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2024年秋-新教材)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内容不同,体裁各异,但都跟动物有关。《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

记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

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

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我的白鸽》是一篇记叙性散文,文章

以质朴温暖的笔调,讲述了作者与白鸽相伴的温馨时光,抒发了作者对白鸽、对美好生命

深沉而又细腻的爱。《大雁归来》是一篇生态学“观察手记”,看似只是平淡地记录大雁在

春天的北归,背后却蕴含着对自然界一切生命形态的温情和尊重,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

与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好文章。《狼》是一篇文言小说,写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争斗一一不

是你死,就是我亡,这是人与动物关系的另一面,故事虽短,但矛盾激烈,情节紧凑,引

人入胜。这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记述了人与动物的故事,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展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要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提醒学生

将注意力从字句逐渐过渡到句子的主干,再进一步抓住段落的中心句,理解所读文章的深

层内涵。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养成亲近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通过观察、记

叙与动物的相处,训练学生观察生活及表情达意的能力。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17.猫21.积累生字词和文言字词。

18.我的白鸽12.继续训练默读,边默读边勾画重要语句并做摘录,

任务一

19.大雁归来1把握作者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20.狼23.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它们所象

任务二1

体验征的可贵精神。

4.引导学生观察动物、亲近动物、了解动物,总结

任务三记叙与动物的相处1

观察方法。

5.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手法,学会细节描写;通

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

17猫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学习“我”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学习默读技巧,

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思维能力:了解“我”家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概括并比

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重点、难点)

◎审美创造: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细微之处的语言魅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完成本课预习部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技巧,通过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方法,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

运,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品析语言,了解“我”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师:瞧,这些猫真可爱!不仅我们喜爱猫,古今中外的很多名人也喜爱猫。陆游为猫

写诗数首;钱铺书曾经帮猫打架,以《猫》为名写小说;季羡林的猫亦步亦趋地随他散步……

可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养了几只猫后却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今天,让我们一

起走进《猫》,去看看为什么他家永不养猫。

(板书文题及作者)

【设计意图】由图片、名人与猫的趣事引入到郑振铎先生家“永不养猫”,形成一种

对比效果,设置悬念,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探究欲望。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见本课“作者名片”栏目)

课件出示:

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

动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文学“是人生的镜子”,主张文学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他创办

的《儿童世界》作为五四运动后诞生的第一本儿童文学周刊,曾一扫当时少儿期刊成人化

的诟病,为我国现代儿童读物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著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

《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

2.默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请大家按照大屏幕上的要求默读文章,并完成相关任务。

课件出示:

(1)默读时间为5分钟。

(2)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将易误读的生字注上拼音,读不准的字做好标记,集中

订正。

(3)文章写了什么事?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用一句话概括。

预设(2)提示:易错生字和读不准的生字可让学生写在黑板上,集中订正,全班

学习。

(3)文章讲述了“我”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我”的伤感与遗憾之情。

3.圈点勾画,理解内容

(1)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

位和结局的语句,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表格。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引导)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

来历从隔壁要来的从舅舅家要来的流浪猫

毛色花白,不好看,“有一天,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

外形浑身黄色

土的白雪球似的”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

了”

更有趣,更活泼。不活泼,忧郁,懒惰,“它不活

很活泼,“在廊前太阳

会爬树,捉老鼠,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

光里滚来滚去。三妹

性情“它在园中乱跑,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

常常地,取了一条红

又会爬树,……在似的”“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

带,……又扑过去抢”

那里晒太阳”壮猫了,……吃得胖胖的”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

很受喜爱,“我坐在藤很受家人的宠爱,“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

椅上看着他们,可以“我们都很为它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

在家中的地位

微笑着消耗过……提心吊胆,……查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

生命的新鲜与快乐”问好几次”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

动物”

结局病死丢失死亡

(2)结合表格内容,从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方面对三只猫进行比较,概

括它们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预设相似:三只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不同: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因为是要来的,自然显得珍贵,而且外形好看,性情活泼

可爱,在家中备受喜爱,结局不是病死就是亡失,都是外因所致。而第三只猫是捡来的,

自然没人拿它当回事,外形难看甚至令人讨厌,性情忧郁懒惰,遭受冷遇,结局是被冤枉

后忽然死去。它们的特点、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

(3)文中写三只猫的文段都有明显的结束标志,请用波浪线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

它们在结构上的作用。

预设

课件出示:

句子:(1)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2)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作用:句(1)表现第一只猫的死让“我们”难过,但不至于太伤心,也为第二只猫

的到来做铺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句(2)表现第二只猫的丢失让“我们”非常伤心,较第一只猫程度加深了,在结构

上有总结上文的作用。

句(3)“永不”显示作者态度的决绝,比前面的伤心程度更深,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师补充:这些句子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总结全文的关键作用,使文章

衔接自然,层次清晰。

(4)讨论:同样是猫,为什么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命运会截然不同呢?

师引导:由猫的不同特点、人的不同态度方面分析。

预设前两只猫来历珍贵,长相漂亮,性格活泼可爱,自然惹人喜爱。第三只猫流浪

而来,长相丑陋,性格也不讨喜,自然遭受冷遇,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人凭着个人的好

恶、偏见对待事物,造成了第三只猫的悲剧。

师小结:作者对三只猫从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在它们

不同的特点与命运中,我们发现,造成它们命运各异的原因是人们对它们不同的情感态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摘录和概括等阅读技巧,梳理“我”和家

人对三只猫的印象、感受,总结三只猫各自的特点和命运,从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与结构

层次。

三、体会情感

1.圈点勾画,赏析句子

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描写猫和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句,并就相关语句做批注。

课件出示:

用(词句)'写出了,表达了”的句式回答。

提示:品析关键词语(动词、数量词)以及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

(1)学生读示例一,品析词语的表达句式。

课件出示:

示例一:“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中的“一缕”表现

“我”心中的酸辛不是非常强烈,“两月”表现“我们”与第一只猫相处的时间不是很长。

这两个数量词表达“我”对第一只猫的病死有点伤感,但程度不深。

提示:运用数量词,可以表示对象的大小、浓淡、范围及程度,有助于表达情感。

(2)学生读示例二,品析修辞手法的表达句式。

示例二:“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

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第一只猫可爱、活泼的情态,表达“我们”对猫的喜爱

之情。

预设

描写猫的句子:

①“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

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三妹逗猫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表达了对第一只猫的喜爱之情。

②“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

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中一系

列的动词表现了小猫的活泼、好动、可爱,表达了对第二只猫的喜爱与担忧之情。

③“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

忧郁性似的”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第三只猫的可怜与在家中若有若无的地位,表达了对

第三只猫的冷漠与厌恶。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①“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

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中“一二小时”这个数量词表示时间有点长,可是“我”

“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表达了“我”对对第一只猫的喜爱与内心的愉悦之情。

②“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写出了

“我”对夺猫人的愤恨,表达了“我”对第二只猫的亡失的怅然、难过。

③“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

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

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自己残暴行为的后悔与

对第三只猫的愧疚。

2.体会心情变化

结合全文思考:对于三只猫,“我”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预设

第一只猫喜爱一►酸辛、难过

第二只猫宠爱一►愤恨、难过

第三只猫冷漠、愤怒一►难过、歉疚、自责、悔恨

3.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最让“我”难过的是第三只猫的死亡,为什么还要写前面两只猫呢?有什

么作用?

提示:结合前面了解的三只猫的不同特点与命运来思考。

预设前面两只猫与第三只猫的特点、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用前面两只猫的惹人喜

爱来衬托第三只猫的遭人冷遇,更能突出第三只猫的悲惨命运及造成悲惨命运的原因:人

凭着个人的好恶、私心、偏见处理事情,容易造成错误、悲剧。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师小结:文章讲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表现了“我”情感的三次波澜,层次渐

进,运用对比,突出第三只猫的悲苦命运及其原因,体现了“我”对生命的尊重和勇于自

我反省的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对精彩的描写语句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的情

感波澜,理解文章对比手法的妙处,为后面探究主题做铺垫。

四、布置作业

1.在摘抄本上摘录文中精彩的语句。

2.课外阅读蔡旭的《动物与人的世界》。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巩固课堂所学,并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美文佳句的好习惯。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揣摩文中生动的描写,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与内疚,理解文章蕴含的

深刻哲理。

2.体会“我”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指名说说课外阅读蔡旭的《动物与人的世界》的收获。

预设读蔡旭的《动物与人的世界》,我能感觉到这本书不仅是写动物的世界,在写

自然的时候,也在书写人类社会。

【设计意图】此环节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另一方

面,也可以顺利过渡到本节课对课文主题的探究之中。

二、品读课文,探究主题

过渡:三次养猫,情趣不同,结局不同,心情也不同。对于前两只猫,失之痛,是因

为爱之深。对于第三只猫,“我们”一直不曾喜爱过,可是它的死亡让“我”最难过,仅

仅是因为它死了吗?

1.研读文本

(1)默读第15—34段,思考:“我”冤枉第三只猫的证据是什么?用波浪线勾画有

关句子。

课件出示:

①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2)芙蓉鸟真的是被第三只猫咬死的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上面课件中的句子,思

考下面的问题。

①比较句子去掉“似乎”“好像”前后的效果。

②猜想猫“凝望”“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的原因。

预设

①“似乎”“好像”表明这只是“我”的猜测,并不能十分肯定是事实。若去掉,则

表明第三只猫吃鸟是确定的事实。

②猫“凝望”鸟儿,可能是羡慕主人对鸟儿的悉心关照与爱护,也可能是自己内心孤

独,想寻找玩伴,还可能是叹息鸟儿还不如自己自由自在……“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可能是在吃园子里抓到的虫子或捡到的剩菜,不一定就是吃鸟。

“我”就是以这些不确定的事实和自己的主观想法作为依据,判定猫吃了鸟。

(3)猫,因为不会说话,没有话语权,有冤不能诉。假如你就是那只可怜的猫,你

会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呢?

提示:言之有理即可。

(4)谈谈你对文中“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

物”的理解。

预设

①“我”凭着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

②“我”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妄下断论。

③“我”有强势话语权,猫无法说话,没有话语权。“我”是强者,猫是弱者。“我”

用自己的强势强权欺负、冤枉了猫。

(5)第三只猫死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作者真的只是怕面对受冤后死去的

第三只猫吗?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

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他深受五四运动的科学、民

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了新思想、新观念,表达了同情弱

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猫》这篇作品,正是他这种思

想观念的真实反映。

预设作者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通过三只猫的故事,

发出深切的悔恨,呼吁社会平等、公道,呼吁人们同情弱小,谴责霸权。这是对生命的尊

重与热爱。与郑振铎同时代的鲁迅、郁达夫等很多作家都是严于律己,勇于自省,敢于揭

开自己心灵的疮疤,呼吁人们勇敢追求平等自由,同情弱小,谴责霸权。

2.理解主旨

(1)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预设对于本文的主旨,一直看法不一。这里举出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文章寄寓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触,表现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

律己的精神与仁爱之心。作者写猫的故事的寓意是:要仁爱,不要残忍;要为人着想,不

要损人利己;凡事要实事求是,明白判断,不要不加调查,主观武断。

第二种观点认为,文章主题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

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我”和家人完全从个人感受

出发,感情用事,对三只猫的态度各不相同,以致造成了极严重的后果(第三只猫蒙冤遭

打)。直到黑猫出场,“我”才发现真相,于是“我”痛悔莫及,“良心受伤”,真正意识到

了自己的过失。“我”对第三只猫冤屈而死所产生的忏悔、负疚的感情,鲜明地体现了本

文的这一主题。

(2)从这个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可以从不同角度谈谈。

课件出示:

角度提示:A.家人对猫的不同态度;B.“我”处理事件时的态度;C.人类与猫的强弱

对比;D.“我”过后的反思。

预设

(1)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判断处置,否则就

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

(2)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妄下论断,应该弄清事实,实事求是,冷静处

理。

(3)无论对待谁,都应该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4)对待比我们弱小的人或动物时,应该平等、友爱,不应该用自己的强势或强权

欺负、虐待弱者。

(5)生活中,要严于律己,勇于自省。

(板书:平等、公正、尊重)

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要尊重、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并勇于自省,

实事求是。

【设计意图】此环节聚焦第三只猫的悲剧,让学生通过品析语言,想象猫的内心冤屈,

同时结合创作背景,逐层深入地理解课文主题及作者的人文情怀。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喜欢文中哪一只猫呢?为什么?

(生自由讨论)

预设

(1)喜欢第一只或第二只猫,因为它好看,性情可爱、活泼。

(2)喜欢第三只猫,因为它更可怜,更需要关爱。

(3)都喜欢,因为生命不分高低贵贱,它们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

2.没有人是孤岛,无数的远方和行人都和我们有关!学了课文,你一定也有许多感触,

把你的感触凝成一句警句送给自己吧!

预设示例:善待每一个生命,就是善待自己。

结束语:文章以“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以“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收束全文,结构紧凑。文章以猫写人,用猫的世界折射世态人情。作者用

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表现人物曲折的情感波澜,突出第三只

猫的悲惨命运及其原因,告诉我们应该平等待人,尊重生命,不断自省,防止因为私心、

偏见造成悲剧。

【设计意图】此环节由课文延伸到生活,培养学生的自省与自强精神,实现由知识学

习到情怀培养的目标。

【板书设计】

第二二

—“我”——法三只病

士^猫)

(好恶、私心、偏见)

来历珍贵流浪

外形好看突出丑陋

忧郁懒惰

性情可爱活泼对比

地位喜爱、宠爱若有若无、讨厌

结局病死、亡失蒙冤遭打惨死

情感酸辛、怅然、愤恨难过、自责、悔艮

尊重、平等、公正i

【设计亮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七年级新生的学习能力和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教学设计对这

篇文章可供挖掘的知识点进行了合理取舍,以默读训练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

默读中把握内容、体会情感、理解主题;以品读文章语言为突破口,引领学生感受文章结

构的巧妙、描写的生动、情感的波澜和主题的深刻,深入文本。

其次,遵循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探究再回归整体的顺序教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粗略

到细致地理解人物的情感,解读文本主题。

再次,在这篇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实在又灵活的默读方法,充分锻炼了学生

的默读能力。例如,在整体感知环节,用圈点勾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填充表格,再引导

学生抓住语句进行概括、归纳,培养了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训练了学生的概

括能力。

【资料衔接】

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没有猫?

猫既然这么可爱,为什么十二生肖中没有猫呢?关于这个问题,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说:

十二生肖里没有猫,是因为猫迟到了。当年,玉皇大帝要海选十二生肖,让天下的动物进

行考核比赛,先到南天门的十二种动物为入选者。结果,猫因为头天晚上被老鼠灌醉了,

所以没有赶上报名。而老鼠反倒成了第一名!猫和老鼠也因为这事儿结下了梁子。所以,

现在猫一见到老鼠就要捉住并吃掉它。

其实,十二生肖应该是来源于古人对动物的崇拜,人们用十二种动物对应十二地支,

配合“干支历”来纪时、纪日、纪月乃至纪年。人们在东汉时期的一座石墓中发现了一张

“家猫捕鼠图”,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最早的有关猫的记载,因此我国祖先对“猫”

的驯养应该是从东汉时期开始的,而我国大约在战国时期就已经确立了十二生肖。这或许

可以说明为何十二生肖中没有猫。

【素养提升】

常用的圈点符号

1.数字1、2、3……用来标示自然段的序号,便于查找内容。

2.圆圈画在生字或需要解释的词语上,用以批注时注音或解释词语。

3.方框“口”画在生动的词语和典型的成语上。

4.波浪线"__”画在优美的句子下面,以便加深记忆、理解或摘录,也方便回读。

5.横线“—”画在文章重点或关键句下面,以帮助理清文章结构及中心。

6.分隔号“II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可以附注层次大意。

7.问号“?”标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或旁边,可以批注阅读时的疑问。

8.三角符号“▲▲▲”画在重点或关键字词下面。

【疑难探究】

如何理解文中“我”的忏悔之情?

这是文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我”的心理和思

想加以体会、分析。第三只猫确有不少不讨人喜欢的地方,但这是它的本性,其实它并不

干坏事。而人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对不讨人喜欢的人和事,常怀厌恶之心,一旦有事,

就给它定罪,结果铸成冤案。这样的教训太多了。还是应该重证据,绝对不能搞莫须有。

因为猫常常望着鸟笼,就断定小鸟一定是被猫咬死的,这样的逻辑是荒谬的。“我”的武

断,使黑白颠倒。篇末是“我”的忏悔,忏悔出自良心的自责。在“我”看来,“我”和

猫在这件事中的区别在于“我”能说话,它却不能;“我”是强势,它处于弱势;“我”是

施暴者,它是受虐者。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这样在“我”的强势话语权的围攻之下、在强势

暴力的追杀之下含冤死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一只猫!中国知识

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使得“我”会由一只猫的死引出如此深切的悔恨,

所以这份忏悔来得非常真诚而感人。

18我的白鸽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感受作者与白鸽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作者和白鸽相处的经历,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深

刻体会作者在文中融注的思想感情。(重点)

◎审美创造:体会作者对美好生命的尊重和追求,懂得欣赏美、追求美。(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完成本课预习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养动物的经历吗?在喂养的过程中又有怎样的体会呢?(学生自由回答)

看来大家几乎都有和动物相处的经历。不少文人名家也有过养动物的经历:丰子恺养白鹅,

在苦闷的避难生活中得到了乐趣;季羡林养猫,从猫的习性中获得了“生死感悟”;冯骥

才养珍珠鸟,从人与鸟的相处中明白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荣获第四届茅

盾文学奖的陈忠实,也有过养白鸽的经历,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我的白鸽》,

一起看看他有怎样的体会。

(板书文题及作者)

【设计意图】以问答开篇,由学生养小动物的生活经历引申到文人作家们的相关经历

及体会,从而引出学习的课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i.知人论世

师: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是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读者体会作品。

接下来请大家了解作者陈忠实及其相关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1)作者简介

陈忠实(1942—2016),陕西西安人。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

中篇小说集《初夏》《夭折》,长篇小说《白鹿原》,散文集《生命之雨》《告别白鸽》等。

其中《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本文原题为《告别白鸽》。

(2)写作背景

1988年开始,陈忠实把妻儿和长辈安置在城里,只身来到乡下的祖屋,潜心写作,四

年的艰苦写作,陈忠实每天都要经受着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的较量,纠结的心情让他额头上

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深刻。1992年,陈忠实终于完成了《白鹿原》这部巨著。

2.默读课文,划分层次

师:请同学们按照以下要求默读课文,并完成相关任务。

课件出示:

(1)默读时间为5分钟。

(2)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将易误读的生字注上拼音,读不准的字做好标记,集中

订正。

(3)用“〃”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快速默读5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小组代表进行全班

交流)

预设

第一部分(1-3):写老舅答应送“我”一对小白鸽,“我”耐心地等待着。

第二部分(4—7):写老舅将老白鸽提前送来,“我”在每天不间断的喂食中逐渐获得

它们的信赖。

第三部分(8—13):写老白鸽产卵,幼鸽破壳,老白鸽哺育幼鸽的情景伴''我”写作,

“我”期待着幼鸽的成长和蜕变。

第四部分(14—17):写幼鸽初长成,“我”震颤、畏怯于它们的本真之美。

第五部分(18—20):写老白鸽第一次带小白鸽飞翔,两代白鸽翱翔于家乡山川上空

的情景令“我”陶醉。

3.厘清脉络,体会情感

师:本文记叙了“我”与白鸽相处的经历。快速阅读课文,用标出表示时间转

换的语句,梳理“我”与白鸽之间的事件和“我”的情感变化。(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语

句,小组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

时间事件“我”的情感

起始喂食白鸽喜爱、关切

白鸽主动飞到“我”的手臂上啄

那天早晨激动、欣慰

又是一个堪称美丽的早晨发现白鸽产卵欣喜、期盼

这一天观察初生形态的白鸽急切、期盼

又是一个美丽的早晨看见长成的幼鸽喜悦、放心

那是一个下午欣赏墙头落栖的白鸽震颤、畏怯

黄昏(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看四只白鸽在家乡的山川上空

陶醉、满足

过来)齐飞

师小结:在行文中,作者调动了自己的心灵体验与情感体验,将由美好的白鸽身上得

到的喜悦体验融注于笔墨之中,从而生发为一种深沉的人生思考。

【设计意图】先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再默读课文,划分层次;最后按时

间顺序,梳理事件。如此安排,符合学习规律,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

三、内容探究

1.分析白鸽,初探情感

(1)挖掘白鸽特点

师:找出文中描写白鸽的语句,在旁边做批注,分析白鸽特点。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交流阅读批注)

预设

①a.那一对老白鸽你养不住,咱们两家原上原下几里路,它一放开就飞回老窝里去了。

b.我回去后想了,干脆让白鸽把蛋下到你这里,在你这里孵出小鸽,它就认你这儿为

家咧。

分析:老舅的话点明鸽子习性一一依恋故巢。

②至于饲养技术,老舅不屑地说:“只要每天早晨给它撒一把苞谷粒儿……”

分析:老舅的话说明了白鸽易于喂养的特点。

③a.两只白鸽轮番飞进飞出,每一只鸽子的每一次归巢,都使纸箱里欢闹起来,可以

推想,父亲或母亲为它们捕捉回来了美味佳肴。

b.两只白鸽先后飞下来,它们显然都瘦了,毛色也有点儿灰脏有点儿避遢。

分析:老白鸽轮番为后代捕食,自己却消瘦递遢,表现了老白鸽爱护后代的特点。

④那是两只多么丑陋的小鸽,硕大的脑袋光溜溜的,又长又粗的喙尤其难看,眼睛刚

刚睁开,两只肉翅同样光秃秃的,它俩紧紧依偎在一起,静静地等待母亲或父亲归来哺食。

分析:细致描绘初生小鸽丑陋的形象特点。

⑤a.那是怎样漂亮的两只幼鸽哟,雪白的羽毛,让人联想到刚刚挤出的牛乳。

b.两只幼鸽在墙头上转来转去,瞅瞅我又瞅瞅在地上啄食的老白鸽,胆怯的眼光如此

显明,我不禁笑了。从脑袋到尾巴,一色纯白,没有一根杂毛,牛乳似的柔嫩的白色,像

是天宫降临的仙女。

分析:细致描绘了幼鸽长成后漂亮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幼鸽的纯洁、本真之美。

(2)探究态度、情感

师:白鸽易于喂养,依恋故巢,爱护后代,小时候十分丑陋,长成后却尽显纯洁、本

真之美。那么,在作者与白鸽的相处过程中,白鸽对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在面对纸

箱中白鸽丑陋和纯真美丽两种形象时,情感有什么不同吗?

课件出示:

1白鸽对作者的态度:

挤在洞口探头充满戒备

飞落到“我”的手臂啄食玉米粒儿开始信赖

在“我”的掌声激励下先后起飞形成默契

②作者看幼鸽的心情:作者看到初生幼鸽的丑态时提到“那丑陋的形态反而使我更急

切地期盼它们的蜕变和成长”,表达了作者急切期盼的心情。而当作者看到幼鸽的“本真

之美”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美感体验,幼鸽的纯粹让他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自卑之感,不

敢逼视,感到畏怯;体现了作者对小白鸽本真之美的极度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

命的敬畏和追求。

师:作者惊讶于初生白鸽的“丑陋”,期待白鸽成长的心情更加急切。你有过类似的

体会吗?

(学生口头表达)

预设有过。我家屋檐下的燕子的雏鸟刚孵出来时,脑袋光溜溜的,身上的毛短而杂

乱,紧闭双眼,伸着细长的脖子,大张着黄色的嘴巴,显得怪异又丑陋。但我心中却对它

们充满了期待,因为我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就会蜕变成身穿“燕尾服”的优雅舞者。

2.品析细节,深究情感

师:作者细致描述了和白鸽的相处。请同学们摘录出几例有意味的细节,深入品析,

体会文章中个性化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摘录语句并思考)

提示:细节既有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有对所写动物的形态、行

为的描写,还有对环境、氛围的描写。精到的细节描写不仅能让文章更具生活化、更细腻,

也能让文章的意蕴更丰富、更具体。

预设

(1)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的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

挤着抢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

分析:白鸽“飞落”“跳弹”“挤着抢着”“啄食”,这些动作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鸽子

争抢着啄食的场景,富有画面感,表现出白鸽对“我”的信赖及“我”与它们之间的亲密

关系。

(2)两只幼鸽在墙头上转来转去,……然而在面对美的精灵时却是一种怯弱。

分析:作者先细致描绘了幼鸽的动作和形态,写出其灵性,又将它们比作仙女,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幼鸽的纯洁、本真之美;紧接着细腻描写了作者的联想及感受,表现了作者

对小白鸽的美的极度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命的敬畏和追求。

(3)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直飞上白鹿原顶更为开阔的天空。

分析:作者视线跟随着白鸽,以其飞行路线为线索,先从东边飞来,由上而下,笔触

细腻地描绘了夕阳晚照下山水田园的美丽和生机勃勃,衬托了白鸽的美,烘托出“我”愉

悦的心情;接着又折转向北飞去,引出著名景点和历史典故,展示家乡的历史文化,表现

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最后又折回,飞向更开阔的天空,引出文章结尾情感的抒发。

师:飞翔的白鸽引领读者感受了作者家乡迷人的山川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引起作

者情感的迸发,“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预设这里的“白鸽”既指“我”眼中自由飞翔的两代白鸽,又指像白鸽一样迷人、

令“我”陶醉的家园,表达了作者对白鸽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白鸽飞翔于故乡山原河川

上空景象的陶醉,对自己养的小白鸽能独立飞翔的骄傲、自豪。

3.拓展延伸,表达感悟

师:生命与生命相遇,常常会创造出美好的时光。两月相处,四鸽齐飞,人生与鸟性

的美好或许深深地感染着你。请你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美好瞬间,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

来,并谈谈从中获得的感悟。(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预设燕子在我家的房檐上筑了巢,母燕漂亮的尾羽如同一把黑色的小剪刀,飞翔起

来轻巧的身姿又如同一道急速的闪电。那天清晨,我听到叽叽喳喳的叫声,抬头一看,几

个小家伙探头探脑地从巢的边缘向外看,原来是一窝小雏鸟!我兴奋极了。那一刻我感受

到了生命诞生的喜悦,这是生活中难忘的美好瞬间。

结束语:万物有灵且美,自然界的动物或雄壮威武,或柔美秀丽,或憨态可掬,每一

种都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它们的存在让整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也让人类感受到生命的多

样性和奇妙。因此我们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学会欣赏它们的美,感受它们的灵性,尊重

和保护动物。

【设计意图】本文的重难点在于体会作者情感。本环节先通过探究白鸽形象、作者和

白鸽的心情态度,初步把握作者情感;再通过品味细节语句,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分

两步进行探究,利于学生对作者情感的准确把握。

四、布置作业

1.利用本课学习的关于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写出你与动物相处的经

历,并写出你的感悟。

2.本课原题为《告别白鸽》,选入课本后进行了删改。请同学们课后搜索原作进行阅

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从课内到课外,利用所学进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课后阅读

未删改的原作,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板书设计】

老勇答应送"我"白鸽

我的白鸽老第送来白鸽,白鸽开始信赖"我"

感受本真之美

我“期盼它们蜕变成长

珍爱美好生命

我”为它们的美所震颤

我“沉迷、陶醉

【设计亮点】

本课教学设计遵循从整体把握到具体探究的思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除此之外,

还充分运用了圈点勾画、写批注、做摘录等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

整体把握中,让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法进行事件梳理;在具体探究中,对白鸽形象、习性特

点的相关语句进行批注,初步探究作者情感,再摘录精彩的细节,并进行赏析,从而把握

作者情感。以老师设问、追问,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课堂探究,使学生能深入思考。

最后学以致用,进行写作训练,并让学生阅读原文,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

❸目图赧⑥

【资料衔接】

飞鸽传书可靠吗?

五代的《开元天宝遗事》中有记载,宰相张九龄少年时期,家养群鸽,他用鸽子与亲

友通信,并称鸽子为“飞奴”。那么,飞鸽传书这样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否可靠呢?

飞鸽传书的原理就是利用鸽子的归巢性来实现的。鸽子具有很强的归巢能力,即便是

被送到很远的地方,也能找到回家的路。但鸽子归巢是单向的,所以用它来传递消息,只

能送往一个目的地,无法实现多个地点之间的来回传递。而且由于易受天气情况、鸽子的

天敌等外部因素影响,飞鸽传书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告别白鸽(节选)

陈忠实

直到惨烈的那一瞬,至今依然感到手中的这支笔都在颤抖。那是秋天的一个夕阳灿烂

的傍晚,河川和原坡被果实累累的玉米棉花谷子和各种豆类覆盖着,人们也被即将到来的

丰盈的收获鼓舞着,村巷和田野里泛溢着愉快喜悦的声浪。我的白鸽从河川上空飞过来,

在接近西边邻村的村树时,转过一个大弯儿,就贴着古原的北坡绕向东来。两只白鸽先后

停止了扇动着的翅膀,做出一种平行滑动的姿态。恰如两张洁白的纸页飘悠在蓝天上。正

当我忘情于最轻松最舒悦的欣赏之中,一只黑色的幽灵从原坡的哪个角落里斜冲过来,直

扑白鸽。白鸽惊慌失措地启动翅膀重新疾飞,然而晚了,那只飞在头前的白鸽被黑色幽灵

俘掠而去。我眼睁睁地瞅着头顶天空所骤然爆发的这一场弱肉强食、侵略者和被屠杀者的

搏杀……只觉眼前一片黑暗。当我再次眺望天空,唯见两根白色的羽毛飘然而落,我在坡

地草丛中捡起,羽毛的根子上带着血痕,有一缕血腥气味。

侵略者是鹤子,这是家乡人的称谓,一种形体不大却十分凶残暴戾的鸟。

老屋屋脊上现在只有一只形单影孤的白鸽。它有时原地转圈,发出急切的连续不断的

咕咕的叫声;有时飞起来又落下去,刚落下去又飞起来,似乎惊恐又似乎是焦躁不安;我

无论怎样抛撒玉米粒儿,它都不屑一顾更不像往昔那样落到我肩上来。它是那只雌鸽,被

鹦子残杀的那只是雄鸽。它们是兄妹也是夫妻,它的悲伤和孤清就是双重的了。

过了好多日子,白鸽终于跳落到我的肩头,我的心头竟然一热,立即想到它终于接受

了那惨烈的一幕,也接受了痛苦的现实而终于平静了。我把它握在手里,光滑洁白的羽毛

使人产生一种神圣的崇拜。然而正是这一刻,我决定把它送给邻家一位同样喜欢鸽子的贤,

他养着一大群杂色信鸽,却没有白鸽。让我的白鸽和他那一群鸽子合帮结伙,可能更有利

生存。再者,我实在不忍心看见它在屋脊上的那种孤单。

它还比较快地与那一群杂色鸽子合群了。

我看见一群灰鸽子在村庄上空飞翔,一眼就能辨出那只雪白的鸽子,欣慰我的举措的

成功。

贤有一天告诉我,那只白鸽产卵了。

贤过了好多天又告诉我,孵出了两只白底黑斑的幼鸽。

我出了一趟远门回来,贤告诉我,那只白鸽丢失了。我立即想到它可能又被鹤子抓去

To贤提出来把那对杂交的白底黑斑的鸽子送我。我谢绝了。

又过了一些日子,失掉我的两只白鸽的情感波澜已经平静。老屋也早已复归平静,对

我已不再具任何新奇和诱惑。我在写作的间隙里,到前院浇花除草,后院都不再去了。这

一天,我在书桌前继续文字的行程,窗外传来了咕咕咕的鸽子的叫声,便摔下笔,直奔后

院。在那根久置未用的木头上,卧着一只白鸽。是我的白鸽。

我走过去,它一动不动。我捉起它来,它的一条腿受伤了,是用细绳子勒伤了的。残

留的那段细绳深深地陷进肿胀的流着脓血的腿杆里,我的心里抽搐起来。我找到剪刀剪断

了绳子,发觉那条腿实际已经勒断了,只有一缕尚未腐烂的皮连接着。它的羽毛变成灰黄,

头上黏着污黑的垢甲,腹部黏结着干涸的鸽粪,翅膀上黑一坨灰一坨,整个儿污脏得难以

让人握在手心了。

我自然想到,这只丢失归来的白鸽是被什么人捉去了,不是遭了鹤子。它被人用绳子

拴着,给自家的孩子当玩物?或者连他以及什么人都可以摸摸玩玩的?白鸽弄得这样脏兮

兮的,不知有多少脏手抚弄过它,却根本不管不顾被细绳勒断了的腿。我在那一刻突然想

到,它还不如它的丈夫被鹤子扑杀的结局。

我在太阳下为它洗澡,把由脏手弄到它羽毛上的脏洗濯干净,又给它的腿伤敷了消炎

药膏,盼它伤愈,盼它重新发出羽毛的白色。然而它死了,在第二天早晨,在它出生的后

墙上的那只纸箱里……

19大雁归来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保护野生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重

点)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明确写作顺序。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

想内涵。(难点)

◎审美创造: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比喻、拟人、对比等写作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完成本课预习部分。

【教学过程】

一、问答导入

师:有一种动物,每年春秋两季,人们都可以看到它们在天空中结阵飞过,仿佛书写

着苍劲有力的“人”字或“一”字,同学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

生:大雁。

师:没错,就是秋寒南征、春暖北归的大雁。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美国生态学家利

奥波德的脚步,一起走进大雁的世界,和大雁来一次亲密接触吧!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通过问答引入本课的说明对象一一大雁,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把握内容,明确说明顺序

1.初步阅读,提取信息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概述“大雁归来”的旅程。

课件出示:

自读任务一

自主阅读课文,在课文旁边批注,按下面的句式回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样的大雁。

我发现了的大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批注。

(2)学生全班交流。

(3)教师归纳展示。

预设①冬天的大雁;②从南方归来的大雁;③觅食的大雁;④哀鸣的孤雁;⑤成群

结队的大雁;⑥四月夜间鸣叫的大雁;⑦集会时的大雁;⑧向大地洒下野性诗歌的大雁;

⑨富有联合观念的大雁;⑩每年三月,吹起联合的号角的大雁……

2.明确顺序,整合信息

(1)根据文章描写的大雁归来的旅程,可以看出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

提示:抓住时间词、空间词、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语句来理清结构,判断说明顺序。

预设本文大致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2)大雁的行为是如此丰富,作者的观察是这样细致,请同学们分别按不同角度把

找到的有关大雁行为的信息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

自读任务二

将找到的有关大雁行为的信息,按旅程远近、栖息地、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

等进行分类整理。整理后,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任选一个方面,分类整理,全班交流)

预设

示例:旅程远近一一夜间飞行200英里一一坚强、守信;

栖息地一一沼泽地、池塘边一一充满灵性;

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一一具有团结精神,互相关爱。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自主阅读,获取信息,把握文章写作的顺序;然后整

合归纳信息,进而激发学生探讨大雁的兴趣,为后面深入阅读做铺垫。

三、品味语言,感悟情怀

本文是一篇生物学“观察手记”,从内容上看,是记录大雁在每年三四月间北归的过

程。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记录得细腻生动,让人读来仿佛正在作者身边,与他一同凝神

注视着归来的雁群。之所以能有如此感染力,关键在于作者对他观察和记录的对象一一包

括大雁在内的各种生命,怀有深挚的热爱,他是一位“爱鸟者”。在他笔下,大雁像人类

一样具有灵性。

课件出示:

自读任务三

细读课文,你从作者的哪些语言中读出了爱鸟的情怀?

提示:

(1)找出对大雁的称呼,体会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细腻的句子;

(3)找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从修辞角度赏析;

(4)找出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小组任选一个方面,分类整理,全班交流品析)

预设

(1)对大雁的称呼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春雁”“我们的大雁集

会”等称呼,不仅说明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而且说明在作者的心目中,大雁就像自己的

朋友一样。

(2)描写细腻的句子: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稳住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

来,放下黑色的双足,它们的尾部在远方山丘的衬托下显得分外洁白。

分析:句中“试探性的盘旋”“稳住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这些动词短语不但写

出了大雁降落的具体过程,富有动感,而且写出了大雁动作的优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同时也说明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3)运用修辞的句子:

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不再有猎枪埋伏的岬角和小岛,向每

个沙洲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

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②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

身上的冬天。

③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④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

的。……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⑤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

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赏析:

①“低语”“问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大雁的活泼、热情和在休战期的自

在、快乐。

②这一句把大雁比作客人,表现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③“邀请”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雁之间的联络,表明大雁的热情,同时显

示出大雁之间深厚的友谊。

④“旅行”“辩论”“争论”等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雁的情态描绘得贴切传

神,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⑤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从空中落下的大雁比作凋零的枫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

雁从盘旋到着陆时的悠闲姿态。

(4)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①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

错误,……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

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②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

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折的了。

分析:

①这句话通过大雁和主红雀、花鼠的对比,说明大雁对春天感应的准确性,突出了大

雁迁徙的坚定不移。

②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乌鸦与大雁飞行的轨迹进行比较,更有力地说明了大

雁坚定不移的信念,也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小结:浓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始终以拟人化的笔法细致地描写大

雁,在字里行间都注入了充沛的情感。让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充分感受到了文学艺

术的魅力。而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也正是同学们在写作实践中所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平等对待自

然界生命的情怀,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爱。在研读品味文章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鼓励学生发表有创意的见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对文章的语言特

色有具体的认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赏析能力。

四、拓展延伸

1.分析大雁的品质

师:大雁是这样让人喜爱,大雁身上到底有怎样的品质吸引着我们呢?

课件出示:

拓展任务一

资料:

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在那远离过

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一一‘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傲

慢和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