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促织
分层练习
基础练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宫中面促织之戏尚:崇尚,爱好
B.操童子业,久不售售:文中指出售
C.昂其直,居为奇货昂:观察
D.径道庐访成造:建造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售:卖出,文中指考中秀才。句子翻译为:正在读书,准备应考,长时间没有考中秀才。
C.昂:抬高。句子翻译为:抬高它的价钱,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
D.造:至U。句子翻译为谀:直接到成名家拜访(找)成名。
故选A。
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笨养之
C.日将暮,取儿藁葬D.成以其小,为之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罗,,名词做状语,每年。
B."笼",名词做状语,用笼子。
C."藁",名词做状语,用草席。
D."劣",形容词意动,以为劣。
故选D。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操童子业,久不售售:买
B.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娈爽:差错
C.成益愕,急逐趁之趁:追逐
D.抚军亦厚蓑成贲:赏赐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售:买"错误,"售〃,原意是卖卖物出手,这里指考取。句意:正在读书,长期没有考中秀
才。
故选A。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祝福》中的“我"是具有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与封闭保守的鲁镇格格不入,“我"同情祥
林嫂的遭遇,耐心为她解答灵魂有无的问题。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本安于服刑,表现出性格中“忍”的一面;当他山神庙得知
高俅等人的阴谋时,忍无可忍,最终走上了反抗道路。
C.《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科瓦连科和华连卡对生活充满热情,敢于追求新生事物,不惧
闲言碎语,与“套中人"别里科夫形成鲜明对比。
D.《促织》语言简洁传神,如“蟹白栗黄,备极护爱”写成名对促织的珍惜,"夫妻向隅,茅
舍无烟”表现成名夫妻面对虫毙儿死的悲哀。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A.“耐心为她解答灵魂有无的问题"错误,由原文“,也许有吧,一一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地
说"“我很吃惊,只得支吾者"等句可知,我没有耐心为她解答。
故选A。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顾念畜劣物终无所用(但)靡计不施,烽无济(最终)
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笨养之(笼子)虽连城拱璧不管也(比不上)
C.欲居之以为利,高其直(认为……高)成妻具资诣问(到)
D.民P贴妇卖儿(每天)少年自强之(本来)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句意: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笼",名词作状
语,用笼子。句意: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啻,止。
C."欲居之以为利,高其直"句意: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高",抬高。
D.”少年固强之"句意"少年坚持要斗〃。"固一坚持、一定。
故选A。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均为词类活用,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笨养之③虫集冠上,力叮不释④旬余,
杖至百⑤成以其小,劣之⑥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⑦而高其直,亦无售者⑧日将暮,取
儿巢葬
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③/②⑧/④⑦/⑤⑥D.①③⑧/②⑥/⑤⑦/④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
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
定其活用类型。
①岁,名作状,每年。②笼,名作状,用笼子。③力,名作状,用力。④杖,名作动,用
杖打。⑤劣,形容词作意动,以……为低劣。⑥倾,形容词作使动,使……用光。⑦高,形容
词用作动词,抬高。⑧藁,名作状,用席子裹着。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段时间,人工智能“续写”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聚焦。面对《聊斋志异》里的经典故事,
人工智能竟然创作出了“蒲松龄笔下的狼袭击了多个城市却无人能敌”的现代式情节。一时间,
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产生了不少讨论。有人大胆预测: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
进行文学创作。其实,①。前几年流行一时的“AI写诗”就曾颇受舆论关注。文学创作是
一种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的精神
生正「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人工智能的“创作”背后则是严密
的逻辑与计算,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不足以②,其创作的上限,也只不过是精巧的“模拟
创作”——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因此,从这一点来说,
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算再“像样”,③。
利用人工智能服务我们的生活,这个思路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夸大人工智能
的创作能力。即便有一天,科学进步到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开展几乎所有繁重劳动的地步,
文学创作仍会是捍卫人类精神力量的宝贵园地。
7.下列诗句所用修辞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A.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B.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8.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
得改变原意。
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
【答案】7.A8.①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②它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③饱
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④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9.①人工智能写作现象早已有之
②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
③也不可能取代人类的文学创作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划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文学创作比作宝贵园地。
A.比喻,把"洞庭水"比作"白银盘〃,把"山"比作"青螺"。
B.拟人、借代,把“草木”当作人来写,能"知"还能"斗";"红紫"和"芳菲"均用来代指花。
C.借代,用“杜康”代酒;设问,自问自答。
D.互文,"芳树"和"春山"互文见义,即春山之芳树。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
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的方法是首先找到主干,即提取主语、谓语、宾语等中心词作为主干句,然后把余
下的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单独拿出来作为句子存在即可。
从,,文学创作是一种饱含作家……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的精神生产〃部分可以提取句子的
主干:文化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
剩下的句子有三个关键词:审美体验,主观色彩,艺术加工。然后根据这三个关键词再切分成
三个单句:"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
最后整理顺序并适当增删词语。
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说明了一种现象,后文提到“前几
年流行一时",说明这类现象早已经发生,故可填“人工智能写作现象早已有之"。
第二空,根据"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可知,通过对比说明人工智
能还不足以具备这一特点,故可填"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
第三空,根据“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说明的是人工智能
创作的局限性;前句"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算再‘像样'",此处应用“也〃承接,且内容
要强调它们不能取代人类的写作。故可填"也不可能取代人类的文学创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家的文学批评往往感性有余、理论构架淡化,但恰恰是他们的批评实
践为众人提供了一条批评回归文本细读的个人化路径。比如,毕飞宇以“看苍山绵延,听波涛
汹涌”概括对蒲松龄《促织》的阅读体验,因而从小说背景、架构、语言、情节等方面,将小
说细微精彩处——得以实现。如果说小说本身静水深流,表面①,内里意象万千,毕飞宇的
解读就如跳跃的山涧,奔腾起伏,跌宕有致。他将原文细节不断放大并定格,帮助粗心的读者
捕捉到原著的内在精妙。比如,他是这样解读“华阴令欲媚上官”一句的:“欲媚”的文化说
到底就是奴性的文化,当有了“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的背景之后,华阴令的这个行为
就显得②了。作家的敏锐感受力,就是他独具的批评优势。作家的批评文章往往不合常规套
路,③。其创作谈本身就是通往小说丛林的秘径。可以说.近年来作家积极介入文学批评,
他们生动而引人深思的批评文字,对风行已久的远离文本的“专业批评”是有纠偏意义和启发
的。
1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
改变原意。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0.①波澜不惊
②恰如其分
③别开生面11.毕飞宇以"看苍山绵延,听波涛汹涌”概括对蒲松龄《促织》的阅读体验,
进而从小说背景、架构、语言、情节等方面,将小说细微精彩处一一呈现。12.以“丛林"
喻小说,“秘径"喻作家阿德"创作谈〃;生动形象指出:小说具有小说具有内涵丰富精妙、可探
究性的特点,而作家文学批评由于投入创作者的敏锐感受,贴近作品本身,能捕捉内在细节,
是帮助读者打开解读作品的有效途径;肯定作家文学批评的独特性。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本处是说小说本身静水深流,所以表面是很平静的,可用“波澜不惊"。"波澜不惊",微风吹
过,水面上风平浪静,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
②本处是说在“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的背景之后,华阴令"欲媚"上官的行为就显得很恰
当合适,可用"恰如其分“恰如其分",一指说话办事不过分;二指办事或说话十分恰当合适。
③本处是说批评家的文章往往不合常规套路,很具有自己的特色,可用“别开生面"。"别开生
面”,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
1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语句有两处语病:
一,“因而"不合逻辑。前后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可将"因而"改为“从而"。
二,"将小说细微精彩处一一得以实现"结构混乱,本句话的主语为“毕飞宇",而不是“小说细微
精彩处〃,可将“得以实现〃改为“呈现"。
1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本句话是就作家的创作谈而言的,所以本体为“创作谈〃,喻体为"秘径";本体为"小说",喻体
为“丛林",所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将小说比作丛林,丛林中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让人想要一探究竟,所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
动地写出小说像丛林那样具有内容丰富精妙、可探究性的特点。将作家的创作谈比作通往小说
的秘径,因为作家的敏锐感受力,能够贴近作品本身,能捕捉内在细节,所以作家的批评文章
是帮助读者打开解读作品的有效途径;肯定作家文学批评的独特性。
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
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冥
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逐而得之,上于
盆而养之,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
就毙。母闻之,大骂日:“业根,死期至矣!"儿涕而去。
成归,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F尊,
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慨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忽闻门
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收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俄见小
虫跃起,直航敌领,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乃赏成,献诸
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
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上大嘉悦。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兔
成役。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今始苏耳。
异史氏目:“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
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魅岁,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选自蒲松龄《促织》)
材料二:
邑共八乡,每岁各乡必报一人,以应杂徭贫者恐其逃窜必相其家道殷实者而报之名曰富户。
此富户者,皆乡中之良农,平昔不如公门,视长官如阎罗,畏衙役如狼虎。……每一差出,则
徊惶无主。人欺善讷,而呼应不灵。
(选自蒲松龄《淄邑流弊》)
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方框内写出字母。
以应杂徭A贫者B恐C其逃窜D必相E其家道殷实者F而报之G名H曰I富户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隅,指角落,与《诗经•静女》“俟我于城隅"中"隅"的词义相同。
B.诸,兼词,与《齐桓晋文之事》“不识有诸"中"诸"的用法词义相同。
C.度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度”,跨出两脚为"步",如"不积度步”。
D."平昔不如公门,视长官如阎罗"一句中两个"如"的词义不相同。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名拿着图,来到寺庙后面,沿着草木茂密而隆起的古墓前行,在石头密布的蒿草间
寻觅,终于捉到促织。
B.成子不小心将促织扑死,被母亲责骂,哭着离开,投井自杀。成名化怒为悲,夫妻相对
无言,不再有所指望。
C.成名夫妇悲痛欲绝的时候,发觉儿子气息微弱,高兴地把儿子放在榻上。儿子半夜醒来,
促织也死而复生。
D.成名的促织虽小,但战力惊人,战胜了其他促织,还能随音乐而舞,皇帝非常高兴。
成名最终被免除苦役。
16.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
(2)村中少年好事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17."人变促织”这一情节具有悲剧性。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悲剧形成的原因。
【答案】13.ADG14.B15.C16.(1)(成名)跟随着癞蛤蟆的踪迹,拨开(丛
草)寻求,看见有只虫子伏在草根上,立即扑向它,(虫子)躲进石洞中。
(2)村中有一个好事的青年,直接到成名家找他,看到成名收藏(畜养)的蟋蟀,用手捂住
嘴巴轻蔑地嗤笑。
17.①天子不克制喜好;②官吏贪虐,讨好天子;③百姓胆小懦弱,没有依靠。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用来应对官府的杂役(服徭役)。如果上报那种特别贫苦的人害怕他会直接逃亡,所以
必须考察那种家庭比较宽裕的人才把这种人报上去。这种人就被称为富户。
"杂徭"是"应"的宾语,宾语“杂徭"后断开,即A处;
“其家道殷实者"是"相”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而",连词,连接前后两个部分,故"其家道殷
实者''和"而报之"连接紧密,不能断开,应在“必相其家道殷实者而报之"前后断开,即DG两处。
故在ADG三处句读。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句意:夫妻二人对着墙角/约我等在城角旁。
B.错误。兼词,之于;兼词,之乎。用法相同,词义不同。句意:把蟋蟀献给了巡抚/不知道
有这件事吗?
C.正确。
D.正确。第一个是峰『‘;第二个是“像〃。词义不相同。句意:平日里从来不会进官府(告状打
官司),看到官员就像见到阎王爷一样(害怕躲避)。
故选Bo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促织也死而复生〃错误,由原文"虫宛然尚在""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可知,
是说蟋蟀好像还在,且是成名儿子身化促织,不是促织也死而复生。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蹑",跟随着;"披",拨开;"遽",立即。
(2)“少年好事者",定语后置,好事的青年;"造",造访;"蓄",收藏,畜养。
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既入宫中……上大嘉悦〃可知,天子不克制喜好;
②由原文“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可知,官吏贪虐,讨好天子;
③由原文“每一差出,则徊惶无主。人欺善讷,而呼应不灵〃可知,百姓胆小懦弱,没有依靠。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成名反复思索,恐怕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
像。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
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跑,只见一块块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画中的一样。他于是在野
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视力、听力都用尽
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他正用心探索着,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过去了。(成
名)跟随着癞蛤蟆的踪迹,拨开(丛草)寻求,看见有只虫子伏在草根上,立即扑向它,(虫
子)躲进石洞中。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装在盆子里并且喂养它,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
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
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母亲听了,
(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孩子
哭着跑了。
成名回来了,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
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面对面坐
着不说一句话,再也没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
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他忽然听到门外有
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地收养了它。
村中有一个好事的青年,直接到成名家找他,看到成名收藏(畜养)的蟋蟀,用手捂住嘴
巴轻蔑地嗤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一口
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
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
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
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
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
役。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现在才苏醒过来。
我(蒲松龄)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
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
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
材料二:
我们县(蒲松龄所在的山东济南府淄川县)一共八个乡。每年(按规定)每个乡必须要上
报一个成年男子,用来应对官府的杂役(服徭役)。如果上报那种特别贫苦的人害怕他会直接
逃亡,所以必须考察那种家庭比较宽裕的人才把这种人报上去。这种人就被称为富户。类似这
样的富户,都是乡村里很质朴勤劳良善的农民,平日里从来不会进官府(告状打官司),看到
官员就像见到阎王爷一样(害怕躲避),害怕那些衙门里(代表官府)的衙役们,就像害怕豺
狼老虎一样。……每出一次差役,就徘徊不安。人们欺负他善良木讷,指挥不能正常进行。
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技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密,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
“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
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
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
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
仰跌丈余。僧抚掌日:“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
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屋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日:
“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
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日:“此少林宗派也。”即
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日:“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
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日:“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
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
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顽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日:“孟浪
迂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
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选自蒲松龄《―号》)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B.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C.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D.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钵,是指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
菜、茶水等。一般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一钵之量刚够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
一钵,此钵则为向人乞食之用。
B.少林,是中国武林的泰斗,是中国人从佛习武的代名词。少林武功更是博大精深,是佛
教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一个武术体系。
C.尼僧,在佛教中,女子出家为尼,梵语叫作比丘尼,又叫尼僧,也叫女僧,或叫尼众,
俗称尼姑。
D.《聊斋志异》,明代短篇小说集,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写得最美最动人的
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
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
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
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
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2)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
22.作者想借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答案】18.D19.D20.C21.(1)从此李超凭武术技艺闻名,走遍南北,没有
人是他的对手。
(2)李超开始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22.思想上寓示了人
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哲理。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你太鲁莽了,招惹她干什么?幸好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腿已经断了!
本题中,"不然''指如果不这样,后面应断开,可排除AC;
"何为"指为何,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明代”错,《聊斋志异》为清代短篇小说集。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错,文章中说到“僧忽一
脚飞掷”,并没有说是为了惩罚李超;“愤而择日告辞而去"也是错误的。文中说到“又数日,僧
辞去",只是说过了几天僧人离开,并没有带有感情色彩。
B."尼僧……争强好胜''错误。"尼僧”"争强好胜〃与原文不符,原文相关表达为“不必交手足,愿拜
下风",意思是"她甘拜下风","争强好胜”的说法属于曲解文意。
D.“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错误。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式的文章,主要在写人记事的过程
表现人物的性格,而不是要表现武术技巧,应是重在描写人物的性格。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以",凭借;"罔",没有。
(2)得分点:“固",坚持;"诘",追问。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
《武技》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讽刺性的小故事。这个故事通过李超的两次角斗,寓示了人
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哲理。
第一次角斗,写李超从少林寺僧习武,方学得一点皮毛,便骄傲起来,自以为对师父的本领“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受体激动阻断药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主令电器防雷避雷产品合作协议书
- 2025年致密熔铸合成云母陶瓷合作协议书
- 八年级美术-第三课-《书籍装帧设计》教案
- 2025年二年级音乐年度总结参考(2篇)
- 2025年个人股权无偿转让协议简单版(2篇)
- 2025年二手汽车转让协议格式范文(2篇)
- 山西省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第五课和谐的师生关系情境基础小练新人教版
- 2025年五年级《红楼梦》读书心得(2篇)
- 2025年个人房产转让合同简单版(2篇)
- 2024-2030年山茶油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研究报告
- 弹性力学数值方法:解析法:弹性力学中的变分原理
- 高考英语经常用的七百个词汇
- 不定代词用法总结及配套练习题
- 河南省邓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JJG 976-2024透射式烟度计
- 半干法脱硫工艺
- 强基计划自我陈述范文模板
-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 网络和信息安全教育课件
-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