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作业考试复习题库_第1页
生态学作业考试复习题库_第2页
生态学作业考试复习题库_第3页
生态学作业考试复习题库_第4页
生态学作业考试复习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项选择题:

L生物群落是(B).

A.生物偶然的组合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U生物随意的组合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2,生物群落是(B).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

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

A.植物的种类B.植物的高度C.植物的作用D.植物的功能

4,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

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

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

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

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

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

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

6,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亚优种

7,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

A.光照强度减弱B.空气湿度增加

C.土壤湿度增加D.气温增加

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

U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

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

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

A.苔原B.荒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

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

D.高位芽达90%以上

1L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

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

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

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

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

12,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

A.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

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C.每一个镶嵌体仅包括一种小群落

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

13,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14,采用植物区系作为群落分类原则的是(B).

A.英美学派B.法瑞学派

C.前苏联D.中国

15,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

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1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

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

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

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

17,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

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

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

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

18,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

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

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

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

19,按拉恩基尔的生活型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一年生的是(D).

莲藕B,芦苇

马铃薯D.玉米

20,下列生活型谱中,符合苔原群落的生活型谱是(D).

群落类型

高位芽植物

地上芽植物

地面芽植物

地下芽植物

一年生植物

2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

22,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

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

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演替越来越慢

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23,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

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

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

群落结构一定型

种类数量不稳定

2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

A.信息少B.稳定型高

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D.食物网(链)简单

2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环境B.群落外貌和结构

C.群落种类组成D.群落动态

26,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B).

A.优势种B.特征种C.建群种D偶见种

27,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

沼泽B.水生群落C.盐碱群落D.荒漠群落

28,不符合非地带性顶极的论述是(C).

可出现在多种大气候下

可分布于多个地带性群落中

只受局部环境制约,大气候对其毫无影响

具有大气候的烙印

29,从裸盐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次生演替B.快速演替C.内因性演替D.外因性演替

30,关于异龄林的正确说法是(D).

一般阳性树林多形成异龄林

异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下的林分

人工林大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

冷杉等较耐荫树种的林分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

3L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

土壤B地形C.气候D.生物

32,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

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

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

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3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3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学原则B.植物区系学原则C.动态原则D.群落学一生态学原则

35,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

A.建群种和水热条件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C优势种和水热条件D.优势种的生活型和水热条件

36,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生物地理群落二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

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

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

量,物质关系

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

37,属于非地带性顶极的群落是(D).

A.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北方针叶林D.沼泽

3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39,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义的.

A.E.HaeckelB.E.P.OdumC.A.G.TansleyD.Darwin

40,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

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

41,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有机个体

4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生物圈B群落C种群D.景观单元

43,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

A.全球陆地B.全球海洋C.整个生物圈D.整个宇宙

44,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

A.岩石圈的上层B.全部水圈C.大气圈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

45,臭氧层破坏属于(B).

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46,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

47,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

A.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现代生物学时期

48,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

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

49,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

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

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

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约因子

5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

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

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

5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

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

54,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

500kg

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A.250kg左右B.350kg左右C.500kg左右D.大于500kg

55,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

称为(C).

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

56,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

A.高温高湿B.中温,高湿C.中温高湿D.中温中湿

57,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

A.黄化现象B.白化现象C.辐射效应D.代谢效应

58,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

A.高B.低C.一样D.不确定

59,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B).

A.光饱合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

60,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

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绿光

61,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

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

62,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

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

63,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

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

64,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

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

65,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

A.大豆B.玉米C.冬小麦D.水稻

66,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

A.冬小麦B.甜菜C.萝卜D.水稻

67,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为(D).

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

68,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A多B.少C.一样D.不确定

69,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

A.有利B.不利C.一样D.不确定

70,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

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

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

71,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

72,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

A.叶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C.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

73,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

A.粘土B.砂土C.壤土D.黄土

74,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

A.团粒结构B.片状结构C.块状结构D.柱状结构

75,比较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母质是(B).

A.酸性岩母质B.冲积物母质C.风积母质D.黄土母质

76,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D).

A.植物B.原生动物U节肢动物D微生物

77,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D).

A.湿生植物B.水生植物C.中生植物D.旱生植物

78,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C).

A.一亩地有20棵杨树B.10只/hm2黄鼠

C.100个/hm2鼠洞D.50ml水中有100个草履虫

79,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

A.牛B.蛔虫C.珊瑚虫D.青蛙80,下列不属于单体生物的是(D).

A.一群羊B.一窝小鸟C.一只鸡D.一棵松树

81,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

As2/m=0B.s2/m=lC.s2/rn显著大于1显著小于1

82,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称为(D).

A.绝对出生率B.专有出生率C.最大出生率D.生态出生率

83,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C).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

84,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

的曲线为(A).

A.凸型曲线B.凹型曲线C.对角线型曲线D.S型曲线

85,dN/dt=r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D).

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86,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

A.季节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平衡

87,旅鼠和北极狐的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的周期为(D).

庆.1~2年B.2年C.3年。3~4年

8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C).

A.小于K/2B.等于KC.等于K/2D.大于K/28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

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

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

9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

A.偏利作用B.互利共生C.原始合作D.中性作用

91,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

(D).

A.偏利作用B.原始合作C.偏害作用D.拟寄生

92,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C).

A.寄生B.拟寄生C.互利共生D.偏利共生

93,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

A.人与饲养的家畜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

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

94,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5个期中,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称为(B).

A.加速期B.转折期C.减速期D.饱和期

95,种群呈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一半时,种群的(D).

A.密度增长越来越快B.环境阻力越来越大

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D.密度越来越小

96,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D).

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B.生产量为正值

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97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A).

A.密度增长缓慢B.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C.密度增长最快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

98,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

A.季节性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的爆发99,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

由英国澳大利亚,10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

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B).

A.种群大发生B.生态入侵C.不规则波动D.种群大爆发100,下列动物的种群数量不

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D).

A.大型有蹄类B.食肉类C.一些蜻蜓的成虫D.蝗虫

10L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A).

A.K/2B.KC.K/4D.K/3

102,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

A.均匀分布B.成群分布C.随机分布D.带状分布

103,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

A.达尔文B.奥德姆C.瓦尔明D.坦斯利

104,生物地理群落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C).

A.达尔文B.奥德姆C.苏卡乔夫D.坦斯利

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

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

106,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D).

A.种子植物B.蕨类植物C.蓝绿藻D.真菌

107,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B).

A.高等植物B.哺乳动物C.大型真菌D.蓝绿藻

108,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

A.树木B.鸟类C.昆虫D.蚯蚓

109,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保持生态平衡

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110,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

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

111,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

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

U2,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

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

113,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

A.热带B.温带C.寒温带D.寒带

114,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季雨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

11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D).

A.大陆架B.开阔大洋C.河流与湖泊D.珊瑚礁

11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A.沼泽与湿地B.开阔大洋C荒漠D.冻原

11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A.温带农田B.温带草原C.荒漠D.冻原

118,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B).

A.热带雨林B.橡胶园C.北方针叶林D.冻原

119,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D).

A.海洋B.摧荒地C.被污染的湖泊D.养鱼池

120,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

A.农田B.果园C.被污染的湖泊D.养鱼池

12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

A.热带雨林B.温带农田C.温带草原D.落叶阔叶林

122,按生产力高低排序正确的答案是(A).

A.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北方针叶林>冻原

B.开阔大洋)河口)湖泊》大陆架

C.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D.长江流域农田>黄河流域农田>黑龙江流域农田>热带雨林

123,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

A.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分解者一消费者一生产者D.消费者一分解者一生产者

124,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

A.能量越来越少B.能量越来越多

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125,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

A.湖泊B.热带雨林C.农田D.水库

126,形成次级生物量的生物类群是(B).

A.化能合成细菌B.真菌C.蓝绿藻D.蕨类植物

127,下列生态系统中谷物量最高的是(A).

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荒漠D.开阔大洋

128,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

统是(A).

A.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129,捉100种动物容易,捉一种动物的100个个体难的生态系统是(A).

A.雨林B湖泊C.草原D.荒漠

130,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B.季雨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131,大型食草有蹄类和穴居哺乳类动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是(D).

A.雨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温带草原

132,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

A.热带或亚热带B.温带C.寒温带D.极地

133,选出正确的答案(A).

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134,下列生态系统中,遭到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D).

A.热带雨林B.北方针叶林C.温带草原D.极地冻原

135,温室效应指的是(B).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

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

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

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

136,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

A.气温升高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

C.海平面上升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

137,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A).

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

B.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

C.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D.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

138,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

A.煤炭资源B.核能资源C.森林资源D.天然气资源

139,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

A.太阳能资源B.天然气资源C.土地资源D.淡水资源

140,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

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

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

141,下列类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Q.

A.养鱼塘的分层养殖B.农田的间作套种

U海洋的网箱养殖D.稻田养鱼或养鸭

142,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B).

A.2〜3个8.5~6个C.8~l。个D.12~14个

143,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D).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

144,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D).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环境

145,能漏口物流速度快的生态系统是(A).

A.热带雨林B.落叶阔叶林C.温带草原D.北方针叶林

146,下列生态系统中消费者食物专一性强的是(A).

A.热带雨林B.湖泊C.温带草原D.荒漠

147,盐度周期性变化明显的生态系统是(B).

A.海洋B.河口C.红树林D.盐湖

148,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A).

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

149,食物网结构匕H交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

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

150,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

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

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

151,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较大的是(A).

A.植食动物B.一级食肉动物

C.二级食肉动物D.三级食肉动物

152,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

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

U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153,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

154,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A.多B.少C.一样D.不确定

155,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

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

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

156,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

157,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

A.均匀分布B.成群分布C.随机分布D.带状分布

158,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亚优种

15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

A.苔原B.荒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160,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

A.件可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

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

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

16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

162,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A.次生演替B.快速演替C.内因性演替D•外因性演替

16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16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学原则B.植物区系学原则C.动态原则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65,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生物地理群落二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

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

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

量,物质关系

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

16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是(D).

A.达尔文B.奥德姆C.瓦尔明D.坦斯利

167,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D).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样生物,兼养生物,非生物环境组成

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

168,下列哪一类资源是可再生性资源(C).

A.煤炭资源B.核能资源C.森林资源D.天然气资源

169,生态系统内消费者的营养

级的确定是根据(D).

A.消费者的个体大小B.消费者的食量大小

C.消费者的食性D.消费者的主要食性

170,阴性植物的特点是(D).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171,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D).

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

172,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O为(B).

A.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天数

173,早生植物的特点是(A).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74,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B).

A.块状结构B.团粒结构C.核状结构D.片状结构

175,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B).

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176,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D).

A.矮化B.顶冠C.根系发达D.旗冠

177,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178,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D).

A.疏透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

179,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

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A).

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

180,种群是指(A).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81,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

龄结构型为(B).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混合型

182,种群平衡是指(B).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83,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D)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184,法瑞法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B).

A.演替原则Bj直物区系C.植被型D.群落生态

185,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D).

A.蒙古栋B.长白落叶松C红松D.兴安落叶松186,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D).

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187,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B).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188,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

A.气候顶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顶级

189,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C).

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

190,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C)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

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

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191,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D).

A.改善环境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D.增加净生产量

192,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C).

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D.荒漠

193,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B).

A.草原B.森林C.海洋D.农田

194,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

A.湖泊B.草原C.果园D.热带雨林

195,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D).

A.石油B.天然气C.煤D.水能

196,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D).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97,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C).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D.保护害虫种群

198,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B).

A3%B.0.5%C.20%D.万分之一

199,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于1953年提出来的.(B)

A.FisherB.TansleyC.VickermanD.Mobius

200,外温动物的代谢速度随温度的增加用温度系数描述,那么温度系数Q10是温度升高

一对代谢速度影响的指数.

A.20℃B.5℃C.10℃D.15℃

20L在一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B)

A.干扰性B利用性C种间D种内

202,竞争剧烈时住物可通过一离开种群密度高的地区.(B)

A.流动B扩散C死亡D.隐藏

203,在温带生态系统中,热的主要储存位置是—.(B)

A.空气B.土壤C.水D.生物体

204,生物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C)

A.气候驯化B.调节C驯化D.适应

205,一陈述了来自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相比,趋向于具有

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B)

A.比尔定律B啊伦法则C.Hamilton定律D.贝格曼规律

206,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_.(C)

A.地衣B.菌根C.蜜蜂与月季D.珊瑚

207,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的巢中,让这种鸟饲育其幼鸟,这一现象称为_.(C)

A.社会性寄生B.寄生C.潜在寄生D.真寄生

208,全球陆地的净初级生产力大约为_t/a干物质.(A)

A.120xl09B.120xl08C.50xl09D.50xl08

209,酸雨中含有的酸性化合物是_.(D)

A.HCI与H2SO4B.HNO3与HCIC.H3PO4与HNO3D.H2SO4与HNO3

2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害生物的是_.(D)

A.鼠B.蝗虫C.红蜘蛛D.麻雀

211,稳态的英文是_JA)

A.homeostasisB.homeothermC.homogenonsD.homologous

212,下面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是_.(C)

A.蜗牛B细菌C.藻类D.蚯蚓

213,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_.(C)

A.竞争B.攻击C.性选择D.适应环境

214,捕食者优先选择能使其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一定大小的猎物.(D)

A.质量B.重量C.体积D.能量

215,白天,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一.(B)

A.增加B.降低C.不变D.先降低后增加

216,一是将温度和时间相结合的一个测量,运用于外温动物可反应这些生物体的生长

和发育依赖于环境温度及时间.(A)

A.生理时间B.物理时间C.生物钟D.温度时间

217,收获理论中,收获目标指的是__.(C)

A.收获最大产量B.收获恒定产量

C.长期持续获得最大产量D.收获种群所有个体

218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每一年龄阶段个体数目的比率,通常用一表示.⑻

A.年龄结构图B.年龄金字塔图C.年龄分布图D.年龄组成图

219,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一大致一样的方式起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

机制将会减少它;如果水平太低,就提高它这一过程称为_.(D)

A.反馈B.内调节C.外调节D.负反馈

220,对于植物,下面选项中—是可以被消耗掉的.(B)

A.温度B.太阳辐射C.盐度D.负反馈

221,生物体所处的物理环境称为其_.(A)

A.栖息地(生境)B.生态为C.位点D.生存空间

222液间,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一.(A)

A.增加B.降低C不变D.先增加后降低

223,可见光穿过水体遵循一个称为—的负指数关系.(C)

A.阿伦法则B.Hamilton定律C.比尔定律D.贝格曼规律

224,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一.(A)

A.380nm~700nmB.380nm~760nmC.150nm~4000nmD.490nm~620nm

225,植物光合作用同化量于呼吸消耗量相等时的光合活性辐射强度称为_.(B)

A.顺口点B补偿点C.平衡点D.稳定点

226,_在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循环中起关键作用.(C)

A.鱼类B细菌C.浮游动物D.藻类

227,根据生物体个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年龄存活曲线一般可以分为一种形式.(B)

A.2B.3C.4D.5

228,_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

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B)

A.种间竞争B.种内竞争C.个体竞争D.竞争

229,雄鹿的叉角形成的原因在于—.(C)

A.攻击B.防御C.性选择D.捕食

230,生态位的英文是__.(B)

A.habitB.nicheC.siteD.place

231,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全球气温上升了_.(D)

A.0.5~0.7℃B.0.3~0.5℃C.0.5~0.7℃D.0.4~0.7℃

232,物质的热容量是lcm3物质上升—所需要的热量.(A)

A.l℃B.10℃C.5℃D.100℃

233,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量最高的是(B)

A温带常绿林B热带雨林C温带草原D落叶

234,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量最高的是(C)

A河口湾B大陆架C海藻床或珊瑚礁D大洋区

235,限制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一个关键因子是(A)

A磷B碳C硫D钾

236,下列同化效率最高的动物类群是(C)

A食草动物B杂食动物C肉食动物D碎食动物

237,下列动物类群中,生产效率最高的是(D)

A无脊椎动物B外温性脊椎动物C内温性脊椎动物D原生动物

238,下列各种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的是

A二氧化碳B温度C水D营养物质

239,下列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分解速率最快的是(C)

A木质素B纤维素C单糖D半纤维素

240,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速率最高的是(B)

A温带森林B热带森林C草地D北方针叶林

多项选择

1.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ABCD)

A.进行等高耕作B.覆盖作物(如豆科作物)C.轮作D.进行免耕农业

2.生态学所研究的有4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对每一部分,生态学家感兴趣的对象是有

变化的,那么在生态系统这一水平上,主要研究的项目有(ABD)

A.能流B.食物网C.群落的组成D.营养物的组成

3.植物种间对辐射强度反应的重要战略差异显示为(CD),它们分别具有是适应于高的

和低的光辐射范围.

A.强辐射种B.弱辐射种C.阳地种D阴地种

4种群的密度制约有(ABD)几种形式.

A.过度补偿B.补偿不足C.均衡补偿D.准确补偿

5.大型种子无法有效地被风传布,除非靠水传布或依靠动物来散布,下面选项中的动物可

作为种子扩散者的有(ABCD).

A.啮齿动物B.蝙蝠C.鸟D.蚂蚁

6.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ABCD)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7乌和哺乳动物属于(AD)

A.恒温动物B.外温动物C.变温动物D.内温动物

8.下面选项中属于种间相互作用的有(ABC)

A.竞争B.捕食C.寄生D.自相残杀

9.地球上,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出现在(ABCD)

A.沼泽B.温地C河口湾D.耕地和珊瑚礁

10.农业对生态的影响有(ABCD)

A.控制害虫的后果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土壤侵蚀D.营养物,水和能量利用的影响

11.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的基本资源是(ABDE)

A光B二氧化碳C氧气D营养物质E水

12.海洋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决定于(ACD)

A太阳的日总辐射量B水的温度C水中的叶绿素含量D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

衰变系数E水中磷的含量

13.决定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主要有(ABD)

A营养物质B光C水中氧气的浓度D食草动物的捕食E水的浓度

14.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ABCDE)

A收获量测定法B氧气测定法C二氧化碳测定法D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E叶绿素测定法分生产量.

15.分解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包括(ACD)

A碎裂B溶解C异化D淋溶E矿化

16.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ABD)

A待分解资源的质量B分解者的生物种类C待分解资源的种类

D分解时的理化性质E待分解资源的数量

17.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研究一般在哪三个层次上进行(BCD)

A物种B种群C食物链D生态系统E生物圈

18.生态系统中把多种多样的信息分为(ABCD)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E图象信息

问答题

L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

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

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

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彳微生物生

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帏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

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

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

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

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

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

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

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

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

(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出生和迁入是

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⑶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6,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常用生命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的.

(2)综合生命表与简单生命表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

(3)称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资料编制而成.这类生

命表或称为同生群生命表动态生命表中个体经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

(4)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结构调查资料编制的.静态生命表

中个体出生于不同年(或其他时间单位),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编制静态生命表等于假

定种群所经历的环境是没有变化的,有的学者对静态生命表持怀疑态度,但在难以获得动态生

命表数据时,如果将静态生命表应用得法,还是有价值的.

7,写出逻辑斯谛方程,并指出各参数的含义.

dN/dt=rN(l-N/K)

式中:N表示种群大小;t表示时间;dN/dt表示种群变化率;r表示瞬时增长率;K表示环境

容量.

或写该方程的积分式:Nt=K/l+ea-rt"

式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a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定位置

8,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

(1)季节消长(2)不规则波动(3)周期性波动(4)种群爆发或大发生

(5)种群平衡(6)种群的衰落与灭亡(7)生态入侵

9,动物的领域性及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

领域性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空间,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

入,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具领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

入侵者等的行为.决定领域面枳的几条规律:

Q)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

(2)食肉性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

(3)领域行为和面积往往随生活史周期性变化,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例如,鸟类一般在

营巢期中领域行为表现最强烈,面积也大.

10,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

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或速率.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

Q)绝对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增加的数目.

(2)专有出生率是指每人个体的绝对出生率.

(3)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生殖只受生理因

素所限)的出生率.

(4)实际出生率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的出生率,亦称生态出生率.

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表示;也可以月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群个体数

之比来表示.死亡率亦可区分为以下几种:

⑴最低死亡率是指在最适环境条件下测得的死亡率种群中的个体都是由于活到了生理

寿命才死亡的.

(2)实际死亡率是在某特定条件下的死亡率,它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亦

称生态死亡率.

1L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⑴偏利(2)原始合作⑶互利共生⑷中性作用(5)竞争⑹偏害⑺寄生(8)捕食

1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

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13,自然选择的类型有哪些

以选择结果分三类:(1)稳定选择(2)定向选择(3)分裂选择

以生物学单位分四类:⑴配子选择(2)亲属选择(3)群体选择(4)性选择

14,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

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理论被称为谢尔福德

(Shelford)耐性定律该定律认为伊可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是限制因子;

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在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

个最适区,在最适区内,该物种具有最佳的生理和繁殖状态.

15,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有效积温法则的含意是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

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全年的农作物茬口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

温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进行安排,否则,农业生产将是十分盲目的.在植物保护,防

治病虫害中也要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总积温进行预测预报.

16,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

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待分解者的质量,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和分解时的理化环境

条件.三方面的组合决定分解过程每一阶段的速率.

17,顶极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

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主要特征有:

(1)生物量高;

(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

(3)净生产量低;

(4)群落结构和食物链(网)复杂;

(5)物种多样性和生化多样性高;

(6)群落稳定性高.

18,弓|起种群波动的原因有那些

①时滞或称为延缓的密度制约,存在于密度变化及其对种群大小的影响之间.

②过度补偿性密度制约

③环境的随机变化

19,怎样估计次级生产量

1按同化量和呼吸量估计生产量即P=A-R;按摄食量和扣除粪尿量估计同化量即

A=C-FU

2利用种群个体生长和出生的资料来计算动物的净生产量.

3净生产量=生物量变化+死亡损失

20,动物集群的代价有那些

①增加对食物的竞争

②对于捕食者增加显眼性

③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21,食草动物对植物群落的作用有那些

①许多食草动物的取食是有选择性的,影响群落中物种多度

②啃食抑制了竞争物种的生长,从而加速和维持了低竞争物种的多样性

22种群密度制约有哪几种形式简单解释一下这几种形式.

①过度补偿

②补偿不足

③准确补偿

23,在高度富养化的湖泊中蓝绿藻能成为优势浮游植物的原因

1浮游动物和鱼类宁可吃其他藻类也不愿意以绿藻为食.

2很多蓝绿藻都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因此当氮短缺时它们就处于有利竞争地位

24,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1收获量测定法2氧气测定法3二氧化碳测定法

4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5叶绿素测定法

25,概括出生态系统次级生产量过程的一般模式.

26,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Q)综合作用⑵主导因子作用⑶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⑸不可代替性和

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

27,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物.

28,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Q)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29,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⑴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

(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

⑶系统的自我修复启发调节功能的保持.

30,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

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

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3L环境的类型都有哪些

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3类;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

和内环境.

3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其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