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智能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人工智能对会计工作挑战与应对
2、人工智能发展的就业机遇和挑战
3、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4、人工智能下的大学生就业成本分析
5、人工智能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全文总字数:20517字篇一:人工智能对会计工作挑战与应对人工智能对会计工作挑战与应对摘要: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这一发展形势下,人工智能技术应运而生,会计工作中融入人工智能发展理念,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并相应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本文主要针对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相关课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下为详细叙述。关键词:人工智能发展;会计;挑战;应对近年来,会计事业稳健发展,它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需要融入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在此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会计行业也越发意识到先进技术融入的重要性,用以处理复杂的数据信息,信息技术的融入,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技术开始进入会计人员视野,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成为重点课题,文章主要针对上述课题加以探讨,首先阐述了人工智发展对于会计工作的挑战。一、人工智能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的挑战(一)人工智能的产生使得部分会计人员丧失就业机会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解放了部分岗位会计人员的双手,减少了工作量,不仅如此,同时也提高了财会管理效率,使得效率提升25%至50%,这也就意味着部分会计管理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行业内部部分人士产生了危机感,自身岗位极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从而步入失业群体。(二)数据泄漏增加了会计管理压力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会计管理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部分技术应用环节由于系统存在漏洞,导致信息传输不完整,难以确保安全传递,存在数据丢失或遗漏等问题,都将降低数据管理效率,甚至会削弱会计管理效果。(三)增加了从业者的从业难度会计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会计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基本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式,要求相关会计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增强综合素质,进而满足会计管理工作需求。二、人工智能推广背景下会计管理者的应对措施(一)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提高综合素质人工智能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会计管理效率,有助于提升财会管理水平,这一发展形势下,会计管理者应做好自我定位,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职责,而后学会在工作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发挥技术应用优势,逐步优化会计管理模式。建议会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并总结工作经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而应用需求,从技能培养以及知识渗透等方面入手,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要点,从而适应科技创新与技术发展的趋势,使自己成为基础科技的掌舵人,不仅要具备较强的风险防控意识,还要相应的了解人工智能运行以及智能理念更新等理论知识,夯实基础并掌握先进技术的发展规律,使得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更为高效化、科学化。不仅如此,会计管理人员还需做好优势互补,重视科技学习,将人工智能技术真正应用于实践,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营造安全的会计管理环境。(二)根据人工智能应用要求转变工作模式在此大数据技术不断推行的背景下,会计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同时,会计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借助科技手段,所产生的效益尤为显著,但是,这一过程中同样会给会计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比如,部分会计人员面对失业威胁。基于上述发展形势,相关的会计管理者应做好自我定位,意识到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始终保持敏感的嗅觉,根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更新态势,从意识形态层面改革,尽可能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数据处理工作中,使得会计管理更具智能化,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三)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点在人工智能不断推广的时代背景下,会计管理人员若想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要求,那么就应在工作中拓展文化视野,开阔发展空间,将多元化的网络技术手段融于会计管理工作中,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逐步提高会计数据分析效率,使得数据处理更加精简。这一过程中,会计管理人员还需明确工作重点,确定会计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应用技巧,会计财务数据库的应用方式或是修复技术等,达到岗位用人标准,同时确保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三、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会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而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参考文献[1]赵雪飞.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分析[J].数码世界,2019,15(11):225-226.本文字数:2161篇二:人工智能发展的就业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发展的就业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是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同时,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影响到人的出生、死亡、迁移、劳动就业、婚姻家庭、教育、社会保障、管理与监测等很多方面,而在劳动就业领域,影响尤为突出。一方面,我国人口经济特征客观上加速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给劳动就业带来了复杂多样的深远影响,既有有利影响,又有巨大挑战。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发展的人口经济背景,总结人工智能给劳动就业带来的有利影响和重要挑战,对于发展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促进劳动就业都有重要意义。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人口经济背景首先,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结构转型推动了劳动就业转型。人工智能属于技术应用产业,可以带动大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加快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将会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其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进入了下行通道。从2012年到2018年,我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平均每年下降约620万。未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还将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直接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人力紧缺,由此导致很多企业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第三,我国劳动参与率也呈现下降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到2017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分别是85.8%、86.1%、87.1%、87.0%、87.1%、86.9%和87.1%,当前的劳动参与率基本在87%左右,预计未来的劳动参与率还会持续下降。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客观上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劳动就业领域的应用。二、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的积极影响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人和智能系统模拟人的四肢和大脑来参与劳动就业,极大地拓展了人的劳动能力,使人从体力和脑力中解放出来,进一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总体上是有利的,主要表现在:首先,人工智能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目前我国处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双下降”时期。经济增速下降,资本、技术对劳动的替代,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政策引导等都降低了劳动力需求。因此,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在劳动力需求和供给“双下降”中确保劳动力供需平衡,减少就业总量压力。其次,人工智能有助于加强劳动保护。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在高空作业、高风险职业、极端工作环境中替代人类,大大降低劳动者的伤残、患病风险,缓解职业病危害。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职业安全和健康问题导致的经济损失占全球GDP的4%,全球每天约有6500人死于职业病,另有约1000人死于工作造成的意外事故;全球每年还有超过3.7亿人因工作相关的意外受伤或生病,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减少职业风险。第三,人工智能带来的资源聚合与生产重组能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大约36%的劳动人口工作时间过长,即每周工作超过48个小时。目前“996”现象在我国某些行业盛行,“007”也开始出现苗头,这不利于劳动者的全面发展。研究表明,机器换人造成的不是失业,而是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至少缩短20%。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劳动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劳动收入可持续增加。第四,人工智能有利于促进劳动者的自由发展。人工智能减轻了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解放了劳动者的大脑和体力,劳动者因此有更多的休闲娱乐以及消费时间,从而积攒劳动潜能,从事有更高价值的劳动。三、人工智能给劳动就业带来的挑战各方预测普遍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将有突破性进展,给劳动就业带来巨大挑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一是人工智能加剧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人工智能应用可能产生就业的替代效应,进而加剧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导致劳动力市场“招工难,就业难”局面并存。同时,人工智能将对劳动者的技能提出更高的需求,未来大量工作需要人机协作,要求劳动者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协作性,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更加迫切。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成为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我国技术工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约为20%,高技能人才只占6%,比例较低。与此同时,中低端岗位逐步减少,大龄低技能劳动者转岗再就业难度将加大。失业、数字鸿沟、收入不平等现象可能会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二是人工智能发展带来新就业形态,对目前基于正规就业的劳动统计监测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互联网+”经济形态催生了很多平台经济,这些平台经济与传统就业形态有根本区别,大多是灵活就业。而且,网络上的新型创业活动或非正规就业“多点交叉”,面临劳动法规监管难等问题。三是人工智能可能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模仿人类但又与人类存在明显不同,对人类的现有伦理将带来巨大的挑战,尤其在人机协同的责任边界、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算法歧视、生物伦理、生化人(数据生命体)等方面,需要探索建构能够被广泛接受的伦理原则。四是人工智能可能深刻影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将改变对就业和岗位的传统定义。不固定时间、地点和雇主的灵活就业将在社会总就业中占据更大的比重,对于社保资金的筹集以及社会保障待遇标准的制定带来很大的挑战。本文字数:2441篇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影响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劳动就业产生根本性改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使新旧产业更迭、新旧岗位交替出现,于我国就业而言,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并存,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面都需积极应对,看清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迎接智能革命的到来。【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就业;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被称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当前,该技术炙手可热,掀起了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变革浪潮,已对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和影响,全面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劳动手段的影响演进到自动化和智能化阶段,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劳动就业产生根本性改变。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初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工业、信息安全、金融、医疗、教育、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有了初步的应用。在工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具备高效率、可靠稳定、重复精度好等特点。可以在制造业中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等方面承担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的作业,用机器人来取代传统工人难以完成或不能承受的工作,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在信息安全领域,受技术发展所限,信息泄露时有发生,用户对信息安保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当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后,信息安全领域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和提高,为实现信息认证、保障信息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也已被大面积推广,垂直领域的图像算法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已可基本满足医疗行业的需求,可为病人提供诊前健康状况的初步分析和评估、诊中的病情研判和手术辅助、诊后的预后跟踪等医疗服务。人工智能技术在指导病人就医、缓解就医难,帮助医生看病、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约医疗资源的紧张局面等方面还大有可为。人工智能凭借大数据库、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上演残酷大清洗。将传统的客户获取、身份识别、风险控制、投资顾问、客户服务等金融事务大面积地用机器取代,作为纯数字交易的金融领域也是人工智能渗透最早、最全面的行业。在教育领域,AI和教育的融合,通过人机交互,给师生提供了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及普及,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也都出现了人工智能的影子。代表性的领域有智能家居、智能零售、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等,这些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对未来就业而言,人工智能技术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伴随着人工智能、新职业、新岗位大量涌现,给劳动者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传统的行业、岗位大量地被人工智能替代,使得低端操作技能人才面临失业、收入下滑等困境。(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给劳动者带来的挑战1.失业规模扩大。翻阅人类科技进程图可知,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创新和迭代必然带来一场产业革命。人工智能技术裹挟着自动化、智能化等显著特征,将其嫁接到传统产业后,传统产业技术得到了优化升级。随着智能机器人逐步取代传统工人的工作后,相当一部分工作岗位将会消失,企业用工量需求渐趋减少,导致部分劳动力人口失业,给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压力。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有近49%的工作岗位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多以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岗位为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全球各个行业的劳动者面临的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对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中国第一、第二乃至第三产业中的就业人员而言,失业压力无疑更大。2.就业门槛提高。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和普及,原先的体力、脑力劳动以及少部分的智力劳动逐步被人工智能技术替代。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转变,体力劳动者的比重减少,智力劳动者所占比重逐渐增加,智力劳动成为重要的就业门槛,这对很多体力、脑力工作者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劳动者身处不断推陈出新的科技环境中,时刻感受到劳动形式和劳动方式的巨大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将就业门槛大幅度提高,具备创造性、灵活性等素质将成为劳动者重要的竞争力和软实力。为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劳动者需要顺应科技潮流,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知识,具备对应的专业技能,拥有智能机器人不可替代性的本领。3.收入差距拉大。人工智能技术促使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不同类型劳动者间的薪酬也随之变化,他们之间的薪酬获得差距逐渐被拉大。比较而言,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管理型、技术型、专业型的人才拥有较高的薪资水平,而那些从事基础性、服务类工作的劳动者,其薪资水平通常偏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方面的深度应用,将会使得劳动力市场形成“工作极化”,进而导致“工资极化”现象,在工厂里,那些熟练操控高端智能设备的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之间收入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呈现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在各个领域广泛存在,拉大了社会阶层间的收入差距,引发失业潮,社会稳定面临严峻考验。(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给劳动者带来的机遇1.催生新的就业形式,增加就业机会。人工智能引领未来技术的发展,产品的技术研发、场景应用、服务配套等方面处处体现出智能文化。在人工智能技术扑面而来的当下,企业会更重视研发,投入更多经费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增设研发岗位,聘请研发科技人员。同时,新技术促进新行业、新部门的出现,围绕新兴产业新增的就业岗位不断涌现,刺激产生数量众多的新工作机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按需组织项目、借助外脑完成临时项目任务而雇佣临时自由职业者的机会增多,为兼职工作、非固定工作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人工智能技术催生的新产业生态将创造大量新就业岗位,可吸纳劳动力充分就业。2.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产业领域注入人工智能元素后,为其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基于万物互联,用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劳动者的工作,将极大地提升劳动生产率。随着机器换人的大面积推广,生产流程自动化改造的深入,企业的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劳动生产率会成倍的提高。除了生产领域外,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他领域,诸如医疗保健、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也会极大地降低医疗成本和养老服务成本。面对人口老龄化危机,适龄工人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为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按照应用速度的不同,基于人工智能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每年可为中国贡献0.8%~1.4%的经济增长。3.提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增强劳动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作为技术的发明者、使用者,要正确恰当地使用这些技术,通常需要掌握多种“硬”技能和“软”实力。劳动者为了顺应变革潮流,及时跟踪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迫使自己不断地追踪新技术,学习新技能。随着劳动力市场的细分变化,劳动者满足工作岗位所要具备的技能越发复杂和多元,促使劳动者的整体能力必须不断增强。工作岗位需具备的人工智能新技术能力要求会很快传递到劳动力市场,在市场上寻找工作机会的劳动者必须面对岗位的新要求,对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等进行合适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三、我国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就业影响的对策建议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面都要积极应对。(一)政府层面1.出台相关政策,推进人工智能伦理建设。人工智能技术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已习惯新技术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在享受新技术便利的同时,人工智能带来的信息泄露等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因此应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在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制度建设上应具有前瞻性和统筹性。将跨学科、跨领域的法律和政策研究置于优先地位。一方面,本着开放接纳的原则,大力鼓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使其绿色健康的发展,要出台法律政策给予规范引导,规划出伦理边界,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另一方面,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应该深入探讨,加强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伦理评估,完善已有的政策和制度,以适应人工智能的发展。2.完善保障制度,降低失业带来的冲击。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使劳动者面临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工人存在失业风险,而且这种趋势会越来越严重。对于短暂失业的劳动者,政府出台一些扶持性政策,安排一些过渡性支援,为其增加收入,兹事体大,可使这部分劳动者顺利渡过难关,重拾就业信心。同时,为有效缓解劳动者因失业带来的社会压力,政府要完善社保体系,可创造大量公益工作岗位让他们继续工作,给予社会补贴,使他们分享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技术成果。对不同失业人群采取积极就业援助,以适应社会发展、实现再就业。应该加紧制定与就业收入分配保障相关的政策措施,完善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健全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培训体系,对失业人员进行充分的人工智能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因人工智能失业人员顺利转岗,降低失业率。3.加强人工智能技能教育,提高就业能力。要很好地、持久地发展及运用人工智能,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政府应大力提倡人工智能教育,积极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在教学内容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教育份额的比重,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连绵不绝的人力资源供给。根据人工智能发展的层次和类型不同,分别为市场输送理论研究、实践应用、技术技能操作等不同层面的智能型劳动者。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对中低端从业者的冲击更大的现状,更应加紧完善这部分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强化中低端专业技能素质培训,全面提升其人工智能素养。为避免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脱节问题,可由政府牵头,采用校企双元合作,产教融合、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校企有针对性地设定培训方式和内容,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培训与时代发展同步。4.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人工智能的就业增长点。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接受人工智能技术改造,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如何让这些产业产生彻底变革,克服人工智能发展初期面临的障碍,政府的引导和帮助十分重要。政府应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开发建设,落实支持对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提升国产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水平,加快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和关键技术转化应用。打造具有我国优势的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开辟人工智能新天地,发挥人工智能的创造效应,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积极培育人工智能的就业增长点。(二)企业层面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下,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完备的人工智能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体系。1.透析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创造效应,促进劳动力结构持续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对就业结构产生极大的冲击,对工作岗位和组织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企业需要积极开展新技术对就业岗位替代的监测与评估。企业应从自身定位出发,找准人工智能和传统技术的结合点,合理使用智能技术。结合企业特点,以新技术为突破口,分析劳动力结构的变化,重视对员工的再培训,以便员工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确定智能化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能力要求,为员工有效择业提供针对性的帮扶。在企业的帮扶下,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劳动力结构持续升级。2.加强人才储备,提高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吸纳效应。人工智能发展势如破竹,要更好地拥抱人工智能,智能人才的储备至关重要。对于企业而言,应该积极搭建平台,加强智能人才的引进和培育。针对人工智能对就业提出的挑战及要求,根据企业的业务类型,提升存量人才能力,帮助此类员工快速适应智能化转型的挑战,有效帮助员工顺利过渡,平稳转岗。要积极整合智能时代多样化人才获取渠道,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益,主动为人才赋能。依托相关高校,鼓励校企合作,加强员工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构建不同层次的人才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造就更多适应人工智能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三)劳动者层面劳动者应该积极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浪潮,提高相关职业技能,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1.优化劳动者技能结构,实现劳动价值。人工智能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考验。为了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劳动者须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无法被技术取代的人才和技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者自身的不断学习,劳动技能得到不断提升,劳动结构得到了优化。作为个人价值体现的劳动付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同样重要。虽然劳动方式和劳动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值实现,还是每位劳动者追求的目标。2.奉行终身学习理念,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人工智能浪潮席卷下,每一个劳动者都面临着巨大的知识结构挑战,而能快速接受、适应并引领这一变革的人,将成为最终的赢家。为提升人工智能技术技能,紧跟时代潮流,劳动者需奉行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专业技能。需要随时关注并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培训,掌握对智能化技术和智能机器人的操作能力。除了学习如何操作机器人技能外,还要重点学习一些机器人不能取代的岗位技能,如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以便提升自己的智力资源价值,更好地从事技术难以替代的工作岗位,应对失业危机。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更要具备机器不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通晓未来智能发展方向,从劳动力市场角度,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时代的到来,新技术对劳动者就业的影响面广度深,总体而言利大于弊。劳动者要勇于接受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练好内功,充分开发和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提高就业能力。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为劳动者适应人工智能的冲击保驾护航,迅速提高劳动力队伍的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劳动力的智力资源。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完善的人工智能知识培训,促进劳动力结构持续升级;加强人才储备,提高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吸纳效应。无论是劳动者个人,还是政府和企业,必须看清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迎接智能革命的到来。【参考文献】[1]朱巧玲,李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未来劳动力结构变化趋势———理论、证据及策略[J].改革与战略,2017(12):172-177.[2]朱敏,纪雯雯,高春雷,等.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变革:机遇和挑战[J].教育经济评论,2018(3).[3]亓红强.智能技术对就业影响几何[J].人民论坛,2018(21):74-75.[4]刘晓莉,许艳丽.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视阈下人工智能对技能人才就业的影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5).[5]沈于.对人工智能就业效应的评析[J].中国商论,2019(11):238-239.本文字数:6391篇四:人工智能下的大学生就业成本分析人工智能下的大学生就业成本分析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日趋成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给就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中重要的阶段和转折点,更关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稳定;大学生作为人才供给方达到人才需求方的用人标准是成功就业的关键。因此,以问卷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对当代大学生在人工智能条件下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成本展开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学生在校学习和就业准备的相关建议,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顺应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就业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词:机会成本;人工智能;就业引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对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其在解放人力资源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劳动力结构转型和就业带来巨大挑战。人工智能的发展可分为“弱人工智能”阶段和“强人工智能”阶段。现今“弱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许多方面,例如语音识别、翻译、搜索引擎、智能客服的应用等,根据预测,未来人工智能将对破解教育资源不均,提高教育效率,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教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人工智能要从感知、行为及认知三个维度全面模拟人类智能甚至超过人类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给我们的生活、经济、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挑战,如人工智能在自助银行的应用。据2017年数据统计,自助银行和柜面金融性交易占比分别为80%和20%,按照柜员日均业务量测算,自助银行相当于承担了6.1万名柜员工作量,全年节省工资成本225亿元。同时,银行的产品销售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销售理财产品786.99万笔,同比增长111.4%,实现收入52.91亿元。从以上例子可看出,人工智能在自助银行的应用不仅解放了人力资源,节约了人力成本,还提升了银行的销售能力和服务能力,但同时也为大学生如何顺利就业发起了巨大挑战。一、问题的提出人工智能的发展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就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如何调整就业方向,做好就业准备,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从而顺利就业是当下急需思考和探索的大事。所以,本文以人工智能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的机会成本展开论述,希望有助于学生降低就业的机会成本,更高效地择业和就业。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本文以贵州大学经济类四年制本科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共收集了186份问卷。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作为下文论述人工智能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的机会成本的基础和依据。2.实证分析法。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和分析,根据发展情况,利用机会成本理论对人工智能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的机会成本进行分析。三、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2016年,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开发的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人类顶尖围棋选手,引起了世界的关注。2017年,美、中等国相继发布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规划。本轮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因为数据、算力和算法的飞跃。具体来说,一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带来的大数据爆发,二是云计算技术应用带来的计算能力飞跃和计算成本持续下降,三是机器学习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推广。作为继互联网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人工智能的影响可能遍及整个经济社会,创造出众多新兴业态。虽然人工智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可能将是长期而曲折的过程,但将会逐步给我们生活的各方面带来显著影响,如对就业的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等。当前中国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发展进展迅速,走在世界的前列。无论是从人才投入、融资总量等投入指标还是从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市场规模等产出指标来看,中国都已具备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和潜能。目前,中国已拥有发展人工智能较为完备的人才基础。一是人工智能学术人才,即近十年公开发表过本领域论文或专利的活跃研究人员。据统计,截至2017年,过去10年公开发表过专利或中英文论文的研究人员总量为201281人;二是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即在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中就职或在科技巨头企业中从事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工作的人员。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约为5万人,中国人工智能学术国际人才为18232人,占世界总量的8.9%,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截至2017年6月,中国拥有人工智能初创企业592家,从业人员约为39200人,位居全球第二位[1]。四、人工智能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的机会成本分析机会成本,指在面临多项方案时,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案后次优方案产生的收益。机会成本由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心理成本构成,经济成本指计入账的、看得见的实际支出;本文由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学费、教材费、住宿费、各类考试费用等实际支出构成,统一采用贵州大学经济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收费标准论述问题;时间成本指大学四年用于做其他事情的收益总和,由投资收益和就业收益构成,投资收益指将大学四年的所有经费用于投资产生的收益,就业收益指就业四年能产生的收益。心理成本指人在精神方面的耗费与支出,如在学习中付出的精力,竞争中承受的压力与紧张等心理情绪。1.人工智能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的经济成本分析。大学生的生活费要视各自家庭经济情况而定,但平时应以勤俭节约为主。调查显示,有人一个月几千甚至上万的生活费,但有的却仅仅几百元,但在1200元左右居多,以一个月1200元,一年10个月计算,四年48000元;学费一年5000元,四年20000元;教材费1500元,四年6000元;住宿费一年1200元,四年4800元;根据调查,在校学生普遍报考的证书有计算机二级、英语四六级和相关的一些从业资格证书,加上报相应的培训班和考试的交通费等刚性支出至少1500元,有些学生可能不是一次就成功通过考试,而是两次甚至多次,所以在校考试的费用也就会高于1500元。按照1500的考试费用将在校的所有实际费用全部加总共80300元,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成本至少为80300元。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不断成熟,会产生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机器人,它不仅知识存储量大、速度快、效率高,还能进行个性化教育和教育资源共享,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策略[2]。教育资源的共享能减少报各种培训班和购买学习资料的费用,并且教育机器人能满足个性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升考试的通过率和学习知识的速度,从而因考试产生的一系列费用会有明显的减少。2.人工智能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的时间成本分析。投资收益,假设把80300元的教育费用于投资,对现今市场而言,不考虑通货膨胀,80300元在四年内用于购买债券、储蓄或其他投资,按照购买利率在4.2%左右的四年国债,保守计算收益在4000元左右,投资其他风险较大的产品收益可能会大于4000元也可能亏损。对于就业收益,如果大学生选择高中毕业后就业,假设一年工作10个月,以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的月平均收入5482.47元,生活费按照调查数据1200元计算,则四年的收益为161698.8元。由现有文献和相关科学预测得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机器人的推广,机器人会替代工人,据统计每千名工人中的机器使用量每增加1台,就业人口比率就会下降0.18%~0.34%,劳动生产率提升0.54%,但平均日工资会下降0.06%,也就是说企业利润会有所提升,工人劳动却更廉价[3]。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带动新工作岗位产生,但其工资的高低还需取决于竞争该岗位的人数多寡、工作所需技能的高低和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难易程度。从总体来看,人工智能的产生,使厂商在资本投入时不再局限于人力资本,厂商更乐于低成本投入,因工人担心要求高工资而被人工智能取代,从而抑制了工人要求厂商上涨工资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人的工资,所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工人的工资会有所下降,也即时间成本有所下降。3.人工智能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的心理成本分析。根据调查,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呈现多样化,其中休闲占为80%、考证占55%、社团活动占49%,实践占32%,并且97%的调查者表示有就业压力,72%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表明学生在校对待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所松懈,同时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假设学生选择大学四年付出全身心精力刻苦钻研以掌握专业相关知识、及时调整就业方向、积极参于相关实践,但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产生较高的心理成本。人工智能在以后虽然有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设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但是无法避免部分工人被人工智能替代[4]。人们想要适应人工智能的环境并就业,就必须学习如何与人工智能机器协作,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与知识,并且在人工智能后期被替代的岗位会越来越多,虽然会不断产生新的岗位,但对就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比以前严格[5],同时还要面临和更多的人竞争就业岗位,所以产生的心理成本和就业压力更高。五、结论及建议1.结论。综上所述,大学生在人工智能后期就业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更低,但产生心理成本更高。所以,当代大学生需正确认识到人工智能条件下的就业特点,调整好学习心态和就业方向,勤奋学习知识技能,提升市场竞争力以顺利就业,不要虚度大学的美好时光。并且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学生对人工智能发展认识较为浅薄,甚至停留在人工智能就是机器人的单一层面,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影响认识也存在不足,半数以上学生对以后就业的方向也呈现不确定状态,就业与考研之间难以抉择,存在“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当前高校的教育机制与当今人才需求不匹配,很多学科还停留在教授书本知识,很少注重学生的创新与协作能力的培养;学校很少甚至没有对学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就业规划设置专门机构进行指导,这将容易使学生在校学习迷茫,难以及时调整职业规划、就业准备、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导致劳动力结构性失衡、学生难以就业的严重局面。2.建议。通过对机会成本的论述、调查问卷的分析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以当今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为背景,从大学生自身发展、学校培养模式及国家政策三方面针对大学生如何更高效益的准备就业、择业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就业提出相关建议。第一,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加强专业认知。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时代发展所趋,其发展对于各行各业的冲击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在所难免,大学生在大学阶段为就业求职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也随之变化。根据以上论述,大学生在准备就业阶段如何尽可能降低机会成本,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加强专业和行业认知。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专业及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其具体应用的领域、会给自身带来哪些显著性影响等认知上还存在欠缺,加强专业和就业认知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目标、降低机会成本。其次,提升专业技能,加强专业技能纵向发展深度。学生专业技能掌握得好坏决定了学生时间成本的大小,掌握好专业技能,有助于学生降低时间成本,从而降低就业的机会成本。最后,进行必要的行业探索。对当下自己所学专业涉及的行业就业情况以及人工智能对自己专业所处领域的发展影响有大致的分析和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就业判断和选择,降低心理成本和经济成本。总而言之,学生应从自身角度出发调整自我的学习计划,就业准备;充分利用资源,把握时代机遇。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应认真对待在校的学习时间,利用就业准备这段缓冲时间,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从而顺利就业。第二,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已然不可避免,部分劳动者因劳动技能的滞后会出现暂时性的失业,但这并非是对人的完全替代,也会因此出现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兴产业,以及旧工作的结构变革,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完善就业保障制度,给予失业者和高危劳动者失业补助、培训等政策支持,提高其劳动技能,减少其因人工智能的应用而增加的就业成本。从国家层面给予资金和培训相结合的政策支持,重视教育的改革以适应科技进步的速度,营造一个有利于人工智能应用和劳动者技能过渡与提升的社会大环境,实现人机共存、共进的新局面。第三,学校———完善教育体制。设置人工智能就业指导机构以协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引导和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应开设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以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加快其在各个产业中的应用,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高校还应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协作等各方面能力,注重创新实践课程的设置,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人工智能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和相关的职业规划咨询中心,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提供有用的建议,减少学生就业的机会成本。参考文献:[1]张鑫,王明辉.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及其促进策略[J].改革,2019,(9):30-33.[2]常绍青.人工智能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J].学习时报,2019,(6):1-2.[3]苏宁金融研究院.人工智能将影响工资和就业这并非危言耸听[EB/OL].网易,2017-09-29.[4]杨柳,张玉璩,李永萱.人工智能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16).[5]邓洲,黄娅娜.人工智能发展的就业影响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9,(7):104.本文字数:5948篇五:人工智能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人工智能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越来越得到重视与运用,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将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深刻的变革,本文拟就人工智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做一初步的探讨。关键词:人工智能;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一、人工智能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工智能简称AI,主要是用于模拟、延伸人脑的思维方式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包括人类行为模式的识别、数据储存、运用、机器学习、算法等。人工智能的研究最早诞生于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小镇的一次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摩尔、麦卡锡、塞弗里奇、所罗门诺夫等学者共同研讨,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人工智能得到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发展,开始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无人超市、智能翻译、人脸识别、智能医疗、智能驾驶、云计算、物联网等。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目前处于世界的第一梯队。目前,人工智能在许多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百度的自动驾驶等,在世界上都是处于领先地位。我国还制定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按照规划,我国人工智能到2030年,总体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人工智能的创新中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一般认为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六大模块。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企业不太重视,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可有可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不够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效率不高,绩效考核过程不够公平、薪酬制度不能反映市场工资水平、人工成本的控制还存在不足等,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二、人工智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人工智能对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这会减少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需求。人工智能在数据信息处理、分析预测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因此,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使用中,会替代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导致人工智能取代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使得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需求减少,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求职、就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工智能虽然能代替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但也必然会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系列不利的影响,概括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度春季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 大班安全工作计划报告样本
- 公大四年学习计划
- 幼儿园园本教研计划书
- 2024年下学期规范化学校工作计划
- 岭南师范学院《日常烹饪与营养》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岭南师范学院《构成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临沂大学《英语视听说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某年学年度小学依法治校工作计划
- 聊城大学《英语视听说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T 44580-2024热塑性塑料阀门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 2024年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作业专项施工方案24
- 入团志愿书(2016版本)(可编辑打印标准A4) (1)
- 英制螺纹标准对照表
- 贝朗注射泵输液泵的操作及维护保养
-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2020版_20211228_111842
- 2022财务部年终工作总结财务部处总监经理财务报告工作总结PPT课件模板
- 武汉大学考博推荐信(共1页)
- 起重吊装卸车施工方案
- 签派程序与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