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我们的格局似乎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水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水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确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水纹的性质。亲属这种水纹可以始终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人物。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殊对世态炎凉有感受,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更而大小。因之,这种社会关系的网络,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这就是中国传统结构,我把它叫做“差序格局”。我们儒家最探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说明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水纹的差序。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很好一个差序格局的譬喻,自己总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全部其他的人,随着他转动。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种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是不同的。西洋社会结构里,团体格局是一种同等的观念,在同一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扰大家的权利;是一种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煞个人。中国社会结构里,差序格局是一种有差等的次序,有远近、亲疏的差序。一切价值是以“己”为中心的主义。在团体格局里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相互发生关联。在他们,“团体”是生活的前提。可是在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人们并不显著地须要一个常常的和广被的团体。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是个超于个人的“实在”,对个人的关系就象征在神对于信徒的关系中,是个有赏罚的裁判者,是个公正的维持者,是个全能的爱护者。我们假如要了解西洋的“团体格局”社会中的道德体系,决不能离开他们的宗教观念的。宗教的虔诚和信任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气。与此相反,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动身点。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途,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向另一路途推是挚友,相配的是忠信。孔子曾总结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但是孔子却常常提到“仁”字,一方面他一再地要给仁字明白的说明,而另一方面却又屡次对这种道德要素“欲说还止”。每当他主动地想要说明仁字是什么时,他却又退到了“克己复礼为仁”、“恭宽信明慧”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孔子的困难是在“团体”组合并不坚毅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简单详细地指出一个覆盖性的道德观念来。以私人关系维系的社会形态中,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合,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所以凡是要详细说明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不但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样不分差序的爱的观念,而且我们也很不简单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方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晰明白的行为规范。而这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有时把“忠”字抬出来放在这位置上,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照旧是对君王私人间的关系。团体道德的缺乏,在公私的冲突里更看得清晰,就是负有政治责任的君王,也得先完成他私人间的道德。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多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能另找出一个覆盖性的道德观念来,全部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材料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论语·宪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的性质是像同心网水纹的网络结构,网络的中心是“己”,每一个人圈子范围都不相同,具有很大的伸缩性。B.西洋的“团体格局”道德体系与西洋的宗教观念有亲密联系,和中国乡土社会结构格局不一样,是因为彼此的道德观念不同。C.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忠”,既指对挚友忠信,又指忠君,虽然也包含私人间的关系,但最接近西方团体格局的社会的行为规范。D.在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各种道德要素都与私人关系有关,在传统的道德里,很难有适合于整个社会的覆盖性的道德观念。2.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下列从《乡土中国》视角理解《红楼梦》的相关情节,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涵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体现了差序格局的次序。B.贾雨村攀附贾家后官复原职,知悉“护官符”后胡乱判了薛蟠打死冯渊的命案,表明白中国传统社会并没有超越团体的法律道德。C.《红楼梦》其次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泼皮、以放高利贷为业的倪二借银子给贾芸是因为看中贾芸的实力及他背后的贾府,这体现了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D.《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联系不仅仅是地域上的关联,更是代代相传的血缘联系。所以,为了传统乡土社会亲属的持续,只能让宝钗走上花轿,放弃身体有硬伤的林黛玉。4.费孝通认为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5.结合材料一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的内涵,分析材料二节选《论语》片段中的孔子观点。【答案】1.D2.B3.A4.(1)建立的社会基础不同,“差序格局”建立在亲属、地缘亲近基础上,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团体格局”则建立于公务,履行的义务的某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
(2)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差序格局”的前提是私,是以“己”中心,有等级的,按确定的差序(地缘、血缘等)推出去的一个个网。团体格局是以同等观念为前提,地位相等,是无差别的,不分差序的爱,离不开西洋的宗教观念。5.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中,孔子认为“克己”作为实现“仁”的前提,须要克己修身。
②孔子在对“仁”这一概念外推时,是以“己”为中心向外延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见以宽仁之心对待别人,以道义之心成就别人,就如对待自己一样。
③《论语》中“修己以安人”体现了通过自己的修养体现对别人的敬重,与四周人形成良性关系,让别人感到安心,是一种更完备的道德关系。【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实力。A.“每一个人圈子范围都不相同”错误,原文是说“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确定相同的”。B.“中国乡土社会结构格局不一样,是因为彼此的道德观念不同”因果倒置,原文是“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C.“但最接近西方团体格局的社会的行为规范”说法错误。结合原文“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现在我们有时把‘忠’字抬出来放在这位置上,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照旧是对君王私人间的关系”,原文也没有明确提到“忠”最接近西方团体格局的社会的行为规范的观点。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实力。A.“众星共之”呈现的就是以“己”为中心。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强调博学当然珍贵,但也不能忽视自我反省,不符合题目的要求。C.由“身”到“家”到“国”到“天下”,这是以“己”为中心向外推。D.是“推己及人”思想表现。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实力。A.“体现了差序格局的次序”错误,依据原文第一段“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更而大小”,可知应当体现“差序格局伸缩性”,偷换观念。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实力。二者建立的社会基础不同。结合“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水纹的性质。亲属这种水纹可以始终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人物。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殊对世态炎凉有感受,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更而大小”“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可知,“差序格局”建立在亲属、地缘亲近基础上,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结合“在西方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晰明白的行为规范”“在团体格局里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相互发生关联”可知,“团体格局”则建立于公务,履行的义务的某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二者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结合“中国社会结构里,差序格局是一种有差等的次序,有远近、亲疏的差序。一切价值是以‘己’为中心的主义”可知,差序格局”的前提是私,是以“己”中心,有等级的,按确定的差序(地缘、血缘等)推出去的一个个网。结合“团体格局是一种同等的观念,在同一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扰大家的权利;是一种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煞个人”“西洋的‘团体格局’社会中的道德体系,决不能离开他们的宗教观念的”可知,团体格局是以同等观念为前提,地位相等,是无差别的,不分差序的爱,离不开西洋的宗教观念。【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实力。材料一中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的内涵是:“中国社会结构里,差序格局是一种有差等的次序,有远近、亲疏的差序。一切价值是以‘己’为中心的主义”“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克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动身点”。“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意思是,能够克制和约束一己私欲,让自己的行为回复到礼的要求上,就是仁(的做法)。一旦人这样做了,那么天下人间的人都会赞许他是仁人。可见,孔子认为“克己”作为实现“仁”的前提,须要克己修身。孔子在对“仁”这一概念外推时,是以“己”为中心向外延长。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要站稳,才能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腾达,才能博施济众。主见以宽仁之心对待别人,以道义之心成就别人,就如对待自己一样。《论语》中“修己以安人”意思是,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体现了通过自己的修养体现对别人的敬重,与四周人形成良性关系,让别人感到安心,是一种更完备的道德关系。参考译文:孔子说:“能够克制和约束一己私欲,让自己的行为回复到礼的要求上,就是仁(的做法)。一旦人这样做了,那么天下人间的人都会赞许他是仁人。做仁义的事情是完全靠自己的,莫非还能靠别人吗?”(《论语·颜渊》)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也许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论语·卫灵公》)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当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论语·宪问》)子路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以做到敬重仔细。”子路说:“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使别人安乐。”(《论语·宪问》)(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棵树的故事王建平原本,那棵树的故事已有了句号,哪想,今春一个议题,让树的话题得以持续。春节刚过完,西村村长陪县减灾办的科技人员上山来,对有隐患的山体进行一番考祭后,拟定一个议题:全村唯有村民刘有福的房屋紧贴着疏松山体,此处属泥石流重大隐患区,入夏前必需搬下山。此事一传开,都说刘有福命好,要住政府出钱修建的新居了,真是有福。哪料,风声吹进刘有福的耳朵里,他不安,嘴与老屋的门一下紧闭起来。心想,住山上五六十个年头,那坡那梁那路那草那花那田那地的样儿全将在心中,我跟它们知根知底知深知浅知冷知暖的日子数不清,哪舍得离开呀?这天朝阳照亮山梁,刘有福开门晒太阳,门一开就跟门外的人照上面。见村长第九次上门来,刘有福一下蹲地上,勾下头。村长说,五叔,这山上真的那么好吗,山高路难行,这些年夏天的暴雨季节夜里,你和五娘做过一个完整的梦没?刘有福没出声,他咋会不知山洪的冲击声跟雷声搅在一起,夜里可吓死人了,他和老伴常常缩在墙角听天由命……老伴去年病故……想到这儿,他抬头吭了一声。“我的老房子搬下山?”“确定的。”村长应。“我的鸡鸭猪狗牛全下山?”刘有福又问。“那是必需的。”村长应。“那……我的这棵树?”刘有福迟疑一下,吸入一口气,吐完后半句,“我的树也要下山!”“当……当然……”村长仿佛没想好就从嘴里遛出了几个字。瞬时,他才明白老人家的愿望。老人家的那棵树太大太粗了,要搬下山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刘有福老屋前有一棵黄桷树。七十年前的一个冬天,刘有福二十多岁的爹,趁一个风雪夜看管将不严,从壮丁集中营逃出来,路遇一位砍柴人,便讨得一根树枝,好几天粒米未进,靠喝冬水田里的水,拄着手上的树枝回家。到家后他爹在门前用锄头挖下一个坑,栽下了树枝。没想到呀,七十多个春夏秋冬过去,树——悬根露爪,树干粗大得两人合围。树体歪斜,长相怪异,主枝横伸树冠宽敞,枝繁叶茂。刘有福常想,树是爹,爹是树,这么些年有爹陪伴心里总是满满的。住西村山脚下的二宝,四十岁不到,闯荡过好几个省,是村里村外的大能人。二宝每次来见刘有福,嘴皮子都热乎极了。二宝第三次上山,五叔前五叔后贴住刘有福的屁股转。“五叔,”二宝向刘有福敬上带把儿的烟。“我想好了,愿出3000元买你的这棵树。”“叭——”刘有福将一口痰射出两米多远。“3500元呢?”二宝脸上积累着笑。刘有福的目光移向树,眼睛不动了。那树,古态盎然,叶片儿油绿光亮,有数不清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正在树上游戏,它们不离开树,爱恋着老屋散发出的古老气息,更没嫌弃过刘有福和他鸡鸭猪狗牛们身上传递给它们怪怪的酸味……刘有福眼睛湿了。“五叔,5000元怎么样?”二宝加价。刘有福手中烟锅嘴儿在地上敲了敲,起身扛起一头白发迈向老屋。二宝没想到,他五叔在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说,侄儿——你能,我出钱,请你把树移下山吧!三个月过去,刘有福在山下的新屋建好了。树在昨天也由二宝移下山,在新屋门前栽好。刘有福牵着牛在草地吃草,他远远地望着新栽下的树干,入神了,连二宝的侄儿小强来到自己面前也没察觉。“五爷,二叔是真心想得你的树,活树没到手,等树死了,他还要来买。”小强对着刘有福的耳朵说。嗯?刘有福回头盯住小强。“二叔说树的根部可以打造成根雕茶几,树干和粗枝可雕刻成上百件工艺品,他已访好了买家,那人报价58000元。”树会死?刘有福眼睛闪烁一下。“会的,树下坑的头天晚上,二叔在后半夜往坑底的泥土里埋了生石灰。”小强接着说,“化学课学过,生石灰被水泡散了就成了石灰水,石灰水具有强碱性,会烧死树根的……春去秋来,刘有福的树发出的新芽变成了嫩绿的小叶儿。幸好那晚刘有福请人与小强从树干侧面挖出一个深坑,从树根下掏出好几块生石灰,换上了新土。树呀,你命大,二宝埋下去的生石灰还没化开,要不……刘有福独自来到镇上的学校,他为并不沾亲带故的孙子小强交了5000元的生活费。面对老师的询问,刘有福说,谢老师啦,那娃儿的书没白读!(有改动)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村长九次上门劝告刘有福入夏前搬下山,主要是因为刘有福的房屋紧贴疏松山体,在暴雨季节一旦发生泥石流,就会危及生命平安。B.刘有福一听要他将家搬到山下,就紧闭了大门,拒绝来访,是因为这里是他和老伴生活了五六十个年头的地方,所以特别不情愿搬家。C.当树面临被遗弃在山上的劫难时,是因为村长答应刘有福可以连老树一块搬迁而躲过一劫,更是因为刘有福肯为大树专心争取、付出。D.刘有福赞美“那娃儿的书没白读”,不仅是指小强在学校学到的文化学问,更是指在学校的教化引导下,小强的心中有良知。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树被搬下山,看似平安,但刘有福从小强的话中得知二宝并未死心,而是偷偷在树坑中埋下生石灰,准备把树烧死了再夺取老树。这一情节看似意外,但并不突兀。B.小说擅长通过细微环节表现人物性格,听到二宝提出买树时将一口痰射出老远,二宝加价后在地上敲烟锅嘴等处,表明刘有福是一个怪癖、不知变通人。C.小说画线处关于黄桷树的描写形象而富有诗意,描绘出刘有福一家与树相伴相融的和谐画面,这样的描写强化了刘有福对故宅、老树的不舍之情。D.文中大树命运一波三折和刘有福对大树的深情,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同时也批判了二宝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行为。8.小说两次写到“树”遭劫经验,其躲过劫难的缘由也不一样。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有什么效果。9.本篇小说叙述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6.B7.B8.①有力地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老树第一次躲过此劫的缘由是刘有福的专心争取,突出了刘有福护树的执着以及对大树的深情。其次次是因为小强的“告密”而躲过一劫,体现出小强的正直和善,也体现出二宝的唯利是图、处心积虑、为人奸诈。②丰富了小说的情节,树的两次遭劫经验不一样,使叙述一波三折,更有层次感。③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作者通过大树命运的一波三折和刘有福对大树的深情,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批判唯利是图、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9.①小说以插叙的方法,介绍了刘有福的爷爷种树的情节,交代了树与人之间深刻的渊源。②小说以补叙的方法,介绍了刘有福请人与小强挖坑救树的相关内容,不仅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更,而且丰富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③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因为政府让刘有福下山的事情而引起的冲突,暗线是二宝算计老树的过程。明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子公的形象。④采纳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敏捷地向读者交代整个故事的经过以及刘有福内心对大树的深情。⑤一波三折。通过大树命运的一波三折,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批判唯利是图的行为。【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实力。B.“因为这里是他和老伴生活了五六十个年头地方”错误。不情愿下山的缘由,是因为担忧那棵大树。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实力。B.“表明刘有福是一个怪癖、不知变通的人”错误。刘有福面对二宝的言行和意图,用一系列的动作表明白他不屑于和二宝做交易,表明白他疼惜大树。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实力。依据“‘那……我的这棵树?’刘有福迟疑一下,吸入一口气,吐完后半句,‘我的树也要下山!’”“我出钱,请你把树移下山吧”“树在昨天也由二宝移下山,在新屋门前栽好”,大树第一次从山上能搬到山下是因为刘有福护树的执着以及对大树的深情,在这过程中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依据“二叔说树的根部可以打造成根雕茶几,树干和粗枝可雕刻成上百件工艺品,他已访好了买家,那人报价58000元”“会的,树下坑的头天晚上,二叔在后半夜往坑底的泥土里埋了生石灰”,大树躲过其次次劫难是因为小强的“告密”而躲过一劫,体现出小强的正直和善,也体现出二宝的唯利是图、处心积虑、为人奸诈。通过大树命运变更,使得小说串联起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使叙述一波三折,更有层次感。依据“路遇一位砍柴人,便讨得一根树枝”“七十多个春夏秋冬过去,树——悬根露爪,树干粗大得两人合围”“我想好了,愿出3000元买你的这棵树”“树在昨天也由二宝移下山,在新屋门前栽好”“石灰水具有强碱性,会烧死树根的……”“幸好那晚刘有福请人与小强从树干侧面挖出一个深坑,从树根下掏出好几块生石灰,换上了新土。树呀,你命大”,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作者通过大树命运的一波三折和刘有福对大树的深情,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批判唯利是图、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叙述特色的实力。题干要求简要分析小说的叙述特色,主要从叙述的方式、小说的线索、叙述的角度分析。从小说叙述的方式上看,小说运用了插叙和补叙的方法。“七十年前的一个冬天,刘有福二十多岁的爹,趁一个风雪夜看管将不严,从壮丁集中营逃出来,路遇一位砍柴人,便讨得一根树枝,好几天粒米未进,靠喝冬水田里的水,拄着手上的树枝回家。到家后他爹在门前用锄头挖下一个坑,栽下了树枝”,这部分介绍了刘有福的爷爷种树的情节,小说以插叙的方法,交代了树与人之间深刻的渊源,也揭示了刘有福不情愿搬下山的缘由。“幸好那晚刘有福请人与小强从树干侧面挖出一个深坑,从树根下掏出好几块生石灰,换上了新土”,这部分介绍了刘有福请人与小强挖坑救树,是补叙,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更,丰富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从小说的线索上看,小说由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都是黄桷树,明线是为防泥石流,政府要求刘有福搬家,他为了不离开黄桷树而想尽方法将黄桷树一起搬下山;暗线是二宝想购买黄桷树,刘有福不同意,他装作热心帮忙搬树,实际在树坑里埋下生石灰害死老树的安排。两条线索交织能够让情节更集中,明线塑造出刘有福疼惜大树的形象,暗线则更通过塑造二宝的狡诈形象反衬刘有福对大树的关爱,更凸显主子公的形象。从小说的叙述角度来看,采纳第三人称叙述。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属于全知角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原本,那棵树的故事已有了句号,哪想,今春一个议题,让树的话题得以持续”“此事一传开,都说刘有福命好,要住政府出钱修建的新居了……”“三个月过去,刘有福在山下的新屋建好了”“那树,古态盎然,叶片儿油绿光亮,有数不清叫不出名字的鸟儿正在树上游戏,它们不离开树,爱恋着老屋散发出的古老气息,更没嫌弃过刘有福和他鸡鸭猪狗牛们身上传递给它们怪怪的酸味……刘有福眼睛湿了”等处的描写,自由敏捷地向读者交代整个故事的经过以及刘有福内心对大树的深情。从小说的情节变更来看,小说一波三折。从文中来看,政府要求刘有福下山居住,黄桷树将面临被留在山上的命运,从“那……我的这棵树?刘有福迟疑一下,吸入一口气,吐完后半句,我的树也要下山!当……当然……村长仿佛没想好就从嘴里溜出了几个字”可看出,大树要下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是黄桷树遇到的第一次劫难。但大树最终还是被搬下了山,这既是因为刘有福向村长恳求,更因为他肯为大树付出,从“侄儿……你能,我出钱,请你把树移下山吧!”二宝想出钱买黄桷树,但刘有福不答应,大树被搬下山,看似平安,结果从小强话中才知道二宝并未死心,而是偷偷在树坑中埋下生石灰,准备把树烧死了再夺取这棵老树;这是黄桷树遇到的其次次劫难。这次之所以逃过劫难,是因为小强的告密,刘有福因此赞美“娃儿的书没白读”,不仅是指小强学到的学问,更是指小强心有良知,懂得爱护大树,爱护环境;作者通过大树命运的一波三折和刘有福对大树的深情,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批判唯利是图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孔子,鲁昌平乡陬(邹)邑人。鲁襄公二十二年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丘生而其父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游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慎也。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慧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阔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霸小矣。”景公说。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因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摘编自《史记•孔子世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B.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D.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B.司空:古代官职“三公”之一,与司徒、司马并称,掌管全国水利土木、百姓教化等职责。C.乘: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如“乘舆”“千乘之国”;古代也称四为乘,如“乘矢”。D.乐: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一部分,在今日还能起到提升人类道德,使人类自我完善的作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家境贫困,社会地位低下。成年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也曾提任过管理牧场和牲畜繁殖的小吏。B.孔子周游列国屡处逆境,不得其用。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遇到驱除,又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C.孔子学习、推行周礼不辞辛苦,孜孜以求。他主动恳求鲁昭公让他到周去学礼,据说是见到了老子并收到他的赠言。D.孔子观赏音乐,专心一意,聚精会神。他和齐国太师探讨音乐,听到韶乐三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被齐人称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此取之,虽王可也,霸小矣。(2)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14.孔子认为秦国能称霸天下的缘由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答案】10.A11.B12.C13.(1)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即是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2)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准备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14.孔子认为秦国能称霸天下,缘由有以下几点:①志向很大;②施政恰当;③擅长用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实力。句子大意是:“从前秦穆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地方,他能够称霸,这是什么缘由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古时,多为单音词,所以在文中“秦”代表“秦国”,并且是“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的主语;也可以依据对仗断句,“国虽小”对应“处虽辟”。可知应当在“秦”与“国”中间断开,解除BC项。“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是对仗句式,各自断开,解除D项。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核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实力。B项,“司空……掌管全国水利土木、百姓教化等职责”错。历史上,司空负责掌管全国水利土木等事务,不负责百姓教化之职。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的实力。C项,“他主动恳求鲁昭公让他到周去学礼”错。依据原文“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可见主动恳求鲁昭公去学周礼的是鲁国人南宫敬叔,而非孔子。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实力。本题关键词有:(1)虽,即使;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统治;霸,做霸主;虽王可也、霸小矣,都是推断句。(2)适,到……去;以通乎景公,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以(之)乎景公通”;“乎”相当于介词“于”;通,交往。【1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的实力。相关信息在第四段,原文是“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霸小矣。’”,由此总结出孔子认为秦国能称霸的缘由:“国虽小,其志大”,即志向远大;“处虽辟,行中正”,即“施政恰当”;“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提拔重用百里奚,即“擅长用人”。【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出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终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样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孔子是鲁国昌平乡的陬(zōu,邹)邑人。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孔子诞生。他刚诞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字仲尼,姓孔氏。孔丘诞生后,叔梁纥就去世了,安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晰他父亲的墓址,孔母隐讳这件事。孔子孩童时做游戏,常常陈设俎豆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孔子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这是出于孔子谨慎从事的考虑。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知孔子其父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孔子家境贫困,社会地位低下。到长大之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出纳钱粮算得公允精确;也曾提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吏,牲畜蕃息。因此他又升任主管营建工程的司空。过了不多久,他离开了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遇到驱除,又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最终又返回了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觉得他与一般人不一样。鲁国后来对他好了,所以他最终返回了鲁国。鲁国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与孔子一起到周去。”鲁昭公就给了他一辆车子、两匹马,一名童仆,随他动身,到周去学礼,据说是见到了老子。告辞时,老子送他们时说:“我听说富贵的人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是用言辞送人。我不是富贵的人,只能窃用品德高尚人的名号,用言辞为您送行。这几句话是:‘聪慧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逼,那是因为他喜爱争论别人的原因;博学善辩识见广阔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为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原因。做子女的忘掉自己而心想父母,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孔子从周回到鲁国之后,跟从他学习的弟子就慢慢多起来了。鲁昭公二十年(前522),这时孔子大约三十岁了。齐景公带着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够称霸,这是什么缘由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秦穆公亲自拔用五张黑公羊皮赎来的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官爵,把他从拘禁中一解救出来,就与他一连谈了三天的话,随后就把执政大权交给他了。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就是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景公听了很兴奋。孔子三十五岁那年,季平子和郈郦昭伯因为斗鸡的原因得罪了鲁昭公。鲁昭公率领军队攻击季平子,季平子和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鲁昭公,昭公的军队战败,他逃奔到齐国,齐景公把昭公安置在乾侯。此后不久,鲁国大乱。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准备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沉醉得尽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味道,齐国人赞扬孔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①辛弃疾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忙。老僧夜半误鸣钟。惊志西窗②眠不得,卷地西风。【注】①本词创作于作者闲居带湖、瓢泉时期,其间除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至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一度被起用为福建安抚使外,始终赋闲在家。②西窗:思念,代指理想。15.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词以“万事皆空”总摄全篇,充盈家国身世之感,风格沉郁悲凉。B.“雨打风吹”原指花木遭遇风雨摧残,比方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此处表达出作者舍身报国决心的坚持。C.下阕写少年梦被山僧撞破,惊醒后难眠,只有西风哽咽。写出了词人渴望躲避现实的悲凉之感。D.在写作手法上,本词结构整齐严密,通过联想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具有开阖顿挫的跌宕气概。16.辛弃疾诗歌创建中特殊崇尚英雄,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曾感慨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比较分析两首词中词人对英雄有着怎样共同的情感。【答案】15.C16.(1)两首词都充溢了词人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与仰慕(2)历史变更,物是人非,古今往来的英雄们,为时间的消逝而沉没,充溢无奈与感伤(3)但是词人心中的宏大幻想缺不曾忘却,照旧渴望像千古英雄一样建功立业的决心与理想。【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实力。C.“渴望躲避现实的悲凉之感”错,下阕表面有躲避现实之感,但事实上词人丝毫没有遗忘国家大事,时刻想着的还是报效国家。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实力。本词“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意思是,古今往来的英雄们本就不多,却因时间的消逝而沉没,再也难找到像刘邦、秦始皇那样的英雄。刘邦和秦始皇的时代,是他认为两个英雄豪杰辈出又命运起伏的时代。古今往来的英雄们,为时间的消逝而沉没,但是心中的宏大幻想缺不曾忘却,字里行间中蕴含着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与仰慕,以及英雄惜英雄的怅然,作者为国家舍身立命而不达的情怀更加让人感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照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动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下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其次个历史人物刘裕。最终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每空1分)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指出了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虚心,他述志时说“_________,
_________”中可以看出。(3)文人墨客常在古诗文中借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借助“猿”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道之所存②.师之所存也③.如其礼乐④.以俟君子⑤.风急天高猿啸哀⑥.渚清沙白鸟飞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实力。留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俟”“啸”“清”“暮”“鹃”“猱”“援”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他并不是一位农夫伯伯,而是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共和国少将张连印。退休后,他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望着一片光秃秃的荒山,张连印下定决心:“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兵,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退休后的最终一个战场。”但变更生态环境,不像房前屋后栽几棵树那么简单,它须要科学指导,整体规划。张连印带兵是内行,干这活儿却是外行。但是他①_________________,放下曾经的特殊身份,拜专家为师,学习植树防沙的学问。此外,他还通过去部队老战友那里走访、到林业部门询问相关政策、与金融部门进行接洽等多种形式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到处奔波。在荒山上,张连印②_________________,总是抢在劳动第一线,带头与村民们吃住在一起。由于阅历不足,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还不到50%。在成片枯死的树苗前,张连印一坐就是半天,心情很差。在失败的打击下,他没有灰心,而是③_________________,刚好总结,又悉心请教当地农技专家,逐步摸索出适合家乡气候的植树方法。(1)四年多的风餐露宿,四年多的含辛茹苦,四年多的甜酸苦辣,张连印最终收获了硕果。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000余亩。(2)黄鹂鸟来了,杜鹃来了,黄羊也来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变更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变更原意。20.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不耻下问②身先士卒③重振旗鼓19.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他到处奔波,走访部队老战友,到林业部门询问相关政策,又与金融部门进行接洽。20.两组排比句,分别呈现了张连印带领村民植树造林的经验和感受,以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两组排比句,句式整齐一样,节奏感强,第(1)组极尽铺陈之势,突出了植树造林的艰辛程度,第(2)组则详细可感,形象地表达了植树造林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实力。第一空,语境是强调曾是军区原副司令、共和国少将的张连印放下曾经的特殊身份,拜农林专家为师,学习植树防沙的学问,可填“不耻下问”。“不耻下问”意思是向比自己地位低、学问少的人请教,不觉得耻辱。其次空,语境是强调张连印总是抢在劳动第一线,冲在前头带领大家干活。可填“身先士卒”。“身先士卒”指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代也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第三空,语境是强调张连印失败之后没有灰心,而是重新振作,总结教训并摸索出适合的植树方法。可填“重振旗鼓”。“重振旗鼓”比方失败后,重新整顿再起。【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语句的实力。解答此题方法是将长句划分层次,找出主干句,再把非主干句分成几个层次,每一层作为一个短句出现即可,留意不要丢掉信息,不变更原意。本句主干句是“他到处奔波”,然后将几个非主干句提炼出来,第一句是奔波的目的,“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然后是其中解决问题的几种形式,其次句是“去部队老战友那里走访”,第三句是“‘到林业部门询问相关政策”,第四句是“与金融部门进行接洽”,最终将这几句话连缀成通顺句子即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效果的实力。两句均采纳了“四年多的……”和“……来了”的句式,三句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了排比结构。分析排比这一修辞的效果,可从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加句子的气概,更好地体现表达内容,增加文章的劝服力等角度分析。第一组句子,四年多的“风餐露宿”“含辛茹苦”“甜酸苦辣”,是张连印带领村民植树造林经验的各种困难、不易的真实概括,运用排比能集中体现这些经验和感受,铺陈之势,突出了植树造林的艰辛程度;其次组句子,张连印带领人民坚持植树绿化,最终收获了硕果,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000余亩,“黄鹂鸟来了,杜鹃来了,黄羊也来了”,通过写这些动物因为绿树成荫环境变好纷纷而来,详细可感,形象地表达了植树造林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两组句子运用排比,从节奏、效果角度看,句式整齐一样,节奏感强,能增加句子的气概,更好地表达内心感受。(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白萝卜是冬季的时令蔬菜,也是养生的好食材。萝卜根开胃顺气,萝卜叶补钙。白萝卜性凉,味甘辛,对肺胃有热、疾多的人尤为适用。大雪节气,人们需适当调整日常饮食,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钙源,因此①。白菜被誉为“百菜之王”,还有“冬日白菜美如笋”的说法。白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苹果和梨,与柑橘类居于同一水平,而且热量还要低得多。除了食用方法多种多样之外,②。中医认为,白菜有解热除烦、生津止渴、清肺消疾、通利肠胃之功效。大白菜含有丰富的水、粗纤维及多种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同步课件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共价晶体
- 2025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12讲 振动与波
- 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不能违背道德、违反法律 你怎样看待恶搞人民币
- 医学教材 产科困难气道的问题及处理
- 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班会课件
- 《经济学方法论》课件
- 2025年中考英语一轮教材复习 写作话题4 日常活动
- 2025年中考英语一轮教材复习 七年级(下) Unit 5-3
- 《动物细胞工程》课件
- 明礼诚信主题班会课件
- 留置导尿患者漏尿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课件
- 岭南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 2024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作文预测及范文
- 追觅科技在线测评题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名师教学课件
- 15建设美丽中国【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低空经济与市场趋势研究报告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会计信息系统》期末终考题库及标准参考答案
- 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总结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2024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