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近年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两相对比,不禁引人深思。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几乎成为“灯谜”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不但提供精彩的内容,而且提供续写精彩的可能。戏曲理论家李渔说,旧剧之可贵在于“本质如常”,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加以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随着时间的流逝,物质的东西可能过时甚至灭失,精神却永不过时,历经岁月的冲刷,反而会愈显光亮。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戏剧是高雅的也是大众的。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戏剧所营构的,不只是艺术空间,也是伦常的尺度。在这里,生活中的善行义举得到更有故事性的表现,不公正不道德现象受到谴责与批判,向往地变成了“现实”,现实的昭示着愿景。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地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三十余年舞台打磨已成当代经典,剧中人与命运的不懈抗争,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引导人们思考人生,在生活的韧性中咂摸历史的流转。贴近百姓口味自然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温度的。(摘编自胡一峰《为什么压箱底儿的经典老戏永不过时》)材料二: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范围愈来愈广.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频次逐年增加。在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等著名国际戏剧节现场,中国戏剧的身影随处可见。通过科技手段丰富表现样式,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打破了国外,尤其是西方观众将戏曲、杂耍等同于中国戏剧的刻板认知。事实上,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亮相第二届老舍艺术节的戏剧作品《酗酒者莫非》,根据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改编,由陆帕执导。与这位波兰导演来华演出的多部作品一样,《酗酒者莫非》的理念、手法均属于欧洲当代文学剧场,影像与心理两个时空的结合方式带出欧洲戏剧大师与中国当代文学碰撞出的火花。另一部在艺术节上登台的戏剧《铸剑》,文本取材自鲁迅同名小说及中国民间传说《干将莫邪》,由波兰知名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与中国演员联合创作完成。科技手段是助力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鲜亮“外衣”,然而究其根本,中国戏剧承载的厚重中国文化与艺术传统才是它能在国外赢得赞誉、获得尊重的根本原因。从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访美、198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茶馆》巡演欧洲,到近几年由陈佩斯、黄盈、赵森等执导的《戏台》《黄粱一梦》《罗刹国》等作品在国外引起的特别关注,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这些都在提醒中国的戏剧创作者,中国戏剧未来若想在世界戏剧版图上占据重要席位,理应深入民族艺术的核心地带,创排出彰显中国气象和文化气息、有格局、有品质的优秀作品。(摘编自梅生《中国戏剧走出去的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但是一些新创作品却不能获得人们的好评。B.经典戏剧作品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它们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艺术的高峰,给人以温暖和力量。C.物质的东西可能会过时甚至灭失,但作为时代产物的优秀戏剧作品,其精神历经岁月的冲刷后,反而会愈显光亮、永不过时。D.西方观众一度认为,中国戏剧与戏曲、杂耍是等同的,但随着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这一刻板的认识已被打破。(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火丁的《锁麟囊》每演必火,这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源于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守护与传承。B.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的途径虽然与《朝阳沟》中所展现的不同,但两代青年都有炽烈的家国情怀。C.由《宝莲灯》与《天下第一楼》的成功可以看出,经典作品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百姓的心声。D.材料二以《酗酒者莫非》与《铸剑》为论据,论证了中国戏剧要想走向世界,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出路的观点。(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在表演京剧《四郎探母》时,中外演员用特别突出拔高的音一起唱出“番”字。B.观看歌剧《图兰朵》时需注意着装,正襟危坐,不能像在戏园子一样随意走动。C.国外创作人员用多台投影等技术手段,与中国艺术家一起创作出话剧《青蛇》。D.音乐剧《在远方》融合时尚元素,歌颂中国快递小哥辛勤创造、坚定追求的精神和形象。(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请结合材料,谈谈在新时代如何促进我国戏曲的全面繁荣。2.(18分)在异乡①(美)海明威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②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这时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它们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葬礼的仪式时常在院子里举行。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赛选手。”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他检查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着黑丝绢的小伙子——他在前线待的时间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勋章。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③,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剑术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有一天,我对他说,“意大利语一学就通,说起来挺容易,我不太有兴趣了。”“嗯,不错,”少校说,“那你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语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语法。不久,我感到意大利语完全变了样,以致当我脑子里语法概念模糊时,都不敢同他交谈了。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当我学不好意大利语法时,他骂我是个丢人的大笨蛋,并且说,他自己也是个傻瓜,煞费心思来教我。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注意,语法要正确!”“回美国。”“结婚了吗?”“没有,但很想。”“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绝不能结婚。”“为什么,少校先生?”“别叫我少校先生。”“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把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有删改)【注】①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②米兰:意大利西北部城市。③“RATELLANZA”“ABNEGAZIONE”:意大利语,意为“友爱”“克己”。(1)(深度改编)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故事不受时空限制,更加自由灵活地讲述客观内容。B.很多伤兵都得了勋章,意大利为了表示友谊,授予了“我”这个美国兵勋章,其他人因此改变了对“我”的态度。C.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少校怒气冲冲地告诫“我”,表情可怕,少校这种看似不近情理的言行,表达了他的无限悲愤。D.作者用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洗练传神的语言、简单白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反战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对话使用了大量的简单句和省略句,极少使用连接词,这样处理加快了行文的节奏,使整个故事的结构更加紧凑。B.文中交代了伤残军人的理想,同时又介绍他们的伤势,身体的残缺与理想的破灭形成反差,以讽刺的手法表现战争的残酷。C.文中的少校是一个理性又诙谐、关心他人,在身体、精神和爱情遭受创伤后,仍坚强生存、热爱生命的硬汉形象。D.小说直接描写战场的血腥与暴力,但可以通过探寻伤残的内心世界体会到战争的残酷,符合海明威的“冰山理论”。(3)文章第一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分析其特点和作用?(4)本文标题“在异乡”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寻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再迀著作佐郎。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成,出通判宣州,提点江州太平观,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高宗践祚,召试中书舍人。帝以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缙绅艳之。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又言:“崇、观以来,赀结权幸,奴事阉宦,与开边误国,得职名自观文殿大学士而下直秘阁、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者,近稍镌褫,而建炎恩宥,又当甄复,盍依国初法,止中大夫。”绍兴元年,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又言:“古者有国必有史,古书榻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今逾三十年,无复日历,何以示来世?乞即臣所领州,许臣访寻故家文书,纂集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为日历之备。”制可。史馆既开,修撰綦崇礼言不必别设外局,乃已。郡人颜经投匦诉其敷籴军食,遂贬秩停官。六年,修撰范冲言:“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止;恐遂散逸,宜令就闲复卒前业。”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编类。八年,上所修书,自元符庚辰至宣和乙巳诏旨,凡六百六十五卷。藻再进官,其属鲍延祖、孟处义咸增秩有差。言者论其为蔡京、王黼之客,夺职居永州,累赦不宥。秦桧死,复职,官其二子。二十八年,《徽宗实录》成书,右仆射汤思退言藻尝纂集诏旨,比修实录,所取十盖七八,深有力于斯文。诏赠端明殿学士。(节选自《宋史•汪藻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B.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C.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D.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B.紫诰:指诏书。古时诏书盛以锦囊,以紫泥封口,上面盖印,故称。后文中的“黄麻”一词亦借指诏书。C.元符庚辰:这里兼用年号、干支纪年。从汉武帝起,皇帝开始有年号。干支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D.秩:可指官员的官阶、品级。“贬秩”指官员降级,“增秩”指官员加级,“秩满”指官员品级到了最高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汪藻文才出众。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纷纷进呈,其中汪藻的诗篇无人能及;高宗时国家多事,诏令多出自他之手。B.汪藻仕途坎坷。他与同舍的王黼不合,在整个王黼当权的时期不被重用;后来还被谏官以做过蔡京、王黼的门客为由夺去官职。C.汪藻正直敢言。他建言,对于那些贿赂当权、侍奉宦官、开边误国却取得职位的官员,应依照国初的惯例,授予官职不可过高。D.汪藻致力史学。他亲自参与编修《九域图志》《徽宗实录》。绍兴八年,汪藻呈上他主持编撰的实录,他和僚属都因此得到嘉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5)请简要概括汪藻为抢救文献资料做了哪些事?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八月十二日夜诚斋①望月杨万里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忽然觉得今宵月,元②不粘天独自行。[注]①诚斋:书斋名。②元:原本,原来。(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明写中秋夜月,暗写内心感受,为抒发乡愁做铺垫。B.第三句语言通俗易懂,新鲜活泼,给人以清新流畅之感。C.第四句描绘夜月独自前行的情景,画面空灵,富有理趣。D.这首写景小诗境界优美,设想新奇,耐人寻味,独具魅力。(2)诗人把月比作“一团冰”,二者有哪些相似点?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长治久安的。(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绘出一种梦幻般景象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名,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地上的诗篇。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民族认同的重要媒介。景观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强烈的视觉经验,而且是持久的心理体认;不仅是一时的观光感受,而且是历史的集体记忆;不仅是文献的书写记录,而且是鲜活的情感脉动;不仅是历史的过往痕迹,而且是民族的灵魂寄托。屈原创造了湘水,谢灵运创造了永嘉,()(),(),(),黄公望创造了富春江。如果没有这些人物,没有这些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那些地名很可能就是一个①的地方而已。一方面,诗人把他们的感情和意念投入到特定的景观之中,使景观成为活生生的人的生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景观也将历代诗人的生命记忆和所思所想不断保存、增殖,不断进行再生产。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和城市建设的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需要用心和珍视。静下心来,停下脚步,仔细地去品味地名里的厚重内涵,那每一座山、那每一条河流、那每一条大街小巷以及它们所包含的那些前人的智慧、故事、情感、记忆、想象。从中国的文学地名中,铭记那些不可磨灭的人与事,铭记那些③的精神风范。(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仿照画横线句子的句式,另选对象,在文中括号内再写四个句子。(3)有人认为,若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删去,其表达会更简洁精练;也有人认为不可删去。请说出不可删去的两条理由。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桃,①___________,也难怪崇尚“以形补形”的中国人会认为“核桃能补脑”了。但是其实两者也不太一样。如果你拿几个核桃来比较一下,②___________,可是人类的大脑却不是,人类大脑的沟回长得都很相似,只是有的地方沟回很多,有的地方就相对平滑。在生物的发展史上,神经系统的演化很重要。③___________,它的演化等级越高。除了极少数动物,比如海绵,几乎所有真核生物门的动物都具有神经系统,哺乳动物不仅具有神经中枢——大脑,还进化出了能思考的大脑皮层。且人类的大脑皮层还很特别,其他动物的大脑都不像人类这样折叠成“核桃”,即使是人类的近亲猿猴,也不像我们的大脑这样“皱”。为什么我们的大脑皮层尤其“皱”呢?是什么决定的呢?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只在人类身上存在的基因,这种名为“ARHGAP11B”的基因会让人类大脑产生更多的脑细胞。当脑细胞越来越多,大脑装不下时,就会发生折叠。(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B.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吗?C.同学们在运动场上你追我赶,谁也不甘示弱。D.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2)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福克斯体育台评价称,北京奥运会(2008年夏奥会)开幕式让整个世界都为之停转,所有人都在关注鸟巢体育场召开的盛大开幕仪式,数以千计的舞者、表演者和杂技演员身穿各色传统服装,尽情地表现出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长城和丝绸之旅的故事和中国武术交相辉映。材料二:张艺谋导演说:“北京冬奥会(2022年)开幕式不再像过去那样谈五千年,以前‘我们’还有强烈的愿望,说我们有很多家底,向世界介绍自己。但这次我们大声地说出‘我们’,就是全世界人类。开幕式不再只为我去表演,而是为了你去表演,为了大家去表演,文化自信就是表现在这一方面。”“尽情地表现出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这表现了一种自信,但是“双奥”导演张艺谋时隔14年,对“自信”又有了崭新的理解。请综合以上材料,以“新时代的自信”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多校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近年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两相对比,不禁引人深思。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几乎成为“灯谜”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不但提供精彩的内容,而且提供续写精彩的可能。戏曲理论家李渔说,旧剧之可贵在于“本质如常”,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加以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随着时间的流逝,物质的东西可能过时甚至灭失,精神却永不过时,历经岁月的冲刷,反而会愈显光亮。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戏剧是高雅的也是大众的。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戏剧所营构的,不只是艺术空间,也是伦常的尺度。在这里,生活中的善行义举得到更有故事性的表现,不公正不道德现象受到谴责与批判,向往地变成了“现实”,现实的昭示着愿景。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地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三十余年舞台打磨已成当代经典,剧中人与命运的不懈抗争,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引导人们思考人生,在生活的韧性中咂摸历史的流转。贴近百姓口味自然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温度的。(摘编自胡一峰《为什么压箱底儿的经典老戏永不过时》)材料二: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范围愈来愈广.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频次逐年增加。在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等著名国际戏剧节现场,中国戏剧的身影随处可见。通过科技手段丰富表现样式,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打破了国外,尤其是西方观众将戏曲、杂耍等同于中国戏剧的刻板认知。事实上,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亮相第二届老舍艺术节的戏剧作品《酗酒者莫非》,根据史铁生作品《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改编,由陆帕执导。与这位波兰导演来华演出的多部作品一样,《酗酒者莫非》的理念、手法均属于欧洲当代文学剧场,影像与心理两个时空的结合方式带出欧洲戏剧大师与中国当代文学碰撞出的火花。另一部在艺术节上登台的戏剧《铸剑》,文本取材自鲁迅同名小说及中国民间传说《干将莫邪》,由波兰知名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与中国演员联合创作完成。科技手段是助力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鲜亮“外衣”,然而究其根本,中国戏剧承载的厚重中国文化与艺术传统才是它能在国外赢得赞誉、获得尊重的根本原因。从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访美、198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茶馆》巡演欧洲,到近几年由陈佩斯、黄盈、赵森等执导的《戏台》《黄粱一梦》《罗刹国》等作品在国外引起的特别关注,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这些都在提醒中国的戏剧创作者,中国戏剧未来若想在世界戏剧版图上占据重要席位,理应深入民族艺术的核心地带,创排出彰显中国气象和文化气息、有格局、有品质的优秀作品。(摘编自梅生《中国戏剧走出去的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近年来,《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但是一些新创作品却不能获得人们的好评。B.经典戏剧作品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它们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艺术的高峰,给人以温暖和力量。C.物质的东西可能会过时甚至灭失,但作为时代产物的优秀戏剧作品,其精神历经岁月的冲刷后,反而会愈显光亮、永不过时。D.西方观众一度认为,中国戏剧与戏曲、杂耍是等同的,但随着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这一刻板的认识已被打破。(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张火丁的《锁麟囊》每演必火,这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源于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守护与传承。B.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的途径虽然与《朝阳沟》中所展现的不同,但两代青年都有炽烈的家国情怀。C.由《宝莲灯》与《天下第一楼》的成功可以看出,经典作品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百姓的心声。D.材料二以《酗酒者莫非》与《铸剑》为论据,论证了中国戏剧要想走向世界,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出路的观点。(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CA.在表演京剧《四郎探母》时,中外演员用特别突出拔高的音一起唱出“番”字。B.观看歌剧《图兰朵》时需注意着装,正襟危坐,不能像在戏园子一样随意走动。C.国外创作人员用多台投影等技术手段,与中国艺术家一起创作出话剧《青蛇》。D.音乐剧《在远方》融合时尚元素,歌颂中国快递小哥辛勤创造、坚定追求的精神和形象。(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请结合材料,谈谈在新时代如何促进我国戏曲的全面繁荣。【分析】(1)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行文思路题先进行分层,然后按照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进行答题即可。(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解答】(1)A.材料一原文为“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由此可见,“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并不是总是出现的,新创作品也能获得人们的好评,所以A选项中“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与“不能获得人们的好评”的表述属曲解文意。(2)D.“论证了中国戏剧要想走向世界,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出路的观点”错,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是“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由此可见,文章以《酗酒者莫非》与《铸剑》为论据是为了论证上述观点的。(3)综合材料二可知,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通过科技手段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相结合丰富表现形式”。A.没有涉及科技手段;B.是对观众的要求;C.既涉及科技手段,又涉及中国故事《青蛇》;D.虽涉及了时尚元素与中国故事,但时尚元素不等于科技手段。故选:C。(4)第一段提出问题“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第二、三段阐述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第四段阐述经典作品的厚度,“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第五段阐述经典作品的生活温度,“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5)根据材料一“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旧剧之可贵在于‘本质如常’,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加以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概括出:守护与传承精湛的技艺,根据时代善变善新以提升艺术的高度;根据材料一“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可以概括出:扎根文化沃土以提升作品的厚度;根据材料一“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可以概括出:贴近百姓口味以提升生活的温度;根据材料二“通过科技手段丰富表现样式,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打破了国外,尤其是西方观众将戏曲、杂耍等同于中国戏剧的刻板认知”“事实上,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可以概括出:利用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戏剧的交流。答案:(1)A(2)D(3)C(4)文章开篇提出“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的问题,接着从艺术的高度、作品的厚度、生活的温度三个角度回答了此问题。(5)①守护与传承精湛的技艺,根据时代善变善新以提升艺术的高度;②扎根文化沃土以提升作品的厚度;③贴近百姓口味以提升生活的温度;④利用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戏剧的交流。2.(18分)在异乡①(美)海明威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②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这时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它们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葬礼的仪式时常在院子里举行。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赛选手。”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他检查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着黑丝绢的小伙子——他在前线待的时间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勋章。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③,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剑术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有一天,我对他说,“意大利语一学就通,说起来挺容易,我不太有兴趣了。”“嗯,不错,”少校说,“那你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语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语法。不久,我感到意大利语完全变了样,以致当我脑子里语法概念模糊时,都不敢同他交谈了。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当我学不好意大利语法时,他骂我是个丢人的大笨蛋,并且说,他自己也是个傻瓜,煞费心思来教我。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注意,语法要正确!”“回美国。”“结婚了吗?”“没有,但很想。”“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绝不能结婚。”“为什么,少校先生?”“别叫我少校先生。”“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把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选》,有删改)【注】①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②米兰:意大利西北部城市。③“RATELLANZA”“ABNEGAZIONE”:意大利语,意为“友爱”“克己”。(1)(深度改编)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A.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故事不受时空限制,更加自由灵活地讲述客观内容。B.很多伤兵都得了勋章,意大利为了表示友谊,授予了“我”这个美国兵勋章,其他人因此改变了对“我”的态度。C.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少校怒气冲冲地告诫“我”,表情可怕,少校这种看似不近情理的言行,表达了他的无限悲愤。D.作者用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洗练传神的语言、简单白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反战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的对话使用了大量的简单句和省略句,极少使用连接词,这样处理加快了行文的节奏,使整个故事的结构更加紧凑。B.文中交代了伤残军人的理想,同时又介绍他们的伤势,身体的残缺与理想的破灭形成反差,以讽刺的手法表现战争的残酷。C.文中的少校是一个理性又诙谐、关心他人,在身体、精神和爱情遭受创伤后,仍坚强生存、热爱生命的硬汉形象。D.小说直接描写战场的血腥与暴力,但可以通过探寻伤残的内心世界体会到战争的残酷,符合海明威的“冰山理论”。(3)文章第一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分析其特点和作用?(4)本文标题“在异乡”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景物描写特点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景物描写具体内容分析其特点,并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分析其作用。(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标题意蕴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本,既要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又要挖掘其深层意蕴。【解答】(1)A.“使故事不受时空限制,更加自由灵活地讲述客观内容”错误。这是第三人称的优势,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使故事真实可信,同时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故选A。(2)D.“小说直接描写战场的血腥与暴力”错误,小说没有直接描写战场的血腥与暴力。故选D。(3)小说第一段画线部分的描写是“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这时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它们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抓住关键句子,如“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很冷的秋天”,点明时间季节是深秋,突出环境寒冷凄凉,萧瑟阴郁的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从环境自身角度看,阴冷的环境,秋风萧瑟,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秋天,为文章奠定了凄凉的基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烘托人物心情做了铺垫。文中写到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每天去接受治疗,他们有的擅长踢足球,有的擅长击剑,但是都因为战争,可能再也没有办法接触他们喜爱的运动。尤其是文中提到的少校,提到失去的妻子,更是彷徨、无助、绝望,“‘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开头环境描写为下文人物的迷茫、苦闷、消沉、绝望做了铺垫,从而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从文中“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可以看出,以少校为代表的这些军人在战争中受到的伤害特别大,从身体到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开头环境描写暗示了文章主题,烘托主人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死亡的恐惧。(4)从文中第一段可以知道,故事发生在米兰,从文中第五段“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可以知道我是美国人,美国人在米兰,在战火纷飞的意大利西北部城市,是在异乡。从文章开头“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可以知道,战争已经远离米兰,华灯初上,看橱窗很惬意,从中可以体会出,这是一个和平的世界,作为一个伤员,经历了战争经历了生死的伤员,这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我”每天去医院治疗,期待着好起来的那一天,是“在异乡”的深层含义,预示着和平。文中第二段写到“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第三段写到少校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下文还提到了很多的伤员,因为战争,有人死掉了,有人幸运的活了下来,但是他们可能永远站不起来,恢复不到正常人的生活,他们因为战争,或孤独、或痛苦、或绝望,这也是一种“异乡”,远离正常生活的异乡。答案:(1)A(2)D(3)①特点:深秋迟暮、寒冷凄凉、萧瑟阴郁。②作用:营造了深秋寒冷萧瑟、满目沧桑的阴郁氛围,烘托出人物的迷茫、苦闷、消沉、绝望,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为全文奠定了沉重的悲情基调。(4)①“在异乡”指:故事的叙述者“我”在异国他乡,在战火纷飞的意大利;②“异乡”指:经历了血与火的伤病员远离战场的米兰,在另一个世界;③“异乡”更深层指:战争的创伤导致这些九死一生的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寻除《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再迀著作佐郎。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成,出通判宣州,提点江州太平观,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高宗践祚,召试中书舍人。帝以所御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缙绅艳之。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又言:“崇、观以来,赀结权幸,奴事阉宦,与开边误国,得职名自观文殿大学士而下直秘阁、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者,近稍镌褫,而建炎恩宥,又当甄复,盍依国初法,止中大夫。”绍兴元年,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又言:“古者有国必有史,古书榻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今逾三十年,无复日历,何以示来世?乞即臣所领州,许臣访寻故家文书,纂集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为日历之备。”制可。史馆既开,修撰綦崇礼言不必别设外局,乃已。郡人颜经投匦诉其敷籴军食,遂贬秩停官。六年,修撰范冲言:“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止;恐遂散逸,宜令就闲复卒前业。”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编类。八年,上所修书,自元符庚辰至宣和乙巳诏旨,凡六百六十五卷。藻再进官,其属鲍延祖、孟处义咸增秩有差。言者论其为蔡京、王黼之客,夺职居永州,累赦不宥。秦桧死,复职,官其二子。二十八年,《徽宗实录》成书,右仆射汤思退言藻尝纂集诏旨,比修实录,所取十盖七八,深有力于斯文。诏赠端明殿学士。(节选自《宋史•汪藻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B.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C.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D.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B.紫诰:指诏书。古时诏书盛以锦囊,以紫泥封口,上面盖印,故称。后文中的“黄麻”一词亦借指诏书。C.元符庚辰:这里兼用年号、干支纪年。从汉武帝起,皇帝开始有年号。干支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D.秩:可指官员的官阶、品级。“贬秩”指官员降级,“增秩”指官员加级,“秩满”指官员品级到了最高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汪藻文才出众。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纷纷进呈,其中汪藻的诗篇无人能及;高宗时国家多事,诏令多出自他之手。B.汪藻仕途坎坷。他与同舍的王黼不合,在整个王黼当权的时期不被重用;后来还被谏官以做过蔡京、王黼的门客为由夺去官职。C.汪藻正直敢言。他建言,对于那些贿赂当权、侍奉宦官、开边误国却取得职位的官员,应依照国初的惯例,授予官职不可过高。D.汪藻致力史学。他亲自参与编修《九域图志》《徽宗实录》。绍兴八年,汪藻呈上他主持编撰的实录,他和僚属都因此得到嘉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5)请简要概括汪藻为抢救文献资料做了哪些事?【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B.句意:汪藻曾论奏诸大将手中握有重兵,逐渐形成了国家内轻外重的局面,并且陈说了所以待将帅的三件事,后来十年形势的发展完全证明他所说的。“论诸大将拥重兵”是动宾短语,“论”的是“诸大将拥重兵”这件事,而不是“诸大将”,所以在“兵”后断开,排除AD。“卒”修饰“如其策”,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C。故选:B。(2)D.“‘秩满’指官员品级到了最高级”错误,“秩满”是官吏任期届满。故选:D。(3)D.他亲自参与编修……《徽宗实录》”错误,从“《徽宗实录》成书,右仆射汤思退言藻尝纂集诏旨,比修实录,所取十盖七八,深有力于斯文”可知,《徽宗实录》不是汪藻参与的。故选:D。(4)以:因为;守:名词动用,担任太守;章:通“彰”,表彰,褒扬;“庙忠烈”,“建忠烈庙”。译文:他因为颜真卿尽忠唐皇室,曾经担任过湖州的太守,上疏皇帝请求褒扬颜真卿,皇帝于是下诏赐颜真卿建忠烈庙。(5)从“又言:‘古者有国必有史,古书榻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而次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今逾三十年,无复日历,何以示来世?乞即臣所领州,许臣访寻故家文书,纂集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为日历之备。’制可”可知,汪藻上书建言,自告奋勇奏请主持修史工作;从“修撰范冲言:‘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止;恐遂散逸,宜令就闲复卒前业。’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辟属编类”可知,汪藻后因故停官,在朝廷允许下,继续修史;从“八年,上所修书,自元符庚辰至宣和乙巳诏旨,凡六百六十五卷”可知,汪藻和同僚们一起完成了共计六百六十五卷的编撰工作。答案:(1)B(2)D(3)D(4)他因为颜真卿尽忠唐皇室,曾经担任过湖州的太守,上疏皇帝请求褒扬颜真卿,皇帝于是下诏赐颜真卿建忠烈庙。(5)①上书建言,自告奋勇奏请主持修史工作;②后因故停官,在朝廷允许下,继续修史;③他和同僚们一起完成了共计六百六十五卷的编撰工作。参考译文: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年即非常聪明,与众不同,后进入太学,又考中进士。徽宗亲自撰写了《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纷纷写诗进呈,只有汪藻写的和诗群臣里面没有人能够赶得上。没有多久,汪藻被提升为《九域图志》编修官,再升著作佐郎。当时的宰相王黼与汪藻同舍,关系素来不好,汪藻就被迫离开朝廷做宣州通判,又做提点江州太平观,居此职共八年,在整个王黼当权的时期不被重用。高宗即位,召试中书舍人。皇帝以他所御制的白团扇,亲自在上面写了“紫诰仍兼馆,黄麻似《六经》”十个字送给他,士大夫阶级都对他美慕。适逢当时国家多事,皇帝的诏令多数都出自汪藻之手。汪藻曾论奏诸大将手中握有重兵,逐渐形成了国家内轻外重的局面,并且陈说了所以待将帅的三件事,后来十年形势的发展完全证明他所说的。他又上奏章说:“崇宁、大观以来,那些用钱贿赂当权的大臣和侍臣,像奴隶一样侍奉宦官,以及开拓边境祸国殃民,取得自观文殿大学士而下至直秘阁和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职位名称的人,近年来对他们稍微有些削级和革职,可是从建炎开始,却对他们进行恩赦,现在又该甄别和恢复他们的官职,臣认为,何不依国初的惯例,这些人的官只让他们做到中大夫。”高宗绍兴元年,汪溪升任龙图阁直学士、知任湖州。他因为颜真御尽忠唐皇室、曾经担任过湖州的太守,上疏皇帝,请求褒扬颜真卿。皇帝于是下诏,赐颜真卿建忠烈庙。汪藻在疏中又说:“古代有国家就必定有史书,因此记皇帝书榻前议论的,就有时政记;把柱下所见所闻的事实记下来的,就有起居注;类列而加以编排,就形成了每日大事记;修而成书,就称作实录。现在已经过了三十年,可是不再看到每日大事记,这怎么能够昭示于来世?臣请求就在臣所主管的湖州,允许臣寻访旧的官宦人家的文书,编集哲宗元符庚辰以来的诏旨,作为编写每日大事记的准备。”皇帝同意了他的要求。汪藻负责的史馆得以顺利开办,但是修撰綦崇礼却向皇帝上疏说不必在朝廷外面设局,这样湖州史馆就被迫停止。与汪藻同郡的人颜经又向朝廷投书控告汪藻购买大量的军食,汪藻因此被贬级停官。绍兴六年,修撰范冲向皇帝上疏说:“每日大事记,是国家的大典,近来皇帝曾命令汪藻纂修,但事情被迫中止;臣恐资料遂因此散失,应该让他现在就闲职的时间再完成以前的事业。”皇帝于是就下诏颁赐给汪藻史馆修撰的伙食费,听任他自己招聘僚属进行编纂。绍兴八年,汪藻向朝廷呈上他所修成的书,该书收集了自哲宗元符庚辰年至徽宗宣和乙已年所有的皇帝诏旨,共计有六百六十五卷。汪藻因此再得升官,他的僚属鲍延祖、孟处义也都分别得到加级。谏官弹劾他曾做过蔡京和王黼的门客,因此被夺职谪居永州,屡次遇到大赦,都没有得到宽宥。奏桧死了以后汪藻得以恢复官职,并授予他的两个儿子官职。绍兴二十八年,《徽宗实录》修成。右仆射汤思退上疏,说汪藻曾纂集过诏旨,近来纂修的实录,所采用的材料十之七八是取自汪藻编的诏旨,汪藻确实大有力于这部实录。皇帝于是下诏追赠汪藻端明殿大学士。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八月十二日夜诚斋①望月杨万里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忽然觉得今宵月,元②不粘天独自行。[注]①诚斋:书斋名。②元:原本,原来。(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首句明写中秋夜月,暗写内心感受,为抒发乡愁做铺垫。B.第三句语言通俗易懂,新鲜活泼,给人以清新流畅之感。C.第四句描绘夜月独自前行的情景,画面空灵,富有理趣。D.这首写景小诗境界优美,设想新奇,耐人寻味,独具魅力。(2)诗人把月比作“一团冰”,二者有哪些相似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相关本体与喻体相似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全诗读懂相关诗句,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写中秋夜月”错误,是“近中秋月”的八月十二日夜;“为抒发乡愁做铺垫”诗作写于家中书房,描绘夜月,没有思乡之情。故选A。(2)“鸦青幕挂一团冰”运用比喻修辞,似是在鸦青色的幕布上挂着一团冰盘。冰亮而白,清澈透明,而十二晚上的明月光明皎洁,月的皎洁明亮与冰的清澈透明相似;冰的内涵有凉,而鸦青的天幕下,一轮明月悬挂其间,备显冷清,月的冷清与冰的冻冷相似;这里诗人不说“月”而说“一团冰”,“团”,即是圆,此处说月的形状与一团冰的形状相似。答案:(1)A(2)相似点:①月的皎洁明亮与冰的清澈透明相似;②月的冷清与冰的冻冷相似;③月的圆缺与一团冰的形状相似。译文:刚刚接近中秋,月已清圆,似是在鸦青色的幕布上挂着一团冰盘。忽然间,觉得今夜的月亮,独自行进在,与天隔离的空间。赏析: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诗的首句正是袭用这句俗语的语意。“才近”二字,扣题目的“八月十二”,只差三天,便是中秋,真称得上“近”了。本来每月的望日,月亮都是光明的,而这句俗语突出的是“中秋”,重点在“分外”。分外者,特别之意也,即较之其他月份更要清亮一点。八月十二,虽还未到中秋,但却接近中秋;虽未达到“分外”,却也是“已清”了。这已初步道出了题意。第二句,进一步写“望”。诗人所望见的是“鸦青幕挂一团冰”。仰望高空,俨如帷幕,色比鸦青,倍觉淡雅。在这淡雅的帷幕之上,悬挂着一轮明月,色泽的优雅、美丽,颇能引人入胜。还不止此,在这里诗人不说“月”而说“一团冰”。团者,圆也;而冰的内涵首先是凉其次是亮,再次是白,这较之“一轮月”不仅更为形象,而且创造出一个既优美又冷清,既光明而又优雅的境界。它不仅给与读者以美的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情操的陶冶。第三句在全诗中是一个转折,是第二句到第四句的一个过渡。“忽然觉得今宵月”,通俗易懂,简直就是一句白话。这种语言,新鲜活泼,是诚斋诗的特点之一。第四句则说明“忽然觉得”的内容,也就是对“今宵月”的一个遐想。月是历代诗人最喜欢歌咏的景物之一。在诗人的笔下,月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而他们由月所引起的遐想,也是各不相同的。而诗人能独辟蹊径,别有所想,出人意表。诗人想的是这个月亮“元不粘天独自行”。“元”即“原”字,意思的“原来月亮并不是粘在天上而是独自行走的”。夜空片云全无,一轮明月高悬,似乎无所附丽,独自运行。设想新奇,月夜晴空的境界全出。这首小诗,既创造出优美的境界,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又出以新奇的遐想,启迪着读者的思路;而那种通俗的语言,虽然传统的诗家,视为“鄙俗”,却使读者感到新鲜活泼。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长治久安的。(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绘出一种梦幻般景象的句子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重点字:伐、茂)(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重点字:须、臾、采)(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重点字:甸、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地名,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地上的诗篇。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民族认同的重要媒介。景观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强烈的视觉经验,而且是持久的心理体认;不仅是一时的观光感受,而且是历史的集体记忆;不仅是文献的书写记录,而且是鲜活的情感脉动;不仅是历史的过往痕迹,而且是民族的灵魂寄托。屈原创造了湘水,谢灵运创造了永嘉,()(),(),(),黄公望创造了富春江。如果没有这些人物,没有这些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那些地名很可能就是一个①的地方而已。一方面,诗人把他们的感情和意念投入到特定的景观之中,使景观成为活生生的人的生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景观也将历代诗人的生命记忆和所思所想不断保存、增殖,不断进行再生产。如今,随着科技发展和城市建设的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需要用心和珍视。静下心来,停下脚步,仔细地去品味地名里的厚重内涵,那每一座山、那每一条河流、那每一条大街小巷以及它们所包含的那些前人的智慧、故事、情感、记忆、想象。从中国的文学地名中,铭记那些不可磨灭的人与事,铭记那些③的精神风范。(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仿照画横线句子的句式,另选对象,在文中括号内再写四个句子。(3)有人认为,若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删去,其表达会更简洁精练;也有人认为不可删去。请说出不可删去的两条理由。【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结合语境读懂句段的意思,根据前后联系,选用意思相符的成语。(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要先分析句子的特点,结合语境进行仿写。(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含义,再结合语境分析其在文中的意思,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解答】(1)第一空,根据原文“屈原创造了湘水,谢灵运创造了永嘉……黄公望创造了富春江”可知,语境强调如果没有这些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那些地名很可能就是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而已。据此可填“默默无闻”。默默无闻:指做事无声无息,无人知晓,做了好事不声张,不图名利,没人知道。第二空,根据原文“随着科技发展和城市建设……”可知,语境强调城市建设的速度比较快,据此可填“日新月异”。日新月异: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第三空,根据前文“铭记那些不可磨灭的人与事,铭记那些……的精神风范”可知,语境所填成语修饰“精神风范”,所填成语内容和“不可磨灭”相近,据此可填“万古流芳”。万古流芳:比喻好名声或好德行永远流传。(2)根据文中原句“屈原创造了湘水,谢灵运创造了永嘉”“黄公望创造了富春江”可知,仿写的句子内容上要是艺术家、文学家的名字加地名,这个地名要和这个艺术家、文学家有密切的关系,如王勃与滕王阁,王维与辋川,杜甫与草堂,东坡与赤壁等。句式上采用“××创造了××”即可,最后可仿写为:王勃创造了滕王阁,王维创造了辋川,杜甫创造了草堂,东坡创造了赤壁。(3)由前一句“静下心来,停下脚步,仔细地去品味地名里的厚重内涵”可知,后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地名里的厚重内涵”的具体阐述,“那每一座山”“那每一条河流”“那每一条大街小巷”“那些前人的智慧、故事、情感、记忆、想象”使地名的厚重内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深入理解地名文化。“那每一座山、那每一条河流、那每一条大街小巷”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智慧、故事、情感、记忆、想象”运用了并列词语,表现了地名丰富的厚重内涵,同时这些句子语言优美,增添了语段的文学性和审美意蕴。答案:(1)①默默无闻②日新月异③万古流芳(2)王勃创造了滕王阁,王维创造了辋川,杜甫创造了草堂,东坡创造了赤壁。(3)①“那每一座山”“那每一条河流”“那每一条大街小巷”“那些前人的智慧、故事、情感、记忆、想象”使地名的厚重内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深入理解地名文化。②“那每一座山、那每一条河流、那每一条大街小巷”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智慧、故事、情感、记忆、想象”运用了并列词语,表现了地名丰富的厚重内涵,同时这些句子语言优美,增添了语段的文学性和审美意蕴。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桃,①___________,也难怪崇尚“以形补形”的中国人会认为“核桃能补脑”了。但是其实两者也不太一样。如果你拿几个核桃来比较一下,②___________,可是人类的大脑却不是,人类大脑的沟回长得都很相似,只是有的地方沟回很多,有的地方就相对平滑。在生物的发展史上,神经系统的演化很重要。③___________,它的演化等级越高。除了极少数动物,比如海绵,几乎所有真核生物门的动物都具有神经系统,哺乳动物不仅具有神经中枢——大脑,还进化出了能思考的大脑皮层。且人类的大脑皮层还很特别,其他动物的大脑都不像人类这样折叠成“核桃”,即使是人类的近亲猿猴,也不像我们的大脑这样“皱”。为什么我们的大脑皮层尤其“皱”呢?是什么决定的呢?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只在人类身上存在的基因,这种名为“ARHGAP11B”的基因会让人类大脑产生更多的脑细胞。当脑细胞越来越多,大脑装不下时,就会发生折叠。(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B.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吗?C.同学们在运动场上你追我赶,谁也不甘示弱。D.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2)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词语用法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