.余粮征集制C.固定粮食税 D.重工业优先解析据材料可知苏联在粮食获得丰产的前提下国家的收购却大大减少,出口量也大大减少,出现了粮食危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1927年12月2日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作出了尽快发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故A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就被粮食税取代了,故B项错误;1921年苏联就开始推行固定的粮食税,不是在1927年之后,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中粮食问题,推行的措施是关于农业方面的,不是工业,故D项错误。答案A7.(2016·河南六市质检)1927年底苏共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这个过渡应是逐步的,因为个体私有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整个农业的基础。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A.对解决农民问题的办法尚未最终决定B.农业集体化全面推行C.小农经济分散性不适应工业化要求D.新经济政策被取消解析“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但没有明确解决农民问题的办法,只是笼统地说“过渡应是逐步的”,故A项正确;1928年,联共(布)中央全会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1929~1933年苏联政府大规模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1927年底”还没有开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个体私有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整个农业的基础”,而没有涉及工业化要求,故C项错误;1929年,斯大林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不是“1927年”,故D项错误。答案A8.(2015·江苏南京三模)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明显地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题报告:学习素养导向的本科学业评价制度与实践研究
- 开题报告: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质量评价研究
- 主动脉夹层课件
- 2024妇幼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化学实验教师教学计划
- 上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计划
-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 2024-2024幼儿园大班安全工作计划
- 广告调研计划书
- 初中语文国培计划总结
- 人力五年规划
- 六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字词专项训练(一)(含答案)(部编版)
- 黑8台球比赛规则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防范电信诈骗安全
-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单元 语文要素阅读(含解析)
- 小儿肠瘘护理查房
- ABB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 小学生交通安全课件
- 中国校服产业挑战与机遇分析报告 2024
- 广州市白云区2024年招考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一平台在线形考(第一至二次作业)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