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地点:五年级教室
授课人:夏常松
听课人:唐义红孔奎华夏维贵钟华林汪宜松
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页例5、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
5题,思考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除以小数。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转化“转
化”思想,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
笔算相应的小数除以小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5情境图。
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想到哪些问题?
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鸡蛋多少千克?应怎样列
式?
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总价♦单价=数量)
7.98^4.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
同?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一
个数除以小数。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5。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样计算7.98・4.2?比比看,
哪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活动,巡视指导。
4、分组汇报。
(1)把7.98元和4.2元都转化成单位是角的数,79.8
角+42角,再计算。
把7.98元和4.2元转化成角,其实就是把被除数和除
数都乘了几?
(2)把7.98和4.2都乘10,就转化成79.8H-42,除
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们已经学过了。
79.8942的商与原来7.98+4.2的商相等吗?根据是什
么?
5、小结。
我们想的这两种方法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除数
4.2转化成整数,因为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
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6、出示竖式。
你能看懂这个竖式吗?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应该先划去哪个数的小数点?划去4.2的小数点变成
42,小数点其实是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7.98的小数点为什么也要划去,并且在9后面点上小数
点呢?
指出:也就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一
位,商不变。
7、独立完成计算,集体核对。
说说商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对齐被除数的
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8、归纳方法。
在小组中说说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
整数的乘法?
(先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将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
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再
按照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计算。)
9、验证结果。
怎样验证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用L9X4.2看看是
否等于798)
学生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10、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填写。
0.3到3,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呢?
11、完成练一练第2题。
指名板演。
说说是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
除法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2.6+0.2可以转化成什么?
指出:口算一个数除数小数,也要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
数的除法。
2、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
计算正确吗?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独立计算,再比较。
从上往下看,商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
发现什么了规律?
4、完成练习十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讲。
5、完成练习十七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完成思考题。
(1)如果用电正好是100千瓦时,则应付电费0.52X
100=52元。
(2)小明家实际付了64.6元,说明用电量超过100千
瓦时。
就必须先求出超出的用电量是多少:
64.6-0.52X100=12.6元
(3)根据超出用电量的钱数♦单价=超出的千瓦时。
12.64-0.6=21千瓦时
(4)再求出总千瓦时:21+100=121千瓦时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收获了哪些新知识?能说说怎
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吗?感觉今天自己的表现如何?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仍然适
用。
2、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
算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
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nB:5X=X=125X=X=X=X80=X20=250x=x=
2、简便计算:
32X25X12579X21+21X21
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用字母怎么表示呢?
2、出示:观察并计算,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
关系:
xox(x)xox(x)
X+XO(+)X3、通过观察、计算、讨论,引导学
生自主发现规律: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
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4、揭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5、你能用这些
运算定律来巧算吗?_X+X(+)X4
a.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b.让学生汇报:你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的。
三、分层练习:
1、将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积或两个数的差:
=8X()=0.8X()=X0=10-0=100-0=1-()
2、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X25X125X99+64义3、
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并说说理由。(书P17一练一练)
4、你认为怎样算简便?X
四、课堂总结: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
同样适用。
五、思考题:
判断是否正确(机动)
X+X38=义(+)=X10=83
六、板书: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交换律:aXb-bXa
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乘法分配律:aX(b+c)
=aXb+aXc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
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
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
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
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
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
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
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
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
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
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
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
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
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
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
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
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
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
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
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
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一、课堂探究,自主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
意什么?
生独立思考,领会题意和要求。
课件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
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
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直接算一算。
3、汇报交流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二、交流展示
1、明确意义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铺成边长是4厘米或9厘米的
正方形?除了能铺成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之外,还可以铺
成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最小是多少厘米?你发现能铺
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
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
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
含义;通过第二、三问使学生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
须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无
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师:通过刚才的报数和铺正方形的过程,现在谁能用自
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韦恩图上怎么表
示?
2、找最小公倍数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
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
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汇报交流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
大家。
3、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
发学生:我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
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
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
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
个数。
如果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三、反馈拓展
1、拓展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师:运用公倍数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一天周老师和一位乐清的同学在温州参加完同学会
之后,第二天要赶回来上班,从温州新南站我们了解到以下
一些信息
师:为了能同时出发,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出
发?
3、求三个数的公倍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评价检测
练习十七2、3、4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
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约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教学准备:
卡纸、彩笔。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美味蛋糕店”的师傅招收学员时考了这样一道题
目:请你在最快的时间里切出一块蛋糕的8/24,要求切得比
较均匀。今天老师也想拿这道题目考考你们,看看哪些同学
们能被选上。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引导发现,明确概念。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卡纸。表示出这张卡纸的8/24,
想一想怎样做?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成果并解说)
师:从上面这些学生的发言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让生通过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找出一组相等的分数:
8/24=4/12=2/6=1/3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有选择地板书。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你发现了什
么?引导学生回答出:
(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除以了一个相同的数,
所以这些分数的大小都不变。
(2)是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师:说得非常准确,这里的除数都是什么数?
生: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
引导学生归纳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
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作约分。
师: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约分后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越来越
小,但分数值都相等。最后一个式子的得数是1/3不能“再
往下除了”。
师肯定:准确地说1/3不能再约分了。谁知道,为什么
不能“再约分了”?
引生答出:因为1和3没有公因数。所以不能“再约分
了二
总结并揭示:像1/3这样的分数,当分子和分母没有公
因数的分数,我们把它叫做最简分数。约分的最后结果应该
是:最简分数。
师: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最简分数?
生:(举例说明)。
2.探索约分的方法。
请两个同学来介绍一下约分的过程。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约分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3.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在最快的时间里
切出一个蛋糕的8/24,其实也就是切出这块蛋糕的1/3,这
样也就顺利地完成了题目要求!
三、课堂练习,巩固应用。
教材第48页“练一练二
(1)学生试做。(2)集体交流。
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探索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习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因此合理的知识迁移,较好地
帮助了学生理解“约分”的含义,使知识深入浅出,便于学
生理解和掌握。
3.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究和发现的时间与空间,从约分
含义的理解到约分方法的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在学
生的发现、探究、交流中解决,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P10例6、做一做,P13练习二第1一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
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
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X0.30.7X0.50.21X0.81.8X
0.51-0.821.3+0.741.25X80.25X0.40.4X0.40.89X
10.11X0.680X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
示)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
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
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
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
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
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
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
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狗约
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X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
是怎样算的。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
数位数。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近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强调横式中应当用约等
号,而不能用等号。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X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
是()。
7、尝试后练习:
A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义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义0.45(得数保留两
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10.286X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X1.5=4.951.78X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三、运用
1、一千克白菜的价钱是6。78元,妈妈买了0。8千克,
应付多少题?
虽然此题没要求保留两位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比
分更小的钱币,所以应保留两位小数。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o准确
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3.5783.5743.5833.585
四、体验: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
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
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
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
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谡我
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X5X60
(2)30X7+85
(3)250X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
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2)295(3)800
教师说明: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
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
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1.初步尝试。
出示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薨麻,
平均每棵收蒐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
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
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
计算过程
0.45X0.18X300
=0.081X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订正答案后,教师提问
(1)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是什么式
题?
(2)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
算的?(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进行类推。
计算下列各题。
(1)72X0.81+10.4(2)7.06X2.4-5.7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在订正答案时说说每题的
运算顺序。
订正:(1)68.72(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
法,再计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
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
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板书: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意图:本环节利用迁移,让学生将整数的运算顺序
类推到小数,尝试完成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培
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复习。
教师提问:我们在学习整数乘法时曾学习过几个运算定
律,谁还记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贴出:aXb=bXa
(aXb)Xc=aX(bXc)
(a+b)Xc=aXc+bXc
提问学生:乘法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
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这
些数的范围都是整数。)
2.观察讨论。
教师用投影出示两组算式,学生口答结果,然后教师用
。将左右两组算式相连。
0.7X1.201.2X0.7
(0.8X0.5)X0.400.8X(0.5X0.4)
(2.4+3.6)X0.502.4X0.5+3.6X0.5
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算式,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中间可以用什
么符号连接?
(2)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
识一样?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将得出如下结论
①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
接。
②第一组是把两个相乘的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与学
过的乘法交换律一样。第二组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
个数相乘,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
相等,与乘法结合律一样。第三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
乘,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求和,结果不变,与乘
法分配律一样。
③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教师提问:我们分别比较这三组算式左右两侧的式子,
哪一个式子在计算中更为简便?(第一组写成竖式,右边的比
较简便,第二组不明显,第三组左式比右式简便。)
3.教师小结:通过观察讨论,我们发现整数的乘法运算
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并且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
些小数乘法计算更简便。
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教学意图: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每组两个算式的特
点以及它们的相等关系,并且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整数乘
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适用,同样可以使一些计算更加简
便,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填空,并说一说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填在书上)
4.2X1.69二口X□
2.5X(0.77X0.4)=(nxn)XQ
6.1X3.6+3.9X3.6=(口+口)><□
2.计算下面各题。
(1)19.4X6.1X2.3
(2)3.25X4.76-7.8
(3)18.1X0.92+3.93
(4)5.67X0.21-0.62
(5)7.2X0.18X28.5
(6)0.043X0.24+0.875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存在问题。
3.判断对错。
(1)50.4X1.95-1.9(2)3.76X0.25+25.8
=50.4X0.05=0.9776+25.8
=25.2=26.7776
全体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出错误原因。
4.应用题。
玉山农场新建一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285平方米,
全部栽种西红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产6千克。每千克按1.30
元计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订正
2.(1)272.182(2)7.67(3)20.582(4)0.5707(5)36.936(6)0.
88532
3.(1)运算顺序错误。改正:(2)计算错误。改正
50.4X1.95-1.93.76X0.25+25.8
=98.28-1.9=0.94+25.8
=96.38=26.74
4.1.30X6X285=2223(元)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分别对整数乘法
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与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这两部
分知识进行巩固。其中第二题的六道计算题,各题目计算结
果小数部分位数较多,除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7
教学内容:2,5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其特
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知道奇数、偶数的
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
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观察、猜测
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3、有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
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和信心。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等学
习数学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对有关信息如何进行收集、分析、归纳发现
数的特征
一、提示课题
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全体同学进行探索活动,探索的知
识是“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探索活动
1、2,5的倍数的特征
⑴、给出几个式子,找找谁是谁的倍数,观察发现是2
或者5的倍数,引出今天的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84-4=2
6+3=2
10:5二2
154-3=5
204-4=5
8,6,10都是2的倍数。10,15,20都是5的倍数
那我们今天来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
⑵、游戏
班上20位同学,老师按照每组5位同学,按顺序排列
了序号为1-20号。
1.请序号为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
2.请序号为5的倍数的同学举起手
3.请序号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同学举起你们的双手
1.2,4,6,8,10,12,14,16,18,20
2.5,10,15,20
3.10,20
学生总结归纳出2,5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完成后,展示结果: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
倍数。
在学生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师说明偶数和奇
数的含义,并板书: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
的数叫奇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的数,都是5
的倍数。
⑵、实践检验
①出示rwo的数字表格
②在表中找出2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③在表格中找出5的倍数,师做记号。
④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做记号。
⑶尝试判断
出示数字:70、90、85、105、120、92、88、104、106
①判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
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②学生运用乘法或除法计算,来验证判断结果。
(4)归纳总结,并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找出2、5的倍数。
12130353924012156018728590
(1)找出2的倍数、5的倍数。
(2)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火眼金睛辨对错:
(1)偶数都是2的倍数。()
(2)21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两个奇数的和不一定是偶数。()
3、猜数。
从左边起:
第一个数字最大的一位偶数
第二个数字5的倍数
第三个数字最小的奇数
第四个数字不告诉你
不过这个四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4、任选两个数字组成符合要求的数:6、0、9、5
(1)奇数
(2)2的倍数
(3)5的倍数
(4)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5、口里能填几?
(1)2的倍数:8口
(2)5的倍数:7□□□
四、课堂小结: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是我们已经研究过了,3的倍数会
有什么特征呢,我们下节课研究。
五、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的数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8
1.小数乘整数。
动物名称长颈鹿大猩猩企鹅
体重/千克50022540
2.提出问题。
教师:大家认真看图,谁能告诉我表格中显示的信息内
容是什么?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指名让举手最快的学生回答)
学生:表中显示的是长颈鹿、大猩猩和企鹅三种动物的
体重。长颈鹿的体重是500千克,大猩猩的体重是225千克,
企鹅的体重是40千克。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你对表中佶息把握得很准确,其他
同学也要多向这位同学学习。现在我们知道了三种动物的体
重是多少千克,如果换作吨作单位,那么长颈鹿的.体重是多
少吨?
3.讨论分析。
(让学生在下面分组讨论,教师指名让两名学生回答)
学生甲:长颈鹿的体重是500千克,要化成用吨作单位的
数,只要用500除以1000即可,即5004-1000=0.5,所以长颈
鹿的体重是0.5吨。
学生乙:根据我们刚才学的小数除以10、100、1000……
的得数的规律,我们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即500千克=0.5吨,所以长颈鹿的体重是0.5吨。
教师:你们两个的答案都是对的,但第二个同学很好地
运用了我们刚才学过的知识,他的方法更为简便些。其他同
学还有别的看法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对
方听听。
4.练习巩固G
教师出示教材第61页的“试一试”。
大猩猩和企鹅的体重各是多少吨?
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最后统一订
正。
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前后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9
《数的世界》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即教学因数和倍数。
在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
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用乘法算式直接认识倍
数和因数。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而这部分
内容学生是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根据
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努力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
空间。
由于这是节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
比如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在认识了各类数之后,我创设有效
了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
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乘法算式
直接告知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具体到
抽象,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
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我通过变式拓展,实践应用,促
进了学生的智能内化。在理解因数和倍数中,我认为有两个
关键性的问题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第一就是因数和倍数
的范围(非零自然数),我是这样处理的:通过一组算式让学
生说谁的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如3乂5=156X8=489X
4=3612X5=60等,学生越说越顺口,越说越有劲,我突然抛
出了义6二9这个算式,结果有同学陷入了沉思(我认为这些同
学感觉到了与刚刚的哪些算式有点不一样),但也有同学还
是举手这样答道:和6是9的因数,9是和6的倍数,话一
说完,就见那些沉思的同学有几个高高举起了手,迫不及待
的说:我们说研究因数和倍数是在非零的自然数范围里,可
这里的不是自然数,所以不可以说和6是9的因数,9是和
6的倍数。我就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同学
们统一了认识,真正认识到了因数和倍数的范围,从而为理
解概念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而第二个关键性的问题我认为就
是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我采取了几个递进的环节
进行处理:一开始我就直接告知,让学生鹦鹉学舌。如通过
学生写的3X4=12这个算式,我就说,这时3和4是12的
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通过一些类似的乘法算式让学生
试着说,很快学生就有了第一感性认识;接着我用一个游戏
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我举了三个数字卡片,
分别是3、6和12,让学生很快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
的倍数?为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3是6和12的因数,6也是
12的因数;6和12都是3的倍数。我追问:那我说,6是因
数,12是倍数可以吗?通过这个例子,学生认识到6相对于
12是因数,而相对于3却是倍数;而12相对于6才是倍数,
它相对于其他的数就说不定了,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很容易
就理解了相互依存的含义,更好的理解了概念的内涵;最后
我让同坐两人一组,一人说任意一个自然数,另一个同学则
找出它是谁的因数,谁的倍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由于答
案不,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很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
力。
本节课,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体验中,享受到了数
学思维的快乐,我想这才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会归纳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
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提高计算的正
确率;
3、养成良好的计算、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o44-24O8+69。094-9
8o244-864-51H-5
2、填空,并说出为什么?
(复习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习验算做好准备)
3、列竖式计算(生板演)
(1)7044+4(2)7。44+8
(3)102+24(4)4。5514-5
四道逐渐变难
二、探究新知
1、在评价学生的计算结果中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你能说出小数除以整数是怎么除
的吗?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会把步骤在说一遍,有的会讲出前
面“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
还有余数”两种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教师一一
给与肯定。
师:做小数除以整数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
学情预设:生根据小数乘法经验说出转化乘整数除法去
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哪一位不够商1就
商0,然后继续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要
添0后再除。
课件出示补充。
2、在暴露计算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验算。
(1)师:为了保证我们的计算正确,怎么办?一一验算
验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怎样验算黑板上面
的小数除法呢?
学情预设:生根据整数除法经验能说出用乘法验算除
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数除以商等。
师:四人小组,一人选一道进行验算,算完在组内说说
你是怎么想的?
(2)门诊台
课件出示。
小结:用估算能知道计算有没有错;用乘法或再除一遍
的方法能保证计算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小马虎也做了两道题,请同学们看看他做对了吗?如
果不对应该怎么订正?
37o84-6=637o4+5=1。4……4
2、计算并验算
43o5+2918。9・27
Io354-152074-45
3、书第20页:7、8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
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
积计算公式。正确、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
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
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
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
面积。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生:剪刀、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如等腰梯形、直
角梯形等)、练习本。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
帮一个忙,学校安排老师给校车的车窗贴防晒膜,可是老师
不知道买多少防晒膜合适,你们能帮帮我吗?哪位同学能说
一说?老师看到了你渴望的眼神,就请你来说一说吧。
你说通过观察发现车玻璃的形状是梯形,只需要算出来
这个梯形车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就能知道需要买多少防晒膜
了。
那我们该怎么求出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老师看到同
学们露出了疑惑表情,没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梯
形的面机
2.新授
同学们,虽然我们不知道梯形的面积公式,但是之前咱
们已经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探究的
吗?你来说,哦,你说我们是通过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长方形
来进行探究的,真棒!那梯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
来探究它的面积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拿出老师课前分
发给大家的各种各样的梯形,来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有什
么发现吧,小组合作,现在开始!
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
好了,时间到。大家都停下来吧,哪个小组代表来展示
你们的结果?
第三小组代表,你来说。你说之前学过了三角形和平行
四边形,所以你把梯形剪成了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
很好,说的请具体,还有哪个小组代表有不同的做法?
第一小组代表,你们是怎么做的?哦你说你们把梯形剪
成了二个三角形.同学们各有各的'方法,你们可真厉害。
还有别的小组有不同的方法吗?
哦,第二小组代表,你的手举的最高,你来说。哦,你
说你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真棒!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在大屏幕出示了这种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我们熟悉的图形,该如何推
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呢?我们以第三种方法一起来推导一下
吧。同学们,请思考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
有什么关系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又与梯形的什么有关
呢?
这个问题,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开始吧。
你最先举起了手,你来说。哦,你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是梯形的2倍!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真棒!还
有谁再来补充一下呢?第二排戴眼镜的女生,你来说,哦,
你说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就是梯形的
高!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同学们,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
梯形的面积就是(上底+下底)—高:2!如果我们用a表示
上底,b表示下底,高是h,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
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就请你来说吧,哦,你说梯形的面积等
于(a+b)_h+2!。思路很清晰说的很完整,请坐!所以梯
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a+b)_h/2!
同学们,我们用这种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那
刚刚我们采用剪一剪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
三角形,也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这两种方法能不能推导出
梯形的面积公式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下探究吧!
3.巩固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梯形的面积公式,现在让我们
一起来解决校车防晒膜的问题,窗户的上底长40里米,下
底长50厘米,高30厘米,请你们在三分钟的时间内独立算
出校车需要多少防晒膜。
时间到,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已经出师了答案,
你们的答案和老师的答案一样吗?
哦,都一样啊,看来大家都掌握的不错!
4.小结
大家都是爱学习得好孩子,最后谁能来说一说通过这节
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说你学会了求梯形得面积,还有你来补
充,哦你说梯形得面积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你们
说得都很好。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动手操作得方式学习了梯形得面
积,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学会了转化的思想。
5.作业
马上要下课了,现在老师来布置一下咱们的作业,请看
大屏幕,请同学们课下完成课后习题1,2题,并利用所学得
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计算、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
和掌握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乘法同样适用。
3、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
培养简便计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
算。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4分钟左右)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序是怎样的?乘法运算律有哪些?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总结:
(1)同一级符号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e)=(ab)c
乘法分配率a(b+c)=ab+ac
2、明确课题。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工
二、自学例14。(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4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看图,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
(2)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为什么可以这
样计算?
(3)比较两种解法,哪一种更简便?
(4)计算并比较三组算式。
点拨:先分别算出种茄子和辣椒的面积;或先算出这块
长方形菜地的长是多少米。
点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相同。
总结:“先算出这块菜地的长,再算它的面积”相对简
便些。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三道算式的圆圈里能填等号吗?为什么?
(3)整数加、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乘法也都适
用吗?
4、集体交流。
导学要点: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乘法同
样适用。而且,应用运算律常常能使计算过程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13分钟左右)
(-)适应练习。
1、整合“练一练”第1题和练习十四的第2题,先说
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点拨:“练一练”第1题的(1)可以先同时计算乘除法,
再算加法;练习十四第2题的最后一题,算式中既有中括号
又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2.整合“练一练”第2题和练习十四的第2题,用简便
方法计算。
点拨:0.25X36=0.25X4X9
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2.4X1.02=2.4X(1+0.02)
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二)口答练习。
1、练习十四第1题中的6道题。
提醒: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不要忘加小数点。
(三)整合练习。
1、练习十四第4题。
提示:要求这四名同学完成接力赛的总时间,只要把表
中的四个数据相加就可以了;而求这四个数连加的和时,可
以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练习十四第5题。
点拨:
(1)400X0.25X0.35先算400棵向日葵可收葵花子的
千克数,再算可榨油的千克数;
(2)0.25X0.35X400先算每棵向日葵可榨油的千克数,
再算400棵向日葵可榨油的总千克数。
(四)创编练习。
简便计算:7.3X9.90.125X8.8
提醒:7.3X9.9=7.3X(10-0.1)
0.125X8.8=0.125X8X1.1或
0.125X8.8=0.125X(8+0.8)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3
对于学生来说,经历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
数的乘法过程是形成乘法计算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后续学
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基础。为此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为
载体,通过解决一栋楼的总住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两位
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在具体解决“总住户”的计算问
题时,教材呈现了三种算法,前两种是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两位数乘一位数,再将这两部分的积相加,这是乘法竖式计
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应注重口算方法与竖式方法的沟通。
第三种是竖式计算,这是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等学习活
动,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
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很有成就感。
由于学生只有一位数乘法的基础,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
算14X12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想出口算方法,只有个别学
生能在预习或家长提前指导的情况下,正确书写竖式,这节
课正需要这些孩子来激发全班思维,让同学们在看竖式的过
程中,分析竖式计算算理、算法,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能
把竖式计算与口算算法进行沟通。
1.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
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会进行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理解竖式乘法每一步计算
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新教材特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写出算式并
交流,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算法。
3、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共同寻找、自主探
究、体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到数学
的魅力和乐趣。
一、创设情境(3分钟)
师: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请了
很多小朋友参加,也邀请了我们,想去吗?
生:想
师:那去看看吧!(课件出示)
师:真漂亮,这栋电梯公寓真大,大家都想进去了(智
慧老人:请你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每层14户,有12层,这栋楼能住多少户?(板书并
问)你能出算式吗?想想算式的意思?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4义12=(板书)或12X14=
师:很能干,一下就说到了乘法的意义。
师: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的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
数乘一位数,昨天我们学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板书:两位
数乘两位数)
师:你的记忆真好,很会学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的新知识,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能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创设一个生动的情
境,既为后面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做了铺
垫,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估算14X12(5分钟)
师:这栋楼房大约能住多少人呢?我们用过去学过的方
法估一估淘气他们住的楼房大约能住多少户人家?
生:140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140户左右,把12想成10,14X10=140(户)。
师:知道把12想成整十数,估得真快,了不起。还有
不同的估算结果吗?
生:120户左右,把14想成10,12X10=120(户)。
生:100户左右,把10想成10,10X10=100(户)
师:把它们都想成了整十数,很快地估出了结果,同学
们想一想,这三种估算方法里面,哪种更接近正确结果呢?
为什么?
生:我觉得得数是140更接近准确结果,因为这样估计
的误差最小。...
2、思考怎样计算14X12,探索方法(10分钟):
师:这栋楼到底能住多少户人呢?可是,像这种两位数
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办法算出14X12的准确结果吗?
试一试,把你计算的方法写在作业本上。(教师巡视,请学
生将自己的算法写在黑板上,只展示与竖式有关的算法,看
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请学生上台板书有代表性的三种竖式
方法。)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估算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挑战性的
问题一一像“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
办法算出14X12的准确结果吗?",激起学生主动探索欲望,
也凸显了本节课的重点。
师:你能看懂这种方法吗?(口算)谁来说一说他是怎么
算的?(提示:乘法意义,也就是算几个儿)
生:14X10=140(先算14X10,也就是10个14,等于
140)
14义2=28(再算14义2,也就是2个14,等于28)
140+28=168(最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得168)
师:你理解得太好了,非常能干。那这种方法呢?你能
看懂吗?谁又来说一说?
生:12X10二120(先算每层楼有10户人,12层就有12
个10,共120户)
12义4二48(但它每层还有4户人,12层就有12个4,共
48户)
120+48=168(最后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得168)
师: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我把12拆成了3X4,也就变成14X3X4=168(人)
师:它转化成了二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想得真好。大
家都能灵活地运用我们学过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不仅
是我们聪明和能干,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
学习数学过程中会经常用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
动,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口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为学习
竖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探索竖式计算14X12的方法(10分钟)
师:大家请看,两位数乘两位数还能用竖式计算?从结
果来看,对了吗?
生:对的,都是168o今天我们就重点讨论,如何用竖
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看一看,想想同学是怎样算的?(板
书:怎样算)先独立思考,再将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说一
说。
师:谁来代表你们小组说一说这些竖式是怎么算的?
生:我们小组发现第1,2个竖式都是先算2X14等于
28,再算10X14等于140,最后将结果加起来,等于168。
只是一个写了0,一个没有写0,但都不影响计算结果,都
是对的。
师:听懂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第一步还是先算2X14二28,第二步因为1在十位上,
代表一个十,相当于10X14=140,所以应该在结果上写成
140o再用28+140=168,第三种方法相当于把140后的0省
略了,但1对齐百位,4对齐十位,还是表示的140,对最
后的结果没有影响。
师:说得太精彩了,一下就看出了每一步是怎样算出来
的,真有数学头脑。
大家明白了吗?还有补充吗?
生:先算2X14就是算的2层楼共住28户,就是2个
14;再算的是10层楼住140户,也就是10个14。
师:你不仅知道它是怎样算的,还知道用乘法的意义来
解释这样算的道理,太会思考了,值得大家学习。大家都听
懂了吗?那你能看懂第三个算式吗?
生:它是先拿第一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4分别乘2和1,
得到48,再用十位上的数1乘2和1,得到120,最后将48
和120相加,得168。
师:这种算法和前两种不一样,但它也是正确的,只是
我们通常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
上的数,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
的数,以此类推c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前2个竖式,对于
它们,你还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有0和没0都是对的呢?
师:问得好,谁能解释?
生:因为这题写0和不写0都不影响最后的结果,所以
可以省略不写。
师:说得很好,就是这样的。
生:为什么4要写在十位上,1要写在百位上呢?
师:你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有谁能回答?
生: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
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了,而不是14。
师:同意吗?(生:同意)这一点很重要,是我们竖式中
很重要的一步,你明白了吗?
[设计意图]把“用竖式怎样算”确定为本节课的探究点,
很多学生并不会列竖式,通过观察同学列出的竖式,先独立
思考,再小组合作研究它们每一步是怎么算的。不仅准确地
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为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两
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算法提供了广阔的自
主探究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强化理解竖式(5分钟)
师:还有疑惑吗?那好,智慧老人他可有问题了,看你
是不是真的懂了?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门面施工现场管理及应急预案合同3篇
- 2024年货物出口合同标的及出口规格
- 2024年社区羽毛球馆租赁协议3篇
- 2024汽车租赁公司新能源车辆推广合同
- 2024年限定版房产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跨界合作居间协议书
- 2024年铁路轨道焊接分包商协议
- 2025年度餐厅与旅行社联合运营美食旅游项目合同3篇
- 2024版铁路安全协议书
- 职业学院工会评优评先实施办法
- **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分配方案
- 四川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员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新能源发电技术 课件 第6章 地热发电
- 期末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至2030年中国购物商场行业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期末测试(试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减竖式计算题100道及答案
- 《天然药物学基础》复习考试题库(带答案)
- 湖北省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附真题答案】
-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研究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