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三中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三中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三中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三中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三中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三中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某中学文学社准备出一期以某位人物为主题的校报。以下是这期校报的栏目名:①瑶草春深佩服香②灵均憔悴寄离骚③舍生取义留天问④九歌有遗编⑤投祭楚江湄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这期校报的栏目名的一项是A.花巷日夜绘市井 B.众人皆醉我独醒 C.臣心一意向南指 D.下得战马咏大江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表海亭①欧阳修②望海亭亭古堞间,独凭危槛俯人寰。苦寒冰合分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髀肉已消嗟病骨,冻醪犹可慰愁颜。颍田二顷春芜没,安得柴车自驾还。(注)①表海亭原址在山东省青州的南阳河河畔,传说当年姜太公分封至齐,属东夷之地。②1049年,欧阳修被请来做颍州太守,离开颍州后,他写下了一批思念颍州的作品,表达归颍的愿望。这就是其中的一首。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写望海亭非常高,从上面可以俯看人间,可惜年久失修,栏杆坏了很危险。B.颈联写诗人因病瘦弱,形销骨立,万念俱灰,只能借酒消愁。由此可知他的老病无助。C.尾联写家乡二顷田园是否荒芜,何时才能自驾柴车回到故里?可见诗人渴盼归隐,思家心切。D.从诗歌的颔联和尾联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渴盼归隐种田的情怀。E.从诗歌的整体来看,观察的视角是由上而下;写作思路是由写景到抒情,抒发孤寂、愁苦之情。2.诗歌颔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魏晋之后,修建私家园林__________。园林不仅是宴饮游乐、赏花作诗的场所,园中容纳自然山水于__________的造景美学也蕴藏着期求隐逸的情志,让士大夫兼得入世和出世,无须告别朝廷而得以享受__________之趣。自此园林艺术中也就逐渐融合了中国文人的文化性格。A.如火如荼尺寸之间洗尘B.如火如茶瞬息之间超尘C.方兴未已瞬息之间洗尘D.方兴未已尺寸之间超尘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通过学校教育进行道德教育,是中国治理的一大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成就一代又一代盛世的重要条件。①把人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②古代的君王无不把教化人民作为治国要务③通过以礼乐射御书术为内容的教育④在国都设立最高学府推行教化,在地方设立学校教化人民⑤起到了净化人心、防微杜渐、导人向善、促进和谐的作用⑥整个学校教育体系特别重视对官员的品德教育A.②①④⑤③⑥ B.②④③①⑥⑤ C.⑥①②⑤③④ D.⑥⑤①③②④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送友人入蜀①李白见说蚕从路②,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③。[注]①此诗作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蚕丛.古蜀王名。蚕丛路:指入蜀的道路。③君平:西汉时人,曾在成都以算卦占卜为生。1.李白,字太白,号__________________。2.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入蜀的道路艰险,表达了诗人临别时对友人的关切和提醒。B.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进行具体描画,有主观想象的色彩。C.颈联写客栈芳树笼罩,春城江流环绕,展现了蜀道上瑰丽的风光。D.尾联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劝慰,也寄寓了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3.颔联中的“起”和“生”两个字均用得巧妙,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2)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3)使天下之人,____________。独夫之心,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4)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5)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恨歌》)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新版电视剧忠实于原著,集中体现在它用了大量的原著文字作为人物的对白、独白和旁白,并用字幕将文字打出,既补充了画面表现的不足,更让观众原汁原味地体味原著文字的妙处。它对原著的忠实程度较之1987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在影视作品往往作为经典代读的今天,这种回归小说文本的努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问题是,我们究竟应如何理解忠实于原著?首先,所谓忠实于原著,应是忠实于原著精神,而不是拘泥于形迹,追求表面的形似;更不是对原著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作为视听综合艺术的影视剧,理应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充分发挥特点和长处,否则,便有可能使影视变成小说的图解,成为一种配以影像的广播剧。《红楼梦》新版电视剧忠实于原著的出发点是好的,有些处理手法也相当不错,但总体上缺少对原著富有个性和新意的阐释,以及对时空的重新处理,感觉上只是按照一百二十回本的叙事时间和空间,按部就班地一集一集演下去。相比之下,1989年的《红楼梦》电影版,就完全打破了原著的时空分割方式,把第五回作为电影的开头,以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切入故事,而以暗示贾宝玉出家的悠扬钟声作为电影的归结,虚实相生,大开大合,显示出利用影视技术手段重新架构故事的气魄。其次,忠实于原著也指对原著所反映的社会有本质的理解,是以更进步的思想意识照亮原著幽暗的一角,而不是把改编者自身的时代特点,生硬地添加到原著中去。新版电视剧中个别有新意的演绎值得我们肯定。比如王熙凤建议宝玉结婚的调包计,对于大家闺秀的薛宝钗来说,极大地伤害了她的自尊心。原著中写她母命难违而感受的委屈只一笔带过,但是新版电视剧用她的眼泪滴落于红锦缎的特写方式,进行充分渲染。这是基于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对当时薛宝钗处境的深深同情,编导的处理相当到位。遗憾的是,这样的成功例子不是很多,更多是改编者的现代意识过度发挥。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是礼法森严的大家族,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个别人有偶然放纵的时候,但即便骄纵如贾宝玉,按老祖宗的说法,“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还周到”。这种隐然存在的礼数对人的日常行为的制约,在新版电视剧中的许多场合被忽视了。比如,元春让众姐妹入住大观园,贾政有他自己的理解,吩咐说是把宝玉禁管。但新版电视剧加了一段王夫人当面反驳贾政的话:娘娘让宝玉入园读书,老爷如何说这是禁管?这在今天看来是最平常不过的,但在当时是非礼的。类似的非礼之举在新版电视剧中还有很多,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编导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让情节显得热闹一点而有意安排的,但这却带来“取闹而无礼”的影响。当今天的演职人员以自身的时代性来演绎一个传统大家族的故事时,时代的民主进步意识给他们带来的却是一种误读时代的幻觉,他们对经典的演绎只能让里面的人物不断犯下时代的错误,结果模糊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差异性认识。总之,如何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又融入富有新意的阐释,如何在回归小说文本的同时又发挥影视艺术的特点和长处,这是经典改编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不独《红楼梦》而然。我们只要对经典抱着敬畏的态度,在认真阅读和理解原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度阐释和再创作,虽然其间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但总的创作态度是值得肯定的。(摘编自詹丹、孙逊《名著改编与经典代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仅用原著文字作为影视人物的对白、独白和旁白,只是形式上忠实于原著。B.影视剧打破原著时空安排,适当加入有新意的阐释未必妨碍它忠实于原著。C.经典改编可用更进步的思想观照原著,但不得背离原著所反映的社会本质。D.只要敬畏经典,认真阅读、理解,适度阐释,就可以做到改编忠实于原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肯定《红楼梦》新版电视剧在忠实于原著方面的努力切入,阐述自己的观点。B.文章由表及里,从个别到一般,阐述了影视剧在经典改编中如何忠实于原著的问题。C.文章提出问题后从两方面展开论述,着重论证要对原著所反映的社会有本质的理解。D.第二段通过比较,论证《红楼梦》新版电视剧因为一味追求形似而违背了原著精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经典改编时,影视剧若能充分发挥作为视听综合艺术的特点和长处,就能够避免变成给小说配以影像的广播剧。B.在对原著的忠实度方面,作者认为《红楼梦》新版电视剧高于1989版电影,1989版电影又高于1987版电视剧。C.对改编者而言,在本质上理解原著所反映的社会,可使剧中人物少犯时代的错误,利于观众理解历史文化的差异。D.新版电视剧中,宝玉初会北静王,对方把御赐的念珠转赠给他,宝玉接过后欣喜地放到鼻子处闻,这忠实于原著。8、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意图及修正①一个作家之所以写作,乃是因为他有话要说。然而,作家的初始意图与最终形成的文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空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会不断修改其意图——否定、抛弃、订正或重组,甚至可能对原初的意图形成彻底的颠覆。②有学者指出,在由构思到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作者:“经验的作者”和“模范的作者”。“经验的作者”总留有特定身份的种种烙印,总是受制于一定时代的意识形态、宗教和文化氛围、个体的特色精神气质、认知心理和思维习惯。这些经验内容对于作者而言既是一种资源和动力,同时也意味着偏见和局限。“模范的作者”指的就是文本的叙事策略,是指作家在写作过程中编织或隐藏在文本中,以召唤读者辨识其意义的一系列叙事设计。③列夫·托尔斯泰作为一个经验作者,由于他的贵族血统的影响,由于他所受到的东正教浓郁氛围的渲染,当他在报纸上读到一个妇女因受到年轻军官的引诱而背叛丈夫的新闻时,他的愤怒是可以想见的。他觉得自己有义务以这个新闻为题材写一篇小说,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就是托尔斯泰写作《安娜·卡列尼娜》的最初动机。当然我们也已知道,在作者最终完成的那个文本中,所有的这些偏见和局限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修正和克服。托尔斯泰这一脱胎换骨的变化,显然是由于模范作者对经验作者的拯救。在经验作者向模范作者转化的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④可是,所谓的偏见难道在写作中是完全无用,只是等待被克服的东西吗?写作活动本身只是提供了一个生产过程或场域而已,作品总是未完成的或有待完成的。在这个场域中,作者自始至终都在与自己的矛盾、怀疑,乃至偏见作战。列夫·托尔斯泰一方面受到自身经验的局限;另一方面,社会和时代风尚的巨大变革对这种局限所形成的挑战,作家本人也能洞幽烛微。写作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各种歧异、矛盾和价值冲突的场所。在写作过程中,托尔斯泰固然受到了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民粹派思想的影响,认识到将土地归还给农民这一类的时代要求的正当性,但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他不假思索地贬损农民的例子并不少见,他对安娜特别是对众多女性的看法,也不是没有问题的。⑤退一步说,即使作者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克服了经验作者的种种局限和偏见,从而使作品脱胎换骨,我们是不是可以据此认为,

?如果我们这样看待文学,我们是不是从一个糟糕的“作者中心”的绝对主义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更为糟糕的取消作者的相对主义者了呢?⑥作者意图与文本意图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由文学叙事方式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或者说是由语言的性质所决定的。一个作者写作的缘由在于他有话要说。这个简短的陈述中包含着两个人所共知的关键:他要说什么,如何去说。假定文学作者有某个见解需要发表,那他完全可以将它直接陈述出来,或者采用概念和逻辑的方式将这一观点条分缕析地写成一篇学术论文,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他要说的话得到概念、语法和逻辑的限定,而减少被误解的可能性。文学的言说方式就是一个隐喻的方式:诗歌通过意象去指涉隐藏在它背后的存在或意义,而叙事文学则是通过故事去包裹它所要说的话,这不是一种解释或证明,充其量只是一种暗示和象征性的类比。⑦当然,文学的言说方式之所以是一种隐喻的方式,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文学语言本身实际上也是一个隐喻。作者所描述的世界并不能像电影场景那样让我们直接看到,而必须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作用于读者的想象。作者的意图是一回事,他通过语言文字所呈现的“文本意图”当然是另一回事。一旦正确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作者将自己的初始观念试图贯彻于整个作品,说到底是一个荒谬的想法。(选自《文学的邀约》,有删改)1.第④段加点词“洞幽烛微”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2.将以下三句话依次填入第⑤段空缺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个促使作者拿起笔来写作的意图就可有可无了呢②原来促使该作者产生写作动机的那个个体经验就不重要了呢③经验作者的品格、人格、道德激情以及种种修养,也完全可以被忽略呢A.①③②B.③①②C.②①③D.③②①3.以下对“模范的作者”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模范的作者会不断修改作者的初始意图。B.模范的作者也难以克服作者的所有偏见。C.模范的作者反对时代的意识形态和氛围。D.模范的作者与经验的作者可以互相影响。4.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A.隐喻的言说方式只用于诗歌和小说。B.文学作品不能呈现作者的初始意图。C.文学创作不需要语法和逻辑的限定。D.学术论文的作者意图也可能被误解。5.评析第④⑤段在全文论述中的作用。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04年中国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垃圾在不分类的情况下,往往只有两种处理方式,填埋和焚烧。然而,填埋浪费土地资源,产生有害渗滤液,存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隐患;焚烧会产生有害的灰渣和气体。那些未经安全处理的垃圾,兜兜转转,甚至可能回到我们的身体内。美国CNN做过一个调查,追踪8名志愿者的一周饮食,在他们体内发现了几乎所有的塑料类型。当我们还在为站在食物链最顶端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殊不知,链条的底端早已一片疮痍。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所以,垃圾分类,不仅是分类,更是在自救。有分类,才可能更好地无害化处理。最近,网络上嘲笑上海强推垃圾分类的段子铺天盖地,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垃圾分类的最大影响就是自己的生活变得不那么便捷了。其实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19年过去了,收效甚微。看来,垃圾分类绝非只是“政府重视,资金到位”就能快速达成的。(摘编自新浪微博2019年8月21日《垃圾分类,刻不容缓》)材料二1962年,林恩(LynnW.R.)提出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其中垃圾管理的“金字塔”优先度层级已被全世界广泛接受。2017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处理比例为2.3%,卫生填埋处理比例为55.9%,焚烧处理比例为39.3%,生物处理比例为2.5%。(摘编自《垃圾处理与利用的“金字塔”层级》,《科学世界》2019年第9期)材料三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尤以减量化为优先。减量化要求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就要考虑产品废弃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例如通过减少材料用量、降低重量和缩小体积等一系列手段减少产品废弃后的生活垃圾产量。在产品的消费过程中推进可持续消费模式,通过缩减不必要的消费、减少不必要的包装以及尽可能重复利用产品等策略,减少消费过程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大力推进资源化,尽可能回收资源和能量,例如从电子废弃物中提炼金、银、铜等金属资源,废弃塑料进行再生和建材化处置,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和厌氧发酵等生物处理回收有机肥和生物燃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对于最终无法资源化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摘编自杨建新《生活垃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学世界》2019年第9期)材料四垃圾随意抛掷意味着社会文明还没起步;能够集中堆放,可认定社会文明的开始;如果进行分类处理,就算融入现代文明;只有精细化管理,该国家和地区方能进入先进社会行列。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65%左右。其城市垃圾分类实施开始于1904年,至今累计出台与垃圾管理相关的法律10余项、行政管理条例近5000条。从前端收集到末端处理,德国实现了全覆盖和全方位垃圾管理。配有专门的环境警察,每天展开专项巡逻,每周抽查各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情况。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所以日本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四五年级还专门开设了垃圾分类的课程。日本每户家庭的墙上都贴有两张时刻表——《电车时刻表》和《垃圾回收时间表》;每个社区都有垃圾分类的咨询电话;政府编有详细的《垃圾分类手册》。如果乱丢垃圾,很可能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罚款可达1000万日元。(摘编自汪中求《垃圾分类背后的真相》,《企业管理杂志》2019年7月)1.依据前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垃圾管理的“金字塔”优先度层级中,“减量化”在最顶端,具有最高综合效益;“简易处置”处于最底层,对环境影响也最大。B.依据林恩的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约95%都采用卫生填埋和焚烧的处理方式,已基本实现“无害化”。C.“减量化”意味着先从源头减量,在产品设计、生产时就要考虑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后续消费过程中也要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D.我们要坚持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对其中可以成为资源的部分尽可能地提取、回收、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循环使用。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垃圾处理方式和分类意识还处于落后阶段,因而推行垃圾分类管理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B.“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是说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所以参与垃圾分类管理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C.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由此可见,垃圾和资源可以相互转化,不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D.垃圾处理的水平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对垃圾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国家和地区进入社会先进行列的前提。3.结合材料四,说说我国推行垃圾精细化管理还需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马公,名燧,字洵美,汝州郏城人也。天宝末,安禄山拥幽陵之师南向,以光禄卿贾循为留后,燧以书干循,劝诛逆将向润容等,循疑留不决,竟及于祸。宝应中,陈郑节度李凉公移镇上党,雅知公才,表为晋州赵城尉。时王师既破史朝议,乃复河洛,有回鹘可汗之助,因肆暴而归,以功自负,其强难屈,李凉公使上介致饩①,皆惧不敢行。公官方解巾②,急病不让,径诣其垒。申明要约,气盛词直,虏皆优从。可汗乃授以旗帜,委之供办,且曰:“有犯禁者,公其董之。”于是藩部肃然,莫不畏服。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居将相之重,恃父子之勇,可汗又其子婿也,借之为援,将有异图。公密觇其情,请为之备。初,伪范阳节度使李怀仙,与相、卫、恒、定等四帅相继来降,怀恩结为党助,奏复其职。至是拥众据汾上,子玚围太原,相、卫馈运,以相掎角。公至安阳,说其帅曰:“怀恩憯刻以逞欲,其子轻佻而好胜,人人自为计,坐待帐下之变耳?”深陈利病,劝喻激切,由是感公言,至涕泣改图。因约怀仙等三人,奉章献款。既回鹘北归,怀恩与玚继死。公之明识远略,皆此类也。大历十年,夏五月,汴宋兵马使李灵耀以濮阳叛,俄据浚郊,国家始务靖叛,特屈常宪,因以节度留后授之,而又结魏师以略东郡,不利。六月,诏公与淮西节度李忠臣夹攻之。时寇锋盛,忠臣每战皆北,将弃师以免者数矣,公激以壮志,或绐之吉梦。忠臣既惭且愤,引师复还。先是忠臣军汴南,公军汴北,每与虏角,所向无前,初败之于荥泽,又破之于西梁固。至是灵耀以其勇悍者八千人,号为“饿狼营”,尽锐来拒,公引部决战,遂胜入大梁。翌日,馀党以城内八千人降于公,公悉让忠臣,退于坂桥,其士吏掳获,悉以家财购而复之,大梁之人,至今知感。履险则忠以尽敌,成功则让以保身,此又将帅之明哲也。(节选自唐代权德舆《司徒兼侍中上柱国北平郡王赠太傅马公行状》,有删改)(注释)①上介:古代官名。致饩:馈赠礼物。②解巾:巾,古代隐士常戴的一种头巾,后用解巾代指出任官职。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犯禁者,公其董之董:关注B.至是拥众据汾上拥:聚集C.而又结魏师以略东郡略:劫掠D.每与虏角,所向无前角:作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功自负焉用亡郑以陪邻B.请为之备秦王不怿,为一击缶C.因约怀仙等三人不如因善遇之D.忠臣既惭且愤不出,火且尽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寇锋盛,忠臣每战皆北,将弃师以免者数矣,公激以壮志,或绐之吉梦。(2)履险则忠以尽敌,成功则让以保身,此又将帅之明哲也。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有三个故事体现了马燧的“明识远略”,请简要概括。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为一时名辈称许。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知青州,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知滁州,山东有寇李二过境上,告人曰:“我东人也,公尝为青州,民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率众去。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郊祀,当任子、进阶爵,乞回其恩,封母郡太君。宰相谓曰:“君即为学士,拟封不久矣。”概曰:“母年八十二,愿及今拜君赐以为荣。”乃许之,后遂为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士大夫望①,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以龙图阁学士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为郓州时,吏按前守冯浩侵公使钱三十万,当以职田租偿。概知其贫,为代以己奉。其平生所为类此。(节选自《宋史·赵概传》)[注]①觖望:因不满意而怨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B.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C.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D.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B.太君为官员母亲的封号。宋代官员之母封号有郡太君、县太君等称。C.宿卫指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的人。宿,这里有军队驻扎的意思。D.公使钱又称公用钱,宋代官府用于宴请和馈赠过往官员的招待费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概不惧邪恶,执法严明。洪州知州任上,他严惩把持地方的不法僚吏,洪州府为之震惧。B.赵概颇知进退,深明大义。朝廷召人修撰起居注,他自请贬黜,给之后到的欧阳修腾职位。C.赵概不恋权位,忠于君主。他曾经多次告老求去,后回乡十五年,辑录《谏林》,呈现神宗。D.赵概秉性平和,不结私怨。欧阳修遭逢冤狱,他曾不计个人恩怨上奏章辨明欧阳修无罪。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2)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鲁迅)②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③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日,学校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作为杰出的青年学生代表,你应邀在大会上发言。请写一篇演讲稿,回望历史,缅怀先贤,着眼未来,表达心声,展现当代青年的风采。要求:①恰当引用三句名言。②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1、B【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语言准确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命题者的意图是根据提供的材料弄清楚作家是谁,并在选项中选出相同的作家。这就需要充分了解诗句的出处和作家的个人经历。选择选项时注意要保持对象的一致,同时能了解其他作家的经历和作品。根据题干中的各栏目名“香草”“灵均”“天问”等,可知所写人物是屈原。B项,体现了屈原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A项,根据“市井”可知写柳永;C项,根据“臣心”“向南”可以联想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可知写文天祥;D项,根据“战马”可以联想“马作的卢飞快”,“咏大江”可以联想“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可知写辛弃疾。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命题者的意图是根据提供的材料弄清楚人物是谁,并在选项中选出相同的人物。这就需要充分了解诗句的出处和作家的个人经历。选择选项时注意要保持对象的一致,同时能了解其他作家的经历和作品。2、1.AD2.颔联描绘了凄寒黯淡的画面。苦寒之冰与流水汇集在一起,天欲下雪,乌云低垂到山上。诗人借景抒情,以此景烘托此时诗人寂寞孤独的心情;为下文抒发情感奠定了感情的基调。【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A项,“危”是“高”的意思,并不是“危险”的意思。D项,颔联并没有表现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因为这并不是美景;尾联表现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故选AD。2.本题考查鉴赏颔联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意,立足颔联内容分析,第一步,抓住颔联中的意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颔联的画面;第二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并分析诗中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中作用。颔联“苦寒冰合分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的大意是:苦寒之冰与流水汇集在一起,天欲下雪,乌云低垂到山上。根据意象及其修饰语分析其意境特点,“冰”“流水”是“苦寒”的,“雪”是“欲”下的,“云”是“垂四面山”的,整个画面显得凄寒、黯淡。给人一种压抑感。借景抒情,其作用在内容上显然是借凄寒、黯淡的意境烘托此时诗人寂寞孤独的心情,并在结构上为下文抒发情感奠定了感情的基调。【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3、D【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空,如火如荼,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方兴未已,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修建私家园林”是一种现象或事物,不属于行动。此处应选用“方兴未已”。排除A、B。第二空,瞬息之间,指时间短;尺寸之间,指空间小。和“容纳自然山水”搭配只能是空间小。此处选用“尺寸之间”。第三空,洗尘,指设宴欢迎远道来的客人。不合语境中享受自然的意思。选用“超尘”。排除C。故选D。4、B【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连贯性。我们要注意句子中代词、关联词的连接作用,在内容上注意逻辑关系(时间、空间、事理--转折、递进、并列、条件、假设、总分、因果),主语一致与否。语段介绍了中国学校教育的相关情况。解答本题首先比较四个选项,确定首句是②还是⑥,横线前面一句的陈述主语是“道德教育”,而⑥句说的是“学校教育体系”与之不衔接,故首句是②,②句说古代君王重视教化人民即道德教育,后面应该接着说教化人民的方式方法,比较①④两句发现,④句应该紧承②句,说古代君王在国都、地方设立教育机构来教化人民。故选B。【点睛】做排序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5、1.青莲居士2.C3.“起”字:把本来是静态的岩崖写成动态,凸显山势的迂回、峭拔;“生”字既写出云雾之飘动,又见栈道之高危。这两个字用得极富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和奇伟。(意近即可)【解析】

1.此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包括对中外作家作品,对古代文化常识,对文体知识与类别等的考查。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本题中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此题C项“客栈”错。“客栈”应为"栈道”。颈联上句“芳树笼秦栈”写的是入蜀途中栈道上的景致,下句“春流绕蜀城”写的是春江环绕蜀城的风光。故选C3.本题考查对诗歌重点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大体思路: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颈联写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像是腾云驾雾一般。“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起”字把本来是静态的岩崖写成动态,凸显山势的迂回、峭拔;“生”字既写出云雾之飘动,又写出栈道之高危。这两个字用得极富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蜀道的险峻和奇伟,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点睛】白话译文: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着去询问善卜的君平。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不敢言而敢怒日益骄固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循”“博”“彘”“涂”“绵”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7、1.D2.D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D项,“只要敬畏经典……就可以做到改编忠实于原著”错误,过于绝对,最后一段“我们只要对经典抱着敬畏的态度,在认真阅读和理解原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度阐释和再创作,虽然其间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但总的创作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而不是“就可以做到改编忠实于原著”。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论证《红楼梦》新版电视剧因为一味追求形似而违背了原著精神”错误,第二段“《红楼梦》新版电视剧忠实于原著的出发点是好的,有些处理手法也相当不错,但总体上缺少对原著富有个性和新意的阐释,以及对时空的重新处理,感觉上只是按照一百二十回本的叙事时间和空间,按部就班地一集一集演下去”,论证的是“应是忠实于原著精神,而不是拘泥于形迹,追求表面的形似”。故选D。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A项,“影视剧若能充分发挥作为视听综合艺术的特点和长处,就能够避免”错误,太绝对,原文第二段“否则,便有可能使影视变成小说的图解,成为一种配以影像的广播剧”,是“有可能”。B项,“作者认为《红楼梦》新版电视剧高于1989版电影,1989版电影又高于1987版电视剧”错误,第一段“《红楼梦》新版电视剧忠实于原著,集中体现在它用了大量的原著文字作为人物的对白、独白和旁白,并用字幕将文字打出,既补充了画面表现的不足,更让观众原汁原味地体味原著文字的妙处。它对原著的忠实程度较之1987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只是新版高于1987版。D项,“宝玉接过后欣喜地放到鼻子处闻,这忠实于原著”错误,原文第四段“这在今天看来是最平常不过的,但在当时是非礼的”,这不是忠于原著,是按照现代人思维拍的。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8、1.敏锐地察知社会和时代风尚的巨大变革对作者自身经验的局限所形成的挑战。2.C3.C4.D5.全文从作家的创作过程和文学言说方式的特性两个方面论述了作者意图难免被修正、难免与文本意图存在差异,这会弱化作者意图的价值,而第④⑤段论述了“偏见”的价值,是对本文观点的限制与修正,使全文的论述更加周密,有助于读者更准确地理解本文的内容。【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语境,将词语放进句子当中理解。根据第④段“列夫·托尔斯泰一方面受到自身经验的局限;另一方面,社会和时代风尚的巨大变革对这种局限所形成的挑战,作家本人也能洞幽烛微”可知,“洞幽烛微”指的是作家对“社会和时代风尚的巨大变革对这种局限所形成的挑战”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会。2.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本题是三个问句,需要辨析三个句子的逻辑关系。其中“作者产生写作动机的那个个体经验”在创作之始,排第一;“作者拿起笔来写作的意图”在“动机”之后,排第二;最后是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品格、人格、道德激情以及种种修养”,排第三。故C正确。故选C。3.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根据“托尔斯泰这一脱胎换骨的变化,显然是由于模范作者对经验作者的拯救”可知,“模范的作者会不断修改作者的初始意图”,排除A;根据“但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他不假思索地贬损农民的例子并不少见,他对安娜特别是对众多女性的看法,也不是没有问题的”可知,“模范的作者也难以克服作者的所有偏见”,排除B;根据第③段可知,“模范的作者与经验的作者可以互相影响”,排除D;故选C。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A项,“隐喻的言说方式只用于诗歌和小说”错误,原文是“文学的言说方式就是一个隐喻的方式:诗歌通过意象去指涉隐藏在它背后的存在或意义,而叙事文学则是通过故事去包裹它所要说的话”,“叙事文学”并不只包含小说,还包含其它体裁。B项,“文学作品不能呈现作者的初始意图”错误,原文是“作家的初始意图与最终形成的文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空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会不断修改其意图——否定、抛弃、订正或重组,甚至可能对原初的意图形成彻底的颠覆”,可见作者的初始意图只是会不断修改,有时会完全颠覆,并非不能呈现。C项,“文学创作不需要语法和逻辑的限定”错误,原文是“假定文学作者有某个见解需要发表,那他完全可以将它直接陈述出来,或者采用概念和逻辑的方式将这一观点条分缕析地写成一篇学术论文,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他要说的话得到概念、语法和逻辑的限定,而减少被误解的可能性”,因此,“文学创作需要语法和逻辑的限定”。D项,根据“作者的意图是一回事,他通过语言文字所呈现的‘文本意图’当然是另一回事”可知,“学术论文的作者意图也可能被误解”。正确。故选D。5.此题考查把握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通读全文,重点读指定段落,然后概括段落内容,写出作用。一般首段作用有交代的开端,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等;而中间段落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照应铺垫,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重申论点,点明中心等。本文是总分结构,第1段总说“作家的初始意图与最终形成的文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空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会不断修改其意图——否定、抛弃、订正或重组,甚至可能对原初的意图形成彻底的颠覆”,第2、3段从作家的创作过程角度论述“作者意图难免被修正”;第6、7段从文学言说方式角度论述作者意图难免被修正、难免与文本意图存在差异。4、5段论述“偏见”的价值,承接2、3段作家创作过程中“经验作者”的偏见,引出下文6、7段文学言说方式具有隐喻性特点,导致“作者意图难免被修正、难免与文本意图存在差异”,使全文的论述更加周密,有助于读者更准确地理解本文的内容。【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9、1.B2.C3.政府重视立法,严格执法;社区积极参与,重视指导;学校重视宣传,开设课程;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依据前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中说目前我国城市“已基本实现‘无害化’”理解有误。材料三中说“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依次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尤以减量化为优先”“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大力推进资源化,尽可能回收资源和能量”“最终无法资源化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我国目前只是将大量的生活垃圾进行初步的“卫生填埋和焚烧”,根据林恩的废弃物综合管理理念还未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进行比对分析。本题C项不正确,“日本人认为‘资源使用不当是垃圾,垃圾利用恰当是资源’”不能得出“不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的结论。而且材料三中说“对于最终无法资源化的生活垃圾要进行安全的填埋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由此可知是存在无法资源化的垃圾的。故选C。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间,梳理层次关系,再把握关键语句,具体辨别,从而抓住主要信息。作答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四,说说我国推行垃圾精细化管理还需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根据题干提示可知答案涉及内容在材料四中。材料四中二三自然段介绍了德国和日本的垃圾精细化管理举措,抓住关键句“德国……累计出台与垃圾管理相关的法律10余项、行政管理条例近5000条。……德国实现了全覆盖和全方位垃圾管理。配有专门的环境警察,每天……,每周……”“日本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日本每户家庭……每个社区……如果乱丢垃圾,……”进行概括,即可整理出答案。10、1.A2.B3.(1)当时叛军兵力强盛,李忠臣每次(与叛军)作战都惨败,多次要抛弃部下逃生,马燧(就)用豪言壮志激励他,或者用(战胜叛军的)好梦哄他。(2)处于危险的环境中就(为国家)尽忠,全歼敌军,成功之后就谦退,保全性命,这又是将帅的英明睿智(之处)。4.谏贾循诛逆;预见仆固怀恩叛国;劝安阳帅脱离叛军。【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董”,监查、处理。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第一个“以”,介词,凭借;第二个“以”,连词,来;B项,两个“为”意思相同,都是介词,替,给;C项,第一个“因”,副词,于是;第二个“因”,介词,趁着;D项,第一个“且”,连词,表并列,又;第二个“且”,副词,表时间,将要;故选B。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北”,失败;“激”,激励;“绐”,哄骗,欺骗。第二句得分点:“履”,涉,处于;“让”,谦退;“明哲”,英明睿智。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指定信息进行筛选和简析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三个体现了马燧的“明识远略”的故事进行简要概括。意在要求学生围绕马燧的“明识远略”对文中故事进行复述,考查学生读懂文言文的能力。断句题所述故事即是其中之一。围绕马燧的“明识远略”筛选传主事迹。第一个故事是谏贾循诛杀逆将,贾循犹豫不决,后真遭致祸患(被杀);第二个故事是他预见到仆固怀恩叛国,请求早作防备;第三个故事是他成功劝得安阳帅脱离了叛军,后叛军失败,仆固怀恩父子相继而亡。【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马燧,字洵美,汝州郏城县人。天宝末年,安禄山纠集幽州部队(造反),南下进攻(唐朝),任命光禄卿贾循为留后。马燧给贾循上书,劝他诛杀叛将向润容等,贾循犹豫不决,最后反被安禄山所杀。宝应年间,陈郑节度使李凉公李抱玉被调去镇守上党,李凉公向来知道马燧是个有才干的人,就向朝廷上表,保举他为赵城尉。当时朝廷军队已经打败了史朝议,收复河洛地区,回鹘可汗派大军参与了平叛战争,这时候就烧杀抢掠而回,因为有平叛大功而非常狂妄,难以压服。李凉公想派遣使者去给回鹘送礼,(收服回鹘军队),众人都不敢去。马燧当时刚刚做官,事情紧急,也就不推辞闪躲,直接去到回鹘军队的营垒。马燧向他们讲明要求,订立盟约,言辞有气势,道理很充分,(所有接受盟约的)回鹘人都给予优厚的待遇。回鹘首领于是授予马燧令旗,委托他办理一切事宜,并且说:“如果有违背法令的,请您主持查处,(杀了他们)。”于是回鹘军队上下没有谁不害怕。河北元帅卜固怀恩,担任国家将相的重要职务,依仗父子的勇猛,又借助女婿回鹘登里可汗作为外援,打算要叛乱。马燧暗地里觉察到这一点,请李抱玉早早防备。当初(安史之乱后期),安禄山手下的将领、范阳节度使李怀仙与相、卫、恒、定四个地方的统帅相继投降卜固怀恩。卜固怀恩私下里接纳他们作为党羽,奏请朝廷让他们继续担任原来的官职。这时,仆固怀恩聚集军队占据汾州,派儿子卜固玚围攻太原,相、卫作为后方基地输送粮草,构成掎角之势。马燧到安阳,劝安阳帅(薛嵩)说:“仆固怀恩刻薄寡恩,努力追求私欲,他的儿子轻佻急躁又急功好胜,(仆固怀恩的)手下各有打算,您不采取行动,想等到帐下变乱的那一天么?”马燧深刻地陈说厉害关系,激烈直率、慷慨地劝说安阳帅让他明白当今时势。(薛嵩)因此被马燧的言语和真诚感动,至于泪流满面,最终改变了志愿,(与卜固怀恩划清界限),于是联络李怀仙等三人,投降朝廷。回鹘从中原撤军北归之后,仆固怀恩与他的儿子卜固场先后被杀。马燧见识高明,眼光远大,都如同这样。大历十年夏五月,汴宋兵马使李灵耀在濮阳起兵叛唐,不久占据浚县郊野。朝廷最初想努力平息叛乱,特地违背国家一般原则,(没有派兵剿杀李灵耀),于是授予他节度留后的官职,(但)李灵耀又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的军队劫掠东郡,不过没有得逞。六月,朝廷下诏让马燧与准西节度使李忠臣夹击李灵耀。当时叛军兵力逐渐强盛,李忠臣每次(与叛军)作战都惨败,多次要抛弃部下逃生,马燧(就)用豪言壮志激励他,或者用(战胜叛军的)好梦哄他。李忠臣又惭愧又气愤,于是又率领军队回来与叛军作战。最初,李忠臣驻军汴南,马燧驻军汴北,每次与叛军交战,没有不胜利的,先在荥泽打败叛军,又在西梁固打败叛军。这时候李灵耀把他军队里最勇猛剽悍的八千人编成一支队伍,号称“饿狼营”,率领所有的精锐部队来抵挡唐军。马燧率领部下与李灵耀作战,最终胜利,进入大梁外城。第I二天,李灵耀的余党率领城里的八千人向马燧投降,马燧把全部俘虏都让给李忠臣,自己率军退至板桥,手下士兵掳掠的财物全部被他用家财买回来,然后再还给本人,大梁的人,至今感激马燧的恩德。处于危险的环境中时就(为国家)尽忠,全歼敌军,成功之后就谦退,保全性命,这又是将帅的英明睿哲(之处)。11、1.C2.C3.B4.(1)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兵,赵概杀了这士兵来示众。(2)陛下开始还当面晓谕郭申锡不要表面听从,如今要罢免他,陛下拿什么昭示天下人呢?【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翻译是:(赵概)在殿中奏议事情,仁宗当面奖赐他银印红绶。出京任洪州知州,洪州西南临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修筑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用来阻挡那河水冲击,章江不构成水患。“奏事殿中”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赵概”和介词“于”,应是“(赵慨)奏事(于)殿中”,意思是“(赵概)在殿中奏议事情”,“仁宗”是后面句子的主语,故“殿中”与“仁宗”之间要断开,排除A、B和D。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宿,这里有军队驻扎的意思”错。宿,住宿,过夜。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B项,“自请贬黜”错,原文是说“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请郡”指自请外放州郡任职。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卒”,士兵;“戍”,动词活用作名词,驻地;“犯夜”,违禁夜行;“徇”,示众。(2)“面谕”,当面晓谕;“面从”,表面听从;“黜”,罢免;“示”,昭示。【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年少时专心好学,尽自身之力,器量见识宏阔深远,受到当时名流称道。考中进士,任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在殿中奏议事情(有见识),仁宗当面奖赐他银印红绶。出京任洪州知州,洪州西南临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修筑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用来阻挡那河水冲击,章江不构成水患。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中事务,行不法的事,前任郡守都不能制服。洪州的归顺士兵,都是先前群聚的强盗。饶奭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的饷米都是陈米坏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给更换好米,士兵将生变乱。”赵概没有搭理。有从容州驻地逃回而违禁夜行的士兵,赵概杀了这士兵来示众。趁势抓捕郑陶、饶奭二人治罪,洪州府上下都惊惧发抖。升任直集贤院,任青州知州,赵概因举荐渑池县令张诰失察而获罪被免职,很长时间才重新起用。任滁州知州,山东境内有强盗李二经过州境,对别人说:“我是山东人,赵概公曾为官青州,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我不忍心在此犯事。”率领众强盗离去。朝廷召赵概编修起居注。欧阳修随后召至(编修起居注),朝廷想即刻重用欧阳修,(但)难在越级(提拔)。赵概知道后,自请外放州郡任职,被任命为天章阁待制,欧阳修于是担任制诰。过了一年,赵概才代换欧阳修。朝廷郊外祭祀天地,按惯例,应当封赏任命官员儿子,提升官员本人官阶爵位,赵概请求朝廷重新颁发恩命,封赏他母亲郡太君的封号。宰相对他说:“你已为学士,拟旨封赏你母亲不会太久。”赵概说:“母亲八十二岁了,希望趁现今之时得以拜谢君王恩赐,以此为荣。”朝廷应允了他,以后就成惯例。苏舜钦等人聚众宴饮被罢逐,赵概说:“参加宴饮的都是馆阁中名士,(如果)全都罢免他们,会使士大夫们不满而生怨恨,这不是国家福祉。”(苏舜钦等聚饮事)没上报朝廷。谏官郭申锡议论事情违背皇上旨意,皇上要治罪,赵概说:“陛下开始还当面训示郭申锡不要表面听从,现在要罢免他,(陛下)拿什么昭示天下人呢?”皇上才作罢。凭龙图阁学士身份担任郓州、应天府知州,代韩绛任御史中丞。韩绛因奏议张茂实不应主管宿卫被罢职,赵概上任,首先奏议这事,张茂实最终没能任主管宿卫之职。提拔为枢密使、参知政事。几次因年老要求离职。熙宁初年,任观文殿学士、任徐州知州。从左丞转任吏部尚书,这以前,由左丞升任吏部尚书,没有先例。凭太子少师职衔辞官回家,退居家中十五年,曾收集古今直言规劝的事迹,编写《谏林》一百二十卷呈皇上。神宗颁诏说:“请求告老辞官回家的官员,大多是让自己的说辞、名望等不传至朝廷为最好。唯独卿有志爱戴国君,即使退居山林,也未曾一日忘国君啊。会把这本书放在座右,时时用来审视阅览。”元丰六年去世,享年八十八。追赠太子太师,谥号康靖。赵概秉性和平,与人相处没有怨仇。虽然主持事务,像是没说什么,但暗中有利他人的事做了不少,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宽、娄师德。赵概因张诰获罪被贬六年,念记张诰始终不变,张诰死后,赵概抚恤他家人非常周到。欧阳修待赵概向来淡薄,等到欧阳修有了讼案,独有赵概上书直言辨明他无罪,说欧阳修被仇人诬陷,不能让国家法律被人用来报私怨。欧阳修得以脱罪,开始叹服赵概是长者。赵概在郓州任职时,前知州冯浩侵占公用钱三十万,有官吏判他应当拿作为俸禄田地的租子偿还。赵概知道他家贫穷,拿自己的俸禄替他偿还欠款。赵概一生做的事多像这样。12、发扬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日,我们在此隆重地纪念“五四”爱国运动。很荣幸能够作为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谢谢大家给我的这次机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五四精神,放飞青春梦想》。一百年前的今天,在北京,在中国,一大批光明磊落,勇敢明智的爱国青年冲破了黑暗的枷锁,他们置生死毁誉于度外,为挽救民族危亡抱定了生死以之的决心,弥天碧血染京华,千古青史垂鸿烈,誓以血肉之躯荐于轩辕之下!这辉煌的青春在我们心中铭刻,英烈的赤诚和热忱如怒海扬波,我们为之动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