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江苏省泰州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八)·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二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材料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当前传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C.材料二指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可见中国文化要想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困难比较大。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范畴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优势研究B.数字技术与中国文化遗产关系研究C.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结合方式研究D.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国际化研究(4)结合材料内容,给“盗火者”下一个简要定义。(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枫叶红时魏巍激烈的防御战已经进行了20多天。在敌人进攻的主要地段上,差不多每个阵地,每天都要打下敌人数次至十数次的冲锋,每个阵地都要经过反复的争夺,许多阵地被敌人大量的炮火轰成了焦土。邓军和周仆的团指挥所设在一座山岗的背坡,实际上不过是仓促挖成的两个土洞。一个是作战室,一个是邓军和周仆的住房。山岗上长满了青松和红枫,土洞前还有一道浅浅的溪水。虽然山上山下落了不少炮弹,但是因为地形选择得好,洞子却安然无恙。尤其在那没有被炮火损伤的地方,仍然红叶满山,看去比红花还要鲜艳好看。邓军一早到二营去视察了,只有周仆留在指挥所。这时,哨兵进来报告说师长来了。山下有四五个人,绕过那个大炸弹坑,上了山坡。为首的正是师长,他以一向轻捷的脚步嗖嗖地向山上爬着。周仆急忙迎下山,把这位“抗大”同学让进洞子。“老周,怎么几天不见,成瘦猴儿了?”“你比我也强不了多少嘛!”周仆望望师长清瘦的面容笑着说。“是不是吃的不够了?”“还过得去。”周仆拿出他那小拳头般的大烟斗和烟荷包晃了晃。笑着说,“就是这个困难哪!……这几天,我们老邓饭倒是吃不下多少,烟是一支接一支。我们有两个参谋,烟癔也够瞧的。他们抽完了,就向我发起进攻。”“我差点儿忘了。”师长笑着说,“还给你们带来了两条‘大生产’呢!”周仆接过烟,交给警卫员小迷糊:“给参谍拿两包。剩下的给团长存着。没有我的话,一概不许乱动!”师长来,大概因为本团把一口口高地丢了。想到这儿,周仆不免有些难受。他燃起大烟斗,一拾头,发现师长正瞅地图。他检讨说:“我们准备晚上夺回来!你看,是不是把反击计划向你汇报一下?”“不,老周,不忙”师长笑着说“我今天是来找办法的。”周仆惶惑不解地说:“一号,你怎么对我也客气起来了?”“不,不是客气”师长再次郑重地说,“主席这次指示我们:持久作战,积极防御。可是究竟怎样具体地贯彻,并没有真正解决。我本来想开一次师党委会,当前情况不允许,我就跑到你这儿来了。”周仆知道他有一些问题要讲,就抽着大烟斗,静静地听着。“这次防御战打了20天了”师长闪动着布满红丝的眼睛望着周仆。“我提出‘与阵地共存亡’。前天三十团的三营营长最后带着十几个战士坚守阵地,整个阵地轰成焦土,他们没有叫一声苦。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还不肯向我说明真实的人数。当时我问:‘你们守得住吗?这个营长说:一号,你放心吧!我们坚决与阵地共存亡,就是剩下一个人也不能丢了阵地。’结果,这个营长和几个战士牺牲在阵地上……我十分难过,难过的倒不是别的,而是我提出这样的口号,造成了人地两亡。当然,不是说这样的口号应当一概否定,在扼守某些要点时,还必须有这种精神。就是今后也需要这样做。可是,作为指挥员,却不能单纯依靠这个口号搪塞责任。我们必须认真地找出一些办法……“事实上,我们也采用了一些办法”周仆说,“例如兵力上的前轻后重,火器上的前重后轻;还有适时的撤退和反击夺回阵地……”“对,”师长接过来说,“但是,这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现在拿出办法抵消敌人的火力优势。”水早已沸腾起来,被冲开的壶盖,呛啷一声滚在地下。周仆连忙拾起壶盖,倒了满满一茶缸,端到师长面前。“你们有没有一些单位,打得比较好、伤亡又比较小的?”“当然有”周仆笑着说,“我们的三连,打下敌人几十次冲锋,自己伤亡还不到20个人”师长的眉毛一扬。“如果我记得不错,大概18个人。”师长神情兴奋,笑着问:“郭祥这个嘎家伙,他又出什么鬼点子了?”“据说,工事修得好。”“什么样的工事?”周仆一时回答不出,涨红着脸说:“我们还没来得及看呢,……听他们营长说:敌人要打炮的时候,郭祥吹一声哨子,他们就隐蔽在工事里,外面只留一两个哨兵观察;等到敌人炮火一停,他们就跳出来反击敌人”“大家都是这样的打法”师长显然不满足地说,“问题是:为什么别人的工事被炮火摧毁,他们的工事没有摧毁呢?”周仆一时回答不出,师长不禁埋怨道:“老周,你们当政治干部的,也要多关心点军事嘛!”师长看了看表,已经下午三点钟了,就转向周仆说:我要到三连看看。”周仆脸上立刻显出为难的样子。他的大眼睛闪了闪笑着说:“我把郭祥找来,跟你详详细细地汇报一下,也是一样嘛!你看天也晚了,我们走到也看不清了。”师长笑着说:“上次你说太早,这次你又说太晚,我知道你搞的什么战术!”“好好,那我陪你一块去吧!”周仆跑到作战室,给团长打了电话,叫他赶快回来。接着又招呼小迷糊说:“把那烟再带上几盒,那里还有一个烟鬼呢!”小迷糊给周仆拿上大衣,随同师长出发。不一会儿,这位外号“爬山虎”的师长,又嗖嗖地跑到人们前面去了。(节选自魏巍《东方》,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长带人绕过大炸弹坑,嗖嗖地爬上山,来到团指挥所,表现了他不顾个人安危、来前线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B.师长、周仆都清瘦了,一是因为物资匮乏,二是因为战斗残酷吃不下饭,这样写客观反映了目前遇到的巨大困难。C.作者在叙述师长和周仆讨论战况时,插入了开水冲掉壶盖的细节描写,既侧面体现了两人讨论的专注,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D.去三连阵地前,周仆招呼小迷糊带烟给另一个烟鬼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志愿军上下关系的融洽和郭祥爱抽烟的特点。(2)关于师长检讨在敌人强大炮火优势下的硬拼战法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长在20天防御作战中发现,过分强调与阵地共存亡可能造成较大损失。B.师长认为不能一概否定不怕牺牲的精神,在特殊情况下及今后仍需这样。C.师长勇做自我批评,认为不能以不怕牺牲来搪塞造成较大战损的责任。D.师长说要选拔更多的人才,自然引出了郭祥巧筑工事杀伤敌人的情节。(3)文本第二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以中朝军民的胜利和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的失败而宣告结束。从文本来看,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楚王死,太子在齐质。苏秦谓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东国。”薛公曰:“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则是我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苏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谓其新王曰‘与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吾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下东国必可得也。”苏秦谓薛公曰:“臣闻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非亟得下东国者则楚之计变变则是君抱空质而负名于天下也。”薛公曰:“善。为之奈何?”对曰:“臣请为君之楚,使亟入下东国之地。楚得成,则君无败矣。”薛公曰:“善。”谓楚王曰:“齐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观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今王不亟入下东国,则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齐奉己。”楚王曰:“谨受命。”因献下东国。谓薛公曰:“楚之势可多割也。”薛公曰:“奈何?”“请告天子其故,使太子谒之君,以忠太子。使楚王闻之,可以益入地。”谓太子曰:“齐奉太子而立之,楚王请割地以留太子,齐少其地。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资齐,齐必奉太子。”太子曰:“善。”倍楚之割而延齐。楚王闻之恐,益割地而献之,尚恐事不成。谓楚王曰:“齐之所以敢多割地者,挟太子也。今已得地而求不止者,以太子权王也。故臣能去太子。太子去,齐无辞,必不倍于王也。王因驰强齐而为交,齐说,必听王。然则是王去仇而得齐交也。”楚王大悦,曰:“请以国因。”谓太子曰:“夫剬楚者王也,以空名市者太子也,齐未必信太子之言也,而楚功见矣。楚交成,太子必危矣。太子其图之。”太子曰:“谨受命。”乃约车而暮去。苏秦使人请薛公曰:“夫劝留太子者苏秦也,苏秦非诚以为君也,且以便楚也。苏秦恐君之知之,故多割楚以灭迹也。今劝太子者又苏秦也,而君弗知。臣窃为君疑之。”薛公大怒于苏秦。又使人谓楚王曰:“夫使薛公留太子者苏秦也;奉王而代立楚太子者又苏秦也;割地固约者又苏秦也;忠王而走太子者又苏秦也。今人恶苏秦于薛公,以其为齐薄而为楚厚也。愿王之知之。”楚王曰:“谨受命。”因封苏秦为武贞君。(《战国策•齐策三》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非亟得下东国者/则楚之计变/变则是君抱空质而负名于天下也/B.臣闻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非亟得下东国者/则楚之计变/变则是君抱空质/而负名于天下也/C.臣闻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非亟得下东国者/则楚之计变/变则是君抱空质/而负名于天下也/D.臣闻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非亟得下东国者/则楚之计变/变则是君抱空质而负名于天下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质,文中是做人质的意思。古时被派往别国做人质的人,多为王子或诸侯之子。B.文中薛公是孟尝君。公,古代一种爵位,西周时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C.“少其地”的“少”与《登泰山记》“道少半,越中岭”的“少”的意思相同。D.“齐说”的“说”为通假字,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说”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王死后,苏秦发现可趁之机,便向薛公建议趁机要挟楚国以便得到一定的土地。B.起初薛公有些犹豫不决,而在苏染再次建议薛公早做决定后,便要求苏秦前往楚国。C.楚王闻太子“倍楚之割地”后大恐,便希望通过“益割地”让齐国兑现之前的承诺。D.打发太子离开齐国后,苏秦先让人在薛公前诋毁自己,又让人到楚王面前为自己邀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王不亟入下东国,则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齐奉己。②以空名市者太子也,齐未必信太子之言也,而楚功见矣。(5)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苏秦游说成功的秘诀有哪些?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描绘了阴雨天气,绵雨飘落,风吹衣袖,令山行者情绪低落。B.雨过天晴,鹊鸟啼叫,鸥鸟在水面上嬉戏,整个画面欢快而美好。C.尾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山色不言语,却使人醉意全消,神清气爽。D.本诗在结尾处点明山行,诗意流畅自然,达到了人物合一的境界。(2)本诗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都写了浮云,但写浮云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两句引用孔子的名言,说明我们一定要向别人学习。(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通过理想现实对比,说明空有一番壮志却不做好准备是不可能实现的。(3)“梦”是一种意象语言,能够激发文人的创作灵感,古代诗词中经常用“梦”来表达情感,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以翩跹舞姿勾勒如诗如幻的山河图景、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千年梦境的《只此青绿》在央视虎年春晚的舞台上激活了观众的传统文化基因。“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青绿”是纯写意的,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发髻高耸,眉眼锋利;利落甩袖,隐入画中。的宋画之美、独一无二的中国古典之美在舞台上众仕女的步态中,走入了观众的心灵。“青绿”的端庄、沉静和冷例,在春晚的舞台上得到了的展现。“余音绕梁传古韵,咫尺千里舞江山。“在春晚古朴大气的舞台背景映衬下,《只此青绿》与900年前的《千里江山图》跨越古今对话,将中华传统之美娓娓道来。青山绿水,从古老的画卷里流淌出来,随如云般的水袖舞动,舞者身姿婀娜又兼具力量,静而不郁,动而不惊,体现、动静互补、有无相生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蕴含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国风出圈,文化破壁。风华绝代的传统文化是个“无尽藏”,如何把青灯古态变为符合当代技术水准的流光溢彩,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课题。(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每年公历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小寒”节气开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第五个节气,也是进入新一年的第一个节气。在新的一年里,()。“小寒”的三候为“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意思是说因感知到天地间的阳气回升,大雁开始北迁,喜鹊开始筑巢,雉鸡开始鸣叫。“小寒”时节,公众该如何养生?养生专家的建议说,严寒是进补的好时节,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因此①,以抵御寒冷对人体的侵袭,这就是民间常说的“三九补一冬”,但应注意有的放矢,万不可盲目进补。在寒暑交替的天时更迭中,②,如“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克服在闲散中熬夜的毛病。③,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解除疲劳,促进睡眠,浴足后进行足底按摩,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在最冷的“小寒”时节也能看到春意正在萌动B.虽然“小寒”时节最冷,但人们也能看到春意正在萌动C.正在萌动的春意在最冷的“小寒”时节也能被人们看到D.不但“小寒”时节最冷,而且人们能看到春意正在萌动(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这是一个奋进的时代,要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奋斗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铺天盖地的“内卷”,不争不抢、超然物外的“躺平”,也别有一种豁达洒脱的悠然。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3年江苏省泰州二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八)·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二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材料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当前传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C.材料二指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可见中国文化要想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困难比较大。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范畴的一项是AA.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优势研究B.数字技术与中国文化遗产关系研究C.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结合方式研究D.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国际化研究(4)结合材料内容,给“盗火者”下一个简要定义。(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分析】(1)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3)本题考查议论文相关知识的能力。做此题时,应掌握议论文的定义(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常见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相关知识,才能进行准确地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的方向指向“下定义”。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下定义”的模式,一般为“……是……的……”;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筛选出关键信息,找到属概念,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答题即可。(5)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解答】(1)A.“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误,曲解文意,“进而”表递进关系,由原文“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可知,“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与“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为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B.“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是说“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并未说“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错误,“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说法过于绝对。故选D。(2)D.“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错误,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二“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可知,材料二是将两者作以区分,并未指出“鲁迅式‘盗火者’”的不足,推论错误。故选D。(3)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范畴”,一要符合“传统文化”,二要符合“传播”。A项符合“传统文化”,不符合“传播”,所以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B.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由材料一“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和“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等可知,它兼有“传统文化”和“传播”的要求。C.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由材料一“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可知,它兼有“传统文化”和“传播”的特点。D.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由材料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和“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可知,它兼有“传统文化”和“传播”的特点。故选A。(4)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内容,给“盗火者”下一个简要定义。由材料二“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可知,“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做事方式为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观念为“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结合下定义的基本句式要求“‘盗火者’是……思想先锋”加以组合即可,注意句子的逻辑顺序,由此可得出:“盗火者”是“五四”时期中国的一批为了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的思想先锋。(5)由文本“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可知,第一段总括指出,为了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为了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活化、创新。由文本“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可知,第二段和第三段论述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播的两个方法,一是运用数字技术,二是将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由文本“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可知,最后总结收束,要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活化”需要我们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以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综上可知,材料一四个段落之间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答案:(1)D(2)D(3)A(4)“盗火者”是“五四”时期中国的一批为了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的思想先锋。(5)首先总括指出,为了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为了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活化、创新。然后论述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播的方法,一是运用数字技术,二是将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最后总结收束。(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枫叶红时魏巍激烈的防御战已经进行了20多天。在敌人进攻的主要地段上,差不多每个阵地,每天都要打下敌人数次至十数次的冲锋,每个阵地都要经过反复的争夺,许多阵地被敌人大量的炮火轰成了焦土。邓军和周仆的团指挥所设在一座山岗的背坡,实际上不过是仓促挖成的两个土洞。一个是作战室,一个是邓军和周仆的住房。山岗上长满了青松和红枫,土洞前还有一道浅浅的溪水。虽然山上山下落了不少炮弹,但是因为地形选择得好,洞子却安然无恙。尤其在那没有被炮火损伤的地方,仍然红叶满山,看去比红花还要鲜艳好看。邓军一早到二营去视察了,只有周仆留在指挥所。这时,哨兵进来报告说师长来了。山下有四五个人,绕过那个大炸弹坑,上了山坡。为首的正是师长,他以一向轻捷的脚步嗖嗖地向山上爬着。周仆急忙迎下山,把这位“抗大”同学让进洞子。“老周,怎么几天不见,成瘦猴儿了?”“你比我也强不了多少嘛!”周仆望望师长清瘦的面容笑着说。“是不是吃的不够了?”“还过得去。”周仆拿出他那小拳头般的大烟斗和烟荷包晃了晃。笑着说,“就是这个困难哪!……这几天,我们老邓饭倒是吃不下多少,烟是一支接一支。我们有两个参谋,烟癔也够瞧的。他们抽完了,就向我发起进攻。”“我差点儿忘了。”师长笑着说,“还给你们带来了两条‘大生产’呢!”周仆接过烟,交给警卫员小迷糊:“给参谍拿两包。剩下的给团长存着。没有我的话,一概不许乱动!”师长来,大概因为本团把一口口高地丢了。想到这儿,周仆不免有些难受。他燃起大烟斗,一拾头,发现师长正瞅地图。他检讨说:“我们准备晚上夺回来!你看,是不是把反击计划向你汇报一下?”“不,老周,不忙”师长笑着说“我今天是来找办法的。”周仆惶惑不解地说:“一号,你怎么对我也客气起来了?”“不,不是客气”师长再次郑重地说,“主席这次指示我们:持久作战,积极防御。可是究竟怎样具体地贯彻,并没有真正解决。我本来想开一次师党委会,当前情况不允许,我就跑到你这儿来了。”周仆知道他有一些问题要讲,就抽着大烟斗,静静地听着。“这次防御战打了20天了”师长闪动着布满红丝的眼睛望着周仆。“我提出‘与阵地共存亡’。前天三十团的三营营长最后带着十几个战士坚守阵地,整个阵地轰成焦土,他们没有叫一声苦。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还不肯向我说明真实的人数。当时我问:‘你们守得住吗?这个营长说:一号,你放心吧!我们坚决与阵地共存亡,就是剩下一个人也不能丢了阵地。’结果,这个营长和几个战士牺牲在阵地上……我十分难过,难过的倒不是别的,而是我提出这样的口号,造成了人地两亡。当然,不是说这样的口号应当一概否定,在扼守某些要点时,还必须有这种精神。就是今后也需要这样做。可是,作为指挥员,却不能单纯依靠这个口号搪塞责任。我们必须认真地找出一些办法……“事实上,我们也采用了一些办法”周仆说,“例如兵力上的前轻后重,火器上的前重后轻;还有适时的撤退和反击夺回阵地……”“对,”师长接过来说,“但是,这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现在拿出办法抵消敌人的火力优势。”水早已沸腾起来,被冲开的壶盖,呛啷一声滚在地下。周仆连忙拾起壶盖,倒了满满一茶缸,端到师长面前。“你们有没有一些单位,打得比较好、伤亡又比较小的?”“当然有”周仆笑着说,“我们的三连,打下敌人几十次冲锋,自己伤亡还不到20个人”师长的眉毛一扬。“如果我记得不错,大概18个人。”师长神情兴奋,笑着问:“郭祥这个嘎家伙,他又出什么鬼点子了?”“据说,工事修得好。”“什么样的工事?”周仆一时回答不出,涨红着脸说:“我们还没来得及看呢,……听他们营长说:敌人要打炮的时候,郭祥吹一声哨子,他们就隐蔽在工事里,外面只留一两个哨兵观察;等到敌人炮火一停,他们就跳出来反击敌人”“大家都是这样的打法”师长显然不满足地说,“问题是:为什么别人的工事被炮火摧毁,他们的工事没有摧毁呢?”周仆一时回答不出,师长不禁埋怨道:“老周,你们当政治干部的,也要多关心点军事嘛!”师长看了看表,已经下午三点钟了,就转向周仆说:我要到三连看看。”周仆脸上立刻显出为难的样子。他的大眼睛闪了闪笑着说:“我把郭祥找来,跟你详详细细地汇报一下,也是一样嘛!你看天也晚了,我们走到也看不清了。”师长笑着说:“上次你说太早,这次你又说太晚,我知道你搞的什么战术!”“好好,那我陪你一块去吧!”周仆跑到作战室,给团长打了电话,叫他赶快回来。接着又招呼小迷糊说:“把那烟再带上几盒,那里还有一个烟鬼呢!”小迷糊给周仆拿上大衣,随同师长出发。不一会儿,这位外号“爬山虎”的师长,又嗖嗖地跑到人们前面去了。(节选自魏巍《东方》,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师长带人绕过大炸弹坑,嗖嗖地爬上山,来到团指挥所,表现了他不顾个人安危、来前线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B.师长、周仆都清瘦了,一是因为物资匮乏,二是因为战斗残酷吃不下饭,这样写客观反映了目前遇到的巨大困难。C.作者在叙述师长和周仆讨论战况时,插入了开水冲掉壶盖的细节描写,既侧面体现了两人讨论的专注,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D.去三连阵地前,周仆招呼小迷糊带烟给另一个烟鬼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志愿军上下关系的融洽和郭祥爱抽烟的特点。(2)关于师长检讨在敌人强大炮火优势下的硬拼战法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师长在20天防御作战中发现,过分强调与阵地共存亡可能造成较大损失。B.师长认为不能一概否定不怕牺牲的精神,在特殊情况下及今后仍需这样。C.师长勇做自我批评,认为不能以不怕牺牲来搪塞造成较大战损的责任。D.师长说要选拔更多的人才,自然引出了郭祥巧筑工事杀伤敌人的情节。(3)文本第二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以中朝军民的胜利和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的失败而宣告结束。从文本来看,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3)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本类题目,需要结合句子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4)本题考查内容要点概括的能力。需要联系上下文,将与此有关的所有信息筛选出来,然后分层次整理,精练概括。【解答】(1)C.“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错,这一细节描写起到了舒缓紧张气氛,使行文节奏张弛有度的作用。(2)D.无中生有。师长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未提到选拔更多的人才。(3)①结合“山岗上长满了青松和红枫,土洞前还有一道浅浅的溪水……仍然红叶满山,看去比红花还要鲜艳好看”“枫叶红时”可知,舒缓紧张的情节,呼应本章题目,以如诗如画的场面,作为紧张激烈战斗生活的调剂,使情节发展张弛有度;②结合“虽然山上山下落了不少炮弹,但是因为地形选择得好,洞子却安然无恙。尤其在那没有被炮火损伤的地方,仍然红叶满山,看去比红花还要鲜艳好看”可知,烘托人物形象,鲜艳好看的红叶烘托了人民志愿军不惧强敌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③结合“山岗上长满了青松和红枫,土洞前还有一道浅浅的溪水。虽然山上山下落了不少炮弹,但是因为地形选择得好,洞子却安然无恙。尤其在那没有被炮火损伤的地方,仍然红叶满山,看去比红花还要鲜艳好看”可知,凸显主题美好的风景凸显了热爱和平、为保卫和平而战的主题。(4)①结合“激烈的防御战已经进行了20多天。在敌人进攻的主要地段上,差不多每个阵地,每天都要打下敌人数次至十数次的冲锋,每个阵地都要经过反复的争夺,许多阵地被敌人大量的炮火轰成了焦土”“主席这次指示我们:持久作战,积极防御。可是究竟怎样具体地贯彻,并没有真正解决。我本来想开一次师党委会,当前情况不允许,我就跑到你这儿来了”可知,上下一心,同仇敌忾:领袖英明决策,上级关心下级生活,下级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②结合“当然,不是说这样的口号应当一概否定,在扼守某些要点时,还必须有这种精神。就是今后也需要这样做。可是,作为指挥员,却不能单纯依靠这个口号搪塞责任。我们必须认真地找出一些办法……”可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在敌人炮火形成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师长不顾安危,发挥军事民主,亲自到前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③结合“前天三十团的三营营长最后带着十几个战士坚守阵地,整个阵地轰成焦土,他们没有叫一声苦。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还不肯向我说明真实的人数”“我们还没来得及看呢,……听他们营长说:敌人要打炮的时候,郭祥吹一声哨子,他们就隐蔽在工事里,外面只留一两个哨兵观察;等到敌人炮火一停,他们就跳出来反击敌人”可知,不惧强敌,英勇机智:志愿军不惧敌人猛烈的炮火,战斗到最后一人;三连连长郭祥巧修工事,敌人打炮进工事,敌人停炮就跳出来反击。答案:(1)C(2)D(3)①舒缓紧张的情节,呼应本章题目,以如诗如画的场面,作为紧张激烈战斗生活的调剂,使情节发展张弛有度;②烘托人物形象,鲜艳好看的红叶烘托了人民志愿军不惧强敌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③凸显主题美好的风景凸显了热爱和平、为保卫和平而战的主题。(4)①上下一心,同仇敌忾:领袖英明决策,上级关心下级生活,下级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②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在敌人炮火形成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师长不顾安危,发挥军事民主,亲自到前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③不惧强敌,英勇机智:志愿军不惧敌人猛烈的炮火,战斗到最后一人;三连连长郭祥巧修工事,敌人打炮进工事,敌人停炮就跳出来反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楚王死,太子在齐质。苏秦谓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东国。”薛公曰:“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则是我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苏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谓其新王曰‘与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吾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下东国必可得也。”苏秦谓薛公曰:“臣闻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非亟得下东国者则楚之计变变则是君抱空质而负名于天下也。”薛公曰:“善。为之奈何?”对曰:“臣请为君之楚,使亟入下东国之地。楚得成,则君无败矣。”薛公曰:“善。”谓楚王曰:“齐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观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今王不亟入下东国,则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齐奉己。”楚王曰:“谨受命。”因献下东国。谓薛公曰:“楚之势可多割也。”薛公曰:“奈何?”“请告天子其故,使太子谒之君,以忠太子。使楚王闻之,可以益入地。”谓太子曰:“齐奉太子而立之,楚王请割地以留太子,齐少其地。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资齐,齐必奉太子。”太子曰:“善。”倍楚之割而延齐。楚王闻之恐,益割地而献之,尚恐事不成。谓楚王曰:“齐之所以敢多割地者,挟太子也。今已得地而求不止者,以太子权王也。故臣能去太子。太子去,齐无辞,必不倍于王也。王因驰强齐而为交,齐说,必听王。然则是王去仇而得齐交也。”楚王大悦,曰:“请以国因。”谓太子曰:“夫剬楚者王也,以空名市者太子也,齐未必信太子之言也,而楚功见矣。楚交成,太子必危矣。太子其图之。”太子曰:“谨受命。”乃约车而暮去。苏秦使人请薛公曰:“夫劝留太子者苏秦也,苏秦非诚以为君也,且以便楚也。苏秦恐君之知之,故多割楚以灭迹也。今劝太子者又苏秦也,而君弗知。臣窃为君疑之。”薛公大怒于苏秦。又使人谓楚王曰:“夫使薛公留太子者苏秦也;奉王而代立楚太子者又苏秦也;割地固约者又苏秦也;忠王而走太子者又苏秦也。今人恶苏秦于薛公,以其为齐薄而为楚厚也。愿王之知之。”楚王曰:“谨受命。”因封苏秦为武贞君。(《战国策•齐策三》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臣闻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非亟得下东国者/则楚之计变/变则是君抱空质而负名于天下也/B.臣闻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非亟得下东国者/则楚之计变/变则是君抱空质/而负名于天下也/C.臣闻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非亟得下东国者/则楚之计变/变则是君抱空质/而负名于天下也/D.臣闻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非亟得下东国者/则楚之计变/变则是君抱空质而负名于天下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质,文中是做人质的意思。古时被派往别国做人质的人,多为王子或诸侯之子。B.文中薛公是孟尝君。公,古代一种爵位,西周时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C.“少其地”的“少”与《登泰山记》“道少半,越中岭”的“少”的意思相同。D.“齐说”的“说”为通假字,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说”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楚王死后,苏秦发现可趁之机,便向薛公建议趁机要挟楚国以便得到一定的土地。B.起初薛公有些犹豫不决,而在苏染再次建议薛公早做决定后,便要求苏秦前往楚国。C.楚王闻太子“倍楚之割地”后大恐,便希望通过“益割地”让齐国兑现之前的承诺。D.打发太子离开齐国后,苏秦先让人在薛公前诋毁自己,又让人到楚王面前为自己邀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王不亟入下东国,则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齐奉己。②以空名市者太子也,齐未必信太子之言也,而楚功见矣。(5)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苏秦游说成功的秘诀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有时也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筛选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在文中找到与题干相关的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加以概括。参考译文:楚王死,太子还在齐国充当人质。苏秦就对担任齐相的孟尝君田文说:“阁下何不扣留楚太子,用他与楚国交换下东国之地呢?”孟尝君说:“不能这样做,假如我扣留楚太子,而楚国另立新君,人质便失去了挟持的价值,反而落得不义之名。”苏秦说:“不对,楚国一旦另立新君,阁下可以趁机对新主说:‘如果楚能割下东国之地与齐,我就为大王杀掉太子,否则我将联合秦、韩、魏三国共拥太子为君。’这样下东国之地必能到手。”苏秦对孟尝君说:“我听说计谋泄露不会成功,遇事不决难以成名。如今阁下扣留太子,是为了得到下东国之地,如果不尽快行动,恐怕楚人会另有算计,阁下便会处于空有人质而身负不义之名的处境。”孟尝君:“先生说得很对,但是我该怎么办?”苏秦回答说:“我愿意为您出使楚国,游说它尽快割让下东国之地,一旦得地,阁下便成功了。”孟尝君说:“好”。苏秦对新立的楚王说:“齐人欲奉太子为王,我观察孟尝君图谋利用太子交换贵国的下东国之地。现今事势紧迫,大王如果不尽快割让下东国给齐,太子便会用比大王多出一倍的土地换取齐人对自己的支持。”楚王赶紧恭敬的回答:“寡人一切遵照办!”于是献出下东国之地。苏秦对孟尝君说:“看楚王的样子,还可以多割占土地。”孟尝君问:“有何办法?”苏秦答道:“请让我把内情告诉太子,使他前来见您,您表示支持他,然后故意让楚王知道,他自会割让更多的土地。”于是苏秦对楚太子说:“齐国拥立太子为楚王,可是新立的楚王却以土地贿赂齐国以扣留太子。齐国嫌得到土地太小,太子何不以更多倍数的土地许诺于齐呢?若能如此,齐人一定会支持您。太子说:“好主意。”就把比楚王割上的多出一倍的土地许诺给齐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甚是惊慌,便割让更多的土地,还诚惶诚恐,害怕事情不能成功。苏秦又对楚王说:“齐人之所以胆敢多割楚地,是因为他们以太子相要挟。如今虽已得到土地,可仍然纠缠不休,这还是有太子作要挟的缘故。臣愿意设法赶走太子,太子一走,齐国再无人质,必然再不敢向大王索要土地。大王趁机与齐达成一致协议,齐国必高兴,定然会接受大王的要求。这样一来,既消灭了令大王寝食难安的仇敌,又结交到了强大的齐国。”楚王听了十分高兴,说:“寡人以楚国托付给先生了。”于是苏秦再次拜见太子,说:“现今专制一国的是楚王,凭借虚名做交易的人是太子,齐国人未必相信太子的许诺,但新楚王(割地)的功劳是明显的。一旦齐、楚交结,太子就有可能成为其中的牺牲品,请太子考虑这件事!”太子说:“听从你的建议。”于是整治车辆,乘马连夜逃去。这时苏秦又派人到孟尝君那里诋毁自己:“劝您扣留太子的是苏秦,苏秦并非一心替您打算,他实在是为楚国的利益奔忙。他惟恐阁下察觉此事,便通过多割楚地的做法以掩饰形迹。这次劝太子连夜逃奔的也是苏秦,可您并不知晓,我私下里替您怀疑他的用心。”孟尝君对苏秦非常生气。苏秦又派人到楚王那里游说:“使孟尝君留太子的是苏秦,奉王而代立楚太子的也是苏秦,割地以达成协议的是苏秦,忠于大王而驱逐太子的仍然是苏秦。现在有人在孟尝君那里大进苏秦的谗言,说他厚楚而薄齐,死心塌地为大王效劳,希望大王能知道些情况。”楚王说:“寡人知道了。”于是封苏秦为武贞君。【解答】(1)句意:我听说计谋泄露不会成功,遇事不决难以成名。如今阁下扣留太子,是为了得到下东国之地,如果不尽快行动,恐怕楚人会另有算计,阁下便会处于空有人质而身负不义之名的处境。“事”是“无功”的主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D。“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是判断句,“者……也”表判断,一般在“者”后断开,排除B。故选A。(2)A.正确。B.正确。C.前句,意动用法,以……为少。句意:齐国嫌得到土地太小。后句,少于。句意: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含义不同,判断错误。D.都是通假字,通“悦”,喜悦。前句句意:齐国很高兴。后句句意:朋友从很远的地方到访,是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呀。故选C。(3)B.“便要求苏秦前往楚国”错,原文“臣请为君之楚,使亟入下东国之地”,是苏秦主动要求。故选B。(4)①“亟”,尽快;“倍”,多出一倍;“奉己”,支持自己。译文:大王(如果)不尽快割让下东国给齐国,那么太子将会用比大王多出一倍的割地来使齐国支持自己。②“以空名”,凭借虚名;“市”,做交易;“功”,功劳。译文:凭借虚名做交易的人是太子,齐国人未必相信太子的许诺,但新楚王(割地)的功劳是明显的。(5)结合“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东国”“臣请为君之楚,使亟入下东国之地。楚得成,则君无败矣”,为孟尝君谋划图谋楚国的下东国,并且主动要求去楚国游说,说明他有谋划、胆识和勇气。结合“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则是我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谓其新王曰‘与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吾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下东国必可得也”,孟尝君犹豫,苏秦最终说服了他,可知他有较强的论辩才能。结合“谓楚王曰……因献下东国”“谓薛公曰:‘楚之势可多割也’”“谓太子曰……太子曰:‘善。’倍楚之割而延齐。楚王闻之恐,益割地而献之,尚恐事不成”,可知他善于揣摩各方的想法,善于利用各方的关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答案:(1)A(2)C(3)B(4)①大王(如果)不尽快割让下东国给齐国,那么太子将会用比大王多出一倍的割地来使齐国支持自己。②凭借虚名做交易的人是太子,齐国人未必相信太子的许诺,但新楚王(割地)的功劳是明显的。(5)①有谋划、胆识和勇气;②有较强的论辩才能;③善于揣摩各方的想法,善于利用各方的关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颔联描绘了阴雨天气,绵雨飘落,风吹衣袖,令山行者情绪低落。B.雨过天晴,鹊鸟啼叫,鸥鸟在水面上嬉戏,整个画面欢快而美好。C.尾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山色不言语,却使人醉意全消,神清气爽。D.本诗在结尾处点明山行,诗意流畅自然,达到了人物合一的境界。(2)本诗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都写了浮云,但写浮云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相关意象作用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首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解答】(1)A.“令山行者情绪低落”说法有误。根据句中“清”及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可知,应是使山行者心情愉悦。故选A。(2)本诗中,“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睛”的意思是飘浮的云朵在碧空里你来我往,忙于“议”。“议”什么?“议”究竟是“阴”好,还是“晴”好。“议”的结果怎么样,没有说,接着便具体描写“山行”的经历和感受。由此可知,诗人在这里所写的“浮云”在内容上就是实指空中飘浮的云朵,但诗人还运用拟人手法,通过描写浮云似乎在商议天气阴晴的描写,来为后文描写山中雨过天晴的景色做下铺垫。因此,“浮云”也起到了涵盖全篇的作用,下文都是围绕浮云所“议”的“阴晴”来写的。《登飞来峰》中“浮云遮望眼”则运用了典故。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由此可知,这里的浮云具有象征意义,暗指奸佞的小人。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飘浮的云朵遮住远望的视线,原是因为我站在高出云层上的山塔的最高层。诗人在这里通过贬斥浮云,论述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这一人生哲理,也借此表达自己不惧困难,锐意改革的决心。答案:(1)A(2)①本诗中的浮云指空中飘浮的云朵,首联描绘了浮云在空中飘浮,似乎在商议天气的阴晴,从下文来看,起到了涵盖全篇的作用,下文都是围绕浮云所“议”的“阴晴”来写的。②《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浮云具有象征意义,暗指奸佞的小人。诗人借之表达了自己不畏奸邪小人,锐意进行改革的决心。译文:浮云在万里澄碧的晴空上来往飘荡,似乎在把天气的阴晴酝酿。微雨轻敲着荷叶,发出细碎急促的声响,不一会也洒湿了衣裳;从水面浮萍间飘来的和风吹拂着衣袖,带来一阵清凉。忽而雨过天晴,喜鹊喳喳喧闹,迎接朝阳;鸥鸟也在风平浪静的水面尽情游翔。经过风吹雨洗之后,山色更加明净秀丽,它虽然不言不语,却使人醉意全消,神清气爽。赏析:首联写天气,统摄全局,极精采。两句诗应连起来读、连起来讲:飘浮的云朵在碧空里你来我往,忙于“议”,“议”什么?“议”究竟是“阴”好,还是“晴”好。“议”的结果怎么样,没有说,接着便具体描写“山行”的经历和感受:“荷雨酒衣湿”,下起雨来了;“鹊声喧日出”,太阳又出来了。浮云议论不定,故阴晴也不定。宋人诗词中往往用拟人化手法写天气,姜夔《点绛唇》中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尤有名。但比较而言,王质以浮云“议阴晴”涵盖全篇,更具匠心。“荷雨”一联承“阴”。先说“荷雨”,后说“酒衣湿”,见得先听见雨打荷叶声而后才意识到下雨,才感觉到“衣湿”。这雨当然比“沽衣欲湿杏花雨”大一点,但大得也有限。同时,有荷花的季节衣服被雨酒湿,反而凉爽些。“苹风”是从浮萍之间吹来的风,说它“吹袖清”,见得那风也并不狂。雨已湿衣,再加风吹,其主观感受是“清”而不是寒,表明如果没有这风和雨,“山行”者就会感到炎热了。“鹊声”一联承“晴”。喜鹊喜干厌湿,所以叫“干鹊”。雨过天晴,喜鹊“喧”叫,这表现了鹊的喜悦,也传达了人的喜悦。试想:荷雨湿衣,虽然暂时带来爽意,但如果继续下,没完没了,“山行”者就不会很愉快;所以诗人写鹊“喧”,也正是为了传达自己的心声。“喧”后接“日出”,造句生新,“喜鹊喧叫:‘太阳出来了’”,多么传神!“鹊声喧日出”,引人向上看,由“鹊”及“日”;“鸥性狎波平”引人向下看,由“鸥”及“波”。鸥,生性爱水,但如果风急浪涌,它也受不了。如今雨霁风和,“波平”如镜,鸥自然尽情玩乐。“狎”字也像“喧”字一样用得很精彩,“狎”有“亲热”的意思。也有“玩乐”的意思,这里都适用。像首联一样,尾联也用拟人化手法,其区别在于前者正用,后者反用。有正才有反,从反面说,“山色不言语”,从正面说,自然是“山色能言语”。惟其能言语,所以下句用了个“唤”字。刚经过雨洗的“山色”忽受阳光照耀,明净秀丽,“不言语”已能“唤醒三日醒”;对于并未喝酒烂醉的人来说,自然更加神清气爽,赏心悦目。以“山行”为题,结尾才点出“山”,表明人在“山色”之中。全篇未见“行”字,但从浮云往来到荷雨湿衣、苹风吹袖、鹊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全诗写得兴会淋漓,景美情浓,艺术构思也相当精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两句引用孔子的名言,说明我们一定要向别人学习。(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两句通过理想现实对比,说明空有一番壮志却不做好准备是不可能实现的。(3)“梦”是一种意象语言,能够激发文人的创作灵感,古代诗词中经常用“梦”来表达情感,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解答】故答案为:(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重点字:必)(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仓)(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重点字:晓)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以翩跹舞姿勾勒如诗如幻的山河图景、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千年梦境的《只此青绿》在央视虎年春晚的舞台上激活了观众的传统文化基因。“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青绿”是纯写意的,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发髻高耸,眉眼锋利;利落甩袖,隐入画中。登峰造极(精彩绝伦)的宋画之美、独一无二的中国古典之美在舞台上众仕女的步态中,走入了观众的心灵。“青绿”的端庄、沉静和冷例,在春晚的舞台上得到了_淋漓尽致的展现。“余音绕梁传古韵,咫尺千里舞江山。“在春晚古朴大气的舞台背景映衬下,《只此青绿》与900年前的《千里江山图》跨越古今对话,将中华传统之美娓娓道来。青山绿水,从古老的画卷里流淌出来,随如云般的水袖舞动,舞者身姿婀娜又兼具力量,静而不郁,动而不惊,体现刚柔并济、动静互补、有无相生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蕴含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国风出圈,文化破壁。风华绝代的传统文化是个“无尽藏”,如何把青灯古态变为符合当代技术水准的流光溢彩,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课题。(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语境和成语的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碎石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合同模板3篇
- 2024货车租赁合同范文
- 2024年版汽车零部件生产与供应合同
- 2024建筑劳务给排水分包合同范本
- 2024建筑工地钢筋原材料采购与验收合同
- 2025年度新型建筑材料销售合作合同范本3篇
- 2024食堂食材采购与劳务承包合作协议3篇
- 2024饲料行业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校服采购合同模板
- 2025年度电网接入与转供电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小区地下车位租赁合同
- 2024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 抖音火花合同电子版获取教程
- 2024年刑法知识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典型题)
- 第5课《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第1框《理解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中职专用】《职业道德与法治》同步课堂课件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方案设计
- 肺栓塞指南解读
- 2024年广西南宁金融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修改)-y
-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混合运算1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