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2024-2025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日照2024-2025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日照2024-2025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日照2024-2025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日照2024-2025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日照2024-2025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任何一种艺术作品都存在于肯定的时间与空间中,作为人类情感结晶的诗歌自然也不例外。体现诗歌存在状态的时空是现实的物理时空,而在诗歌内部,诗人详细描绘的艺术世界自成一个完整独立的小宇宙,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时空。诗歌的艺术时空是现实时空和诗人心理情感交汇融合的产物。诗人将现实时空诉诸内心感受,最终经过诗歌作品得以详细呈现,其中灌注了诗人丰沛的情感。情感的抒发是诗歌最为根本的内容,正因有了情感,时空才被给予极大的可塑性和选择性。在诗歌里,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须要,所以接受虚构、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段,将现实时空重新组合而建立起诗歌的时空结构。有时,诗人借助时空转换,在今昔对比或巨大反差中抒发一种人世沧桑、物是人非之情。如刘禹锡的《竹枝词》:“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这里呈现的是同一空间里时间转换的时空结构,诗中的事务就发生在“板桥”上。开篇作者描述了一片清丽春景,诗人心底的悲伤被悄然唤起,思绪由今入昔,怀念故人之情绵绵;最终一句又把时间转回“今朝”,与开头照应,产生“今—昔—今”的时空转换。有时,因诗人情感的大起大落难以遏抑,现实时间的顺流性和空间的逻辑性在剧烈的情感面前失去意义,不仅时间变得具有可逆性,其中的空间也会发生大规模切换,以适应诗人喷涌的激情。李白的诗篇经常如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其一)作此诗时,李白因受小人迫害而离开了他渴望一展宏图的长安,时空使因内心的悲愤之情发生了巨大变更:空间描写在黄河与太行山间转换,以“冰塞川”的不行穿越和“雪满山”的不行登攀表达了世路的艰难险阻与英雄失意的悲慨;时间则在现实与历史和虚构中穿梭,从当下自己受迫害的现实切入,先是写周朝姜太公,又向前逆推到商朝的伊尹,形成跳动性的时空结构。在诗歌里,现实时空本身的客观属性和固有的自然标度早已随诗人情感的变更而变更,或者上下几千年的时空被压缩成一瞬间,或者又将一瞬延长,使之包含更丰富的情感内涵。为表达情感之需,诗人通过想象创建了这种与现实时空相参照的、经过压缩或延长乃至被幻化的时空结构,如李贺的《梦天》中:“黄尘清水三山下,变更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在仙界俯视人间,时间变得短促,空间变得渺小,诗人于其中寄寓了对人事沧桑的深厚感慨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冷峻思索。可以说,诗人任由情感的驱遣,在诗歌里营造出多变的时空结构。然而,诗歌中的艺术时空并非被动受情感的支配而消极生成,其本身对情感的表达也有反作用。如王昌龄的《闺怨》一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全诗属于那种在时间的顺流中空间自然转换的时空结构。时间通过少妇所处所见的不同空间“闺中”“翠楼”“陌头”的顺次切换而渐渐推移,场景由室内向室外转变,少妇心中隐秘的情感也在转变中悄然呈现,正因为“陌头”那惊鸿一瞥,懊悔与悲愁慢慢取代了细心梳妆享受春色的喜悦,最终充溢全诗。总之,奇妙的诗歌时空结构处理方式会激发诗情的层层推动,使其向纵深发展,让情感的血脉在每一首诗歌里奔涌涤荡,呈现出顿挫缅邈的诗美。(摘编自岳丽颖《中国古典诗歌时空结构新探》)材料二:富有联想和想象意味的诗歌,是如何在极其有限的篇幅中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进行不落痕迹处理的呢?这些转换技巧又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呢?诗歌中最常见的时空转换技巧是以空间的转换示意时间的消逝。之所以将存在于空间的事物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是因为时间是抽象的,它的消逝是不易觉察的,读者只有留意到真实可感的事物的变更,才会意识到时间在变更。《世说新语》中东晋大司马恒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讲得就是这个道理。诗歌中还有一种转换时空的技巧是时空交织、结合,共同营造诗的意境。正如初唐诗人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以时空为坐标系,将主子公置于横向的历史与将来无限延长和纵向的天与地无限广袤的交汇点上,感慨万千,全诗写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极大地拓展了时空容量,已突破了一时、一地、一人、一事之界限,超越中使内在意蕴趋于无穷。时空的不完全转换也是一种重要技巧。这种技巧往往将时间与空间中的一种限定在有限的范围内,而将另一方竭力扩展,以达到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呈现的时间被限定在黄昏这一特定的范围内,但全诗却展示出藤、树、鸦等丰富意象和空间变更。以上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三种时空处理技巧,需指出的是,诗歌中时空处理是特别困难的,有时是各种技巧的综合运用,不会仅仅局限于这三种方式,须要仔细分析。(摘编自范海霞《略谈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时空转换技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情感结晶的诗歌有两种时空状态,一是作为艺术作品存在的现实物理时空,一是诗人情感和现实时空融合形成的艺术时空,B.刘禹锡《竹枝词》运用时空不完全转换方式,将空间限定在肯定范围,这种限定方式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所运用的相同。C.材料一第四段运用李白的诗进行论证特别合适,世路的艰难险阻所激荡起的诗人的汹涌情感,的确已经冲破了常规逻辑的范畴。D.两则材料都围绕“时空转换”绽开,但重心不同,一个重在阐述时空转换与情感的关系,一个重在阐述时空转换的技巧与效果。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果论证能帮读者理清事物之间的逻辑依次,例如材料一其次段用此手法论证时空结构能对诗人情感表达产生重要作用。B.诗中详细时空被压缩、延长乃至被幻化,实际体现的是情感在其中的支配作用,反映的是情感在艺术时空中的运动状态。C.因为时间是抽象的,不易觉察的,所以诗人常把空间的事物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用事物的变更让读者意识到时间在变更。D.《登幽州台歌》让我们感受到,置身于悠久时间和广袤空间交汇的时空点上,个体的孤独感和历史的深重感会更加剧烈。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5.请你依据对材料的理解,从时空转换角度为杜甫《登高》的颈联写两条文学短评。(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投考朱湘他已经考取了高小一年级。这是一个师范的附属小学,在本城的小学之内,算是很好的。只要国文、英文、算术这三门里面,有一门考及了格,便可以录用入学:他是考国文录用了的。投考的时候,他是坐人力车去的。在车上,他的一颗心忐忑担心。平常,坐车子原来是一件欢乐的事,因为,坐车与走路的速率不同,一个孩童对于这个是敏感的——风迎了面吹来,那开心的感觉,真不亚似在热天洗了个澡。可是,这一天,他只在脑筋里记挂着那个怕它来又要它快完的考试。身外的一切,他都遗忘了,除去那个布包,里面放着笔墨,他用了一双出汗的手紧握住的。他也没有心思,像平常坐车子的时候那样,去看街道两旁的店铺、房屋了。是一个长辈带领着他来应试。一声“停下!”的时候,他心里振动了一下,发觉了车子停住在一条柳树沿着小溪的路边,面前便是学校的大门。他下了车。这校门,门上的铁楣,他要把颈子仰得很高才能望见的,门旁排的校名直匾就他看来是字写得巨大而触目动心的,颇像是他的心目中的一个学校老师,凛凛的。校门内,一条宽敞、平坦的道路直达附属小学的校门。他在家里读过书,在乡塾里读过书;至于踏进学校的门,这还是第一次。这是一个与家馆,与乡塾迥不相同的地方。这条路是多么清净,整齐;路左边的柳树是多么碧绿,苗条;路右边的师范屋墙是多么高大,庄重!蝉声在柳树上喧噪着。他想起来了,家旁一口塘的岸边,也有蝉声在柳树的密叶里,不过,与这里的好像不同,这里的好像带着抽噎的声音,不像塘岸上的那么喧闹,那么自由。带领着他来这里的长辈在问门房。他挟着布包,跟在后面。他在走过一条廊。廊的左边是淡青色的墙壁,上面有瓦花窗;右边是一排深红色的廊柱,廊柱以外便是学校的操场,操场上有一些体育设备,他并不知道名字,他很情愿在它们的上面玩耍,可是他又有一点胆怯 。廊与操场的那头,是一排满是玻璃窗的教室。这不像家馆的书房,因为老师就是睡在那书房里;这又不像乡塾的书房,因为那就是堂屋,并且没有这么多的窗子。教室里的设备是完全异样的。他觉得好玩——他极其想考进这个学校。他的长辈去了会客室,留下他一个人在这里。已经有一些同伴在教室里,等候着考试。不过,他并没有与他们之内的任何人交谈,一则认生;二则不知道能否考取,他没有志气去与他们谈话;三则他在纳闷着,老师是要出怎么一个题目。等得不耐烦了。他打开盒来,蘸笔,在带来的纸张上写字。他的手有一点颤抖。他不写字了,腹诵着前几天所读的一篇古文。腹诵了有一半,便梗住了,在第一天腹诵时候所梗住的那个地方,再也想不起下文来。便是这时候,监考的老师进来了。他望见同试者都站了起来,在老师上了讲坛的时候,行一鞠躬礼,再坐下,他也跟着照样做了。他向老师望了一眼,好像是心里惭愧,不知道这种仪节,又好像是心虚,适才的那篇文章没有腹诵出来。老师,沿了前排的座位,在分散着试题。他着急地等候着。他很懊悔,进来教室的时候,为什么要靠了门坐上这一排的最末一个座位,为什么不去那边,坐在那边外面一排的第一个座位上,因为,那样,他便可以第一个接到试题,赶早作文了。一张油印的试题,带着一张打稿子的纸,与试卷,由前桌的同试者交给了他。是一个他不曾作过的题目。不过,还不算是顶难。他把试卷放进抽屉里去了,怕打草稿的时候,一不当心,会在那上面沾了墨渍。老师的脚步声过来过去个不停,除此以外,只听见纸张的窸窣声,与间或的一声抽屉响。草稿虽是不算特别满足,为的怕时候不早了,来不及誊清,他便只得从抽屉里面去取出试卷来。一句,一句地抄,那是很吃力的一件事,因为他想把文章抄得很工整,并且一个字也不错,而他的小楷却是写得极慢,极不好的。老师从他面前走过去的时候,他的手动了一动,想着把他的文章掩盖起来;并且,脸忽地红了,心勃勃地跳得厉害。他以为老师是在看他的那一段自己颇是得意的文,心里有一点自傲。老师在他的一旁站了很久。他所坐的座位,加上他那种惊慌的神情,着实是可疑的——不过,他自己并不觉得,他并不知道老师守望了许久是为的这个。已经有几个人交卷了。这时候,他的文章也已经抄得只剩一两行了。他的心里宽畅了下去。同时,他反悔,早知道是如此,何以不把文章作得长一点呢?已经誉好了,它是难得再加的。他到了会客室。他的长辈向他要草稿看。那个,他并没有带出来,是被他放在试卷里面,一起交进去了,这是他的糊涂之处,因为,他既是在等候着旁人交卷,他应当是会知道旁人是把草稿给带走的。多么不幸的事情!他不能知道,试卷原委是作得如何,它原委能否教他考入这个学校!他走过长廊的时候,向着教室、操场望了一眼;他那颗心里的一种味道是异样的。门外的蝉声特别喧噪,这是一个热闷的下午。他很想到塘边去抛瓦片。不过,他还是坐车回去的。(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考场途中,“他”边走边看廊左边的墙壁、廊右边的廊柱、操场上的体育设备等,表现出“他”对生疏环境的新颖 。B.监考老师走上讲坛后,“他”望见同试者站起来向老师行鞠躬礼,也抓紧跟着照做,说明“他”没有接受过礼仪教化。C.考试结束后,长辈向他要草稿看,“他”才发觉自己做了一件糊涂的事,没有带出草稿,不能知道试卷原委作得如何。D.考完试后,“他”心里的味道是异样的,也没有心情去塘边抛瓦片,或许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能否考入这个学校。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平常会观看街边的店铺、房屋,与“他”在投考时“没有心思”去看这些形成对比,突出了“他”投考的惊慌。B.进学校门时“蝉声在柳树上喧噪着”,考完试后“门外的蝉声特别喧噪”,两处环境描写遥相呼应,起到了烘托作用。C.文末写“他”“向着教室、操场望了一眼”,这处细微环节描写表现出“他”因对自己考试答卷不满足而感到担心和懊丧。D.小说接受倒叙的方法,先交代投考的结果,再依据时间依次叙写投考的过程,这种叙述手法避开了结构的单一。8.在誊抄文章过程中,“他”的心理不断发生变更,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9.小说以儿童视角来讲解并描述故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硅开府于相,瑛赴其聘,遂家焉。与良田千亩,辞不受。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后来居者果得黄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岁己未,世祖南伐至相,召见问计,瑛从容对曰:“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今宋皆蔑之,殆将亡矣,兴之在圣主。若控襄樊之师,委戈下流,以捣其背,大业可定矣。”帝悦,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乎!”瑛复劝帝数事,以谓事不如此,后当如彼。帝纳之,心贤瑛,谓可大用,命从行,以疾弗果。中统初,诏征瑛。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左丞张文谦宣抚河北,奏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又辞,遗执政书,其略曰:“先王之道不明,异端邪说害之也,横流奔放,天理不绝如线。今日子神圣,俊乂注辐辏,言纳计用,先王之礼乐教化,兴明修复,维其时矣。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以拯数百千年之祸,仆恐后日之弊,将有不行胜言者矣。”人或勉之仕,则曰:“后世去古虽远,而先王之所设施,本末先后,犹可考见。故为政者莫先于复古,苟因习旧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难乎!吾又不能随时俯仰以赴机会,将焉用仕!”于是杜门著书,一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优游道艺,以终其身。年七十,遗命其子处立、处愿曰:“吾即死,当表吾墓曰‘缑山杜处士’。”天历中,追封魏郡公,缢文献。(节选自《元史·列传·隐逸》)[注]俊乂:才能出众的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B.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C.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D.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也指有权开府的官员,文中指后者。B.己未,为干支纪年。古人以天干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如《赤壁赋》“壬戌之秋”。C.宣抚,朝廷派大臣赴某地宣诏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元代有“奉使宣抚”制度。D.辐辏,车的辐条集凑于车轴心,比方人或物聚集在一起,文中用来形容人才聚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瑛清正自律,不拿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他拒收了粘合珪给他的千亩良田,又制止家人想要发掘藏有的黄金的行为。B.杜瑛洞察时事,对国家治理有独到见解。在元世祖问策时,他阐述了法令、军队、粮食对国家的重要性,认为宋朝可能灭亡。C.杜瑛贤能善谏,得到世祖信任。他在几件事上劝告世祖,看法被世祖接受,被认为是贤能可用之臣,后因病未能随驾从行。D.杜瑛重视教化,提出要明法令,正世风。他认为先王主见不明确,才导致歪理邪说横行,现在应明法育材,修复礼乐教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控襄樊之师,委戈下流,以捣其背,大业可定矣。(2)中统初,诏征瑛。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14.有评论说,“元之隐士如杜瑛者,得时则行,可隐而隐,颇有古君子之风”。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魏了翁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暮春即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梦中被远处传来的钟声唤醒,发觉窗外大雪已晴;“雪初晴”与题目中的“雪融”奇妙照应,让诗人寒冷难眠。B.“衾铁”化用杜甫“布衾多年冷似铁”之句,“棱棱”形容被角四起不贴身,更让诗人寒冷难眠。C.叶诗一、二句对仗工整,运用了叠词“双双”“点点”表现暮春季节雀行花落的景象,令人伤怀。D.雀影移动于书案,杨花飘入屋内。叶诗以动衬静,烘托了书房的安静,表现了诗人读书时的专注。16.两首诗三、四句均写到诗人读《周易》入神,但意境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写诗人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屈驾来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更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变更原来的状况。(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主子公怅立船头,徒劳望乡的情状,充溢羁旅怀乡的愁绪。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改编自刘心武荣获茅盾文学奖作品的话剧《钟鼓楼》日前在保利剧院首演并获得观众高度认可。《钟鼓楼》以匠人精神投身于舞台艺术创作,通过“模块化的组合”呈现出令人惊喜的艺术光彩,第一幕是四合院的实景全局,其次幕是一面墙打开后磊子家的箱式布景,第三幕是张局长家和智珠家①、各有悲欢的生活日常。当大幕缓缓拉开,剧中人物纷纷在婚礼上亮相,犹如剥开了一只橘子,然后一瓣一瓣把“橘子”掰开。它运用蒙太奇手法,同时把张局长家、智珠家与主场景连接起来,探究出借助有限舞台时空开拓不同场景并塑造人物群像的新路径。话剧《钟鼓楼》以虚拟的舞台时空制造真实的艺术观感。从视觉方面看,营造了丰富的视觉元素,让观众②。从听觉方面来看,台词朗朗上口,富有哲理且符合人物身份;背景音乐既能画龙点睛,又不③。在视听结合方面,演员与观众处在同一个时空内,表演④,故事情节连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通过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的有机结合同时传达给观众,让观众获得了独特的满足感。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比邻而居目不暇接舍本逐末

一鼓作气B.比邻而居目不暇接喧宾夺主一挥而就C.比肩而立纷繁芜杂喧宾夺主一鼓作气D.比肩而立纷繁芜杂舍本逐末一挥而就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变更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变更原意。20.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两个“橘子”含义不同,请简要分析。(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论人类在哪儿生存,都要解决吃饭问题。太空里,靠火箭运输补给食品明显不是许久之计。①,就必须要保证植物能够在空间种植并完成世代交替,胜利繁殖种子。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育种技术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②,是空间植物学探讨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的太空种植水稻试验也应运而生。试验启动后,(甲)高秆和矮秆水稻种子奋力生长,但不出所料,它们在微重力的空间环境中遭受“水土不服”,(乙)患上了“航天综合征”。(丙)长出的水稻幼苗看起来有些“懒散”,“趴”在了透亮试验盒子的壁上。(丁)通过对空间获得的图像分析,并与地面比照比较,科学家发觉空间微重力对水稻的多种农艺性状产生了肯定影响。试验发觉:水稻空间开花时间比地面略有提前,且大部分颖壳不能关闭。③均是水稻的重要农艺性状,二者在保障植物充分的生殖生长和获得高产优质种子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将利用返回样品进行进一步分析。21.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处“奋力生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乙处“航天综合征”中的“征”字运用正确。C.丙处词语“懒散”“趴”中的引号表示特别含义。D.丁处的“对”赘余,应当删掉。22.请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我就是我,我只想成为一个最好的梅西,而不是别人的影子。”——梅西(2024年卡塔尔世界杯冠军阿根廷队队长)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索。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5题答案】【答案】1.B2.A3.C4.①首先以问题开篇,引出论证的主体部分;②然后分别论述了三种常见的时空转换技巧及其艺术效果;③最终指出还应全面详细地看待时空处理方式。5.①“万里”与“百年”时空结合,极大拓展了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