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3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所谓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其深层

内涵及社会意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

包括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一般包

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旨的评价,如2017年高考天津卷第14题的第(2)小题“简析第三

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二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评价,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III卷第15题“请从‘戏赠'

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三是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判断式。如诗(词)中的某词(某句、某联)表达(蕴含、寄托)

了什么思想感情等。2.分析式。即在明确诗歌的感情特点的前提下,要求考生结合诗歌中的形象或表达技

巧进行分析。3.评价式。就是要求考生针对某人对某诗(词)的评价进行分析评判。

考生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

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善于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揣摩思考,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在鉴赏评价作

者的观点态度时,考生须注意理解要全面,评价要全面、准确、客观,不要犯片面性或绝对化的错误。预

计2019年高考对该部分的考查会有所加强,考生应引起重视。

考向一诗歌的思想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

【清】吴兰修

园绿万重,月不下地,夜凉独起,冰心悄然。惜无闲人同踏深翠也。辄倚横竹写之。时甲戌七月十

三夜

绿翦一窗烟,夜漏知何许?碧月;蒙7蒙不到门,竹露听如雨。

独自出篱根,树影拖鞋去。一点萤灯隔水青,蚩作秋僧语。

前人评价本词蕴含的情感是“孤独而不哀伤”,请结合全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词中通过主人公的行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神往的秋夜园林图:主人公夜半醒来,看到窗外绿

雾如烟,皓月当空,听到露滴之声,于是披衣走到庭院之中,看到斑驳的树影、闪烁的萤火虫,听到犹如

秋夜孤灯下僧人诵读经文之语的蟋蟀的叫声。整个画面清新明丽,似淡而浓,虽然表现了主人公孤单的处

境,但孤寂之中透露出来的是主人公恬适宁静的心境,表达的是主人公在这宁静之中得到的愉悦之情,所

以说词中的情感是“孤独而不哀伤”。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本题,羽硝了诩的情感挣点是“孤独而不哀伤”,而然首词新是写景,

通过作者描绘的景物传达情感,因而分析景物游点是翦题的关键所在,根据词中的“洋”“夜漏”“碧月”“竹

露”“树影”“萤灯”等意象,可以概括出词中描写的“清琼明丽,似浇而浓.”的景物特点,然后抓住词中

的“独囱”这一传达情感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知道主人公孤单的处境,位孤寂之中透露出耒的是主人公恬

造宁静的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箸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编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答案】下阕表现了诗人对渔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

暗示渔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渔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编圆鲫入轻笼”流

露出渔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渔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考生在读懂全词的基础

上,紧紧抓住下阕中的一些关键词,如“远烟”“茅舍”“欢笑”等便不难解题。另外,考生要注意联系词

句进行阐述。

名师点睛

解答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类题目时,考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题材,把握思想情感。我国的古代诗歌已经形成了某些固定的题材内容。某一种诗歌题材,往

往用于表达某种类似的情感。如送别诗大多表达离别双方的离愁别绪、依依不舍之情;边塞诗往往描绘边

塞维奇壮美的风光,表达作者建功立业的抱负,或者描绘边塞的荒凉苦寒,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战

争的厌倦;山水田园诗往往表达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向往之情,也借此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污浊官场的厌

弃;咏史怀古诗往往借凭吊古迹、思慕古人表达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的感慨。

2.知人论世,把握思想感情。任何作品都是一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都是作者身世经历、思想

抱负等的流露。因此,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熟悉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抱负等,对考生准确把握与评价

诗歌的思想情感有着重要意义。

3.紧扣题目,把握思想感情。有些诗歌的题目,不仅交代了诗歌的题材内容,而且直接透露了诗歌的

创作缘由和思想情感。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题目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更直接点明了事由——

“怀辛大”,其中一个“怀”字,就已经点明了诗歌抒发的是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因此,考生在阅读诗

歌时,必须对题目保持足够的“敏感”,从而根据题目透露的信息准确把握和评价诗歌所反映的思想情感。

考向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吕)普天乐

滕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

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有人认为这首元曲主要表达了闺中思妇伤春的幽怨之情,你同意吗?请结合这首元曲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不同意。第一,这首曲子虽有“数枝红杏,闹出墙围”的景物描写,但这只是作者在展现美

丽的春景,其后的“好雨初晴东郊媚”更印证了这一点;第二,“看儿孙月下扶犁”“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等句,显然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所以结合全曲来看,此曲根本不存在“闺

中思妇伤春的幽怨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逋过分析可知,该元曲从开头到“同出墙围:描

写的是美丽的春景:“焦宇深,秋千系”写出了作者理想的居住环境;“好而”两句则蕴涵着作者的无限萼

悦,交代了作者追求的思想境界;“青山眼里,归去来兮”则鲜明地传达出作者热爱田园、向往归隐的思想。

可以说这首元曲中没有丝毫“闺中思妇伤春的幽怨之情”。考生在解答该题时可分两步走:第一,亮出自己

的观点;第二,结合元曲内容阐明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帐夜®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

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亦即北方边庭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诗人在尾联中为什么说“空相寄”?

【答案】虽然妻子寄来了春装,但边地五月仍然十分寒冷,不见春意,“春衣”无法穿在身上,表达了诗人

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想把握诗人在思联中为什么说“空相寺”,首先,要从“怅

友”这一标题和诗歌中的“穹怅”“笳”“北亮沙”等意象入手,明珑这首诔是边塞诗。其次,要结合“雁

飞白草年年雪”“风云不断北庭沙”“五月边城未著花”等诗句来明珑诗中描绘的边塞十分苦寒。最后,从

“梦回孤客”“人老黄榆”等诗句中明确诗中表达的情感是一种愁第。把握住了这三点,就能够准瑞等出作

者为什么有这释的观点了.名师点睛

1.知人论世,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通过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倾向、创作风格等来分析诗

歌,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

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形象的感悟有关。如第1

题的下阕表现了诗人对渔翁简朴而自在的生活的倾慕之情。

2.分析诗歌所蕴含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诗歌所蕴含的情感要立足于诗歌本身所描述的

内容,如直抒胸臆的词语、句子及感情倾向较鲜明的意象等。

3.从辨析诗歌中的用典入手,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

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就提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的看法,表达了

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离亭燕

张鼻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这首思古词作,另辟蹊径,没有写乌衣巷、秦淮河,也没有写险要的江山形胜,那么该词着力刻画的是什

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夜发香港-

朱孝臧

舷灯渐灭,沙动荒荒月。极目天低无去鹘,何处中原一发?

江湖息影初程,舵楼一笛风生。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

【注】①光绪三十年,作者出任广东学政,次年,因与总督意见不合,引疾辞官,同年借道香港,取水路

北归。本词即作于离开香港之际。

“极目天低无去鹘”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3.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吕)四块玉闲适

关汉卿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南吕)四块玉闲适

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同为“闲适”,这两首元曲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表达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姑苏怀古

姜夔

夜暗归云绕相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怎样理解今之柳曾扫古落花?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一、【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

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钉。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

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拳的一项是()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

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二、【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in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

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

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三、【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⑶,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四、【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屡

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麋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五、【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鞫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

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闯关检测

1.(1)由词中的“水浸”“何处”“霁色”“冷光”“云际”等词可推断,这首词着力刻画了空寂旷远的苍凉

秋色。(2)由词中的''六朝兴废事”“无言西下”可知,该词表达了词人对六朝故事重演的担心。

【解析】第一问,抓住词中的关就词不难作答,如“水浸落天”“聚之冷光”“蓼屿获花洲”“竹禽茅舍”,

再联系“向秋潇洒”一句不难推断出作者着力刻曲了空寂旷远的苍凉秋色。第二间,要重点关注下片,

抓住其中的“多少六朝兴废争”“怅蟹”“无言当下”不难推断出该词表达了对六朝故方重演的担心.

2.极目远望,希望能看见搏击长空的鹘鸟,一振心神,然而远望近观整个神州大地都看不到一只鹘鸟,哪

怕微如发丝的痕迹也没有。表达了词人在仕途失意之时,仍然关心神州大地的忧国情怀。

【解析】解答本题,要联系作者、注释、题目,作者朱孝臧我们不是很熟悉,那就重点关注注释,对本

词的写作背景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关注要求赏析的这句话,这句话是说远望近观整个神州大地都看不

到一只鹘鸟,表达了作者仍然关心神州大地的忧国情怀。

3.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在现实社会中不得志的苦

闷之情。

不同点:第一首表现出作者对名利虚幻的慨叹,以及跳出红尘的洒脱之情。第二首表现作者对贤愚不分

的社会的愤慨和傲岸不屈的慷慨情绪。

【解析】由第一首曲中的“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和第二首曲中的“南亩耕,东山卧”“贤

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可知,两首曲子都表达了对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联系第一首曲中的''跳

出红尘恶风波”和第二首曲中的最后一句话可知,第一首曲子侧重表达要远离俗世的态度,流露出作者

在现实生活中不得志的苦闷之情;第二首曲子侧重表达对贤愚不分的社会的愤慨以及傲岸不屈的态度。

4.表达了作者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或天涯沦落之恨)。妙处在于:以拟人的修辞手法虚写(想象),如果

春天到了自己的家乡,见到家乡的人到处寻找我,就告诉他们我正沦落江州受罪呢。诗人托春天向家人

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含蓄蕴藉。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最后一联的含意:如果春天到了自己的家乡,见到家乡的人到处寻找我,

就告诉他们我正沦落江州受罪呢。从中不难推断出表达了作者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情绪。

5.(1)由今天道旁柳条,想到昔日吴宫落花。今日柳扫古落花,柳被拟人化,带上了作者的情感,被赋予

了历史见证人的身份。(2)作者这样写,把古今连在一起,表达盛衰无常之感,有借古讽今之意,以吴

王耽于淫乐而亡国的历史教训,讽谏当代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知人论世,联系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把握其作品的风格;其次综观

全诗,整体把握其主要意思。

高考链接

1.A

【解析】A项,”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并没有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陶渊明一向把

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的农耕生活。

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解析】描绘诗中展现的困景画会"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后。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回答本题要抓住“平畴”“远

风”“更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诩展开联想,描绘场面

即可.

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意思是: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

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

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从而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

泊之情。

1.CD

【解析】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D项,整体

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2.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不全是戏言,也透露

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

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

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

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抓住这些作答即可。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

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

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

情绪状态。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

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

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

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

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

写的手法。

1.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麋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

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

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麋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

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考查修修手法。诗豪与风雪争光,雪片与风尽战,诗出雷

数坡”,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意思是说诗人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表现出诗人

高昂的诗兴.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诗人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风堂的劲猛,演

柒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旧刚之美.描给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2.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