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节目形态已经玩不出花,综艺节目亟(jí)须引入第三视角,以弥补、调和纪实内容的单薄(báo),真人选秀+演播室观察的万能公式被证明奏效后,各大视频网站像抓住稻草一般蜂涌而上。B.扬州火车站建在扬州古城西北,这里山岗迤(yǐ)逦花木葱翠,扬州火车站就好像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尤其是在三月,葳(wēi)蕤花木掩映着现代化站房,就像书卷打开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角,给人以美感和遐思。C.夹杂着方言、俚(lí)语、古语等来自民间的驳杂的语言资源,最为莫言所熟悉,他似乎就想在一泄千里的语言洪流中建立起自己的叙事风格。假若删除他生命感觉和语言感觉中那些枝枝蔓蔓(màn)的东西,那他就不是今天的莫言了。D.尽管微软努力劝诱、说服以及采取各种激进的方式来推动升级,但在全球范围内Windows7系统依然有数亿忠实拥趸(tǔn)。毋(wú)庸质疑,Windows7系统是微软最受欢迎的系统。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回首百年岁月,既如梦如烟,又历历如在眼前。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投身革命起,我在出生入死的地下党工作中得到______;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亲见一代读书人于_______的斗争中表现出的气魄和风骨,也真切听到人民怒吼的心声和越吹越响的斗争号角;新中国成立后,在如火如荼的国家建设中,我从头开始学城市规划、学工程管理;改革开放春雷滚滚,在_______的生活变迁中,我和所有人一样见证这个国家的扬眉吐气;有幸跨入新世纪,我更是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民族实干兴邦的崛起……如果说作为一个百岁老人,我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和认识,(),也更能感受到置于百年沧桑的历史里,七十周年这一喜庆日子是多么来之不易,新中国成立期间有值得汲取的大多的故事和经验。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磨练坚苦卓绝沧海桑田发愤B.历练坚苦卓绝日新月异奋发C.磨练艰苦卓绝日新月异奋发D.历练艰苦卓绝沧海桑田发愤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A.那就在于,“新中国”三个字沉甸甸的分量可能对我有着别样的体会。B.那就在于,我对“新中国”三个字沉甸甸的分量可能有着别样的体会。C.那可能就在于,我对“新中国”三个字沉甸甸的分量有着别样的体会。D.那可能就在于,“新中国”三个字沉甸甸的分量对我有着别样的体会。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这一喜庆日子是多么来之不易,其间有太多值得记取的故事和经验。B.七十周年这一喜庆日子是多么来之不易,新中国成立期间有太多值得记取的故事和经验。C.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这一喜庆日子是多么来之不易,期间有值得汲取的太多的故事和经验。D.七十周年这一喜庆日子是多么来之不易,新中国成立其间有值得汲取的太多的故事和经验。3、下列对“海丝博览会”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会徽以汉字“海”的“氵”偏旁为创意出发点,融翱翔的海鸟、满载的福船、胜利的“V”、跨越的桥梁、澎湃的海浪等元素于创意中。B.会徽由三条“V"造型的线条组成,寓意着海丝博览会已成为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友谊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C.三条“V"造型线条由外向里越来越小,象征着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少,未来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情景会越来越美好。D.三条“V造型线条也体现出海丝博览会的包容性,代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家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各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纷纷出炉。在北京和广东,考试资格将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和打工者的积分挂钩。方案一出台,很多打工者大感失望。随迁子女的高考资格需要与父母的居住证捆绑,不少网友认为这对于解决异地高考的核心问题不过是▲,相关专家表示,不同地域教育承载压力不同,改革自然不可能▲,更不可能▲,应允许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A.扬汤止沸并驾齐驱一蹴而就B.隔靴搔痒齐头并进一挥而就C.隔靴搔痒并驾齐驱一挥而就D.扬汤止沸齐头并进一蹴而就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甲: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乙: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③,凫雁满回塘。注①“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②征铎,远行马车所挂的铃。③杜陵,汉宣帝之陵,温庭筠幼时在靠近杜陵处居住,所以他自称为杜陵游客。1.从体裁上来看,这两首诗都属__________。2.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写景颇有特色:黎明之前由于地面景物暗,因而天上“星斗”就显得“分外明”,所以写“明”是为了写“早”。B.甲诗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通过感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出了一幅独特的“早行”甚至是“夜行”图。C.乙诗有一半是在直接写景,景中蕴情,其妙处在于体物入微,形象生动,细腻地刻画出羁旅之人去国怀乡的复杂心理。D.甲诗偏重从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刻画“早行”意境;乙诗侧重通过对眼前实景的描写,从正面呈现出行之“早”。3.两诗中均写到“梦”,但又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1),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2)鸟雀呼晴,。(周邦彦《苏幕遮》)(3),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潼关怀古》)(4)间关莺语花底滑,。(白居易《琵琶行》)(5),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6)知人者智,。(《老子》三十三章)(7)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8)壁立千仞,。(林则徐联句)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下流行的表情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楠将古老与新潮融合一体,设计出系列甲骨文表情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从1999年起,陈楠开始对甲骨文艺术设计进行研究与创作。“作为韩美林老师的设计助手,我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造型设计,融进甲骨文元素的体育运动项目造型,受到世界各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的好评,成为经典案例。"陈楠说。近20年间,他发表了大量关于甲骨文的设计作品,2017年首套甲骨文设计字库正式上线,同时他还把甲骨文设计成表情包、动画、贺卡、手机壳、丝巾等创意产品,带动了大量年轻人重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目前,陈楠采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和热词,创作发布的甲骨文表情包已经有6套。他关于汉字设计的专著在海外出版发行,甲骨文等汉字艺术设计作品也在法国、匈牙利、美国等地展出。(摘编自《陈楠:把甲骨文“玩”出“表情”来》)材料二:文字是文明诞生的标志,文化传播的先导是文字。甲骨文传承数千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如何在纯粹的甲骨文研究、社会传播和文明交流中搭建桥梁,如何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甲骨从清冷库房中走出来,体现其时代价值,更多的人在尝试,在努力。甲骨填色的拉曼光谱分析,计算机拼接甲骨图片技术报告,甲骨文大数据库平台的发布……科技手段在甲骨学研究中的运用是一个新的趋势。识别与释读,一直是甲骨文系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巳发现的甲骨文单字中,大部分未获识别。人们对未来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来研究解决甲骨文问题充满期待。“殷契文渊”平台的发布也让人欣喜。它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指导下,建立的一个集甲骨文字库、著录库、文献库为一体的甲骨文知识享平台,包括“三库一平台”——甲骨字形库、甲骨著录库、甲骨文献库、甲骨文知识服务平台。对甲骨文感兴趣的人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认识、学习、研究甲骨文。(摘编自新晓燕、王胜昔《甲骨文:我们这样走近你》)材料三:“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一个多世纪前,学者罗振玉在朋友刘為家中初见甲骨,既惊又喜,大受震动后写下这段话。历经3年,几代甲骨文研究工作者辛勤努力、接续奋斗,誓要从千年中华文明标志的甲骨文中解码出历史记忆的真相。日前,纪念甲骨文发现3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专家纷纷就如何做好甲骨文的传承工作建言献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一曼看来,既墟考古与甲骨学研究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比如,殷墟文化分期的绝对年代确定、殷墟考古发现的许多重要遗迹遗物的年代和性质等考古学问题,都是依据甲骨文资料和甲骨学研究成果来探讨的。因此,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这样定会取得更大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说,应保护载入《世界记忆名录》的甲骨文的尊严,杜绝伪造、乱用、乱通假甲骨文字的现象,注重多元化、多路径的甲骨文研究理论、方案、方法的探索,完善甲骨学学科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甲骨学发展氛围。2018年,国家图书馆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整理与研究》正式立项,这意味着国家图书馆馆藏甲骨整理研究进入快车道。据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介绍,目前已基本完成照片采集和释文,正加紧推进排序等整理研究,力争早日完成《国家图书馆甲骨全集》的整理出版。(摘编自孙亚慧《纪念甲骨文发现3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材料四: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我们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甲骨文有其独特的异彩之处: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产生于5500年前,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夏朝有没有文字,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是许多夏王朝纪年范围内刻画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如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陶寺文化朱书陶文、河南登封王城岗刻画符号等,有的已具有类似文字的性质。因此,我们认为夏代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到公元前四世纪随着波斯王国一起消亡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到公元前五世纪也灭绝了,后来的埃及文字没有将其传承下去,以至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长期得不到解读。而甲骨文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古人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里——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甲骨文与后世的文字关系十分密切,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据文献记载,中国汉字在秦汉年间传入越南,越南长期使用汉字至十三世纪才有本国文字。汉代初年汉字传到朝鲜,直到李朝初期,他们依据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朝鲜文字,并于公元1443年公布使用,朝鲜才有了自己的文字。而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由于绝迹较早,其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无从谈起。(摘编自李雪山《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表情包融合古老与新潮带动年轻人重新关注我国传统文化B.甲骨文爱好者借助“殷契文渊”平台査找甲骨文字、文献、著作等C.甲骨文研究者历经3年、几代奋斗破译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所有历史记忆D.国家图书馆相关人员研究国图馆藏甲骨预期整理出版《国家图书馆甲骨全集》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值甲骨文发现3周年,四则材料介绍甲骨文的传播、甲骨学的研究,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寄寓在甲骨文上的传统文明和文化自信。B.陈楠将甲骨文元素融入诸多设计作品,出版关于汉字设计的专著,在多个国家展出汉字艺术设计作品,在国内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C.用拉曼光谱分析甲骨填色,用计算机辅助缀合甲骨图片,用大数据整理、汇总研究成果,当下甲骨学研究手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D.殷墟考古与甲骨学研究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相互依存、促进,只要将二者有机结合,综合分析、比较,就一定会取得更大收获。3.根据材料四的相关内容,拟写分论点,证明甲骨文有“独特的异彩之处”。8、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画者的悲哀王鱼洋李云先生自认为算是个画家,他画了很多画,人物、风景、还有想象中的场景,可惜没卖出过几幅。李先生总在想:是自己画得不够好吗?以前他有幸参加过一次画展,他的画夹在很多画家的画之间,很多看画的人站在他的画前停留了很长时间,也会感叹一句:“这幅画画得不错,很有意境。”可是最后看了画的署名后,最终没人买他的画,因为没人见过他的名字,于是没人确定他的画未来是否会增值。从此再没有画室愿意为他展示画作,因为觉得他的画不会卖出的。他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坚持了两年,而后家人都劝他放弃这项事业。李先生看着自己快要接近于零的存折,也决定放弃画画了,虽然放弃画画就像让自己放弃生命一样难受,但他还是决定选择放弃了,他去电器公司做了名普通的业务员,过了一个月波澜不惊的生活后他病倒了,因为他的身心都被巨大的空虚笼罩着,是一种离开了自己狂爱的生活、像被抽走半条命似的空虚。他有气无力地在床上躺着,沉沉地睡去。突然他觉得自己的脑袋被什么砸了一下,于是他醒了,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小了,而且在一个小学课堂里。只听见老师严厉地对他说:“李云!你怎么又在课堂上睡着了!你知道这道题怎么做么?”虽然李先生震撼了好一会儿,但他渐渐反应过来自己穿越回了自己的小学时代,也就是说,他要重新从小学开始成长了。记得小时候他不喜欢学习,只喜欢画画,但是老师从来不说他画得好,只说他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一天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画画,甚至连市里的画画比赛也不让他参加,反而推荐了画画一般,但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参加了比赛。但既然时光重来了,李云不想让悲剧重演,他努力学习,成为了三好学生,虽然他不像从前那样业余时间画大量的画,但是老师还是马上发现了他在画画上的天赋,并对他说:“李云,你真了不起,不光学习好而且画画也很棒,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出息的学生,最近市里有画画比赛,你代表咱们班参加吧。”李云对老师报以灿烂的微笑,虽然老师夸他的话听得很是别扭。而后李云顺利地考入了重点初中,高中,大学。但他此后几乎很少画画了。大学毕业后李云开始投入了如火如荼的IT创业。李云的事业很成功,甚至进了中国财富排行榜的前十名。李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但他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就像是做蛋糕时自己用了很高级的面粉揉糕点,然后又用了很贵的烤箱将蛋糕烤熟,最后又用了精致的盘子将蛋糕盛在里面,但是却忘了在蛋糕中放糖,而糖才是蛋糕的灵魂。李云开始寻找自己灵魂中的糖,可惜很长时间没找到。直到有一天李云参加了一个画展,看了那些形形色色的画,他的心灵似乎一下被什么击中似的——重新升腾出一种巨大的愿望:我想画画。李云买了很多纸和染料开始重新画画,可是由于很长时间不画画了,手异常生疏,画了一幅又一幅,没一幅画好了。李云的秘书走进办公室看到李云的画,他试着揣摩李云的心意,想乘机讨好李云,自作主张地把李云的画放到拍卖市场拍卖。当李云听说秘书把自己不成型的画拿去拍卖时有些生气,也有些惶恐,他想他的劣作拿到拍卖市场上一定会被嘲笑,第二天新闻会出现“李云不自量力拍卖难看画作”的头条新闻。但过了一下午,秘书欢天喜地地向他报告喜讯:他的画作拍卖了二百多万元!李云闻听,不禁大跌眼镜,因为连他都清楚那幅画作无论是线条还是布色都糟糕得一塌糊涂。可是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出二百万买这幅画呢?算了,不去管他,反正能得一笔意外之财总是好事,何况说不定是自己妄自菲薄了呢!第二天写着“IT精英画作拍卖二百万元”大字的新闻铺满网络及报纸版面,他开始受到各界朋友的恭维,李云变得飘飘然,也暗自得意起来。虽然李云在网上也看到有关他画作的一些负面评论,李云看了评论微微一笑:那些文盲,不懂艺术。有一天李云在街上闲逛,看到在街角的大厅外挂着某画家画展的牌子,但是画家的名号他从未听说,也没有几个人走进大厅。李云觉得无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便进去看画。大厅里人很少,寥寥无几,李云在大厅走动,随意观看画作,那些画作气势磅礴,用色大胆,且极富想象力,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李云越看越感到惭愧,李云站在一幅画作前朦胧中看到一个景象,又像一段不太真实的记忆——很久以前他也是个画者,那时他只是个画者。(选自《小说月报》2019第5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穿越内容从小学课堂写起,批评了文中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的唯成绩论,功利性;不能真正因材施教。B.现实生活中的李云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孤高自傲;另一方面又向往着世俗的成功,功利现实。C.画者的悲哀其实也是社会与时代的悲哀,人们常常以名取人,以名气来定书画的价值,附庸风雅者众,往往只认名家名作,真懂艺术者寡。D.穿越后的李云后来在IT行业获得成功,但他内心深处其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理想。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放弃画画,过了一个月波澜不惊的生活后,李云病倒了,这样写既突出了画画对他的重要意义,同时为下文的穿越情节做了合理的铺垫。B.李云从某画家的画展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样的结尾虽然不像欧•亨利式的结尾那样出人意料,但同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吸引读者去关注人物的命运变化。C.小说在刻画李云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D.文末李云闲逛看到街角大厅某不知名画家的画受到冷落,照应开头李云第一次参加画展时收到的冷落。前后呼应,浑然一体。3.小说的标题是“画者的悲哀”,“悲哀”表现在哪里?4.小说采取穿越的形式,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这样的情节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其内涵可以从精神、物质、制度和活动形式四个层面进行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可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古代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明道传道”“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身为要;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书院大儒朱熹曾言:“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朱熹《朱子全书》)简言之,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因此,当前大学或可借鉴传统书院的精神文化,坚守德育为先的理念,从思想上将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知识的同时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书院选址体现着体验感悟的治学精神,书院建筑布局体现着传道授业的理想追求,书院景观体现着修身济世的远大志向,而传统书院物质文化可弥补当前大学校园建设的不足。比如,大学的选址要兼顾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努力营造浓郁的建筑文化氛围;借鉴书院“中轴线”的设计原则,凸显图书馆和教学楼的中心地位,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和学校的主要功能;校园景观设计中,多种植梅兰竹菊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尽量给学生创造环境幽雅和人文情怀兼具的场景等。书院由德行“足为多士模范”的“山长”主持教学、引领学术,参与管理者多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根据学生主体需要和内在潜能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学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规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容涵盖阅读目的、进德立品、修身养性、阅读技法等方面。针对当代高校的制度文化困境,我们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采用积极地“劝谕式”话语,制度设计应以师生发展为本,达成刚柔并济的管理。书院主要有三种活动形式。讲会指大家集中共同探讨,平等开展学术交流和争鸣,有问题可当面请教老师。而公元113年,朱熹专程从福建崇安去访问湖南岳麓书院的张栻,则开创了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书院山长还经常带领生徒离开课堂去游历,“绝其尘香,存其道气”,使生徒“聆清幽之胜,踵明贤之迹,兴尚友之思”,强化社会责任感。以此为鉴,高校教学应运用启发式、探究式、问题式等方法;在学术交流中应直面问题,客观公正地评价;师生关系要平等和谐,形成尊师重道、敬业爱生的氛围。(摘编自《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院作为历史上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教育组织,独具特色,有当代借鉴的合理性。B.传统书院的教育理念与古代圣贤教人为学之意相合,把德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C.书院的物质文化体现着治学精神、理想追求、远大志向,表现出很强的人文情怀。D.朱熹跨省访问不同学派的名师,通过讲会的形式平等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探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总后分,论述了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论证结构清晰。B.二至五段分别论述传统书院在精神、物质、制度和活动形式等内涵的合理之处。C.文章就传统书院的物质和行为文化分别从三方面分析,均采用例证法、引证法。D.二至五段介绍传统书院的文化价值和管理特色,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借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当前高校在选址、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方面因重视文化氛围,所以注重人文情怀。B.书院注重师生发展,尤其注重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据此制定了学则、学规等。C.书院不仅在课堂内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还经常由山长带领生徒们走出课堂游历。D.传统书院是由学生承担管理责任,当代高校也可借鉴此形式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扦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句张羽名由此显。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及杀故吴相袁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馀不得。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入见王曰:“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诡、胜。”诡、胜自杀。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安国之力也。于是景帝、太后益重安国。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曰:“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安国为人多大略,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丞相田蚧死,安国行丞相事,奉引堕车蹇。天子议置相,欲用安国,使使视之,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安国病免数月,蹇愈,上复以安国为中尉。岁馀,徙为卫尉。明年,匈奴大入边。安国为材官将军,屯于渔阳。安国捕生虏,言向奴远去。即上书言方田作时,请且罢军屯。罢军屯月馀,匈奴大入上谷、渔阳。安国壁乃有七百馀人,出与战,不胜,复入壁。匈奴虏略千馀人及畜产而去。天子闻之,怒,使使责让安国。徙安国益东,屯右北平,是时匈奴虏言当入东方。安国姜自魂,意忽忽不乐,数月,病欧血死。(节选自《史记·韩安国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B.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C.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D.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子》是《韩非子》一书的旧称,其用寓言说理的艺术,可与《庄子》比肩而论。B.晏驾是指皇帝的车驾出得晚,以此讳言帝王已死。这里是韩安国讳言汉景帝之死。C.和亲是指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D.国器指能施政于国、堪当大任之人。后世用“长孺国器”的典故来喻指辅弼之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安国很有才干,顺利化解危机。吴楚叛乱时,他和张羽固守力战使吴军未能越过梁界;孝王为太子图谋封地并私藏刺客时,他又成功劝阻了孝王。B.韩安国因时制宜,阻止兴兵伐胡。延议匈奴和亲一事,他与熟知边事的王恢观点相左,认为匈奴难以制服宜与和亲,最终皇帝也同意了他的看法。C.韩安国时运不济,错失丞相之位。在他代理丞相之职时,不巧堕车跌跛了脚,皇帝因他脚跛得厉害只好改变正式任相于他的想法,改而任用他人。D.韩安国守边不力,失去皇帝信用。他屯驻渔阳防御时,错误估计形势,致使汉军在匈奴进逼时因兵少退回军营壁守,损失惨重;后被问责远调边地。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番国大索,月馀不得。(2)安国捕生虏,言匈奴远去。即上书言方田作时,请且罢军屯。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速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威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由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B.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C.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Z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D.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斌每三年举行一次,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乡试考中了后就称为解元。B.刑部是明清时期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一。C.乙卯为干支之一,古代常用干支来纪年月日,此处为纪日,乙卯日的后一天是丙辰日。D.丁父优指古代官员之父死去,官员须停职家居守制二十七个月的制度。母去世亦同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守仁刚直不阿,不惧权贵。刘瑾逮捕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王守仁不惧刘瑾上奏章救人,惹怒刘瑾,被当廷杖打,又被贬龙场。B.王守仁智勇双全.身先士卒。南州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佯装撤兵,出其不意,直捣敌巢,大获全胜。C.王守仁通晓军事,指挥若定。朱哀海叛乱,形势危急,王守仁调兵遣将,烧毁叛军的副舟,迫使朱宸濠的船搁浅,官军就在此船上活捉了宁王。D.王守仁聪明好学,勤于思考。他十七岁就与人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后在龙场悟到格物致知之学当从“心”一世间于是有阳明学。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2)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关于“担当”,或曰“不厚其栋,不任其重”,或曰“位卑未敢忘忧国”,或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关于“担当”,年轻人有着自己的体验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A项,“单薄”中的“薄”应读作“bó”,“蜂涌而上”中的“涌”应改作“拥”;C项,“俚语”中的“俚”应读作“lǐ”,“一泄千里”中的“泄”应改作“泻”;D项,“拥趸”中的“趸”应读作“dǔn”,“质疑”中的“质”应改作“置”。故选B。2、1.C2.C3.A【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词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词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磨练: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锻炼。历练:一指经历和锻炼;二指经历的事情多而富有经验;三指经受锻炼。坚苦卓绝:意思是指坚韧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日新月异:形容发展、进步很快。奋发:指精神振作,情绪高涨。发愤:下定决心,振奋精神。第一处语境强调我自投身革命起,在出生入死的地下党工作中得到锻炼,用“磨练”更合适;第二处语境强调我亲见一代读书人在艰苦斗争中表现出的气魄和风骨,用“艰苦卓绝”更合适;第三处语境强调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面的发展和变化,用“日新月异”更合适;第四处语境强调个民族实干兴邦的崛起,用“奋发”更合适;故选C。2.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句子顺序是否合理,话题是否一致,前后是否照应,格式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等。根据语境,前一句“如果说作为一个百岁老人,我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和认识”中,“如果”表假设,所以后一句也应该是一种假设的结果,而“可能”恰好可以体现这一意思,所以,这句话的前面应该是“那可能就在于”更适合语境,排除AB,而D项,“‘新中国’三个字沉甸甸的分量对我可能有着别样的体会”很明显,语序不当,应该是“我对‘新中国’三个字沉甸甸的分量可能有着别样的体会”,排除D。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画线句子有两处错误:第一处错误是语序不当,“新中国成立”应该放到“七十周年这一喜庆日子是多么来之不易”前面,排除BD;第二处错误“汲取的太多的故事和经验”搭配不当,“汲取”与“故事”不搭配,可以改为“记取”,排除C。故选A。3、C【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徽标类的图文转换题,需要深入分析图像、形状、颜色等各种元素及其组合后的内涵。因为在考题中颜色要素一般不作为重要元素来考虑,所以应重点分析徽标的构成元素分别承载的含意,各元素及其组合后所反映的主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元素承载了多种含意。C项,“象征着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少,未来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情景会越来越美好”这一分析牵强附会,三条“V"造型线条由外向里越来越小,不能理解象征着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少和未来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情景会越来越美好。C错误。故选C。【点睛】徽标,即徽记、标志,它言简意赅,高度凝练,意蕴丰富。一般是为某一组织、行业、机构、活动而专门设计,通过图像、形状颜色等多种元素的组合,表现该组织、行业、机构、活动的纲领、宗旨、理念、目标等,甚至带有宣传和鼓动性质。4、D【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扬汤止沸:指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隔靴搔痒:指隔着靴子挠痒痒。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和要点,不中肯,不贴切。或比喻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徒劳无功。材料中强调的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选用“扬汤止沸”。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并驾齐驱: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结合后文“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确定应选“齐头并进”。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材料中指的是“异地高考”方案,应选用“一蹴而就”。故选D项。【点睛】本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成语的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双重含义的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5、1.格律诗(近体诗、近体诗)2.B3.甲诗写诗人(行人)过小桥时还在做梦,说明出行实在太“早”,觉未睡醒,一上马就迷迷糊糊睡着了。驿路行人必经之地的小桥,而如今却“寂寞”“和梦过”,再次印证了诗人出行之“早”。乙诗的“梦”是羁旅他乡的游子对故园的思念之梦,与首联“客行悲故乡”相呼应。梦中的故乡景“凫雁满回塘”与旅途上“槲叶落山路”的景形成对照,突出了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然后结合所给题干要求进行作答。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甲诗借助比喻”错误,甲诗中没有比喻。故选B。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比较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注意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运用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的思路来答题。其次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中体现其相同点或不同点。然后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其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甲诗中,“寂寞小桥和梦过”,可以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赶路而作梦,主人公在马上摇晃,时醒时睡。过“小桥”还在做梦,说明主人公起得太“早”,觉未睡醒,一上马就迷糊过去了。以梦与“寂寞小桥”结合,再次印证了诗人出行之“早”,意象丰满,令人玩索不尽。乙诗中,“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意思是野鸭大雁,早已挤满堤岸,曲折的湖塘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表达了羁旅他乡的游子对故园的思念。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结合以上信息即可作答。【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6、①郴江幸自绕郴山②侵晓窥檐语③望西都,意踌躇④幽咽泉流冰下难⑤君子喻于义⑥自知者明⑦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⑧无欲则刚【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以及文化常识掌握情况。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郴”“檐”“踌躇”“阙”“幽咽”“喻”“欲”等。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7、1.C2.D3.①甲骨文起源时间早。②甲骨文有传承和解读。③甲骨文和后来的汉字一脉相承。④肇源于甲骨文的中国汉字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文字形成。【解析】1.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答题时,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C项,“破译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所有历史记忆”对材料过分解读,分析错误。原文材料三只是说“历经3年,几代甲骨文研究工作者辛勤努力、接续奋斗,誓要从千年中华文明标志的甲骨文中解码出历史记忆的真相。日前,纪念甲骨文发现3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专家纷纷就如何做好甲骨文的传承工作建言献策”,并不能说明“破译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所有历史记忆”。故选C。2.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分析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D项,“只要将二者有机结合,综合分析、比较,就一定会取得更大收获”说法错误,“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只要……就”是充分条件,说明这一个条件就可以,而材料三第二段“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一曼看来,既墟考古与甲骨学研究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比如,殷墟文化分期的绝对年代确定、殷墟考古发现的许多重要遗迹遗物的年代和性质等考古学问题,都是依据甲骨文资料和甲骨学研究成果来探讨的。因此,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这样定会取得更大收获”中的“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是充分条件,与选项中的“只要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一致。故选D。3.本题考查考生拟写分论点的能力,拟写分论点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分论点不能重复和交叉。②分论点之间有时是并列关系,有时是递进关系,其排列应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不可随意放置。③分论点最好以首括句形式放在段首,首句标目,段意明晰;各个分论点的句式如能一致更好,如不能一致更好,不必强求。④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⑤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⑥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本题要求是:根据材料四的相关内容,拟写分论点,证明甲骨文有“独特的异彩之处”。从材料四第2段中“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产生于5500年前,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许多夏王朝纪年范围内刻画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夏代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可总结出:甲骨文起源时间早;从材料四第4段中“‘六书’里——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甲骨文与后世的文字关系十分密切,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可总结出:甲骨文有传承和解读;甲骨文和后来的汉字一脉相承;从材料四第5段中“中国汉字在秦汉年间传入越南,越南长期使用汉字至十三世纪才有本国文字”“汉代初年汉字传到朝鲜,直到李朝初期,他们依据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朝鲜文字,并于公元1443年公布使用,朝鲜才有了自己的文字”可总结出:肇源于甲骨文的中国汉字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文字形成。【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8、1.B2.C3.①虽然很多看画的人感叹李云的画画得不错,却因为李云没有名气,没有人买他的画,这是悲哀;②李云回忆自己小学时因为学习不好而受到老师的批评,画画也成了罪名,而穿越回小学时代后,他努力学习,成为三好学生,画画才受到表扬,这是悲哀;③大学毕业后李云投入IT创业,事业很成功,自以为拙劣的画作竟意外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也是社会的悲哀。4.①打破时空的限制,便于塑造人物,展开情节,使读者觉得自然合理。②虚实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与内涵。画者的实际困境为实,穿越到过去,变为成功人士,画作拍出高价为虚。由实到虚,虚实转化,内容及内涵都变得丰富。③虚实两相对比,小说主旨表现得更加突出。画作得到认可,是在虚拟世界中,是在世俗的功成名就之后,虚拟的成功与现实的困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更集中地揭示题旨。【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B项,“现实生活中的李云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孤高自傲;另一方面又向往着世俗的成功,功利现实”说法错误。李云的性格并非矛盾、双重。他热爱画画,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故选B。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C项,“小说在刻画李云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说法错误。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故选C。3.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先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文本中去筛选和概括即可。本题题干是“小说的标题是‘画者的悲哀’,‘悲哀’表现在哪里”,根据对题干的把握,需要筛选文本中体现“画者的悲哀”的内容。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结合“李云先生自认为算是个画家,他画了很多画,人物、风景、还有想象中的场景,可惜没卖出过几幅”“以前他有幸参加过一次画展,他的画夹在很多画家的画之间,很多看画的人站在他的画前停留了很长时间,也会感叹一句:‘这幅画画得不错,很有意境’”“可是最后看了画的署名后,最终没人买他的画,因为没人见过他的名字,于是没人确定他的画未来是否会增值”分析,可知现实中的李云因为没有名气而画作不被认可,这是一种悲哀;“小时候他不喜欢学习,只喜欢画画,但是老师从来不说他画得好,只说他玩物丧志,不务正业”“连市里的画画比赛也不让他参加,反而推荐了画画一般,但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参加”“时光重来了,李云不想让悲剧重演,他努力学习,成为了三好学生,虽然他不像从前那样业余时间画大量的画,但是老师还是马上发现了他在画画上的天赋”“你真了不起,不光学习好而且画画也很棒,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出息的学生,最近市里有画画比赛,你代表咱们班参加吧”分析可知,李云回忆小学时学习不好,画画也成了罪名,穿越时光后努力学习,成为三好学生,老师马上发现了他的画画天赋,这是一种悲哀;结合“李云买了很多纸和染料开始重新画画,可是由于很长时间不画画了,手异常生疏,画了一幅又一幅,没一幅画好了”“他的画作拍卖了二百多万元”分析可知,事业成功的李云,自以为拙劣的画作竟意外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社会的悲哀。4.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手法赏析的能力。手法赏析一般先要明确小说的手法,然后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手法的效果,最后是结合小说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本题题干要求的是:小说采取穿越的形式,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这样的情节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考生首先要从虚实结合的小说进行赏析,小说实际困境为实,李云的穿越变为成功人士,画作拍出高价为虚。这样的情节处理的好处,首先虚实结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而有吸引力,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便于情节的展开,使“李云成功后,即使是拙劣的画作也获得的社会的认可”这一情节合情合理;再次,虚实构成鲜明的对比,从主题上,揭示出了社会对艺术评价标准的怪异的现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9、1.D2.C3.C【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通过讲会的形式平等开展学术交流”错误,偷换概念。结合“公元113年,朱熹专程从福建崇安去访问湖南岳麓书院的张栻,则开创了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分析,朱熹的活动形式是“会讲”,而非“讲会”,这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故选D。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均采用例证法、引证法”错误。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分析,分析传统书院的物质文化并未采用引证法。文章并未对传统书院的物质文化进行分析,只是做了概括介绍,下文中举的例子是当前大学应该怎么做的内容,是传统书院物质文化对当前大学的启示,因此后面的“例证法”也不当。故选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当前高校在选址、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方面因重视文化氛围,所以注重人文情怀”因果颠倒,原文说“兼顾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努力营造浓郁的建筑文化氛围”,即“注重人文精神”是因,“营造文化氛围”是果,因果表述颠倒。B项,“书院注重师生发展”无中生有,结合文本第二、三、四节内容分析,原文只是说注重学生发展,没有明确注重“师生”发展。D项,以偏概全,“传统书院是由学生承担管理责任”错,原文只是说“参与管理者多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即多由品正、学优的学生参与管理,不是由任何学生均能承担管理责任。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10、1.C2.B3.A4.(1)汉王室(先后)派十批使者到梁国,自国相以下进行全国大搜捕,一个多月还没有抓到(公孙诡、羊胜)。(2)韩安国活捉的俘虏,供说匈奴已经远远离去,(韩安国)就上书皇帝说正是从事耕种的时节,请求暂时停止屯军。【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现在大王您位列诸侯,却听信一个邪恶臣子的虚安言论,反了皇上的禁令,阻挠了彰明法纪。皇上因为太后的缘故,不忍心用法令来对付您。太后日夜哭泣,希望大王能自己改过,可是大王最终也不能觉悟。”“犯上禁”“桡明法”,句式一致,之前之间断开,排除BD;“天子以太后故”“以”,因为,“故”,缘故,“因为……缘故”,之后断开,排除AB。故选C。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B项,“晏驾是指皇帝的车驾出得晚……这里是韩安国讳言汉景帝之死”错误,晏驾,君主时代称帝王死。“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文中韩安国讳言太后之死。故选B。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A项,“孝王为太子图谋封地并私藏刺客时”错误,原文“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意思是,公孙诡、羊胜游说梁孝王,要求他向汉景帝请求做皇位继承人和增加封地的事。故选A。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十辈”,十批使者;“番国”,全国;“月馀”,一个多月么。(2)中“捕生”,活捉;“方资”,正是;“且图”,暂时。【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曾经在邹县田先生之处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因为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国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和张羽的名声从此显扬。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弟,窦太后很宠爱他。孝王新得到齐人公孙诡,很高兴。公孙诡、羊胜游说梁孝王,要求他向汉景帝请求做皇位继承人和增加封地的事,恐怕朝廷大臣不肯答应,就暗地里派人行刺当权的谋臣。以至杀害了原吴国国相袁盎,汉景帝便听到了公孙诡、羊胜等人的谋划,于是派使者务必捉拿到公孙诡、羊胜。汉派使者十批来到梁国,自梁国国相以下全国大搜查一个多月还是没有抓到。内史韩安国听到公孙诡、羊胜隐藏在梁孝王宫中,韩安国入宫进见梁孝王说:“现在大王您位列诸侯,却听信一个邪恶臣子的虚安言论,反了皇上的禁令,阻挠了彰明法纪。皇上因为太后的缘故,不忍心用法令来对付您。太后日夜哭泣,希望大王能自己改过,可是大王最终也不能觉悟。假如太后逝世,大王您还能依靠谁呢?”话还没有说完,梁孝王痛哭流涕,感谢韩安国说:“我现在就交出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两人自杀。汉朝廷的使者回去报告了情况,梁国的事情都得到了解决,这是韩安国的力量啊。于是汉景帝、窦太后更加看重韩安国。建元六年(前135)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丞相田蚧死了,韩安国代理丞相的职务,给皇帝导引车驾时堕下车,跌跛了脚。天子商量任命丞相,打算任用韩安国,派人去看望他,脚跛得很厉害,于是改用平棘侯薛泽担任丞相。韩安国因病免职几个月,跛脚好了,皇上又任命韩安国担任中尉。一年多后,调任卫尉。第二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境,杀了辽西太守。卫尉韩安国担任材官将军,驻守在渔阳。韩安国抓到俘虏,俘虏供说匈奴已经远远离去。韩安国立即上书皇帝说现在正是农耕时节,请求暂时停止屯军。停止屯军一个多月,匈奴又大举入侵上谷、渔阳。韩安国的军营中仅有七百多人,出迎与匈奴交战,无法取得胜利,又退回军营中。匈奴俘虏掠夺了一千多人和牲畜财物而离去。天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恼火,派使者责备韩安国。调韩安国更加往东移动,驻守在右北平。因为当时匈奴的俘虏供说要侵入东方。韩安国内心觉得非尝谘愧,心里非常失意而闷闷不乐。过了几个月,生病吐血而死。11、1.C2.A3.C4.(1)(守仁)准备作战器械和舟船,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救援皇帝。(2)守仁病得很重,上疏祈求告老还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取代自己,不等皇命下达,终究(离任)返家。【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权轻”是“无以”的原因,“无以”是不能用来,排除B项。“令”的对象是“将士”,排除A项。“便宜”修饰“从事”,“明年七月”表示时间,排除D项。结合句意断句。句意,守仁上疏说手中权轻,不能用来命令将士,请求赐予军旗牌令,提调监督军中事务,以便能方便做事。第二年七月进兵大庾。一共攻破敌巢八十四座。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本题主要理解句意断句。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A项,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中式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分析可知,“官军就在此船上活捉了宁王”不对。原文意思是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地换了条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治”译为准备,“暴”译为公布,“俾”译为让,“率”译为率领,“勤”译为帮助。(2)“疏”译为上疏(名词活用为动词),“乞骸骨”译为告老还乡,“举”译为举荐,“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宾语前置句),“俟”译为等。参考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王守仁十五岁时,曾到居庸关、山海关访问客人,放眼观览山川壮美。二十岁乡试考中,学业大有长进。只是更加喜欢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不久授官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兵部尚书王琼一直认为守仁的才华不同寻常。十一年八月擢拔他做右佥都御史,到南州、赣州一带做巡抚。当时,南州盗贼蜂拥而起。守仁到了以后,亲自率领精锐的士兵驻扎在上杭。假装退兵,出其不意,直捣敌巢,连续攻下四十多座敌营,俘虏、斩获七千多敌人。守仁上疏说手中权轻,不能用来命令将士,请求赐予军旗牌令,提调监督军中事务,以便能方便做事。第二年七月进兵大庾。一共攻破敌巢八十四座,俘获、斩首六千多人。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王守仁于是召集众人商议说:“朱宸濠假如出兵沿长江顺流东下,那么南都就无法防守。我想用计阻挠他们。”于是他派出很多间谍,用檄文传命府县说:“都督许泰、郤永率领边疆部队,都督刘晖、桂勇率领京城部队,各四万人,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领自己的部队合计十六万人,直接攻打南昌。”又写了封在蜡丸中的密信送交朱宸濠的丞相李士实、刘养正,内中说到他们归国的诚心,然后让间谍泄漏信的内容,朱宸濠果然心中怀疑。十多天后侦察得知朝廷和地方部队并没来到,才明白是王守仁欺骗了他。七月初一日,(朱宸濠)留宜春王据守本营,胁迫他的部下六万人,袭击攻下九江、南康,然后兵出长江,逼近安庆。有人请出兵援助安庆,王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被敌军占有,我们越过南昌和敌人在江面上相持,九江、南康两郡兵力断我后路,这样将会腹背两面受敌。不如直接攻打南昌,敌人守备空虚,我军进攻必胜。朱宸濠听到南昌被攻下,一定会解围自救。我们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能取胜的。”大家说“好”。宸濠果然从安庆撤兵而回,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官军用小船载着柴草,乘着风势放火。朱宸濠的船搁浅,仓卒间换船逃跑,被(王守仁部下的士兵)追上活捉。总共三十五天朱宸濠的叛乱就被平定了。当时他已经遭遇父丧,屡次上疏辞去爵位,请求记录其他诸位大臣的功劳,这些请求都没有回复。守仁病得很重,上疏祈求告老还乡,不等皇命下达,终究归去。走到南安死去,五十七岁。守仁天资聪明。十七岁拜谒上饶娄谅,和他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游览九华山回来,在阳明洞中筑室,几年都没有什么收获。贬谪到龙场的时候,穷荒之地无书可读,每天复习以前所学,忽然悟到格物致知之学,应该从内心而非外物去寻求,叹息说,道就在这里。学者一致听从他,世间于是有“阳明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子宫内膜癌放射治疗
- 《仓储讲义》课件
- 《典型示功图分析》课件
- 幼儿美术欣赏
- 手足口病培训
- 《人工气道湿化》课件
- 创意线描课程设计理念
-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274
- 中药熏药技术
- 桥面系安全教育培训
- 危急值影像科课件
- JTS-196-12-2017码头油气回收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 沟通的艺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DB32-T 4757-2024 连栋塑料薄膜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 第三章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发展
- 2024-2029年中国五分类血球仪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融媒体内容策划与制作赛项客观题附有答案
- 《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
-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水平测试数学测试试卷及答案B
- 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道路信号灯维护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