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劝学》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劝学》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劝学》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劝学》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劝学》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劝学》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说课稿

问好: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夏欣,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劝学》,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劝学》选自教育部统编版教材高中必修上第六单元的第10课,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学习之道"为主题,学生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学习其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学会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

本单元学习任务群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人文主题是学习之道,即是把握学习的价值、意义、原则和方法,通过读书和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借助理性思维,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

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议论文,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取譬设喻,生动而深刻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学习应持有的态度,说明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品德,以及学习必须勤于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道理。

二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学习了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对文言文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尚待提升。理解文言文往往停留在表层大意上,对于文言文深层内涵以及艺术特色等感悟不深。

三说教学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以及相关资料,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

2、理解文章从多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并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3、学习并培养荀子所论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态度。

4、课外拓展:“力学笃行"话题探究。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体会论证逻辑魅力,感受思辨与表达之美。

2、把握文言文主旨,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和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难点:学习并培养荀子所论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培养尊师重道的思想,树立谦虚好学的态度。

五说教法学法

利用多媒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

教法:精讲点拨法、思辨分析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小坤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但是他比较懒惰,只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别的事情怎么说都不会去做。学习上也是这样,他思维灵活,喜欢数理化,喜欢与函数、加速度、化合物相伴。但对于语文、英语、政史地一概无视,上课不听,下课不写作业。这种情况,小坤的家长都束手无策,班主任也认为再这样下去,好好的“一根苗”就毁了。热心的你能出谋划策,帮助班主任一起劝说小坤踏实学习吗?之后,一名同学扮演小坤,提问2-3名学生进行劝导,由此引出“对于学习,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就为17岁的李蟠写下了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论述学习的重要性的文章《劝学》,让我们快去看看他是怎么劝导的吧!"

2、板书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3、知人论世:荀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劝”在本文是“鼓励"的意思,故题意是“鼓励人们勤奋学习”。“劝"是手段,“学”是目的,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勉励人们要锲而不舍地学习。

2、诵读课文。教师提醒易错字音,学生齐背课文。

3、概括文章大意,明确本文是篇说理论文。

(三)细读课文,剖析各段

1、第一段

(1)字词。

(2)全段翻译。

(3)本段的作用:开宗明义,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是全文的文眼。

2、第二段

(1)字词。

(2)特殊句式。

(3)全段翻译。

(4)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其特点。

明确:蓝→青,水→冰,木→轮,(金)钝→利。以上四组都说明一个道理:在外力作用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对人而言,这个外作用力就是学习。君子因其博学而且经常反省,才能达到智慧清明、行无过错的境界。

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举例示范,用图示法引导学生分析,目的在于教会方法。然后两三个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此方法以训练思维推理能为主,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第二段为例作分析。本段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为此作者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五种事物进行设喻、论证。

①“青出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出,但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②“冰寒于水”。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冷。这两个比喻句可以归纳扩展。

得出:客观事物(如蓝、水)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如青),有所提高(如冰)。又结合本文所论中心事情是学习,联想一下,可得出同样道理:人只要不断学习,就会改变,就能提高。

③“輮以为轮"。直木经过加热可以做成车轮。

④“木受绳则直”。木头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

⑤“金就砺则利"。金属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这三个比喻说明客观事物(如直木、木头、金)经过人工改造(如輮、绳、砺),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如为轮、直、利)。根据同样道理推论: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可见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

以上的推理过程其实是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分析的目的是寻找规律,教给学生具体方法,启迪思维。

(5)总结本段中心思想——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輮木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状态。

3、第三段

(1)字词。

(2)特殊句式。

(3)翻译。

(4)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善假于物也"的?

从四个方面说明,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

4、第四段

(1)字词。

(2)句式。

(3)翻译。

(4)本段可分为几个层次,又分别说了什么道理?

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开头至“无以成江海”,说明知识在于积累;

②“骐骥一跃"至“金石可镂”,说明学习贵在坚持;

③“蚓无爪牙之利"至段末,从正反两方面强调说明用心、专心的重要性。

5、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设喻特点总结

例子设喻方法阐明的道理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正面设喻学习的意义

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反复设喻学习的作用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正面设喻学习重在积累

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反面设喻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正反设喻学习贵在坚持

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蚓无爪牙之利、蟹六跪而二螯正反设喻学习成在专心

(四)研读课文,答疑解惑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论点的?(论证思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第二段,通过论述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通过论述学习可以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通过论述学习应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半途停止是不可取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是指学习,但是他最终想“劝"人们学习什么呢?

课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故"字可知,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来看,荀子是要“劝”人们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

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你怎么看待这两种不同的说法?

观点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与思要结合起来。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的方法。他主张利用外界事物,从实际中学习。

观点:“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荀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