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精测卷(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秦岭看山
王鼎钧
书上说,渭河以南的山,凡是大山,都叫秦岭,所以秦岭不是一座山,是一大片山地。
这片山地有多大?它的北面是渭河,南面是汉水,渭河在陕西境内造成一片沃野,古称八百
里秦川,秦岭山地从东到西,大约就是这么宽。南北纵贯秦岭的道路叫子午线,书上说,这
条路有六百六十华里,秦岭山地从南到北,大约就是这么长。
穿过秦岭山地,除了栈道以外,有三条山路可走,我们走的这一条是:安康、镇安、柞
水、西安。
从安康旧城出北门,渡汉水,向漫天嵯呀的秦岭山地进发,蓦然忆起“西北望长安,可
怜无数山”。高高低低的山,一层一层的山。行人沿着斜斜的石径往上爬,转一个弯又一个
弯,路似羊肠,人好像一直往山里钻,又怎么也钻不出它的包围。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
后来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在镇安住宿的那一夜,中秋刚刚过去,月亮反而更圆困皎洁。坐在山村的小院里,暮色
中四围皆黑,我们先看见光,后看见山,最后看见月,想起《创世记》,先有光,后有日
月。月光下看重重叠叠山,世界如同废墟,人和月的关系反而亲切,忘了月球也是废墟。同
行的人说这天气是饮酒的天气,我陪他们喝了几杯,恍惚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文明毁灭,
唯我幸存。又以为自己是李太白,笑傲江湖,五岳看山不辞远。
过镇安县城,入山渐深。秋山云气疏薄,山景明净,山不知名,各有面目神态:有的如
老伴互相搀扶,有的如守门犬作势拒人,有的如谗臣暗暗窥伺古今,找机会中伤无辜。山溪
湍急,过了一条又一条,好像大自然在慌张逃走,而文明在后面紧紧追赶。记得经过柞水,
山势更高,山成群成簇,也有主有从,好像一个大领袖统率许多小领袖,好像许多小天才追
随一位大天才。一座山走到尽头,就像一个艺术流派已经确立,下一座山再给你新的惊奇。
我起初对山很厌烦,后来生了欢喜心,自然风景是没有成规也没有成见的,看得多了,
喜欢那千般颜色,万种姿态。“山形步步移”,走短短一段路,大片山景全新全换。山有生
命,山是活的灵,拔地而起。“泉使山静”没看到,“石使山雄,云使山活,树使山葱”看
到了。“泰山如坐,嵩山如卧,华山如立”,泰山嵩山没到过,如坐如立的山全在秦岭过
眼。
雨后乍晴,云特别漂亮,“云拥山动”,“青山断处借云连”,都看到了。登上高处,
太阳显现,走到低处,太阳隐没,山色日色变幻不定,日光常挤进两峰之间的空隙处,胳臂
伸得很长很长,指指点点,无非“石破苍藤维,崖倾老树撑”。夕阳西下时,山路昏黑,峰
顶金光辉煌,令人想低头膜拜。这般感受,也不知前代诗人可曾有过。
山峰罗列,看山如看画,一条又一条皴纹清清楚楚,加上阳光扫描,细小处又有许多勾
勒烘托,种种线条可爱到极点。山不过是一些美好的皱折,这是国画老师刘孟卿教给我的观
念,他是山东莱阳人,穿长衫,留长须。我未能学会描画任何东西,但是得到一双看山的眼
睛。他无条件肯定每个学生作画的能力,他说没有不会画“画儿”的人,伏羲氏一画开天也
是“画儿”。
秦岭绵延几百里,没留空白。那些形容不尽的面目,天造地设,极尽变化。所谓美,大
概是需要载体的罢,所以开天辟地,留下山川,预设了多少承托,层层叠叠,半藏半露,留
下美以待画家诗人。
我开始明白,画家为什么画一个人,一动不动地坐在船上,看那一动不动的山,不改变
也不分离。读旧诗沾惹上身的士子习气弥漫开来,假如可能,我幻想把祖国的名山像摆在画
廊里那样——观看,我愿意化身千千百百,一动不动留在山前。
这条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阳山,伯夷叔齐宁愿饿死的地方;有终南
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我们这批左奔右突的初生之犊,在两者之间经过,若有山神
来问今生愿意住在哪座山里,真不知怎样回答才好。
登上峰顶,有一片平地,没长树也没长草,居然有座庙。高山比较接近太阳,反而比平
地冷,高寒最处,四顾无路,不知道自己怎么能来到这里。天空大了几圈,下望群山罗列在
云中,一望无尽,云无尽山也无尽,看山尖把云海戳破,冒出头来,想象海上仙山。我并不
指望遇见神仙,只盼出来个和尚,可是没有。
下了这座山,地势平坦多了。有一段路简直是深谷,抬头不见天日,脚下铺满一代一代
枯叶,艰难如在沙漠上行走。从一个很大的岩石拱门下穿过,相信是谷口。出谷后路渐平
坦,渐渐看见古道瘦马,心中一喜。看见瓦房黄天,看见举世闻名的窑洞,没多远,就是西
安城南的王曲了。
我常常为秦岭抱不平。徐霞客华山归来,下汉口,秦岭擦身而过,他没正眼瞧一下,傲
慢势利。韩文公看秦岭,居然说脖子看酸了,什么话。寒山越秦岭,走襄阳,秦岭不提一
字,糊涂。
(选自《白纸的传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先后提到两个古称,用“八百里秦川”交待了秦岭的东西宽度,用“子午线”说明了
秦岭的南北跨度之大。
B.因为对杨万里的诗句过目成诵,所以一走进漫天嵯峨的秦岭山地,当年的经验便复活了,
作者蓦然忆起了这首诗。
C.作者登秦岭的时候,自然地联想到了“泰山如坐,嵩山如卧”,然而泰山嵩山他还没到
过,这是让他至今抱憾的事。
D.秦岭道中多是高山深谷,人烟稀少,出谷后作者看到瘦马、黄犬、窑洞,才感受到人生活
的气息,内心之苦得以抚慰。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行踪为顺序,有机穿插了秦岭的人文历史和途中的体验感受,行文灵活自如。
B.第五段运用了“守门犬”“谗臣”等一组比喻,描写出山势险恶,正如当时的世情险恶。
C.峰顶的描写,简淡平实,略带几分童趣,流露出作者登上峰顶后的新鲜感和成就感。
D.结尾看似批评徐霞客等人,实则用调侃的口吻充分肯定秦岭的价值,难掩喜爱之情。
3.文中的秦岭具有哪几重特征?请简要概括。
4.这篇散文弥漫着作者的“士子习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巷子
何立伟
我有时候还真有点怀念长沙的老巷子。我年少时的生活,可以说是一种巷子里的生活。
我出生的地方便是一条曲里八拐的幽深小巷,叫甫觉里,在巨洲酒店,即老湖南旅社的后
头。我家住的是巷子里头的一栋老公馆,从前的主人是国民党的一位军官,两层的红砖木楼
房,楼上楼下皆有很大的堂屋,住了四户人家。我家在楼上,对面住的人家也有一个细份
崽,姓蒲,后来跟我同一个幼儿园,又同一个小学。我们的父母皆是市政府机关的干部,两
家关系甚好,除开睡觉,门厅大开,任细份崽们燕子样地穿进穿出,木板地跑得咚咚如鼓
响。蒲同学的外公戴圆圆的老花镜,总是手捧一册栗竖着看的老书,卷起来,坐在窗前的藤
椅上,拿书的手臂伸直,脑壳慢慢一俯一仰。巷子极安静,公馆亦极安静,老花镜片上闪动
着仿佛是遥远岁月的静好时光。而楼下一户人家姓焦,在台阶下养了许多的花,晨昏皆要来
浇水,①我印象里是有美人蕉跟鸡冠花,红得热闹,亦红得寂寞。我在甫觉里生活了五六
年,除了公馆里的邻居,我不认识巷子里的任何人,因为巷子里多的是围墙,少的是人家。
到晚上,巷子里看不到人,一根斜斜的木电杆下,路灯光照不到的地方,黑得有些吓人。睡
在床上,夜来听得有人从巷子里走过,②若是雨天,木屐声一声一声递进窗来,让细份崽觉
得是听到了鬼声音。
我念的是浏正街小学,也在一小巷的深处。我们放学回家,排了路队,从巷子里出来,
长长的队伍会越走越短,因为同学一个一个皆消失在周围的小巷子里了。学校的巷口,有个
驼背老信,摆着零食小摊,卖鬼枣子,卖糖罐子,卖紫苏梅子同姜,还卖洋菩萨跟玻璃弹
子。课间休息,同学们冲出校门,跑到驼背老信跟前,匆匆买了这样那样小吃,放进兜里,
听到预备铃响,又不要命跑回教室去。气喘吁吁,又心里痒痒。到了期末,老师给许多同学
的评语里总是有这么一句话:“……就是喜欢上课吃零食。”
那时候,我们做课外作业,皆要到学习小组长家里去。有个小组长姓李,住在离小学不
远的一条巷子里,巷名很好听,叫作菜根香。有古人说的“咬得莱根,则百事可做”的意
思。李同学的父亲是踩三轮车的,经常把三轮车停在老火车站前头候客,裤脚扎进一双几乎
长及膝盖的布袜子里。他家里头的堂屋很大,光线很暗。砖墙上挂着一件棕编的蓑衣,像只
展翅的巨大老鹰的标本。做完了作业,我们就在菜根香玩躲摸子或者官兵捉强盗的把戏,一
巷子皆是少年天真的锐叫。要回家了,我们排着队,拍着自己的大腿,仰起脑壳唱:“谢谢
你的茶,谢谢你的烟,谢谢你的板凳坐半天;板凳一翘,打了我的腰,板凳一脱,打了我的
脚,我问板凳要膏药……”于是月亮就升起在巷子尽头一片黑瓦屋顶上了。
我小学时搬了两次家,一次是市政府的机关宿舍,是在一个名叫郭家巷的巷子尽头,进
去之后,如武陵捕鱼人进了桃花源,别有洞天,原来是个好大的院子。我有几位小学同学也
是住在这个院子里,有个同学的妈妈喜欢拉二胡,他家住楼上,有个圆圆的小窗,他妈妈夏
天里就坐在小窗前,拉《洪湖水浪打浪》,拉《良宵》,仿佛拉出一巷子的蓝烟来。另一个
同学家有个保姆,保姆的丈夫是沅江边上的农民,到了有黄黛的时节,他就进城来,从蔑篓
子里捉出一条条黄鳍,在院子门外小巷尽头的一块大麻石旁来剖。他脑壳上扎蓝色家织布的
盘头,满脸晒成古铜色,把食指同中指弯起来,夹住滑溜的黄鳍,朝麻石上一摔,黄鳍就晕
了过去。然后他就拿刀来剖。我们总是围在旁边看,惊叹他的麻利同指力。因为我们试着去
捉黄鳍,根本捉它不住。
郭家巷里除了有我们这个院子,还有一个什么单位,总之,每天,巷子里头停放了七八
辆单车,院子里的细份崽有调皮的,就去下那些单车的铃铛。单车的主人办完事出来一看,
铃铛没了,就破口大骂。③那愤怒的声音在巷子里像蝙蝠一样飞来飞去。
另一次是搬到东庆街的一个名叫芋园里的小巷,也是一个小院子,院子外头有口老井,
井壁上长满了虎耳草同满天星。伏天里,有老人就坐在井台边上歇凉,井口里冒出来一丝一
丝的凉气,扇子一扇,拂到满身,通体爽快。细便崽们夏夜里最喜欢把竹床架在巷子里,央
求大人讲鬼故事,讲关公战长沙,讲秦琼卖马,讲唐僧到西天取经。仰起脑壳来时,真是天
阶夜色凉如水,遥看牵牛织女星。
小院子里有两个天井,长满了绿绿的青苔,人从上头过不得,一过会滑倒。院子里有个
叫娟子的妹子,乒乓球打得特别好,我们没有哪个是她的对手。我们的乒乓球台就是一块门
板,架在板凳上,没有球网,就跑到巷子里拾几块砖头来逢中拦着。我小时候喜欢吹竹笛,
经常站在天井旁练单吐双吐。天井上是四四方方的天空,有白云静静缝缝,仿佛是驻足来听
我的笛声的。
④我年少时住过玩过的许多小巷,如今大多业已消失,如同曾经有过的岁月跟童谣。我
经常怀想起那些小巷,那些小巷人家跟小巷生活。怀想起麻石的小路同井台,怀想起青苔浸
染的墙根,夏天里横七竖八的竹床同星空下的故事。或许,这证明我已经上了年纪了。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一句说“怀念长沙的老巷子”,既点出了文章的写作重点,也表达了作者对老巷子
的感情。
B.同学们去巷口买零食的描写,动作迅速,颇具儿童特点,是童年生活的插曲,很有画面
感。
C.郭家巷的生活写农民杀黄鳍的场景充满着血腥,这和后文写芋园里小巷的生活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
D.芋园里的人们的生活与天井密不可分,天井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地方,那里给作者留下了美
好的回忆。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①中“热闹”是指花朵色彩鲜艳,“寂寞”是指花朵没有更多的人欣赏。
B.句②是说木屐声越来越快、越来越近,在黑暗的雨夜中孩子们的恐惧感也在一点点增强。
C.句③化抽象为具体,把单车主人因铃铛被偷的愤怒刻画得淋漓尽致。
D.句④既是全文内容的收束,也呼应了开头“我年少时的生活,可以说是一种巷子里的生
活”。
7.文章叙事涉及方方面面,颇有“琐碎”之感,但抒情意味依然很浓。请简要分析。
8.文章标题“巷子”是如何统摄全篇的?请结合文本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小巷斫琴人
刘学刚
车从东关大街驶入鞠家村东巷,仿佛喧哗的瀑布跌入沉静的潭水,座座平房古朴安静,
一如水底的礁石。小巷中有琴声流淌,还有歌声,犹如随流飘扬的桨声渔歌,透露出古密州
淳朴温和的民间韵味。
下车,驻足谛听,惊喜如好风扑面而至:“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
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在大舜的胞衣地,听农耕时代的恩泽之歌《南风歌》,我觉察到
时光的接续,以及空气中南风和斯时斯地人们交织着的温润呼吸。
寻声暗问,弹唱者是一位叫李加涛的斫琴人,渐次响亮的弹唱声暴露了他的栖身地,域
中村一个简朴幽静的民居。①黑漆大门开着。两间南屋和三间北屋守护的小院,优雅得让人
内心一颤。东植荷花,西育芭蕉。南屋外墙上挂着三五竹筒,竹筒开裂处有马齿览探出许多
细嫩的茎,开出红的、黄的、粉的小花,就像在乡野上那样,坦然率真,健康茁壮。一个清
瘦的男子迎了出来。他四十出头,脸庞瘦长,看上去很像文弱的书生。这个腼腆羞涩的男子
是诸城百年以来第一个斫琴人。民国初年,诸城派斫琴师北上南渡,诸城古琴之音成了人们
绵长而忧伤的回忆。
李加涛缘何结谊斫琴,他的故事有无奈,有忧伤,也有咀嚼不尽的幸福。大李曾在一家
大型木器厂上班,妻子是木器厂的女工,夫妻俩就像螺栓螺母一样,牢固着一个温馨的小
家。后来,企业经营不善,夫妻双双下岗。妻子的满面愁容和儿子的无邪笑容犹如两张碟片
反复播放,尖细的唱针划痛的是他的心。他像一截被抛弃的木头,唤醒他的是铁锯刨子。他
蹬着三轮车,拖着铁锯刨子木头,以及沉重的家庭负累,穿梭于各个居民小区,给人家打家
具、搞装修。他起早贪黑,午饭冷馒头蘸热水,晚上铺几块木板,睡在工地上。就在个人创
业稍有起色之时,那些吃过的苦、遭过的罪,无情地折磨着他的胃部。等他做完胃部切割手
术,在病床上费力地用手臂撑起瘦弱的身体时,恍惚中,他看见一块木头被分解,被剥离,
被暴晒,被淫雨侵袭得处处霉斑。
凡俗日子就是一堆坚硬粗糙的木头,只有诚实生活的人才像铁锯那样投入,发现木头的
纹理之美。仿佛一个溺水者,搭救大李上岸的是一块木头。
多年以后,大李依然记得那个秋日的黄昏,在暮霭洒入庭院,儿子鸟雀一样蹦蹦跳跳的
脚步让暮色变得温暖迷人。开学第一天,儿子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古琴社团,央求爸爸给他准
备一张古琴。在无力购买和无力出门打工的双重困境下,大李的目光落在庭院里那堆长长短
短的木头上,那些走失的木屑如雪花飘然而至,而后,锯木声、刨木声、敲打声,以及咳嗽
声,宛若梦境一般出现。他要给儿子斫一张古琴,让粗糙的木头涅槃重生,长出绿叶的手
指,长出鸟鸣和南风的合奏。
古琴的斫制时间漫长,斫制、灰胎、推光等每一步均须精细打磨。大李告诉我们,他专
事斫琴以后,把儿子用过的那张古琴命名为“风来仪”,那是他斫木求音的初始,寻常木头
由笨拙的家具朴素转身,成为接通人间天籁与良操美德的乐器。那张耗时半年的古琴经由儿
子的手进入校长的视野时,校长就像看见了传说里的大舜古琴一样,惊得张大了嘴巴:这是
诸城人斫制的古琴!类似的情节在古都南京重演了一次。一位斫琴界的前辈抱着“凤来
仪”,端详了许久,又看了看风尘仆仆的大李,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拨动了大李的心弦:
“小伙子做下去吧,斫琴可能改变你一生的轨迹。”
大李斫琴已十年。清晨的阳光、柔和的南风、庭院的花草、向晚的落霞以及内心的欢
畅,尽化作古琴上的风景。一间北屋是琴房,排列着蕉叶式、落霞式、虞舜式等六张古琴。
他在琴房举办“琅那雅集”以及各种公益班,古琴爱好者随到随学,分文不取。②“古琴要
常弹,不然,它会睡去的。”大李缓缓地说。古琴是有呼吸有知觉的,就像庭院里枝繁叶茂
的芭蕉,南风柔和的手指、春雨细细的手指、冬阳温情的手指——深情弹过,且把手指的纹
路和温度探入芭蕉的阔叶。
两间南屋为斫琴室。琴房和祈琴室就像蕉叶的两面,颜色深浅有别,纹理相同,质地一
致。斫琴室内墙上悬挂的几组琴板,生动地呈现着开料刨平、手工雕刻图样、裹麻布、上中
灰、涂漆糊等时间段落。斫一张琴,须一百多道工序,斫制三年。其中,鬣漆最为耗时。说
到漆,大李不说大漆致人过敏,而把它视为牙齿锋利的动物;③大漆“咬”人呢,不要碰琴
板。
大李所说的大漆是从漆树上割取的一种灰白色的黏稠乳状液。它始终在生长,初为纯洁
的白,后褐色,干燥后漆黑一片,就像喧哗的白昼归于寂静的黑夜。聚漆是将鹿角霜灰和大
漆调和,擦涂在裹了麻布的琴胚上。鹿角霜粉碎,用筛子分出粗、中、细三种,灰胎也依次
分粗灰、中灰、细灰三次,每次都须用那双千锤百炼的手细细打磨,用绸布棉球进行揉粉找
平,再用手掌将珍珠粉、橄榄油在古琴表面慢慢推光。干燥的大漆灰胎坚硬如铁,经常磨破
手指,流出殷红的血。
回忆被大漆“咬”过的情形,大李依然心有余悸。初学斫琴的他,不知道看似如稀泥一
样柔软的大漆,却像野兽一样桀鳌不驯。他未戴手套口罩,赤手上阵。结果,手臂、脖子、
腿脚都被大漆“咬”出红红的小疙瘩,越挠越痒,疙瘩越多,疼痒难耐,呼吸困难,就像喉
咙里塞了一块木头,咳不出来,咽不下去,苦不堪言。斫琴,是双手在木头上的一次危险而
快意的旅行,是用大漆灰胎将高山流水、清风明月永久贮存的一次精神冒险。
④木头是斫琴人唤醒的,而木头也唤醒了一个木匠。南风缓缓吹,古琴悠悠响。我们踏
上归途时,依稀有琴声萦绕耳畔。
(选自《散文百家》)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车入小巷起笔,以踏上归途收尾,首尾圆融,讲述了古密州斫琴人李加涛的故事。
B.农耕时代的恩泽之歌《南风歌》在小巷中飘荡,透露着小巷的静谧和古城人的温润淳朴。
C.斫琴界前辈端详古琴“凤来仪”,高度赞扬了大李的斫琴技艺,勉励他继续“做下去”。
D.斫琴是一件工艺复杂精细且存在着一定危险的事情,但这一过程也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
10.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子单独成句,有强调意味,也与后文大李在琴房举办“琅珊雅集”和各种公益班相契
合。
B.②句子是大李的经验之谈,古琴不常弹就会丧失应有的功能而成为摆设品,就会失去生命
力。
C.③句子中的“咬”,是一种形象化、生活化的表达,生动写出了大李对大漆致人过敏的感
受。
D.④句子“唤醒”一词反复出现,点明了斫琴人和木头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物的相互成
就。
11.“木头”这一物象在文中有多重比喻义,请加以梳理概括。
12.鞠家村东巷推荐大李参加诸城“凡人光芒”年度人物评比,请从“命运”“传承”两个角
度中任选一个,为大李撰写一份推荐词,不超过15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燕山有棵沧桑树
梁衡
北京之北一百多公里处就是河北的兴隆县,境内有燕山的主峰雾灵山。正是秋高季节,
几个好友乘兴登山,一路黄花红叶,蓝天白云。松鼠横穿于路,野雀飞旋在树,鸟鸣泉响,
好不快活。正走着,忽见路边有一指路牌:沧桑树与见证桩。不觉好奇,就下路拐入荒径,
攀荆附葛,爬上一高坡,顿现一树一桩。
树是一棵奇怪的大松树,根基部十分壮大,盘根错节与山石一体,已分不清彼此。原树
已经枯死,而在侧根处又长出一棵新树,有合抱之粗,浑身的鳞片层层相叠,青枝挑着绿叶
在秋阳下闪闪发光。树身成“7”字形,斜出石缝向山外探去,蜿蜒遒劲,如一条苍龙欲腾空
而去。大家正说这树像龙,当地的朋友说,这树还真就与龙有关。
原来,历代皇帝都自比真龙天子。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帝,他就位后即在遵
化县选定了自己的龙寝之地,后人称东陵。为使陵寝安宁,东陵以北兴隆境内这两千五百平
方公里的山林,就全部划作“后龙风水”禁地。封建专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伸手一
指,这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占就是二百五十四年,直到民国成立后的1915年才解禁。
山之禁,树之福,这棵龙形松,四季有人护,过了二百多年平静舒心的好日子。笑看冬去春
来,静听花开花落。
1931年日本人侵占东北,1934年南下占领兴隆,直逼北京,当年的这一片皇家禁地又成
了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一场残酷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在这里反复拉锯。其间数不清出
了多少民族英雄。最著名的一个是孙永勤,本是一普通农民,小时曾读私塾,粗通文字,又
习得一身武艺。他耻为亡国奴,便串联村里的十六位弟兄,拉起一支''民众军"、自任军
长。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称“抗日救国军”,一直发展到五千多人。成为日军的心
腹大患。以至于日本人诱降国民党,与何应钦谈判签订《何梅协定》时都将灭孙永勤作为一
个筹码。而1935年8月正在长征途中的党中央为抗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将孙永勤与
吉鸿昌、瞿秋白等并列,说他们“表现我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精神”。孙永勤在最后一次战
斗中,寡不敌众又腿部负伤,被团团包围。最后孙永勤以下七百壮士全部壮烈牺牲。这棵树
目睹了一群英雄的诞生。
“沧桑树”下还有一截二尺多高如水桶之粗的树桩,旁立木牌,上书“见证桩”三字,
这是当年日寇掠夺当地资源的见证。我俯下身去想辨认一下树桩的年轮,只是经年的风吹雨
打,横截面上的木质已经朽去,用手一捏,即成碎末。但整个桩子的大形还在,短粗挺直,
身带焦痕,挺立于荒草乱石之中,似有所言。
看完“沧桑树”我们又重回登山主道,继续上山。秋阳如春,正是果熟季节,路两边
赤、橙、黄、绿,摆满销售和等待外运的核桃、柿子、苹果、山楂,排起两道长长的水果
墙,农民的笑意都挂在脸上。近年来这里浅山处大力发展经济林,林果成了农民的主要收
入,深山处开辟成国家森林公园,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全县的高山密林间有大小径流八百
条,昔日的“后龙风水地”已经成了京城的重要水源地。
随着山路上行,两边的树木愈来愈密,约一小时后终于穿出树海爬上燕山高处的雾灵山
峰。我登上燕山之巅,遥望群峰从山海关一路奔来,长城起伏其间,脚下是一片树的汪洋,
胸中荡起一幅历史的长卷。这时只见远处绿波中现出一团飘动的火苗,那是刚才上山时路过
的一片花楸树林。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树种,大概只有这燕山深处才有吧。都说枫叶红于二月
花,这花楸叶子是枫叶的三四倍大,叶面厚实。花楸树树身高大,只在悬崖深壑、人迹不到
的地方生长。秋风一过它就红得像浸了血,着了火。我又想起了刚才那棵穿越战火而来的
“沧桑树”和劫后余存的“见证桩”。这块土地在民国时和新中国成立初称热河省。热河,
热河,好一片热土。先经过了二百五十四年的皇封冷藏,又经民国三十多年间的军阀混战、
外族入侵和国共内战,终于回归于民,现已休养生息出这般模样。
山不转水转,人会老树还在。一截树桩见证了一个民族曾经的苦难,一棵树记录了这片
土地上三个半世纪的沧桑。无论是朝代更替、人事变幻,还是自然界的寒来暑往、山崩地
裂,都静静地收录在树的年轮里。
(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紧扣标题,介绍了燕山奇险壮美的自然环境,“忽见”“顿现”等词语饱含意外和惊
喜。
B.帝王的封山之举,虽是封建专制的典型表现,客观上也为古树的生长提供了一道天然屏
障。
C.文中“花楸红叶”意蕴丰富,既象征着这片热土上倾洒的英雄热血,也象征着当下人民火
热的生活。
D.不同于《故都的秋》中秋果淡绿微黄的清冷之色,本文中的秋果色彩斑斓,是农民丰收的
果实。
14.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出现时间、人数等数字,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强了阅读的真实感,体现出作者写
作的严谨。
B.文章写孙永勤被日军痛恨,又引用了党中央对他的高度评价,从侧面突出了其抗日民族英
雄的形象。
C.文章以“沧桑树”的历史变迁为线索,将描写、说明、叙事、抒情有机融合在一起,丰富
而又厚重。
D.语言的熔铸化用是本文的鲜明特点之一。如多处使用的四字词语,充满了凝练典雅的文化
意蕴。
1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16.梁衡提出“人文古树”的散文创作主张,强调用“古树”意象将中国革命的红色历史、现
代的绿色文明融合在一起,体现作家的红色继承与绿色担当。结合全文,谈谈本文是如何践
行该文学主张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B.“因为对杨万里的诗句过目成
诵,所以一走进漫天嵯峨的秦岭山地……作者蓦然忆起了这首诗”错,原文是说“因为有这
样的经验,所以后来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作者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是因为
有了过秦岭山地的经验,而不是因为对杨万里的诗句过目成诵,经过秦岭山地时才想起这首
诗。C.“这是让他至今抱憾的事”错,根据原文说的“泰山嵩山没到过,如坐如立的山全在
秦岭过眼”分析,即使作者没到过泰山嵩山,作者也没有遗憾之情。因为作者经过秦岭山
地,如坐如立的山全过眼了。D.“内心之苦得以抚慰错,从作者对山“生了欢喜心……喜欢
那千般颜色,万种姿态”以及作者对秦岭姿态各异的山的描写中,看不到作者内心有
“苦”,看到的是作者对秦岭群山的欣赏和赞美。以及看见古道瘦马、瓦房黄犬的喜悦。故
选Ao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正如当时的世情险
恶”错,第五段运用了“老伴”“守门犬”谗臣”等一组比喻,描写秦岭群山姿态各异,赞
美大自然的神奇杰作。故选B。
3.答案:雄伟阔大,姿态万千,文化底蕴深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第五段用了“老伴”“守门犬”“谗
臣”“领袖”“天才”等一组比喻,描写“山不知名,各有面目神态”,“山势更高,山成
群成簇,也有主有从,好像一个大领袖统率许多小领袖,好像许多小天才追随一位大天才。
一座山走到尽头,就像一个艺术流派已经确立,下一座山再给你新的惊奇”,以及后面说
“秦岭绵延几百里,没留空白”,这都写出了秦岭具有姿态万千的特点;第一段说“渭河以
南的山,凡是大山,都叫秦岭,所以秦岭不是一座山,是一大片山地。这片山地有多大?它
的北面是渭河,南面是汉水,渭河在陕西境内造成一片沃野,古称八百里秦川,秦岭山地从
东到西,大约就是这么宽。南北纵贯秦岭的道路叫子午线,书上说,这条路有六百六十华
里,秦岭山地从南到北,大约就是这么长",通过八百里秦川写秦岭的宽,通过子午线“六
百六十华里”写秦岭的长,这么大的面积都叫秦岭,可见秦岭面积阔大。第三段写秦岭“高
高低低的山,一层一层的山。行人沿着斜斜的石径往上爬,转一个弯又一个弯,路似羊肠,
人好像一直往山里钻,又怎么也钻不出它的包围”,第四段写“月光下看重重叠叠山,世界
如同废墟”,这两段通过人的感觉写出了秦岭占地面积辽阔,而且还具有雄伟的特点。文中
说“这条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阳山,伯夷叔齐宁愿饿死的地方;有终南
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可见,秦岭具有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
4.答案:谙熟诗书,旁征博引,如引用杨万里的诗,引用《创世纪》;沉醉自然,耽于幻
想,如想象海上仙山,山神问话;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如对徐霞客等人的评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第三段说“渡汉水,向
漫天嵯呀的秦岭山地进发,蓦然忆起‘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因为有这样的经
验,所以后来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
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第四段说“坐在山村的小院里,暮色中四围皆黑,我们先看
见光,后看见山,最后看见月,想起《创世记》,先有光,后有日月。月光下看重重叠叠
山,世界如同废墟,人和月的关系反而亲切,忘了月球也是废墟”,作者向秦岭山地进发
时,引用辛弃疾的诗句;作者登山时,引用杨万里的诗;作者暮色中看见光后见山、月时,
引用《创世纪》,可见作者具有谙熟诗书,旁征博引的“士子习气”;“天空大了几圈,下
望群山罗列在云中,一望无尽,云无尽山也无尽,看山尖把云海戳破,冒出头来,想象海上
仙山这条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阳山,伯夷叔齐宁愿饿死的地方;有终南
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我们这批左奔右突的初生之犊,在两者之间经过,若有山神
来问今生愿意住在哪座山里,真不知怎样回答才好”,作者看到云海飘浮在山腰,大山之露
出山尖,就想象到海上仙山;作者提及秦岭的太白山、首阳山、终南山,就想到山神的问
话。作者沉醉自然雄奇之景,沉溺于幻想之中,提及文化名人,表明他具有“士子习气”;
文章做后一段说“我常常为秦岭抱不平。徐霞客华山归来,下汉口,秦岭擦身而过,他没正
眼瞧一下,傲慢势利。韩文公看秦岭,居然说脖子看酸了,什么话。寒山越秦岭,走襄阳,
秦岭不提一字,糊涂”,作者对徐霞客、韩文公、寒山等人的评论,臧否人物,指点江山,
为秦岭抱不平,表明他具有“士子习气”。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充满着血腥,这和后文写芋园里小
巷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分析错误,杀鱼的农民令“我”惊叹和羡慕,郭家巷的生活是
“雅俗共赏”的,和后文芋园里小巷的生活一样,都让“我”怀念不已。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含义及作用的能力。“木屐声越来越快、越来越近”错,由原
文“木屐声一声一声递进窗来”可知,“递进”是说木屐在雨夜中发出的声音传进窗子,没
有越来越快、越来越近的含义。
7.答案:①直接抒情。如文章(结尾部分)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对小巷生活的怀念之
情。②借景抒情。文章在叙事时多处加入景物描写进行点染,如“天井上是四四方方的天
空,有白云静静缱绻,仿佛是驻足来听我的笛声的”,少年的笛声有白云作伴,充满浪漫情
怀。通过景物烘托,更增加了抒情意味。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写作手法的能力。一方面,文章结尾部分是在叙事基础上的直接抒
情,原文“我经常怀想起那些小巷,那些小巷人家跟小巷生活。怀想起麻石的小路同井台,
怀想起青苔浸染的墙根,夏天里横七竖八的竹床同星空下的故事”,直接抒发对巷子里生活
的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文章在叙事时加入景物描写进行点染,增加了抒情意味,如“于是
月亮就升起在巷子尽头一片黑瓦屋顶上了”,孩子们在月夜中的歌唱让人感觉无比美好;
“仰起脑壳来时,真是天阶夜色凉如水,遥看牵牛织女星”,平常的生活,在夜色星空的烘
托之下,充满了诗意;“天井上是四四方方的天空,有白云静静缱绻,仿佛是驻足来听我的
笛声的”,少年的笛声有白云作伴,充满浪漫的情怀。
8.答案:①文章主要叙述的是“我”与“巷子”有关的生活经历:“我”在“巷子”里出
生,在“巷子”里读书,玩耍……“巷子”成为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②“巷子”是全文的
线索,从叙述童年时的生活到最后情感的抒发,“巷子”将全文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③
“巷子”及“巷子里的生活”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难忘的回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分析题干可知,题目要求是从“谋篇布局”的角
度,应从散文叙事对象、文章结构、主旨(情感)表达三个方面分析其作用。从叙事对象看,
文章主要是写“我”与“巷子”有关的童年生活,“我”在“巷子”里出生,在“巷子”里
读书,玩耍,甫觉里公馆中读书的老人、热闹又寂寞的花、小学到巷口买零食的经历、郭家
巷杀鱼的农民等,都成为“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从文章结构看,“巷子”是全文的线
索,从“我出生的地方便是一条曲里八拐的幽深小巷”“我念的是浏正街小学,也在一小巷
的深处”“我小学时搬了两次家……是在一个名叫郭家巷的巷子尽头”“另一次是搬到东庆
街的一个名叫芋园里的小巷”到“我经常怀想起那些小巷”,从叙述童年时的生活到最后情
感的抒发,“巷子”将全文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主旨(情感)表达看,“巷子”及巷子
里的人、事、物,给“我”启迪,让“我”怀念,令“我”回忆,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
9.答案:C
解析:“高度赞扬了大李的斫琴技艺”表述错误,文中“端详了许久,又看了看风尘仆仆的
大李,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拨动了大李的心弦:‘小伙子做下去吧,斫琴可能改变你一生的
轨迹。'”没有提到赞扬一说。故选C。
10.答案:B
解析:“就会失去应有的功能而成为摆设品”表述错误,“古琴是有呼吸有知觉的”是说古
琴与人息息相通,“它会睡去的”是一种形象化表达,指没有了灵性。故选B。
11.答案:①指处在人生低谷期的大李。从“他像一截被抛弃的木头”“他看见一块木头被分
解,被剥离,被晾晒,被淫雨侵袭得处处霉斑”等句可以看出。
②指艰难不易却蕴含希望的生活。从“凡俗日子就是一堆坚硬粗糙的木头,只有诚实生活的
人才像铁锯那样投入,发现木头的纹理之美”一句中看出。
③指改大李交命运的斫琴这件事。从“搭救大李上岸的是一块木头”等句中可以看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指处在人生低谷期的大李。从“他像一截
被抛弃的木头”“他看见一块木头被分解,被剥离,被晾晒,被淫雨侵袭得处处霉斑”等句
可以看出,大李因企业经营不善,夫妻双双下岗,生活本来就困窘,而做完胃部切割手术,
身体瘦弱,大李的生活更是举步维艰。指艰难不易却蕴含希望的生活。从“凡俗日子就是一
堆坚硬粗糙的木头,只有诚实生活的人才像铁锯那样投入,发现木头的纹理之美”一句中看
出,在无力购买和无力出门打工的双重困境下,大李为儿子斫一张古琴,从这开始走上了斫
琴之路,木头给大李的生活带来了希望。指改太李变命运的斫琴这件事。“仿佛一个溺水
者,搭救大李上岸的是一块木头”“他要给儿子斫一张古琴,让粗糙的木头涅槃重生,长出
绿叶的手指,长出鸟鸣和南风的合奏”“斫一张琴,须一百多道工序,斫制三年”“木头是
斫琴人唤醒的,而木头也唤醒了一个木匠”等句中可以看出,斫琴让大李重生,是木头改变
了大李的命运。
12.答案:示例一:李加涛,他是东巷的普通一员。他外表文弱,却坚强有韧性;他腼腆内
敛,却耐劳有追求。他历经下岗、创业的艰辛,饱受恶疾、困境的折磨,却以不屈的奋斗改
变了命运。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创业之路。走出了人生低谷,实现了人生逆袭。
示词二:李加涛,诸城古琴文化的传承者。他凭借着坚强的意志。精雕细琢。让粗糙的木头
涅槃重生,成为诸城百年以来第一位斫琴人:“琅珊雅集”和公益推广。重拾了家乡古琴之
音,让他在家乡古琴文化的传承功墙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撰写一份推荐词,推荐
词重在“推介”,写作时注意结合大李的事迹,简练概括大李的故事,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
品质。“命运”与“传承”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前者侧重人物如何改变生活和命运,成功创
业;后者侧重人物斫琴的故事,对古琴的文化传承。选择“命运”,结合“大李曾在一家大
型木器厂上班,妻子是木器厂的女工,夫妻俩就像螺栓螺母一样,牢固着一个温馨的小家。
后来,企业经营不善,夫妻双双下岗”“在无力购买和无力出门打工的双重困境下,大李的
目光落在庭院里那堆长长短短的木头上”“手臂、脖子、腿脚都被太漆“咬”出红红的小疙
瘩,越挠越痒,疙瘩越多,疼痒难耐,呼吸困难,就像喉咙里塞了一块木头;咳不出来,咽
不下去,苦不堪言”等内容,突出表现大李的坚韧和创业的艰难。选择“传承”,结合“这
个腼腆羞涩的男子是诸城百年以来第一个斫琴人。民国初年,诸城派研琴师北上南渡,诸城
古琴之音成了人们绵长而忧伤的回忆”“让粗糙的木头涅槃重生,长出绿叶的手指,长出鸟
鸣和南风的合奏”“寻常木头由笨拙的家具朴素转身,成为接通人间天籁与良操美德的乐
器”“他在琴房举办‘琅哪雅集'以及各种公益班,古琴爱好者随到随学,分文不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小学学校安全工作计划
- 天祝县人民医院环境卫生工作计划与措施
- 聊城大学《外国文学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下半年学生会招新计划书
- 有机食品项目商业计划的消费市场分析
- 美术教学工作计划新版
- 年春季小学少先队广播站工作计划
- 2024下半年卫生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门诊工作计划
- 财政干部培训计划
- 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1-4答案(全)
- 《子宫内膜异位》
- 金匮要略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生态停车场监理规划
- 药房药品养护记录表
-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4D厨房设备设施管理责任卡
- 呼吸功能锻炼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GB/T 5593-2015电子元器件结构陶瓷材料
- GB/T 3871.6-1993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试验方法第6部分制动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