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同步训练)试题合集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同步训练)试题合集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同步训练)试题合集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同步训练)试题合集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同步训练)试题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湘教版(同步训练)试题合集目录《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同步训练....................................1《第二节地球的公转》同步训练...................................16《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同步训练...............................31《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训练...............................47《第三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同步训练...........................62《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同步训练......................79《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同步训练............................96《第三节天气系统》同步训练....................................113《第一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同步训练........................129《第二节洋流》同步训练........................................146《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同步训练...............................163《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179《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同步训练........................196《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从西向东B.从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A.8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3、下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哪一个不属于此类现象?A.昼夜更替B.四季变化C.潮汐现象D.时区差异4、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24小时B.365天C.23小时56分4秒D.12个月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地球自转的速度是固定的C.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D.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6、下列现象中,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季节变化B.昼夜更替C.海洋潮汐D.风的形成7、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以下哪个选项?A.从西向东B.从东向西C.与公转方向相同D.与公转方向相反8、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多少?A.8小时B.24小时C.30小时D.48小时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从东向西B.从西向东C.先向东后向西D.先向西后向东10、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多长时间?A.24小时B.23小时56分4秒C.48小时D.12小时1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一天B.一年C.四季D.24小时12、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错误的是:A.昼夜更替B.地方时差C.经度差异D.海洋潮汐1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C.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恒定的D.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14、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以下哪个地方会出现“太阳永不升起”的现象?A.地球赤道B.地球北极点C.地球南极点D.地球副热带高压带1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从西向东B.从东向西C.顺时针D.逆时针16、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24小时B.23小时56分钟C.12小时D.1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请根据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分析以下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哪些?第二题:地球的自转对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产生了哪些影响?请列举至少三个影响,并简要说明其产生的原因。第三题:分析以下关于地球自转现象的描述,并回答问题:A.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B.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C.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地转偏向力。下列哪个描述是正确的?()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什么原因?()地球自转的方向与下列哪个现象有关?()地转偏向力的产生与地球自转的哪个方面有关?()《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从西向东B.从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这是地球绕地轴旋转的方向,也是我们常说的地球自转的方向。这一方向导致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A.8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使得地球表面不断地有昼夜交替发生。3、下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哪一个不属于此类现象?A.昼夜更替B.四季变化C.潮汐现象D.时区差异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它产生了昼夜更替、时区差异和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方向变化。潮汐现象是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自转与海洋相互作用产生的。而四季变化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形状和地球轴倾斜角度引起的,因此不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4、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24小时B.365天C.23小时56分4秒D.12个月答案:C解析:地球自转的周期是恒星日,即地球相对于远处恒星完成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大约是23小时56分4秒。这个时间长度是地球自转的真实周期,与日常生活中的24小时(太阳日)略有不同,因为24小时是地球自转相对于太阳完成一周所需的时间。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地球自转的速度是固定的C.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D.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这是地球的基本运动特征之一。选项B错误,因为地球自转的速度在不同纬度是不同的,赤道处速度最快。选项C错误,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这是一个恒星日的时间长度。选项D错误,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更替,但这是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球表面光照条件变化的结果。6、下列现象中,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季节变化B.昼夜更替C.海洋潮汐D.风的形成答案:B解析:季节变化主要由地球公转产生,因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自转轴面之间的夹角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海洋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产生的。风的形成与地球自转有关,但更主要的是由气压差和地表加热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的直接结果,因此正确答案是B。7、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以下哪个选项?A.从西向东B.从东向西C.与公转方向相同D.与公转方向相反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这是由于地球形成时,地球内部的物质围绕一个共同的自转轴旋转形成的。这一自转方向决定了地球上的昼夜更替和时区的划分。8、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多少?A.8小时B.24小时C.30小时D.48小时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这个时间称为一个太阳日。在太阳日的长度内,地球完成了一次自转,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天的定义。这个周期对于地球的气候、生物节律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从东向西B.从西向东C.先向东后向西D.先向西后向东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是由于地球形成时自西向东的角动量守恒。因此,地球表面上的物体以及地球上的观察者都会感觉到从西向东的自转效果。10、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多长时间?A.24小时B.23小时56分4秒C.48小时D.12小时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一周的实际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这个时间被称为恒星日。这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太阳公转,所以相对于太阳,地球每天会向西移动大约1度,导致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太阳日实际上是24小时。1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一天B.一年C.四季D.24小时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现象,其周期为一天,也就是24小时。这个周期决定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白天和黑夜的交替。12、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错误的是:A.昼夜更替B.地方时差C.经度差异D.海洋潮汐答案:D解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和经度差异。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使得不同地区交替接受太阳光照。地方时差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上的时刻不同。经度差异也是因为地球自转而产生的。而海洋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产生的,不是地球自转的直接结果,因此D选项错误。1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C.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恒定的D.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这是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所以A选项正确。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24小时),所以B选项错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并不是恒定的,在地球赤道附近最大,在两极附近最小,所以C选项错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包括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科里奥利力,所以D选项错误。14、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以下哪个地方会出现“太阳永不升起”的现象?A.地球赤道B.地球北极点C.地球南极点D.地球副热带高压带答案:B解析: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地球北极点会始终面向地球公转的轨道,因此太阳永不升起,所以B选项正确。地球赤道和南极点会出现太阳升起的自然现象,所以A和C选项错误。地球副热带高压带并不影响太阳的升起,所以D选项错误。1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从西向东B.从东向西C.顺时针D.逆时针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这是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也是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选项A正确。16、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24小时B.23小时56分钟C.12小时D.1天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3小时56分钟4.0916秒,这个周期称为恒星日,是地球相对于远处的恒星旋转一周的时间。选项B正确。选项A、C和D虽然接近,但不是精确的地球自转周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请根据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分析以下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哪些?答案: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时差、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地转偏向力等。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这是由于地球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使得地球从西向东旋转。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这是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天。由于地球同时也绕着太阳公转,因此一天实际上包括了地球自转一周和公转一周的时间。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时差: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的时间会有差异,即时差。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地球自转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赤道地区的线速度最快,两极地区的线速度最慢。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使得运动物体在地球表面发生偏向,即地转偏向力。这种现象在北半球表现为向右偏,在南半球表现为向左偏。第二题:地球的自转对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产生了哪些影响?请列举至少三个影响,并简要说明其产生的原因。答案: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一个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力,这个力被称为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得运动物体向右偏;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得运动物体向左偏。这种偏向力导致了洋流的旋转、大气运动的风向、河流的弯曲等现象。昼夜更替: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区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形成了昼夜更替。这种变化对生物的生理节律、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地球五带的形成: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同,形成了地球五带。这五个带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地球五带的划分对气候、植被、动物种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对地球表面地理现象的影响。地转偏向力、昼夜更替和地球五带的形成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影响在地理、生物、气候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在解答时,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这三个影响及其产生原因。第三题:分析以下关于地球自转现象的描述,并回答问题:A.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B.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C.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地转偏向力。下列哪个描述是正确的?()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什么原因?()地球自转的方向与下列哪个现象有关?()地转偏向力的产生与地球自转的哪个方面有关?()答案:正确描述为:B.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另一半则处于夜晚。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周期有关,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转偏向力的产生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有关,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不同纬度上不同,导致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解析:题目要求判断哪个描述是正确的,根据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判断出B选项是正确的,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确实是自西向东。题目要求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根据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另一半则处于夜晚。题目要求找出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哪个现象有关,根据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周期有关。题目要求解释地转偏向力的产生与地球自转的哪个方面有关,根据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地转偏向力的产生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有关。《第二节地球的公转》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的轨道是圆形的,公转周期为365天B.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公转周期为365天C.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公转周期为24小时D.地球公转的轨道是圆形的,公转周期为24小时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种现象称为: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太阳直射D.季节变化3、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下列哪个时刻太阳直射赤道?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太阳视运动速度最快的是哪个位置?A.近日点B.远日点C.春分点D.秋分点5、地球公转过程中,下列哪个现象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无关?A.春分B.夏至C.秋分D.极昼6、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中,下列哪项与地球的倾斜角度无关?A.四季变化B.昼夜长短变化C.极昼极夜现象D.五带划分7、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形状是______。A.椭圆形B.圆形C.双曲线D.抛物线8、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下列哪种现象会发生?A.白昼时间最长B.白昼时间最短C.北半球进入冬季D.南半球进入冬季9、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多少年?A.365天B.366天C.365.24天D.365.25天10、地球公转过程中,以下哪个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A.春分和秋分B.昼夜更替C.四季变化D.地球自转11、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___。A.一年B.一天C.一个月D.四个季节12、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轨迹称为______。A.地轴B.黄道C.赤道D.极圈13、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一年B.一个月C.24小时D.一天14、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和以南的最大角度分别是:A.23.5°和23.5°B.45°和45°C.90°和90°D.0°和0°15、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久?A.一年B.365天C.365.25天D.24小时16、地球公转过程中,下列哪个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A.春分和秋分B.夏至和冬至C.白昼和黑夜D.太阳东升西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地球的公转对地球上的哪些现象产生了影响?请列举至少三个现象,并简要说明其产生的原因。第二题: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说明其对我国的影响。题目内容:描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两种主要地理现象。针对以下地理现象,说明其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第三题:假设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近日点附近,此时地球的以下哪些地理现象最为显著?(多选)A.昼夜长短变化最大B.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C.北半球进入冬季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第二节地球的公转》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的轨道是圆形的,公转周期为365天B.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公转周期为365天C.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公转周期为24小时D.地球公转的轨道是圆形的,公转周期为24小时答案:B解析: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是太阳,公转周期为365.25天,即一年的长度。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种现象称为: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太阳直射D.季节变化答案:D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轴倾斜,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季节变化。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3、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下列哪个时刻太阳直射赤道?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答案:A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因此,正确答案是春分日,即选项A。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太阳视运动速度最快的是哪个位置?A.近日点B.远日点C.春分点D.秋分点答案:A解析: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近日点距离太阳最近,远日点距离太阳最远。由于近日点距离太阳较近,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视运动速度最快。因此,正确答案是近日点,即选项A。5、地球公转过程中,下列哪个现象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无关?A.春分B.夏至C.秋分D.极昼答案:D解析:春分、夏至、秋分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或回归线的时刻,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有关。而极昼现象是地球在极圈内,由于地球轴倾斜,导致一段时间内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上或以下的现象,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无关。因此,选D。6、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中,下列哪项与地球的倾斜角度无关?A.四季变化B.昼夜长短变化C.极昼极夜现象D.五带划分答案:D解析: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都与地球的倾斜角度有关。地球倾斜角度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产生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而五带划分是根据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气候特征来划分的,与地球的倾斜角度无关。因此,选D。7、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形状是______。A.椭圆形B.圆形C.双曲线D.抛物线答案:A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形状是椭圆形,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围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因此,正确答案是A。8、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下列哪种现象会发生?A.白昼时间最长B.白昼时间最短C.北半球进入冬季D.南半球进入冬季答案:C解析: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即地球距离太阳最近的位置,此时太阳的引力作用最强,导致北半球进入冬季,白昼时间较短。因此,正确答案是C。9、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多少年?A.365天B.366天C.365.24天D.365.25天答案:C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365.24天,这是地球公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的平均值。通常我们所说的一年就是指这个周期。选项A和B分别代表平年和闰年,而选项D是平年的精确天数,因此正确答案为C。10、地球公转过程中,以下哪个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A.春分和秋分B.昼夜更替C.四季变化D.地球自转答案:C解析:地球公转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进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选项A中的春分和秋分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的时刻,选项B的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选项D的地球自转是地球自身围绕地轴的旋转。因此,正确答案为C。11、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___。A.一年B.一天C.一个月D.四个季节答案:A解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行,这个周期大约为365.25天,即一年。因此,正确答案是A。12、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轨迹称为______。A.地轴B.黄道C.赤道D.极圈答案:B解析: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与地球自转的赤道面之间存在夹角,这个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的移动轨迹就是黄道。因此,正确答案是B。13、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一年B.一个月C.24小时D.一天答案:A解析:地球公转的周期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这个周期为一年。选项B、C、D分别代表月、日、小时,均不是地球公转的周期。14、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和以南的最大角度分别是:A.23.5°和23.5°B.45°和45°C.90°和90°D.0°和0°答案:A解析: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球轴倾斜,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和以南的最大角度分别是23.5°,这个角度称为黄赤交角。选项B、C、D中的角度均不符合地球公转的特点。15、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久?A.一年B.365天C.365.25天D.24小时答案:C解析: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25天,也就是一个恒星年。这个周期决定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和太阳日的长度。选项A和B分别是太阳年的近似值,而选项D是一天的长度,因此正确答案是C。16、地球公转过程中,下列哪个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A.春分和秋分B.夏至和冬至C.白昼和黑夜D.太阳东升西落答案:B解析:夏至和冬至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球轴线相对于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引起的。这两个时刻分别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和黑夜最长的时候。选项A中的春分和秋分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刻,选项C的白昼和黑夜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选项D的太阳东升西落也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因此正确答案是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地球的公转对地球上的哪些现象产生了影响?请列举至少三个现象,并简要说明其产生的原因。答案:四季更替: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轴倾斜使得不同季节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不同,从而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温和日照时间发生变化,形成了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不断移动,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回归线时,昼夜长短差异较大。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地表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气温越高。解析:地球的公转对地球上的现象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首先,由于地球轴倾斜,使得不同季节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不同,形成了四季更替。其次,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形成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最后,地球公转使得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地表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导致气温的变化。这些现象与地球公转密切相关,是高中地理中的重要知识点。第二题: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并说明其对我国的影响。题目内容:描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两种主要地理现象。针对以下地理现象,说明其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答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在于产生了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地球公转产生的两种主要地理现象是:四季变化: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且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倾斜角,导致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位置不同,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使得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不同,导致昼夜长短发生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四季变化:我国位于北半球,四季变化明显,对农业生产、衣着习惯、农业生产布局等产生重要影响。昼夜长短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体生物钟等。五带划分:我国地域辽阔,跨越多个气候带,五带划分有助于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有清晰的认识。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然后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两种主要地理现象,最后针对四种地理现象分别说明其对我国的影响。解答过程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第三题:假设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近日点附近,此时地球的以下哪些地理现象最为显著?(多选)A.昼夜长短变化最大B.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C.北半球进入冬季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答案:A、D解析:A选项正确,因为在近日点附近,地球距离太阳最近,日照时间相对较长,导致昼夜长短变化最大。B选项错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地球的纬度有关,而非公转位置。在近日点附近,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不会显著。C选项错误,北半球进入冬季与地球的倾斜角度有关,而非公转位置。在近日点附近,北半球并不一定进入冬季。D选项正确,地球在近日点附近,由于受到的太阳引力较大,公转速度较快,从而导致地球自转速度相对较快。《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岩石圈的描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主要由花岗岩和玄武岩组成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上部C.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D.岩石圈主要分布在海洋和大陆2、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岩浆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B.岩浆侵入地壳后,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C.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D.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3、下列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B.岩石圈物质循环是由外力作用驱动的C.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循环D.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涉及生物圈的作用4、下列关于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浆岩是由岩石圈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B.沉积岩是由地表岩石风化后沉积形成的C.变质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D.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都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产物5、下列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开始的B.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最终产物是沉积岩C.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D.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岩浆岩直接转化为沉积岩6、以下哪种地质作用是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将岩浆转化为沉积岩的关键过程()A.火山喷发B.风化作用C.沉积作用D.变质作用7、下列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B.岩石圈物质循环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C.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最终产物是所有类型的岩石D.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岩浆和沉积岩之间没有直接的转化关系8、下列关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产物B.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转化关系是单向的C.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转化关系是互相独立的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产物9、我国某地发现一块含有多种矿物的岩石,经地质学家鉴定,该岩石属于()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以上都不对10、下列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B.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C.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涉及地球表面D.岩石圈物质循环不会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11、下列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圈物质循环只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转化B.地壳运动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主要动力,而地热能是次要动力C.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岩浆岩是最终产物,沉积岩和变质岩是中间产物D.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封闭循环过程,没有物质进出地球12、下列哪个地质现象与岩石圈物质循环无关?A.火山喷发B.地震C.沉积岩的形成D.大陆漂移13、在岩石圈物质循环中,下列哪种岩石类型通过岩浆侵入地下冷却形成?A.火山岩B.流纹岩C.沉积岩D.变质岩14、以下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循环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B.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循环过程中只能保持原有形态C.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循环过程中只能转化为其他类型岩石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循环过程中不会发生形态变化15、以下哪种岩石类型属于岩浆岩?A.石英岩B.板岩C.火成岩D.页岩16、下列哪一过程可以导致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A.岩浆侵入B.水流侵蚀C.地壳运动D.风化作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1)请根据示意图,简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2)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球表层环境有何重要意义?(3)假设地球内部存在一种新的岩石类型,请分析该岩石类型可能对岩石圈物质循环产生哪些影响。第二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地壳▲││地幔││地核材料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经过地下深处高温高压作用,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请根据上述材料和地质学知识,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关系,并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转化途径。第三题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的正确顺序?A.岩石圈物质通过火山活动进入大气圈,然后形成新的岩石B.岩石圈物质通过流水、风力等侵蚀作用进入土壤圈,最终形成新的沉积岩C.岩石圈物质通过生物作用进入大气圈,然后形成新的沉积岩D.岩石圈物质通过大气圈进入土壤圈,最终形成新的火山岩《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岩石圈的描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主要由花岗岩和玄武岩组成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上部C.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D.岩石圈主要分布在海洋和大陆答案:B解析: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上部。选项A中,花岗岩和玄武岩是岩石圈中的岩石类型,但并非岩石圈的全部组成。选项C虽然描述了岩石圈的位置,但未涉及其组成。选项D错误,因为岩石圈主要分布在大陆和海洋底部。2、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岩浆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B.岩浆侵入地壳后,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C.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D.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答案:B解析:岩石圈物质循环主要包括岩浆上升、侵入和喷出地表等过程。选项A中,岩浆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形成的是侵入岩,而非岩浆岩。选项C中,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是喷出岩。选项D错误,因为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是侵入岩。选项B正确描述了岩浆侵入地壳后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的过程。3、下列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B.岩石圈物质循环是由外力作用驱动的C.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循环D.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涉及生物圈的作用答案:C解析: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循环,它涉及了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质交换。岩石圈物质循环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而是开放的,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相互作用。岩石圈物质循环主要是由内力作用驱动的,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虽然岩石圈物质循环不直接涉及生物圈的作用,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与岩石圈物质循环是相互影响的。因此,选项C正确。4、下列关于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浆岩是由岩石圈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B.沉积岩是由地表岩石风化后沉积形成的C.变质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D.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都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产物答案:D解析:岩浆岩是由岩石圈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地表岩石风化后沉积形成的,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这三种岩石类型都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产物,它们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相互转化。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B、C的描述都有误。5、下列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开始的B.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最终产物是沉积岩C.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D.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岩浆岩直接转化为沉积岩答案:A解析: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开始,经过风化、侵蚀、沉积等过程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形成新的岩浆,从而完成岩石圈物质循环。选项A正确描述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起点,其他选项描述不准确。6、以下哪种地质作用是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将岩浆转化为沉积岩的关键过程()A.火山喷发B.风化作用C.沉积作用D.变质作用答案:C解析:在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岩浆在冷却凝固后形成岩浆岩,随后岩浆岩通过风化作用破碎成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被河流、冰川等搬运,最终在低洼地带沉积下来,经过长时间的压实、胶结作用,形成沉积岩。因此,沉积作用是岩浆转化为沉积岩的关键过程。选项C正确。选项A火山喷发是岩浆形成的起点,B风化作用是岩石圈物质循环中的一个环节,但不是关键过程,D变质作用是沉积岩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7、下列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B.岩石圈物质循环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C.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最终产物是所有类型的岩石D.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岩浆和沉积岩之间没有直接的转化关系答案:B解析:岩石圈物质循环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包括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等。A选项错误,因为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开放的循环过程;C选项错误,因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最终产物主要是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选项错误,因为岩浆可以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形成变质岩。8、下列关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产物B.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转化关系是单向的C.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转化关系是互相独立的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产物答案:A解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产物,它们在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相互转化。B选项错误,因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转化关系是双向的;C选项错误,因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转化关系是相互关联的;D选项错误,因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虽然都与地球内部构造运动有关,但它们的具体形成过程和条件是不同的。9、我国某地发现一块含有多种矿物的岩石,经地质学家鉴定,该岩石属于()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岩浆岩是由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含有多种矿物的岩石通常是由岩浆在地壳深处冷却凝固形成的,因此属于岩浆岩。沉积岩是由岩石风化后的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形成的。故选A。10、下列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B.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C.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涉及地球表面D.岩石圈物质循环不会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答案:B解析: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开放的循环过程,涉及到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质交换。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岩石的生成、变质和侵蚀等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岩石圈物质循环涉及到地球表面,如风化、侵蚀和沉积等过程都在地球表面发生。岩石圈物质循环会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如岩石风化产生的物质可以影响土壤质量,沉积岩的沉积可以形成陆地。故选B。11、下列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圈物质循环只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转化B.地壳运动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主要动力,而地热能是次要动力C.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岩浆岩是最终产物,沉积岩和变质岩是中间产物D.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封闭循环过程,没有物质进出地球答案:B解析:岩石圈物质循环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相互转化,但并非只包括这三种岩石。地壳运动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主要动力,而地热能也是重要的动力来源。岩浆岩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起始物质,沉积岩和变质岩是中间产物。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开放的循环过程,物质在地球内部和外部的交换是存在的。因此,选项B正确。12、下列哪个地质现象与岩石圈物质循环无关?A.火山喷发B.地震C.沉积岩的形成D.大陆漂移答案:D解析: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而地壳运动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火山喷发和地震与岩石圈物质循环有关。沉积岩的形成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一部分,因为它是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的,与岩石圈的物质转化有关。大陆漂移是板块构造理论中的一个现象,与岩石圈物质循环无直接关系。因此,选项D正确。13、在岩石圈物质循环中,下列哪种岩石类型通过岩浆侵入地下冷却形成?A.火山岩B.流纹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A解析:火山岩是由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符合题目要求。流纹岩是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在地表迅速冷却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地表的风化产物经过水流、风力等作用沉积形成的,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14、以下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循环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B.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循环过程中只能保持原有形态C.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循环过程中只能转化为其他类型岩石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循环过程中不会发生形态变化答案:A解析: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岩浆岩可以经过风化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变质岩,变质岩也可以再次被岩浆活动熔融形成新的岩浆岩。因此,正确答案为A。其他选项的叙述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实际过程不符。15、以下哪种岩石类型属于岩浆岩?A.石英岩B.板岩C.火成岩D.页岩答案:C解析:岩浆岩是由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火成岩就是岩浆岩的一种,因此选项C正确。石英岩属于沉积岩,板岩和页岩属于变质岩。16、下列哪一过程可以导致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A.岩浆侵入B.水流侵蚀C.地壳运动D.风化作用答案:C解析:沉积岩在经历了地壳运动,如挤压、折叠等地质作用后,会形成变质岩。岩浆侵入会形成岩浆岩,水流侵蚀和风化作用是岩石风化、侵蚀的过程,不直接导致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因此,选项C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1)请根据示意图,简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2)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球表层环境有何重要意义?(3)假设地球内部存在一种新的岩石类型,请分析该岩石类型可能对岩石圈物质循环产生哪些影响。答案:(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岩石圈物质在地球内部发生重熔,形成新的岩浆;岩浆上升到地表,冷却凝固形成新的岩石;地表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下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圈物质在地球内部发生重熔,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循环往复。(2)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球表层环境的重要意义:①维持地球表层环境的稳定性;②为地球表层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③促进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和变迁。(3)若地球内部存在一种新的岩石类型,可能对岩石圈物质循环产生以下影响:①可能改变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速度和方向;②可能增加或减少某种岩石类型在岩石圈物质循环中的比例;③可能影响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和变迁。第二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地壳▲││地幔││地核材料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经过地下深处高温高压作用,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请根据上述材料和地质学知识,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关系,并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转化途径。答案: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关系如下:岩浆岩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起点,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是由岩浆岩或变质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由岩浆岩或沉积岩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它们之间的转化途径:岩浆岩可以转化为沉积岩和变质岩,具体途径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经过地表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或者岩浆岩在地下深处受到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可以转化为变质岩,具体途径是:沉积岩在地下深处受到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可以转化为岩浆岩,具体途径是:变质岩在地下深处受到高温高压作用,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进而冷却凝固形成新的岩浆岩。解析:本题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和岩石类型之间的关系。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四个阶段:岩浆岩形成、沉积岩形成、变质岩形成和岩浆岩形成。然后,根据这些阶段,分析不同岩石类型之间的转化关系。注意,岩浆岩可以转化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沉积岩可以转化为变质岩,变质岩可以转化为岩浆岩。第三题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的正确顺序?A.岩石圈物质通过火山活动进入大气圈,然后形成新的岩石B.岩石圈物质通过流水、风力等侵蚀作用进入土壤圈,最终形成新的沉积岩C.岩石圈物质通过生物作用进入大气圈,然后形成新的沉积岩D.岩石圈物质通过大气圈进入土壤圈,最终形成新的火山岩答案:B解析:岩石圈物质循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岩石圈物质通过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等地质作用进入大气圈或水圈。在大气圈或水圈中,岩石物质经过物理、化学作用,转化为土壤、沉积物等。沉积物经过长时间的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过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作用,可以转化为变质岩。变质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以熔融成岩浆,然后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形成新的岩石。因此,选项B描述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正确顺序。选项A、C、D中的描述顺序与实际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不符。《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A.气候因素和生物因素B.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C.地球自转和地球倾斜D.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2、以下哪种地貌类型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A.丹霞地貌B.黄河三角洲C.长白山火山地貌D.黄山冰川地貌3、下列哪种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河流的下切作用,使河谷不断加深?A.地震作用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地壳运动4、在山区,以下哪种地貌形态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关系最为密切?A.谷地B.峡谷C.悬崖D.河口三角洲5、以下哪种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物质的重塑和地形的变化,而非岩石的侵蚀和搬运?A.流水侵蚀作用B.风化作用C.地震作用D.沉积作用6、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因?A.河流冲刷河床B.地壳运动C.植被生长D.雨水淋溶7、下列哪种地质作用最有可能导致山地隆起?A.水流侵蚀B.风化作用C.地壳运动D.植被覆盖8、下列哪项不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外部地貌?A.高山峡谷B.沙漠C.大裂谷D.瀑布9、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表形态呈现出独特的景观。下列关于该地区地表形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主要由板块构造运动引起,表现为地壳上升和断裂B.主要由火山喷发引起,表现为火山锥和火山岩C.主要由冰川作用引起,表现为冰川侵蚀和冰川堆积D.主要由河流冲积作用引起,表现为河漫滩和三角洲10、关于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B.气候变化会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C.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逐渐减小D.地质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影响着地表形态的变化11、下列哪种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变化影响最大?A.外力作用B.内力作用C.气候作用D.生物作用12、下列关于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逐渐减弱B.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逐渐增强C.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基本不变D.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没有明显规律13、下列哪项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地表形态的侵蚀和切割?A.裂变作用B.胶结作用C.沉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14、下列哪项地貌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A.峰林B.沙丘C.峡谷D.碧波荡漾的湖泊15、下列哪一项不是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A.地震B.水流侵蚀C.风化作用D.地壳运动16、关于地表形态的变化,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地表形态的变化具有周期性B.地表形态的变化具有不可逆性C.地表形态的变化具有突发性D.地表形态的变化具有渐进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我国某地区地形剖面图,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主要地形为山地和高原。根据地形剖面图,指出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分析该地区形成这种地形的主要原因。第二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长江流域部分区域示意图材料二:长江流域部分城市雨季(6~8月)降水量及河流流量图分析长江流域部分城市雨季降水量及河流流量的关系,并说明原因。第三题:某山区河流流经地带,两岸岩石坚硬,河流侵蚀作用强烈。以下四个选项分别描述了该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请判断哪个选项最符合实际情况,并说明理由。A.河谷两岸出现大面积的河滩地B.河谷底部形成深切的峡谷C.河流下游河床淤积,形成沙洲D.河谷两岸出现大量地下水《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A.气候因素和生物因素B.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C.地球自转和地球倾斜D.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答案:B解析: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主要受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沉积等,共同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因此,正确答案为B。2、以下哪种地貌类型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A.丹霞地貌B.黄河三角洲C.长白山火山地貌D.黄山冰川地貌答案:C解析:长白山火山地貌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火山地貌是由岩浆活动喷发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的范畴。丹霞地貌、黄河三角洲和黄山冰川地貌则分别是由外力作用如侵蚀、沉积和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正确答案为C。3、下列哪种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河流的下切作用,使河谷不断加深?A.地震作用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地壳运动答案:C解析:河流的下切作用是指河流水流对河床的侵蚀,使得河床逐渐加深。这是流水侵蚀作用的一种表现。地震作用和地壳运动虽然也会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但不是河流下切的主要原因。风化作用主要是指岩石在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虽然也会影响地表形态,但与河流下切作用关系不大。因此,正确答案是C.流水侵蚀作用。4、在山区,以下哪种地貌形态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关系最为密切?A.谷地B.峡谷C.悬崖D.河口三角洲答案:C解析:悬崖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关系最为密切。悬崖是由于地层岩性差异或地质构造运动导致的一侧岩体相对另一侧岩体有较大的高差,在重力作用下,较重的岩体向下滑动,形成了悬崖。谷地和峡谷的形成主要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而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则是由于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形成的。因此,正确答案是C.悬崖。5、以下哪种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物质的重塑和地形的变化,而非岩石的侵蚀和搬运?A.流水侵蚀作用B.风化作用C.地震作用D.沉积作用答案:C解析:地震作用主要是地壳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地壳的断裂和移动,从而引起地壳物质的重塑和地形的变化。而流水侵蚀作用、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主要涉及岩石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因此,选项C正确。6、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因?A.河流冲刷河床B.地壳运动C.植被生长D.雨水淋溶答案:B解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因主要是指引起变化的内在力量或过程。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的释放和地球内部物质的重新分布,它是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内因。河流冲刷河床、植被生长和雨水淋溶都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在因素。因此,选项B正确。7、下列哪种地质作用最有可能导致山地隆起?A.水流侵蚀B.风化作用C.地壳运动D.植被覆盖答案:C解析:山地隆起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如板块构造运动)引起的,这种运动会导致地壳的变形和隆起,形成山地。水流侵蚀和风化作用虽然也会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但它们更倾向于形成峡谷和丘陵等地貌。植被覆盖则是地表形态变化的结果,而非原因。因此,正确答案是C。8、下列哪项不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外部地貌?A.高山峡谷B.沙漠C.大裂谷D.瀑布答案:B解析:高山峡谷、大裂谷和瀑布都是由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形成的外部地貌。沙漠则是由外力作用(如风力、水力等)形成的地貌。风力通过吹拂地表物质,将细沙吹聚成沙漠;水力通过侵蚀和沉积作用,也可能形成沙漠。因此,正确答案是B。9、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表形态呈现出独特的景观。下列关于该地区地表形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主要由板块构造运动引起,表现为地壳上升和断裂B.主要由火山喷发引起,表现为火山锥和火山岩C.主要由冰川作用引起,表现为冰川侵蚀和冰川堆积D.主要由河流冲积作用引起,表现为河漫滩和三角洲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因此可以排除B、C、D三个选项。地质构造运动是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地壳上升和断裂是常见的地质构造运动形式,因此A选项正确。10、关于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是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B.气候变化会影响地表形态的变化C.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逐渐减小D.地质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影响着地表形态的变化答案:C解析:根据地理学知识,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地质作用与外力作用都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选项A、B、D都是正确的描述。而选项C表示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逐渐减小,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大。因此C选项是不正确的描述。11、下列哪种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变化影响最大?A.外力作用B.内力作用C.气候作用D.生物作用答案:B解析:内力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和应力作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这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变化影响最大。外力作用、气候作用和生物作用虽然也能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但相比之下,内力作用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选择B。12、下列关于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逐渐减弱B.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逐渐增强C.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基本不变D.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没有明显规律答案:B解析: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随着水流速度的减慢,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逐渐增强。源头地区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较强;而在入海口处,水流速度慢,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因此,选择B。13、下列哪项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地表形态的侵蚀和切割?A.裂变作用B.胶结作用C.沉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答案:D解析:流水侵蚀作用是指水流对地表岩石的冲刷、磨蚀和溶解作用,这些作用会导致地表形态的侵蚀和切割,形成峡谷、沟壑等地貌。其他选项如裂变作用、胶结作用和沉积作用主要与岩石的生成和改造有关,但不是主要表现为地表形态的侵蚀和切割。因此,正确答案是D。14、下列哪项地貌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A.峰林B.沙丘C.峡谷D.碧波荡漾的湖泊答案:C解析:峡谷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会侵蚀岩石,形成深而窄的河谷。峰林通常是由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的;沙丘是由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碧波荡漾的湖泊则可能是由多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如冰川侵蚀、河流冲积等。因此,正确答案是C。15、下列哪一项不是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A.地震B.水流侵蚀C.风化作用D.地壳运动答案:B解析:A、C、D三项都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它们主要与地球内部的热能和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有关。而B项的水流侵蚀属于外力作用,主要是由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和地球重力能等作用。因此,B项不是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6、关于地表形态的变化,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地表形态的变化具有周期性B.地表形态的变化具有不可逆性C.地表形态的变化具有突发性D.地表形态的变化具有渐进性答案:C解析:地表形态的变化确实具有周期性、不可逆性和渐进性。例如,地壳的演化、山川的形成和河流的变迁等都是经过长时间积累和演变的结果。然而,地表形态的变化并不具有突发性,因为它们通常是在长时间的地质过程中逐渐发生的。因此,C项描述是错误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我国某地区地形剖面图,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主要地形为山地和高原。根据地形剖面图,指出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分析该地区形成这种地形的主要原因。答案: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和高原。该地区形成这种地形的主要原因是地质构造运动和地表流水侵蚀。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形成了多皱褶的山脉;同时,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使得地表形态呈现出山高谷深的特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类型及其形成原因的理解。通过分析地形剖面图,学生可以识别出主要地形类型。而形成这种地形的原因则需要结合地质构造和流水侵蚀的知识点来解答。解答时,要注意将地质构造运动和地表流水侵蚀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全面分析地形形成的因素。第二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长江流域部分区域示意图材料二:长江流域部分城市雨季(6~8月)降水量及河流流量图分析长江流域部分城市雨季降水量及河流流量的关系,并说明原因。答案:关系:长江流域部分城市雨季降水量与河流流量呈正相关。原因:(1)长江流域部分城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集中,雨季降水量大。(2)夏季降水补给河流,使河流流量增大,流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解析:本题考查长江流域部分城市雨季降水量与河流流量的关系。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长江流域部分城市雨季降水量与河流流量呈正相关。这是因为在长江流域部分城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集中,雨季降水量大。夏季降水补给河流,使河流流量增大,流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第三题:某山区河流流经地带,两岸岩石坚硬,河流侵蚀作用强烈。以下四个选项分别描述了该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请判断哪个选项最符合实际情况,并说明理由。A.河谷两岸出现大面积的河滩地B.河谷底部形成深切的峡谷C.河流下游河床淤积,形成沙洲D.河谷两岸出现大量地下水答案:B解析:选项B最符合实际情况。由于河流侵蚀作用强烈,岩石坚硬的山区河流会不断侵蚀两岸,形成深切的峡谷。这种侵蚀作用会使得河谷底部逐渐加深,而两岸岩石的抵抗力较强,不易被侵蚀,因此峡谷的形成是河流侵蚀作用在山区河流中最常见的结果。选项A描述的是河流沉积作用的结果,通常发生在河流中下游,河床沉积物积累形成河滩地。选项C也是河流沉积作用的结果,河流下游河床淤积,形成沙洲。选项D描述的是地下水现象,与河流侵蚀作用无直接关系。《第三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自然现象中,最能体现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影响的是:A.黄河三角洲的形成B.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谷C.沙漠中沙丘的移动D.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洞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哪种方式?A.增加地表岩石的侵蚀速度B.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C.增加地表的植被覆盖D.降低地表的土壤肥力3、下列哪项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最小?A.河流侵蚀作用B.地下溶洞的形成C.植被的破坏D.地震活动4、在以下地区中,哪个地区的地表形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A.阿尔卑斯山脉B.黄土高原C.非洲撒哈拉沙漠D.南极洲5、下列哪项人类活动最可能导致河流下游地区形成沙丘地貌?A.河道裁弯取直B.河岸植树造林C.河道整治,修建水库D.河口三角洲地区围垦造田6、以下哪种地理现象是由人类活动直接导致的?A.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B.地球磁场的南北极倒转C.沙漠化D.气候变暖7、下列哪种地质作用对塑造河流谷地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A.岩石风化B.地壳运动C.水的侵蚀D.植被覆盖8、在下列地区中,哪个地区的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为显著?A.高原地区B.平原地区C.沙漠地区D.山地地区9、我国南方地区河流众多,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降水丰富B.地势西高东低,水流平缓C.附近有大量冰川融水D.地表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10、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中,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水土保持工程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地表形态B.大规模开垦荒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但可能导致土地退化C.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沙漠化,有利于地表形态的稳定D.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对地表形态影响较小,不会造成生态破坏11、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A.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B.减缓坡面侵蚀速度C.形成沟壑和峡谷D.增加地表土壤厚度12、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的塑造,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水利工程可以改变河流的流速和流量B.河道整治可以改变河流的流向和侵蚀模式C.河岸带植树造林可以减缓河岸侵蚀D.河流上游的过度开发会导致下游泥沙淤积减少13、下列关于河流地貌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河流侵蚀地貌形成于河流上游,沉积地貌形成于河流中下游B.河流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平原地区,沉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山区C.河流侵蚀地貌是由于水流速度较快,对河床的侵蚀作用形成的D.河流沉积地貌是由于水流速度较慢,河床物质沉积形成的14、以下关于海岸地貌形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海岸侵蚀地貌是由于海水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形成的B.海岸沉积地貌是由于海水中的泥沙等物质在海岸沉积形成的C.潮汐是海岸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D.海岸地貌的形成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15、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A.河流多分布在平原地区,流速较慢B.河流多分布在高原地区,流速较快C.河流多分布在山区,流速较慢D.河流多分布在山区,流速较快16、以下哪项不属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A.水土保持工程B.水土流失C.河道整治D.森林砍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我国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千米)。(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该地形的名称,并说明理由。(2)分析该地区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二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形态复杂,水土流失严重。以下是某研究小组在黄土高原地区调查时拍摄到的部分照片。照片一:黄土塬照片二:黄土梁照片三:黄土峁照片四:水蚀沟分析照片一中黄土塬的形成原因。结合照片二和照片四,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针对照片三,提出一种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第三题:案例分析题目内容: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材料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地区出现了大量新建住宅区和商业区,城市人口密度不断上升。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大量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被建设。材料二: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农民过度施肥、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分析材料一中城市周边地区新建住宅区和商业区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析材料二中农业生产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第三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自然现象中,最能体现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影响的是:A.黄河三角洲的形成B.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谷C.沙漠中沙丘的移动D.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洞答案:B解析:选项B中的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谷是内力作用(主要是冰川的冰川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典型例子。外力作用如河流冲积形成的三角洲(A)、风蚀作用形成的沙丘(C)和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洞(D)都属于外力作用,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哪种方式?A.增加地表岩石的侵蚀速度B.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C.增加地表的植被覆盖D.降低地表的土壤肥力答案:A解析:人类活动往往通过改变地表的植被覆盖、土壤结构、水流方向等来影响地表形态。选项A中,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砍伐森林等会破坏植被,增加地表岩石的侵蚀速度,这是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一种负面影响。选项B和C描述的是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而选项D描述的是人类活动可能导致的负面后果,但不是对地表形态的直接影响。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3、下列哪项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最小?A.河流侵蚀作用B.地下溶洞的形成C.植被的破坏D.地震活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A选项河流侵蚀作用会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如峡谷的形成;B选项地下溶洞的形成是地质作用的结果,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D选项地震活动是地球内部力量的结果,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巨大。C选项植被的破坏虽然会对地表形态产生一定影响,但相比其他选项,其影响较小。因此,正确答案为C。4、在以下地区中,哪个地区的地表形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A.阿尔卑斯山脉B.黄土高原C.非洲撒哈拉沙漠D.南极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A选项阿尔卑斯山脉受到冰川侵蚀、风化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C选项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干旱气候为主,地表形态受风力侵蚀作用显著;D选项南极洲几乎无人居住,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微乎其微。B选项黄土高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地貌类型,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使得该地区地表形态受到了较大影响,如水土流失、沟壑纵横等现象。因此,正确答案为B。5、下列哪项人类活动最可能导致河流下游地区形成沙丘地貌?A.河道裁弯取直B.河岸植树造林C.河道整治,修建水库D.河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