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生物与环境
连线织网——循图串知,建构“大概念”知识体系
特征
出生、死亡、年龄、性别-个体一组成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结成分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样方法.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
构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广种群密度(最基本)-
直接决定迁入率和迁出率物质循环特点:全球性、循环性
影响性别比例数
量特点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出'生率和死亡率特能量流动
征传递效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
影响间为10%〜20%
年龄结构
[I信息丁信息的种类(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传修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
种群的旧“J”形增长(理想状态)
数
种群的鼠宜形增长(自然状态)一量
变特征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
种群数量的波动生
化生态平衡一机制
影响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机制⑼负反馈调节(稳态的基础)
物
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一
与:抵抗力稳定性、⑩j灰复力稳定性
种间关系(凰种间竞鱼、捕食、寄生、
环
互利共生、原始合作等)一原因:具有U]自我调节能力
结
生态位一构境
⑸垂直结构(分层)卜空间结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水平结构(镶嵌)
季节性一三个层次(遗传、物种、生态系统)
群生物多样性及其
落三类价值(直接、间接、潜在)
两种演替的网初生演替一|类型演替「保护
特点和判断次生演替」.不同措施
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士太丁洋基本凰亶生、循环、协调、整体(理
主要类型一生心工程原理’解原理并对相关实例判断)
群落、森林生物群落
种群及其动态
系统主干知识
1.图解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微提醒]
①没有性别分化的生物种群不具有性别比例特征。
②封闭的海岛上的生物种群一般不具有迁入(出)率特征。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阳光: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非生物—温度:影响种子萌发和动物生长发育
因素水:干旱会导致动植物死亡和蝗灾
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因
素种内竞争
生物
种间竞争影响,出生率和
因素
捕食,死亡率
寄生
[微提醒]
正确辨别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
①密度制约因素: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相关。
②非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干旱、地震、火灾等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
无关。
3.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应注意的问题
(1)调查对象要选熟悉的又容易计数的植物。例如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
物,而选择个体数目容易辨别的双子叶草本植物。
(2)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蛎虫、
跳蛹等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3)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一般为100n?,灌木为16m2,
草本植物为1n?。
(4)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对于方形地块常用五点取样法,狭长地块常用等距取
样法。
(5)样方法中的计数要准确。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
应遵循“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的原则,如图所示,计数结果为10或11。
4.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误差分析
设种群数量为4只,第一次捕获并标记B只,第
计数二次捕获了a只,其中有b只被标记,根据公式
方法-®.A得4=述
4=一倚Ab
标
记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记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
重的被重捕机会降低、标记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
捕
法被捕食、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造成b偏
小,则A偏大
误差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
分析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或在被标记个体密集
处捕获等)造成b偏大,则A偏小
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
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
误差
5.血细胞计数板及相关计算
⑴血细胞计数板(25X16型,如下图所示)
计数板计数室
AB
血细胞计数板由一块厚玻璃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划分为9个
大方格(如图A所示),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n?,加盖玻片后的深度为0.1mm。因此,每
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mn?。另外,中央大方格以细线等分为25个中方格(如图B所示),每
个中方格又等分为16个小方格,供细胞计数用。
(2)计算公式
①在计数时,先统计(图B所示)5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然
后再计算出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②设每个中方格的菌数平均值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则0.1mn?菌液中的总菌数为
aX25Xb。已知1mL=lcm3=l000mm3-lmL菌液的总菌数为aX25X10000X6=250000
a-bo
澄清概念微点
(一)微点判断
(1)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义)
(2)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X)
(3)草地中跳螭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J)
(4)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用五点取样法。(X)
(5)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种群数量为K/2时及时控制种群密度。(X)
(6)在“S”形增长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超过K/2后,种群增长速率减慢,其对应的年龄结
构为衰退型。(义)
(二)概念融通
(1)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进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依据的原理是改变害虫
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导致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降低了害虫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降
低其种群密度。
(2)样方法中强调随机取样的目的是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
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3)某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环境后,种群开始呈“J”形曲线增长的原因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
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一段时间后,呈“S”形曲线增长的原因是资源和
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
率升高,直至平衡。
(4)为持续获得最大捕鱼量,应该使被捕鱼群捕捞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原因是此时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捕鱼后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
练明基础考法
题点(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2023•日照统考)种群生理性调节学说认为,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
压力增加,个体处于紧张状态,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主要影响垂体和肾上腺功能,
一方面生长激素减少,生长代谢受阻,死亡率升高;另一方面性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受到抑
制,出生率降低。反之,种群数量下降时,通过生理性调节,可使种群数量上升。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生理性调节通过种群内个体的神经一体液调节来实现
B.社群压力下降时,种群的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
C.生理性调节会改变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D.种群内个体间社群压力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生理性调节通过种群内个体的神经一体液调节来实现,A正
确。结合题意分析可知,当社群压力下降时,一方面生长激素增加,生长代谢加快,死亡率
降低;另一方面性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生殖,出生率升高,B正确。种群的生理性调节不会
改变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只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C错误。种
群内个体间社群压力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故种群内个体间的社
群压力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正确。
2.(2023•温州模拟)捕食风险能诱导猎物进行防御反应,影响猎物种群密度和繁殖力,探
究羚羊种群密度大小与捕食风险关系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羚羊种群密度过大时又会引起种
内竞争加剧、死亡率上升,
A.高密度种群可有效降低捕食风险引起的繁殖抑制
B.捕食风险加剧了高密度种群的种内竞争
C.自疏现象有利于羚羊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附近
D.自疏现象可使羚羊种群基因库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解析:选B分析题图可知,低密度组捕食风险明显降低了种群增长量和繁殖力,而高
密度组捕食风险对种群增长量和繁殖力的影响不大,说明高密度种群可有效降低捕食风险引
起的繁殖抑制,A正确;捕食风险对高密度组的种群增长量和繁殖力影响不明显,不会加剧
其种内竞争,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羚羊种群密度过大时会引起种内竞争加剧、死亡率
上升,发生自疏现象,显然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羚羊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附近,C正确;自
疏现象作为自然选择的因素,可使羚羊种群基因库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正确。
题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研究
3.东北黔鼠会在其生活的洞穴中挖掘土壤并推至地表,形成土丘,造成草地退化。研究
人员使用无人机航拍和地面人工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不同飞行高度进行拍摄,以确定
无人机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的最佳航拍高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00
他80
录60
杰
出40
中20
0高度/m
3050100150200
旺44•口如庭样地航拍图片土丘数量vnu
注:土丘识别度一样地人工调查土丘数量X100%
A.此调查法基于东北勖鼠数量与土丘数量相等的前提
B.人工调查结果是无人机航拍结果准确程度的参照
C.无人机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的最佳航拍高度为200m
D.依据调查得出的种群密度可以预测东北船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解析:选B此调查法是根据东北酚鼠在地表形成的土丘来间接调查东北酚鼠的数量,
所以此调查法基于东北酚鼠的数量与土丘数量成一定的比例,即此调查法并不要求东北酚鼠
数量与土丘数量相等,A错误;人工调查结果是实际值,无人机航拍结果属于估算值,所以
人工调查结果是无人机航拍结果准确程度的参照,B正确;由题图知,土丘识别度最高的对
应高度应为无人机最佳航拍高度,所以最佳航拍高度为30〜50m,C错误;年龄结构可以预
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4.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
W
O
I
X
)
A.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培养后期,酵母菌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C.该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应采用抽样检测法
D.转速为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呈“J”形
解析:选C培养初期,摇瓶中酵母菌数量较少,种内竞争较弱,酵母菌增长缓慢的原
因是种群数量基数小,A错误;无论培养初期还是后期,酵母菌细胞呼吸场所都是胞内,B
错误;该实验中酵母菌计数采用抽样检测法,C正确;在图示时间范围内,转速为150r/min
时,种群密度不断增大,但由于营养物质和空间有限且代谢物积累,可预测后期当种群密度
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会保持相对稳定,此时间段内符合“S”形增长曲线,而后随着营养物质馈乏
和代谢物积累过多,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至0,D错误。
基础自查(二)群落及其演替
系统主干知识
1.分类归纳群落的空间结构
同一物种的高矮差异不属于“垂直结构”
鱼工群落不向物种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分布
垂
直植物分层可影响
结影响擅也光照、温声等,
构动物分层
群后£的把食物条件、栖息空间等
落
的
・含义
水
空
平
间
结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
构
结
一影响碱度的差异及光照强度不同等
构因素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
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
利用
[微提醒]垂直分布W垂直结构
①垂直分布: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
海拔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阔叶林一针叶林一高原草甸一苔原属于四个不同的群落垂直
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②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
层配置情况。
2.概括生态位的特点、研究内容和意义
特点每个物种都有自己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
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研究内容
植物:在研究区域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
意义
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3.图示解读五种种间关系
类型曲线图例营养流动方向种间关系特点
1a
“双方都受益”的回
原始合作(互惠)——
步性变化
时间
“先增加者先减少”
瀛卜
及的非同步性变化,且
捕食
4C-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
时间
滞后于被捕食者
曩[/a
C代表共同的生活条
°时间件,结局一般为:一
生存能力a>b
种间竞争是a取代b;二是a、
阂
*b两种群个体间形成
°时间平衡,相互抑制
生存能力a=b
寄生物种群a得利,
士体内“
寄生宿主种群b受害;宿
时向a:寄生物;
b:宿主主b不可能全部死亡
0KD“同生共死”的同步
互利共生5
互利共生性变化
时间
4.全面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此为判断关键次生演替
---7R----
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l——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或虽存在过植被、但+起点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速度慢、时间长腐c速度快、时间短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人
自然因素(气温、降水、.影响
类活动可导致演替的速
地震、火山喷发等)因素
Q度与方向发生改变)
在沙丘、火山岩、冰川常考在火灾后的草原、弃耕
泥上等的群落演替”实例农田上等的群落演替
5.辨析演替的方向及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实例大多数自然群落受污染或破坏的群落
方向简单一复杂一稳定复杂一简单f稳定
能量变化增加并趋向稳定减少并趋向稳定
g一
物质怒
m胃
变化o
时向时向
[微提醒]关于群落演替的三个易误点
①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
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
葬等。
②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
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③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
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澄清概念微点
(一)微点判断
(1)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J)
(2)某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J)
(3)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X)
(4)“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J)
(5)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
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X)
(6)诱虫器的土壤与花盆壁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隙,以利于土壤小动物的呼吸。(X)
(二)概念融通
(1)据调查,刺萼龙葵一段时间内出现在我国某地的玉米田中,并很快排挤了原有的杂草
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但该玉米田并未发生群落演替的原因是刺萼龙葵的出现使玉米田中
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刺萼龙葵没有改变玉米田中的优势种,生
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
(2)物种间的竞争会淘汰弱者保存强者的意义是使有限的空间和食物容纳更多的物种,使
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种各就各位,达到有序的平衡,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3)农田生物群落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相比主要区别是农田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
低、结构简单,易受外界影响,需要借助人工干预才能维持结构的稳定。
练明基础考法
题点(一)群落的结构
1.断层抽彩式竞争是指不同物种的竞争能力相差不大的群落中偶尔会出现物种空缺的一
个小斑块,哪个物种先占据该斑块生存空间,该物种就会成为优势种群的一种生态现象。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肉食动物和猎物之间存在断层抽彩式竞争
B.断层抽彩式竞争会相对比较激烈
C.环境变化会导致物种空缺小斑块的出现
D.最先占据小斑块生存空间的物种的丰富度会提高
解析:选B肉食动物和猎物为捕食关系,而断层抽彩式竞争发生在具有种间竞争关系
的生物之间,A错误;该斑块生存空间不多,不同物种的竞争能力又相近,因此断层抽彩式
竞争会相对比较激烈,B正确;环境变化会导致资源、空间的改变,从而可能导致物种空缺
小斑块的出现,C错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而一个物种不存在丰富
度,D错误。
2.某学者以3个物种系统进行模型研究,甲物种为捕食者,乙、丙物种为被捕食者。他
把“群落”分成50个小室,模拟群落的镶嵌分布特性,生物在各小室间可以迁移。模拟结果
是在这样的开放系统中,3个物种共存1000世代,直到模拟实验结束。模拟重复了10次,
实验结果均相同,但如果没有甲物种,乙物种在平均64世代时灭亡。据此分析,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A.乙、丙两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种间竞争关系
B.此模型能证明斯坦利“收割理论”的正确性
C.小室会阻碍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的基因交流
D.有甲物种存在时,乙物种的生态位更宽
解析:选C分析题意可知,甲物种为捕食者,乙、丙物种为被捕食者,有甲存在时,3
个物种共存1000世代,直到模拟实验结束,没有甲存在时,乙物种存在64世代时灭亡,推
测乙、丙两物种之间可能在空间和资源等方面存在着种间竞争关系,且能证明斯坦利“收割
理论”的正确性,A、B正确;据题意可知,生物在各小室间可以迁移,故小室不会阻碍同
一物种不同个体间的基因交流,C错误;有甲物种存在时,甲可以捕食乙的竞争者丙,为乙
的生存提供更多空间和资源等,使乙物种的生态位更宽,D正确。
3.(2023•海南高考)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
有极高的生产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见表。
分布潮带潮下带潮下带
中潮带低潮带
海草种类上部下部
海神草+++一
齿叶海神草一++一
羽叶二药藻++++
二药藻++++
海菖蒲—++—
注:“+”表示存在,“一”表示无。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
B.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C.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
D.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
解析:选D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都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
确;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竞争阳光等资源,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正确;据
表可知,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分布的海草种类最多,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C正确;据
表可知,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分布的范围最广,生态位最宽,D错误。
题点(二)群落的演替
4.(2023•海南高考)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栋林被采伐后的演替过程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栋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
C.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
D.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栋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减弱
解析:选D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栋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符合次生演替条件,
是次生演替,A正确;灌丛比杂草群落结构更复杂,对阳光的吸收利用更充分,B正确;马
尾松林的植物群落分层现象比灌丛更明显,动物要以植物为食或作为栖息场所,所以马尾松
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C正确;马尾松林只有马尾松一种乔木,没有乔木层的植物种间
竞争,马尾松、青冈栋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是马尾松和青冈栋,二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所
以种间竞争增强了,D错误。
5.为了研究休牧对高山草甸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不同休牧时间和传统放牧的对
照实验。下图表示返青期不同休牧时间和牧草生长旺季主要植物类群重要值(用来反映某一物
种在群落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即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6d
.0
5.0.
o.
0
40.
0.S
3.0
.0
20..0
1
莎草科禾本科阔叶型可食草毒害草
注:CK表示对照
A.休牧改变了群落中的优势种,使群落发生了演替
B.相较于阔叶型可食草,放牧的牲畜可能更喜食莎草科植物
C.放牧会改变莎草科和阔叶型可食草间的竞争程度
D.休牧期间,高寒草甸群落的空间结构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选D据题图可知,CK表示对照,即传统放牧,传统放牧条件下阔叶型可食草
重要值最大,随着休牧天数的变化,逐渐转变为莎草科重要值最大,说明休牧改变了群落中
的优势种,使群落发生了演替,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传统放牧条件下,相较于阔叶型可
食草,莎草科的重要值更小,推测放牧的牲畜可能更喜食莎草科植物,B正确;与传统放牧
条件下相比,在休牧条件下,莎草科的重要值随着休牧天数增加有增长趋势,而阔叶型可食
草有下降趋势,说明放牧会改变莎草科和阔叶型可食草间的竞争程度,C正确;群落的空间
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结合题图可知,休牧期间,群落的优势种发生了变化,则其
空间结构也会发生改变,D错误。
基础自查(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系统主干知识
1.图解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由菅残枝败叶谴体吟
2.辨析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归属
自养型伐邑可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哩一定为生产为
据
营医生丝产可将动植物遗体、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
和
方限堂一定为分解者
式
一活体异产可通过捕食、寄生等从“活体”中获取有机物
养型画gL为消费者
①生产者一定为“自养型”,“自养型”一定为生产者。
模
②分解者一定为“腐生型”,“腐生型”一定为分解者。
型
③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
解
④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
读
⑤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
3.图解能量流经某营养级的过程
①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图②计算能量传递效率时,以营养级为单位,而不是两个个体间的传递效率。
解③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固定再次进入生态系统,故能量流动单向不循环且逐级递减。
说④有些分解者可为消费者提供能量,如蘑菇可为人提供能量,蚯蚓可为鸡提供能量等,
明但分解者不能为生产者提供能量。
⑤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
4.图解碳循环过程
大气中的co?库
.
呼
吸
呼光合
分
用
作
作
过程解作用释放COz太快、
Y函彘…
作
第/-太多导致温室
图解用~
残枝败叶!效应加剧
便体十;
——&•解工)化石燃料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深化碳返回非[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2)生物环境{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分析
的途径[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5.归纳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其传递的作用和应用
物理信息卜r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生态系
化学信息卜统的信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
用
息传递
行为信息上调节生物的姻关系,维持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6.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关系
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往往是双向的
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
地位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基础
向和状态
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
7.根据不同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1)依据曲线图构建食物链(网)
骤400
学300
图示上200
B100
将0
35710时间/年
解读:分析图中曲线走势,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或以各营养级数量为依据,一般
来说,营养级越低时,数量越多(看起点),即该图中的食物链为C-BfA
(2)依据表格数据(能量值)直接构建食物链(网)
营养级ABCD
能量(相对值)15.9870.71.9141.0
解读: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10%〜20%,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fDfAfC
(3)依据表格数据(重金属、DDT等浓度)间接构建食物链(网)
生物体ABCDE
有机汞相对浓度0.0570.51680.39
解读: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相对浓度,并非能量彳直。有机汞存在“生物
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所以从表中有机汞,农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
A>C►B*■D
\/
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食物链(网)为、E/_________
澄清概念微点
(一)微点判断
(1)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X)
(2)“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泥巴中的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J)
(3)栽培食用菌,收获后剩余的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X)
(4)生态茶园中利用茶树废枝栽培灵芝,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X)
(5)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02的形式进行。3
(6)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J)
(二)概念融通
(1)农田收获的所有玉米植株(包括根系、种子)的干重不能代表其同化量,原因是其同化
量的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余的能量才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2)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能循环利用。但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原因
是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全部归还土壤。
(3)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判断依据是土壤是由各类土壤
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4)(2022•全国甲卷,节选)(题干信息: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
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动
物对植物的作用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为植物提供CO2和肥料。
练明基础考法
题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2023•全国甲卷)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
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
解析:选C某种动物在某条食物链中可能属于次级消费者,而在另一条食物链中可能
属于三级消费者,即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A正确;绿色植物可通
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其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B正确;作为次级消费者
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从食物链的第一
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D正
确。
2.(2023・济宁模拟)某人工桃园存在桃粉鲂、斑叶螭以及桃潜叶蛾等果树害虫,几类动物
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关于桃园生态金字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桃树和害虫构成的数量金字塔呈倒金字塔形,底部桃树较少,顶部害虫较多
B.桃园中生物量金字塔为上窄下宽,桃树的生物量大于桃园所有害虫的生物量
C.能量金字塔中桃粉蜥、斑叶蛾以及桃潜叶蛾位于第二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
D.桃园爆发桃潜叶蛾灾害时,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将与数量金字塔形状相似
解析:选D桃树和害虫构成的数量金字塔呈倒置的金字塔形,底部桃树的数量较少,
顶部害虫的数量较多,A正确;桃园生物量金字塔上窄下宽,桃树作为生产者,其生物量大
于桃园所有害虫的生物量,B正确;桃粉财、斑叶蹒以及桃潜叶蛾都是以桃树为食的害虫,
位于能量金字塔的第二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C正确;桃园爆发桃潜叶蛾灾害时,果园的
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都符合上窄下宽的形状,而数量金字塔形状则相反,D错误。
3.(2023・天津二模)蜜灌因喜食蜂蜜而得名。蜜灌常通过跟随善于发现蜂巢但不能捣毁蜂
巢的响蜜iW找到蜂巢,并用利爪捣毁蜂巢,与响蜜篇分享蜂蜜。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
组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蜜灌与响蜜舄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
B.图中由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共6条
C.若黑曼巴蛇大量死亡,则短时间内蜜獴和蚱螭均减少
D.蟾蛛、蚱蟠的存在能够加快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选D蜜雅常通过跟随善于发现蜂巢但不能捣毁蜂巢的响蜜竟找到蜂巢,并用利
爪捣毁蜂巢,与响蜜iW分享蜂蜜,即两者在一起时对双方都有利,而分开后也可单独生活,
说明两者是原始合作关系,A错误;由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有2条,B错误;若黑曼巴蛇
大量死亡,蜜雅可以增加对蟾蛛的捕食从而保持相对稳定,蟾蛛因为蜜灌对其捕食增加、黑
曼巴蛇对其的捕食减少,数量可能保持相对稳定,因此蚱蟋的数量也会相对稳定,C错误;
蟾蛛、蚱蟋作为消费者,可加快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题点(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魅力沟通(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口腔内科学(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山庄生态观光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砌体结构墙梁》课件
- 汽车销售与维修服务中心建设可研报告
- 售后客服岗位职责
- 论语课件(天津)
- 《怀疑与学问》第一课时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 (部编版八年级《政治》课件)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 《碳酸酐酶修改》课件
- JT-T-1214-2018港口高杆灯技术要求
- 小罐茶行业分析报告
- 颅内感染的护理查房
- 高中数学-人教电子版课本
-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
- 外贸公司介绍
- 2024年度-银行不良清收技巧培训课件(学员版)
- MOOC 摄影艺术概论-浙江工商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英语试卷及答案
- 中国电影改编的跨文化传播启示以中外电影《花木兰》对比分析为例
- 2024年全国法院检察院书记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