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备课教师:赵宝明

-第2页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

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

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

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

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

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

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

锤、小刀'镜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

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

(出示窗花剪纸)0

第3页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

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

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

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

本P2表格内0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C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可以做哪些工具名可以做哪些

称事情称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

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

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

决一个问题。(改后)

第4页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

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

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

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

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

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

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

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第5页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

究?

【教学反思】:

《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从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

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

杆不省力也不费力。(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

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

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2)能从

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

理。

【教学具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

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

类工具3—5种。

给教师准备:课件。

第6页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学设计

骤教师活动

意图

1、如果碰到大石1、思考,发由生

设头挡在路中央,你有什表自己的做法。活入手,

疑么办法把它移开吗?巧设疑

入问,激发

13,兴趣,容

易进入学

习状态。

1、引出概念:1、认识撬棍

、认(从学生的描述中和杠杆。

识杠相机引出)像这样的棍

杆子人们叫它撬棍,把像

但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

杠杆。2、观察,寻

2、认识杠杆的三找,汇报。

要素:

(1)出示撬棍

-第7页

(课件展示撬棍的使用

过程)。

(2)师生归纳:

杠杆三要素(用力点、3、观察、思

支点、阻力点),并找考、交流杠杆的三

一找在图中的位置。个点。

从撬

3、认识变形杠

棍形式的

杆:4、思考,辨

杠杆到生

出不摇水装置和跷别。

活中变

跷板,思考:它们也是

形、组合

杠杆,三个点在什么位

后的杠

置?

杆,有助

4、辨别:5、交流。

于学生了

它们是杠杆吗?为

解杠杆在

什么?出示羊角锤、老

生活中的

虎钳、剪刀、天平、锥

其他形式

子和擀面棍等。

的应用。

5、生活中,你还

见到过哪些工具也属于

杠杆?

三1、认识杠杆尺:1、观察描

第8页

、研出示杠杆尺,问:它述。

究杠是杠杆吗?找一找支

杆的点?观察一下,它还有

秘密什么特点。

(2、调试杠杆尺:2、尝试。

24,在两端相同的位置

挂相同的钩玛。3、讨3、分组讨论

论:什么样的情况能能交流。

说明用杠杆做事情能省

力,什么样的情况下不通过

能省力?在实验中应该杠杆尺开

收集哪些数据来说明问4、学生实展实验研

题?验:自主决定两端究,让学

4、分组实验。挂钩玛的位置和数生初步认

量(只在左右各选识到杠杆

一个位置挂钩是省力还

玛)。当杠杆尺静是不省力

止不动时(用力的与它的三

一端刚好将重物一个点之间

端撬起来),要把的距离有

杠杆尺挂钩玛的位矣,并在

-第9页

置和数量记录下探究中认

4、统计数据,汇来。(记录表见课识到收集

报结果。本上)数据的重

5、分析数据,得要性,发

出规律。4、统计,汇展利用数

(1)用力点距支报。据来说明

点远,阻力点距支点5、讨论:分问题的能

近,这种杠杆是省力杠析数据,交流结力。

杆。果,得出规律。

(2)用力点距支

点近,阻力点距支点

远,这种杠杆是费力杠认识

杆。到收集数

(3)用力点距支据的重要

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性,发现

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6、思考,讨利用数据

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论。来说明问

杆。题的能

6、思考:我们是力。

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

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

-第10页

理?

1.出示长短不同的讨论,交流•力口深

两根杠杆撬石头的课发表见解,得出结对杠杆省

、拓

件?讨论:用短的这个果。力与费力

展延

能撬动吗?为什么?要原理的理

求:使用今天得到的实解,提高

验数据来解释这个问学生的应

5Z)

题。用水平。

【教学小结与反思】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

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

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

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第11页

【教具准备】:长竹筷、棉线、纸盘、杆秤'螺丝刀'

开瓶器、镜子、油漆桶、啤酒、油漆桶、剥线钳、核桃夹、

长夹、小撬棍。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隔着讲台的文具袋;

长夹子、小撬棍、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

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长夹子取隔着讲台的文

具袋。

-、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

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

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

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

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书上长方形方框内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第12页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

流。(重点分析长夹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

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长夹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

中间)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

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

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

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

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

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蛇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

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碇这么小,

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

的矣系说一说)

第13页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

指导。(详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通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刻度。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

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

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杠杆类根据的研究

杠杆分省力的杠杆:天平、杆秤、切纸刀、开瓶器

不省力的杠杆:筷子、钓鱼竿、夹子

既不胜利也费力的杠杆:剪刀

【教学反思】

《轮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

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

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

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第14页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

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

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

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

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

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

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

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第15页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

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

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

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

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

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

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向。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

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

(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

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建)固定在一起,

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金句

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

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

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第16页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

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

粕?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方向盘、钻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

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教学反思】: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

动而移动。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定

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

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

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

记录表

第17页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升国旗的图片,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

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

回答指出: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引出定滑轮概念: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

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一定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

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

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作进一步推测,定滑轮还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回

答“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根据

前面所学杠杆和轮轴的作用,想当然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

都具有省力作用。)

3、怎样研究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呢?请同学们设计

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4、交流,形成一共同的实验计划:做一个定滑轮,把一

根绳子放到定滑轮上,在绳子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直到

平衡。

5、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记录研究的数据,填写13页

《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第18页

6、小组分析整理自己的发现。

7、交流汇报。

8、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

力。

三、研究会移动的轮子一动滑轮

1、出示塔吊图片,指出其中的滑轮,提问:“这个滑轮

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可以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学生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用动滑轮提升重物。

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

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4、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复习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力的单位牛顿(N),练习

测量提起一、二个钩码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不通过动滑轮直接提升重物的

力;示范用测力计测量通过动滑轮提升重物所用的力。

3)学生小组活动: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

直接提升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的力和用动滑轮提升重

物的力,记录数据,填写13页《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分析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5、小结:动滑轮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第19页

如、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

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教学反思】

《滑轮组》

教学内容分析:《滑轮组》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

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的第六课内容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工具和机械》的前

五课中的杠杆、轮轴、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有矣知识,他们最

感兴趣的就是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功能怎样?但

对于如何实施实验操作,他们无从着手,要研究出滑轮组可

以省多少力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想:我的设计理念是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引发学

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学习科学知识,

掌握科学方法,同时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实际操作

技能。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滑

轮组就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知道滑轮组

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及在实际生活中

第20页

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小组探究完成滑轮作用的实验)、

分析综合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

作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

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

加强探究氛围。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矣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起重机吗?你知道它的作用吗?能

不能说一说?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

题)

如: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处去的呢?

_、研究滑轮组作用

1、了解滑轮组的定义

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第21页

让学生观察书本上的起重机结构图:先观察起重机上的

滑轮,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究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1)以实验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先让学生猜猜,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500

克或1000克的钩码需要多大的力?,

(3)再让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

量(500克或1000克)的钩码,并和直接吊起同样重钩码的

力比较,看看可以发现什么?(实验时要求学生分工明确,

并想想该如何操作实睑,再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这个最简单的滑轮组作用。

(大约可以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先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

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变?

(2)用与前面相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状况,

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约能省四分之一的力)

4、提示各个实验小组以更多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并以不同

的组合方式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推理,

得出结论(如果定滑轮和动滑轮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它们的

机械功能也不同,而且由它们的滑轮数目和组成位置决

定。)

第22页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两根光滑的圆木棒和一条长绳子),

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观察记录,

寻找其中的规律。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你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

么?

(我们从中明白了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的道

理。)

板书设计

6、滑轮组

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教学小结与反思】:

《斜面》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

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

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

合作交流。

第23页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

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2、演示材料——斧头、菜刀、螺丝钉。

3、课件——引桥比较长的大桥、盘山公路、盘旋的楼梯

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⑴教师提问:在一个粮油批发商店前,停着一辆大卡车,

准备要运一车油,这么重的一桶桶油,怎样能把它运到车上

呢?如果是你,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你回答地真好!那么像斜搭在汽车车厢

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你们认为斜面省力吗?

到底省不省力,我们应该怎样做?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To

二、学习新课

实验一:

(1)提供实验材料。

第24页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一个测力

计、一块短木板、圆铁、木块),现在,老师想让你们以小

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利用这些实验材料,开动脑筋,想个

什么方法来证明斜面省力呢?

(2)讨论实验方法。

(3)汇报实验方法。

(4)教师小结。

注意事项:要在重物匀速前进时记录所用的力是多少。

(5)按照实验计划学生做实验。(边实验边填好实验报

告单)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斜面省力)

(7)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能自己想方法

动手做实验,验证了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实验二:

过渡:现在,老师有一个新问题,想挑战大家,同学

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如果我们用不同坡度的斜面实验,你认

为哪个会更省力呢,

(1)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来做这个实验呢?

(2)讨论实验方法

(3)汇报实验方法

(4)教师小结。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哪些呢?

第25页

(5)按照实验计划学生做实验。(边实验边填好实验报

告单)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斜面越平缓越省

力)

三、生活应用

过渡:同学们真厉害!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探究了两个问

题,不但知道了斜面省力,还知道了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正

因为如此,斜面在日常生活应用的相当广泛。

看课件上的图片哪里运用了斜面?

1、立交桥的引桥

2、盘山公路

3、楼梯

4、老师这里有两个螺丝钉想取出来,有一把羊角锤和一

把螺丝刀,假如是你你想用哪个工具?说一说为什么?上前

面来试一试?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多观察、多动脑、多

实践了解斜面的更多的用途。

七、板书设计

斜面的作用

斜面省力

第26页

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教学反思】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

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过程与方法: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

用,然后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和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

作用,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矣。

【教学重点】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

【教学准备】组装好的齿轮传动装置,齿链传动装置,

轮带传动装置,齿轮组实验盒,简单机械图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国曾经是自行车大国,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行车,虽

然当今是电动车的天下,但是基本构造是离不开脚踏自行车

的。今天我们就来找找自行车上到底凝结了设计师的多少智

慧。

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自行车的哪个结构显然是最重要的?(学生会一般指

第27页

向链条和齿轮)

展示图片,思考: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

用?

(1)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齿轮的大小对自

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

(2)展示齿链传动装置,让学生观察大小齿轮的运动情况,

并作如下记录:

大齿轮齿数。•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圈,

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圈。

2、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找出矣系,并进行总结。

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o

三、咬合传动与链带传动的比较

(一)、展示齿轮传动装置,齿链传动装置,两者进行比较。

1\展ZF填空题:

“1、大齿轮与小齿轮咬合传动,大齿轮转得。轴上。

力;小齿轮转得。轴上()力。

2、咬合传动时齿轮转动方向相0,链带传动时齿轮转动

方向相()。”

2、请学生上台来配合实验:两只手各揪住大小齿轮的轴'

同时扭动轴来较劲,说说哪个齿轮的轴感觉费劲?(学生发现

第28页

大齿轮转得慢,小齿轮转得快,感觉大齿轮轴上感觉费劲,

说明“咬合传动时,大齿轮转得(慢)轴上(费)力;小齿轮转得

(快)轴上(省)力。“

3、在齿轮传动装置上,用粉笔给大小齿轮作标记,顺时

针转大齿轮发现小齿轮逆时针转;逆时针转大齿轮发现小齿

轮顺时针转,说明“咬合传动时齿轮转动方向相(反)”o(这

里补充说明咬合传动的危险性,告诫学生不要去碰开动中的

齿轮机器)

4、在齿链传动装置,用粉笔给大小齿轮作标记,顺时针

转大齿轮发现小齿轮顺时针转;逆时针转大齿轮发现小齿轮

顺时针转,说明“链带传动时齿轮转动方向相(同)”。

5、思维练习一:画几个相邻的圆,表示齿轮咬合传动,

问各个齿轮的转向。

C.甲姓体习一•收价为磁世在动的轮,考问学生各个齿

轮白,

———一'一动装置,两者比较。

两者传动原理一样,旋转方向一样,只是齿链传动更牢

靠,不易打滑。

四、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展示课件图片,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

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课件演示:车把、闸把'车闸'踏脚、飞轮、脚蹬'花

第29页

盘齿轮、链条等图片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现记录下来。

自行车部件简单机械类型所起到的作用

五、本单元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

就一起来回忆一下。(杠杆、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齿轮这几类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应用。)

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

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正确定义。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

解巩固・。

六、知识拓展

1'请同学们默读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故事,然后设计一个

把大船移入水的方案,可以把各种省力工具综合运用。

2、展示杠杆与滑轮组合的方案。

第30页

3、展示多级齿轮放大力量的方案。

4、学会感恩先辈们的伟大发明,以后要多搞发明创造,

建设美好未来。

【教学反思】

《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

比柱容易弯曲。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

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C

2、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所数

据并得出合理结论。用简单实验说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

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

心求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有青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梁的

宽度、厚度的矣系;

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宽度不同、颜色的相同的纸条

(3cm、6cm、12cm);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

(1张、2张、4张);小垫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辆

1、认识“横梁”和“柱子”

第31页

(1)出示桥梁和房子的图片,学生观察:它们形状和结

构上有相似的地方吗?

(2)指出图片中的“横梁”和“柱子”在哪。

(3)小结:横梁和柱子都是支撑房子和桥梁的结构,直

立的材料一一柱子;横放的材料一一横梁。

2、引出新课

想象横梁断裂倒塌的情况,引出本课的主题:研究横梁

抵抗弯曲的能力。

二、新课教学

(一)学生猜测

1、提问:你觉得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和哪些因素有矣

呢?(往横梁自身因素引导)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书内容。

3、指出本节课主要探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抵抗弯曲能

力大小的矣系。

(二)探究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矣系

1、回忆五年级主要学习的实验方法一一对比实验,

能说出对比实验的特点和要求是怎么样的?(对比实验中只

有一个因素是不同的,其他因素都相同)

2、明确实验方法后,提问: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同时打开书本)

A、书本在两边垫起相同的高度一一柱子;

第32页

B、不同宽度的纸梁一一横梁;(出示准备好的不

同宽度纸梁)

C、相同质量的垫圈一一重物。(出示小垫圈)

3、提问:实验中的不同条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纸梁宽度不同。

4、提问:除了宽度之外的条件呢?

学生回答: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5、怎样改变纸梁的宽度比较容易看出抗弯曲能力的

变化?(出示准备好的不同宽度的纸梁引导)

学生回答:成倍增加纸梁的宽度。

6、你如何知道纸梁能抵抗多大的弯曲?(加垫圈到什么

程度为止?)

学生回答:每次实验以纸条中部接触到桌面为最大弯

曲度,这时承载的垫圈数为它的抗弯曲能力。

(三)探究纸梁的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矣系

提问:实验方法是否与上一个实验相同?有什么是不同

的吗?

学生回答:不同条件:纸梁的厚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

同。

(四)学生探究实验

1、阅读作业本上的两个表格,明确实验目标

提问:你从作业本上学到了什么?

第33页

学生回答:需要预测和实测。

小结:在实验前需要对实验进行预测,然后再进行实

验,记录数据。

2、温馨小提示:

。纸梁垫起的高度为两本科学书叠放的高度

n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适中(不要太近或太远)

。垫圈一个一个轻轻摆放在纸梁的中间位置

G小组内互相合作,轻声交流,争做小小科学家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小组)

4、汇报交流

分别挑选两个小组汇报不同的实验数据,收集数据填写表格,分析数据。

纸梁的宽度一倍两倍四倍

宽宽宽

抵抗预测,

弯曲能力实测

结论:

纸梁的厚度一倍两倍四倍

厚厚厚

抵抗预测

弯曲能力实测

结论:

-第34页

5、分别归纳小结:

①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

②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

6、提问:对比两组不同实验的实验数据,你又能发

现什么?

学生回答: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梁的抗弯

曲能力。(增加厚度增大纸梁抗弯曲能力更加明显。)

三、课后拓展

思考:横梁横着放好还是竖着放好?为什么?

试一试:用尺子证明你的想法!

四、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2.1抵抗弯曲

因素抵抗弯曲能力

宽度增加增强

厚度增加大大增强

材料

形状

【作业设计】作业本相矣练习

【课后反思】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35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完成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矣系的实验。

2、观察瓦楞纸板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逐渐养成小组合作,共同实验、学习的习惯。

2、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

【本课知识点】

1、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研究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矣系的实验,可

出科学结论。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瓦楞纸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

【教学准备】

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回形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

板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料样品或是图片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展示各种形状的的钢材'铝材的图片

第36页

2、思考:为什么钢材和铝材要设计成

,T“U〃〃L〃"I""口"字形状呢?这些形状与抗弯

曲能力有矣吗?

3、过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矣系。

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矣系饿研究

1、制定实验方案

(1)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保持不变的条件有哪些呢?

(3)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2、小组合作,先预测再做实验,分别测出“一”字形、

“U”形和形纸的抗弯曲能力。

3、通过比较承载的回形针的数量,得出纸的形状与抗

弯曲能力矣系的科学结论。

4、思考:

(1)其他材料的形状发生改变后,其抗弯曲能力也会

改变吗?

(2)为什么改变形状可以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呢?

5、引导:

(1)增加宽度和增加厚度,哪个更能提高材料的看法

弯曲能力?

(2)将“一”字形的材料变成“L”形材料,相当于

那一部分是立放了?宽度怎么变?厚度怎么变呢?

第37页

6、总结:

“L”形材料虽然宽度减小了,但是厚度却增加了,在

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L”

形材料比“一”字形材料具有更强的抗弯曲能力。

三、瓦楞纸板的研究

1、观察瓦楞纸板的实物

2、和普通打印纸相比,感觉瓦楞纸板的抗弯曲能力大

小。

3、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并思考:

(1)它有几层?

(2)各部分的厚薄、软硬是如何的呢?

(3)瓦楞纸板有什么特点?

4、思考:

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是什么?

5、同学发言,互相评价,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瓦楞纸板报有好几层,比较厚,里面有层是弯折的,

又折有黏合,具有较强的抗弯曲能力。

6、说说你对瓦楞纸板报的其他想法。

7、举例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利用改变材料的形状来增

强起抗弯曲能力的

【板书设计】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38页

1、改变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瓦楞纸板的研究

具有抗弯曲能力强的特点。

【教学反思】

《拱形的力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

邻的部分。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

压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学生原有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水平,我对本节

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处理:①激趣导入,引出问题。②大

胆假设,自主探究。③总体评价,归纳小结。④探究活动延

伸。这样处理符合认识论过程和科学探究的要求,既体现了

“人活主向科学从科学主向社会,法音科学规究

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课程结构自然流畅,学生易于

接受。从提出问题走进探究,在做中学,又带着问题走向生

活、社会,把探究的空间拓展到课外,拓展到了日常生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

量、创造的快乐。

第39页

【教学重点】

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

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

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做拱形的卡纸,课件(教师用)。画有一定

距离的纸,一元硬币、半圆形的瓜皮。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

(看屏幕)在森林里,住着很多小动物•小白兔和小松

鼠是好朋友,有一天,小白兔生病了,小松鼠要去探望她,

当小松鼠来河边刚想过桥时,发现桥被昨天的洪水冲垮了,

她没有办法过河,怎么办呢?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松鼠想个办法出来吗?

生:可以游过去

师:很好的办法,可是小松鼠不会游泳,怎么办呢?

生:可以搭一座桥啊

师:小松鼠想用随身带着的纸来搭一座桥,把桥平铺在

了两个岸上,你们说她能过去吗?

第40页

讨论,老师演示验证

师:大家看,老师现在想用这张卡纸在这两个岸之间搭

一座桥,岸的距离以白纸上的两条线的距离为标准,把它平

铺在上面,我用硬币来测试一下它的承受能力。(边摆边

说)

生:1个

师:一个硬币放上去后,纸就塌了,这个平桥的承受能

力是一个还是0个?(0个)这座平桥连一个硬币的重量都承

受不了,小松鼠可以过去吗?(生:不可以)那你们能想到

其他方法来增加这座纸桥的承受能力吗?

预设一:增加厚度,具体说说方法............不增加

材料

预设二:改变形状,可以折成什么形状呢?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啊,刚才有同学说可以做成拱

形,做成拱形真的可以增加这座桥的承受能力吗?今天,我

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拱形的力量。(板书:拱形的力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外推力和分析受力特点: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拱桥,(卷一卷再松开)做一个对

比试验。每组两张同样的卡纸,一张用来做平桥,一张来做

拱桥,像老师这样卷一卷再松开,分别放在这两本书上,书

当作河的两岸,两岸的距离以白纸上的两条线为标准,注意,

第41页

拱纸不能插进这里头,拱桥贴近书本的地方叫做拱足,最上

面部分叫做拱顶。

实验:轻轻地在他们的中间部位各放一个硬币,仔细观

察它们的受力情况和形状变化,看看会有什么变化?(幻灯

片温馨提示:两岸的距离以白纸上的两条线为标准,这个拱

不能借助其他物体的帮助。)

小组对比试验。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平桥向下塌,拱桥也向下塌。

生:拱桥还会向两边伸展。

师:同样是在中间,用了同样的力。(板画:向下的

力)怎么会出现这不同的现象呢?他们的受力情况有什么不

同吗?

生:拱桥把力散开,而平桥集中在中间。

师小结,课件演示:拱形将力向下向外分散开来。

2、抵住外推力,测试拱桥承受能力

师:这样的一个拱桥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力呢?(教师演

示,学生数数:2-3个)

师:拱桥的确可以提高这张纸的载重能力,可是纸拱在

承受了一点点重量时,形状就发生了改变,拱足就向两边展

开了。聪明的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拱桥承受更多的压力呢?

生:把它放在两个物体中间,使它不向两边伸展;把拱

第42页

足固定住,抵住拱足。

师:那用什么来抵住拱足呢?

生:用课本。

师:好,接下来我们就挑战一下“让拱形承受更大的

力",在实验之前,老师这里有几点要求。

幻灯片展示:

1、硬币要放在拱纸的中间,一个一个放上去。

2、拱脚与实验纸上的两竖线对齐。

3、以拱顶变平为测试标准。

4、音乐响起之后请停止实验。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

师:在我们的记录表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书本数量增多,拱桥的承受力也在增大。

师:那我们通过用书抵住拱足能不能提高它的承受能力

啊?

生:能。

师:同学们都很厉害,都挑战成功了。从同学们刚才的

实验中我们看到抵住拱足的物体的多了、重了,拱的承重能

力就增强了!那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了,要是我们继续在旁边

加书本,拱是不是会一直都这样,承受的物体越来越多呢?

(引出极限'“限载”的含义)

第43页

师:所以我们很多的桥上都会写着“限载多少吨”的牌

子。

三、搭拱桥(此环节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师:通过今天的探究,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发言,了

解知识的掌握情况)

师:现在老师就请几位同学来当一回设计师,运用今天

所学的知识,利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冬瓜皮来搭一个座拱桥。

看谁搭得好,搭得最牢固)

学生分组活动,两组学生分别在讲台两边桌上搭拱桥。

其他同学观看,助威。(提示:注意瓜皮的摆放顺序,要用物

体把拱足处抵住。)

全体观看拱桥,教师往拱上添加4去码,感受拱形的力量。

四'课外延伸(此环节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都做了一回拱桥设计师,玩得很

有兴致,探究得很有力度,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弄清拱形能

承受更大的力的秘密。早在古时候,我们伟大的劳动人民就

已经知道了拱形的力量,并且将拱形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内容:各种拱桥)

回去思考赵州桥为什么依然坚固完好?

小结:课后,只要同学们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就会

发现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也运用了拱形的原理。课后大家去

第44页

观察一下,并且试着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教学反思】:

《找拱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

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

开的塑料饮料瓶。

教师自己准备;类似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矣

图片,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演示拱形拼成圆顶形和球形)。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周围有许多圆弧形的东西。它们和拱形

有没有矣系?

二、认识圆顶形、球形,研究它们承受压力的特点。

1、观察:观察课本中圆顶形建筑和物品的插图,或观察

第45页

教师提供的图片。

2、这些物体的形状可以叫做什么形状?

3、演示:圆顶形与拱形有联系吗?演示几个相同的拱形

可以拼成一个半圆形。

4、提问:我门看到的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圆顶

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

5、观察'实验、分析: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

的厚薄,捏一捏塑料皮的软硬。你们估计一下,把半个乒乓

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现在我们在

三个这样的半个乒乓球上摞书,看能摞多少本?实验演示。

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试着解释一下,为什

么半个乒乓球能承受这么重的书?

(适时提示:拱形的拱脚是要用力抵住的,圆顶形为什

么不需要抵住?想一想,如果几个人手牵手围成一个圆,每

个人都努力向外退,能走开吗?为什么?)

6、教师讲述:两个半球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球形也

可以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的。

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

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巨大的贮油罐做成球形就是

这个道理。电灯泡为了更透光,玻璃壳很薄,但做成球形,

它就比较坚固了。

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

第46页

1、谈话:在我们周围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很多。

我们来做一个“矣于塑料瓶形状的研究报告”。你们可以先

观察塑料瓶的各部分的形状,看哪些部位包含了拱形,与剖

开的塑料瓶对比,试一试强度上的差别,写出发现。

2、小组研究,教师巡视。汇报交流。

四、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结构

1、谈话:我们研究了人工设计的物体。我们自己身体中

存在着拱形结构吗?人的肋骨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好处?

头骨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好处?人的脚骨也是拱形的吗?

它能使人的脚承受更大的重量且有弹性。

2、提问:

观察龟壳、贝壳、蛋壳等,说说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

什么意义?

3、小结:研究了拱形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板书设计:圆形拱形环形

贮油罐、电灯泡

塑料瓶

肋骨、头骨、脚骨龟壳'贝壳'蛋壳

【教学反思】:

《做框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第47页

1.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

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

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与优势,进

一步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

体框架。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

体框架。

【教学准备】

1.学生实验准备: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实验记录表。

2.教师实验准备: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正方体框

架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48页

1、出示三角形木板,这是什么?出示三角形框架,这又

叫什么?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们把这种空心的、一根

根材料搭成的东西叫框架。板书:框架

2、这个是三角形框架,那这个呢?(出示四边形框

架。)

二、做简军框架。

1、这样的框架你们会做吗?用小棒与橡皮筋做材料,怎

么做?四个人做两个框架,怎样做得又好又快?(完善课题:

做框架)

指导要点:①橡皮筋与两根小棒的捆绑方法。②小组合

作。

2、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3、说说制作中有什么感受与发现?板书:三角形稳定

四边形不稳定

4、要让四边形框架也稳定一点,怎么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